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旅融合背景下肇庆市夜经济发展潜力及策略研究
1
作者 吴清 钟佳珊 +1 位作者 张莉婷 黄衍丽 《肇庆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夜经济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是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有效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增长。肇庆市重视扩大夜间经济活动的规模及影响力,打造系列深受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夜间文化项目、夜游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文章分析文旅融... 夜经济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是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有效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增长。肇庆市重视扩大夜间经济活动的规模及影响力,打造系列深受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夜间文化项目、夜游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文章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肇庆市夜间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挑战,提出推动肇庆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肇庆市夜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文化潜力、旅游潜力、社会发展潜力,但仍面临市场环境、文化特色、旅游效应、政策等方面问题。建议从政府引领、文化内涵和区域业态等方面激发新的增长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经济 文旅融合 发展潜力 优化策略 肇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评价及门槛效应
2
作者 高楠 周瑛 +2 位作者 张新成 李锦敬 耿泽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7,共14页
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松驰变量测度(slack-based measure,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东、中、西地区及全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通过Arc... 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松驰变量测度(slack-based measure,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东、中、西地区及全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通过ArcGIS深入剖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研究时段内,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变缓;各省域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呈现不均衡状态,形成“东部>西部>中部”的区域格局;基于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显示,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政府重视程度和规模效应均显著影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此外,全国和东、中部地区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对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分别存在基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单门槛与双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文化 乡村振兴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3
作者 喻江平 董欣童 侯世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文旅协调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空间格局,并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构建文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各因素作用的时... 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文旅协调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空间格局,并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构建文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各因素作用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城市群文旅协调度均值呈稳定增长态势,但整体呈濒临失调状态,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2)根据局部相关性分析,上海和嘉兴为该区域重要增长极,表现为高-高关联区域,合肥和南京存在“马太效应”趋势,表现为高-低关联区域,芜湖和池州为低-低关联区域;(3)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消费需求、技术进步、政府管制、人力资本及基础设施对文旅协调水平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与负向抑制作用并存,各驱动因素作用存在明显空间分异。针对城市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濒临失调、文旅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提出建立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治理的长效机制、构建错位发展的文旅产业格局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协调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研究
4
作者 吴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4-26,62,共4页
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管理。当前,河南省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存在管理模式较单一、复合型人才不足、数字化技术尚不完善的问题。为此,要制定保护与管理制度,数字化采集历史文化... 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管理。当前,河南省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存在管理模式较单一、复合型人才不足、数字化技术尚不完善的问题。为此,要制定保护与管理制度,数字化采集历史文化遗产信息;引进与培养并进,组建高质量数字化人才队伍;建立数字化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库,搭建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数字化 保护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唐阳 杨国良 吴其付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全域旅游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旅游改革创新、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创新路径。运用核密度、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呈现“双核心一廊道连片分... 全域旅游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旅游改革创新、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创新路径。运用核密度、熵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呈现“双核心一廊道连片分布”总格局,根据资源类型将全域旅游划分为自然生态类、景区名胜类、文化遗产类以及产业品牌类,自然生态类和产业品牌类占比最高。(2)空间分层集聚,南北和东西方向趋势面较为陡峭,示范区出现较大空间分布差异。(3)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与四川省发展水平处于高值区;云南省与湖南省处于中值区;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处于低值区。(4)自然环境优势是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政策支持是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示范区 长江旅游带 空间分布特征 发展水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民宿价格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以江西婺源县为例
6
作者 年柏翰 冯兴华 +1 位作者 翁盈盈 江丽珍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9,共8页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典型案例地,基于乡村民宿样本基本信息,综合运用传统数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民宿价格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深入探究民宿价格的影响机制,提出促进县域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1)乡村民宿价格差异集中体现...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典型案例地,基于乡村民宿样本基本信息,综合运用传统数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民宿价格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深入探究民宿价格的影响机制,提出促进县域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1)乡村民宿价格差异集中体现在东—西方向,整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高周低”的空间格局。高价民宿以带状和散点状分布为主,低价民宿则连片分布于外围边缘地区或嵌入高价区域。(2)乡村民宿价格在地域内的关联性较强、集聚效应显著,高价格民宿集聚区多以旅游资源为基础,而低价位民宿集聚区则具有显著的交通指向特征。(3)民宿价格的地域分异是多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房源特征是影响民宿价格的主导因子,而环境、区位和邻里特征等具体指标对民宿价格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和异质性。在乡村民宿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差异化与品牌化并重、注重市场规范与资源整合、关注设施提升与体验优化,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宿房价 空间格局 影响机制 婺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中脊带传统村落旅游流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分析
7
作者 皇甫子贞 刘春腊 徐美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美丽中国中脊带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开展旅游流研究有利于推进“中脊带”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保护和乡村振兴。基于网络游记数据,利用Arc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脊带”传统村落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 美丽中国中脊带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开展旅游流研究有利于推进“中脊带”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保护和乡村振兴。基于网络游记数据,利用Arc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脊带”传统村落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旅游流以中短期旅游为主,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性;“中脊带”旅游流整体呈现以云南双廊村为核心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省域空间格局类型包括“单核多点”型、“双核多点”型和“多核多点”型;“中脊带”传统村落旅游流网络密度较低,传统村落旅游节点间关系较为松散,传统村落旅游节点对非传统村落节点具有一定依赖性;核心节点以“混合核心型”为主,对边缘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中脊带 传统村落旅游 旅游流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研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杨青雨 郝海青 +1 位作者 齐新杰 姚海芳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研学旅游基地作为研学旅游的重要空间载体,在研学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冷热点、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的分析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99个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学旅游基地作为研学旅游的重要空间载体,在研学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冷热点、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的分析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99个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的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一主中心,一次中心,省界聚集”的分布状态。②热点区位于北京市区,核心-边缘结构是京津冀地区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的主要布局特点。③经济发展、人口数量、教育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京津冀地区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的空间布局。该研究对优化京津冀地区研学基地的空间布局,助力研学旅游基地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游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沿线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王梓宁 潘纪晓 储德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5年第3期473-480,共8页
博物馆在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长城沿线15个省份的3003家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引入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最优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长城沿线博物馆的空间分异特征,探究影响博物馆... 博物馆在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长城沿线15个省份的3003家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引入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最优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长城沿线博物馆的空间分异特征,探究影响博物馆分异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长城沿线博物馆在空间上整体呈集聚特征,主要集聚在东部省份。②长城沿线博物馆呈现以黄河流域为发展轴线,以北京和西安为两极,以豫中、鲁中、京津冀以及哈尔滨为核心区的“一轴-两极-多核”空间分布格局。③7种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中革命纪念类博物馆呈“多核、连片”的分布趋势。④博物馆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等院校数量是影响博物馆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重要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基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空间分布 最优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空间错位及障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张强 黄燕玲 +1 位作者 罗盛锋 郑浏香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在新时代,厘清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的关系,对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9—2019年广西14个市级面板数据,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借助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方法分析两者失配状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揭... 在新时代,厘清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的关系,对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9—2019年广西14个市级面板数据,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借助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方法分析两者失配状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空间错位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广西生态文明建设重心向西南偏移,旅游产业重心向东北偏移,二者重心变动的空间错位特征逐渐增强;(2)两者整体空间错位指数波动下降,正向空间错位数量多于负向错位,较低错位与低错位区呈带状集聚,高错位与较高错位区呈零星分散格局;(3)旅游产业效益、旅游产业基础、生态文化是影响两者空间错位的主要障碍因素。最后,从创新体制机制、挖掘内在耦合点、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方面提出建议,以期纾缓两者的错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文明 空间错位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甘肃省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韩润娥 赵峰 《陇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准确识别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合理开发。基于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构建衡量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研究发现乡村适游时间比、乡村空气质量指数和乡村交通便捷度是... 准确识别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合理开发。基于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构建衡量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研究发现乡村适游时间比、乡村空气质量指数和乡村交通便捷度是影响甘肃省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因此在未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甘肃省应根据影响因素权重,注重乡村旅游规划,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拓展乡村适游时间,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乡村旅游便捷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环境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华中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视角
12
作者 段雪纯 张兴旺 吴昌祝 《城市学刊》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发展理念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地区开始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效推动城市转型和经济升级。采用2006—2017年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2个城市384个样本的面板数据,借助准自然实验法,运用倾向匹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发展理念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地区开始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效推动城市转型和经济升级。采用2006—2017年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2个城市384个样本的面板数据,借助准自然实验法,运用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来影响旅游经济,城市异质性通过旅游资源差异、经济结构差异以及城市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差异等方面体现出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低碳试点政策对省会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非省会城市更为显著。因此,建议通过绿色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提升、品牌建设和政策支持等举措,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旅游经济 PSM-DID 准自然实验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黄镇 陈波 李松林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空间发展的基础。以贵州省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基尼系数等方法,深入探讨贵州省570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 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空间发展的基础。以贵州省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基尼系数等方法,深入探讨贵州省570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聚集性特征较为显著,呈现出“核心聚集,外围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高级别旅游景区分散程度高且分布范围广,导致向心力弱;空间密度上呈现显著不均匀性,整体呈现出“中部核心、以点带面、轴线增长”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受到资源禀赋分布、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区生产总值、交通条件、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居者旅居动机与价值路径研究--以昆明市大墨雨村为例
14
作者 黄雅新 杨晓 +1 位作者 张来凤 陈俊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36-41,共6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大墨雨村这一古彝族村落空心化明显且逐渐破败,直到大众旅游驱动下新形式人口迁移的兴起,才令大墨雨村焕发生机,旅居者的到来为大墨雨村社区构建了独特的社群体系。本文以大墨雨村旅居者为例,引入手段—目的链理论合...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大墨雨村这一古彝族村落空心化明显且逐渐破败,直到大众旅游驱动下新形式人口迁移的兴起,才令大墨雨村焕发生机,旅居者的到来为大墨雨村社区构建了独特的社群体系。本文以大墨雨村旅居者为例,引入手段—目的链理论合并使用软式阶梯访谈法,得出乡村旅居者旅居动机的核心价值链路径:被乡土自然激发的实现自我价值路径;被生态环保激发的创造性价值路径;被同好群体激发的社交性价值路径;被“慢节奏”激发的情感性价值路径。本文展现了从动机到实践、从个体到群体、从理想到现实的旅居过程,为旅居目的地建设和居民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居者 生活方式 手段-目的链理论(MEC) 旅居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演化差异 核心-边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和自然环境背景的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俊杰 程捷 +1 位作者 刘晓鸿 孙洪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9,共12页
中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在生物多样保护方面做出的重要举措。如何使国家公园高质量、稳步发展,其中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国家公园内的生态产品价值,服务社会,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因此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在生物多样保护方面做出的重要举措。如何使国家公园高质量、稳步发展,其中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国家公园内的生态产品价值,服务社会,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因此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质和自然背景的特征以及自然资源的构成,探讨自然资源与生态产品的密切关系。根据人工的干扰程度,本文把生态产品分为自然生态产品、半自然生态产品和人工生态产品。以陆地水资源为例,分析了影响生态产品价值的主要因素以及自然资源转换为不同的生态产品类型。依据生态产品的特性,提出了其价值实现的三级路径和方式,分析了具有不同地质和自然背景的国家公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地质背景 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路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动态耦合协调演化——以张家界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兆峰 邹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以张家界市为研究案例地,廓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及耦合机制,分别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剪刀差模型,刻画了该区域2007—2019年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 以张家界市为研究案例地,廓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及耦合机制,分别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剪刀差模型,刻画了该区域2007—2019年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的动态演化过程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张家界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由0.269增长至0.789,共同富裕综合指数的0.151增长至0.756,均呈波动上升态势;(2)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数由0.449增长至0.881,可划分为中度耦合协调、高度耦合协调协调和极度耦合协调3个阶段;(3)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系统的演化速率中期出现大幅下降,使二者的剪刀差曲线呈现拉平钩形的变化形态,二者演化速率差异逐步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耦合机制 张家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省区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宝玲 白凯 +1 位作者 马静 程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5-626,共12页
探索干旱与半干旱区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对指导黄河上游省区宁夏旅游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以2010年、2015年、2019年为时间截面,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宁夏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 探索干旱与半干旱区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对指导黄河上游省区宁夏旅游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以2010年、2015年、2019年为时间截面,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宁夏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1)宁夏呈现出以省域旅游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区域周边城市的网络空间格局,形成以银川为中心,以中卫市、吴忠市、石嘴山市紧密连接的斜三角型旅游经济网络空间;(2)宁夏区域旅游发展的联系逐渐从单极化向多级化演变,中介城市日渐增多,核心城市银川不断巩固发展,中介城市从银川市逐渐增多为中卫市、吴忠市;(3)宁夏整体旅游经济联系日渐紧密,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变化,呈现出空间秩序重构的发展态势。最后,从地理环境、交通距离、资源禀赋、政策支持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宁夏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网络结构 时空演变 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异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温秀 黄枭 崔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88,共17页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力抓手。以黄河流域38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样本点,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黄河流域乡村旅游及其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格局及差异。研究发现:(1... 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力抓手。以黄河流域38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样本点,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黄河流域乡村旅游及其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格局及差异。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在空间分布上均呈集聚态势。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甘青交界区、宁夏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部和四川中部五大集聚区,网络关注度集中在山东中部、四川中部、宁夏北部、陕西中部区域,内蒙古、甘肃西部、青海西部的关注度偏低,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2)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的集聚分布存在空间差异。山东中部、四川中部、宁夏北部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网络关注度都呈现高度集聚;甘青交界乡村旅游重点村集聚,但网络关注度较低且分散;陕西中部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较少,但网络关注度呈现高度聚集;内蒙古、青海西部、陕西北部区域的重点村空间集聚度低、网络关注度低。(3)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在空间关联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冷热点区分布与网络关注度的冷热点分布呈现倒置。根据研究的结论,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优化和营销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空间格局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设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耦...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设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均呈稳步提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类型介于中度协调与极度协调之间且较快地实现协调等级跃迁;耦合协调度省际差异显著,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空间异质性特征。2)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低”空间分布格局,且高、低耦合协调区分别呈空间“扩张-收敛”相背离的变化态势;考察期间基础设施滞后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东部浙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型城市分布范围逐渐收敛并向长三角北部聚集。3)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主要受经济拉动力、政府调控力、城市化带动力作用,二者协调发展由8项驱动力形成的经济运行与结构转型机制、政策调控与开放合作机制、人口集聚与消费拉动机制、人才保障与科技创新机制综合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