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效应下胶结充填体动态强度及能量演化特征
1
作者 吴琼 郭进平 +4 位作者 王小林 张超 刘非 侯展娜 李婷婷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胶结充填体在动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化特征,采用SHPB冲击试验,结合能量演化过程开展胶结充填体动态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而提高,破坏后发生明显的劈裂拉伸破坏;不同养护温... 为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胶结充填体在动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化特征,采用SHPB冲击试验,结合能量演化过程开展胶结充填体动态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而提高,破坏后发生明显的劈裂拉伸破坏;不同养护温度下充填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性,均可划分为似弹性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峰后破坏阶段3个阶段。充填体具有波阻抗效应,在近似应变率(100 s^(-1))条件下,冲击过程中77%左右能量被反射,2%左右能量透射穿充填体。随着养护龄期及养护温度提高,充填体吸能密度和透射能均上升。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胶结充填体内部水化反应速率提升,水化程度增加且水化产物增多,充填体内部孔隙被水化产物填充,形成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进一步证实了养护温度的提高能促进充填体早期强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胶结充填 冲击动载 养护温度 养护龄期 动态抗压强度 能量演化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智能化掘进发展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陈新明 孙金宇 +1 位作者 焦华喆 王琪 《黄金》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当前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掘进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重点在于组合定位技术和轨迹跟踪控制技术。详细介绍了各阶段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掘进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发展成果,并在探究其发展规律的同时深入剖析了技术层面的不足。对组合定位、轨迹... 当前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掘进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重点在于组合定位技术和轨迹跟踪控制技术。详细介绍了各阶段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掘进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发展成果,并在探究其发展规律的同时深入剖析了技术层面的不足。对组合定位、轨迹跟踪现有成果进行了全面论述与客观点评,并针对新型矿山智能掘进设备设计了一套组合定位方案。最后对金属矿山硬质地层智能化掘进未来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硬质地层 掘进技术 掘进设备 组合定位 轨迹跟踪 智能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纤维掺量的尾砂胶结充填体拉伸强度特性
3
作者 侯展娜 郭利杰 +3 位作者 郭进平 张超 王小林 唐国星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7-505,共9页
充填体抗拉强度是工程设计与稳定性评价中的重要设计参数。为科学探究聚丙烯纤维对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聚丙烯纤维含量(0%、0.20%、0.40%、0.60%)的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对其抗拉强度、破坏模式和微观结构进... 充填体抗拉强度是工程设计与稳定性评价中的重要设计参数。为科学探究聚丙烯纤维对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聚丙烯纤维含量(0%、0.20%、0.40%、0.60%)的尾砂胶结充填体试样,对其抗拉强度、破坏模式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试验方法下的聚丙烯纤维尾砂胶结充填体抗拉强度和微观试验结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纤维含量的增加,巴西劈裂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PPF-0.40%为转折。PPF-0试样劈裂强度为1.84 MPa,PPF-0.20%、PPF-0.40%和PPF-0.60%试样劈裂强度分别为2.25、2.51和2.42 MPa;PPF-0拉伸强度为0.83 MPa,PPF-0.20%、PPF-0.40%和PPF-0.60%试样拉伸强度分别为1.14、1.47和1.21 MPa。巴西劈裂法得出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压-拉转换试验的抗拉强度。PPF-0.40%试样在加载过程中破坏产生的裂缝较未掺纤维的充填体宽度明显减小,PPF的增韧阻裂作用最为明显。PPF-0试样孔隙率和平均孔隙直径最大,PPF-0.40%试样的孔隙率和平均孔隙直径最小,相比PPF-0,孔隙率下降了67.79%,平均孔隙直径下降了19.85%,PPF-0.60%的孔隙率出现了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胶结充填体 聚丙烯纤维 压-拉转换试验 巴西劈裂试验 抗拉强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理论研究20 a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甘德清 孙海宽 +2 位作者 刘志义 薛振林 张友志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6,共18页
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是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符合“双碳”战略发展的重要采矿手段。管道输送系统为充填料浆顺利输送至采空区提供了可靠途径,随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分析了近20 a国内外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发展脉络,提出了管道输送系统具备的... 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是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符合“双碳”战略发展的重要采矿手段。管道输送系统为充填料浆顺利输送至采空区提供了可靠途径,随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分析了近20 a国内外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发展脉络,提出了管道输送系统具备的3个特点。首先,管道输送研究理论体系丰富,归为尾砂胶结充填料浆性质及管流特性两方面;其次,管道输送安全事故频发,堵管、爆管、磨损失效尤为突出,开展管输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最后,为提高矿石开采效率,实现采充协调,大流量管输系统成为料浆输送的主要发展趋势。基于管道输送两方面研究内容,从充填料浆自身属性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充填材料类型及充填料浆的流变性、触变性等研究进展,从管输特性角度综述了管输的具体影响因素及管流特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速度场分布、管输阻力计算方法、管道磨损、管流可视化及传热等方面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展开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常采用Bingham模型及H-B模型描述不同类型的充填料浆流变特性、塑性黏度及屈服应力等流变参数是料浆管道输送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加入减阻剂、减水剂或缓凝剂等外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料浆流层间的黏滞阻力;优化管径、输送速度、充填倍线等设计参数可改善充填料浆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减少流动过程的摩擦阻力损失。针对“三高一扰动”问题及经济高速发展需求,在“双碳”背景下,展望了未来管输核心装备及技术研发的发展前景,认为未来研究侧重点主要包括:(1)在装备方面,开发新型充填材料,充分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建立一套自动化充填料浆制备系统,依据料浆性质与管输设计参数进行自适应性计算与分析,实现物料精准控制;对管道材料进行精细化加工或替换,减少输送摩擦阻力,提高料浆输送效率;实现充填料浆的物理可视化监测,减少堵管爆管事故发生。(2)在技术层面,有必要进一步将矿业工程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开发智能化、可视化、高效化且经济性显著的现代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尾砂胶结充填料浆 管道输送 清洁生产 智能化 研究现状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塑性膨胀剂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体积变化率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5
作者 张敏哲 王贻明 +3 位作者 吴爱祥 王剑 王志凯 刘树龙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为解决矿山充填采场接顶率偏低和接顶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在充填料浆中掺加塑性膨胀剂时,料浆质量分数、胶固粉掺量和塑性膨胀剂掺量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体积变化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 为解决矿山充填采场接顶率偏低和接顶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在充填料浆中掺加塑性膨胀剂时,料浆质量分数、胶固粉掺量和塑性膨胀剂掺量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体积变化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塑性膨胀剂对充填体的作用机理;通过现场工业试验,验证了掺塑性膨胀剂充填体的膨胀接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塑性膨胀剂掺量对充填体体积变化率的影响程度最大,料浆质量分数次之,胶固粉掺量最小;不掺塑性膨胀剂的充填体在所有龄期均是沉缩的;塑性膨胀剂掺量存在一个临界值,使充填体由沉缩特性转变为膨胀特性;塑性膨胀剂可使充填体在塑性阶段产生膨胀,补偿充填体早期沉缩;膨胀变形主要发生在养护龄期3 d以内, 3 d以后趋于稳定;掺加塑性膨胀剂未改变充填体水化产物种类,但能使充填体内部生成大量的膨胀性矿物钙矾石,导致内部结构疏松而引起膨胀;现场实测值与试验实测值较吻合,不掺塑性膨胀剂的充填体体积变化率为–3.45%,塑性膨胀剂掺量为6×10^(–4)的充填体体积变化率为3.04%。研究成果可为矿山充填接顶技术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接顶 塑性膨胀剂 响应面法 体积变化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破矿岩崩落法采场大高跨切割槽形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秦国玉 龚臻 +5 位作者 谭宝会 张刚刚 粟登峰 陈帮洪 王惠芬 张志贵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在采场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切割槽是保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效果的重要基础。以龙首矿西二采区需要在软破矿岩条件下形成切割槽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在切割平巷中先借助楔形炮排掏槽再利用直立平行炮排扩槽的无井成槽方案,并在现场... 在采场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切割槽是保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效果的重要基础。以龙首矿西二采区需要在软破矿岩条件下形成切割槽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在切割平巷中先借助楔形炮排掏槽再利用直立平行炮排扩槽的无井成槽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前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楔形掏槽爆破质量对于整个切割槽形成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当楔形掏槽跨度一定时,楔形掏槽高度越大,所受的爆破夹制作用越明显;在西二采区矿岩条件下,当楔形掏槽跨度为15 m时,有效掏槽高度为15~18 m,无法满足崩落法采场最末分段需要形成高度27.3 m、跨度75 m切割槽要求。为此,针对该成槽方案展开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加大楔形掏槽跨度、分次完成楔形掏槽以及加大排间微差爆破间隔等关键性改进技术。并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改进后的成槽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在矿山开展了工程实践,顺利在崩落法采场形成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切割立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破矿岩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大高跨切割槽 无井成槽 楔形掏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采空区治理及残矿回收的“人工关键层”构建及应用
7
作者 胡世利 邱景平 +1 位作者 孙晓刚 熊博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实现采空区治理与残矿回收的有效结合,以内蒙古某矿山为工程背景,基于关键层理论,采用废石散体水泥灌浆胶结充填采空区构建“人工关键层”,支撑采空区的顶部围岩;采用废石散体黄沙料浆胶结充填其他采空区,进一步控制采空区变形。通过... 为实现采空区治理与残矿回收的有效结合,以内蒙古某矿山为工程背景,基于关键层理论,采用废石散体水泥灌浆胶结充填采空区构建“人工关键层”,支撑采空区的顶部围岩;采用废石散体黄沙料浆胶结充填其他采空区,进一步控制采空区变形。通过“人工关键层”与胶结充填体、围岩之间的耦合作用,达到了平衡地应力和控制围岩变形的目的。分别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方式,系统研究了“人工关键层”厚度、耦合体应力特征及地表沉降值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人工关键层”作为再生顶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关键层厚30 m时最大地表沉降2.17 mm,满足《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对地表沉降的要求。根据数值计算获得应力分布与位移特征,确定了由上而下、由边至中的施工原则,以及“构建‘人工关键层’—现状采空区治理—残矿回收—采空区综合治理”的施工步骤,达到了采空区治理与残矿回收的双赢效果,对于类似矿山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治理 残矿回收 废石散体 水泥灌浆 人工关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钾盐矿地下采空区充填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其洲 黄玉书 +6 位作者 池秀文 任高峰 张聪瑞 李扬 李梅 颜代蓉 李立峰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钾盐矿作为我国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其安全高效开采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针对其地下开采遗留的采空区和选矿产生的固液尾废,总结了地下固体钾盐矿开采方法和充填方式的特点,系统介绍了不同充填胶凝材料的固结机理和研... 钾盐矿作为我国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其安全高效开采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针对其地下开采遗留的采空区和选矿产生的固液尾废,总结了地下固体钾盐矿开采方法和充填方式的特点,系统介绍了不同充填胶凝材料的固结机理和研究进展,明确了胶凝材料配方及配比、尾废-胶结料固结体力学性能、胶结充填配套工艺等研究方向,为钾盐矿开发企业选择合适开采方式、充填方法和基于固液尾废的充填材料提供了参考。分析表明:低掺量氯氧镁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复合型胶凝材料,是现阶段实现地下固体钾盐矿山高效安全、低尾废排放、低成本充填开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钾盐矿 采空区充填 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增强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力学性能与损伤机制
9
作者 熊艳碧 刘晓辉 +5 位作者 程海勇 吴顺川 张京 刘伟铧 庹儒军 刘泽民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8,共15页
为探究钢纤维(SF)对充填体的力学性能与损伤破坏机制的影响,以纤维增强尾砂胶结充填体(FR–CTB)为研究对象,研究SF掺量对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监测试件的全场应变,跟踪试件的裂纹发展,此外,从微观层面进一步... 为探究钢纤维(SF)对充填体的力学性能与损伤破坏机制的影响,以纤维增强尾砂胶结充填体(FR–CTB)为研究对象,研究SF掺量对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监测试件的全场应变,跟踪试件的裂纹发展,此外,从微观层面进一步研究了SF对充填体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F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FR–CTB的单轴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剪强度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SF掺量为20 kg·m^(-3)时增强效果最好,但是当超过20 kg·m^(-3)后增强效果显著降低.钢纤维的存在较大程度上约束了充填体裂隙的扩展,削弱裂隙尖端应力集中,有效阻止了裂纹的扩展,改善整个试件的变形.此外,添加钢纤维后,尾砂颗粒、纤维和水化产物形成了一个完整且更致密的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由于SF与尾砂–水泥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SF的增强作用主要体现在桥接和拔出行为,水化产物的存在增加了SF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加了SF与水泥–尾砂基体之间的摩擦力来吸收外部载荷的能量,提高FR–CTB的力学性能.最后利用SPSS曲线估计建立各龄期充填体强度计算模型,模型精度较高,可对掺钢纤维充填体强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胶结充填体 钢纤维 力学性能 损伤演化 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
10
作者 张耀平 陈荣森 +1 位作者 王瑞 雷大星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96,共13页
以安庆铜矿为工程背景,为了探究玄武岩纤维对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以及破坏形态的的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对掺玄武岩纤维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单轴加载试验。采用SEM对充填体试样进微观检测。结果表明: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均... 以安庆铜矿为工程背景,为了探究玄武岩纤维对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以及破坏形态的的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对掺玄武岩纤维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单轴加载试验。采用SEM对充填体试样进微观检测。结果表明: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均随纤维含量和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纤维掺量为0.6%,最佳纤维长度为9 mm。适量的掺入玄武岩纤维能够有效抑制充填体试样破坏主裂缝的产生,同时降低其破裂面的范围。微观测试结果表明:掺入玄武岩纤维后充填体内部原生孔隙减少,纤维发挥阻裂作用及桥接作用,内部黏结力增强,充填体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力学性能 微观测试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CC模型-ALE算法的充填体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王平 景瑞华 +3 位作者 程爱平 郑先伟 李鑫鹏 骆正杰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胶结充填体作为人工矿柱常受到邻近矿房开采的爆破扰动,严重影响其稳定性。基于KCC(Karagozian and Case Concrete)本构模型和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流固耦合算法,采用LS-DYNA软件开展胶结充填体受邻近矿房爆破扰动的数值... 胶结充填体作为人工矿柱常受到邻近矿房开采的爆破扰动,严重影响其稳定性。基于KCC(Karagozian and Case Concrete)本构模型和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流固耦合算法,采用LS-DYNA软件开展胶结充填体受邻近矿房爆破扰动的数值模拟研究,考虑不同边孔间距(0.6、1.2、1.8、2.4 m)及养护龄期(14、21、28 d)影响,揭示充填体中爆破波传播规律,探究爆破扰动对胶结充填体的动力响应及其失稳破坏情况。结果表明:邻近采场爆破对胶结充填体的破坏损伤主要集中在边界处,为提高矿石回收率并保证充填体安全,建议采用边孔间距1.2 m方案;矿山爆破开采中充填体至少需要养护21 d;低龄期充填体矿柱顶底部区域是整个矿柱中的薄弱部分,易发生失稳,应予以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体 KCC模型 ALE流固耦合算法 边孔间距 LS-DYNA 爆破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粒化矿渣协同矿化封存CO_(2)对充填体强度影响机制分析
12
作者 丁凡煜 孙伟 +4 位作者 张盛友 张攀科 文瑶 蔡发雄 朱艾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_(2)及高炉矿渣等固体废弃物,针对固废堆存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利用矿渣矿化封存CO_(2)并充填至采空区,可有效控制岩层移动,减少地表塌陷。为了保证封存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X射线衍射... 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_(2)及高炉矿渣等固体废弃物,针对固废堆存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利用矿渣矿化封存CO_(2)并充填至采空区,可有效控制岩层移动,减少地表塌陷。为了保证封存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矿渣基固废固碳充填材料(SCFM)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并分析了SCFM的CO_(2)固化和强度强化机理。在制备SCFM过程中,硅酸盐水泥、熟石灰和矿渣粉先发生水化反应,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凝胶和氢氧化钙)再与CO_(2)进行碳化反应生成硅胶(gel)和碳酸钙。结果表明,SCFM强度随硅酸盐水泥和熟石灰掺量的增加而提高,水泥和熟石灰掺量分别为20%和7%时的SCFM试样强度最大,3 d和28 d强度分别达到4.41 MPa和16.47 MPa。1 g SCFM的CO_(2)最大封存量为1.83 mg,与水泥和熟石灰掺量成正比,熟石灰为最大影响因素。SCFM提高了固废利用率和CO_(2)利用封存率,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CO_(2)矿化 高炉粒化矿渣 固碳充填材料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技术在三山岛金矿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刘振 李海龙 +5 位作者 李佳伦 宋卫东 李杨 张少鹏 夏文浩 梁鹏亮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103-108,122,共7页
天井掘进是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相较于普通法成井及反井钻机成井,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可有效提高天井掘进的安全性及施工效率。由于不同矿山矿岩性质不尽相同,亟需探索适合三山岛金矿的爆破成井施工方案。选取三山岛金矿西山矿... 天井掘进是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相较于普通法成井及反井钻机成井,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可有效提高天井掘进的安全性及施工效率。由于不同矿山矿岩性质不尽相同,亟需探索适合三山岛金矿的爆破成井施工方案。选取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24勘探线左右的-540~-555 m泄水井作为工业试验场地,根据矿岩条件及泄水井尺寸,进行了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方案设计,并提出了凿岩、堵塞、装药、连线及爆破的具体施工工艺要求。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泄水井成型规整,爆破块度均匀,上下部巷道稳定性较好。本次实践为可为中深孔一次爆破成井在类似矿山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成井 泄水井 爆破参数 直孔掏槽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对膏体料浆新鲜及硬化性能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杨柳华 李一凡 +2 位作者 李一良 焦华喆 温勇晓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06,共9页
碎石作为粗骨料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充填,然而粗骨料对新拌膏体流动性、早期收缩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尚存在争议。为此,测试了粗骨料对膏体新鲜及硬化后各项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料浆密度及骨料三维重构对测试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当粗... 碎石作为粗骨料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充填,然而粗骨料对新拌膏体流动性、早期收缩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尚存在争议。为此,测试了粗骨料对膏体新鲜及硬化后各项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料浆密度及骨料三维重构对测试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当粗骨料与尾砂质量比小于等于1∶4时,随着粗骨料掺量增加,膏体的流动性增强,其早期收缩量显著降低,但对膏体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而当粗骨料与尾砂质量比达到1∶2时,膏体密度提高且泌水率和早期收缩率均较低,固化后粗骨料颗粒相互接触形成支撑骨架,同时充填体密实度增大均有助于其力学强度提升;然而,当粗骨料掺量大于1∶1时,尾砂不足以填充粗骨料之间的孔隙,膏体的泌水性及早期收缩性均出现大幅增加,硬化后的力学强度出现降低现象。因此,适量掺入粗骨料能显著改善膏体的充填性能,减少胶凝材料用量,从而降低充填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膏体充填 早期收缩性 力学性能 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炮孔偏斜的中深孔爆破成井方案优化研究
15
作者 侯成录 宋卫东 +4 位作者 李佳伦 李杨 夏文浩 梁鹏亮 张少鹏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天井工程是国防和民用地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凿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深孔爆破成井的效果,由于炮孔偏斜在现场实施中不可避免,因此,需开展考虑炮孔偏斜的中深孔爆破成井方案优化研究。通过精确测量炮孔的深度和位置,实现了炮... 天井工程是国防和民用地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凿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深孔爆破成井的效果,由于炮孔偏斜在现场实施中不可避免,因此,需开展考虑炮孔偏斜的中深孔爆破成井方案优化研究。通过精确测量炮孔的深度和位置,实现了炮孔三维模型构建,从而减少了炮孔位置的不确定性。基于不同高度的炮孔剖面图,对爆破成井方案进行了优化,将一次爆破成井修改为分次爆破成井,第一次爆破高度约3~4 m,第二次爆破高度约7 m,并根据炮孔实测位置调整了炮孔起爆顺序。现场工业试验表明,爆破后天井断面符合设计要求,整体成型良好,爆破块度均匀,考虑炮孔偏斜的中深孔爆破成井方案优化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本次实践对类似矿山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成井 炮孔偏斜 炮孔三维建模 方案优化 爆破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的岩体结构面识别与提取技术研究
16
作者 王飞 刘艳彪 +2 位作者 王文军 徐帅 刘子涵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结构面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性增加,对岩体结构面的精确识别成为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步骤。针对当前接触式测量方式工作时间长、强度高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Z+F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岩体结构面自动识别方... 结构面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性增加,对岩体结构面的精确识别成为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步骤。针对当前接触式测量方式工作时间长、强度高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Z+F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岩体结构面自动识别方法,通过使用Z+F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结合专业的点云处理软件进行点云的降噪、裁剪等处理,使用Point Studio软件结构面识别模块自动识别功能,能够有效地识别岩体的结构面,将分组后的结构面信息生成极点图、等密度施密特图进行结构面分组,导出结构面倾向、倾角、迹长、间距等产状信息。与现场接触式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构面智能识别结果倾向平均误差为1.6°,倾角平均误差为1.4°,能满足现场探测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深部工程中结构面智能识别与参数快速提取提供参考,为监测和支护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 三维激光扫描 岩体结构面 智能提取 产状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砂特性及充填工艺参数对金属尾砂胶结充填体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玉露 梁志鹏 +2 位作者 曲效成 高永涛 张克含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123-131,137,共10页
尾砂胶结充填是解决尾砂原位资源化利用和建设绿色矿山的有效方案,为优化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性能及充填工艺参数,本研究基于响应面法实验分析了充填浓度(A)、灰砂比(B)、尾砂级配(C)等因素对充填浆体流变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 尾砂胶结充填是解决尾砂原位资源化利用和建设绿色矿山的有效方案,为优化尾砂胶结充填材料性能及充填工艺参数,本研究基于响应面法实验分析了充填浓度(A)、灰砂比(B)、尾砂级配(C)等因素对充填浆体流变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相较于灰砂比和尾砂颗粒级配参数,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流变性能影响最显著;充填体的抗压强度随浓度和灰砂比的增大而增加,但抗压强度的增长率随浓度和灰砂比的增加逐渐降低;抗压强度响应单因素显著性次序为B>A>C,浆体的最佳配比参数为尾砂浓度69%,灰砂比1∶8,尾砂级配Ⅰ类。本研究结果可有效促进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充填 灰砂比 尾砂级配 抗压强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纤维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影响及微观机理分析
18
作者 朱文骁 付玉华 +2 位作者 吴豫烈 宋学林 徐望根 《江西冶金》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充填体存在易开裂、失稳及耐久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宏观力学实验和微观分析,研究了纳米SiO_(2)(NS)对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NS能显著提高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N...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充填体存在易开裂、失稳及耐久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宏观力学实验和微观分析,研究了纳米SiO_(2)(NS)对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NS能显著提高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NS主要通过促进生成额外凝胶基质增强基质间的黏结强度。当NS掺量为1%时,试样强度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当NS掺量高于1%时,试样的强度性能指标开始下降,但始终高于未掺入NS的试样。同时,NS的加入不生成新物质,但能促进更多晶态和非晶态化合物生成,强化材料的结构。此外,高温养护能加快地聚合反应速率,使材料微观结构更加密实。综上所述,适量添加NS并配合高温养护,能显著提高玻璃纤维胶结充填体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玻璃纤维 胶结充填体 力学实验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hews法的红岭铅锌矿柱回收方法优选研究
19
作者 张建伟 李宇泽 +5 位作者 吕镇 钱俊 唐宇韬 徐文强 于清军 王春来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80-85,共6页
针对红岭铅锌矿6111矿柱采场岩性条件破碎、构造发育、钻孔塌孔难以成型等技术难题,为满足破碎围岩矿体采矿方法科学优选要求和高效回采6111矿柱,提出了3种不同的矿柱回采方案。通过Mathews稳定性图解法对红岭铅锌矿采空区围岩稳定性进... 针对红岭铅锌矿6111矿柱采场岩性条件破碎、构造发育、钻孔塌孔难以成型等技术难题,为满足破碎围岩矿体采矿方法科学优选要求和高效回采6111矿柱,提出了3种不同的矿柱回采方案。通过Mathews稳定性图解法对红岭铅锌矿采空区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揭示采空区应力分布规律,并计算稳定区、过渡区和崩落区的水力半径,最终得到这3个区间每个水力半径的取值范围。结果显示:计算3个回采方案的水力半径,依次分析其安全性,可知方案Ⅰ最安全,方案Ⅱ次之,而方案Ⅲ安全性较差。综合安全性、生产能力、技术难点和灵活性等4个方面,对3个矿柱回采方案进行优选。方案Ⅰ上向进路分层充填法是最优回采方案。该研究为红岭铅锌矿的采矿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并在同类复杂矿体的开采中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方法优选 破碎围岩 Mathews 水力半径 上向进路分层充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数据库建立及基于GA-SVM的强度预测模型
20
作者 吕奉斌 张志红 +1 位作者 郭利杰 刘光生 《矿冶》 2025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充填采矿法在提高矿石回收率,防止地表沉陷及实现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充填体的强度特性是影响充填效果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评估充填体的抗压强度既耗费时间又花费颇高,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强度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本... 充填采矿法在提高矿石回收率,防止地表沉陷及实现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充填体的强度特性是影响充填效果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评估充填体的抗压强度既耗费时间又花费颇高,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强度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已有试验结果,构建了包含2 338条样本数据的数据库。采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对BP、PSO-BP、SVM和GA-SVM四种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评估,结果表明,GA-SVM模型对充填体强度的预测效果最为理想,可作为充填体强度预测的有效工具。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充填体强度的13个因素进行重要性评估,结果显示养护龄期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研究可为矿山充填体抗压强度预测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侧限抗压强度 充填体数据库 强度预测 GA-SV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