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8篇文章
< 1 2 2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师“三杆教育”内涵及其对新时代师范教育的启示
1
作者 艾述华 颜怿康 陈仰平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62-167,共6页
闽师“三杆教育”基于我国“知行合一”文化传统以及近代福建“学以致用”学术文化,联结战时福建的“笠剑学风”,在专业素养教育中贯彻理性的思辨和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求真知,明真理,彰显心中有他者的德育理念。闽师“三杆教育”不... 闽师“三杆教育”基于我国“知行合一”文化传统以及近代福建“学以致用”学术文化,联结战时福建的“笠剑学风”,在专业素养教育中贯彻理性的思辨和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求真知,明真理,彰显心中有他者的德育理念。闽师“三杆教育”不仅造就了师范生浓厚的乡村教育情怀,更培养了一批能写、能战、能干且军事忠贞的战时储备人才。其内涵对于新时代师范教育的启示是: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信仰之基以厚植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将劳动教育纳入师范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回应新时代的诉求,强化师范院校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师 三杆教育 新时代 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论视域下师范生师德培育路径研究
2
作者 刘佳龙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5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师范生师德培育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主体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师范生师德培育的路径。研究发现,确立师范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其实践途径,并创新培育方法与手段... 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师范生师德培育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主体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师范生师德培育的路径。研究发现,确立师范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其实践途径,并创新培育方法与手段,是有效提升师范生师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主体论的应用强调了师范生在师德培育中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途径,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育等手段,创新师德培育方法,增强了培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论 师范生 师德培育 路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美育素养的时代价值、构成要素与养成路径
3
作者 李洁 谢秋燕 《当代教研论丛》 2025年第2期66-68,共3页
文章分析师范生美育在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和职业持续发展方面的时代价值,从师范生美育意识、知识和能力三方面阐释美育素养的构成要素,提出培养师范生美育素养的养成路径:优化育人环境,唤醒美育意识;改革课程体系,丰富美育知识;加... 文章分析师范生美育在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和职业持续发展方面的时代价值,从师范生美育意识、知识和能力三方面阐释美育素养的构成要素,提出培养师范生美育素养的养成路径:优化育人环境,唤醒美育意识;改革课程体系,丰富美育知识;加强实践体验,提升美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美育素养 时代价值 构成要素 养成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华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样态分析
4
作者 陈玲 王旭滨 晁晶晶 《喀什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共有的文化标识,彰显中华民族独有形象。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与特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对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象征、凝聚和传播的重要价值。在有形有...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共有的文化标识,彰显中华民族独有形象。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与特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对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象征、凝聚和传播的重要价值。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应从生活、时间、主体三个维度入手,多视野、多方位、多层面建构以中华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为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贡献符号力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融入:乡村定向师范生从“契约”到“扎根”的应然路向
5
作者 刘小兰 杨立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5,共7页
地方融入是个体进入新的地方之后最理想的状态。乡村定向师范生未来只有融入地方,成为身心具在的“地方人”,才能真正实现由文字“契约”到心灵“扎根”。地方融入内涵覆盖教师职业(生产融入)、生活(生活融入)和情感(情感融入)等方面。... 地方融入是个体进入新的地方之后最理想的状态。乡村定向师范生未来只有融入地方,成为身心具在的“地方人”,才能真正实现由文字“契约”到心灵“扎根”。地方融入内涵覆盖教师职业(生产融入)、生活(生活融入)和情感(情感融入)等方面。其应然表征主要体现为整体综合性的身心嵌入、高效互动性的社会资本、灵活适应性的协调发展、深刻持续性的情感培养。为此,需要拓宽“多融合”人才培养,提升师范生乡村教育卓越潜质;优化乡村教育导向的课程体系,回归师范生“应然发展”;厚植师范生乡土文化自觉与自信,实现培乡根铸乡魂;强化实践教学的乡村情境性,提升师范生乡村理解力。由此培养定向师范生地方融入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未来在乡村教育中的准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定向师范生 乡村教育 地方融入 地方人 乡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念的师范生培养:内涵、价值和路径
6
作者 秦伟 祁占勇 《信阳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循证理念起源于西方循证医学,其核心是基于证据做出行动依据。循证理念下的师范生培养包含培养能力、证据和公众价值三个要素,具有问题性、循环性、融合性、民主性的本质特征,能够实现师范生培养从思辨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经验培养转... 循证理念起源于西方循证医学,其核心是基于证据做出行动依据。循证理念下的师范生培养包含培养能力、证据和公众价值三个要素,具有问题性、循环性、融合性、民主性的本质特征,能够实现师范生培养从思辨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经验培养转向循证培养、从间断性政策转向持续政策。通过循证理念的观照,师范生的培养可以改变研究范式,转变培养理念,变换培养思维,明晰培养过程,进而在师范生培养中建立知证与用证的文化路径、理论与培养的研究路径、证据与实践的对话路径、循证与施证的同步路径,实现师范生的循证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师范生培养 本真内涵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周起煌 蔡迎旗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5年第8期88-90,共3页
提升师德素养与师德实践能力,是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旨趣。教育家精神蕴含丰富、深刻的师德思想与师德实践智慧,具有极强的师德课程资源属性与极高的师德课程资源价值。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对丰富师德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 提升师德素养与师德实践能力,是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旨趣。教育家精神蕴含丰富、深刻的师德思想与师德实践智慧,具有极强的师德课程资源属性与极高的师德课程资源价值。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对丰富师德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当代师道精神有积极作用,彰显较强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的路径包括:专题演讲,增进师德认知;情感浸润,丰富师德体验;具身学习,培育师德善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师范生 师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好思政课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刍论
8
作者 周佳利 任传华 李晓元 《成才之路》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要想讲好思政课,就要从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两方面入手。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这两方面能力不仅是思政课教师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现实需要。在问题意识上,要把握授课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授... 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要想讲好思政课,就要从问题意识和实践指向两方面入手。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这两方面能力不仅是思政课教师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现实需要。在问题意识上,要把握授课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授课方式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学方法与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规律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要争做新时代“大先生”,行走在田野,履行守渠责任,发挥同频共振作用,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意识 实践指向 家国情怀 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9
作者 钟文才 李炜冰 《成才之路》 2025年第6期29-32,共4页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学习红色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差异明显及部分高校的“体验式”“嵌入式”教育存在短板等。文章阐述红色文化的内涵,分析红...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学习红色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差异明显及部分高校的“体验式”“嵌入式”教育存在短板等。文章阐述红色文化的内涵,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要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协同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入开展“嵌入式”“体验式”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师资队伍 理想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融合机制探赜——以商丘师范学院为例
10
作者 张一荷 石家赫 《成才之路》 2025年第3期5-8,共4页
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塑造品德、增进智慧、强健体魄的综合育人价值。文章深入剖析地方高校商丘师范学院在融合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方面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并提出一系... 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塑造品德、增进智慧、强健体魄的综合育人价值。文章深入剖析地方高校商丘师范学院在融合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方面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促进这种融合机制的赓续发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这对于探索地方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方高校 劳动教育 资助育人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的建构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
11
作者 林远洲 周子峰 《世纪桥》 2025年第2期42-46,共5页
新时代高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是为建设教育强国助力,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其建构逻辑在于要了解党的二十大召开的伟大历史意义,要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要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 新时代高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是为建设教育强国助力,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其建构逻辑在于要了解党的二十大召开的伟大历史意义,要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要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其实施路径在于巩固好思想政治课程实效,运用好主题教育宣讲,开展好课外实践活动;其根本目标在于不断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二十大精神 宣传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师范生乡土情怀培育: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12
作者 马晓红 李伟 仝磊 《邢台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乡村教师是发展高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地方院校是培养乡村教师的主力军。乡土情怀是师范生融入乡村文化的情感基础,扎根乡村教育的动力源泉,也是悦纳乡村生活的情感依托。在乡土情怀培育上,公众对乡村社会和乡村教师的低评价、师范... 乡村教师是发展高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地方院校是培养乡村教师的主力军。乡土情怀是师范生融入乡村文化的情感基础,扎根乡村教育的动力源泉,也是悦纳乡村生活的情感依托。在乡土情怀培育上,公众对乡村社会和乡村教师的低评价、师范生招生对象的过于宽泛、成长中的“离土”现象以及师范生培养中“乡土性”的缺失是其困境。培育师范生乡土情怀需要理性看待城乡教育的差别,发现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价值,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声望,优化师范生招生机制,同时将乡土性贯穿地方院校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师范生 乡土情怀 乡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师计划”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训”一体化模式的发展策略研究
13
作者 马小凡 《教师》 202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强师计划”旨在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专业能力,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文章从第三方视角出发,分析了该计划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探讨了“教研训”一体化模式,即将教学、研究与培训整合的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强师计划”旨在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专业能力,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文章从第三方视角出发,分析了该计划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探讨了“教研训”一体化模式,即将教学、研究与培训整合的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与策略。文章系统阐述了“强师计划”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现行“教研训”一体化模式的局限性与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通过这些策略实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师计划” 小学语文 教师“教研训”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地方师范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14
作者 赵亚洲 《科教文汇》 2025年第4期53-56,共4页
“大思政课”理念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原则和具体建设要求。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根本遵循,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化教师管理队伍和全过程教学评价... “大思政课”理念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原则和具体建设要求。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根本遵循,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化教师管理队伍和全过程教学评价体系,增强思政课的社会现实感和生命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为新时代师范院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教学赋能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的优势与路径——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彩凤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实践教学是提升师范生师德的重要途径,具有实践情境真实丰富、实践效应反馈迅速、实践创新载体具体等优势。高校应以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为导向,促进实践教学赋能师范生师德培养,建议在实践教学设计中树立培养“四有”好老师的目标,通过... 实践教学是提升师范生师德的重要途径,具有实践情境真实丰富、实践效应反馈迅速、实践创新载体具体等优势。高校应以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为导向,促进实践教学赋能师范生师德培养,建议在实践教学设计中树立培养“四有”好老师的目标,通过典型树德、规则立德、课堂育德、文化养德等方式持续提高师范生对师德的认识,指导师范生践行师德,实现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师范生 师德培养 实践教学 师范类专业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联大师德教育理念及实践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华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7-85,共9页
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师范院校深入推进师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结合学校实际形成自身师德教育理念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西北联大师德教育理念具有典型性,它是在借鉴中国传统师德思想的基础上,由民国... 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师范院校深入推进师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结合学校实际形成自身师德教育理念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西北联大师德教育理念具有典型性,它是在借鉴中国传统师德思想的基础上,由民国时期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平师范大学师德教育一路发展而来的办学思想和特色。通过文献法和史料法研究发现,在抗战时期西北联大以李蒸、李建勋等为代表的教育家,充分认识到师德教育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师范学院为主体,把国家和社会的师德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形成学校师德教育理念并有效推动师德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并提出了以“养成国家观念”和“培养民族意识”为主旨、以品格修养比学识更重要为基本认识、以突出完全人格与专业精神为特征、以强化以德育德为重要思想等师德教育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推进以德育德、加强学生生活训练、建立优良校风及师德文化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并影响了整个西北联大的师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教育 西北联大 师范生 理念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课程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智 费春雪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9,共7页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是培育“大国良师”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课程,需要在认知层面,厘清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质和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特点;在价值层面,充分认识到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教育...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是培育“大国良师”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课程,需要在认知层面,厘清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质和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特点;在价值层面,充分认识到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高高校教师教育质量、培养教育家型教师的重要意义;在实践层面,优化高校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整合高校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创新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高校教师教育课程 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典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示范引领作用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结合十余所高校先进典型示范引领问卷调查结果,对当前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增强高校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典型示范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些探索
19
作者 王春梅 沈国土 +2 位作者 尹亚玲 詹清峰 赵振杰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64-67,共4页
在华东师范大学卓越育人发展纲要引领下,近代物理实验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在实验教学中探索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介绍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与教学要点,列举获取思政元素尤其是校本思政元素的一些通用方法,并对思政教学进行反思与探讨... 在华东师范大学卓越育人发展纲要引领下,近代物理实验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在实验教学中探索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介绍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与教学要点,列举获取思政元素尤其是校本思政元素的一些通用方法,并对思政教学进行反思与探讨.基于课程思政,设计创新型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卓越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卓越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云秋 《民族音乐》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未来教师的特殊使命,道德培育对师范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课堂教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舞蹈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道德情...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未来教师的特殊使命,道德培育对师范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课堂教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舞蹈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道德情操等德育功能。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应坚持“育人”为核心目标,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贯通“思政教育”,既可以丰富舞蹈课程的思想内涵,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最终提升育人质量。本文分析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价值,结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的困境,从四个方面提出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小学教育 舞蹈课程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