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9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产业链韧性
1
作者 徐德云 万文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7-52,共6页
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创新是影响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因素。文章利用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依次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其提升效果... 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创新是影响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因素。文章利用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依次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其提升效果存在地区差异;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产业链韧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促进创新进而提升产业链韧性。综合研究结果,可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政府支持力度,鼓励创新来提升产业链韧性,维护我国产业链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产业链韧性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提升产业链韧性路径研究——以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进富 李婷婷 张颖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1-160,共10页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具备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在产业链韧性提升过程中扮演着支撑者、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以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具备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在产业链韧性提升过程中扮演着支撑者、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以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探究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能力维度和产业链韧性提升路径。研究发现:①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包括技术创新引领能力、产业协作整合能力、数字转型赋能能力3个维度;②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通过促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配套、产业链数字化转型3条路径提升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引领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强链、补链,产业协作整合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协同配套,实现稳链、固链,数字转型赋能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实现延链、优链,从而显著提高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冲击恢复能力、链条升级能力。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与产业链韧性相关研究,为链主企业提升生态主导力和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 产业链韧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白少君 刘欢 +1 位作者 张曼 阎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1-160,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先进制造业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归纳中国化时代化的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从两种精神出发,重视人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主体的作用,结合场动力理论和心理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先进制造业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归纳中国化时代化的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从两种精神出发,重视人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主体的作用,结合场动力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引入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模型。基于412份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①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正向影响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②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③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在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从微观层面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并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工匠精神 先进制造业 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经济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4
作者 聂志强 《市场周刊》 2025年第10期83-86,共4页
为应对共享经济模式挑战,抓准时代脉络,赋予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文章简要阐述了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对共享经济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挑战与机遇展开分析,从三个角度提出共享经济模式下传统产业的可行发展方向建议,以期丰富该领域研究成... 为应对共享经济模式挑战,抓准时代脉络,赋予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文章简要阐述了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对共享经济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挑战与机遇展开分析,从三个角度提出共享经济模式下传统产业的可行发展方向建议,以期丰富该领域研究成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模式 传统产业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新螺旋与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能力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庞磊 阳晓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共12页
数字经济改变了现有产业模式,促使产业链由传统生产者主导向新兴消费者主导逆向转变,重构产业链新格局。基于2017—2022年投入产出表、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结合《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 数字经济改变了现有产业模式,促使产业链由传统生产者主导向新兴消费者主导逆向转变,重构产业链新格局。基于2017—2022年投入产出表、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结合《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行统计分类,采用PSM、渐进DID方法,聚焦数字经济、创新螺旋与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中心度和中介度,促进关键环节控制能力提升;二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能力,数字产业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产业数字化;三是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能力存在区域异质性、时段异质性和“卡脖子”行业异质性;四是数字技术“创新螺旋”效应承担部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创新螺旋”效应有效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能力。据此,提出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螺旋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uided BERTopic模型的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识别与发展趋势研判--以未来工业互联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升 杨恒 张楠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是国之重器,而且对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发展成为我国的研究重点,该领域的重要性在2023年被提升至国家级重大研究计划。综合收集了1989-2... 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是国之重器,而且对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发展成为我国的研究重点,该领域的重要性在2023年被提升至国家级重大研究计划。综合收集了1989-2024年中美两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专利数据,基于《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和《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构建了一套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的种子词库。利用Guided BERTopic模型提取了产业链关键技术主题,并采用Logistic模型评估了这些技术的生命周期,进而对比中美两国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针对未来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美国,我国在大多数产业链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成长阶段,而美国则已步入技术饱和阶段。展望未来,设备监测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及能耗监测分析系统等被认为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政策文件的产业链关键技术识别方法,并通过对工业互联网专利技术的实证分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ded BERTopic模型 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 工业互联网 中美比较 专利文本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同演化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策略研究——以“低空航空器+”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阳桃花 郑舒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低空经济作为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与技术突破的新引擎。其中,低空空域资源管理、低空航空器技术突破和低空应用场景拓展是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三个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实践表明,三者存在脱节现象。为回应“如何... 低空经济作为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与技术突破的新引擎。其中,低空空域资源管理、低空航空器技术突破和低空应用场景拓展是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三个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实践表明,三者存在脱节现象。为回应“如何实现空域、技术、场景共同演化,创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这一核心议题,在界定低空经济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围绕中国大型无人机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开展案例分析,从中梳理出场景驱动、技术驱动、空域驱动的作用过程及其对低空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奠基、推动和引领作用。由此,进一步提炼实现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共同演化的策略,即空域开放式策略、场景融合式策略和技术二元式策略,以期为推动低空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低空空域 低空航空器 低空场景 共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能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吗 被引量:4
8
作者 柴正猛 张培铎 韩先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6-66,共11页
工业智能化作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新的增长引擎,对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4-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直接动力、间接渠道、非线性效应等维度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工业智能... 工业智能化作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新的增长引擎,对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4-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直接动力、间接渠道、非线性效应等维度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在总体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且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劳动力结构优化是工业智能化间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渠道。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对高级化维度的驱动作用强于合理化维度;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在沿海地区产生的驱动效应强于内陆地区,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工业智能化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和规模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据此,从加大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地区劳动力结构、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劳动力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驱动效应 积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关联网络承压能力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特征分析与压力测试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卫红 刘紫仪 +1 位作者 郑迪文 王力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43,共11页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制造业关联网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制造业关联网络承压能力研究尤为重要。为应对这一形势,基于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投入产出表,借助产业集群三角形化方法识别并构建制造业关联网络,结合最大权树法分析制造业关...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制造业关联网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制造业关联网络承压能力研究尤为重要。为应对这一形势,基于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投入产出表,借助产业集群三角形化方法识别并构建制造业关联网络,结合最大权树法分析制造业关联网络特征,并测试不同程度冲击对制造业关联网络产生的压力。研究发现:①化学产品是制造业关联网络的核心产业,但其核心地位呈下降趋势;②总体而言,制造业对整个关联网络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非制造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较强;③随着压力源头产业直接关联产业数量的增加,制造业关联网络所承受的压力呈下降趋势;随着压力源头产业与其它产业关联程度的下降,制造业关联网络承受的压力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可为制造企业应对承压状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关联网络 产业承压能力 投入产出表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创业导向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亮 高峻 李娅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6-86,共11页
数字化推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既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的重要保障。以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搭建以“绿色创业导向—绿色创新”为链条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 数字化推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既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的重要保障。以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搭建以“绿色创业导向—绿色创新”为链条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化赋能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多阶段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数字化对于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具有显著赋能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数字鸿沟”效应;绿色创业导向和绿色创新在数字化与企业绿色转型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存在“数字化—绿色创业导向—绿色创新—绿色转型”的链式中介作用;数字化与环境规制协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高污染行业企业以及受“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通过绿色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绩效,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转型 绿色创业导向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谢地 张巧玲 贺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共12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进一步,实体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载体。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进一步,实体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现代金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血脉支撑,人力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落脚到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目标上,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坚持问题导向,从产业体系核心基础能力、产业体系创新能力、产业体系控制能力、产业体系支撑能力和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五大方面,明晰当前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文化科技融合:战略愿景驱动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英国数字弹射器的运营启示
12
作者 彭凯 李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在税收减免等常规措施之外,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型促进手段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然而,现有国内相关... 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在税收减免等常规措施之外,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型促进手段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然而,现有国内相关平台还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成果不显著等缺失,以致未能充分发挥出公共服务平台的赋能作用。通过深入考察英国数字弹射器的运营体系,细致阐述其战略愿景、服务体系、运营队伍之“效能三角结构”的内在契合关系,从而为推进国内同类平台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丰富了学界对文化科技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机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科技融合 公共服务平台 战略愿景 数字弹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协调视角
13
作者 朱建民 张慧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4-54,共11页
耦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内在动力。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协调视角,选取2017-2022年制造业时序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 耦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内在动力。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协调视角,选取2017-2022年制造业时序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已逐渐从初级协调进入中高级协调发展阶段;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贸易摩擦强化产业韧性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关系;突发疫情冲击阻碍制造业耦合发展过程。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制造业耦合发展量化测度和前因研究,为制造业耦合发展与创新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韧性 绿色创新 制造业耦合发展 贸易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的建筑企业绿色发展策略研究
14
作者 史玉芳 刘亚飞 张天伦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61,共12页
针对公众参与下建筑企业如何绿色发展这一问题,综合考虑环境及经济因素,构建社会公众参与下建筑企业绿色发展演化博弈模型,基于绿色建筑的负外部性致使关键利益主体收益下降的特性,分析如何避免建筑企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行为,并通... 针对公众参与下建筑企业如何绿色发展这一问题,综合考虑环境及经济因素,构建社会公众参与下建筑企业绿色发展演化博弈模型,基于绿色建筑的负外部性致使关键利益主体收益下降的特性,分析如何避免建筑企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行为,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社会公众的参与意愿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奖惩力度。当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意愿较低时,即使政府制定足够的惩罚措施,建筑企业也会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消极绿色生产”策略。当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意愿较高时,政府部门只需适当提高惩罚力度即可规范建筑企业消极行为策略。企业环境偏好和市场需求对绿色度敏感性对建筑企业采取“积极绿色生产”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此,从公众及政府两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综上,文章通过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因素,提出公众参与和政府政策对建筑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为绿色建筑领域决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建筑企业 绿色发展 演化博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逻辑、生成机理及规制取向
15
作者 李怀政 沈静 《对外经贸》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能源技术变革与能源效率的提升,既促进了新能源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也引致了新能源回弹效应。通过阐释新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逻辑和生成机理,进而探讨该效应的规制取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新能源及其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可能呈现明显的... 能源技术变革与能源效率的提升,既促进了新能源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也引致了新能源回弹效应。通过阐释新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逻辑和生成机理,进而探讨该效应的规制取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新能源及其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可能呈现明显的回弹效应;在新能源政策的制定及其相关制度安排中,应审慎考虑新能源回弹效应的制约,建议完善新能源政策设计机制、优化新能源政策工具组合、扩大新能源消费节能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回弹效应 理论逻辑 生成机理 能源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垄断及创业活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廖湘岳 伍侯成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2-79,共8页
从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共享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共同富裕指数,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与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解释垄断程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对创业活跃度进行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分析... 从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共享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共同富裕指数,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与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解释垄断程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对创业活跃度进行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分析。研究表明:垄断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存在非线性特征,创业活跃度在其中充当着中介变量,起调节作用;异质性研究发现行业垄断对于共同富裕的抑制效应“数字经济领域>民生领域>资本市场领域”;通过将垄断程度数据滞后一期、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重新测算共同富裕指数、进行缩尾处理以及剔除直辖市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因此,垄断会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通过反垄断法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制定差异化、层次化的反垄断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断程度 共同富裕 创业活跃度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机制和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堂 陈光 陈鹏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1期108-115,共8页
为全面把握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机制和效应,将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视为数字化关键核心要素的动态组合,多维度构建数字化关键核心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静态和动态... 为全面把握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机制和效应,将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视为数字化关键核心要素的动态组合,多维度构建数字化关键核心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探讨在两种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化关键核心要素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集聚性,数字化关键核心要素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效应。经济距离特征条件下,数字化资本和数字化人力资本对域外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阴影效应;(2)数字新基建距离特征下,资源禀赋具有吸虹作用,数字化人力资本具有牛鞭效应。此外,动态空间模型可以修正静态模型的估计误差。基于此,提出重视数字化关键核心要素禀赋优势,充分发挥其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空间效应;利用集聚和扩散效应,形成域间产业梯度格局,推进域间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 数字化关键要素 产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企业韧性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强 戈福利 +2 位作者 张璐 祁龙 郝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7-48,共12页
韧性作为能够帮助企业在不利情境下生存、恢复甚至反超成长的能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企业韧性的国内外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析出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企业韧性领... 韧性作为能够帮助企业在不利情境下生存、恢复甚至反超成长的能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企业韧性的国内外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析出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企业韧性领域的基本现状。研究发现:企业韧性受到自组织因素及外部社会因素驱动,二者对企业韧性的形成发挥不同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识别与预判—合作与防御—调整与协同”三阶段中,“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不断进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往复迭代,最终生成企业韧性;企业基于不同层面主体生成内部和外部韧性,并带来心理、经济和能力等不同类型的成效,共同作用于企业未来发展。最后,基于现有研究,从企业韧性实践性问题、负面作用和本土化研究三方面提出未来可行的研究思路。研究有助于厘清国内外企业韧性研究现有进展,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韧性 微观韧性 中观韧性 宏观韧性 知识图谱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专利视角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英武 郑江淮 +2 位作者 王嘉杰 冉征 张睿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5,共11页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专利 创新链 产业链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聚优势视角下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文杰 于永达 王淼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2期94-103,共10页
北京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定先机,但现有关于北京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论述缺乏必要理论支撑,而集聚优势理论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从优势集聚视角来看,现阶段北京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制定、产业规... 北京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定先机,但现有关于北京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论述缺乏必要理论支撑,而集聚优势理论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从优势集聚视角来看,现阶段北京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制定、产业规划、技术研发、测试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效: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体系,描绘出渐趋明晰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线,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基本法规保障;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如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力量,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平台,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链,技术研发全国领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居于国内国际前列,截至2024年2月底累计开放7个区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超1160 km。但同时发现,现有战略规划仍然缺少具体指标和阶段性目标,尚未准确锚定创新链产业链中的主要环节以及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并且缺少综合性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相关规划;基于首都发展定位和多维度要素完善既有政策并出台更多新的配套措施仍需持续探索;在发挥首都特有优势和集聚全球各类优势资源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产业的优势集聚平台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未来,北京需要进一步厘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方向,从政策创新等途径优化制度体系,以产业链为基础逐步建立优势资源的创新协作平台和产业发展协调机制,进而构筑动态比较优势的良性循环机制;并且,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过程中,要规避比较优势利用不当可能带来的弊端,逐步实现产业高端发展与区域综合发展,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场效应并逐步实现对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集聚优势 产业发展 动态比较优势 资源禀赋 平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