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3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位逻辑与市场逻辑:西部地区公立大学教师流动治理困境与破解
1
作者 肖京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单位制和学术劳动力市场是我国西部地区公立大学教师流动治理的制度环境,形塑着行动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形成了两种治理逻辑,即单位逻辑与市场逻辑。在两种治理逻辑的夹缝中,西部地区大学教师流动治理实践出现“单位失灵”与“市场... 单位制和学术劳动力市场是我国西部地区公立大学教师流动治理的制度环境,形塑着行动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形成了两种治理逻辑,即单位逻辑与市场逻辑。在两种治理逻辑的夹缝中,西部地区大学教师流动治理实践出现“单位失灵”与“市场失灵”双重困境,即公平与效率的治理理念冲突、自由与规制的治理机制失灵、身份与契约分割的治理制度掣肘。破解西部地区公立大学教师流动治理的困境,应实现公平与效率、权益与责任的治理理念的平衡,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优化计划运行机制,完善大学教师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立大学人事管理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逻辑 市场逻辑 治理困境 西部地区公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师专项计划的实施现状、面临困境与优化进路
2
作者 孙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3,共9页
优师专项计划是国家为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精准培育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通过对28所首批优师专项计划高校的招生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优师专项计划以考试分数选拔人才、以师德育人为培养原则、以多方利益主体权责... 优师专项计划是国家为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精准培育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通过对28所首批优师专项计划高校的招生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优师专项计划以考试分数选拔人才、以师德育人为培养原则、以多方利益主体权责保障就业环节、以政策支持确保优师生的职后发展。为深入了解其开展现状,进一步选取6所培养高校的16名不同专业优师生深入访谈,发现优师专项计划初步执行阶段面临着精准选拔的招生困境、服务面向的培养困境、利益主体的协调困境、政策约束的服务困境。因此,提出加强高中生涯教育、强化过程管理、明晰利益主体权责、探索动态调整机制等优化建议,从而为优师专项计划后期执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专项计划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招生文本 强师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价值、风险挑战与突围进路
3
作者 高升 孟凡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算力”“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开放模型”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赋能价值;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存在“权威形象”“信息茧房”“强势融合”“算法黑箱”的风险,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教育管理部...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算力”“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开放模型”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赋能价值;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存在“权威形象”“信息茧房”“强势融合”“算法黑箱”的风险,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发力,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先生”、虚拟教研室、素养培育、教学创新有机融合,以主体意识觉醒重塑教师专业理念、以跨界教研活动拓宽教师专业知识、以提升人工智能素养革新教师专业能力、以个性化教学实践激发教师专业情意,进而获得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足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构建的背景审视、逻辑理路及其协同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立红 李庆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团队作为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思维与行动单位,它本身所蕴含的行动的力量对于我们审视高校思政课既存叙事主体的叙事逻辑和组织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的存在样态进行反思,推进高效能思政课教师... 团队作为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思维与行动单位,它本身所蕴含的行动的力量对于我们审视高校思政课既存叙事主体的叙事逻辑和组织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的存在样态进行反思,推进高效能思政课教师团队的模式建构,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运行的思政课教师团队。基于此,从运行主体上需要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从个体叙事向团队叙事的转向,从构建路向上需要基于差异性分层学习共同体的优势来聚焦思政课的主题,从组织保障上需要以民主型、包容性和自治性的机制来协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师团队 团队构建 逻辑理路 协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高层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聚鹏 王雪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8,共10页
高层次青年人才是高校未来发展和竞争力凸显的关键要素,研究高校高层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对提升高校竞争力、全面实现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统筹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排名前100所高校建设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储备... 高层次青年人才是高校未来发展和竞争力凸显的关键要素,研究高校高层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对提升高校竞争力、全面实现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统筹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排名前100所高校建设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储备数据为样本,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高校高层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综合得分、高校层次和科技经费均对高校建设高层次青年人才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学科建设、经费预算对建设高层次青年人才没有显著影响。提出高校要通过扩大高校办学水平宣传、优化科研环境、加强学科建设、多元筹措教育经费增加经费预算等方式来加强高层次青年人才建设,以便在未来的高校竞争中赢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青年人才 人才建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师计划”背景下乡村职前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苏鹏举 王安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优师计划”背景下乡村职前教师本土化培养既是乡村卓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机制,也是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乡村优质均衡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为农”的教育理念、“亲农”的培养要求、“归农”的课程体系、... “优师计划”背景下乡村职前教师本土化培养既是乡村卓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机制,也是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乡村优质均衡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为农”的教育理念、“亲农”的培养要求、“归农”的课程体系、“融农”的培养旨归构成其内在逻辑基础。教育理念场域性、培养要求公共性、课程体系在地性和价值旨归乡土性是其内在本质特征。以此为基础,通过回归乡土生活世界、重构地方知识体系、认同乡村教育价值,以确立地方性教育理念促使“贤才下得去”;嵌入社会公共属性、厚植乡土教育情怀、提振乡村育人水平,以坚守公共性培养要求确保“优才留得住”;彰显在地教育属性、激活文化自觉意识、重塑乡村教育自信,以构建在地性课程体系奠基“英才教得好”;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夯实文化回应能力、践履时代公共精神,遵循乡土性价值旨归实现“现才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乡村教师 师范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本土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成长的解释框架、认知坐标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晓燕 刘蓓蓓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以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为目标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一支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高水平职业队伍,需要用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作指导,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构建教育...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以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为目标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一支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高水平职业队伍,需要用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作指导,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构建教育家精神“三重特性+六点指向”解释框架,即:遵循理想信念引领性要求,将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要求指向教师的职业信仰和职业责任;遵循服务人民根本性要求,将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指向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品格;遵循教学育人科学性要求,将因材施教和求是创新指向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理论、历史、现实等三个认知坐标出发,揭示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成长的内在机制机理。依据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成长的解释框架与蕴含的机制机理,从个体、组织、载体、社会等四个维度发力,通过创新教育实践、优化组织管理、搭建成长平台、提供社会支持来共同培养教育家型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型教师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行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嬗变下的价值冲突: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危机审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超 陶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美国大学作为具备理性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组织,承载三种理性发展逻辑:一是17世纪西欧舶来的传统理性;二是20世纪本土诞生的技术理性;三是21世纪全球兴起的非理性。在集知识、思想及文化于一体的理性结构中,美国大学反复探寻并不断生成特... 美国大学作为具备理性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组织,承载三种理性发展逻辑:一是17世纪西欧舶来的传统理性;二是20世纪本土诞生的技术理性;三是21世纪全球兴起的非理性。在集知识、思想及文化于一体的理性结构中,美国大学反复探寻并不断生成特有的历史逻辑与价值底蕴,但理性结构的不稳定往往驱使人文价值疏离于大学的本真意义之外,除了赋予大学教师承担创造价值的人文角色以外,还将其置于价值冲突的危险境遇。这源于教师群体作为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感性价值与人类历史长此以往形成的理性诫命之间的弹性张力。文章基于还原张力的历史发生逻辑,认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危机既内生于传统理性、技术理性以及非理性的宏观嬗变下,也外显于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中观、微观冲突中,据此对理性嬗变下的价值冲突所引致的教师发展危机进行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嬗变 价值冲突 美国大学 教师发展 危机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系学术治理视角下教师的集体行动困境与消解 被引量:1
9
作者 亓晶 周志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作为一种结构化的集体行动,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教师的集体行动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术事务决策过程中集体权力的分散与削弱、群体的异质性弱化教师之间的协同、复杂性学术治理事务决策过程中教师参与范围与程度的不确定性、院系学术治理过... 作为一种结构化的集体行动,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教师的集体行动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术事务决策过程中集体权力的分散与削弱、群体的异质性弱化教师之间的协同、复杂性学术治理事务决策过程中教师参与范围与程度的不确定性、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等。从教师参与视角切入,发现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牵涉的成员结构与组织结构、权力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制衡失调成为教师参与院系学术治理集体行动困境背后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从“弱激励、强关联”的选择性激励、创新纵向与横向权力的分置方式、学术共同体利益的价值同构等方面提出院系学术治理过程中教师集体行动困境的消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系学术治理 教师 集体行动 搭便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审视及其实现路径
10
作者 陈嘉诚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5,共9页
在管理伦理的视域下,管理应当是交融伦理的管理,一切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都应体现均衡利己与利他、兼顾效率与公平、统一功利与人文等管理伦理的普遍原则。对照管理伦理的普遍原则,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面临的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以满足... 在管理伦理的视域下,管理应当是交融伦理的管理,一切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都应体现均衡利己与利他、兼顾效率与公平、统一功利与人文等管理伦理的普遍原则。对照管理伦理的普遍原则,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面临的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以满足管理者对教师的问责需求为管理目的,以奉行效率优先的教师评价体系为管理手段,最终加剧了高校与教师急功近利的行为选择。其根源在于理论层面的教育管理伦理研究匮乏、社会层面的个人服从集体式伦理准则的影响和主体层面的高校内部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为实现高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化,未来应着力健全教师管理的民主参与机制、构建多元分类的教师评价体系、夯实教师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管理伦理 公平公正 人文主义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高校教师荣誉仪式的困境探赜与应对
11
作者 雷云 杨树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6,共6页
互动仪式链为高校教师荣誉仪式分析提供全新的视角。从互动仪式链视域检视当前高校教师荣誉仪式主要面临“荣誉仪式类型呈现单一化,教师参与荣誉仪式的主体缺位”“主流意义符号认识的缩影,荣誉仪式多维功能的遮蔽与迷失”“荣誉仪式同... 互动仪式链为高校教师荣誉仪式分析提供全新的视角。从互动仪式链视域检视当前高校教师荣誉仪式主要面临“荣誉仪式类型呈现单一化,教师参与荣誉仪式的主体缺位”“主流意义符号认识的缩影,荣誉仪式多维功能的遮蔽与迷失”“荣誉仪式同质化且表演化倾向明显,存在离身的看客化现象”“呈现自语式的单向输出与传播,情感能量传导的阻断且消弭”等困境。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了高校教师荣誉仪式的应对策略:充分认识教师荣誉仪式的多维功能,实现三重自觉的价值赋意;注重荣誉仪式参与中的情感运作逻辑,唤醒参与主体的情感体验;打造双向沉浸交融式的仪式空间,激发不同主体的意义体认和心理共振;精心设计荣誉仪式的内容编码,促进荣誉仪式多要素的艺术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誉仪式 互动仪式链 高校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徐宏毅 周祖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601-604,共4页
从经济理论角度透视高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本质 ,用委托代理、声誉理论等方法研究和揭示高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内在规律 ,提出修正的工资激励模型及“知本市场”(“教授市场”)理论。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 声誉理论 高校教师 内部激励 外部激励 教授市场 激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港 田凤彩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122,共2页
为适应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师应在观念上进行相应的转变 ,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加强对专业技术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师应采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观念转化 智能型 专业型 大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办学模式下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继荣 池临封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本文在揭示问题、分析挑战的基础上 ,对高校异地举办分校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建设 。
关键词 异地办学 高校 办学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黎 陈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10-211,共2页
青年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应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应重视岗前培训,加强师德教育;其次应创造条件,保证投入,提高科研能力;再则就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物质待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青年教师 师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知识管理策略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继新 贾成净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9-161,共3页
在分析教育知识管理思想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管理策略。
关键词 教育知识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可夫链在高校教师人才流动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昝欣 宗鹏 吴祈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5-187,共3页
高校教师人才的流动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借助随机过程中著名的马尔可夫链模型,以某高校教师人才流动的状态转移数据为算例,建立了人才流动的预测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高校教师人才的流动趋势作出了预测分析,... 高校教师人才的流动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借助随机过程中著名的马尔可夫链模型,以某高校教师人才流动的状态转移数据为算例,建立了人才流动的预测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高校教师人才的流动趋势作出了预测分析,力图为高校教师人才的流动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马尔可夫链 随机过程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化视野下的空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鹏 王婕 +1 位作者 杨新湦 苗宸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65,共4页
基于国际化视野,以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分析了民航空管专业师资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条件与不足,从树立国际理念、吸纳精英人才、强化语言培训、创新管理机制等4方面提出了空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 空管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探析——以西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健生 鲍枫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2-56,共5页
美国西南密苏里州立大学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它重视教师的教 学专业发展,开辟多种多样的途径,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在资金、时间和组织等方面为教师教 学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美国教育 高等教育 教师教学专业发展 西南密苏里州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适应期”角色转换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凤 李俊峰 +4 位作者 唐艳娟 刘贞姬 魏卉 何英 李小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16-218,共3页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比例日渐增高的趋势,开展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石河子大学15个院系121名教师“教学适应期”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适应问题有着...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比例日渐增高的趋势,开展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石河子大学15个院系121名教师“教学适应期”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适应问题有着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探索、遵循这些规律,积极采取措施,有助于青年教师缩短教学适应期。高校青年教师应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面的拓宽、现代教育技能与课堂授课技艺、创新素质、健全身心素质等方面加快提高,以促进自身快速、稳步度过教学适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适应期 角色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