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理影响下油页岩力学性质与破坏断裂特征
1
作者 甘泽 李富平 +1 位作者 杨曦 甘德清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明确层理角度对油页岩力学性质与破坏断裂特征的影响,选取0°、60°和90°层理角度油页岩试样,对其开展单轴压缩实验、场应变与声发射监测。研究发现:水平层理会使油页岩的压密阶段更为显著。垂直层理、60°层理和水... 为明确层理角度对油页岩力学性质与破坏断裂特征的影响,选取0°、60°和90°层理角度油页岩试样,对其开展单轴压缩实验、场应变与声发射监测。研究发现:水平层理会使油页岩的压密阶段更为显著。垂直层理、60°层理和水平层理油页岩的破坏模式分别为劈裂型的剪切-张拉破坏、剪切破坏和穿层劈裂破坏。垂直层理油页岩容易形成多条平行应变集中条带;60°层理角度油页岩更容易在截切面形成主要应变集中条带;水平层理油页岩应变集中条带主要沿着水平层理分布,并在水平应变集中条带之间形成纵向的穿层应变集中条带。垂直层理试样的振铃计数表现为阶梯上升,水平层理与60°层理试样表现为振铃计数在破坏阶段的陡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层理 应力应变曲线 破坏模式 主应变场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页岩油储层特征、形成环境及富集模式
2
作者 梁锋 曹哲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0,共1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钻井岩心进行岩石学特征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采用V/(V+Ni),Ni/Co,U/Th,Sr/Cu,CaO/(MgO*Al_(2)O_(3)),Sr/Ba,Fe/Mn,Mn/Ti,Ba_(bio)值和P/Al值等多种判别标准,并结合总有机碳的含量,进行古环...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钻井岩心进行岩石学特征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采用V/(V+Ni),Ni/Co,U/Th,Sr/Cu,CaO/(MgO*Al_(2)O_(3)),Sr/Ba,Fe/Mn,Mn/Ti,Ba_(bio)值和P/Al值等多种判别标准,并结合总有机碳的含量,进行古环境分析,恢复了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盐度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岩石主要为深灰色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及含炭屑的粉砂质泥岩、富含有机质的粉砂质泥岩,黏土矿物晶间孔与粒间孔是主要的孔隙类型,可见少量溶蚀孔和微裂缝。②研究区延长组长7沉积时期,有机质生产力强,环境以淡水为主且处于贫氧到缺氧状态,其中长7_(2)—长7_(3)亚段沉积时期,部分水体较深的区域出现极强的还原条件,主要为温湿气候。整体上为深水环境,长7_(2)亚段沉积时位于深水区的边界地带,其水深明显较长71与长7_(3)亚段更深,P/Al值以及Ba_(bio)值总体上变化趋势一致,自下而上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③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古沉积环境具备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与深水和强还原性特征共同促进了有机质的广泛发育、富集和保存,源岩与储层之间通过裂缝连通,离源岩较近的储层,其捕获原油的数量和效率更高,这种源储配置为页岩油的大规模富集成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 古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 源储配置 长7 三叠系 华池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曲线深程度耦合的页岩岩相智能识别方法
3
作者 刘粤蛟 赖富强 +4 位作者 徐浩 王濡岳 张晓树 罗彤彤 杨彬跃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8-320,共13页
四川盆地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是国内典型的页岩气储层,其层间强非均质性,导致采集的测井曲线信息存在大量冗余且曲线间耦合关系复杂,岩相测井识别难度高、精度低,亟需技术方法创新。本文在岩相划分与分析的基础上,联合主成分分析法... 四川盆地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是国内典型的页岩气储层,其层间强非均质性,导致采集的测井曲线信息存在大量冗余且曲线间耦合关系复杂,岩相测井识别难度高、精度低,亟需技术方法创新。本文在岩相划分与分析的基础上,联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一种岩相智能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优化,可以使测井曲线深度耦合,削减测井信息冗余及曲线间复杂耦合关系等因素对岩相识别的影响,可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②向原始数据添加不改变其岩相的微量变化,可以达到数据增强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随机森林算法由于数据集比较小或者不平衡时,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差的问题;③联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岩相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识别准确率达83%以上,适用性强,准确率高。该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研究区岩相识别困难的问题,也极大地提高了岩相识别效率,对促进研究区页岩气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区块 岩相识别 测井曲线深程度耦合 主成分分析法 随机森林算法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页岩天文旋回识别与高沉积速率下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4
作者 盛军 薛世团 +5 位作者 吕思锦 张彩燕 杨晓菁 李雅楠 郭笑 王转转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3,共16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旋回地层学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为了明确英雄岭页岩的天文旋回沉积响应特征,通过对英雄岭页岩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地层开展了4口井的频谱分析,综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分析等方面的...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旋回地层学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为了明确英雄岭页岩的天文旋回沉积响应特征,通过对英雄岭页岩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地层开展了4口井的频谱分析,综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分析等方面的成果,在该套地层中识别出多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依据404.858 ka的长偏心率周期建立了英雄岭页岩“浮动”天文标尺,明确了英雄岭页岩的沉积速率与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英雄岭页岩沉积时间约为4.86 Ma、平均沉积速率达到340.44 m/Ma,高沉积速率是英雄岭页岩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长偏心率周期分析的总有机碳含量沉积响应特征表明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的有机碳富集程度受沉积速率控制明显,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大,总有机碳含量呈升高趋势,当沉积速率超过450 m/Ma时,受到碎屑稀释效应影响,总有机碳含量出现显著下降。基于单一长偏心率周期的岁差旋回周期对沉积构造响应模式分析表明,当岁差参数处于最小值时,主要发育贫有机质层状灰云岩;当岁差参数处于最大值时,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灰云岩。英雄岭页岩表现出的这种明显轨道强迫响应,将有助于页岩油有利层段预测,可为今后英雄岭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雄岭页岩 天文旋回 高沉积速率 充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2段有效储层参数下限研究
5
作者 李倩 杨静 王茜 《化工管理》 202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延长组长2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区块开发的重点层系。长2油层组采出程度低(<10%),综合含水率高(>91%),平均单井产量低(<0.1t/d),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下限标准差异性较大,建立有效储层参数下限解释模型有利于推动... 延长组长2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区块开发的重点层系。长2油层组采出程度低(<10%),综合含水率高(>91%),平均单井产量低(<0.1t/d),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下限标准差异性较大,建立有效储层参数下限解释模型有利于推动长2油藏高效开发。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区块为例,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建立长2油层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解释模型,结合试油试产数据,建立孔隙度与每米产液量关系图版,确定有效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下限;建立声波时差-电阻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图版,确定有效储层电性下限。结果表明,有效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下限分别为9.0%、0.3×10^(-3)μm^(2)、35%;声波时差下限为225μs/m,电阻率下限为11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2油层组 延长组 含油性 参数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共伴生碲、硒资源现状和成矿规律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桂青 吴晓林 +2 位作者 李新昊 朱乔乔 高任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8,共14页
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常伴生大量的碲、硒资源,提供了全球目前几乎所有的碲、硒产量,但碲、硒在这些矿床中的成矿规律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处铜多金属矿床都伴生有硒和/或碲资源,但其资源现状、赋存状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还... 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常伴生大量的碲、硒资源,提供了全球目前几乎所有的碲、硒产量,但碲、硒在这些矿床中的成矿规律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处铜多金属矿床都伴生有硒和/或碲资源,但其资源现状、赋存状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资料,对长江中下游伴生碲、硒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对碲、硒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以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目前长江中下游已探明的伴生碲、硒资源量分别为9061 t和10574 t,相当于18个大型碲矿床、21个大型硒矿床,这些矿产资源已部分回收利用。其中九瑞矿集区的资源量最大。碲、硒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发育4种产状碲的独立矿物和2种产状硒的独立矿物,它们均形成于硫化物阶段,后者主要形成于晚硫化物阶段。根据资源量相对规模,该成矿带上的矿床类型可分为硒矿床、碲硒和硒碲矿床三种。以岩体为中心向外,碲、硒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和层间交代型矿体。本文初步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碲、硒矿化的成矿规律,可为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应加强对斑岩-矽卡岩铜金成矿系统中碲、硒富集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碲硒矿产 资源量 赋存状态 成矿规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龙潭组页岩岩性序列及勘探意义
7
作者 姚永君 肖高杰 +6 位作者 范兴燕 胡国恒 黎李 王欣 张兵 杨凯 肖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9,共14页
川东地区龙潭组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前景,该地层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变化快,岩性复杂,存在难以通过常规的矿物成分方法划分岩相以及当前岩相划分尚不精确的问题,制约了该地区龙潭组页岩有利岩相带识别及勘探。本文基于岩心观察... 川东地区龙潭组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前景,该地层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变化快,岩性复杂,存在难以通过常规的矿物成分方法划分岩相以及当前岩相划分尚不精确的问题,制约了该地区龙潭组页岩有利岩相带识别及勘探。本文基于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薄片鉴定,结合钻井的泥地比、单层岩性厚度,建立了川东地区龙潭组7种特征岩性组合模式(泥页岩型、富泥含砂型、富泥含灰型、灰泥互层型、富灰含泥型、致密灰岩型和火成岩型);综合TOC、孔隙度、含气性、脆性指数等页岩储层特征参数,明确了不同岩性组合在龙潭组各段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纵向上优势岩性组合主要为龙潭一段富泥含灰型和泥页岩型,龙潭二段主要为泥页岩型、灰泥互层型和富泥含灰型。平面上龙潭一段优势岩性组合富泥含灰型主要分布在开州—云阳一带,泥页岩型主要分布在重庆—綦江一带;龙潭二段优势岩性组合泥页岩型分布在巴南—綦江一带,灰泥互层型分布在达州一带,富泥含灰型分布在万州—梁平—石柱一带。该项研究成果为川东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龙潭组 岩性组合 优势页岩储层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页岩油气资源找矿新成果新认识
8
作者 徐仕琪 吴超 +4 位作者 代振龙 梁斌 周继兵 赵建邦 史美超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73-478,共6页
“十四五”以来,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要求为指导,开展了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塔里木盆地南缘、库普-三塘湖等多个地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与研究项目,优选页岩油气远景区、有利区共10处,共估算页岩气资源量1622×10^(8)m^... “十四五”以来,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要求为指导,开展了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塔里木盆地南缘、库普-三塘湖等多个地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与研究项目,优选页岩油气远景区、有利区共10处,共估算页岩气资源量1622×10^(8)m^(3)。通过野外路线调查、剖面实测、地质调查井钻探、物探资料解释、样品分析测试等多种工作手段,成功取得了地质找矿新发现和新认识:在且末县侏罗系杨叶组、康苏组获大型页岩气远景规模矿床1处、在塔西南阿克陶县奥里克一带获页岩气大型远景规模矿床1处,拓展了页岩气找矿新区新层系;系统剖析了塔里木西南缘叶城-英吉沙山前带、瓦石峡凹陷西南缘且末县南部、库普盆地-汗水泉凹陷等地区页岩气成藏要素,查明了区域页岩气地质条件;掌握了研究区烃源岩赋存层位、岩性组合、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等特征,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周缘复杂构造带侏罗系、二叠系页岩沉积体系与烃源岩地层沉积充填序列,提升了规律性认识。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找油、找气新发现新突破,持续总结全疆油气关键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大型能源接续基地建设,进一步夯实新疆非常规和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页岩油气资源 新成果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CT和MaipSCAN的岩石分类和选样新方法——以玛湖凹陷页岩油储层为例
9
作者 周浩 王晨辉 +6 位作者 时凤 刘雯雯 刘欢 魏云 郭彬 张安振 符颖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40,共14页
以玛湖凹陷页岩油井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直径双能CT扫描和MaipSCAN矿物扫描电镜资料,综合考虑岩石密度、光电指数和矿物参数,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传统页岩油储层取样和分类定量表征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岩石分类方法,... 以玛湖凹陷页岩油井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直径双能CT扫描和MaipSCAN矿物扫描电镜资料,综合考虑岩石密度、光电指数和矿物参数,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传统页岩油储层取样和分类定量表征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岩石分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优势储层识别。同时,本文还创新提出了考虑宏观非均质性的有代表性样品选取方法和流程,为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密度-光电指数分类的结果和矿物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聚类分类方法可以考虑矿物变化,有助于进一步精细选样;斜长石含量高的层段含油性、物性等较好,可作为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的标志。本文提出的分类方法和样品选取流程可靠,为页岩油储层的系统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光电指数/密度 矿物识别 岩石分类 选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品质特征
10
作者 孙伟国 詹天宇 +4 位作者 刘闯 付涛 姜福平 朱小峰 徐银波 《吉林地质》 2024年第1期30-35,48,共7页
本文以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为讨论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上白垩统青山口组1段油页岩进行评价。研究分析表明:JFD5井油页岩主要赋存于青山口组1段下部,青山口组一段矿层有①、②、⑥号矿层,其中①号矿层埋深在459.55~... 本文以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为讨论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上白垩统青山口组1段油页岩进行评价。研究分析表明:JFD5井油页岩主要赋存于青山口组1段下部,青山口组一段矿层有①、②、⑥号矿层,其中①号矿层埋深在459.55~465.35 m,厚度5.80 m,平均含油率5.4%,最高含油率为11.4%。②号矿层埋深在470.15~475.65 m,厚度5.50 m,平均含油率7.5%,最高含油率为11.7%。⑥号矿层埋深在449~452 m,厚度3.00 m,平均含油率4.8%,最高含油量5.8%,青山口组①、②、⑥号矿层为原位开采的首选层位;属于特低硫低硫油页岩,油页岩岩段主要由含油率与小体积质量和灰分及挥发分显示一定的负相关性质,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的TOC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质,这可作为油页岩质量的评价及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1段 油页岩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盆地古近系始新统计军屯组油页岩特征
11
作者 付涛 刘学生 +3 位作者 孙伟国 詹天宇 朱小锋 徐银波 《吉林地质》 2024年第3期56-62,共7页
抚顺盆地油页岩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发育最全的盆地,特别是主煤层之上的油页岩,是我国重要的煤和油页岩的生产基地。该地区油页岩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计军屯组,为中-高品质、特低-低硫、高灰分、中等发热量型油页岩,圈定了适... 抚顺盆地油页岩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发育最全的盆地,特别是主煤层之上的油页岩,是我国重要的煤和油页岩的生产基地。该地区油页岩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计军屯组,为中-高品质、特低-低硫、高灰分、中等发热量型油页岩,圈定了适合原位开采的矿层,开采技术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为今后抚顺盆地对该区计军屯组油页岩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盆地 油页岩质量 计军屯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琰 金之钧 +2 位作者 朱如凯 刘扣其 梁新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52,共22页
探究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划分方案、前沿表征方法、演化及发育影响因素,对页岩油储量评价及商业开发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调研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归纳孔隙的划分方案,对比不同现代测试手段在泥页岩孔隙结构表征过程中... 探究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划分方案、前沿表征方法、演化及发育影响因素,对页岩油储量评价及商业开发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调研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归纳孔隙的划分方案,对比不同现代测试手段在泥页岩孔隙结构表征过程中的优劣性,探讨海、陆相泥页岩孔隙结构的演化模式和有机、无机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展望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泥页岩储层表征的手段主要可以划分为成像法、流体侵入法、吸附法、散射法四类。(2)红外连用的原子力显微镜(AFM-IR)能够揭示泥页岩中显微组分的化学和岩石力学非均质性,小角中子散射(SANS)、核磁共振(NMR)和纳米CT技术是揭示孔隙连通性的重要途径。(3)沉积环境控制着泥页岩岩相和有机质母质来源,成岩和生烃作用及其相互间影响是泥页岩孔隙演化的主控因素,海、陆相泥页岩孔隙演化随时间和深度总体上均有“减孔→增孔→减孔→增孔→减孔”的规律,但陆相泥页岩在未熟-成熟阶段孔隙变化得更频繁。(4)Ⅰ型干酪根的有机质孔发育潜力远高于Ⅲ型干酪根,强生烃能力的腐泥组显微组分可发育丰富的有机孔隙,液态烃运移之后经二次裂解形成的焦沥青能提供更有效的连续性渗透路径。(5)成岩过程中无机矿物间的相互转化,长石、碳酸盐岩等矿物差异性溶蚀,压实、压溶和胶结作用等均会复杂化无机孔隙网络,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矿物自身的岩石力学性质也是无机孔隙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岩心在地表和地下所处环境差异巨大,未来的研究需要建立一个页岩孔隙在地面与地层条件下的反馈机制和矫正机制,进一步还原页岩油气在地下孔隙结构中真实的赋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泥页岩 孔隙结构 成熟度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坳陷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为例
13
作者 王岚 王秀娟 +5 位作者 李文厚 惠萧 刘羽汐 杨文敬 夏晓敏 白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10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水沉积是大型坳陷湖盆深水重力流的典型代表。基于多口取心井厘米级岩心描述和测录井、薄片资料,对长7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类型、特征、流体性质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行探索。明确深水沉积包括4种类型:深湖泥页岩沉积、滑塌... 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水沉积是大型坳陷湖盆深水重力流的典型代表。基于多口取心井厘米级岩心描述和测录井、薄片资料,对长7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类型、特征、流体性质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行探索。明确深水沉积包括4种类型:深湖泥页岩沉积、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剖面上三角洲前缘砂体在外力触发条件下发生滑塌,转变为砂质碎屑流,最终演化为浊流。平面上三角洲前缘坡折带末端发育大面积砂质碎屑流舌状体,其前端的浊流沉积呈扇状分布。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独特的构造背景、气候条件以及强烈的造山活动,造就了鄂尔多斯盆地特有的重力流沉积模式。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砂体分别对应长7页岩油的一类、二类砂体,具有近源成藏的优势,油气资源量可观,目前已产生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油层组 深水重力流 沉积环境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新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为例
14
作者 张随随 范昌育 +5 位作者 王德英 陈磊 王启明 王震亮 王飞龙 闫昕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8,共12页
我国油气勘探正向页岩油气领域挺进,富含有机质页岩中普遍发育超压,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的不足制约着页岩油气的研究。分析了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基于密度与声速数据对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差异化响应,建立了一... 我国油气勘探正向页岩油气领域挺进,富含有机质页岩中普遍发育超压,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的不足制约着页岩油气的研究。分析了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基于密度与声速数据对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差异化响应,建立了一种利用声速、密度数据分别计算页岩生烃增压量及欠压实增压量,最终实现页岩孔隙压力预测的新方法——声速回弹法。选取生烃条件优越的渤东凹陷作为研究实例,首先利用综合泥岩压实曲线、加载-卸载曲线、声速-密度图解,综合判别了超压的成因,而后利用声速回弹法定量计算了单井欠压实、生烃作用的增压量以及地层孔隙压力,并将其与数值模拟及常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以LD21-A井为例,页岩超压成因为生烃增压与欠压实复合成因;压力预测结果显示:非烃源岩层段超压由欠压实增压贡献;烃源岩层段超压由生烃增压与欠压实贡献,其中生烃增压量主要分布在5~15 MPa之间(占比约35%~65%),实测压力点生烃增压量为11.09 MPa(占比45%)。新方法可行性较数值模拟更高,与Eaton法相比,不受各层段、区域生烃增压量及欠压实增压量占比不一致的影响。新方法在页岩油气领域及常规油气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回弹法 生烃增压 欠压实 超压 超压成因 压力预测 页岩孔隙 渤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测井参数的陆相页岩储层总有机碳含量预测:以和尚塬地区延长组长7段为例
15
作者 秦晓艳 王震亮 +1 位作者 程昊 赵晓东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620-628,共9页
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评价页岩油气潜力的关键参数,利用测井数据预测TOC,能刻画整段储层的TOC变化,对于明确地质-工程“甜点”意义重大.和尚塬地区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由于沉积环境频繁交替变化,页岩层系内大量发... 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评价页岩油气潜力的关键参数,利用测井数据预测TOC,能刻画整段储层的TOC变化,对于明确地质-工程“甜点”意义重大.和尚塬地区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由于沉积环境频繁交替变化,页岩层系内大量发育粉砂质泥岩条带.针对岩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将页岩储层细分为页岩和粉砂质泥岩两种岩性,分别建立TOC预测模型.在比较现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测井资料实际,选用△lg R改进法和机器逐步回归学习法分岩性建立预测模型.经过实测数据的精度检验,机器逐步回归学习法的预测精度更高.通过对单井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析,印证了细分岩性机器逐步回归学习预测模型的可靠性,证明该方法对预测以常规测井为主的陆相泥页岩TOC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101口井长7段泥页岩进行预测,获得了TOC的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含量预测 测井资料 陆相页岩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汉捷 周正兵 +1 位作者 马万平 朱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4,共21页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金属有Se、Te、Re、Cd、Tl等稀散金属,以及PGE、Co等稀贵金属;煤系中可见Ga和Ge的超常富集(形成独立的Ga、Ge矿床),同时也可见稀土金属、稀贵金属的富集;磷块岩中常显著富集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黑色岩系中的关键金属主要源自大陆风化、海水、热液以及生物摄取。在风化沉积作用中,硫化-还原水体环境形成的泵吸效应,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富有机质沉积体系中有机质、铁锰氧化物、磷灰石、黏土矿物等的络合和吸附是关键金属发生富集的主要机制。黑色岩系可为热液叠加过程提供成矿金属,调节热液体系的氧逸度和硫逸度,促进超大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形成。此外,黑色岩系富集的金属在地球层圈物质循环中的聚散行为还可对其他相关成矿系统产生影响。黑色岩系中战略性关键金属的超常富集与大陆边缘、裂谷等环境下缺氧-硫化的沉积事件相关。大气氧含量的变化、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洋流环流模式的改变、冰期以及大规模火山活动导致的海洋缺氧事件等区域地质事件均可是控制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金属形成及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黑色岩系是表生风化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今后应更加重视黑色岩系等表生风化沉积作用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形成中的重要性,建立和发展相关的成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 超常富集机理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页岩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卫锋 胡志方 +3 位作者 张家强 杨云见 徐银波 孙启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700,共9页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区嫩江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哈拉海向斜,仅在登楼库背斜西部局部沉积;青山口组油页岩在登楼库背斜、哈拉海向斜均有分布,整体呈沿登楼库背斜轴高、沿背斜轴两翼逐渐减薄的特征,为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测井 约束反演技术 油页岩识别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区 油气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微运移研究进展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杰 徐尚 +4 位作者 苟启洋 赵同旭 王宇帆 刘秉昌 温康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页岩油微运移是指石油由页岩层系中的富有机质层产生,并向其紧邻且孔渗性较好的贫有机质层发生短距离运移的现象。勘探实践显示,微运移可有效改善贫有机质层含油性及其品质,甚至优于部分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层段。... 页岩油微运移是指石油由页岩层系中的富有机质层产生,并向其紧邻且孔渗性较好的贫有机质层发生短距离运移的现象。勘探实践显示,微运移可有效改善贫有机质层含油性及其品质,甚至优于部分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层段。因此,对页岩油微运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必要性。在回顾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之上,首先明确了页岩油微运移的示踪主要包括岩石热解参数、烃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非烃化合物、同位素等指标,基本原理是根据运移烃与滞留烃地球化学性质分异进行判别。分析表明,微运移会导致贫有机质页岩层系生烃活化能分散状分布,生烃门限偏早,且轻组分以游离态在贫有机质层中的聚集可进一步增加生油层和储油层烃组分分异程度,进而影响页岩含油性与可动性特征。基于油气运移及其地质色层效应,揭示了微运移贯穿油气生成、排出和滞留全过程,是连接页岩层系各个油气聚集要素的桥梁,影响了页岩油的差异富集。综合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法是未来开展页岩层系中微运移精细识别的有效途径,将为揭示陆相页岩油动态差异富集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运移示踪 地球化学 页岩油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油页岩热重特性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陈贵标 徐银波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为了研究油页岩加热过程中的热重特性和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的含油率、总有机碳、热解、主量元素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为具有较高有机质丰度、高灰分和中等发热量的中... 为了研究油页岩加热过程中的热重特性和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的含油率、总有机碳、热解、主量元素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为具有较高有机质丰度、高灰分和中等发热量的中等品质油页岩,且灰分主要元素组成为SiO_(2)、Al_(2)O_(3)、CaO,属于高熔灰分。油页岩热重分析显示其热解过程主要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失重段3个阶段,中温失重段为油页岩主要失重段和油页岩热解反应阶段,温度范围为300~580℃。其中油页岩热解过程中油气大量生成阶段的温度范围为430~500℃,为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生油关键阶段,而500~580℃为页岩气生成阶段,可以形成一定量的页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重分析 热解 芦草沟组 三塘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岩石热导率柱及古地温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博宁 邱楠生 +5 位作者 朱传庆 常健 李潇 黄越 杨俊生 付秀丽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盆地古温度场与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密不可分。为明确松辽盆地关键时期的古地温场特征,以实测的269块样品热导率和汇编的前人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导率柱,并以镜质体反射率Rran为约束进行多口单井的埋藏史-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松辽盆... 盆地古温度场与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密不可分。为明确松辽盆地关键时期的古地温场特征,以实测的269块样品热导率和汇编的前人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导率柱,并以镜质体反射率Rran为约束进行多口单井的埋藏史-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平均热导率为1.79 W/(m·K),热导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上部地层中增大的速率大于下部。热导率随地层年龄增大而增大。松辽盆地北部Rran主要在0.8%~1.6%,齐家古龙凹陷Rran最大。埋藏史-热史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地层在明水组末期达到最大古地温,然后至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古地温场平面分布显示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地层在大部分地区的最大古地温达到120℃以上,显著高于现今地温场。青山口组从沉积后进入盆地热沉降发育阶段,随着古埋深的增加,古地温逐渐增至最大。此时较高的古地温条件能够促进页岩油气的成熟。明水组末期受古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发生了显著的抬升冷却事件,在冷却过程中温度梯度降低幅度较小的地区形成了地热温度条件有利区。研究成果可为松辽盆地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地温场 热导率 镜质体反射率 埋藏史-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