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药典标准研究
1
作者 徐美玲 孙婉萍 +3 位作者 曲扬 王建华 孙文怡 谢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涉及到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有的重金属限量规定,进而为之后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规定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植物药材药用价值的发展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采... 目的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涉及到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规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有的重金属限量规定,进而为之后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规定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植物药材药用价值的发展提供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搜索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2000年起就开始了重金属的检测,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植物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随着年份的增长,可以在保持原有的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添加其他的植物药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重金属限值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规定基本相符,其数值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更为严格。结论我国药典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在逐步改良完善,植物药材重金属残留药典标准分析研究是对植物药材中重金属的残留量,稳定性,以及其作为监测和国家基本医疗保健标准参考指标时应该具有的准确度、客观性等特点进行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材 重金属残留 药典 限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基于AMPK/mTOR通路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刘洋 陈星 +3 位作者 周哲旭 刘娅茹 胡啸博 陈玉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I0012,I001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檗碱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及相关通路的影响从而探究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MTT法筛药,选择15、30μg/mL两个质量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水平,能量代谢分析系统检测细胞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蛋... 目的通过观察小檗碱对EC9706细胞能量代谢及相关通路的影响从而探究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MTT法筛药,选择15、30μg/mL两个质量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水平,能量代谢分析系统检测细胞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蛋白质印迹实验探究细胞中p-AMPK/AMPK及下游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在基因水平上验证AMPK及下游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能够明显抑制EC9706细胞增殖(P<0.01),促进EC9706细胞凋亡(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加药组G0/G1期明显降低(P<0.05),S期占比明显升高(P<0.01)。小檗碱能够抑制EC9706细胞的糖酵解潜能及线粒体呼吸能力(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小檗碱能够促进p-AMPK/AMPK(P<0.01)并抑制p-mTOR/mTOR蛋白表达(P<0.05)。在基因水平上,小檗碱促进了AMPK表达(P<0.05),同时促进了mTOR的表达(P<0.01)。结论小檗碱可以通过能量代谢途径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并阻碍其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能量代谢 AMPK/mTOR通路 增殖 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HPLC对不同产地地黄快速无损鉴别
3
作者 乔璐 阴紫钰 +6 位作者 段浩瀚 谢赢赢 徐可可 刘永红 李菊香 董诚明 王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I0003-I0009,共12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1419、1353、1238、1145、1053、925、799、700^543 cm^(-1)波位处有相同的吸收峰。其中河南省内3个地区的样品差异主要出现在1519^1494 cm^(-1);河北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571和1020 cm^(-1)处;山西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790^1642、1440、1030 cm^(-1);各省之间差异性比较中,山东省与其他各省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出现在1331、1582 cm^(-1);各县区之间的差异主要出现在1796、1718、1640、1606^1567、1492、1453、1277、1024 cm^(-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实现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中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产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
作者 汪玉玲 吴晨曦 +1 位作者 徐心如 夏道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滁菊是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四大名菊”之一,以花序入药,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萜类、酚酸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该文在对滁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围绕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学和化学... 滁菊是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四大名菊”之一,以花序入药,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萜类、酚酸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该文在对滁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围绕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学和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谱效关系、干燥方式等方面对滁菊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发现牛磺酸、谷氨酸、咖啡酰基奎宁酸、β-芹子烯、芹菜素等成分可作为滁菊质量标志物,以期为滁菊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倩 陈雨萌 +4 位作者 王煦焱 张育芳 曹寒晶 王川 刘维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绞股蓝是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可食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和陕西南部。1986年,国家科技部将绞股蓝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首批名贵中药,并于2002年列入国家保健食品目录。早期对绞股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皂苷类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 绞股蓝是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可食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和陕西南部。1986年,国家科技部将绞股蓝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首批名贵中药,并于2002年列入国家保健食品目录。早期对绞股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皂苷类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绞股蓝黄酮和多糖类成分,绞股蓝的药理活性成分也从早期的粗提物逐渐深入为单体。该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近几年国内外绞股蓝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绞股蓝总皂苷、氨基酸、多糖、黄酮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降血糖、增强免疫力、保肝等药理作用,有着巨大的研究开发价值。临床上主要用于降血压、降血脂、护肝、促进睡眠以及多种癌症的抗癌临床治疗。通过对绞股蓝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绞股蓝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绞股蓝皂苷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对泰顺县多花黄精适生区的预测及评估
6
作者 姜武 张立华 +1 位作者 刘雷雷 章书声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16-223,共8页
多花黄精野外资源匮乏,市场需求量大,研究泰顺多花黄精的生态适生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并筛选出29份多花黄精野外自然分布点位和8个环境变量,构建MaxEnt模型,模型拟合度高。结果表明,海拔、9月太阳辐射、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最冷... 多花黄精野外资源匮乏,市场需求量大,研究泰顺多花黄精的生态适生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并筛选出29份多花黄精野外自然分布点位和8个环境变量,构建MaxEnt模型,模型拟合度高。结果表明,海拔、9月太阳辐射、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最冷季度降水量、pH值、8月平均温度是影响多花黄精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对多花黄精4个适生区在泰顺县19个乡镇的分布面积进行重分类,发现泰顺县内多花黄精的高适生面积为63.01 km^(2),其中罗阳镇、龟湖镇、司前镇、泗溪镇和竹里镇排行前列。该模型结果可靠,建议在多花黄精高适生区做好野生资源保护及人工规范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生态适生性 MaxEnt模型 刀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垚 王佳伟 +6 位作者 马叶子 张玉莹 龚传明 李玉泽 王薇 宋小妹 张东东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中药材,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已分离和鉴定化合物超过140个,以皂苷... 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中药材,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已分离和鉴定化合物超过140个,以皂苷类、寡糖脂类、[口山]酮类为主,还有生物碱、黄酮以及有机酸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远志具有神经保护、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抗抑郁、抗焦虑和抗失眠等药理作用。因此,现对远志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总结归纳,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皂苷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补虚类中药,黄芪及其药对在临床应用上历史悠久。重点围绕黄芪的药理作用和近年来基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莪术、黄芪-白术、黄芪-川芎、黄芪-人参、黄芪-山药、黄芪-葛根、黄芪-红花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常用的黄芪-当归、黄芪-丹参、黄芪-莪术、黄芪-川芎等药对配伍的临床应用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上内容为系统揭示黄芪及黄芪药对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黄芪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对黄芪药理作用和黄芪药对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深入探析黄芪配伍的科学性,为更好地科学阐释黄芪及其药对作用机制提供依据,为系统研究黄芪药对配伍理论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芪及其药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药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王雪玲 钟佩伶 +12 位作者 赵志鹏 陈飞 刘鑫 刘思佳 袁烈 方路 姚千弋 杨雄 刘超 成嘉坤 蔡永青 李小丽 李维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5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5):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PCOS组)、青蒿...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5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5):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PCOS组)、青蒿琥酯低剂量组(AS15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AS30组)和二甲双胍组(metformin,Met组)。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60 mg/kg)并给予高脂饲料21 d以构建PCOS模型,AS组腹腔分别注射15和30 mg/kg剂量的青蒿琥酯,Met组灌胃给予200 mg/kg剂量的二甲双胍,每日1次,持续6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水平(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并计算LH/FSH比值;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动情周期,以及卵巢、子宫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中p-eIF2α、ATF4、CHOP蛋白表达情况。体外,使用100μmol/L DHEA诱导人颗粒细胞瘤样细胞系KGN细胞模拟PCOS的高雄激素环境,以5和10μg/mL浓度的AS分别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COS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出现多囊样改变,血清T、LH/FSH比值显著升高(P<0.05);代谢方面,PCOS小鼠HOMA-IR、TC、TG水平明显升高(P<0.01);PCOS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和KGN细胞中p-eIF2α、ATF4、CHOP表达增加(P<0.05)。而与PCOS组相比,AS各剂量组小鼠卵巢和子宫病理形态改变显著改善,血清T、LH/FSH比值也明显降低(P<0.05);代谢方面,AS各剂量组小鼠HOMA-IR、TC、TG水平明显降低(P<0.05);AS各剂量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和KGN细胞中p-eIF2α、ATF4、CHOP表达降低(P<0.05)。结论AS可显著改善PCOS小鼠的糖脂代谢异常和生殖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ERK/eIF2α/ATF4/CHOP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殖功能 糖脂代谢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参及珠子参非药用部位研究进展
10
作者 温媛 刘畅 +6 位作者 郭佳龙 原琪 王锐 李雪晴 袁丁 袁成福 何毓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9,共7页
竹节参作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兼具北药人参和南药三七的特点;珠子参作为秦巴特色中草药资源“太白七药”之一,是药效好、价格高的药食两用野生名贵药材。但是目前对竹节参、珠子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部位,从而忽略地上部位的... 竹节参作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兼具北药人参和南药三七的特点;珠子参作为秦巴特色中草药资源“太白七药”之一,是药效好、价格高的药食两用野生名贵药材。但是目前对竹节参、珠子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部位,从而忽略地上部位的药用价值,导致资源浪费。竹节参、珠子参地上部位含有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血栓、抗癌、护肝、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等药理活性,开发前景广阔。通过查询中草药书籍及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 Med、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药材植物网等科学数据库,对竹节参、珠子参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利用方面进行梳理与归纳,旨在为竹节参和珠子参非药用部位的化学研究、资源价值发现、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 珠子参 非药用部位 皂苷类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色素提取、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苏圆锦 奚佳玉 +3 位作者 董树清 邵士俊 梁卿 杨扶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5,共5页
枸杞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枸杞色素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视力、保护肝脏等药理活性,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对枸杞色素的含量和纯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枸杞色素的提取、分离... 枸杞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枸杞色素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视力、保护肝脏等药理活性,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对枸杞色素的含量和纯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枸杞色素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化学组成及主要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枸杞色素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色素 提取 分离纯化 结构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风藤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贾梦雪 朱静平 +3 位作者 王振兴 李宁 李红伟 李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3,I0036,共8页
青风藤是临床常用祛风湿药物,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目前从青风藤中鉴定出生物碱、三萜、木脂素、丁烯酸内酯、蒽醌、挥发油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肿瘤、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药理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 青风藤是临床常用祛风湿药物,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目前从青风藤中鉴定出生物碱、三萜、木脂素、丁烯酸内酯、蒽醌、挥发油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肿瘤、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药理作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青风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减毒增效策略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青风藤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临床应用 减毒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
13
作者 王世丽 朱娟娟 +3 位作者 吕畅 戴衍朋 张军 石典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I0019-I0023,共13页
目的研究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方法应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检测南北柴胡挥发性物质差异,采用NIST、IMS数据库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仪器配套的插件对南北柴胡样品进行动态主成分分析(Dyna... 目的研究南北柴胡气味物质差异。方法应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检测南北柴胡挥发性物质差异,采用NIST、IMS数据库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使用仪器配套的插件对南北柴胡样品进行动态主成分分析(Dynamic PCA),利用SIMCA-P 14.0软件对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微生信平台对其进行聚类热图分析;对比南北柴胡指纹图谱,分析南北柴胡特征物质,筛选Student's t-test P<0.05且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中变量投影重要性(VIP)>1的挥发性物质为气味差异标志物。结果南北柴胡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南柴胡辨识出4个特征物质,分别是癸醛(单体)、氧化芳樟醇、2,3-二乙基-5-甲基吡嗪、异戊烯醛(二聚体);北柴胡辨识出2个特征物质,分别是3-甲基丁醇(二聚体)、2-甲基丙酸。共筛选出24个气味差异标志物,这些成分可以作为区分南北柴胡的依据。结论应用GC-IMS或电子鼻气味辨识技术能够快速鉴别南北柴胡,南柴胡败油气可能与其特征物质异戊烯醛(二聚体)及气味差异标志物癸醛、反-4-己烯醛、正辛醛、庚醛、正己醛、丙烯醛、异丁醛等醛类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南柴胡 电子鼻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青风藤”本草考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焦盼盼 吴宿慧 +1 位作者 李寒冰 李根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青风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和毛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用药历史悠久、文献记载丰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青风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和毛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用药历史悠久、文献记载丰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药用价值。对青风藤进行本草考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为指导,预测青风藤的质量标志物,以期为其质量控制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研究“青风藤”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 文献考证 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Q-Mark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多糖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稳态产生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张春生 李冰 +7 位作者 王鲁豫 周志华 张婷 朱莉 梁彦 刘爽 王鑫 李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5,I0020-I0024,共9页
目的通过体内研究肉苁蓉多糖(Polysaccharides of Cistanche deserticola,CDPS)的抗衰老作用,探究产生这种抗衰老作用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75只12月龄的昆明种(Kunming species,KM)小鼠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Wild Type grou... 目的通过体内研究肉苁蓉多糖(Polysaccharides of Cistanche deserticola,CDPS)的抗衰老作用,探究产生这种抗衰老作用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75只12月龄的昆明种(Kunming species,KM)小鼠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Wild Type group,WT)、肉苁蓉多糖低剂量组(CDPS.L)、肉苁蓉多糖中剂量组(CDPS.M)、肉苁蓉多糖高剂量组(CDPS.H),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Positive drug group,P),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直至小鼠出现明显死亡证候,其余未出现明显死亡证候的小鼠在给药后180 d统一取材。进行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检测来观察肉苁蓉多糖的抗氧化作用;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通过小鼠海马和肠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对小鼠认知能力和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结果与WT组小鼠相比,CDPS给药组小鼠的生存率均提高,且CDPS.M及CDPS.H组的效果优于P组,但是并不具有显著性;与WT组小鼠相比,CDPS给药组小鼠的GSH-Px活力、T-SOD活力均有明显提高,各给药组MDA水平较WT组小鼠明显下降,且CDPS.H组的GSH-PX活力较P组有明显改善;CDPS给药可以改善小鼠的肠道菌群稳态,使Akkermansia muciniphila、Alloprevotella和Prevotellaceae这三种益生菌的水平升高,且可以改善小鼠的肠道功能,与其他组相比小鼠肠道的肠绒毛长度较长,肠壁厚度也较厚。CDPS给药同时可以减少衰老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死亡。结论CDPS具有抗衰老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因为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及其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功能,进而影响肠道菌群稳态,使Akkermansia muciniphila、Alloprevotella和Prevotellaceae这三种益生菌的水平升高而实现的,并且CDPS减少小鼠海马神经元死亡的作用也可能是CDPS抗衰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多糖 衰老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地蕨属药用植物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核质协同进化研究
16
作者 曾宇灵 朱明玉 +4 位作者 李伟 刘义飞 张景景 雷笛 森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7,共14页
目的为深入探究药用阴地蕨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子鉴定方法和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进化规律,采集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蕨萁(Botrychium virginianum(L.)Sw.)开展序列测定和数据挖掘。方法本研究结合二代短... 目的为深入探究药用阴地蕨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子鉴定方法和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进化规律,采集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蕨萁(Botrychium virginianum(L.)Sw.)开展序列测定和数据挖掘。方法本研究结合二代短读长和三代长读长数据完整测定并混合组装了阴地蕨和蕨萁的叶绿体基因组。利用组装结果、GenBank库和SRA库中的公开数据,提取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和核基因rbcS编码区分别重建了18种蕨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随后开展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大小亚基编码序列rbcL和rbcS的适应性进化及共进化分析。结果两种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39063 bp(NC_060644)和139372 bp(OR609363),物种之间有很高的共线性关系,物种内的反向重复区的共线性显著;分别蕴含着92个和78个cpSSR位点,具备作为分子标记的潜力。叶绿体基因组组装结果中的rbcL基因与转录组测序结果重建所得rbcS基因共进化分析表明:(1)蕨类植物中rbcL与rbcS基因存在显著的共进化网络;(2)RBCL、RBCS亚基中存在受到正选择的位点;(3)其中来自RBCL的位点11与RBCS的位点106既存在正选择又显示共进化,揭示蕨类植物的RuBisCO酶存在来自叶绿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协同进化。结论本研究为药用阴地蕨属植物及近缘物种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还为探索阴地蕨属植物RuBisCO酶的适应性进化与共进化提供了新视角,诠释了蕨类植物在长期适应地球环境变化中的细胞器与细胞核相互协同的进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sCO酶 阴地蕨属 叶绿体基因组 rbcS基因 共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17
作者 张雪 韩相坤 +1 位作者 刘欣雅 王昱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系统总结中国牛蒡产业的基本情况,运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并通过多专家评价法对得到的因素加以筛选、检验。中国牛蒡产业发展应当采取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机会性开拓型战略(S-O战略),且从方位判断,外部机会更... 系统总结中国牛蒡产业的基本情况,运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并通过多专家评价法对得到的因素加以筛选、检验。中国牛蒡产业发展应当采取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机会性开拓型战略(S-O战略),且从方位判断,外部机会更为明显。在利用外部机会、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战略和科技推动战略来推动中国牛蒡产业的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中药产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18
作者 袁源见 刘少雄 +2 位作者 黄秀芝 何平平 王李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掌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对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有药用植物127种,隶属... 目的掌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对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有药用植物127种,隶属于66科、115属。药用植物生活型包括草本、灌木、乔木和草质藤本,其中草本植物最多52.76%(67/127)。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有8类,主要集中在全草类、果实和种子类。临床功效可分为17大类,主要集中在清热药和止血药。结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能够为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教学提供实践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多样性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鲜竹沥治疗脑卒中的分子机制
19
作者 张贤睿 张江山 +4 位作者 昝珂 肖小林 王莹 金红宇 魏锋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鲜竹沥辅助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查阅文献汇总的鲜竹沥中的化学成分和TCMSP数据库中的化学成分合并去重后参考类药五原则——Lipinski规则过滤;在PubChem数据库下载获得相应结构文件;应用Seaware软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鲜竹沥辅助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查阅文献汇总的鲜竹沥中的化学成分和TCMSP数据库中的化学成分合并去重后参考类药五原则——Lipinski规则过滤;在PubChem数据库下载获得相应结构文件;应用Seaware软件、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工具预测化学成分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脑卒中疾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92个潜在脑卒中疾病靶标的相互作用,获得靶标之间的蛋白质互作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竹沥治疗脑卒中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结果鲜竹沥的预测靶点与脑卒中的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92个共同靶点,其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靶标有可能是竹沥治疗脑卒中的核心靶点,Cassyformin、桃醛、对甲氧基苯酚度值较高,分子对接所需能量较低,可能是鲜竹沥辅助治疗脑卒中的关键化合物。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鲜竹沥发挥治疗“中风舌强”功效的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初步探索,可为阐明鲜竹沥发挥功效机制、开发治疗脑卒中新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沥 卒中 治疗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SLC30A6的调控作用及中药小分子抑制剂筛选
20
作者 刘艺涵 崔龙 +3 位作者 张莹 李占革 王利娜 客蕊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究锌转运蛋白6(solute carrier family 30 member 6,SLC30A6)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虚拟筛选技术从中国天然产物数据库(CNPD)中筛选HCC中针对SLC30A6的潜在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TCGA和ICGC... 目的探究锌转运蛋白6(solute carrier family 30 member 6,SLC30A6)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虚拟筛选技术从中国天然产物数据库(CNPD)中筛选HCC中针对SLC30A6的潜在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TCGA和ICGC数据集,分析SLC30A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特征及预后价值。采用慢病毒转染Huh7细胞敲低SLC30A6,通过CCK-8、EdU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其对HCC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CD133、CD90)的调控作用。基于CNPD数据库,以SLC30A6为药物靶点,运用基于对接的虚拟筛选技术进行多轮筛选,包括高通量虚拟筛选、标准精度虚拟筛选、高精度虚拟筛选,筛选出具有良好靶向性和类药性的潜在药物。 结果 SLC30A6在HCC组织中表达上调。SLC30A6的高表达与HCC患者较高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甲胎蛋白水平、血管侵犯状态以及不良预后相关。敲低SLC30A6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uh7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降低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水平。通过虚拟筛选,共筛选出了6个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剂。 结论 本研究证实SLC30A6在HCC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SLC30A6可作为潜在的HCC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转运蛋白6 肝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虚拟筛选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