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5,0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数字金融的共性规律、发展逻辑与障碍突破——基于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涛 刘渊博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3,共17页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考验和更高要求。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系统剖析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模式的逻辑规律。通过...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考验和更高要求。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系统剖析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模式的逻辑规律。通过对比分析4个地区乡村数字金融的改革成效,本文提出“协同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智慧服务模式”4种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并凝练出每个模式的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厘清了乡村数字金融的发展逻辑,为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但乡村数字金融发展仍面临亟待突破的现实障碍,据此,本文提出乡村数字金融要从技术层面、数据层面、平台层面、产品层面、村站层面和风控层面实现突破,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研究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改革成效 特征属性 发展逻辑 现实障碍 突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去的十年: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
2
作者 连玉君 李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在贸易摩擦中,被遏制方如何应对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在“反事实”框架下讨论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实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策具有积极作用,其... 在贸易摩擦中,被遏制方如何应对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在“反事实”框架下讨论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实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策具有积极作用,其人均GDP处理效应由1987年的188.48国际元增加到1991年的2302.95国际元。然而,在此过程中,过度金融自由化和货币政策不稳定,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金融市场缺乏稳定性。这些变化导致传统主银行制度部分失效,并进而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表现为人均GDP处理效应自1992年开始不断下降至1996年的787.16国际元。以史为鉴,我们认为中国的应对措施——逐步释放金融市场风险,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协议 合成控制法 金融市场稳定 中美贸易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生长季旱涝急转特征
3
作者 刘玉莲 康恒元 李秀芬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分析1950—2023年作物生长季松花江流域旱涝急转特征和旱涝急转风险指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生长季旱转涝的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普遍高于涝转旱,二者强度相当。5月和6月是旱涝急转多发期。1990年后旱涝急转频次、强度及风险... 分析1950—2023年作物生长季松花江流域旱涝急转特征和旱涝急转风险指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生长季旱转涝的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普遍高于涝转旱,二者强度相当。5月和6月是旱涝急转多发期。1990年后旱涝急转频次、强度及风险指数变率较大。旱转涝频次在黑河、嫩江以及吉林东南部较高,强度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大兴安岭较大。1950—2023年松花江流域旱转涝风险指数呈增加趋势,5月和6月贡献较大,尤其是5月北部和东北部及6月中部,7月贡献小。涝转旱频次在三江平原和吉林东南部较高,强度在松嫩平原中部较大。1950—2023年涝转旱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但趋势不显著。2000年后旱转涝频次和风险指数的年际变率大,1970年前后以及1995—2010年涝转旱变率大。7月涝转旱风险指数贡献大,5月北部和西部贡献大,6月、7月和9月东部贡献大。降水变率是导致旱涝急转风险指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松花江流域 时空变化 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研究--基于区域金融发展视角
4
作者 赵云 姚翠薇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5,共4页
本文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选取2013—2021年中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衡量区域金融发展,实证检验发现,区域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 本文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选取2013—2021年中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衡量区域金融发展,实证检验发现,区域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从企业产权性质角度出发,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更依赖区域金融发展,表现为非国有产权性质会强化区域金融发展对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同时,文章还发现区域金融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会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高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削弱区域金融发展对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农业上市公司 融资成本 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
5
作者 张明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3,共2页
一方面,通过财政资金去撬动信贷杠杆,让政府资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直接补贴、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财政贴息等。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3%、4.7%与4.6%,回升向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压力。从... 一方面,通过财政资金去撬动信贷杠杆,让政府资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直接补贴、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财政贴息等。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3%、4.7%与4.6%,回升向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压力。从“三驾马车”视角来看,净出口表现良好,但消费与投资增速表现较弱。通货膨胀率处于较低水平。货币与信贷数据显示,微观主体加杠杆意愿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杠杆 财政政策 中低收入群体 直接补贴 财政贴息 财政资金 信贷数据 三驾马车
原文传递
银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
6
作者 李璐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支持潜力行业发展,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创造适老、为老、助老的金融发展环境。我国是人口和经济大国,老年人口总量世界排名第一,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在我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支持潜力行业发展,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创造适老、为老、助老的金融发展环境。我国是人口和经济大国,老年人口总量世界排名第一,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在我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了发展银发经济的重点任务,2024年《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银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要素机制等相关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事业发展 中长期规划 养老金融 银发经济 社会发展条件 养老服务体系 金融支持路径 老年人口
原文传递
医院构建医保基金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管理的研究
7
作者 李景涛 何其慧 +2 位作者 侯慧玉 王建斌 王亚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5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构建医保基金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保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对2021~2023年医保经办机构下发的各类基金监管项目、日常违规项目以及自查自纠等问题,形成医保管理信息库,运用根本... 目的:构建医保基金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保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对2021~2023年医保经办机构下发的各类基金监管项目、日常违规项目以及自查自纠等问题,形成医保管理信息库,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原因构建并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强医院医保基金监管。结果:医院从医务人员医保政策培训、智能审核系统优化、医院形成监管合力等3方面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管理。结论:医院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行为,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安全使用,促进医保高质量、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 医保基金监管 闭环管理 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柱调控与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
8
作者 顾海峰 周祉晴 《现代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本文基于中国167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实证考察双支柱调控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搭配使用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能够缓解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促进作用,作用渠道是紧缩性... 本文基于中国167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实证考察双支柱调控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搭配使用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能够缓解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促进作用,作用渠道是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对存贷利差与同业负债的抑制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增强双支柱政策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调控效果。双支柱政策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调控作用仅在银行资本结构的正向偏离状态下有效,而在负向偏离状态下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调控 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 存贷利差 同业负债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金融强监管与股票错误定价:来自资管新规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陆蓉 陈凯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30,共20页
金融强监管通过营造公正高效的投资环境和培育成熟理性的投资主体,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并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这一政策理念,本文以资管新规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金融强监管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管新规... 金融强监管通过营造公正高效的投资环境和培育成熟理性的投资主体,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并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这一政策理念,本文以资管新规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金融强监管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股票错误定价得到有效抑制,强监管显著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强监管可以抑制高风险资产的“羊群效应”并约束高杠杆投机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强监管改善定价的效果在高风险偏好地区及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样本中更为显著。面对金融强监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分红水平和增加实体投资进行市值管理。在经济后果方面,本文发现强监管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实现股价对投资决策的正向反馈。本文不仅为探讨强监管与市场效率关系提供了新视角,还为公司市值管理以及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监管 资管新规 股票错误定价 风险偏好 市值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否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
10
作者 王修华 彭德荣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共20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基础,以金融力量促进其培育壮大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准实验,利用2000—2022年县域数据考察新型农村金融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基础,以金融力量促进其培育壮大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准实验,利用2000—2022年县域数据考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比较优势”与“竞争效应”提升所在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立数量,并提高其创立过程中的劳动力、生产技术与自有资金水平。这一正向影响在牧区、南方地区以及脱贫县、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表现得更为强烈。此外,金融监管强度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上存在“倒U”型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为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以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信贷约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债权结构对策略性违约的防御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信用债发行与违约的证据
11
作者 李胜兰 余暮宁 史欣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债权结构如何对策略性违约形成防御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代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在不完全契约和不完全信息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债权结构对企业策略性违约的影响机制,其次利用《企业破产法》中的现金流测试法和资产负债测试法区分... 债权结构如何对策略性违约形成防御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代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在不完全契约和不完全信息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债权结构对企业策略性违约的影响机制,其次利用《企业破产法》中的现金流测试法和资产负债测试法区分策略性违约和一般性违约,并运用2014—2019年中国信用债发行与违约的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分散的、社会化的公众债券融资比重减少,会降低策略性违约的概率;公众债券融资比重较低的企业不仅有着较慢的违约速度,同时也有着较低的违约金额占比;但对于那些经营状况较良好的非濒临破产企业,降低公众债券融资比重却可能增加企业的负担和弱化破产威胁,对企业资产利润率的改善并没有多少帮助。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包括合理设计稳定的市场规则以激励企业自身形成抵御策略性违约的内部免疫机制,以及提供充足有效的市场工具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资产和债权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结构 债券违约 策略性违约 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作用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12
作者 赵新宇 蔡佳怡 万孟泽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1,共13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在为传统生产要素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亦对资本要素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利用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影响...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在为传统生产要素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亦对资本要素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利用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本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第三,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来间接影响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第四,数字经济对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因此,应加快资本市场化改革进程,消除资本流动障碍;增强数字经济基础性建设,优化资本要素配置;同时注重数字经济发展平衡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资本市场一体化 市场分割 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冲击与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13
作者 李守伟 伍鑫 +1 位作者 潘志磊 杨斯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3,150,F0003,共18页
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利用2008—2019年中国34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气候变化冲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气候变化冲击的增加会显著提高银行... 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利用2008—2019年中国34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气候变化冲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气候变化冲击的增加会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次,银行风险管理成本是气候变化冲击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渠道。再次,气候变化冲击对规模较大,资本化程度较低的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更大。最后,气候保护绩效的改善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冲击增加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整体效果仍然较弱。研究为气候变化冲击影响下深入理解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冲击 银行风险承担 银行风险管理成本 气候保护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素养对家庭保险决策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王亚柯 刘丽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2,共13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我国居民家庭商业保险决策的影响。研究认为,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概率和程度;与保障型保险相比,金融素养对投资型保险参与的概率和程度的促进作用更大...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我国居民家庭商业保险决策的影响。研究认为,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概率和程度;与保障型保险相比,金融素养对投资型保险参与的概率和程度的促进作用更大。影响机制方面,金融素养会通过增强居民的金融信任和风险偏好,进而促进家庭商业保险的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年轻和年老、低财富及农村家庭,金融素养对中年、高财富及城镇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概率和程度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对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与家庭商业保险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商业保险 投资型保险 保障型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法视阈下我国金融定期修法制度的构建
15
作者 王刚 黄玉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我国金融法律存在修改频率低、间隔长和幅度小等问题,导致法律供给及时性不足,法律与金融实践的适应性亟待提升。为解决上述突出问题,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建立金融定期修法制度,以适应金融实践发展需要。在构建... 我国金融法律存在修改频率低、间隔长和幅度小等问题,导致法律供给及时性不足,法律与金融实践的适应性亟待提升。为解决上述突出问题,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建立金融定期修法制度,以适应金融实践发展需要。在构建与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相适应的定期修法制度的过程中,除镜鉴不同法系成熟金融市场国家修法经验外,还宜考虑我国当前金融法律体系的主要制度短板,特别是长期未更新的法律制度与快速发展的金融业实践的适应性、匹配度不断下降等制约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科学划定修法范围和期限,理顺机构改革后党中央机关、立法机关、金融主管部门的权责,有序推进相关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期修法 法律修改 金融立法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金融强国背景下研究型审计助力金融监管的逻辑理路
16
作者 孙静 宋玉禄 李秀丽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而强大的金融监管则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有力保障。研究型审计通过在审计实践中引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发现金融监管体制机制中的漏洞和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金融... 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而强大的金融监管则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有力保障。研究型审计通过在审计实践中引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发现金融监管体制机制中的漏洞和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金融监管提质增效。据此本文从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及思维体系出发,结合金融强国建设新征程下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探索将研究型审计应用到金融监管领域。具体而言,一是进一步推动完善大国金融治理体系,深化金融监管的全局观;二是将调查研究与审计实践相结合,有效应对重点领域风险;三是开展前瞻性、引领性审计课题研究,提升金融监管的前瞻性;四是输出建设性审计意见和高质量解决方案,提高金融风险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研究型审计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转债发行能够缓解大股东掏空吗?——基于内外部监督视角
17
作者 王菊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58,共5页
文章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企业发行可转债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发行可转债可以显著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平行趋势检验的结果证明,发行可转债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于当期和... 文章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企业发行可转债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发行可转债可以显著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平行趋势检验的结果证明,发行可转债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于当期和发行后的下一期。进一步进行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发行可转债会通过影响企业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情况,达到抑制大股东掏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掏空 可转换债券 外部监督 内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虚拟化的资源配置效应与金融“脱虚入实”的政策优化研究
18
作者 李运勤 查道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金融虚拟的资源配置效应能够改变资源配置效率与方向,促进金融市场结构和产业的优化。为此,现提出金融虚拟化的资源配置效应与金融“脱虚入实”的政策优化研究。先对金融虚拟化、资源配置效应、金融“脱虚入实”的概念进行阐述。再描述... 金融虚拟的资源配置效应能够改变资源配置效率与方向,促进金融市场结构和产业的优化。为此,现提出金融虚拟化的资源配置效应与金融“脱虚入实”的政策优化研究。先对金融虚拟化、资源配置效应、金融“脱虚入实”的概念进行阐述。再描述金融虚拟化资源配置效应的具体现象,分别为:资金流动与优化配置、风险分散与管理、价格发现与信号传递、促进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金融虚拟化资源配置效应的具体现象,制定针对性的金融“脱虚入实”的政策优化措施分别为:加强金融监督与风险防控、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政策协调与配合。以期通过相关措施的落实,优化产业结构,辅助产业升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容虚拟化 资源配置效应 金融“脱虚入实” 政策优化 金融市场 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普尔”到“宝藏”:清乾隆朝西部边疆货币治理策略探讨
19
作者 赵心愚 杨璇 《天府新论》 2025年第1期136-144,160,共10页
乾隆时期,清政府在我国西部边疆相继发行货币——新疆普尔钱与西藏宝藏币。作为同一朝先后在边疆发行的两种流通货币,两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货币发行过程展现了乾隆朝治边金融政策中“主权统一”与“因俗而治”的有效结合。同... 乾隆时期,清政府在我国西部边疆相继发行货币——新疆普尔钱与西藏宝藏币。作为同一朝先后在边疆发行的两种流通货币,两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货币发行过程展现了乾隆朝治边金融政策中“主权统一”与“因俗而治”的有效结合。同时,藩部与藩属在各地影响的差异,又导致清朝在西部南、北边疆金融治理的策略重点又有所差异。在新疆,清朝致力于逐步完成边疆内地一体化;在西藏,清朝则借机强调对其周边外藩属国的政治威望。两种货币治理策略在差异中又同时集中体现了乾隆帝国家意识与货币主权思想的发轫。西部边疆两次新货币的推行,深刻揭示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尔钱 宝藏币 新疆 西藏 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地方金融组织风险监测系统
20
作者 王帆 张云鹏 +2 位作者 韦立坚 李杰 覃振杰 《数智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地方金融组织是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财务数据不够透明和风险内控流程不够完善,而专业监管才初步建立,因此地方金融组织是当前金融风险监测的薄弱领域,急需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破解监管难题。文章通过大数据的方法,完成了... 地方金融组织是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财务数据不够透明和风险内控流程不够完善,而专业监管才初步建立,因此地方金融组织是当前金融风险监测的薄弱领域,急需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破解监管难题。文章通过大数据的方法,完成了对地方金融组织风险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我们从信用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和传播风险五个维度来设计监测指标,进一步提取出每一个风险分类下的二级指标。通过数据处理和偏相关性分析,确定候选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1法对指标进行主观赋权,同时利用熵权法和均方差法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再利用几何平均法得到风险评价指标的综合赋权结果,由此建立了地方金融风险评价模型,并以广东省P2P网贷平台为例进行系统验证,从而实现了对地方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方金融组织 组合赋权 风险监测系统 P2P网贷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