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4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
1
作者 蒋蕾 卢禹 石梦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TN分...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CE-MRI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TN分期患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CE-MRI参数对TN分期的诊断价值,采用相关性系数分析DCE-MRI参数与结直肠癌患者T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1期27例、T2期21例、T3期17例、T4期15例;N0期41例、N1期21例、N2期18例;不同T分期结直肠癌患者K^(trans)、K_(ep)、V_(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K^(trans)、K_(ep)、V_(e)联合诊断结直肠癌患者T1-2及T3-4的AUC为0.896,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的0.783、0.774、0.718(P<0.05);不同N分期结直肠癌患者K^(trans)、K_(ep)、V_(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K^(trans)、K_(ep)、V_(e)联合诊断结直肠癌患者N0及N1-2的AUC为0.918,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的0.817、0.763、0.77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trans)、K_(ep)、V_(e)与结直肠癌患者TN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DCE-MRI参数对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与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刘文娟 许云 +5 位作者 王宁 王雅平 张何锐 杜娟 王海龙 李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与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与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176例作为结直肠癌组,良性结直肠疾病117例作为肠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VEGF、CA50、CA24-2;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EA、CA19-9、CA72-4的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VEGF在性别和疾病部位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VEGF阳性率和VEGF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肠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中VEGF阳性率为52.3%,CEA阳性率为54%,两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CA50、CA242、CA19-9、CA72-4;VEGF与CA50、CA242、CEA、CA19-9、CA72-4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04、0.703、0.713、0.766、0.713、0.694,对结直肠癌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其中6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为0.953。结论 血清VEGF在结直肠癌中无年龄及部位差异,独立诊断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VEGF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糖类抗原50(CA50) 糖类抗原242(CA242) 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9-9(CA19-9) 糖类抗原72-4(CA72-4)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方案降期、序贯手术治疗成功一例
3
作者 谢文哲 孙华朋 +1 位作者 龚伟 廖晓锋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胆道肿瘤,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HCCA患者被确诊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因错失手术机会而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的开展,部分初始不可切除的HCCA患者经治疗可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胆道肿瘤,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HCCA患者被确诊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因错失手术机会而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的开展,部分初始不可切除的HCCA患者经治疗可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了1例晚期HCCA患者,肿瘤侵犯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经多学科讨论后考虑患者根治性切除可能性小,给予免疫+化疗+放疗的联合降期治疗。具体方案:卡瑞利珠单抗(200 mg,q21)+白蛋白紫杉醇(400 mg,d1、d8)+替吉奥(50 mg,bid,d1~14)+术前放疗。此患者经5个周期综合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遂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患者术后顺利出院,出院后免疫联合化疗维持4周期,免疫治疗维持6周期。截至2024年6月,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已达3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晚期肿瘤 免疫治疗 化疗治疗 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 根治性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徐向杨 梅菊香 +2 位作者 张莉 刘金龙 尹永胜 《海南医学》 2025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30 d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术后...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30 d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组(并发症组,n=28)和术后未合并肺部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n=9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19例老年CRC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28例(23.53%)。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无并发症组,吸烟史、肺部疾病史、术前衰弱、ASA分级中Ⅲ(Ⅳ)级及开腹手术的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复苏时间明显长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5.387,95%CI:1.672~17.354)、复苏时间(OR=1.054,95%CI:1.007~1.104)、术前衰弱(OR=7.277,95%CI:1.290~41.054)、手术方式(OR=0.136,95%CI:0.020~0.924)均是影响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史、复苏时间、术前衰弱、手术方式均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结直肠癌 肺部并发症 术前衰弱 术前评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管细胞癌中西医临床特点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王新亭 陈欣菊 +1 位作者 赵强 龙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细胞癌中西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肝胆管细胞癌及肝细胞癌病例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阳性率,了解肝胆... 目的:探讨肝胆管细胞癌中西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肝胆管细胞癌及肝细胞癌病例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阳性率,了解肝胆管细胞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的CA199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68.75%vs 31.25%,P=0.03),肝细胞癌组患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56.25%vs10.25%,P<0.01),肝细胞癌组患者与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的CE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18.75%vs 31.25%,P>0.05)。肝肾阴虚是肝胆管细胞癌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肿瘤标志物CA199与肝胆管细胞癌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能是肝胆管细胞癌相对特殊的肿瘤标志物,肝肾阴虚可能是肝胆管细胞癌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CA199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轨迹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徐伟 李君 +2 位作者 刘婧茹 卢鑫 刘娟 《海南医学》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轨迹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观察患者... 目的探讨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轨迹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观察患者入院当日(T1)、出院当日(T2)、出院后1个月(T3)、出院后3个月(T4)和出院后6个月(T5)五个时间点的心理痛苦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在T1~T5任意2个时间点DT评分的相关性。运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CGA)识别不同患者的心理痛苦轨迹。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轨迹变化的因素。结果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T1~T5时间点的DT评分分别为(4.91±1.11)分、(4.43±1.02)分、(3.68±0.84)分、(3.12±0.62)分、(2.51±0.48)分,持续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任意两个时间点的DT评分均呈正相关(r>0,P<0.05)。经过计算识别出3条心理痛苦变化轨迹,即持续高痛苦组8例、心理痛苦降低组32例和持续低痛苦组7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心理痛苦轨迹类别患者的结直肠癌家族史、性格特质、家庭支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低家庭支持度是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痛苦轨迹类别倾向高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性格特质为胆汁质及多血质是倾向高心理痛苦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痛苦情况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轨迹,大部分患者能较好地适应,无需特别干预。特定的性格特质、低家庭支持度和有家族病史的患者更可能出现较高水平的心理痛苦,临床应予以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结直肠癌 心理痛苦 轨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机体成分指标预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
7
作者 柴瑾 刘念军 +1 位作者 白俊芳 郭顺林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831-836,共6页
目的基于腹部非对比增强CT(NCECT)获得的机体骨骼肌、内脏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预测Ⅱ~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13例Ⅱ~Ⅲ期CRC患者的术前NCECT图像... 目的基于腹部非对比增强CT(NCECT)获得的机体骨骼肌、内脏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预测Ⅱ~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13例Ⅱ~Ⅲ期CRC患者的术前NCECT图像和基线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基因突变信息、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通过自动分割软件定位术前腰3锥体(L3)层面的轴位CT图像,使用阈值调节法[骨骼肌为(-29,150)HU,皮下脂肪组织和肌间脂肪组织为(-190,-30)HU,内脏脂肪组织为(-150,-50)HU]半自动分割并测量骨骼肌面积(SMA)、内脏脂肪组织(VAT)和皮下脂肪组织(SAT)。计算获取骨骼肌指数(SMI)=SMA(cm^(2))/身高2(m^(2))。采用Cox逻辑回归方法分析机体成分指标(SMA、VAT、SAT)与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K-M)方法获取最佳截断值以分层不良预后状态。结果不同性别的L3-SMA(男:女=110.39:106.98 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RAS基因突变、SMA、骨骼肌指数(SMI)均是CRC患者术后PFS和OS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SMI是CRC患者术后OS(HR:0.626,95%CI:0.402~0.974,P=0.038)的重要风险因子。K-M生存曲线显示L3-SMA和SMI分别以110.42 cm^(2)、38.02 cm^(2)/m^(2)为截止值时可以分层CRC患者的远期不良预后状态(P<0.01)。结论基于术前腹部NCECT的L3-SMA和SMI可以早期分层Ⅱ~Ⅲ期CRC术后的预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体层摄影术 预后 机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分析
8
作者 兰东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53-056,共4页
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 取样场所:我院;取样时间范围(起-止):2023.3(起)-2024.3(止);样本:肋骨骨折病例;样本量(n):37例。37例患者,均行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三维及重建技术,观察诊断... 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 取样场所:我院;取样时间范围(起-止):2023.3(起)-2024.3(止);样本:肋骨骨折病例;样本量(n):37例。37例患者,均行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三维及重建技术,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1)诊断效能:37例患者中,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36例,漏诊1例;诊断灵敏度97.30%(36/37)、符合率97.30%(36/37)、漏诊率2.70%(1/37)。(2)37例患者骨折部位共计59处(分布:隔上26处、隔下21处、胸肋关节处0处、其他细微骨折12处);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部位58处(分布:隔上26处、隔下20处、胸肋关节处0处、其他细微骨折12处),其中64排多层螺旋CT漏检隔下1处,总检出率为98.31%(58/59),结果 对比临床结果无差异(P>0.05)。(3)37例患者中,骨折类型包含错位性骨折15例、不完全骨折10例、线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凹陷性骨折3例;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类型为错位性骨折15例、不完全骨折9例、线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凹陷性骨折3例。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漏诊1例不完全骨折,结果 对比临床结果无差异(P>0.05)。(4)图像质量统计:64排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为优30例(81.08%)、良6例(16.21%)、差1例(2.70%)、废片0例(0.00%),总优良率97.30%(36/37)。结论 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价值较高,可立体呈现肋骨骨折部位,辅助医师判断骨折类型,能够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多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三维及重建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杨正芳 漆家高 +1 位作者 白钰 何小飞 《肝脏》 202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2020年1月—2024年1月梓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2020年1月—2024年1月梓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设为ERCP组,行超声引导下PTCD的患者为PTCD组。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低位梗阻、高位梗阻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炎症水平和肝功能,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C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9.8±7.6)min、(80.7±8.3)mL、(4.4±0.9)d、(14.8±2.5)d,均比ERCP组增加[(70.2±7.3)min、(72.4±7.5)mL、(3.5±0.6)d、(10.2±2.1)d,P<0.05]。PTCD组中,高位梗阻的治疗有效率为95.2%,高于ERCP组(56.5%,P<0.05),两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2%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术后炎性因子水平高于ERCP组,肝功能指标更低,且PTCD组和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27.1%,PTCD组低于ERCP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更长,但有助于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恶性梗阻性黄疸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10
作者 孙颖 顾玮 +1 位作者 王吉 郑雄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57-62,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受胃癌根治术30例病人肿瘤组织及癌旁相应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T(real-time PCR,RT-PCR)检测lncRNA-BBOX1-2和FGFR1表达;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细胞存活率分析(MTT)、细胞迁移和侵袭(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平板克隆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及FGFR1表达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ncRNA-BBOX1-2(3.68±0.58比1.15±0.11)和FGFR1(4.26±0.71比1.19±0.18)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FGFR1表达下调,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生存能力明显下降。结论LincRNA-BBOX1-2可通过调控FGFR1的表达介导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BBOX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调控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的价值
11
作者 王素雅 詹鹏超 +4 位作者 邢静静 梁盼 岳松伟 张永高 高剑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建立可无创性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3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49例,阴性214例。将所有患者以7:3...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建立可无创性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3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49例,阴性214例。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基于3D Slicer软件和门脉期CT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比较HER-2阳性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模型。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结合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和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根据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DCA)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肿瘤厚径(OR=1.04,P=0.033)、cT分期(OR=2.39,P=0.038)、cN分期(OR=2.15,P=0.046)为HER-2阳性表达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在训练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胃癌HER-2阳性表达的的AUC分别为0.711(0.626~0.795)、0.852(0.787~0.917)和0.872(0.808~0.936);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胃癌HER-2阳性表达的的AUC分别为0.698(0.534~0.861)、0.818(0.698~0.938)和0.853 (0.747~0.959)。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之间的一致性良好,DCA结果显示联合模型可为胃腺癌患者提供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可用于治疗前无创性评估胃腺癌的HER-2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表达状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miRNAs在胃癌进展及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12
作者 王磊 王白燕 +3 位作者 周春光 任晓云 代月优 冯书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34-5442,共9页
背景:肿瘤微环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并促进胃癌化疗耐药,其中外泌体miRNAs介导的肿瘤微环境串话可诱导基质重编程,参与肿瘤异质性,并形成有利于肿瘤增殖、迁移、侵袭、免疫逃逸和化疗耐药的微环境。目的:对近年来外泌体mi... 背景:肿瘤微环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并促进胃癌化疗耐药,其中外泌体miRNAs介导的肿瘤微环境串话可诱导基质重编程,参与肿瘤异质性,并形成有利于肿瘤增殖、迁移、侵袭、免疫逃逸和化疗耐药的微环境。目的:对近年来外泌体miRNAs在胃癌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方法:以“Exosomal miRNAs,gastric cancer,angiogenesis,apoptosis,proliferation,migration,autophagy,invasion,immune response,chemotherapy resistance,biomarker”为英文检索词和“外泌体miRNAs,胃癌”为中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7-2024年。通过阅读文题及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研究内容相关性差及内容重复的文献,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归纳探讨。结果与结论:①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可携带miRNA等多种信息物质,通过激活靶细胞上的细胞表面受体、与受体细胞质膜融合及内吞作用3种途径实现细胞间信号传递。②外泌体miRNAs通过调节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血管形成、侵袭转移、免疫应答以及耐药性的形成等多种途径,进而在胃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miRNA与靶mRNA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网络广泛存在于肿瘤发生和人类癌症发展中,不同类型外泌体miRNAs对调控胃癌细胞凋亡具有不同的作用,鉴别不同外泌体miRNAs对胃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通路的影响,合理运用其诱导剂或抑制剂可对胃癌细胞凋亡水平进行调控。④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s通过将M1极化型巨噬细胞诱导为M2型,在肿瘤微环境的建立、血管生成、免疫应答及化疗耐药中扮演重要角色。⑤外泌体miRNAs广泛稳定存在于血液及其他体液中,其在胃癌患者中的差异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诊断、预后及治疗依据。目前作为生物标志物研究较多的外泌体miRNAs包括miR-379-5p,miR-590-5p,miR-29s和miR-21等,其中miR-590-5p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63.7%和86%,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⑥设计外泌体miRNAs模拟物或抑制物,并利用纳米递送载体(如外泌体、脂质体)将其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以恢复miRNAs正常水平,可能是治疗胃癌的一种新策略。⑦虽然外泌体miRNAs在胃癌患者诊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外泌体miRNAs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认;而且外泌体的提取及纯化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制备流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微环境 外泌体miRNAs 血管生成 免疫应答 自噬 耐药 诊疗 预后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术前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分级的价值
13
作者 陈安良 谢素玲 +4 位作者 王悦 董德硕 田士峰 魏强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4,99,共7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3.0 T 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13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TB分为TB中低级...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预测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3.0 T 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13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TB分为TB中低级别组(75例)、TB高级别组(38例)。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KI定量参数值,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两名观察者各参数值测量一致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参数两组间差异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单参数及联合参数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两观察者测量的各定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TB中低级别组MK值为0.762±0.127,低于TB高级别组的MK值(0.962±0.120);中低级别组ADC、MD值分别为1.157(1.043,1.317)×10^(-3) mm^(2)/s、(1.377±0.265)μm^(2)/ms,皆高于高级别组[0.964(0.869,1.069)×10^(-3) mm^(2)/s、(1.114±0.135)μm^(2)/ms];参数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MD、MK值预测TB分级的AUC分别为0.805、0.816、0.880,敏感度分别为73.7%、92.1%、76.3%,特异度分别为78.7%、68.0%、86.7%。MK值诊断效能优于ADC及M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参数的AUC值为0.826~0.881,与MK值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KI定量参数MK与MD值对术前无创预测直肠癌TB状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对患者提供不同诊疗计划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14
作者 王苒 钟侃 +20 位作者 宋昕 范宗民 韩雪娜 赵学科 马磊 李媛媛 库建伟 李爱丽 鲍启德 魏梦霞 雷玲玲 韩文莉 徐瑞华 黄金 王献增 郭威 罗宏 李贝 裘一兵 纪爱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食管腺癌患者703例,食管癌...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食管腺癌患者703例,食管癌高发区组295例,低发区组408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高发区和低发区食管腺癌及各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高、低发区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分析高、低发区食管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发区患者中食管单纯腺癌患者的占比低于低发区,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占比高于低发区(P<0.05)。高、低发区食管腺癌及各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区患者中男性及TNM分期Ⅲ、Ⅳ期是食管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860(1.130~3.061)和1.539(1.018~2.326)];低发区患者中年龄≥70岁及TNM分期Ⅲ、Ⅳ期是食管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604(1.053~2.444)和1.556(1.069~2.263)]。结论: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高发区 食管癌低发区 食管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ADGRG5表达与临床预后及肿瘤免疫应答的关系
15
作者 钟江鸣 李德育 +3 位作者 张桂枫 陈巧 林莉 刘振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ADGRG5在胰腺癌(PAAD)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及肿瘤免疫应答的关系。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ADGRG5在PAAD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ROC曲线评估ADGRG5在PAAD中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预后因素。GSEA和免... 目的:探讨ADGRG5在胰腺癌(PAAD)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及肿瘤免疫应答的关系。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ADGRG5在PAAD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ROC曲线评估ADGRG5在PAAD中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预后因素。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对ADGRG5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注释。结果:ADGRG5在PAAD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2.8e-32),对PAAD具有显著诊断和预后预测能力(AUC=0.866)。高ADGRG5表达预测患者有更好的无进展间隔(PFI)(P=0.01),ADGRG5的表达与PFI独立相关(HR:0.656,95%CI:0.433~0.972,P=0.035)。ADGRG5表达与免疫通路调节和某些类型免疫浸润细胞的功能有关。结论:ADGRG5表达升高可能是PAAD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影响PAAD患者预后,且与免疫浸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ADGRG5 诊断 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特征的深度学习预测直肠癌患者的BRAF基因突变状态
16
作者 胡鸿博 赵升 +2 位作者 姜昊 张莹 姜慧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基因(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 kinase,BRAF)突变状态与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情况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20年6月...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基因(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 kinase,BRAF)突变状态与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情况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外显子测序鉴定BRAF基因突变状态。通过生存分析评估BRAF基因突变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从260名接受多参数MRI的直肠癌患者中提取7388个特征模块,包括术前T1加权图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图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和对比增强T1加权图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随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构建了放射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评估模型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9例BRAF突变患者和171例BRAF野生型患者。两组在肿瘤恶性分期、年龄、性别等临床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年生存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BRAF突变组生存期低于BRAF野生型组(P<0.001)。所构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9,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的Kappa统计量为0.87,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基于CNN的放射组学特征模型在区分直肠癌患者BRAF突变状态方面表现优异,为未来无创筛查BRAF突变状态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深度学习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基因 卷积神经网络 影像组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矢车菊素通过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董永杰 董静 +2 位作者 岳峰 贾辉 乔光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棕矢车菊素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CRC细胞HCT116,分为对照组、棕矢车菊素-L组(25μmol/L)、棕矢车菊素-M组(50μmol/L)、... 目的:探讨棕矢车菊素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CRC细胞HCT116,分为对照组、棕矢车菊素-L组(25μmol/L)、棕矢车菊素-M组(50μmol/L)、棕矢车菊素-H组(100μmol/L)、激活剂组[100μmol/L棕矢车菊素+10μmol/L cGAS激活剂氯化锰(Mn-Cl_(2)·4H_(2)O)]、抑制剂组(100μmol/L棕矢车菊素+1μmol/L cGAS抑制剂RU.521);CCK-8检测HCT116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CT116细胞凋亡;HCT116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FN-γ、粒酶B(Granzyme B)水平;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cGAS-STING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棕矢车菊素-L、棕矢车菊素-M、棕矢车菊素-H组HCT116细胞A_(450)值和Bcl-2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cGAS、STING及Bax表达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共培养组相比,棕矢车菊素-L、棕矢车菊素-M、棕矢车菊素-H组共培养组细胞上清中IFN-γ、Granzyme B水平、NK细胞杀伤活性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cGAS激活剂MnCl_(2)·4H_(2)O增强了高剂量棕矢车菊素对HCT116细胞增殖、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cGAS抑制剂RU.521减弱了高剂量棕矢车菊素对HCT116细胞增殖、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棕矢车菊素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免疫逃逸,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矢车菊素 结直肠癌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胃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预测模型
18
作者 霍俊杰 陈凤菊 +4 位作者 段颖欣 李曼 沈立杰 武永存 王力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新辅助...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4例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胃癌根治术的LA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收治时间分为训练集(n=67)和验证集(n=47)。对所有患者治疗前静脉期CT图像进行高通量特征提取,并筛选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以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模型的预后分层能力。结果:基于mRMR算法以及LASSO回归模型,本研究在584个特征中筛选出5个特征构建影像组学Rad评分。该评分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和0.830,且拟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P>0.05)。根据约登指数确定Rad评分的最佳截点值,高Rad评分的患者其3年无复发生存率(训练集82.7%vs.60.4%;验证集78.9%vs.53.8%)、3年总体生存率(训练集78.9%vs.60.2%;验证集79.3%vs.50.0%)均显著高于低Rad评分者(P<0.05)。结论:CT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LAGC患者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的病理学反应及预后,有望成为一个实用的临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腺样囊性癌6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19
作者 孙慧 宋昕 +11 位作者 赵若华 蒋宁宁 朱佳仪 丁倩倩 赵学科 范宗民 李爱丽 张冬云 马磊 裘一兵 纪爱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E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01年10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7例EACC患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发... 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E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01年10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7例EACC患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发病年龄52~81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EAC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好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HR(95%CI)为3.875(1.607~9.342)]是EAC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EACC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s背景下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实践
20
作者 黄旭芳 吴巧红 +4 位作者 毛剑婷 饶巧莹 宋佳 李璟 夏伟芬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基于公立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背景构建肝癌经皮射频消融(PRF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肝癌射频消融护理质量。方法运用三维质量模型,通过访谈、文献资料分析、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立肝癌PRFA护理质量评价... 目的基于公立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背景构建肝癌经皮射频消融(PRF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肝癌射频消融护理质量。方法运用三维质量模型,通过访谈、文献资料分析、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立肝癌PRFA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在临床验证其效果。结果研究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肝癌PRF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临床应用后干预组术中与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高热发生率、24 h日常生活需他人照护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Ⅲ度及以上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构建的肝癌PRF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结局,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DR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