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3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排量试采气回收技术在青石峁气田的应用
1
作者 雍硕 李俊成 +5 位作者 朱智勇 李长忠 周冰欣 吕勇胜 蔺祥 田小明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2期85-87,共3页
天然气是一种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洁净优质能源,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气田由于测试需要,投产前的试采气被无效放空燃烧,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还破坏了自然环境。目前,青石峁气田主要采用一点法测试和修正等时来获取气... 天然气是一种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洁净优质能源,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气田由于测试需要,投产前的试采气被无效放空燃烧,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还破坏了自然环境。目前,青石峁气田主要采用一点法测试和修正等时来获取气井的产能和无阻流量,利用压缩机的负压抽汲和增压作用,配套智能变频+电动调节技术可以将试采气通过管网回收输送至下游集气站,既保障了稳定试气的需要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采气回收 负压抽汲 智能变频 管网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水气井潜油电泵同井采注技术
2
作者 周舰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了解决高产水气井采输系统压损大、井筒携液困难、地面集输效率低及采出水处理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实现高含水气藏规模效益开发,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的方法对所研发的同井采注技术进行了优化提升。研究结果表明:(1)研制的高产水气... 为了解决高产水气井采输系统压损大、井筒携液困难、地面集输效率低及采出水处理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实现高含水气藏规模效益开发,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的方法对所研发的同井采注技术进行了优化提升。研究结果表明:(1)研制的高产水气井电动潜油离心泵同井采注技术,既通过电泵深抽强排高效采气,又确保采出水直接井下注入地层;(2)所建立的潜油电泵同井采注井下气液分离器CFD数值模型,能有效预测井下分离器出口分气效率,平均误差6.92%,并设计采用二级井下气液分离器,确保气液分离效率超过90%,有效解决了潜油电泵井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频繁发生气锁卡泵难题;(3)潜油电泵同井采注技术能有效降低井筒动液面和井底流压,已累计推广应用50口高产液水淹关停井有效复产和稳定生产,累计增产天然气8 000×10^(4 )m^(3),产出水全部实现井下回注,累计回注20×10^(4)m^(3),节约水处理费用4 000万元。结论认为:气井同井采注技术实现了只采气、不产水的目的,为国内外高含水气藏效益开采探索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水气井 同井采注 潜油电泵 井下气液分离器 分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产气藏季节调峰选区评价体系及标准
3
作者 糜利栋 张睿 +4 位作者 曾大乾 石志良 邹宇 徐中一 李倩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但国内优质建库资源越来越少,亟需探索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新模式。利用在产天然气藏或新开发天然气藏实现气藏开发协同季节调峰,具有见效快、规模大、投资少的优势,是目前... 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但国内优质建库资源越来越少,亟需探索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新模式。利用在产天然气藏或新开发天然气藏实现气藏开发协同季节调峰,具有见效快、规模大、投资少的优势,是目前快速提升天然气储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季节调峰的非均衡生产必然影响在产气藏的稳定性。为此,通过建立季节调峰对气藏开发影响最小的选区目标函数,利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从地质、开发、地面、市场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在产天然气藏季节调峰选区评价的影响,明确了主控因素,制订了气藏调峰分级指标评价标准,并研发了在产气藏选区评价子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提高在生产气藏合理配产,可快速形成调峰能力,对天然气调峰保供具有重要作用;②建立的在产气藏季节调峰选区评价体系,可有效降低季节调峰破坏气田开发效果情况发生的风险;③建立的在产气藏选址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及方法可有效支撑目标区的筛选评价,研发的在产气藏选区评价子系统提高了筛选评价效率和精度;④将在产气藏筛选评价子系统集成到储气库综合管理平台可实现油藏型、含水层型、盐穴型、在产气藏季节调峰型4类储气库的筛选评价。结论认为,将研发的在产气藏季节调峰选区评价子系统集成到中国石化储气库综合管理平台—选址优化模块,实现了中国石化储气库综合管理平台的迭代升级,有效指导了在产天然气藏季节调峰选区评价,对快速提升储气能力和国内其他储气库建设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生产天然气藏 季节调峰 调峰能力 筛选平台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P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井周改造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赵杨 田进 +5 位作者 赵琥 冯颖韬 崔策 温达洋 郑少军 刘天乐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2期19-27,共9页
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改造的新方式,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对模拟地层试样进行了固结实验和渗流模拟。首先,利用微生物菌液对人工配制的天然气水合物地层试样进行固结,通过三轴实验设备对固结试样的强度进行测试,试样的黏聚... 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改造的新方式,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对模拟地层试样进行了固结实验和渗流模拟。首先,利用微生物菌液对人工配制的天然气水合物地层试样进行固结,通过三轴实验设备对固结试样的强度进行测试,试样的黏聚力与摩擦角从最初的3.7 kPa和34.7°提高到42.3 kPa和35.6°。随后开展了试样的扫描电镜、XRD和CT测试,结果表明,生成的碳酸钙含有方解石和霰石两种晶型,同时,试样的孔隙率从46.38%下降到28.12%,孔喉半径从110.39μm减小至67.93μm。数值模拟了菌液在地层当中的渗流和碳酸钙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微生物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分布呈半圆形并不断向地层内部扩散,其径向扩散范围最大值约为1.6 m。碳酸钙含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加,其最大值约为102 kg/m^(3)。利用数值计算得到MICP处理2 d后的地层孔隙率和渗透率分别下降了5.6%和35%,对后续天然气水合物生产速率的影响可通过提高生产压差加以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加固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 强度 孔隙率 渗流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差异富集的地质控制
5
作者 范立勇 周国晓 +7 位作者 杨兆彪 王怀厂 卢本举 张宝鑫 陈宇航 李存磊 王彦卿 顾俊雨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5,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是中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明确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圈定富集区段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最新实施的多口深部煤层气评价井数据为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是中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明确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圈定富集区段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最新实施的多口深部煤层气评价井数据为分析基础,采用数学统计、模型计算和地质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盆地内深部煤层气差异富集的地质控制因素和富集规律。提出了物质组分效应、深度效应和保存效应是影响深部煤层气差异富集的“3种控制效应”。物质组分是控制煤层气富集的基础因素,其中灰分和煤变质程度是主要参数,低灰分、高变质煤储层含气量高。深度效应则是叠加孔隙率、温度和压力变化的综合效应,孔隙率随埋深增加而衰减,导致游离气随埋深增加会趋缓,吸附气和总含气量存在明显的临界转换深度,后者临界转换深度深于前者,一般在2000~3000m,在此深度范围内,总含气量高。3000m以深,深度效应加剧,总含气量缓慢降低,往往低于20m^(3)/t。保存效应是深部吸附气和游离气,尤其是游离气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其中盖层类型是保存效应中的关键因素,而地下水矿化度和压力系数则是保存效应的重要外在显现。研究区煤岩组合类型中煤泥、煤灰、煤泥-煤灰组合具有良好封盖性,相应其地下水矿化度高,压力系数较大。叠加深度效应,2000~3000 m埋深范围内,总含气量往往高于20 m^(3)/t,煤砂组合封盖性相对较弱,相应其地下水矿化度相对较低,含气量往往低于20m^(3)/t。耦合深度效应和保存效应,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物质组分效应 深度效应 保存效应 富集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同步回转增压排水采气技术在临兴中区的应用
6
作者 李强 杨宇光 《油气井测试》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随着临兴中区开发时间的延长,气井携液能力变差,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出现井筒积液甚至水淹,导致减产或停产的问题。基于水平井井身结构、排液特点,对比分析了水平井常规排水采气措施适用性,开展了水平井同步回转增压排水采气技术研究,结合... 随着临兴中区开发时间的延长,气井携液能力变差,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出现井筒积液甚至水淹,导致减产或停产的问题。基于水平井井身结构、排液特点,对比分析了水平井常规排水采气措施适用性,开展了水平井同步回转增压排水采气技术研究,结合典型井的现场试验,分析了抽吸、回注、干管补能三种组合工艺模式下的生产数据,从工艺特点、增产效果、经济性进行了工艺评价,同步回转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将抽吸降压、注气增压相结合,提高气井携液能力。在LX-X井初次试验中排水及增产效果明显,试验阶段增产3×10^(4) m^(3)/d。该技术对低压、低产水平井的积液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为其在临兴中区后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兴中区 水平气井 排水采气工艺 同步回转泵 井筒积液 抽吸 干管补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致密气开发排采水回注处置环境可行性分析
7
作者 司雷霆 《山西化工》 202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山西省致密气的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排采水水质水量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回注现状,归纳分析了山西省致密气开发排采水回注的可行性,以期为环境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山西省 致密气 排采水 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减少井间干扰的引射器研究
8
作者 龙雪 冯旻祎 +1 位作者 孟良 付亦升 《广州化工》 2025年第3期155-158,共4页
页岩气采用滚动开发的方式,且存在部分平台在煤层气和页岩气同平台开采,并且有部分平台存在煤层气和页岩气同平台开采的情况,气井之间压力差异显著,同平台井间干扰严重制约着低压井的生产。通过运用引射增压技术,能够实现高压气井与低... 页岩气采用滚动开发的方式,且存在部分平台在煤层气和页岩气同平台开采,并且有部分平台存在煤层气和页岩气同平台开采的情况,气井之间压力差异显著,同平台井间干扰严重制约着低压井的生产。通过运用引射增压技术,能够实现高压气井与低压气井之间的能量传递,从而达到利用高压气井能量以及为低压气井增压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引射增压技术的原理和结构,并运用气体动力学方法对引射器进行设计,利用FLUENT软件作为求解工具,对设计的引射装置开展数值模拟,获得了引射器内流体的压力云图和速度云图。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引射器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和初步设计相比,将引射系数从0.23提升至0.31,验证了引射器可利用高压气井井的压力,减少井间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器 数值模拟 压力匹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以川西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林永茂 雷炜 缪尉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川西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化探区保有探明地质储量超1700×10^(8)m^(3),储层具有气藏埋藏深(4500~5500m)、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为1.4~1.7)、地层破裂压力高(110~165MPa)、特低孔隙度(平均孔隙度为3.7%)、特低... 川西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化探区保有探明地质储量超1700×10^(8)m^(3),储层具有气藏埋藏深(4500~5500m)、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为1.4~1.7)、地层破裂压力高(110~165MPa)、特低孔隙度(平均孔隙度为3.7%)、特低渗透率(平均渗透率为0.07mD)的“一深两高两低”特点,为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认识及高效开发带来了多重挑战,制约了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以地质工程一体化融合实践为攻关思路,深化致密砂岩气输导体成藏认识,明确成藏机理及富集高产规律,以地质甜点发育模式深入解剖为切入点,阐明气藏甜点形成机制,建立甜点地质模式,抓住裂缝和储层地震精细刻画和定量预测技术、优化钻井及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开展地质—地球物理—钻完井关键技术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攻关与技术—经济一体化目标实践,技术序列的成功应用支撑气田规模上产,已累计新建产能超10×10^(8)m^(3),保障合兴场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1300×10^(8)m^(3),进一步证实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是低品位气藏有效开发的必经之路,推动了川西须家河组气藏的效益开发进程,为致密难动用储量,特别是深层致密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须家河组气藏 致密砂岩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国庆 邢志晟 +3 位作者 岳震铎 杨伯客 左昊龙 梁星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3,共12页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 气井积液是大部分天然气井在开发中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水采气工艺是排出井底积液并恢复和提高气井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柱塞气举是一种可以高效排出井底积液的间歇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低产井和高气液比井,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排水采气技术之一。为此,系统地从柱塞类型及应用场景、柱塞气举速度模型、工作制度优化及故障诊断、新型柱塞气举工艺4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了8种新型柱塞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而针对目前气井生产效率低和井底积液难排出的情况,展望了柱塞气举工艺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国外,中国柱塞气举工艺应用广泛,发展较为成熟,新型柱塞气举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2)速度模型可精确模拟柱塞在井筒中的运动状态;工作制度优化逐步向智能化发展。(3)目前仍存在柱塞气举工艺智能化程度低和无法适应复杂油气井生产的问题。结论认为,柱塞气举工艺下一步发展应聚焦4个方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适应复杂井条件下的技术开发、结合其他采气工艺的复合应用、基于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的井群制度优化。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国内柱塞气举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并可以为柱塞气举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气井积液 排水采气 速度模型 工作制度优化 故障诊断 智能柱塞 新型柱塞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化学防治一体化新技术
11
作者 熊钢 刘云峰 +6 位作者 唐永帆 徐晓炜 江藩 李伟 兰云霞 李宏 肖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160,共12页
随着高含硫气田的不断开发,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元素硫沉积堵塞问题。采用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清洗解堵,面临着稳产周期短、清洗频繁、综合治理成本较高等挑战。为此,基于化学预防-治理相结合的理念,分别开展了停产浸泡硫... 随着高含硫气田的不断开发,气田地面集输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元素硫沉积堵塞问题。采用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清洗解堵,面临着稳产周期短、清洗频繁、综合治理成本较高等挑战。为此,基于化学预防-治理相结合的理念,分别开展了停产浸泡硫溶剂循环解堵技术及不停产在线加注硫溶剂预防堵塞技术的研究,完成了配方设计、验证和现场试验,提出了防治一体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研发的复合胺高效硫溶剂(CTS-1),较优使用温度为40~60℃,较优清洗时间为1~2 h,饱和溶硫量达45.72 g/100 mL,溶硫能力显著提升,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弱、微毒、腐蚀性低等优势,在四川盆地罗家寨气田LJ11H井成功开展了溶硫解堵试验;②创新性提出了不停产在线加注硫溶剂预防元素硫堵塞的技术思路,明确了在线加注硫溶剂的“动态预防-实时溶解”双重作用机制,并针对性地形成了在线加注硫溶剂应用工艺方案;③研发了复合碱硫溶剂(CTS-2),在确保高溶硫能力的同时,有效溶硫时间大幅降低至15~20 min,且适应性良好、环境友好。结论认为:①化学防治一体化技术是有效解决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堵塞的有效手段,新研发的复合胺硫溶剂及复合碱硫溶剂可满足化学防治的技术需求;②下一步需要开展井筒-地面清洗一体化防治、在线加注化学药剂预防堵塞及化学药剂可重复利用等系统性攻关,实现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元素硫沉积的长效防治,全面助力高含硫气田长期稳产和规模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元素硫沉积 化学防治 一体化技术 在线加注 硫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体井喷扩散模拟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12
作者 马天寿 张东洋 +4 位作者 王旭东 李杉 张智 郭昭学 陈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26,共15页
高含硫天然气井一旦发生井喷,含硫气体会迅速扩散,对人员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准确模拟井喷后高含硫气体的扩散过程,有助于掌握和了解有毒气体的扩散规律并制订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而避免或降低高含硫气体扩散造成的危害。... 高含硫天然气井一旦发生井喷,含硫气体会迅速扩散,对人员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准确模拟井喷后高含硫气体的扩散过程,有助于掌握和了解有毒气体的扩散规律并制订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而避免或降低高含硫气体扩散造成的危害。为此,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高含硫气体扩散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系统综述了高含硫气体扩散模拟技术的原理及其主要特点,最后展望了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下井喷后高含硫气体扩散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影响井喷后高含硫气体扩散的主要因素包括泄漏源、气象、地形地貌和物理化学作用等,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的耦合作用才能准确模拟高含硫气体的动态扩散规律;②研究高含硫气体扩散规律的主要方法包括现场模拟试验、风洞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分析、数学模型及专业软件等,合理选择研究手段或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高含硫气体的动态扩散规律,对指导应急和救援措施的制订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③针对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下的井喷后高含硫气体扩散问题,未来应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具备高含硫气体扩散模拟、泄漏监测预警、应急决策支持功能的综合性软件系统,发挥模拟—监测一体化作用。结论认为,提出的井喷后高含硫气体扩散过程模拟软件系统可为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安全性评价、应急和安全防控措施制订提供重要支撑,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体 井喷 影响因素 扩散模拟 实时监测 智能预警 应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剪切作用下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强度弱化细观机制
13
作者 张玉 侯劲宇 +2 位作者 栾雅琳 陶子卓 李建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0,共10页
含可燃冰砂土呈现埋藏浅、未成岩和强度低的特性。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弱化特征显著,直接影响井口稳定。采用离散元方法,通过设置波浪循环荷载引起的井筒运动,研究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循环剪切力学特性,并从... 含可燃冰砂土呈现埋藏浅、未成岩和强度低的特性。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弱化特征显著,直接影响井口稳定。采用离散元方法,通过设置波浪循环荷载引起的井筒运动,研究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循环剪切力学特性,并从细观角度揭示界面宏观弱化机制。结果表明:可燃冰赋存导致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呈显著的强度弱化及剪胀体变特征,且可燃冰饱和度越高,弱化及剪胀越显著;原因在于近井区域含可燃冰砂土在循环剪切作用下形成胶结失效区域,大部分颗粒失去胶结约束,同时少部分胶结未失效的可燃冰颗粒与邻近颗粒形成较大粒径团簇,这些颗粒和团簇翻滚错动且无法充分传递荷载,导致界面产生强度弱化和剪胀体变;法向应力与剪切振幅的增大均会加剧界面试样可燃冰颗粒的胶结失效发展,强度弱化现象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可燃冰砂土-开采井界面 循环剪切 界面弱化 胶结作用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薄煤层影响的致密砂岩气藏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为例
14
作者 张兵 周展 +7 位作者 米洪刚 朱海燕 张兆鹏 魏超 徐伟 龚丁 王泽宇 贺甲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181,共12页
在薄煤层发育的致密砂岩气藏,由于薄煤层割理发育且塑性较强,容易限制水力压裂裂缝的缝高扩展,进而导致遴选的地质、工程双甜点区域的实际产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获得更加准确的双甜点评价结果,以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南区致密砂岩气藏为... 在薄煤层发育的致密砂岩气藏,由于薄煤层割理发育且塑性较强,容易限制水力压裂裂缝的缝高扩展,进而导致遴选的地质、工程双甜点区域的实际产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获得更加准确的双甜点评价结果,以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南区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多属性融合的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模型,然后开展了双甜点三维分布的初次预测,进而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了煤层厚度、起裂点距煤层垂直距离对水力压裂裂缝穿煤层扩展的影响规律,最后形成了穿煤层双甜点二次优选评价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当煤层厚度大于等于4 m或起裂点距煤层垂直距离大于等于4 m时,水力压裂裂缝难以纵向穿过煤层扩展,可压性降低;②研究区双甜点指数划分标准为,Ⅰ类双甜点≥0.46,0.37≤Ⅱ类双甜点<0.46,0.30≤Ⅲ类双甜点<0.37。结论认为:①考虑薄煤层影响的致密砂岩气二次甜点评价技术能够准确筛选出优质的地质、工程双甜点,且优选结果与实际高产区域的匹配度较高;②建立的评价方法对于砂泥岩互层非常规储层的开发和多气合采中甜点的同步动用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区块 致密砂岩气 薄煤层 地质工程双甜点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笼套式节流阀气动噪声特性分析及优化
15
作者 华剑 王婧宇 +1 位作者 程荫 李美求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8-175,共8页
为解决外笼套式节流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噪声问题,采用大涡模拟对外笼套式节流阀流场进行模拟计算。从流场特征角度分析气动噪声产生的机制,并基于此提出结构改进方法。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以改进结构的孔径、孔数和孔长为优... 为解决外笼套式节流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噪声问题,采用大涡模拟对外笼套式节流阀流场进行模拟计算。从流场特征角度分析气动噪声产生的机制,并基于此提出结构改进方法。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以改进结构的孔径、孔数和孔长为优化变量,以监测点总声压级为优化目标,开展降噪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节流孔结构突变使流体介质在阀门下游形成多尺度多样化复杂流动,结构改进后流场内压力和速度脉动减小,湍化程度降低,具有二次节流和降噪效果;孔径的变化对监测点总声压级响应值的影响最为明显;对应流道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系统预测响应值之间的误差为1.19%,验证了BBD响应面法优化结果的可靠性;优化后节流阀总声压级下降了13.1 dB,达到了预期的降噪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流阀 流场仿真 气动噪声 响应面法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增压模式下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16
作者 杨青松 刘佳 +3 位作者 温立宪 刘玮 赵伟东 杨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2期33-37,56,共6页
随着靖边气田增压开采工程逐步实施,集气站系统压力降低,生产工况与脱水工艺的设计工况出现偏离,可能导致产品天然气水露点无法达标。基于对增压生产模式下脱水工艺适应性的分析,确定影响脱水装置产品天然气水露点的主要原因,通过配套... 随着靖边气田增压开采工程逐步实施,集气站系统压力降低,生产工况与脱水工艺的设计工况出现偏离,可能导致产品天然气水露点无法达标。基于对增压生产模式下脱水工艺适应性的分析,确定影响脱水装置产品天然气水露点的主要原因,通过配套降低闪蒸罐压力、降低循环泵运行摩擦阻力、增设气气换热器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等调控措施,实现了脱水撬低压运行,保障了产品天然气水露点合格,对于指导靖边气田增压开采地面工艺配套完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增压开发 脱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L型水平井电潜螺杆泵井清防砂工艺技术创新及应用
17
作者 何军 李文强 +3 位作者 张全江 张慧 彭鹤 腾海新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套管完井压裂投产的煤层气L型水平井出砂严重,倒置式电潜螺杆泵举升工艺受压裂砂影响故障频繁,影响了连续稳定排采,因此确定了倒置式电潜螺杆泵排采过程中由于压裂砂导致的故障点,并针对性创新应用了井筒内、导流罩及泵内清砂工艺技术,... 套管完井压裂投产的煤层气L型水平井出砂严重,倒置式电潜螺杆泵举升工艺受压裂砂影响故障频繁,影响了连续稳定排采,因此确定了倒置式电潜螺杆泵排采过程中由于压裂砂导致的故障点,并针对性创新应用了井筒内、导流罩及泵内清砂工艺技术,同时优化防砂管柱设计,确保了连续稳定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L型水平井 电潜螺杆泵 清防砂工艺 连续稳定 排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益复产的控水采气技术——以磨溪气田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为例
18
作者 胡秀银 罗诉舟 +3 位作者 郑丽 符一洲 曾秀权 徐建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5期76-85,共10页
高产水气井因低效或无效益关停后,井口压力恢复较高,井控安全风险大。按照原有常规开发模式复产将面临地层水处理成本高、无人值守生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实现磨溪气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气藏安全效益复产,综合考虑气藏生产管理、... 高产水气井因低效或无效益关停后,井口压力恢复较高,井控安全风险大。按照原有常规开发模式复产将面临地层水处理成本高、无人值守生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实现磨溪气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气藏安全效益复产,综合考虑气藏生产管理、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提出新型控水采气技术作为高压、高产水、低负效气井复产的工艺措施。通过开展控水采气生产现场试验,分析不同产水量、产气量、生产时长和间开周期条件下油压、产量等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生产压差、产水规模和间开周期;同时结合气藏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等综合因素确定开关井制度,通过安装智能间开系统等配套工艺,进一步提升控水采气技术措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该技术确保气藏关停井整体成功复产,有效降低了井控风险;(2)通过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验证了选井标准和工艺参数计算方法的科学性;(3)“智能间开系统”等配套工艺进一步提升了现场运用效果。该技术为关停井复产、高压井管控、精细生产管理及提高气藏采收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同类气藏中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溪气田 高产水井 控水采气 关停井复产 低负效井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CO_(2)环境中316不锈钢腐蚀行为研究
19
作者 刘方志 曹胜江 +4 位作者 李一未 张猛 李鹏 顾添帅 白佳佳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针对CO_(2)管输过程中碳钢因发生腐蚀而导致失效的问题,开展了316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研究。使用失重法研究含水率、CO_(2)分压以及Cl-浓度对316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绘制了腐蚀特征图谱;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腐蚀产物的微光形貌,X-射线... 针对CO_(2)管输过程中碳钢因发生腐蚀而导致失效的问题,开展了316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研究。使用失重法研究含水率、CO_(2)分压以及Cl-浓度对316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绘制了腐蚀特征图谱;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腐蚀产物的微光形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316不锈钢在管输CO_(2)工况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处于轻度腐蚀状态,腐蚀速率极低;316不锈钢腐蚀速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CO_(2)分压的增大而减小,随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16不锈钢含有Cr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这使得Cr成为不锈钢防腐的关键;由于316不锈钢腐蚀速率远小于碳钢,在腐蚀“重灾区”,可以考虑将集输管道更换成316不锈钢。该研究成果为CCUS中CO_(2)管输钢材的选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输CO_(2) 316不锈钢 腐蚀特征图谱 腐蚀形貌 腐蚀产物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有效支撑压裂煤层气井出砂治理对策研究
20
作者 张文洪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随着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发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以“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为核心的有效支撑压裂工艺及配套快速排液制度的形成,煤层气井在排采过程中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砂问题。为了解决出砂问题,对出砂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地层、井筒两... 随着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发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以“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为核心的有效支撑压裂工艺及配套快速排液制度的形成,煤层气井在排采过程中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砂问题。为了解决出砂问题,对出砂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地层、井筒两方面开展了出砂治理对策研究,形成了纤维防砂、抽油泵分级排液、水力射流泵排液三种防砂工艺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防砂工艺初步解决了有效支撑压裂煤层气井的出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方式 出砂原因 防砂工艺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