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OD样受体3炎性小体通路对利拉鲁肽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玲 徐锐 +2 位作者 程新春 张占英 徐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1-606,共6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炎症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NOD样受体3(NLRP3)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炎症小体。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利拉鲁肽通过拮抗...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炎症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NOD样受体3(NLRP3)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炎症小体。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利拉鲁肽通过拮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2022-03-25—05-19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取HUVEC加空白血清作为对照组,100μg/mL的ox-LDL干预HUVEC 48 h作为模型组,100μg/mL的ox-LDL干预HUVEC 24 h后分别加入100、200、400 nmol/L利拉鲁肽处理24 h作为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CCK-8法计算细胞增殖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焦亡细胞形态。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IL)-1β、IL-18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NLRP3、接头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焦亡执行蛋白(GSDMD)、N端结构域的焦亡执行蛋白(N-GSDMD)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和利拉鲁肽中浓度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高于模型组(P<0.05)。细胞扫描电镜结果示模型组细胞焦亡明显,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细胞焦亡情况明显改善。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LDH活力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IL-1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IL-1β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IL-1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IL-18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LRP3、ASC、Caspase-1、GSDMD、N-GSDMD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低浓度组ASC、Caspase-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利拉鲁肽中浓度组NLRP3、ASC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利拉鲁肽高浓度组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并且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的焦亡,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利拉鲁肽 内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NOD样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支架效果显示评价
2
作者 黄欣 丁宁宁 +5 位作者 周丽 赵文哲 李达亮 刘哲 杨健 金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3,共6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9.65)岁;男/女:16/4]。原始图像重建为7组单能量图像(40~100 keV)、120 kVp、虚拟平扫(VUE)和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图像。图像经去骨处理后,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显示支架,并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与其他重建组图像相比,80 keV和MAR图像评分最高(P<0.01)。结论 80 keV单能量成像技术和MAR提高了下肢动脉支架内腔和结构的图像质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 能谱CT血管成像 单能量成像 下肢动脉 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微阵列数据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lncRNA-miRNA-mRNA竞争内源性网络
3
作者 杨琼 宋月月 +3 位作者 贾雨涵 盖秩舶 杨雯晴 张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ceRNA网络在AS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GSE97210和GSE28858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和miRNA,而后基于ceRNA理论在Cytoscap...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ceRNA网络在AS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GSE97210和GSE28858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和miRNA,而后基于ceRNA理论在Cytoscape3.7.2软件中构建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其次对ceRNA网络中的m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再将ceRNA网络中的mRNA与自噬、焦亡和铁死亡相关的基因取交集,构建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ceRNA网络。结果共获得1208个DElncRNA、4723个DEmRNA和139个DEmiRNA。构建了一个由64个lncRNA、8个miRNA和167个mRNA组成的ceRNA网络。ceRNA网络中的mRNA主要在转录和迁移的正调控以及蛋白结合等生物功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最终,构建了7种lncRNA介导的ceRNA对焦亡的调控途径和23种lncRNA介导的对铁死亡与自噬的调控途径。结论该研究构建了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ceRNA网络,有助于我们了解程序性细胞死亡导致AS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GEO数据库 铁死亡 自噬 焦亡 CeRNA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婷婷 汪振佳 +2 位作者 李璐 孙雨蒙 于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望在易损斑块识别、风险分层及疗效监测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定量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经机械取栓获得首过效应后预后不良预测因素
5
作者 丁运 马圆 +6 位作者 吕朋华 李沛城 李波 袁晨 李婉慈 顾典一 陈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经机械取栓(MT)获得首过效应(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82例MT后获得FPE的急性BAO患者并根据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n=4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经机械取栓(MT)获得首过效应(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82例MT后获得FPE的急性BAO患者并根据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n=4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n=34);比较组间资料,将组间比较显示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BAO经MT获得FPE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更大、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更高(P均<0.05),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AF)及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者占比亦更高(P均<0.05),而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及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更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AF[OR(95%CI)=29.769(1.470,602.943)]、治疗前NLR高[OR(95%CI)=1.212(1.016,1.446)]者预后相对不良(P均<0.05),而治疗前GCS评分[OR(95%CI)=0.615(0.429,0.882)]、pc-ASPECTS[OR(95%CI)=0.263(0.092,0.748)]及BATMAN评分较高者[OR(95%CI)=0.260(0.085,0.796)]预后相对较好(P均<0.05)。结论合并AF、治疗前低GCS评分、高NLR、低pc-ASPECTS及低BATMAN评分是急性BAO患者经MT获得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动脉 机械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Flow技术预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术后30天内大截肢事件
6
作者 李锐东 李承志 +2 位作者 张艳 王晓白 李王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iFlow技术用于预测急性下肢缺血(ALLI)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术后30天内发生大截肢事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10例接受血运重建术ALLI患者,根据术后30天内接受大截肢手术与否将其分为大截肢组(n=36)与无大截...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iFlow技术用于预测急性下肢缺血(ALLI)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术后30天内发生大截肢事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10例接受血运重建术ALLI患者,根据术后30天内接受大截肢手术与否将其分为大截肢组(n=36)与无大截肢组(n=274)。对血运重建后DSA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iFlow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ak);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TTP和Peak预测术后大截肢的最佳截断值并将其转换为二分类变量,与其他参数共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用于预测术后大截肢的独立因素。结果大截肢组TTP高于、而Peak低于无大截肢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TTP及Peak预测术后30天内大截肢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及0.712,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 s及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AF)[OR(95%CI)=3.048(1.076,8.632)]、皮肤花斑[OR(95%CI)=6.035(2.323,15.677)]、血运重建后TTP≥16 s[OR(95%CI)=8.414(3.116,22.723)]及术后48 h高肌红蛋白[OR(95%CI)=1.001(1.001,1.001)]均为ALLI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术后30天内发生大截肢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而Peak二分类变量并非独立预测因子[OR(95%CI)=0.485(0.183,1.283),P=0.145]。结论DSA iFlow参数中的TTP可用于预测接受血运重建术ALLI患者30天内发生大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下肢 截肢术 外科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群不同肥胖代谢表型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尿酸作为其潜在因素
7
作者 顾可羿 潘姚佳 +4 位作者 韩正 付晓雅 顾瀚东 杨菲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1-837,共7页
背景肥胖和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AS)相关,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发生AS的风险不同。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AS的早期预测指标,研究肥胖代谢表型与AS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关注代... 背景肥胖和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AS)相关,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发生AS的风险不同。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AS的早期预测指标,研究肥胖代谢表型与AS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关注代谢健康型肥胖(MHO)人群,并进一步探讨SUA是否作为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月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622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根据BMI和代谢状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分别为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HNO)组、MHO组、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UNO)组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UO)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UA与baPWV及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UA对baPWV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对高baPWV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根据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分组后,MHNO、MHO、MUNO和MUO组高baPWV水平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分别为3.9%、9.8%、14.5%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60.722,P<0.001);MHNO组、MHO组、MUNO组和MUO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6%、8.9%、10.1%和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56.444,P<0.001)。校正混杂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当前吸烟、当前饮酒和文化程度后,MHNO、MHO、MUNO、MUO四组高baPWV的患病风险依次增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也依次增高(P<0.05)。结论在青年人群中,肥胖代谢表型和A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SUA可能是潜在影响因素。此外,应当关注青年MHO人群,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搏波分析 代谢综合征 代谢健康型肥胖 血清尿酸 尿酸肌酐比值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气虚痰瘀证的辨证因子
8
作者 王兆政 陈咸川 +4 位作者 钱风华 姜恺 蒲昱伶 张嘉伟 沈融 《天津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初步筛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气虚痰瘀证中医辨病辨证相关的联系因子,为提高LEAD气虚痰瘀证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归纳500例LEAD气虚痰瘀证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基于集对分析的方法,筛选... [目的]初步筛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气虚痰瘀证中医辨病辨证相关的联系因子,为提高LEAD气虚痰瘀证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归纳500例LEAD气虚痰瘀证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基于集对分析的方法,筛选与LEAD气虚痰瘀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辨证因子,并按联系数大小排序。[结果]综合LEAD与无LEAD人群,通过势函数可得影响LEAD气虚痰瘀证的主要因子是“痰多≥1分”与“ABI<0.9”,中等因子依次为“头重如裹≥1分”“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苔白腻或黄腻≥2分”“面色淡白或萎黄≥2分”“男性”“唇色紫暗≥1分”“有高血压病史”“神倦乏力≥2分”“胸闷脘痞≥2分”“心悸≥1分”“年龄≥60岁”,余均为次要因子;研究LEAD气虚痰瘀证的中医辨证因子,通过三元联系数发现“舌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有齿印”“神倦乏力”“脉弦滑或涩、结代、或细弱”“苔白腻或黄腻”“面色淡白或萎黄”为LEAD气虚痰瘀证的主要辨证因子;基于四元联系数的三阶偏联系数,发现“头晕目眩”“神倦乏力”“痰多”“唇色紫暗”“脉弦滑或涩、结代、或细弱”“苔白腻或黄腻”6个辨证因子总体有向严重程度重的潜在发展趋势,而其余辨证因子有向严重程度轻的潜在发展趋势。[结论]通过集对分析法得到LEAD气虚痰瘀证的主要辨证因子与次要辨证因子符合临床实际,有助于构建LEAD的辨证模型,有助于中医辨证的客观化,从而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临床对部分危险因素及辨证因子进行提早干预,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气虚痰瘀证 辨证因子 偏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预置技术在腹壁下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胡梦婷 刘义军 +5 位作者 王诗耕 童小雨 范勇 张竞颐 程启烨 董德硕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预置(Auto-prescription)技术结合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壁下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于我院Revolution CT行腹壁下动脉CTA检查的患者80例,身体质量指数(BMI)≤29.00 kg/m^(2),随机分... 目的:探讨自动预置(Auto-prescription)技术结合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腹壁下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于我院Revolution CT行腹壁下动脉CTA检查的患者80例,身体质量指数(BMI)≤29.00 kg/m^(2),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常规120 kVp结合40%ASIR-V重建;B组(40例)采用Auto-prescription技术结合40%、60%、80%的ASIR-V重建,获得B1~B3三个亚组的图像。在各组轴面图像上测量髂外动脉及同层面腰大肌的CT值和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统计A、B两组的辐射剂量。由2位观察者采用盲法独立在各组VR和MIP图上对腹壁下深动脉及腹壁下浅动脉行3分制评分,图像噪声和伪影行5分制评分。结果:B组髂外动脉CT值与A组相比提升了24%(t=-4.094~-4.053,P<0.001)。B组内随着ASIR-V权重的提高,图像SNR、CNR逐渐升高(F=21.610、30.863,P<0.001)。B2和B3组的SNR、CNR均优于A组(t=-5.521~4.497,P<0.05)。2位观察者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4~0.947,P<0.05),图像噪声和伪影主观评分A组与B2、B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B3组图像在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穿出点显示、肌内走行和腹壁下浅动脉显示等方面的主观评分均优于A组,其中B2组得分最高。B组辐射剂量与A组相比平均降低了23.8%。结论:采用Auto-prescription技术结合60%ASIR-V算法能够显著优化腹壁下动脉的显示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腹壁下浅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预置技术 迭代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庭瑞 王隐 +1 位作者 邹瑶 王婷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5,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于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多种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性粒细胞及颗粒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颗粒蛋白和中...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于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多种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性粒细胞及颗粒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颗粒蛋白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活性分子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中性粒细胞 趋化因子 颗粒蛋白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ipocalin-2、Ficolin-2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单绍银 赵刘兵 +4 位作者 童垣皓 刘超 张蔚然 沈镜孚 韩志锋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纤维胶凝蛋白-2(Ficolin-2)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130例为... 目的探讨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纤维胶凝蛋白-2(Ficolin-2)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130例为LEASO组,根据随访1年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将LEASO患者分为再狭窄亚组40例和非再狭窄亚组90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与管腔直径缩小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对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LEASO组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23.943/<0.001、29.774/<0.001);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与管腔直径缩小率呈正相关(r/P=0.719/<0.001、0.730/<0.001);介入治疗1年后,130例LEASO患者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30.77%(40/130)。再狭窄亚组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和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高于非再狭窄亚组(χ^(2)/t/P=6.945/0.008、6.644/0.010、6.295/<0.001、5.657/<0.001);糖尿病、Lipocalin-2高、Ficolin-2高为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383(1.187~9.647)、1.264(1.120~1.427)、1.272(1.113~1.454)];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AUC分别为0.789、0.786、0.875,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独预测的AUC(Z/P=2.502/0.012,2.339/0.019)。结论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升高,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联合对LEASO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脂质运载蛋白-2 纤维胶凝蛋白-2 介入治疗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颅内动脉瘤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罗馨 张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发病率高,且破裂后有极高致残、致死风险,使得动脉瘤的检出、破裂风险预测、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成为医师在动脉瘤诊疗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机器学习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能很大程度上在诊疗和患者管理中辅助临床医... 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发病率高,且破裂后有极高致残、致死风险,使得动脉瘤的检出、破裂风险预测、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成为医师在动脉瘤诊疗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机器学习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能很大程度上在诊疗和患者管理中辅助临床医师。本文围绕机器学习在预测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介绍了目前常用的7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相关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应用相关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颅内动脉瘤 风险预测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胡胜洁 付胜奇 +3 位作者 李浩然 朱利利 禹萌 秦海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Mac-2结合蛋白(Mac-2 binding protein,Mac-2BP)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Mac-2结合蛋白(Mac-2 binding protein,Mac-2BP)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及转归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4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BAD患者176例,根据发病后72 h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2例和非END组134例。随访90 d,按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129例和转归不良组47例。比较END与非END组及不同临床转归患者血清suPAR、Mac-2BP水平,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uPAR、Mac-2BP预测END、转归不良的准确性。结果END组suPAR、Mac-2B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基底节区EPVS评分及脑灌注受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显著低于非END组(P<0.05,P<0.01)。转归不良组suPAR、Mac-2BP、EN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MTT、TTP、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评分、END及脑灌注受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CBV、CBF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P<0.05,P<0.01)。suPAR、Mac-2BP、脑灌注受损和深部脑白质高信号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suPAR、Mac-2BP、EN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END、脑灌注受损和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血清suPAR、Mac-2BP联合检测预测BAD患者E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4(95%CI:0.822~0.947),联合检测预测BAD患者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2(95%CI:0.810~0.938)。结论脑灌注受损和suPAR、Mac-2BP是BAD患者发生END及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脑血管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评估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蔺倩 段慧 刘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测量的冠周脂肪组织CT衰减是一种无创的评估冠心病的方法,本文将从冠周脂肪组织生物学、量化方法及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周脂肪组织 冠周脂肪组织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miR-21、miR-143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15
作者 赵铁军 杨彦冰 +2 位作者 申东彦 马腾腾 李静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微小核糖核酸-143(miR-143)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支架介入术的178例LEAOD患者纳入...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微小核糖核酸-143(miR-143)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支架介入术的178例LEAOD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所有患者术前血浆miR-21、miR-143表达水平及实验室指标。按照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53例和非ISR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miR-21、miR-143表达水平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EAOD患者术后ISR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iR-21、miR-143表达及两者联合预测LEAOD患者术后发生ISR的价值。结果ISR组患者的血浆miR-21表达水平为1.87±0.53,明显高于非ISR组的1.32±0.49,血浆miR-143表达水平为0.73±0.37,明显低于非ISR组的1.02±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患者的吸烟史占比、糖尿病史占比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79.25%、52.83%、(2.89±0.74)mmol/L,明显高于非ISR组的51.20%、38.40%、(2.51±0.7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Fontaine分期、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血管闭塞位置、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年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糖尿病史、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iR-21表达均是LEAOD患者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0.05),miR-143表达是保护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浆miR-21、miR-143两者联合预测LEAOD患者术后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17(0.874~0.960),高于miR-21、miR-143单独预测的0.771(0.695~0.847)、0.730(0.648~0.812),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0.902,特异性为0.865,两者联合优于血浆miR-21、miR-143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LEAOD患者血浆miR-21表达上升、miR-143表达降低会增加术后ISR发生风险,且血浆miR-21、miR-143联合检测对LEAOD患者术后发生ISR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内再狭窄 微小核糖核酸-21 微小核糖核酸-143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a)、MMP-9及NLR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轶明 艾荣杰 +1 位作者 赵明 杨焱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24-27,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正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被破坏,影响内膜的保护作用,使血管壁上的脂肪堆积,造成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最终引发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死亡,此过程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正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被破坏,影响内膜的保护作用,使血管壁上的脂肪堆积,造成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最终引发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死亡,此过程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斑块破裂都受到炎症的影响,因此探索更多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炎症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脂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9、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参与炎症过程,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相关性,本文就它们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破裂继发腹腔脓肿腰椎气肿性骨髓炎1例
17
作者 段琳言 戎冬冬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6-176,共1页
患者男,76岁。因腰腹部疼痛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史20余年。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4 g/L,白细胞计数14.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3.0%,降钙素原31.46 ng/ml。血培养、腹腔血肿穿刺液培养肠炎沙门菌肠炎亚种阳性。术前CT显示腰4~5... 患者男,76岁。因腰腹部疼痛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史20余年。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4 g/L,白细胞计数14.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3.0%,降钙素原31.46 ng/ml。血培养、腹腔血肿穿刺液培养肠炎沙门菌肠炎亚种阳性。术前CT显示腰4~5椎体、椎旁及椎间盘内多发气体影,腰1水平以下左侧椎旁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肿性骨髓炎 腹腔脓肿 腹主动脉瘤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阿迪拉·吾拉穆 李小雷 +1 位作者 马依彤 阿迪拉·阿扎提 《医学综述》 2025年第5期536-541,共6页
髓过氧化物酶(MPO)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家族成员,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近年MPO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s)为一种多因素参与的慢性心血管疾病,MPO引发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As内皮功能早期受损、... 髓过氧化物酶(MPO)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家族成员,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近年MPO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s)为一种多因素参与的慢性心血管疾病,MPO引发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As内皮功能早期受损、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破裂中发挥关键作用,且贯穿疾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深入研究MPO在As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 药物干预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
19
作者 包东明 郭赟 吴文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近期疗效。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介入科及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放射介入科就诊的ASO-LE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近期疗效。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介入科及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放射介入科就诊的ASO-LE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施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LEABG)治疗的LEABG组(n=30)和实施DSA引导下PTA治疗的DSA结合PTA组(n=30)。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情况,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术后1、3、6个月血管通畅率,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踝肱指数(ABI)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DSA结合PTA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LEABG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低于LEA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 d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DSA结合PTA组低于LEABG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足背动脉内径(D)、血流量(BF)、血流峰速(PV)均高于术前,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术后6个月,DSA结合PTA组血管通畅率为93.33%,高于LEABG组的73.33%;术后6个月LEABG组血管通畅率低于术后1个月的96.67%(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6个月两组ABI呈升高趋势,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随访期间,DSA结合PT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LEABG组的26.67%(P<0.05)。与LEABG比较,DSA引导下PTA治疗ASO-LE术中出血量更少,围手术期疼痛更轻,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患肢缺血程度改善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佳,近期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成形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韩雨辰 王津津 +1 位作者 侯鹏春 常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CIS发生情况,分为CIS组(n=38)和非CIS组(n=62),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CIS发生情况,分为CIS组(n=38)和非CIS组(n=62),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经CTA检测,CIS组检测颈动脉血管314支,非CIS组检测颈动脉血管496支,CIS组关于颈动脉血管无狭窄及轻度狭窄率低于非CIS组,中度以上颈动脉血管狭窄率高于非CIS组(P<0.05)。CIS组314支颈动脉血管中,88支存在粥样硬化,硬化斑块占比为28.03%,斑块分布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处为主;非CIS组496支颈动脉血管中,62支存在粥样硬化,硬化斑块占比为12.50%,斑块分布以颈动脉分叉处为主(P<0.05)。CI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规则形态、斑块溃疡以及环形状为主,非CIS组以规则形态、无斑块溃疡以及无环形状为主(P<0.05)。CI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非CIS组以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为主(P<0.05)。结论CTA能够较好诊断CIS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以及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性质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