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历程与问题思考
1
作者 庄平 赵峰 +4 位作者 罗刚 张涛 石小涛 冯广朋 王思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水生生物资源不仅维护了地球生态平衡,更是人类重要的水产品食物来源,为人类粮食和营养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全球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诸如,资源过度利用、栖息生境丧失、水域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 水生生物资源不仅维护了地球生态平衡,更是人类重要的水产品食物来源,为人类粮食和营养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全球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诸如,资源过度利用、栖息生境丧失、水域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使水生生物资源不同程度地处于快速衰退之中,不仅制约水产品安全供给,还威胁水域生态平衡。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遏制资源衰退、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水产品供给的有效技术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论述了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可持续未来的现实需求,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历程与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现状与成效,提出了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认为要科学高质量地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必须要全面思考和准确回答放什么、放多少、放多大、哪里放、何时放、怎么放等六大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资源衰退 增殖放流 种群结构调整 生态容纳量 生活史 水产品供给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2
作者 刘明典 朱峰跃 +31 位作者 朱挺兵 李雷 王琳 刘香江 朱仁 刘飞 岑祥 胡飞飞 金星 袁立来 霍斌 何德奎 刘海平 徐玮彤 龚进玲 王鹏 丁放 杨瑞斌 张驰 杜红春 陈中祥 曹坤 扎西拉姆 刘绍平 段辛斌 杨德国 贾银涛 李应仁 李大鹏 马波 牟振波 陈大庆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36,共24页
【目的】全面了解西藏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方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西藏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对西藏雅鲁藏布... 【目的】全面了解西藏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方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西藏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巴松错、哲古错、错那、错鄂(三江四湖)的鱼类种类组成、鱼类资源量、渔业生态环境等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①2017—2021年西藏三江四湖采集到鱼类53种,隶属于2目5科24属,其中土著鱼45种,外来鱼6种,杂交种鱼2种;②基于数量和生物量,雅鲁藏布江上游鱼类优势种包括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异齿裂腹鱼和尖裸鲤,中游鱼类优势种包括异齿裂腹鱼、巨须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拉萨裂腹鱼,加查至桑日江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尖裸鲤和黑斑原鮡的重量占比均显著下降,下游鱼类优势种包括弧唇裂腹鱼、西藏墨头鱼、黄斑熠鮡、墨脱裂腹鱼、平鳍裸吻鱼,怒江鱼类优势种包括裸腹叶须鱼、热裸裂尻鱼、怒江裂腹鱼,澜沧江鱼类优势种主要为光唇裂腹鱼和澜沧裂腹鱼,巴松错鱼类优势种包括异齿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哲古错鱼类优势种包括异尾高原鳅、高原裸鲤和拉萨裸裂尻鱼,错那和错鄂鱼类优势种均为热裸裂尻鱼和异尾高原鳅;③外来物种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④西藏三江四湖水质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雅鲁藏布江上游水域总氮和总磷的浓度均低于中游和下游。【结论】2017—2021年西藏三江四湖调查到的土著鱼物种数(45种)占西藏历史上土著鱼类物种数(72种)的62.50%,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鱼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中游均有的优势种,雅鲁藏布江中游加查至桑日江段濒危物种尖裸鲤和黑斑原鮡的重量占比均显著下降;外来物种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三江四湖水质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此次调查为西藏渔业资源与保护、特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种类组成 优势种 环境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中游齐口裂腹鱼繁殖时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严太明 高阔 +7 位作者 刘小帅 王宇峰 杨婷 胡佳祥 唐子婷 杨德英 张明旺 何智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共8页
为了解天然条件下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繁殖规律,文章采用耳石日轮技术对2012—2014年采自大渡河中游的齐口裂腹鱼仔稚鱼样本进行了出膜期推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胚胎发育积温和水文因子等分析了亲鱼产卵时间及其影响因... 为了解天然条件下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繁殖规律,文章采用耳石日轮技术对2012—2014年采自大渡河中游的齐口裂腹鱼仔稚鱼样本进行了出膜期推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胚胎发育积温和水文因子等分析了亲鱼产卵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齐口裂腹鱼胚胎发育积温是1467.36℃·h。采集的仔稚鱼出膜时间为11月30日至次年的4月19日,并由此推算出其亲本产卵时间为11月8日至次年的4月11日,繁殖高峰期为1月上旬至3月中旬。相关性分析发现,亲鱼的繁殖活动与流量、水温、气温、降水量、含沙量和水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亲鱼产卵时间和仔鱼出膜时间主要集中于流量小、水温低、水位小、降水少和含沙量小的11月至次年4月的枯水期时段。频繁或集中的流量波动,能更好地刺激齐口裂腹鱼进行产卵活动。研究结果为齐口裂腹鱼野生种群繁殖规律研究及其资源保护措施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中游 齐口裂腹鱼 仔稚鱼 产卵 水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和繁殖特征及异质性分析
4
作者 王小林 刘修泽 +5 位作者 吉光 王爱勇 董婧 王彬 胥延钊 张怡晶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为了解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和繁殖情况,基于2015—2017年在鸭绿江口开展的资源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幂函数、逻辑斯蒂曲线和电子体长频率分析等方法对鸭绿江口水域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鸭绿江口脊尾白虾... 为了解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生长和繁殖情况,基于2015—2017年在鸭绿江口开展的资源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幂函数、逻辑斯蒂曲线和电子体长频率分析等方法对鸭绿江口水域脊尾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鸭绿江口脊尾白虾表现为雌雄异型,雌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值高于雄虾(P<0.05)。雌虾的极限体长为91.88 mm,生长系数为0.65;雄虾的极限体长为86.63 mm,生长系数为0.46。雌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5),而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脊尾白虾体长-体质量关系中的条件因子a的季节变化为3.20×10^(-5)~3.49×10^(-4),雌虾和雄虾的a均为春季和秋季相对较大(>1.0×10^(-4))。雌虾和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关系中的异速生长因子b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夏季和冬季(雌性和雄性的b分别为2.87、2.96和2.81、2.86)接近等速生长,春季和秋季(雌性和雄性的b分别为2.41、2.18和2.50、2.21)表现为负异速生长(b<3,P<0.05),春季的b最小。抱卵雌虾的体长为38~80 mm,其平均抱卵体长(L_(50))为52.06 mm。本研究结果补充了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的生长和抱卵特征,其生长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季节差异,为该重要种类的生活史特征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脊尾白虾 生长 繁殖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1年鄱阳湖及其河口渔业资源调查
5
作者 吴斌 章海鑫 +5 位作者 吴子君 张桂芳 傅培峰 王昌来 张燕萍 付辉云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调查鄱阳湖及其邻近河口水域渔业资源状况,为禁捕后长江流域通江湖泊的渔业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1年在鄱阳湖水域7个监测站位开展了84次渔业资源调查,获渔获物14333尾、10300.048 kg,经鉴定有93种。7个站位优势种分别为2~7种... 调查鄱阳湖及其邻近河口水域渔业资源状况,为禁捕后长江流域通江湖泊的渔业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1年在鄱阳湖水域7个监测站位开展了84次渔业资源调查,获渔获物14333尾、10300.048 kg,经鉴定有93种。7个站位优势种分别为2~7种,其中湖口站位优势种仅2种,都昌站位和鄱阳站位优势种均为7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158~2.909、4.265~6.459和0.617~0.822。与2012年相比,2021年主要经济鱼类的变化体现在3个方面,即体长更长,增幅为6.1%~61.26%;体重更大,增幅为15.14%~291.57%;年龄结构更优,1龄和2龄所占比例明显减少,3~4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其中鳜(Siniperca chuatsi)是禁捕下上述变化的代表性鱼类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鱼(My-lopharyngododon piceus)数量仍然较少,且未发现4龄及以上个体,但2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多样性 禁捕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水期珠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6
作者 粟丽 徐姗楠 +1 位作者 李纯厚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珠江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浮游植物是评价水质、生态功能等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为该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丰水期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状况,根据2020年9月和2021年5月珠江口海域浮... 珠江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浮游植物是评价水质、生态功能等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为该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丰水期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状况,根据2020年9月和2021年5月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6属102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69种),占67.65%,甲藻次之(17种),占16.67%。浮游植物丰度水平在2021年5月(1 191.86×10~4个·m-3)高于2020年9月(103.64×10~4个·m-3),均以硅藻为主,其次为蓝藻或甲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2021年5月(2.08和0.49)高于2020年9月(1.65和0.41),两者均相对较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结果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以S8采样点为界分为南、北2个群落;浮游植物优势种在2020年9月主要为咸淡水种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和广盐性沿岸种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2021年5月主要为耐盐性沿岸种短角弯角藻(Eucampis zodiacus)。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显示,影响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氮(N)、磷(P)、氮磷比(N/P)、硅酸盐(Si O23-)、p H和盐度。丰水期冲淡水强度对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多样性等均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营养盐 丰水期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杨威 舒政博 +3 位作者 张先炳 王丽 杨胜发 李文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应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为区域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提供新方法。2021年8月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5个典型江段共26个采样区域进行水样采集,应用e 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共检测分... 应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为区域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提供新方法。2021年8月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5个典型江段共26个采样区域进行水样采集,应用e 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共检测分析出鱼类68种,隶属于8目18科56属,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鱼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3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5种,重庆市重点保护鱼类3种,外来鱼类1种,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鲇(Silurus asot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波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cliffordpopei)等为优势种且具有较高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序列数。5个典型江段的鱼类组成存在差异,且在平绥坝—丝瓜碛等重点淤积的江段检测出较高的鱼类丰度,库区新形成的边滩生境可能是鱼类重要的育幼场。研究结果表明eDNA宏条形码可用于快速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可作为关键技术组建无损伤性的鱼类资源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鱼类多样性 变动回水区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软刺裸裂尻鱼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8
作者 严太明 蒲勇 +7 位作者 胡佳祥 高阔 熊金鑫 赖柏霖 田琴瑶 徐帅 唐子婷 何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47,共10页
【目的】探究软刺裸裂尻鱼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方法】对采集自雅砻江4个河段的92尾软刺裸裂尻鱼标本进行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对比分析,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其形态差异。【结果】可数性状中雅江群体第一鳃弓内侧鳃耙数显... 【目的】探究软刺裸裂尻鱼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方法】对采集自雅砻江4个河段的92尾软刺裸裂尻鱼标本进行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对比分析,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其形态差异。【结果】可数性状中雅江群体第一鳃弓内侧鳃耙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群体;雅江与甘孜和炉霍群体间的差异性状数量最多(12个),主要体现在D3、D7、D22、D28、D36等鱼体垂直轴向的显著差异性状,德格和甘孜群体间的差异性状数量最少(6个),主要体现在D1、D4、D9、D10等鱼体水平轴向的显著差异性状。4个群体间均存在不同数量的显著差异性状,但不存在同一显著差异性状,且4个地理群体的差异系数并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主成分分析提取出11个主成分,对方差的贡献率为79.059%,贡献指标主要体现在头部和躯干部;聚类分析发现,德格、甘孜和炉霍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雅江群体聚为一支;4个地理群体选取了5个变量建立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达到了80.4%。【结论】雅砻江软刺裸裂尻鱼4个地理群体间虽存在形态分化,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还未能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刺裸裂尻鱼 形态度量学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种群现状及保护建议
9
作者 陈锋 方艳红 +2 位作者 袁婷 熊满堂 黄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了解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资源现状,于2022年4、7月和2023年4、6月对金沙江中游的梨园库尾、阿海库尾、金安桥库尾、水洛河江段圆口铜鱼的种群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在2023年6~7月对相应江段进行了连续30 d早期资源监测,分析了金沙江中游圆... 为了解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资源现状,于2022年4、7月和2023年4、6月对金沙江中游的梨园库尾、阿海库尾、金安桥库尾、水洛河江段圆口铜鱼的种群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在2023年6~7月对相应江段进行了连续30 d早期资源监测,分析了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种群结构、产卵场分布和产卵规模。结果表明:①2022~2023年4次渔获物调查共采集到鱼类990尾30种,其中圆口铜鱼112尾,阿海库尾共采集到圆口铜鱼96尾,占采集到的圆口铜鱼总尾数的85.71%,是金沙江中游研究江段最主要的分布区域。②阿海库尾渔获物中圆口铜鱼体重范围108.8~511.5 g,体长范围230~308 mm,年龄分布2+~6+龄,性腺时期Ⅰ~Ⅵ,表明该江段圆口铜鱼种群世代完整,其中体重主要分布在200~300 g和300~400 g,年龄主要为2+~3+龄和4+~5+龄,性腺发育以Ⅲ期为主;2023年梨园库尾、阿海库尾、金安桥库尾圆口铜鱼产卵规模分别为1.99×106,5.46×106粒和1.06×106粒,水洛河未调查到圆口铜鱼卵苗。③阿海库尾和金安桥库尾圆口铜鱼产卵规模占对应江段总繁殖规模的53.69%和79.10%,阿海库尾采集到的圆口铜鱼受精卵及鱼苗径流量最丰富,推测可能是目前唯一种群规模较大并能够自然繁殖的圆口铜鱼栖息地。④针对近年来圆口铜鱼资源量整体呈现出的显著下降趋势,为了保护阿海库尾圆口铜鱼种群资源,提出了加强阿海库尾圆口铜鱼的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展梨园和阿海梯级水库针对圆口铜鱼繁殖水文过程的生态调度,暂停水洛河捷可水电站建设,加强龙盘水电站建设影响论证等保护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开展圆口铜鱼种群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种群现状 早期资源 阿海水电站 金沙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软刺裸裂尻鱼繁殖特性研究
10
作者 严太明 蒲勇 +8 位作者 胡佳祥 陈琪琪 高阔 郑利 焦圆圆 熊金鑫 赖柏霖 唐子婷 何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探究金沙江软刺裸裂尻鱼繁殖特性。【方法】2017年6月—2022年7月在金沙江干支流共收集软刺裸裂尻鱼样本(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677尾,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技术、耳石日轮技术和生长推算等方法对其繁殖特性进行研究。【... 【目的】探究金沙江软刺裸裂尻鱼繁殖特性。【方法】2017年6月—2022年7月在金沙江干支流共收集软刺裸裂尻鱼样本(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677尾,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技术、耳石日轮技术和生长推算等方法对其繁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繁殖季节达到性成熟个体雌雄可以利用臀鳍倒钩进行区分,雄性臀鳍和躯干存在珠星;雌雄性比为1.36∶1,与1∶1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276,P<0.05);金沙江群体雌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分别是13.88 cm和4.09龄、9.88 cm和3.07龄,雅砻江群体雌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和年龄分别是14.01 cm和4.18龄、10.53 cm和3.08龄;绝对繁殖力为1176~9342粒,相对繁殖力为15.7~58.8粒/g,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均成正相关;利用微耳石推算出雅砻江曲入河样本繁殖时间约为2—5月;软刺裸裂尻鱼卵径分布呈现多峰型,卵巢中存在4个时相的卵母细胞,为分批产卵类型。【结论】金沙江流域软刺裸裂尻鱼具有的分批产卵、繁殖时间长、雌性群体数量大于雄性、初次性成熟年龄和体长较小、卵径大等特征,能为保证其群体快速繁衍,维系较大种群数量提供保障,这也可能是其在金沙江水系广泛分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软刺裸裂尻鱼 繁殖特性 产卵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项捕捞鳗苗网兼捕渔获物组成调查
11
作者 吴磊 施金金 +3 位作者 闫欣 汤建华 赵登峰 葛慧 《水产养殖》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于2024年1月15日—4月30日,对江苏省鳗苗专项捕捞兼捕渔获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特定海域鳗苗网渔获物组成。结果表明,鳗苗网兼捕渔获物51种,其中头足类5种,虾类14种,蟹类4种,鱼类28种,隶属于16目31科43属。对兼捕渔获物进行相对重要性指数... 于2024年1月15日—4月30日,对江苏省鳗苗专项捕捞兼捕渔获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特定海域鳗苗网渔获物组成。结果表明,鳗苗网兼捕渔获物51种,其中头足类5种,虾类14种,蟹类4种,鱼类28种,隶属于16目31科43属。对兼捕渔获物进行相对重要性指数和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国毛虾和葛氏长臂虾为优势种,尤其是3月份中国毛虾为兼捕主导物种;中国毛虾为兼捕渔获物种尾数损伤率最高的品种,凤鲚幼体是鱼类在3月份兼捕渔获物尾数损伤率最高的品种。提出,应优化鳗苗专项捕捞计划,科学合理地控制捕捞强度,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推动鳗苗捕捞规范有序开展;提高网具的选择性,推广环境友好型网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苗 鳗苗网 专项捕捞 物种多样性 尾数损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邻近水域鳗苗网兼捕仔稚鱼群聚变化调查
12
作者 闫欣 葛慧 +3 位作者 王储庆 施金金 汤建华 王燕平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7-15,共9页
于2022年2—4月,对长江口北支邻近水域鳗苗网兼捕仔稚鱼群聚进行了调查,在该水域设置3个站点进行定点监测。结果表明,共采集到仔稚鱼7598尾,隶属于14科20种,其中海洋性种类12种,河口性种类5种,洄游性种类2种,无淡水性种类。中国花鲈在2... 于2022年2—4月,对长江口北支邻近水域鳗苗网兼捕仔稚鱼群聚进行了调查,在该水域设置3个站点进行定点监测。结果表明,共采集到仔稚鱼7598尾,隶属于14科20种,其中海洋性种类12种,河口性种类5种,洄游性种类2种,无淡水性种类。中国花鲈在2月21—24日(小潮)和3月1—4日、3月14—17日(大潮)为优势种;大黄鱼在3月1—4日、3月14—17日(大潮)为优势种,焦氏舌鳎在2月21—24日、3月22—23日、3月27—28日、4月7—10日(小潮)和4月1—4日(大潮)为优势种。焦氏舌鳎的平均单位努力渔获量最高,为104.26尾/网。长体刺虾虎鱼、方氏锦鳚、海鳗、小黄鱼和拉氏狼牙虾虎鱼在大潮期间的体长中位数大于小潮期间。指出,小潮期间的鳗苗捕捞对仔稚鱼损害约为大潮期间的2倍。提出,应制定相关管理措施,限制或取消小潮汛期间的鳗苗捕捞,研发新型鳗苗捕捞网具以降低兼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鳗苗网 兼捕 仔稚鱼 大小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内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和通径分析
13
作者 王芬 宋光同 +7 位作者 徐笑娜 张文文 崔峰 朱士明 殷俊峰 陈祝 周翔 付成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计为60.2%,雌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20.9%,累计为61.4%;聚类分析表明,安庆宿松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欧式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宽>体长>头胸甲长>腹部宽>头胸甲高>腹部长,雌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体长>腹部宽>腹部长;通径分析显示,本研究测定的形态参数不能较好地诠释与体质量的关系。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无法有效区分群体,未达到亚种水平,且选取的形态性状参数不足以描述体质量,样本量和形态性状参数均需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金枪鱼全生命史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
14
作者 官文江 于永恒 +1 位作者 贺伟伟 安康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9,共14页
【目的】为统一长鳍金枪鱼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等过程,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预测理论,以建立长鳍金枪鱼全生命史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方法】利用长鳍金枪鱼的生长、繁殖等数据,估计了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参数,构建了其全生命史... 【目的】为统一长鳍金枪鱼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等过程,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预测理论,以建立长鳍金枪鱼全生命史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方法】利用长鳍金枪鱼的生长、繁殖等数据,估计了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参数,构建了其全生命史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结果】①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能较好拟合长鳍金枪鱼全生命史的生长过程、估计长鳍金枪鱼的潜在年繁殖力,并使长鳍金枪鱼的生长、性成熟、产卵、衰老死亡等过程相互联系、内在统一;②长鳍金枪鱼的生长在性成熟前后存在两个不同阶段,其体长-体重关系将受这两个群体样本比例的影响而不同,采用一个幂函数拟合体长-体重关系不合适;③衰老死亡随年龄变化差异较大,长鳍金枪鱼自然死亡系数假设应考虑随年龄或体长变化的影响。【结论】尽管受观测数据缺乏的影响,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能有效拟合长鳍金枪鱼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等过程,使其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体现了其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能为长鳍金枪鱼的生长研究及其资源的合理评估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动态能量收支预测模型 生长 繁殖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遗传资源的价值构成
15
作者 唐议 范晶玲 张燕雪丹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目的】水生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惠益分享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议题,也是联合国关于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的关键内容。然而,伴随水生遗传资源利用方式的发展,学者对其价值内涵的认知出现了... 【目的】水生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惠益分享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议题,也是联合国关于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的关键内容。然而,伴随水生遗传资源利用方式的发展,学者对其价值内涵的认知出现了分歧。这种分歧导致这一关键概念边界不清,给国际公约的适用与解释,以及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进一步明确水生遗传资源的价值内涵及价值构成非常必要。【方法】本研究从水生遗传资源的价值实现方式出发,基于自然资源价值构成的总经济价值(TEV)框架,通过公开信息渠道收集、整理人类对水生遗传资源及其衍生物和数字序列信息的利用方式,分析了水生遗传资源的价值内涵及价值构成。【结果】从价值实现方式出发,水生遗传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商业开发价值、育种价值、生态价值、管理价值和文化价值。经典的TEV框架主要针对物种以上层面的自然资源价值实现方式进行分析,水生遗传资源的价值实现方式难以完全套用这一经典框架,特别是衍生物和数字序列信息的价值,难以纳入当前框架。【结论】鉴于此,本研究适当修改TEV框架以更好地反映水生遗传资源的利用情况。具体而言,重新定义水生遗传资源的价值构成,分为消耗性使用价值、非消耗性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以及存在价值和遗传价值。修改后的TEV价值构成框架能够更好地契合水生遗传资源的利用状况,有效弥合当前谈判和制度构建中关于水生遗传资源概念的分歧,从而更好地支撑水生遗传资源的价值评估,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水生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遗传资源 价值类型 价值构成 TEV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食蚊鱼在江苏的潜在地理分布
16
作者 李大命 代培 +3 位作者 俞雅文 刘燕山 钟立强 王超群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预测食蚊鱼在江苏的适宜分布区及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准确度较高(AUC=0.887),影响食蚊鱼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均温(Bio1)、最干季节平均温度(Bio9)、等温性(Bio3)和最湿季节...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预测食蚊鱼在江苏的适宜分布区及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准确度较高(AUC=0.887),影响食蚊鱼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均温(Bio1)、最干季节平均温度(Bio9)、等温性(Bio3)和最湿季节平均温度(Bio8)。食蚊鱼在江苏潜在分布面积为5.20×10^(4) km^(2),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南部区域,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面积分别为1.59×10^(4)、1.72×10^(4)和1.88×10^(4) km^(2)。指出,未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食蚊鱼的扩散风险加剧,必须加强对食蚊鱼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蚊鱼 MaxEnt模型 生物入侵 潜在分布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ue前后端分离技术的海产品饲料信息追溯系统设计
17
作者 张植才 张福峰 《办公自动化》 2025年第4期19-21,124,共4页
为防止受污染的海产品饲料流入市场,实现海产品饲料全流程信息追溯,开发基于Vue前后端分离技术的海产品饲料信息追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对饲料生产、饲料运输、饲料存储、饲料销售等信息的查询与管理。通过系统测试表明,基于Vue前后... 为防止受污染的海产品饲料流入市场,实现海产品饲料全流程信息追溯,开发基于Vue前后端分离技术的海产品饲料信息追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对饲料生产、饲料运输、饲料存储、饲料销售等信息的查询与管理。通过系统测试表明,基于Vue前后端分离技术的海产品饲料信息追溯系统可实现海产品饲料全流程信息追溯,提高饲料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饲料 前后端分离 全流程信息追溯 V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洛碛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对鱼类生境影响研究
18
作者 付旭辉 龚慧玲 +2 位作者 何京霖 唐荣岭 张波 《水运工程》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近年来,随航运经济飞速发展,长江流域内航道整治工程频繁,虽然航道整治工程能改善水流条件,但也对鱼类栖息地有一定影响。为探究不同航道整治工程对鱼类生境影响,以长江上游洛碛河段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生态与水力学角度对比分析... 近年来,随航运经济飞速发展,长江流域内航道整治工程频繁,虽然航道整治工程能改善水流条件,但也对鱼类栖息地有一定影响。为探究不同航道整治工程对鱼类生境影响,以长江上游洛碛河段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生态与水力学角度对比分析洛碛段航道整治工程前后四大家鱼的鱼类生境适宜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工程后,鱼类栖息地非常适宜区间的面积占比最多增长了1.21%,不适宜区间的面积占比最多降低了1.85%,并且上洛碛副槽随水位和流量增加,会产生适宜生存的栖息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四大家鱼 生境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典型潮间带贝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19
作者 原大山 刘志鸿 +5 位作者 马培振 孙秀俊 周丽青 李转转 徐东 吴彪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9,共15页
为了解青岛沿岸潮间带贝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资源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5月(春季)和2022年10月(秋季)对青岛沿海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以及砂质和基岩混合海岸类型的8个典型站位的潮间带贝类资源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 为了解青岛沿岸潮间带贝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资源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5月(春季)和2022年10月(秋季)对青岛沿海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以及砂质和基岩混合海岸类型的8个典型站位的潮间带贝类资源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各站位贝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结构参数,并采用相似性系数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排序方法进行群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岛沿海潮间带共鉴定出贝类40种,沧口发现的贝类物种数最多,达到18种,金口最少,仅发现6种;各调查站位的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同一站位贝类优势种的种类和优势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春季优势种主要是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砂海螂(Mya arenaria)和矮拟帽贝(Patelloida pygmaea)等,秋季优势种主要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春季和秋季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0.85~1.84和0.66~2.00,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6~1.97和0.62~2.96,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1~0.84和0.31~0.98,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的3个站位为前桃园、鳌山卫和沧口;春秋两季各站位群落聚类结果有所不同,红石崖和金口始终分别为单独一支,沧口和王哥庄始终聚为一类,前桃园和鳌山卫始终聚为一类。研究发现,底质类型对青岛潮间带贝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查明了青岛不同底质潮间带的贝类资源状况,为青岛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质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小眼绿鳍鱼微塑料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估
20
作者 王驰 薛莹 +3 位作者 纪毓鹏 徐宾铎 张崇良 吴蒙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加剧,微塑料的危害逐渐被人们关注,其不仅可以随洋流运动,还可以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进行传递和累积。为探究海州湾渔业生物的微塑料污染特征,并对聚合物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本研究对海州湾海域小眼绿鳍鱼(Chelidoni... 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加剧,微塑料的危害逐渐被人们关注,其不仅可以随洋流运动,还可以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进行传递和累积。为探究海州湾渔业生物的微塑料污染特征,并对聚合物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本研究对海州湾海域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体内的微塑料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显示,小眼绿鳍鱼的鳃部和胃肠道普遍存在微塑料,小眼绿鳍鱼体内微塑料平均丰度为(1.98±2.02)个/个体。微塑料尺寸主要集中在500μm以内,颜色以黑色为主,绝大多数为纤维状。在小眼绿鳍鱼鳃部和胃肠道共检测出8种聚合物类型,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小眼绿鳍鱼胃肠道内的微塑料丰度与全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鳃部微塑料丰度、总微塑料丰度与小眼绿鳍鱼全长、体质量、胃肠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利用聚合物危害指数(PHI)进行风险评估表明,海州湾小眼绿鳍鱼聚合物危害总体上处于中低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小眼绿鳍鱼 海州湾 海洋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