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4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平竞争审查提升了城市营商环境质量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刘伟 洪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7,共14页
全面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提高营商环境质量、赋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会城市和除省会外的11个万亿GDP城市经济、人文和社会数据,利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城市营商环境质量产生的外生冲... 全面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提高营商环境质量、赋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会城市和除省会外的11个万亿GDP城市经济、人文和社会数据,利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城市营商环境质量产生的外生冲击,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的框架下,采用非参数估计和参数估计方法,检验中国是否存在由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引致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提升的经济事实。主要结论包括:2013—2021年中国公平竞争审查指数与城市营商环境质量表现为逐年递增,二者变化趋势在2017年存在明显的断点,说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城市营商环境质量呈跨越式提升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促进,但是完善审查范围、细化审查标准、优化审查方式、推行第三方评估等措施对城市营商环境质量的优化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尽快制定更高质量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重塑市场竞争原则、促进区域硬环境和软环境培育的重要保障,这会引致地区经济、人文、社会建设数量(规模)和质量的统一,从而向更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营商环境 模糊粗糙集综合评价 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逻辑与路径
2
作者 陈淑云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发展模式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否匹配,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得到顺利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搭建了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化的逻辑框架...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发展模式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否匹配,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得到顺利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搭建了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化的逻辑框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分析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底层逻辑,总结了三重逻辑与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历史逻辑体现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理论逻辑体现了参与主体的行为决策过程,实践逻辑则体现了发展新模式所需制度环境的创新。基于此,本文认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需基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长效机制,深化“保障+市场”的供应体系,以及以“好房子”理念推进房屋全周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市波动与城市房价——基于2011—2017年月度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程怡璇 李辉文 +1 位作者 戴严科 徐杨菲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7,共21页
城市住房兼具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在金融市场不完备的背景下,大城市住房的投资属性得以进一步强化。当股市波动幅度上升时,具有投资属性的住房作为投资品的吸引力增加,进而通过替代效应推动房价的上涨;在适应性预期下,前期房价涨幅更大... 城市住房兼具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在金融市场不完备的背景下,大城市住房的投资属性得以进一步强化。当股市波动幅度上升时,具有投资属性的住房作为投资品的吸引力增加,进而通过替代效应推动房价的上涨;在适应性预期下,前期房价涨幅更大城市的住房价格受股市波动的正向影响更大。本文基于2011—2017年城市层面的月度面板数据对上述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非限购期间,股市波动的上升增加了前期房地产市场繁荣城市的住房作为投资品的吸引力,通过替代效应推高了房价。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非限购期间,替代效应只存在于住房投资属性更强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而在限购期间,替代效应不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价格 股市波动 住房限购政策 住房消费—投资双重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数字关注度如何赋能区域创新均衡发展
4
作者 李治国 孔维嘉 王源辛 《管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5,共16页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切实发挥有为政府效能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是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为此,在理论上,分析了政府数字关注度对于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发展的作用与机制;在实证上,利用2011—2021...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切实发挥有为政府效能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是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为此,在理论上,分析了政府数字关注度对于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发展的作用与机制;在实证上,利用2011—2021年中国地级市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构建了城市维度的区域创新集中度指标体系,考察了政府数字关注度赋能区域创新均衡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政府数字关注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中国区域创新均衡发展,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政府数字关注度通过促进新企业进入、降低市场分割程度这两个有效机制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发展;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在高财政自给度、高市场潜能以及拥有高质量创新平台的样本中,政府数字关注度对区域创新均衡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第四,非线性关系检验发现,政府数字关注度与区域创新均衡发展间具有显著倒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关注度 区域创新 数字经济 均衡发展 有为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改革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的“减量增质”?——基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5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5,共9页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试验区对城市碳排放“量”与“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通过提高城市绿色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并提高城市碳生产率,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效果更明显。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试验区的设立以推动城市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并为碳减排政策提供进一步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碳减排 减量增质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杰 魏荟茹 袁岿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倡导的对外开放新形态,“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技术创新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倡议实施对我国...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倡导的对外开放新形态,“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技术创新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我国沿线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且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中东部地区、沿线中心城市、沿线节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强环境规制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由影响机制分析可知,“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水平来促进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论文提出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 沿线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政策、优势产业发展与城市创新活力
7
作者 牟俊霖 闫里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才对创新活力的促进作用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9—2021年城市层面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对院士、杰青、博士、硕士等发放科研项目补贴、购房... 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才对创新活力的促进作用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9—2021年城市层面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对院士、杰青、博士、硕士等发放科研项目补贴、购房补贴和收入补贴,对博士后流动站给予科研补贴以及对在站博士后给予科研和生活补贴,对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给予补贴,对机构引进人才给予补贴等政策对中国城市创新活力的贡献。研究发现:第一,至少在3年内,重大科研项目(团队)补贴、院士科研项目补贴和机构引进人才补贴三种政策都能显著地提高城市创新活力,其他人才补贴政策对中国城市创新活力没有显著影响;第二,重大科研项目(团队)补贴、院士科研项目补贴显著地提高了实质性创新专利的占比,机构引进人才补贴对实质性创新专利的占比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重大科研项目(团队)补贴、院士科研项目补贴和机构引进人才补贴三种政策,通过增强城市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创新活力提升。本文研究为评估不同类型人才政策补贴的效果提供了有益参考,这对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还为理解人才政策的传导机制提供了理论探索和经验证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政策 人才补贴 城市优势产业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体医融合促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
8
作者 罗平 林鸿生 +1 位作者 胡静雯 张晋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6期228-236,共9页
新时代经济呼唤高质量发展,而创新生产力是实现此目标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体医融合促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实践路径与应用。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 新时代经济呼唤高质量发展,而创新生产力是实现此目标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体医融合促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实践路径与应用。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中具备显著优势,为体医融合促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新机遇。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提出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粤港澳大湾区体医融合促健康联盟链,整合技术研发、平台支撑、行业应用和服务配套,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健康城市建设,为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贡献关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 体医融合 产业升级 区域协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赵丹宁 薛晔 冯梅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66,共8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在生态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理论分析基础上,按照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3个维度构建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持续性4个维...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在生态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理论分析基础上,按照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3个维度构建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持续性4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2—2022年为研究期、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测算单元,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各省(区)逐年生态韧性、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运用哈肯模型测算各省(区)逐年生态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水平。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韧性在研究期高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在2012—2019年稳步上升、在2020—2022年出现小幅波动;2)黄河流域生态韧性-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尚处于低级有序阶段,在二者协同演化过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为序参量、主导协同发展演化的路径与方向并对生态韧性产生协同提升效应,而生态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微弱抑制作用;3)黄河流域生态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水平在研究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各省(区)协同水平在2018年以前差异较大、2018年以后差异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 哈肯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视域下人地情感交互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以广州保障房社区为例
10
作者 张天尧 夏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基于人本主义场所理论,文章聚焦人地交互的情感联结与心理过程,旨在阐释保障房社区场所特征及场所感构建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基于对广州市典型保障房社区的调查研究,文章提出:社区认同对维护保障房居民心理健康意义重... 基于人本主义场所理论,文章聚焦人地交互的情感联结与心理过程,旨在阐释保障房社区场所特征及场所感构建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基于对广州市典型保障房社区的调查研究,文章提出:社区认同对维护保障房居民心理健康意义重大;社区建设可通过提升物质环境质量和邻里社会融合程度来促进社区认同;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对邻里融合和社区认同产生关键影响。因此,在未来保障房社区规划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影响社区认同的个体属性和社区场所特质,通过提升保障房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空间环境质量、降低道路交通的负面影响、构建良好社区邻里关系秩序、提升场所精神建设等手段,促进保障房社区认同的构建及增益居民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感 场所特质 社区认同 保障房社区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中政府管理有效路径探析——以襄阳市为例
11
作者 张明丽 李龙泽 姜毅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7,共5页
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在梳理国家和地方相关土地利用和治理政策的同时,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工作中的履职管理行为。通过襄阳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实践探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的体制机制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效工业用地 再利用 政府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性租赁住房分档定级评价:应用场景和体系构建
12
作者 陈淑云 李开伟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25年第1期38-45,共8页
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实施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能否可持续运营,关键在于租户选择、社会资本投资、运营主体融资三个场景中不同主体的行为决策以及政府对其的监督管理,在借鉴现有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或分类标... 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实施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能否可持续运营,关键在于租户选择、社会资本投资、运营主体融资三个场景中不同主体的行为决策以及政府对其的监督管理,在借鉴现有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或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具体情况,从建筑质量、室内装修、公共配套、经济效益和社区文化五个维度构建保租房综合分档定级评价体系,为实现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化运营提供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租房 运用场景 分档定级 分档定级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与襄阳、芜湖、临沂、惠州四市的综合实力比较与全国排名持续进位策略研究
13
作者 钟国辉 《中国市场》 2025年第4期19-22,共4页
综合实力能够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文章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角度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赣州与襄阳、芜湖、临沂、惠州四市的比较,实证评价赣州市综合实力。研究发现,赣州综合实力排第一,其中硬实力排第二,软实... 综合实力能够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文章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角度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赣州与襄阳、芜湖、临沂、惠州四市的比较,实证评价赣州市综合实力。研究发现,赣州综合实力排第一,其中硬实力排第二,软实力排第一,但硬实力中的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为推进赣州在全国排名不断进位,对照赣州的优势与不足,文章从经济、创新、开放和治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力 评价体系 提升策略 赣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市场协调性分析方法研究
14
作者 冯俊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房地产市场各项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相互的协调性,是判别市场态势的基础。房地产市场一些问题的产生,其本质是本该协调的相关因素处于不协调状态。本研究旨在讨论房地产市场协调性的分析方法,探究单一统计指标... 房地产市场各项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相互的协调性,是判别市场态势的基础。房地产市场一些问题的产生,其本质是本该协调的相关因素处于不协调状态。本研究旨在讨论房地产市场协调性的分析方法,探究单一统计指标相关的变量关系,并通过单一统计指标与其他统计指标之间相对关系,判断房地产市场的边际变化。根据相关性与相对性原则,对住房供给与人口增长、住房价格与收入、房租与收入、待售与销售量、住宅用地供应与人口增长、地价与房价、租金与房价、住房贷款余额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到位与资金需求、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居住消费支出与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房地产税收与税收总额、土地出让收入与财政收入这13个关系,拟定了协调性指标并给出了定义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协调性 房地产相关统计指标的关系 房地产相关关系的边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
15
作者 张玉雷 于冰 《全国流通经济》 2025年第1期52-55,共4页
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是不同国家的城市之间为缩短贸易距离和促进贸易发展而进行的“平行外交”。截至2023年7月,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友好城市共有2653对,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国际“朋友圈”。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 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是不同国家的城市之间为缩短贸易距离和促进贸易发展而进行的“平行外交”。截至2023年7月,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友好城市共有2653对,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国际“朋友圈”。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中俄两国的地缘政治关系及两国经贸发展作为研究背景。以大连市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为例,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中俄贸易 企业出口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组织的逻辑演化与区域治理范式变革对中国城市群治理的启示
16
作者 胡彬 王媛媛 黄赜琳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大都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活跃力量和空间推进载体,是区域治理理论缘起与实践探索的重点,为城市群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了价值基础。空间组织逻辑由“场所空间”向“流动空间”的转变形成了理论演化的分水岭,亦为区域治理理论奠定了贯通性的解... 大都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活跃力量和空间推进载体,是区域治理理论缘起与实践探索的重点,为城市群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了价值基础。空间组织逻辑由“场所空间”向“流动空间”的转变形成了理论演化的分水岭,亦为区域治理理论奠定了贯通性的解释框架。在以信息城市为典型特征的“流动空间”背景下,区域治理思维发生了向新区域主义理论强调关系协调的非制度性变革和新国家空间理论围绕“再地域化”的制度变革的范式变化。后者重点阐释了全球城市区域崛起并充当国家竞争力平台的尺度重组机制,对沿海城市群完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前者关于区域整体性的建构思路对后发城市群的发育壮大仍然不乏实践意义。在中国多重尺度嵌套的复杂空间格局下,采取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变革互补的城市群治理策略是可行的选择,对创新网络的尺度重组则是未来区域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空间组织逻辑 区域治理 范式变革 再地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
17
作者 栗洪伟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基于2007—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用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新质... 基于2007—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用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且该结论通过工具变量法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人才创新要素集聚、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及资本创新要素集聚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高、政府干预程度低的城市中,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该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探寻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型城市 创新要素集聚 新质生产力 多期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绿色转型下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同群效应研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18
作者 兰梓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5,共13页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基于中国2003—2022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同群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地理、行政和经济权重距离影响下城市之...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基于中国2003—2022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同群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地理、行政和经济权重距离影响下城市之间生态效率存在正向显著的同群效应,而且地理和经济距离邻近的城市具有较高的同群效应。高、中、低生态效率水平的城市之间同群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且生态效率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容易被其他城市学习和模仿。从作用机制来看,竞争性模仿机制和外部冲击因素均对同群效应产生促进效应,然而在学习性模仿机制中自我学习效应和示范学习效应均会对同群效应产生弱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效率 同群效应 空间溢出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城市人工舒适性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19
作者 陈运平 刘兰姝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2,共13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理念,城市人工舒适性的发展对城市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面板双固定模型考察中国286个地级市环境规制、城市人工舒适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适度的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理念,城市人工舒适性的发展对城市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面板双固定模型考察中国286个地级市环境规制、城市人工舒适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适度的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人工舒适性水平会通过城市智能舒适性和城市消费舒适性对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调节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侧、沿线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中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以城市人工舒适性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城市人工舒适性 产业结构升级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税、绿色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杏村 杨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明...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测算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2)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产生显著的正效应;(3)环境保护税对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正向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性和异质性的特征。其中,核心区环境保护税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但间接效应并不显著;扩容区环境保护税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间接效应显著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