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0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战中日军较难应对之原因透视
1
作者 张箭 王倩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日军在二战战场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但这并非由于其武器装备优良。相比于美、苏、英、法、德、意诸国,当时日本的武器装备是相对落后的。拥有近代化的军队组织系统、抱持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及近代化的武士道精神,才是二战时期日军... 日军在二战战场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但这并非由于其武器装备优良。相比于美、苏、英、法、德、意诸国,当时日本的武器装备是相对落后的。拥有近代化的军队组织系统、抱持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及近代化的武士道精神,才是二战时期日军战斗力较强及较难应对的主要原因。从反面总结二战历史经验教训,对把握当下及未来世界格局也有一定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日军 战斗力 军队组织系统 民族主义 武士道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藩阀与政党之间:日本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研究(1917—1922)
2
作者 李卓燃 戴宇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1917年6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为了压制反对党,以统一外交方针为由成立了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此后,该委员会成为日本政府藩阀与政党高层协商外交问题的平台,一度压制了日本外务省,在日本武装干涉苏俄和巴黎和会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7年6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为了压制反对党,以统一外交方针为由成立了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此后,该委员会成为日本政府藩阀与政党高层协商外交问题的平台,一度压制了日本外务省,在日本武装干涉苏俄和巴黎和会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藩阀的衰落、外务省的复兴及首相原敬遇刺,该委员会的地位逐渐下降,在“外交一元化”进程中被外务省取代,最终于1922年9月遭到解散。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的演进历程,在政治层面反映了日本从藩阀政治向政党政治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在外交层面则反映了寺内正毅内阁和原敬内阁时期日本政府外交方针的转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 外务省 藩阀 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俄战争视域下的英国东亚版“大陆平衡战略”研究
3
作者 于逢春 李颖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9,共12页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是近代以降非欧美小国首次战胜欧洲列强之战,并在客观上逼得俄国退出了侵占五年之久的中国东北领土。日本敢于对俄国开战并取胜,得益于英国实施“东亚版”大陆平衡战略。英国巧妙利用日俄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主动...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是近代以降非欧美小国首次战胜欧洲列强之战,并在客观上逼得俄国退出了侵占五年之久的中国东北领土。日本敢于对俄国开战并取胜,得益于英国实施“东亚版”大陆平衡战略。英国巧妙利用日俄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主动与日本结盟以壮其胆,诱使日本率先挑起战争,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该场战争的节奏与走向。在预测到日俄两国难免一战之际,英国在情报搜集、信息侦查与临时购舰等临场备战上给予日本大力支持,更在战前的紧要关头为日本提供了各种有效的保障,成为日本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性助推力量。殆至战争爆发后,英国更是一改“幕后操盘手”角色,直接利用、寻找乃至制造一系列偶发事件对俄国进行战略干扰,疲惫俄军,为日本最终获胜扫清了诸多潜在或显性障碍,以此遏制俄国在东北亚与西太平洋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俄战争 英国 光荣孤立 东亚版大陆平衡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和”到“战”: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新闻界的舆论导向及其影响
4
作者 赖雅琼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91,共14页
日俄战争前夕,日本新闻界并非一致支持与俄国开战,而是呈现出多样化且不断转变的对俄立场,甚至同一家报社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主张,体现出当时社会舆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过,随着俄国在拒不撤兵的基础上还试图扩大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加... 日俄战争前夕,日本新闻界并非一致支持与俄国开战,而是呈现出多样化且不断转变的对俄立场,甚至同一家报社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主张,体现出当时社会舆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过,随着俄国在拒不撤兵的基础上还试图扩大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加之日俄之间的交涉始终未见成效,最终促使日本新闻界转而一致支持政府对俄开战。正式开战后,日本报纸更是不遗余力地协助政府进行战争动员,通过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批判俄军的残忍和暴虐、加大对日军的正面评价等方式,煽动民众支持和协力战争的热情。在社会舆论的诱导之下,大多数日本民众也由最初“不得已而战”的恐惧不安,逐渐转为“连战连胜”的兴奋狂热,再转为“反对讲和条约”的愤懑不平,而这一系列的转变背后到处都有日本新闻界的身影。可以说,正是日本新闻界利用自身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将日本民众一步步推向战争的深渊,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可谓是这场战争名副其实的帮凶。就此而言,日俄战争时期,以报纸为代表的日本媒体参与国家动员、发动极端民族主义、最后胁迫日本政府不得随意和谈的举措,已经成为后来青岛战争、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俄战争 日本新闻界 舆论导向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正义”——侵华战争中日本“自卫论”的形成轨迹及其实质
5
作者 姜沛辰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在《非战公约》谈判过程中,英国提出了与一般国际法认同的自卫权理论不同的主张,获得了可以跨越本国领土,在其所谓的“特殊地域”实施自卫的权利。窥伺“满蒙”已久的日本田中义一政权希望借此机会,通过签订公约,为日后在“满蒙”进行... 在《非战公约》谈判过程中,英国提出了与一般国际法认同的自卫权理论不同的主张,获得了可以跨越本国领土,在其所谓的“特殊地域”实施自卫的权利。窥伺“满蒙”已久的日本田中义一政权希望借此机会,通过签订公约,为日后在“满蒙”进行军事活动创设法律基础,但未能实现。此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执意以“自卫”为名开展外交活动。在“自卫”主张被国际舆论否认后,日本转而将其推向本国社会,为其侵略背书。东京审判时,日本辩方剪切对其有利的资料,集中阐释了日本的自卫论,其主要论点至今仍为一些日本右翼学者所继承。实际上,所谓“大东亚战争自卫论”正是战时日本曲解国际法,制造其所需要的“正义”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战争 东京审判 国际联盟 自卫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在中国旅大地区的渔业殖民政策及海域扩张
6
作者 王国华 李竹丽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20世纪初的40多年间,日本对旅大地区实施了侵占及殖民统治,同步将旅大地区的海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渔业领域植入日本本土的法律制度,强推各项殖民政策,具体措施包括成立渔业组织、组建科研试验机构、颁布实施渔业法令法规等。这种... 20世纪初的40多年间,日本对旅大地区实施了侵占及殖民统治,同步将旅大地区的海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渔业领域植入日本本土的法律制度,强推各项殖民政策,具体措施包括成立渔业组织、组建科研试验机构、颁布实施渔业法令法规等。这种做法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渔业制度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旅大地区渔业生产的规范化和秩序化,但是法律政策的移植不过是为日本的殖民行为披上制度的伪装,本质上是殖民主义政策体系中的一部分,目的是掠夺更多的渔业资源,为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提供后援支撑。日本不仅在旅大地区,也几乎同时期在中国台湾半岛、朝鲜半岛并行推进渔业殖民政策,满足其在东亚实施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大地区 渔业法律制度 渔业殖民 东亚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蚕丝业近代化历史演进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7
作者 杜小军 李润泽 《日本问题研究》 2024年第2期67-80,共14页
17—18世纪,日本曾大量进口生丝,造成白银资本大量外流。故此,德川幕府曾对蚕丝业出台保护鼓励政策。这可以说是后来蚕丝业近代化进程中政府保护扶植角色的预演。幕末,世界生丝市场出现的商机使日本蚕丝产品出口一度激增,但同时也出现... 17—18世纪,日本曾大量进口生丝,造成白银资本大量外流。故此,德川幕府曾对蚕丝业出台保护鼓励政策。这可以说是后来蚕丝业近代化进程中政府保护扶植角色的预演。幕末,世界生丝市场出现的商机使日本蚕丝产品出口一度激增,但同时也出现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国际信誉大幅降低等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并推动日本蚕丝业实现近代化,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开办官营示范工厂,进行蚕种改良等试验,引进并推广新技术,倡导结社,扮演了示范、诱导蚕丝业走向近代化的“助产士”的角色。1880年,官营示范工厂民营化处理后,明治政府又在蚕丝业产业革命进程中扮演了监督、扶植的“保姆”角色,促成日本蚕丝业在世界市场确立了比较优势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蚕丝业 近代化 政府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1部队诺门罕细菌战再研究
8
作者 王宇 《武陵学刊》 2025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关于731部队在诺门罕实施的细菌战,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其整个历史过程进行了重点考察,但对其参战前的准备、参战中的某些历史细节、参战后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阙如,这为再研究留下了一定的学术空间。731部队在参战前就做了兵要地志情报的准... 关于731部队在诺门罕实施的细菌战,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其整个历史过程进行了重点考察,但对其参战前的准备、参战中的某些历史细节、参战后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阙如,这为再研究留下了一定的学术空间。731部队在参战前就做了兵要地志情报的准备,后被分成防疫给水队和细菌作战谋略队并于1939年6月23日奉命参战。731部队在参战中“出色”完成了防疫给水活动,并进行了四次细菌战攻击,向哈拉哈河和胡鲁斯台河撒布了霍乱、伤寒、副伤寒、发疹伤寒、赤痢、鼻疽等细菌。731部队因其细菌战的“贡献”受到日本军方表彰,后续不仅增加了经费、扩大了规模,也使日本军方高层认识到细菌武器在其军国主义战争中的重要地位。731部队诺门罕细菌战是在日本陆军中央支持背景下进行的、该部队自成立以来首次实施的细菌战,在日军整个细菌战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31部队 诺门罕细菌战 石井四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近代“文学”概念的生成基于东京大学文学学科成立史的考察
9
作者 顾春 李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6,共15页
东京大学作为日本第一所近代大学,是孕育日本近代学科的摇篮。对东京大学文学部创立及变迁的考察,可以揭示日本近代“文学”概念在文学建制过程中的意义演变与生成。“文学”一词从古典趋同于中国古义的“文章”与“学问”之义,衍生出... 东京大学作为日本第一所近代大学,是孕育日本近代学科的摇篮。对东京大学文学部创立及变迁的考察,可以揭示日本近代“文学”概念在文学建制过程中的意义演变与生成。“文学”一词从古典趋同于中国古义的“文章”与“学问”之义,衍生出代表一切学问或与自然科学之“理学”相对应的意涵,在用西方学科框架重塑古典、创造新知的过程中,转变为学科编制上涵纳人文社会科学诸学领域,内涵上发生包括体例分类、价值评判等一系列以“literature”为基本尺度的演化,这既是古典学自我革新的机缘,亦规制了“文学”之后百余年的走向。日本近代“文学”概念及其分科经验,对晚清中国文学建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视线拉回原点,检审其历史经验的得失,势必对当下新文科的建构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东京大学文学部 学科成立史 中国文学 LIT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的历史嬗变
10
作者 谢忠宇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2-40,I0001,共10页
近代日本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是专门从事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学校。在其存在的30年时间里,可以分成松本龟次郎时期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日华学会经营下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以及东亚学校三个历史时期。本文通过对该校各时期的办学宗旨、... 近代日本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是专门从事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学校。在其存在的30年时间里,可以分成松本龟次郎时期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日华学会经营下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以及东亚学校三个历史时期。本文通过对该校各时期的办学宗旨、人事构成、经费来源、教务教学等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揭示其学校性质及嬗变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日本 东亚高等预备学校 学校性质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日本大正、昭和之际咖啡馆的变异
11
作者 郭小鹏 《世界历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43-156,M0005,M0006,共16页
日本近代的咖啡馆是文明开化的产物。然而,西方的咖啡馆文化在日本发生变异,演变为大正、昭和之际的风俗咖啡馆。风俗咖啡馆的经营核心为女招待提供的情色服务,辅之以暧昧的半公共空间,代表了享乐、猎奇、颓废的城市文化,受到中产阶级... 日本近代的咖啡馆是文明开化的产物。然而,西方的咖啡馆文化在日本发生变异,演变为大正、昭和之际的风俗咖啡馆。风俗咖啡馆的经营核心为女招待提供的情色服务,辅之以暧昧的半公共空间,代表了享乐、猎奇、颓废的城市文化,受到中产阶级的欢迎。风俗咖啡馆在昭和初期达到顶峰,因其对社会风化的不良影响,遭到日本当局的强力镇压,最终消失于历史舞台。“咖啡亡国”是当时社会对城市文化的挞伐,以改造国家为旗号的昭和维新加强了文化统制,压缩乃至消灭了中产阶级的公共空间,中断了日本向大众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 昭和 风俗咖啡馆 中产阶级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平先生与日本化学战研究
12
作者 马晓娟 《北方论丛》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步平先生是中国学界最早开展日军化学战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坚持实证研究,调查过中日各地化学战相关遗址,收集大量确凿的文献史料和人证物证。他有关化学战的研究成果丰硕,填补了中国学界的空白。他的研究成果是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论著... 步平先生是中国学界最早开展日军化学战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坚持实证研究,调查过中日各地化学战相关遗址,收集大量确凿的文献史料和人证物证。他有关化学战的研究成果丰硕,填补了中国学界的空白。他的研究成果是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论著。步平先生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位胸怀现实、热爱和平的社会活动家。他通过对化学战的研究,推动日本政府承担战争责任,处理战后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他热心奔走,为向日本提出诉讼赔偿的受害者提供帮助。他与日本进步人士开展共同研究,敦促日本正视侵略史实,寻求在中日之间建立超越国境的历史认识。他还呼吁为了人类和平,全世界应共同反对、抵制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平 日本侵华 化学战 化学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南进侵略政策的发展与演变——从消极南进到伺机南进与积极南进
13
作者 刘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6,共10页
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与其此前“北进、南进”的侵略方向选择有着密切关系。原本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日本陆军及其影响下的近卫文麿内阁除侵华之外,主要重视的是以防苏反苏为目标的“北进”侵略方针。对此,热衷“南进”的日本海军、逐... 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与其此前“北进、南进”的侵略方向选择有着密切关系。原本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日本陆军及其影响下的近卫文麿内阁除侵华之外,主要重视的是以防苏反苏为目标的“北进”侵略方针。对此,热衷“南进”的日本海军、逐渐亲近海军的外务省是心存异议的。这一分歧到了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以后开始发生变化,即日本陆军在局势影响下逐渐向“伺机南进”发生转变。继而又在德军取得西线胜利后为把握“良机”而转向了“积极南进”的态度。由此,原本意图北进的“新秩序”政策在1940年7—8月间进一步膨胀扩大成了企图南进的“共荣圈”政策,预示着日本帝国主义即将走向太平洋战争的不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二战 日本 帝国主义 南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朝鲜战争对日本战后复兴的多维度考察
14
作者 王晓荣 程雨 《日本问题研究》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给尚沉浸在战败情绪中的日本带来了转机。美国的急切参战使其不得不依靠日本的战争资源,并重新评估日本的战略价值;“旧金山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为日本推行“吉田路线”解除了后顾之忧;日本共...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给尚沉浸在战败情绪中的日本带来了转机。美国的急切参战使其不得不依靠日本的战争资源,并重新评估日本的战略价值;“旧金山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为日本推行“吉田路线”解除了后顾之忧;日本共产党在战争期间的急速左转及其失败更是极大削弱了日本国内的左派力量,为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在这场二战后东亚面临的首次战争危机中,日本占尽天时地利,迅速完成向正常国家的身份转换,并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日本才是整个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追溯日本在战后何以迅速实现复兴,有必要对其在朝鲜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机遇做多维度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战争 日本再军备 “旧金山和约” 日本共产党 日本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陆军的总体战思想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景彦 姚春海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21,共7页
早在一战进行当中,日本陆军就开始有针对性地从事总体战方面的研究。田中义一、宇垣一成、永田铁山等陆军中坚人物以及陆军其他上层人物都对日俄战争与一战进行考察和研究,提出自己的总体战思想。他们或者从职业军人角度或者从日本未来... 早在一战进行当中,日本陆军就开始有针对性地从事总体战方面的研究。田中义一、宇垣一成、永田铁山等陆军中坚人物以及陆军其他上层人物都对日俄战争与一战进行考察和研究,提出自己的总体战思想。他们或者从职业军人角度或者从日本未来发展战略角度对总体战思想进行阐述,为日后日本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及总体战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陆军 田中义一 宇垣一成 永田铁山 总体战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团联与自民党“金权政治”的结构性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颂伦 王鹏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3,共9页
经团联作为日本财界的大本营,在战后很长时期内为自民党提供政治献金,对日本政治施加影响。经团联与自民党通过"政治献金"与"政策回报"的交换,实现财界金钱与国家权力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将国家权力私物化的"金... 经团联作为日本财界的大本营,在战后很长时期内为自民党提供政治献金,对日本政治施加影响。经团联与自民党通过"政治献金"与"政策回报"的交换,实现财界金钱与国家权力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将国家权力私物化的"金权政治"。这种"金权政治"经历了组建与确立、巩固与蔓延、危机与转型三个阶段:战后初期经团联提供政治资金在确保自民党执政的同时完成金权政治的确立;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政官财权力铁三角"逐渐定型并加强了金权政治的控制力度;经济泡沫破灭后自民党政治与日本经济均陷危机,在社会舆论批判中金权勾联形态被迫向更为隐性和迂回的方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团联 自民党 政治献金 金权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日本幕末时期的攘夷运动——以关东地区的暗杀外国人活动为线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晓刚 吕秀一 国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6-81,共6页
德川幕府末期的攘夷运动以在关东地区发生的"生麦事件"等暗杀外国人行动为标志,在日本近代开港与外交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尊王攘夷思想是尊王攘夷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目标。攘夷运动反映了幕末时期日本民众生活的贫困化和下... 德川幕府末期的攘夷运动以在关东地区发生的"生麦事件"等暗杀外国人行动为标志,在日本近代开港与外交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尊王攘夷思想是尊王攘夷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目标。攘夷运动反映了幕末时期日本民众生活的贫困化和下级武士对时局感到不安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幕藩体制渐趋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开港 尊王思想 攘夷运动 暗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日本知识人的满蒙史观研究——以稻叶岩吉的“东亚史观”为中心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毅 李少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3-38,共6页
稻叶岩吉是近代日本重要的东洋史学家之一,主攻中国的清史、东北史和朝鲜史。他师承内藤湖南和白鸟库吉两位学术大家之长,积极为日本的对外扩张提供所谓的"历史依据",先后提出"满鲜不可分论""中国衰亡论"... 稻叶岩吉是近代日本重要的东洋史学家之一,主攻中国的清史、东北史和朝鲜史。他师承内藤湖南和白鸟库吉两位学术大家之长,积极为日本的对外扩张提供所谓的"历史依据",先后提出"满鲜不可分论""中国衰亡论""中国革命无用论"和"外族统治中国进步论",晚年积极为伪满洲国论证"满洲独立发展论",其研究方法和学术主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叶岩吉 中国观 满蒙史观 知识人 满鲜不可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83—1924年美国排日运动析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祝曙光 张建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101,共7页
美国排日运动始于1883年,是排华运动的延续。排外主义者从经济、政治、种族歧视等各个方面阻止日本人进入美国,并通过设置多种障碍迫使日本移民离开美国。移民问题成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影响日美关系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排日运动... 美国排日运动始于1883年,是排华运动的延续。排外主义者从经济、政治、种族歧视等各个方面阻止日本人进入美国,并通过设置多种障碍迫使日本移民离开美国。移民问题成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影响日美关系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排日运动兴起与高涨的背后,隐藏着非常复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日本 移民 排日运动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晓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出现了大规模主动吸收西方大量先进思想文化的现象,它对日本率先在亚洲迈入近代化发达国家行列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在亚洲独一无二的现象,是因为当时日本内部受到幕藩制统治危机的威胁,外...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出现了大规模主动吸收西方大量先进思想文化的现象,它对日本率先在亚洲迈入近代化发达国家行列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在亚洲独一无二的现象,是因为当时日本内部受到幕藩制统治危机的威胁,外部受到列强的武力压迫。改革日本社会现状的精神动力,不可能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求,只有向更加发达的西方社会学习,吸收其已被实践证明是更加先进的思想文化,用以指导日本近代化的实践。这种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表现在国民意识的觉醒、明治政府的大力提倡、民间结社的涌现、洋学机构的设置、留学生的出国学习、翻译出版传媒事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前后 日本近代思想文化 日本洋学 国民意识 民间结社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