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数字化发展、供应链溢出与就业增长
1
作者 余玲铮 林凤婷 魏下海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稳就业、促就业”是保障基本民生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石,企业数字化发展为就业增长提供了新契机。本文构建2011—2021年的“焦点企业—下游企业(上游企业)”的年度数据集,从供应链关联视角考察焦点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就业增长效应。研究... “稳就业、促就业”是保障基本民生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石,企业数字化发展为就业增长提供了新契机。本文构建2011—2021年的“焦点企业—下游企业(上游企业)”的年度数据集,从供应链关联视角考察焦点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就业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焦点企业数字化发展显著促进下游企业劳动力就业需求,但对上游企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当下游企业规模大、市场势力强、与焦点企业距离较远或处于不同省份时,就业促进效应更大。其作用渠道在于,焦点企业数字化发展通过优化下游企业经营绩效和维持稳定供需关系来促进下游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此外,焦点企业数字化发展促进了下游企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使得劳动力需求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发展 供应链溢出 就业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建设有助于促进劳动就业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2
作者 陈东 刘威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6,共21页
在当前“稳就业”的重大现实需求下,数字政府建设有望成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的新思路。文章在使用投入产出表测算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基础上,采用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在当前“稳就业”的重大现实需求下,数字政府建设有望成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的新思路。文章在使用投入产出表测算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基础上,采用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数字政府建设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劳动就业数量,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且这一影响在私有企业、缺乏政治关联的企业、成长期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加明显;数字政府建设不仅能通过削减非生产性支出、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经济不确定性扩大企业的生产投资和劳动需求,还能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发挥岗位创造效应,共同增加企业就业数量;数字政府建设还有助于缓解企业的雇佣不足,提高企业内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增强市场竞争优化企业间的劳动要素分配。文章评估数字政府建设的就业效应,对强化政府数字化建设、实现“稳就业”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市场环境 就业数量 劳动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赋能人力资本投入:内在逻辑、实践路径与发展对策
3
作者 郭震 李龙飞 刘晶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8,共10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已成为全球各国(地区)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和战略选择。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探究了ESG评级赋能人力资本投入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结...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已成为全球各国(地区)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和战略选择。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探究了ESG评级赋能人力资本投入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结果显示:ESG评级直接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投入,也可通过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竞争力、赋能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投入。针对ESG评级赋能人力资本的内在逻辑,从充分发挥ESG评级效能、构建绿色创新网络、打通企业融资的卡点堵点、增强企业竞争力、动态靶向数字技术等方面构建实践路径。建议企业发挥绿色金融综合优势,健全和完善ESG评级制度体系,优化人力资本投入结构,进而控制微观技能溢价难题,破解宏观经济发展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ESG评级 人力资本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职业吗?
4
作者 陈文晶 李若愚 +1 位作者 李媛媛 陈良亚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83-89,共7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机协同的模式改革,给教师职业带来极大挑战。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2013-2022年以“人工智能时代”为主题并含“教师”的224篇文献(总计3918618字)进行文本挖掘,得到教师职业任务和五种不同类型教师(...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机协同的模式改革,给教师职业带来极大挑战。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2013-2022年以“人工智能时代”为主题并含“教师”的224篇文献(总计3918618字)进行文本挖掘,得到教师职业任务和五种不同类型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潜在替代性。从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知识与应用以及教学知识与能力三方面提出建议,为人工智能时代我国教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本挖掘 教师人才培养 潜在替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退休对家庭生育的影响--基于代际支持理论的研究综述
5
作者 黄春梅 孙子文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19-131,共13页
为了增强延迟退休政策的可行性、增进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有必要基于代际支持理论考察延迟退休对家庭生育的作用路径及其影响效应。通过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延迟退休能够以挤占隔代抚养时间的方式,对家庭生育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以及初... 为了增强延迟退休政策的可行性、增进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有必要基于代际支持理论考察延迟退休对家庭生育的作用路径及其影响效应。通过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延迟退休能够以挤占隔代抚养时间的方式,对家庭生育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以及初育年龄的提前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延迟退休的确能够减轻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但借此会导致“养儿防老”动机削弱还是促进新“养老契约”的达成,仍有待考究。在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同时,应多措并举,持续完善老年人就业和家庭生育的社会支持机制,以减轻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压力,配合包容性生育政策的实施,发挥系列政策的最大化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退休 生育政策 家庭生育 代际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为何回流?——基于社会因素视角的分析
6
作者 王也 董小琦 +1 位作者 吴群锋 贾珅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67,共27页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回流规模增大、增速上升,对城镇化模式与人口空间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既有文献较少关注这一重要转变,也尚未对此做出有效解释。本文将婚配压力引入流动人口决策过程以对上述转变进行有效解释,以期扩展对社会性因...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回流规模增大、增速上升,对城镇化模式与人口空间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既有文献较少关注这一重要转变,也尚未对此做出有效解释。本文将婚配压力引入流动人口决策过程以对上述转变进行有效解释,以期扩展对社会性因素在经济中重要作用的认知。研究发现:第一,流动人口所面临的婚配压力会显著促进流动人口回流,本文通过各类检验并运用工具变量方法验证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二,婚配压力同时在统计上和经济上对流动人口回流有巨大解释力,在2010年之后的解释力度更大,表明近年来婚配压力等社会性因素对流动人口回流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释宏观形态上回流人口增多的趋势;第三,房价越高、传宗接代观念越重、彩礼嫁妆费用越高的地区,婚配压力对流动人口回流的影响越大。为流动人口提供更为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针对性减轻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教育、医疗、社保、婚配等社会需求所面临的可得性约束,是新时期下构建和谐稳定新型城镇化格局、平衡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回流 婚配压力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国服务业就业影响研究
7
作者 孔祥利 莫正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质表现为智能创造、交互适应、跨模态融合、创新识别等,对服务业就业市场带来劳动力成本和劳动技能的变化、产生劳动方式与劳动结构的变化、造成就业市场的“极化”现象与网络效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服务业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质表现为智能创造、交互适应、跨模态融合、创新识别等,对服务业就业市场带来劳动力成本和劳动技能的变化、产生劳动方式与劳动结构的变化、造成就业市场的“极化”现象与网络效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服务业的就业效应,从数量、结构、形态和质量4个维度呈现出有利于就业的创造效应、协作效应与平台化效应,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就业的替代效应、转移效应与结构效应。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一是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界与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的就业创造能力;二是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统服务业就业的冲击,提高从业者的岗位匹配度;三是加强人机协作以提升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构建新型劳动协作关系;四是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就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服务业 就业需求 高质量发展 跨界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低碳发展模式的劳动力就业效应、解构与提升策略
8
作者 李楠博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选择。当前,环境制度、绿色金融和碳交易体系是低碳发展的三大主要模式,不同模式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异质性冲击,呈现出劳动力市场的阶段性、规模... 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选择。当前,环境制度、绿色金融和碳交易体系是低碳发展的三大主要模式,不同模式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异质性冲击,呈现出劳动力市场的阶段性、规模结构及区域分化特征。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低碳发展模式在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低碳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然而,这一协同趋势给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传统高能耗行业就业岗位缩减、新兴绿色产业就业机会增加,这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低碳发展催生了灵活用工、低碳创业等新型就业模式,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因此,为助推低碳发展模式下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政府因地制宜地发挥异化低碳发展模式协同作用,以稳定就业、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认知和技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劳动力就业 环境制度 绿色金融 碳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与延迟退休影响的评估
9
作者 巴曙松 黄开怀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而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讨论中国居民退休经济准备充分程度,定义居民耗尽所有资产的年龄为破产年龄,居民在死亡前耗尽全部资产的概率为破...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而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讨论中国居民退休经济准备充分程度,定义居民耗尽所有资产的年龄为破产年龄,居民在死亡前耗尽全部资产的概率为破产概率,构建了一个能刻画中国居民破产年龄与破产概率的精算模型,对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情况进行评估,并探讨投资收益率及房产的敏感性。最后在模型中引入延迟退休政策,以说明特定的社会个体的退休经济准备如何受到延迟退休影响,并分析了延迟退休影响的异质性。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从新的视角定量研究退休经济准备,研究发现约1/3的个体退休经济准备充分,男性退休经济准备情况好于女性,并且进一步发现延迟退休年数较少时对男性积极效果更大,年数超过七年后对女性积极效果大。整体而言,补充了退休经济准备的相关研究,也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退休准备 延迟退休 破产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探索实践——基于妇女就业的视角
10
作者 张云华 张琪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经过长期本土化发展,为妇女就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强调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关键,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其指导原则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推动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生产,并逐步提升妇女就... 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经过长期本土化发展,为妇女就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强调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关键,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其指导原则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推动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生产,并逐步提升妇女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新时代中国妇女就业面临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职业性别隔离与行业偏见、生育成本与职业发展的冲突、公共服务不足以及城乡妇女就业差距等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健全“妇女就业友好型”支持体系、弥合城乡差距、优化对女性职工的评价标准以及推广灵活用工模式等建议,以期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推动妇女就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妇女就业 性别红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人才需求状况变化和就业市场建设研究
11
作者 张建国 李欣泽 李强 《现代营销(下)》 2025年第1期10-12,共3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效率、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其发展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比拼,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人才需求状况的新变化、就业市场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提出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效率、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其发展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比拼,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人才需求状况的新变化、就业市场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提出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通道,优化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人才的有效流动和动态均衡,建立完备的就业市场体系,实现大学生的充分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才需求 就业市场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策工具的河北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文本分析
12
作者 李欣栩 姜文杰 左延彬 《经济论坛》 2025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有效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是确保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关键。文章以河北省2016年7月10日以来发布的95份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为样本,首先对政策的颁布时间、出台部门及形式进行分析... 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有效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是确保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关键。文章以河北省2016年7月10日以来发布的95份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为样本,首先对政策的颁布时间、出台部门及形式进行分析。随后,借助Nvivo14软件,基于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分类方法,结合科技创新链和人才管理过程,构建三维分析框架,对样本进行单维和二维交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在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中,应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统筹性,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效果的评估和优化机制,合理配置具体政策工具。在围绕科技创新链管理科技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并加强与海外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政策 科技创新链 人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薛艳 罗鑫雨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规模、就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2—2022年我国A股市值排名前500的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规模、就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2—2022年我国A股市值排名前500的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就业规模产生正向影响,但结果不显著;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对于技术型员工的吸引力更大,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符合生产型员工和服务型员工的就业需求,而管理型员工则会避开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更倾向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对于高技能员工有更大的需求;经济发达地区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技术型员工的需求更大。基于此,从企业和劳动者角度提出建议,推动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异质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化”的钢铁行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构建
14
作者 梁静琳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6-99,共4页
聚焦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的要求,分析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四化”要求的差距,构建了与“四化”要求相匹配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并以宝武设备点检技术技能培训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高效化 技能培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就业创造
15
作者 蔡昉 《中国劳动》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人工智能和以之作为赋能平台的数字经济发展,既提高生产率进而创造新就业岗位,又以自动化技术的载体如机器人的形式替代劳动者。由于新技术浪潮的性质,这种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之间的适当平衡,不会自然形成。基于研究文献和经验事实,本... 人工智能和以之作为赋能平台的数字经济发展,既提高生产率进而创造新就业岗位,又以自动化技术的载体如机器人的形式替代劳动者。由于新技术浪潮的性质,这种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之间的适当平衡,不会自然形成。基于研究文献和经验事实,本文总结了几个有关技术对就业冲击的特征化事实:就业往往从生产率较高部门向较低部门逆向转移;同时具有高成本和高收入需求弹性的部门,就业吸纳能力趋于扩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具有提高人类能力和替代人类工作两种倾向,“正确的”方向需要政策引导;对生产率进行充分分享,是应对就业冲击和解决劳动者出路问题的终极途径。关于如何促进技术进步与就业扩大之间的兼容、新就业形态承载高质量就业,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为人工智能这类技术发展确立向善发展的规制底线;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加强社会保护;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和技术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赋能;推动制度建设以分享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创造与破坏 新就业形态 高质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16
作者 徐海峰 《商业经济》 2025年第3期98-101,共4页
基于全国和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探究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价值取向、新质生产力要求、市场需求变迁、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赋能等五个方面,开展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 基于全国和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探究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价值取向、新质生产力要求、市场需求变迁、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赋能等五个方面,开展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健全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服务业 发展模式 数字经济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问题分析——基于广西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研究
17
作者 胡冠华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新就业形态是以数字平台为基础的一种灵活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模式不仅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也为高校大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岗位的高度流动性使得... 新就业形态是以数字平台为基础的一种灵活就业模式。这种就业模式不仅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也为高校大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岗位的高度流动性使得大学生面临失业的风险相对增大,也带来了一定挑战。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文章对广西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及建议,以期推动高校毕业生在新就业形态下更高质量就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高校毕业生 广西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延迟退休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基于CiteSpace和Nvivo的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薛立强 李佳瑶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延迟退休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公共管理为视角,运用CiteSpace及Nvivo软件对发表于2007—2023年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既有研究主要围绕延迟退休必要性、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延迟退休对经济... 延迟退休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公共管理为视角,运用CiteSpace及Nvivo软件对发表于2007—2023年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既有研究主要围绕延迟退休必要性、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延迟退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延迟退休的推进方略等问题展开。这些研究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分类延迟退休、研究重点的精准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推进这一研究,应分类探讨面向不同群体的延迟退休方略;重点加强延迟退休政策推进策略研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注重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企业—社会”的多元主体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可视化分析 文献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19
作者 张斌 曹俊盈 成晓典 《南方农机》 202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不论从农科院校和农科专业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乡村振兴等战略高度出发,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都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方法】文章以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 【目的】不论从农科院校和农科专业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乡村振兴等战略高度出发,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都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方法】文章以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解决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结果】1)农科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不高,农村生源较多,在学业和心理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比例高。2)就业率不低且就业前景光明,但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集中现象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3)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对农科专业学生进行精准帮扶,为农科专业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高等院校要完善和改进农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农科专业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结论】不同主体齐发力,内练素质、外抓指导,努力开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专业 大学生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任务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20
作者 刘洁 尹兴民 纪建悦 《调研世界》 2025年第1期71-84,共14页
本文基于工作任务的视角,将制造业企业员工工作任务划分为常规操作型任务、非常规技术型任务和非常规社交型任务,探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不同工作任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本文基于工作任务的视角,将制造业企业员工工作任务划分为常规操作型任务、非常规技术型任务和非常规社交型任务,探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不同工作任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常规操作型任务具有破坏效应,而对非常规技术型和非常规社交型任务具有创造效应。其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服务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来减少对常规操作型任务的需求,并增加对非常规技术型和非常规社交型任务的需求。最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不同工作任务的影响在企业所处地区和要素密集度不同的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常规任务 非常规任务 劳动力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