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健 宋文婷 《自然资源情报》 2025年第2期1-6,24,共7页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加快相关理论技术及实践举措创新。本文结合我国海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了海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加快相关理论技术及实践举措创新。本文结合我国海洋管理工作实际,分析了海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以及价值实现保障等机制的相关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系统提出了加强统筹设计、完善评价方法体系、开展多样化生态权益交易、建立产品认证制度、完善投融资法规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加快海洋生态产业化,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推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机制 改进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
2
作者 曾艳芳 周春平 《特区经济》 2025年第3期98-101,共4页
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科学评估海洋生态价值,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识,对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海洋生态产品的内涵与价值,以福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为例,辨析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 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科学评估海洋生态价值,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识,对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海洋生态产品的内涵与价值,以福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为例,辨析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出通过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业、打造海洋生态养殖新模式、推动海洋碳汇产业发展等方式拓展福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以助力福建海洋强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大数据挖掘与融合
3
作者 李维禄 高思宇 +3 位作者 杨锦坤 韩春花 韦广昊 孔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的预测评价已走向数据科学范式,急需开展深层次找矿-示矿大数据挖掘与融合。通过分析讨论深海矿产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矿产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探索了面向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 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的预测评价已走向数据科学范式,急需开展深层次找矿-示矿大数据挖掘与融合。通过分析讨论深海矿产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矿产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探索了面向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方法,提出了多金属结核资源地质模型知识谱系分析、多源异构资源-环境数据特征信息挖掘、基于大数据空间决策分析的融合集成,以及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对比验证等关键技术流程。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方法创新性分析常规/非常规资源评价数据及其与矿床的相关关系,构建符合地质约束的大数据空间决策支持推理模型,实现多源异构资源评价信息的特征提取和融合集成,为深海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技术解决途径。大数据挖掘与融合技术研究可提高深海矿产资源评价的精度和效率,对深海资源-环境等数据的高效利用、新多金属结核矿区的勘探评价以及其他深海矿种的预测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资源评价 深海矿产 大数据 数据挖掘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砂层型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工作最新进展
4
作者 张炜 邵明娟 +1 位作者 王海华 姚树青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随着常规油藏的枯竭以及对煤炭碳排放日益增加的担忧,天然气将在可持续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水合物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甲烷气体来源,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日本作为最早启动国家级水合物研发计划的国家之一,在历经全球2... 随着常规油藏的枯竭以及对煤炭碳排放日益增加的担忧,天然气将在可持续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水合物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甲烷气体来源,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日本作为最早启动国家级水合物研发计划的国家之一,在历经全球20余年的水合物勘查试采热潮后,是目前资金投入巨大且仍在坚持产业化开发目标的少数国家之一,在水合物资源勘查开发相关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因此,在笔者针对日本水合物开发计划2001—2018财政年研发(试采)阶段发展历程的已有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2019—2023财政年产业化前过渡阶段的砂层型水合物研发工作进展,梳理分析日本对实现水合物产业化开发目标的设想和思考,以期为中国推进水合物产业化开发进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海域试采 陆域试采 产业化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的制备及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性能
5
作者 姜艳丽 徐云松 +4 位作者 王建康 李伟豪 宋英 汪新智 姚忠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CuS纳米颗粒将Ti_(3)C_(2)-MXene包裹并填满片层间隙.界面水蒸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80℃反应9 h所得材料的性能最佳,在1 kW/m2光照强度下,其界面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分别为1.92 kg·m^(-2)·h^(-1)和110.4%.此外,复合光热膜具有较好的海水脱盐效果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与光热转换实验结果表明,Ti_(3)C_(2)-MXene与CuS的复合提高了其光吸收能力与光热转换效率,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光热转换和界面水蒸发性能.本工作可为低成本、高性能光热转换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水蒸发 光热转换 Ti_(3)C_(2)-MXene 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参数控制
6
作者 李扬 张显涛 肖龙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虽然解决了双稳态系统在入射波的振幅较小时可能难以跨越势垒的问题,但其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既往研究已证实装置参数改变会对装置性能造成较大影响,而且最优装置参数均与此时的谱峰频率有较大关联.因此... 自适应双稳态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虽然解决了双稳态系统在入射波的振幅较小时可能难以跨越势垒的问题,但其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既往研究已证实装置参数改变会对装置性能造成较大影响,而且最优装置参数均与此时的谱峰频率有较大关联.因此,对装置进行控制研究时,在假定一段时间内谱峰频率可预测的前提下设计控制方案,相应调节装置参数可实现提高效率的目的.选取3个控制参数,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不同谱峰频率下最优装置参数库;然后,在仿真计算程序中加入控制模块,利用插值法对参数进行控制.结果表明:施加可变参数控制的装置可获得更好的能量捕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自适应双稳态 能量捕获性能 不规则波 参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对中国的启示
7
作者 陈建文 骆迪 +4 位作者 袁勇 李清 赵化淋 王建强 孙晶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海洋地质碳封存作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沿海地区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的解剖认为,中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大,下一步示范工程选址应重视目标级和场地级封存潜力评价,... 海洋地质碳封存作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沿海地区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的解剖认为,中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大,下一步示范工程选址应重视目标级和场地级封存潜力评价,针对不同条件开展分类选址,并将地质风险监测贯穿示范工程始终。结合中国海域不同盆地CO_(2)地质封存源汇匹配性和施工条件提出:海上油气田CO_(2)伴生气咸水层封存项目是优先示范项目,CO_(2)驱油气与封存协同项目具有现实应用价值,枯竭油气藏封存项目是示范工程的重要选择,全链条规模化海上咸水层封存项目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碳封存 咸水层 枯竭油气藏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的生态学基础、难点问题与对策建议
8
作者 陈雪初 孙彦伟 +2 位作者 温泉 王军 叶属峰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如何实现陆海和谐与统筹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统筹好陆海空间,确保生态安全已经逐渐成为共识。本文从陆海空间生态耦联关系出发,探讨了陆海生态系统连续体和海陆生态交错... 如何实现陆海和谐与统筹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统筹好陆海空间,确保生态安全已经逐渐成为共识。本文从陆海空间生态耦联关系出发,探讨了陆海生态系统连续体和海陆生态交错带的结构与功能,为陆海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分析认为陆海二元结构所导致的生态系统连续体断裂与生态交错带丧失,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保护修复生态系统连续体,恢复陆海生态廊道连通,构建多生境生态缓冲空间,并促进陆海空间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推进面向陆海统筹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系统连续体 生态交错带 生态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产物在眼部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樊廷俊 祝梦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海洋生物因长期适应海洋这一特殊生存环境,其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进而产生了大量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多样性的海洋天然产物(Marine natural products, MNPs)。现有研究已证实,MNPs在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系... 海洋生物因长期适应海洋这一特殊生存环境,其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进而产生了大量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多样性的海洋天然产物(Marine natural products, MNPs)。现有研究已证实,MNPs在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介绍MNPs的类别及其来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MNPs在抗氧化、抗炎症、抗血管生成和细胞保护等方面的生物学活性。进而,本文详细梳理了MNPs在衰老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干眼症、葡萄膜炎和白内障等眼部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指出,开发MNPs有望成为眼科疾病新型治疗药物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天然产物 眼部疾病 抗氧化 抗炎症 抗血管生成 细胞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解压力下L-Met浓度对CO_(2)水合物稳定性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英梅 王立瑾 +2 位作者 滕亚栋 姜雪晨 张鹏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5,共11页
在当前能源需求和“双碳”的大背景下,利用添加促进剂的水合物法储存CO_(2)受到广泛关注,而促进剂的使用对CO_(2)水合物的各项性能影响不同。因此本文以硅胶为多孔介质,以3.0 MPa、274.15 K为初始生成条件,对比分析了分解温度为275.15 ... 在当前能源需求和“双碳”的大背景下,利用添加促进剂的水合物法储存CO_(2)受到广泛关注,而促进剂的使用对CO_(2)水合物的各项性能影响不同。因此本文以硅胶为多孔介质,以3.0 MPa、274.15 K为初始生成条件,对比分析了分解温度为275.15 K条件下,分解压力分别为0、0.5、1 MPa时纯水体系和不同浓度(0.8、0.9、1.0、1.1、1.2 g/L)的L蛋氨酸(L-Met)体系对CO_(2)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MPa分解压力下1.1 g/L L-Met体系中的CO_(2)水合物稳定性最好,分解压力为0.5 MPa和1 MPa时,0.9 g/L L-Met体系中水合物均表现出最好的稳定性,有利于水合物的稳定储存。除了研究L-Met浓度对稳定性的影响外,还分析了分解压力对水合物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纯水体系中,分解压力为0 MPa时水合物分解速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而其余分解压力条件下均在初始时刻具有最大分解速率,呈现单调递减趋势;同时发现除0.8 g/L L-Met体系外,其他体系在常压下分解初期时水合物分解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具有水合物的“自保护”效应,而在0.5 MPa和1 MPa压力下,只在初始时刻具有最大的分解速率,呈现单调减小的趋势,对上述效应具有破坏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为CO_(2)水合物的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储存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合物 硅胶 L-Met 分解压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中国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空间匹配演化分析
11
作者 盖美 斯铁鑫 岳鹏 《海洋经济》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空间匹配研究对陆海统筹整体功能有效发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2005-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时空格局、空... 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空间匹配研究对陆海统筹整体功能有效发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2005-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时空格局、空间匹配的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5-2019年沿海地区人口、资源及环境要素水平整体趋势向好,但各有起伏,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重心模型发现沿海地区各要素重心变动较为明显,其中环境要素变化最为复杂。②从空间重叠性及一致性变化情况来看,要素变化整体趋势向好,但内部差异较大,存在不匹配问题,其中低错位地区为山东、浙江、辽宁、天津、河北;中错位地区为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较高错位地区为海南;高错位地区为上海。③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区位优势、对外开放、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对沿海地区多要素匹配有正向显著影响,工程建设存在负面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打开沿海地区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空间匹配 陆海统筹 人口、资源及环境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研究进展与未来挑战
12
作者 柯世堂 毛竞竹 +3 位作者 王伯洋 王文才 黄国庆 朱松晔 《新能源科技》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是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技术的制高点,风能和波浪能联合发电是实现“海上风电+”这一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而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的研发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建设基础。海上风-浪联合发... “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是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技术的制高点,风能和波浪能联合发电是实现“海上风电+”这一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而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的研发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建设基础。海上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是由叶片、机舱、塔筒、浮筒、浮子、浮台和锚链组成的多柔-刚体混合多体动力学复杂体系,时常遭受海上极端的台风、波浪、海流等多灾害耦合作用,如何保障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的结构安全强度和体系稳定性能,是其深海化和大型化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亦被列为世界十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成为国际风工程与结构工程领域的最前沿趋势与学科交叉研究热点。文章首先从浮式风力机结构体系和波浪能发电装置出发,分别概述了各自结构体系发展历程和研发现状;其次梳理了海上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的概念设计理论与研发现状,着重介绍了风-浪联合发电混合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最后从结构体系设计通用规范、双重非线性气动/水动荷载预测方法、体系降载减振新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未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 浮式风力机 波浪能发电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富钴结壳资源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耀民 任悦 +3 位作者 刘永刚 李超 刘震 周鑫原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富钴结壳超常富集锰(Mn)、钴(Co)、镍(Ni)、铜(Cu)、稀土(REE)和铂族元素(PGE)等稀有金属。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利用算术平均法、邻近区域法、地质块段法、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法)、网格剖分积分法和分形理论法等,开展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以... 富钴结壳超常富集锰(Mn)、钴(Co)、镍(Ni)、铜(Cu)、稀土(REE)和铂族元素(PGE)等稀有金属。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利用算术平均法、邻近区域法、地质块段法、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法)、网格剖分积分法和分形理论法等,开展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以及资源量的评估,以支撑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2014年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的区域放弃工作。本文对目前富钴结壳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探讨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及优缺点,并根据重要性划分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参数级别。此外,提出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深海结壳矿床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进行多元地学信息的富钴结壳资源智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战略性矿产资源 资源评价 三维实体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公共服务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狄乾斌 吴洪宇 陈小龙 《海洋经济》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海洋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是助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沿海地区居民幸福感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核密度估计模型、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公共服务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 海洋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是助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沿海地区居民幸福感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核密度估计模型、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公共服务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6-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公共服务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低水平(1.939)上升至中等水平(2.858),海洋公共服务水平进步显著。(2)从空间上看,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公共服务水平呈现南北两侧沿海地区偏低、东南沿海地区偏高的非均衡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3)从影响因素来看,各因子解释力排序为:经济发展>财政支持>城市化水平>收入水平>政府调控>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且因子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增强作用,海洋公共服务供需两侧共同作用对于海洋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有效。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公共服务 可变模糊识别 核密度估计 GIS空间分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与海洋流多元时空匹配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15
作者 盖美 朱淑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准确判断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流多元匹配状况是推动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选取2010—2020年中国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沿海省市海洋资源自然-社会-海洋流三维系统的匹配度和影响因... 准确判断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流多元匹配状况是推动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选取2010—2020年中国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沿海省市海洋资源自然-社会-海洋流三维系统的匹配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①沿海11省市海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海洋流禀赋水平大体呈上升趋势,但省际之间增长差异较大.②三元匹配以天津和上海最均衡,匹配度平均水平最高.三元匹配在发展到2020年,极不匹配类型消失,海洋流与本土资源融合趋势明显.③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基础建设对海洋资源三元匹配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但空间差异突出.研究为沿海经济带协调可持续发展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匹配 海洋资源 社会网络 基尼系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城市邮轮旅游潜力分析
16
作者 陈晔 李思凡 《海洋经济》 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
邮轮旅游是一种新兴海陆复合型高端旅游业态,近年来我国沿海城市邮轮产业得到高速发展。为了实现我国邮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准确掌握城市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根据邮轮旅游行业特征,建立衡量邮轮旅游潜力的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法和... 邮轮旅游是一种新兴海陆复合型高端旅游业态,近年来我国沿海城市邮轮产业得到高速发展。为了实现我国邮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准确掌握城市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根据邮轮旅游行业特征,建立衡量邮轮旅游潜力的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邮轮旅游潜力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与评价。借助聚类分析法研究发现:上海为第一类;天津、青岛、广州、深圳、厦门邮轮旅游潜力较为相似,归为一类;大连、舟山、温州、三亚归为第三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中国沿海城市邮轮旅游潜力进行排名,其中上海邮轮旅游潜力最大,其余依次为天津、青岛、厦门、三亚、广州、深圳、大连、温州和舟山。为了更好地实现邮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议在区域内构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城市间协同发展的邮轮旅游网络体系,创新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创新扶持手段,优化监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轮旅游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竞争力 沿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险增长分析框架下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17
作者 任仙玲 裴雨欣 《科技管理研究》 2025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在世界经济增速连续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势在必行。海洋科技创新是发挥海洋经济“蓝色引擎”作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在险增长分析框架,利用2006—2019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构造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并拟合海洋经济... 在世界经济增速连续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势在必行。海洋科技创新是发挥海洋经济“蓝色引擎”作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在险增长分析框架,利用2006—2019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构造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并拟合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分布,分析海洋科技创新对预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分布及尾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海洋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因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且在短、中期内海洋科技创新可有效缓解海洋经济下行风险;在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海洋科技创新通过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教育投资和信息化水平可调节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效果。因此,为推动中国海洋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及时关注海洋经济风险,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科技创新 在险增长 面板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问题实证研究——以71例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案例为样本
18
作者 韩立新 杨淇皓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以海事法院审理的71例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为研究样本,聚焦海事审判工作中面临的鉴定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之主体、项目、依据和费用四项议题,探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制度的完善路径。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出现... 以海事法院审理的71例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为研究样本,聚焦海事审判工作中面临的鉴定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之主体、项目、依据和费用四项议题,探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制度的完善路径。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出现行海洋环境保护司法实践面临鉴定主体范围模糊、鉴定项目选取偏差、鉴定依据互异和鉴定费用计算标准缺位的现实困境。建议准确把握专家意见和行政机关意见的法律效力,厘清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主体范围;立足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规定,全面厘定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项目;增强个案间相同项目鉴定标准的同一性,优化选择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依据;制定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收费标准,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费用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 鉴定评估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洋科技创新驱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分析
19
作者 梁骁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文章探讨了广西海洋科技创新如何驱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三条关键路径:传统产业技术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展示了科技创新在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强调了... 文章探讨了广西海洋科技创新如何驱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三条关键路径:传统产业技术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展示了科技创新在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强调了政策支持在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研究认为,科技创新通过延长产业生命周期、促进创新扩散,能有效推动广西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海洋经济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广东的发展实践
20
作者 向晓梅 何颖珊 《新经济》 2025年第2期5-21,共17页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广东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其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具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在细化分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立足广东发展实践,...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广东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其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具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本文在细化分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立足广东发展实践,突出深蓝特色和陆海统筹特色,借鉴世界海洋强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经验,着眼以“全域化、集群化、融合化”为方向,形成以海洋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支撑、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引领、以融合型海洋产业新业态为前沿突破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系统提出省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为落实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提供广东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陆海统筹 广东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