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自抗扰和复合控制的单相PWM整流器研究
1
作者 王晓雷 张雷 +1 位作者 郭飞亚 林智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5年第1期31-34,37,共5页
为了提高整流器输出直流电压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降低交流输入侧电流的谐波含量,对其采用电流内环重复控制(Repeat Control,RC)+PI(Proportional Integral,PI)的复合控制及电压外环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 为了提高整流器输出直流电压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降低交流输入侧电流的谐波含量,对其采用电流内环重复控制(Repeat Control,RC)+PI(Proportional Integral,PI)的复合控制及电压外环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单相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LADRC电压外环和复合控制电流内环的控制方案。对其仿真和实验结果与PI双闭环控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ADRC电压外环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以及受到扰动时的调节能力,与此同时复合控制电流内环不仅降低了交流侧电流的谐波含量,对周期性扰动的抑制作用也得到增强,同时其动态性能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PI控制 重复控制 LAD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补偿单元的脉冲发生器设计
2
作者 张天蔚 张立锋 马康桥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速调管需要脉冲功率来产生高功率微波,但是由于线路寄生参数、储能电容容量与负载大小等因素会使输出脉冲波形产生顶降,为补偿固态脉冲电源的输出顶降,设计了基于LC并联谐振的补偿模块。选用DSP作为控制芯片产生三路驱动信号控制开关管... 速调管需要脉冲功率来产生高功率微波,但是由于线路寄生参数、储能电容容量与负载大小等因素会使输出脉冲波形产生顶降,为补偿固态脉冲电源的输出顶降,设计了基于LC并联谐振的补偿模块。选用DSP作为控制芯片产生三路驱动信号控制开关管,将谐振余弦电压的上升部分与输出脉冲电压叠加,对输出电压顶降进行补偿。研制了一种带有补偿电路的Marx发生器。实验表明,在负载为5Ω、重复频率为100 Hz时,输出脉冲电压幅度为1.4 kV的顶降由10%降低到3%,提高了输出脉冲顶部平坦度与脉冲波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发生器 脉冲顶降补偿 LC并联谐振 脉冲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DB的数字隔离器寿命测试系统
3
作者 李梓腾 王进军 +1 位作者 陈炫宇 王凯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评估数字隔离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寿命,提出一种基于经时击穿(TDDB)的寿命测试系统,通过自动化和多路并行测试来提升测试效率。具体方法包括设计一个支持16路同时进行测试的系统,使用DSP控制程序和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为评估数字隔离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寿命,提出一种基于经时击穿(TDDB)的寿命测试系统,通过自动化和多路并行测试来提升测试效率。具体方法包括设计一个支持16路同时进行测试的系统,使用DSP控制程序和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增加电压应力来加速老化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检测到失效时立即终止测试,并自动记录失效时间;同时通过模拟工作电压环境,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所设计系统显著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可靠性,并且能够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为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该研究对于提高数字隔离器的可靠性和寿命,以及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隔离器 经时击穿 寿命测试 可靠性评估 栅氧化层击穿 回路电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算法的直流电机控制设计
4
作者 朱嵘涛 何朝霞 +1 位作者 王腾 陈希湘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在当前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传统PID算法来对电机进行控制和调节,但这一方法存在调节时间过长和超调量过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算法的直流电机控制设计。在传统PID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理论,并借鉴专家... 在当前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传统PID算法来对电机进行控制和调节,但这一方法存在调节时间过长和超调量过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算法的直流电机控制设计。在传统PID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理论,并借鉴专家经验和规则库,使PID算法中的3个参数能够跟随电机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调整,达到最优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算法和模糊PID算法相比,模糊自适应PID算法下的电机转速曲线更平滑、调节时间更短、超调量更小,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能满足工控领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自适应PID 直流电机控制 专家经验 超调量 触发器 转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GHz薄膜铌酸锂电光强度调制器
5
作者 顾晓文 钱广 +4 位作者 王琛全 戴姜平 唐杰 孔月婵 陈堂胜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基于自主101.6mm(4英寸)硅基绝缘体上薄膜铌酸锂(Lithium niobate-on-insulator,LNOI)工艺平台设计并成功研制了LNOI电光强度调制器芯片(如图1所示,单只芯片尺寸12.5mm×2.2mm),研究了低损耗LNOI光波导、低应力...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基于自主101.6mm(4英寸)硅基绝缘体上薄膜铌酸锂(Lithium niobate-on-insulator,LNOI)工艺平台设计并成功研制了LNOI电光强度调制器芯片(如图1所示,单只芯片尺寸12.5mm×2.2mm),研究了低损耗LNOI光波导、低应力低损耗氧化硅生长等核心工艺,突破了宽带、低插入损耗LNOI调制器技术。调制器芯片典型插入损耗≤5dB(如图2所示),3dB调制带宽>65GHz(如图3所示),射频半波电压V_(π)=3.3 V@50 kHz(如图4所示),射频回波损耗>10dB,消光比>20dB。该芯片具有小尺寸、低插损、低半波电压、高带宽的特点,可应用于微波光子、数字光传输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插入损耗 铌酸锂 芯片尺寸 微波光子 调制带宽 回波损耗 光波导 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的单相锁相环设计
6
作者 俞聪 夏银水 +2 位作者 石守东 刘秉澍 李红全 《电子技术应用》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由于当前电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直流偏置和高次谐波,而传统的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结构(Second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SOGI)的单相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存在对直流偏置敏感及对高次谐波的滤除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该... 由于当前电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直流偏置和高次谐波,而传统的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结构(Second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SOGI)的单相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存在对直流偏置敏感及对高次谐波的滤除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级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结构。该结构由三个SOGI模块级联构成,通过前两级SOGI模块分别滤除高次谐波和直流分量,再经过第三级SOGI模块输出一对正交分量。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及实验平台验证,结果显示文中所提出的级联型SOGI-PLL具有不错的抗直流偏置干扰能力及谐波抑制效果,对单相系统并网的实现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型二阶广义积分器 锁相环 直流偏置 谐波抑制 并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用电标识的新型用电量计量系统
7
作者 陶学攀 王涛 +1 位作者 李文杰 张兵 《电子科技》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详细的用户用电信息是推进节能减排、实施能源优化的关键。针对在获取精确的用电信息过程中存在的电力线干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用电标识的新型用电量计量系统。该计量系统由用电标识端与采集计量端两部分组成。用电标识端通过ASK(... 详细的用户用电信息是推进节能减排、实施能源优化的关键。针对在获取精确的用电信息过程中存在的电力线干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用电标识的新型用电量计量系统。该计量系统由用电标识端与采集计量端两部分组成。用电标识端通过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数字调制为各用电器的用电信息进行独立编码,经电容耦合至电力线。采集计量端通过电力线载波通信对独立编码信息进行采集,并分析处理从而实现用电量计量。通过Multisim与MATLAB仿真软件对所提计量方案进行仿真验证,根据用电器特性可独立编码用电信息,采集计量端通过对独立编码数据分析处理可还原用电器的用电特性波形,实现较好的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标识 ASK 独立编码 电量计量 谐波干扰 电力线载波通信 FFT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化复用信号的接收技术研究
8
作者 唐婷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6期146-150,共5页
针对双极化复用传输系统的交叉极化干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双极化复用信号的接收技术。在接收链路本振不同源的情况下,参考信号与干扰信号载波频率不同,干扰不能被对消。从理论上推导了参考信号与干扰信号之间的频率关系,并通过频率补... 针对双极化复用传输系统的交叉极化干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双极化复用信号的接收技术。在接收链路本振不同源的情况下,参考信号与干扰信号载波频率不同,干扰不能被对消。从理论上推导了参考信号与干扰信号之间的频率关系,并通过频率补偿模块消除参考信号与干扰信号间的频差,使得参考信号与干扰信号频率一致,从而实现极化干扰对消。测试结果表明,链路本振不同源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有效减少交叉极化干扰带来的误码率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极化干扰 不同频率源 频率补偿 高速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电源阵列电路建模与MPPT策略研究
9
作者 唐圣学 林士珺 刘妍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7期96-100,共5页
通过测试温差电源模型特性,提出了一种温差电源阵列的电路模型,模型考虑了等效电路内阻受温度的影响和内部实际温差影响,进而建立了温差电源阵列电路模型。分析了温差电源阵列模型的温度、参数不匹配等问题导致的局部最大功率点问题,进... 通过测试温差电源模型特性,提出了一种温差电源阵列的电路模型,模型考虑了等效电路内阻受温度的影响和内部实际温差影响,进而建立了温差电源阵列电路模型。分析了温差电源阵列模型的温度、参数不匹配等问题导致的局部最大功率点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跟踪策略,提升了电源输出功率。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最后,以某大型冷区系统的温差发电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电源阵列 电路模型 粒子群跟踪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挖掘与聚类分析框架下的电力负荷控制技术
10
作者 王者龙 王硕 +2 位作者 周子杰 魏姗姗 朱国梁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为了提升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电网台区内重要用户的服务水平,文中对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训练高精度、高效率的负荷预测网络,为负荷控制提供实时指导。引入了一种以动态时间(DTW)相似度为判别准则的聚类算法,根据台区内用户的... 为了提升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电网台区内重要用户的服务水平,文中对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训练高精度、高效率的负荷预测网络,为负荷控制提供实时指导。引入了一种以动态时间(DTW)相似度为判别准则的聚类算法,根据台区内用户的历史用电趋势、电压等级、接入方式等信息对用户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同类用户的池化提升了深度挖掘的效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NN)作为用户负荷的非线性预测拟合算法,以交叉熵函数作为该网络的损失函数,改善了DNN误差方向传播迭代的效率。为了评估算法的性能,基于某供电公司的实际负荷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K-means算法相比,DTW算法的聚类效能比变化曲线与实际数据的吻合度更高,DTW-DNN算法的MAPE、RMSE较普通DNN网络分别提升了6.9%和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DNN DTW 深度学习 负荷预测 负荷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通道QAM伪正交的调制无线系统
11
作者 尹晓冬 何小利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中,正交幅度调制(QAM)已成为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领域的关键调制技术。误码率(BER)作为评估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核心指标,研究降低BER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优化QAM技术并降低BER,介绍了一种QAM改进方法。该...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中,正交幅度调制(QAM)已成为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领域的关键调制技术。误码率(BER)作为评估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核心指标,研究降低BER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优化QAM技术并降低BER,介绍了一种QAM改进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将传统的QAM技术中的2个正交载波信号,转换为3个在相同频带内相互伪正交的载波信号,这3个载波信号在调制后,会与1个数字信号进行叠加。通过这种设计,减少了每个信号所承载的数据量,从而在三维空间星座图中,任意2个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得以最大化。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噪声容限,还有效降低了系统的BER。为验证这一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将其与相移键控(PSK)和传统QAM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三通道QAM方法与理论预期的性能一致,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码率(BER) 星座图 最小欧氏距离 调制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宽带毫米波幅度检测方法
12
作者 赵丽萍 杨秀强 +4 位作者 庞玉会 张冰 辜霄 杨先国 吴昊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24-28,55,共6页
随着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更多地应用到通信、成像、电子对抗、雷达与制导等系统中。针对当前国产连续检波对数视频放大器(SDLVA)难以在毫米波频段进行连续检波的局限,提出基于下变频模式的检波电路设计方案。通过采用... 随着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更多地应用到通信、成像、电子对抗、雷达与制导等系统中。针对当前国产连续检波对数视频放大器(SDLVA)难以在毫米波频段进行连续检波的局限,提出基于下变频模式的检波电路设计方案。通过采用内置本振源将26~38 GHz的射频信号下变频到3~15 GHz,再采用国产化SDLVA芯片对3~15 GHz进行连续检波对数视频放大。产品设计和测试表明,该毫米波宽带检波可在-55~+70℃宽温度范围内实现-57 dBm的灵敏度和37 dB的大动态检波输出。产品具有全国产化、小型化的特点,在宽带毫米波检波中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变频模式 宽带毫米波检波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雷达全波形建模及仿真实验
13
作者 金伟正 孙原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6期45-50,56,共7页
根据脉冲激光雷达测距基本原理,搭建脉冲激光雷达模型,对发射电流波形、激光发射功率、接收信号功率、接收光电压波形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并分析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研究不同情况全波形分析算法精确获取激光脉冲接收时间:对于信噪比较高... 根据脉冲激光雷达测距基本原理,搭建脉冲激光雷达模型,对发射电流波形、激光发射功率、接收信号功率、接收光电压波形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并分析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研究不同情况全波形分析算法精确获取激光脉冲接收时间:对于信噪比较高的单模回波,可使用自适应阈值法;对信噪比较低的,可使用波形形心法。该仿真与建模可应用于激光雷达实验教学与设计和相关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测距 全波仿真 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参数对H.266压缩标准4K视频质量影响实验
14
作者 金伟正 宁明慧 +1 位作者 王欣然 梁芳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多功能视频编解码方式(H.266/VVC)在每一个编码环节上都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诸多措施的总体效果使其编码效率比高效视频编码方式(HEVC)提高了一倍。该文对几种动态情况各异的视频序列(*.yuv)采用H.266编解码器进行压缩和解压,通过改变... 多功能视频编解码方式(H.266/VVC)在每一个编码环节上都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诸多措施的总体效果使其编码效率比高效视频编码方式(HEVC)提高了一倍。该文对几种动态情况各异的视频序列(*.yuv)采用H.266编解码器进行压缩和解压,通过改变量化参数(QP)取值,研究在不同比特率条件下,视频压缩后编码效率和时间损耗的差异。实验表明,对于较低的比特率和4K视频常用的比特率(20 Mbps)附近,在编码效率和峰值信噪比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在超大比特率的情况下,两者表现近乎相同。对时间倍数和码率节省进行计算后发现,每个视频序列的结果差距较大,说明编码复杂度和编码性能与选取的视频序列本身有很大关系。H.266对复杂度较高的视频序列提升明显,编码复杂度有了显著提升,在某些比特率的情况下甚至可达到100倍之多,H.266同时对硬件的算力带来了很大挑战,需要在之后进行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视频编解码方式 4K/超高清视频 量化参数 峰值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光机电一体化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设计
15
作者 李鸿高 高群 +1 位作者 任远杰 尹化婷 《微处理机》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为解决现有轴柄式控制增量编码器损耗高、寿命短、抗振动能力差、可靠性低等问题,介绍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设计方案,包括32内花瓣轴套和可伸缩滚珠定位、Z型遮光盘设计和红外光敏OC开路输出电路等创新设计。通过精密结... 为解决现有轴柄式控制增量编码器损耗高、寿命短、抗振动能力差、可靠性低等问题,介绍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设计方案,包括32内花瓣轴套和可伸缩滚珠定位、Z型遮光盘设计和红外光敏OC开路输出电路等创新设计。通过精密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实现了高精度32档位电信号转换。采用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进行了结构可靠性验证。通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对比,验证数据和所达到的环境适应能力。本研究在性能、结构和成本等方面皆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器 光机电一体化 Z型遮光盘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相环载波可调的FM调制解调系统
16
作者 邹勇 杨博文 《电子制作》 2024年第13期93-96,共4页
为深入研究锁相环原理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集成锁相环芯片HEF4046的载波可调FM调制解调系统。该系统利用锁相环倍频实现了载波频率可调,并通过锁相环实现了FM调制和解调功能,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灵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 为深入研究锁相环原理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集成锁相环芯片HEF4046的载波可调FM调制解调系统。该系统利用锁相环倍频实现了载波频率可调,并通过锁相环实现了FM调制和解调功能,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灵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载波频率可调的调制和解调,且在倍频功能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系统结构清晰明了,电路易于实现,为实践中对锁相环倍频、调制和解调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HEF4046 调制解调 倍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LLC变换器开关信号混合调制技术研究
17
作者 郑宏 杨亮 马强 《电子器件》 2024年第6期1513-1518,共6页
研究发现CLLLC谐振变换器在输出端会出现特定高次谐波污染,影响局部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并且产生EMI问题,对临近的系统产生干扰,降低通信质量。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混合调制信号方法。通过DSP控制输出特定开关频率和占空比的调制... 研究发现CLLLC谐振变换器在输出端会出现特定高次谐波污染,影响局部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并且产生EMI问题,对临近的系统产生干扰,降低通信质量。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混合调制信号方法。通过DSP控制输出特定开关频率和占空比的调制开关信号,减少外部电路、降低电路复杂度。将输出电压谐波频谱能量从集中型转换到分散型,实现降低输出高次谐波能量叠加导致的峰值。搭建了150 W的CLLLC谐振变换器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分析表明,改进调制技术在降低特定高次谐波具有良好的效果,实验结果验证了混合调制信号在CLLLC拓扑变换器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占空比 CLLLC 高次谐波 高频开关 混合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尧 高岩 +6 位作者 张淅 秦雪妮 周雨萌 赵亮 郑重 费泽松 于伟华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7,共17页
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被认为是下一代通信的重要技术备选方案,其高速、实时、大容量传输特性为“万物智联”提供了可能。当前,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研制,梳理了太赫兹波段信号调制、固态... 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被认为是下一代通信的重要技术备选方案,其高速、实时、大容量传输特性为“万物智联”提供了可能。当前,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研制,梳理了太赫兹波段信号调制、固态器件、天线以及收发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并剖析了太赫兹通信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太赫兹固态通信系统将进一步加快通信系统小型化研究,促进信号、器件、芯片、系统等多项技术深度优化融合,为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功率放大器 低噪声放大器 片上天线 太赫兹固态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C的非对称数字系统算法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姜智 肖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59,677,共6页
文章提出一种在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实现高吞吐率的有限状态熵编码(finite state entropy,FSE)算法。通过压缩率、速度、资源消耗、功耗4个方面对所提出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与典型的硬件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HC)进行性能比... 文章提出一种在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实现高吞吐率的有限状态熵编码(finite state entropy,FSE)算法。通过压缩率、速度、资源消耗、功耗4个方面对所提出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与典型的硬件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HC)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硬件FSE编码器和解码器具有显著优势。硬件FSE(hFSE)架构实现在SoC的处理系统和可编程逻辑块(programmable logic,PL)上,通过高级可扩展接口(Advanced eXtensible Interface 4,AXI4)总线连接SoC的处理系统和可编程逻辑块。算法测试显示,FSE算法在非均匀数据分布和大数据量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压缩率。该文设计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已在可编程逻辑块上实现,其中包括1个可配置的缓冲模块,将比特流作为单字节或双字节配置输出到8 bit位宽4096深度或16 bit位宽2048深度的块随机访问存储器(block random access memory,BRAM)中。所提出的FSE硬件架构为实时压缩应用提供了高吞吐率、低功耗和低资源消耗的硬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状态熵编码(FSE) 哈夫曼编码(HC) 片上系统(SoC) 高吞吐率 块随机访问存储器(B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400 Gb/s以太网PCS的递推RS编码电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春雷 吴新春 黄孝兵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为了在400 Gb/s以太网物理编码子层(PCS)中实现高速纠错编码,设计了一种递推里德-所罗门(RS)编码电路。该电路通过组合递推因子、输入数据和寄存器数据,可以得到递推RS编码电路的结果。采用VCS+Verdi软件对传统RS编码电路、递推RS编码... 为了在400 Gb/s以太网物理编码子层(PCS)中实现高速纠错编码,设计了一种递推里德-所罗门(RS)编码电路。该电路通过组合递推因子、输入数据和寄存器数据,可以得到递推RS编码电路的结果。采用VCS+Verdi软件对传统RS编码电路、递推RS编码电路进行仿真,并使用Nangate 45 nm开源工艺进行综合测试。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并行RS(544,514)编码电路,使用递推RS编码电路可以大幅度减少时间开销;32路递推RS(544,514)编码电路的面积降低了68%,功耗降低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Gb/s以太网 物理编码子层 RS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