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8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低碳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迪 刘焕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58-175,共18页
数字经济是重塑区域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厘清其赋能区域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数字经济是重塑区域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厘清其赋能区域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区域低碳经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论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东、中部地区低碳经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出现“负能”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越高,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越显著;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经济集聚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者在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多维度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同时发挥绿色技术进步与经济集聚的桥梁纽带作用,融通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低碳发展的传导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要素碳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经济集聚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及低碳转型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斯琴 田雪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41,共8页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市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低碳转型互促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低...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城市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低碳转型互促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宽带中国”试点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低碳转型程度为被解释变量,以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核心解释变量,把能源效率、产业结构、消费低碳转型水平作为表征新质生产力的中介变量,利用2011—2022年黄河流域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推进黄河流域城市低碳转型;2)数字经济的低碳转型效应在黄河流域具有城市等级与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心城市其效应更显著,在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效应依次递增;3)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经济低碳转型效应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供给侧能源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其显著助力黄河流域城市低碳转型的两条具体路径。提出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着力点、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低碳转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低碳转型 现实路径 双重差分模型 实证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3
作者 刘宇 梁栋 张硕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数字化或绿色化单一转型,双化协同能够更高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发现,双化协同会综合单一转型优势,同时产生资源协同效应和创新协同效应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拓展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而有效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特征方面,双化协同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外部环境方面,双化协同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易在处于市场竞争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更高,以及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更低的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优化,确保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深度融合;企业要认清双化协同的积极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要深入了解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征,以最大化双化协同的经济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嵌入与过程融合:数字技术驱动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双重逻辑探诘——以成都市Y社区为例
4
作者 姜晓萍 李敏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9,228,共12页
随着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技术成为驱动和连接城市社区韧性众多要素的核心与关键。基于“结构论”和“过程论”的既有研究均呈现出与事实相割裂的单向度、碎片化特征,难以有效解释数字技术驱动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深层动因和... 随着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技术成为驱动和连接城市社区韧性众多要素的核心与关键。基于“结构论”和“过程论”的既有研究均呈现出与事实相割裂的单向度、碎片化特征,难以有效解释数字技术驱动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深层动因和内在逻辑,更无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成都市Y社区“数智化全域运营”案例表明,数字技术有效驱动城市社区韧性治理有赖于“结构嵌入”与“过程融合”的双重逻辑。在结构嵌入上,要以数实融合、数权共生与数字包容为基底,将数字技术嵌入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工具结构、权力结构与价值结构,以此实现数字技术与治理结构的集成性适配;在过程融合上,要以“技术工具→技术权力→技术治理”的演化为中轴,做到“阶段同步”“环节嵌扣”“循序升级”,以此实现数字技术与治理过程的渐进性适配。未来的城市社区韧性治理实践,必须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将结构化思维与过程性思维相统一,由此更好应对数字技术快速迭代与风险态势不断升级对城市社区韧性造成的双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市社区 韧性治理 结构嵌入 过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特征及其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研究
5
作者 谌亭颖 张克雯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文章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借助引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探究其空间关联特征,采用空间联立方程探析其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发展水... 文章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借助引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探究其空间关联特征,采用空间联立方程探析其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发展水平和上升幅度存在明显省份差异,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大。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以2017年为临界点,空间发展格局呈现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扩散。研究期间,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化和升级化;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实体经济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交互作用中,以邻近省份第二产业发展对本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交互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特征 实体经济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虚拟集聚的影响
6
作者 谢丽彬 高鹏怀 徐国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6,共6页
虚拟集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理论层面剖析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虚拟集聚的影响机理,并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虚拟集聚... 虚拟集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理论层面剖析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虚拟集聚的影响机理,并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虚拟集聚;第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虚拟集聚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显著,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和低市场化水平地区不显著;第三,政府规模、产业结构和传统基建水平在数字新基建对制造业虚拟集聚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第四,空间计量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发展会对周边地区制造业虚拟集聚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制造业 虚拟集聚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市场的兴起:概念、挑战与未来发展
7
作者 林建浩 张一帆 +1 位作者 石沛昌 吴俊樊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组成的“三驾马车”。其中,算法作为激发算力潜能与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技术环节,是推进“人工智能+”进程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驱动力。与数据...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组成的“三驾马车”。其中,算法作为激发算力潜能与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技术环节,是推进“人工智能+”进程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驱动力。与数据要素市场相比,算法市场的商业化进展明显滞后,其交易机制和市场结构尚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探讨了算法市场的交易标的、市场结构及其关键特征,梳理了算法确权保护和算法流通机制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总结了算法确权和流通市场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分析算法市场与知识产权、数据要素市场,文章发现,算法与知识产权在创新性和虚拟性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对隐私数据的依赖性和开闭源算法的差异性使其确权保护更具复杂性。同时,算法与数据要素市场共享场景依赖和非标特征,但算法更强的外部依赖性对其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我国算法市场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文章提出构建以政府和市场双驱动为核心的算法交易与流通机制的政策建议,通过优化确权机制、促进供需匹配、降低使用门槛以及推动跨境流通,以促进算法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市场 数字经济 算法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机理与路径
8
作者 高春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机构互联和文化资源整合。鉴于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设施不足、文化资源互联共享不足、网络文化治理滞后等问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数字化赋能为主线,按照理论赋能推动思想理念转变、技术赋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品质、服务赋能增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活力、治理赋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效度的逻辑机理,依据“新空间、新基建、新机制、新场景”路径,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打造多元场景融合、线下线上协同、供给需求匹配、数量质量并重、标准特色兼容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逻辑机理 空间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是否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基于2005—2021年中国292个城市面板数据
9
作者 姚战琪 熊琪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0-85,共16页
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已显著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战略地位,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层次迈进。本文利用2005—2021年中国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已显著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战略地位,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层次迈进。本文利用2005—2021年中国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信息化发展水平是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中介变量;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特大型城市与大型城市相对更大。基于此,应制定政策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鼓励试点地区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数字娱乐等产业,为客户提供更真实的信息消费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 数字经济 双重差分 平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研究
10
作者 霍丽 王琦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4-44,共11页
为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人工智能发展和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水平,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面... 为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人工智能发展和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水平,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的影响效应及特征。理论分析表明:人工智能驱动数据的要素化和智能化,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通过降本增效、智能决策、模式创新、业态融合赋能制造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实证检验发现,人工智能总体上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水平,其影响效应呈现非线性特征,当人力资本质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跨越单一门槛值时,人工智能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大梯队地区中,对第一梯队地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驱动效果最强,而对第二、三梯队地区促进作用则不明显。基于此,应进一步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构建面向AI时代的制造业创新智能生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与安全体系,以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价值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与企业ESG表现
11
作者 宣烨 李洋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共14页
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因素已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城市数据交易平台的建立作为外生政策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来促进ES... 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因素已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城市数据交易平台的建立作为外生政策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来促进ESG表现提升;高污染企业基于监督压力,更倾向于利用大数据的精准决策提升ESG表现;网络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数据要素交易效率更高,具有提升ESG表现的信息优势。此外,在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内,企业具有资源支持及制度保障优势,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区域内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强。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周边地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随地理距离由小变大再变小的特征。研究结论对数字经济时代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作用,为以数据要素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化 ESG 数字化转型 溢出效应 数据交易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内在机理与策略选择
12
作者 郭晗 侯雪花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7,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领域。数据、算力和算法结合形成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维度和阶段性表现,遵循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理念的质变新逻辑。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不断深化,需要新的生产力...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领域。数据、算力和算法结合形成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维度和阶段性表现,遵循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理念的质变新逻辑。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不断深化,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协同适应的要素体系、高端先进的制造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绿色低碳的生态体系赋能新型工业化。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要素资源配置不协调、产业协调融合程度不高、绿色低碳转型难度大等问题。在实践取向上,要以科技创新驱动、要素资源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为路径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推动新型工业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 智能化 数字化 绿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数据要素流通政策仿真与评价监测研究
13
作者 裴雷 李英群 +1 位作者 胡志伟 李亚菲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4,共10页
文章重点阐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数据要素流通政策仿真与评价监测研究”的总体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政策仿真与评价监测关键理论与方法、政策智能计算核心组件开发与循证数据体系建设... 文章重点阐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数据要素流通政策仿真与评价监测研究”的总体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政策仿真与评价监测关键理论与方法、政策智能计算核心组件开发与循证数据体系建设、数据要素流通政策系统运行机制与元模型构建、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数据要素流通政策耦合机理分析、数据要素流通政策仿真平台建设与评价监测推演,进而介绍课题应用的研究方法,并指出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流通 政策仿真 评价监测 复杂信息环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分类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机制与框架
14
作者 奉国和 邱婧 《深圳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47-62,共16页
科学合理的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体系是推进数字经济、数字中国与数字社会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基于DIKW模型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演变逻辑,厘清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内在机理及难点,围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学合理的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体系是推进数字经济、数字中国与数字社会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基于DIKW模型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演变逻辑,厘清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内在机理及难点,围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目标,提出“两基础”“三驱动”“四保障”“五途径”基本体系,构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多层次框架。其中,“两基础”指数据要素制度体系和数据要素系统设施;“三驱动”涉及供给侧、场内外交易和需求侧;“四保障”强调提升数据质量、加强安全监管、保护数据权益、促进数据流通交易;“五途径”指从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数据普惠化到数据均等化,展示数据价值释放的多元路径。通过DIKW模型,数据在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与智慧的转化过程中,不仅实现价值创造,还通过系统的治理与分析机制,推动价值实现与价值倍增。最终,通过一个核心、两大基础、三大驱动、四维保障和五条途径的多层次框架,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高效释放。框架从支撑体系、动力体系、保障体系及转化体系等维度体现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作用与机制,保障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数字经济、数字中国与数字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DIKW模型 价值释放 新质生产力 基本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网络产业:技术演进、大国竞争与发展路径
15
作者 渠慎宁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2,共12页
以6G与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未来网络产业不仅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而且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经历了从1G到5G的技术演进后,6G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主导技术,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还将开启“万物智联”新时代。卫星互联网作为... 以6G与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未来网络产业不仅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而且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经历了从1G到5G的技术演进后,6G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主导技术,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还将开启“万物智联”新时代。卫星互联网作为卫星通信的最新演进载体,已被视为提供大规模数据传输服务的新手段,有望解决现有通信网络的瓶颈问题。未来网络产业具有巨大的产业空间和市场潜力,6G不仅能打造“新型感知经济”,还将通过数字孪生赋能实体经济,卫星互联网的商业与国防军事价值正日益凸显。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均意识到未来网络技术对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地位的重要影响,纷纷加紧布局力求抢占技术高点与竞争先机。我国应加大重视力度,增加未来网络领域的研发投入,着力构建未来网络的行业标准,打造安全可控的未来网络产业链,加快未来网络产业的应用落地和场景推广,以此快速推进未来网络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未来网络 6G 卫星互联网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数字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化
16
作者 叶堂林 张彦淑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基于2013—2022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行业数据,采用首位度指数、Zipf位序—规模法则和标准差椭圆法,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引资能力三个层面,对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 基于2013—2022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行业数据,采用首位度指数、Zipf位序—规模法则和标准差椭圆法,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引资能力三个层面,对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规模差异仍然较大,但规模分布日趋合理;产业规模的空间分布呈显著扩张趋势,但其分布在径向上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且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创新能力呈“先扩张,后集中,再扩张”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创新活动主要聚集在北京。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引资能力逐年提高,但分散化的区域集聚特征逐步显现;数字经济服务业的引资能力主要聚集在北京,而数字产品制造业的引资能力则逐步向天津聚集。未来,应从共享共用数字产业创新资源平台、培强做优京津冀地区数字产业集群等方面促进京津冀数字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 标准差椭圆法 位序—规模法则 京津冀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消费提振与实体经济发展——兼论消费异质与人口规模的门槛效应
17
作者 何枭吟 陈汉驰 焦成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选取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消费提振视角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考察消费异质性与人口规模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检... 选取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消费提振视角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考察消费异质性与人口规模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振居民消费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消费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消费城乡异质中,数字经济更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在消费类型异质中,数字经济对居民生存型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提振作用。拓展性研究发现,在地区人口规模发展的不同阶段,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正向促进效应在低人口规模时显著、高人口规模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消费提振 居民消费 人口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
18
作者 任保平 张雪珂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5,共12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时代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先进生产力,目前数字经济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为动力,数据+算力+算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运行的主要引擎。推动劳动者高素质化、...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时代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先进生产力,目前数字经济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为动力,数据+算力+算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运行的主要引擎。推动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对象广泛化、劳动资料数智化和生产力要素的组合优化,凸显了创新等高级要素的地位,形成新质生产力数字化发展的新优势。数字新质生产力培育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动力变革、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效率变革、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质量变革。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完善数据要素制度体系,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制高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新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安全体系的构建路径与政策支持
19
作者 任保平 迟克涵 林琳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着力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安全体系,保障数据要素流通安全,是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前提。随着数字经济下对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需求的增加,数据要素充分流通的两类障碍开始显现,分别来自部分排他性导致的正外部性以及数据泄漏风险导致的供... 着力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安全体系,保障数据要素流通安全,是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前提。随着数字经济下对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需求的增加,数据要素充分流通的两类障碍开始显现,分别来自部分排他性导致的正外部性以及数据泄漏风险导致的供给成本上升,二者作用下使得数据要素无法实现充分供给。来自数据本体与数据交易两个方面的风险使得数据要素交易受阻,这就需要构建数据要素市场的安全体系,立足全周期安全风险管控,在防护、预警、响应三个阶段设计数据要素流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并以合适的制度工具与技术工具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安全体系运行。数据要素市场安全体系的构建路径包括加强数据流通统计监测、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安全一体化、支持数字安全产业发展,要从完善数据交易平台规则、完善数据本体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市场主体差异化管理政策三个方面为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安全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 安全体系 流通安全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与监管动态平衡的规制设计——基于监管沙盒视角
20
作者 张红 岳洋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7,共12页
人工智能创新的竞争,实际是人工智能监管的竞争。监管沙盒因其能平衡两者间的动态关系而备受各国青睐。作为一种试验性监管方式,人工智能监管沙盒是回应性治理、激励性监管和合作规制主义等理论的实践表达。我国应尝试构建人工智能监管... 人工智能创新的竞争,实际是人工智能监管的竞争。监管沙盒因其能平衡两者间的动态关系而备受各国青睐。作为一种试验性监管方式,人工智能监管沙盒是回应性治理、激励性监管和合作规制主义等理论的实践表达。我国应尝试构建人工智能监管沙盒制度,通过地方立法先行解决其合法性问题。实行数据局+行业主管部门的分类监管模式,数据局作为基础类、技术类人工智能监管沙盒的实施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应用类人工智能监管沙盒的实施。围绕创新性、安全性和社会效益设立准入标准,通过激励引导和实质豁免吸纳更多参与者,实现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共治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监管沙盒 责任豁免 试验性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