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北作为理解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方法——广义“新东北文学”论纲 |
金钢
王璐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作为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代批评”——兼作“开栏主持人语” |
杨庆祥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挑战与突围——论中国新世纪非虚构写作 |
洪治纲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新时期”的位置: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起点叙事建构 |
杨姿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从历史到未来:重写城市“中间阶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张屏瑾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 |
王晖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乡土中国走向流动中国的文学表达——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黄河叙述 |
杨建军
崔涛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从网络文学到IP衍生:后期现代语境中民俗符号的表达转向 |
孙金燕
王世灿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评书广播、连环画作和影视改编——论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的跨媒介传播 |
张明
聂茂
|
《城市学刊》
|
2025 |
0 |
|
10
|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伦理研究 |
纪秀明
王清
|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
2025 |
0 |
|
11
|
“殆得‘飞’之机者”——冯玉雷小说《野马,尘埃》叙事艺术论 |
朱忠元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2
|
21世纪初长篇公安侦破小说的共性及叙事得失 |
张友文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3
|
民族志写作范式流变——以《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为例 |
殷娟
陈雨亭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5 |
0 |
|
14
|
疾病与隐喻:徐小雅小说中的身体书写 |
黄艺红
|
《武陵学刊》
|
2025 |
0 |
|
15
|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乡村记忆与共同体建构——以盐城籍作家为例 |
夏正娟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6
|
疾病与复调:毕飞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的都市书写策略 |
栗军
刘渊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7
|
制造“豆腐西施”——一个文学原型的生成与流变考 |
陈浩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8
|
探寻文艺创造之谜,洞察人生价值境界——蔡毅学术生涯自述 |
蔡毅
|
《艺术广角》
|
2025 |
0 |
|
19
|
松阳高腔之文化价值与艺术个性探析 |
张敏桦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25 |
0 |
|
20
|
当代文学史料中的版本问题研究 |
黄亚清
|
《南都学坛》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