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6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狮子洋大桥设计风参数及主梁断面气动优化研究
1
作者 赵林 刘鹏 +2 位作者 徐军 崔冰 崔巍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 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 m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悬索桥,该桥中跨桥面高度处设计基准风速高达48.0 m/s。为确保该超大跨度悬索桥运营阶段的抗风安全性,围绕主梁气动外形优化开展多方案抗风性能比选及风致振动性能评价。结合气象站概率统计模型设计风速和混合气候模式设计风速,确定狮子洋大桥桥位处设计风参数;对5种主梁方案开展主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进行主梁方案比选和颤振稳定性气动措施优化、不同扭转阻尼比下涡激共振稳定性评价以及台风气候模式下多模态抖振频域计算。结果表明:桥位设计基本风速取34.9 m/s;颤振稳定性方面,对5种主梁方案,上、下层桥面设置通长纵梁能显著改善主梁断面的气动稳定性,增设桥面底部中央稳定板、封闭下层桥面底部和上、下弦杆风嘴可进一步提升抑振效果;涡激共振响应方面,当扭转阻尼比达到0.32%时,扭转涡激共振基本消失;抖振响应方面,台风下主梁抖振响应显著高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规定的百年重现期内设计风速下抖振响应。推荐主梁方案为上、下层桥面系分别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整体式箱梁的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其主梁断面可满足颤振、涡激共振和抖振的抗风安全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双层桥面板桁-箱桁组合钢梁 台风 风致振动 气动选型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磁浮轨道梁响应极值条件
2
作者 向活跃 刘科宏 李永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136,共9页
为研究磁浮轨道梁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将磁浮列车简化为移动的均布荷载,采用解析法得到简支轨道梁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并讨论轨道梁最大值随车速、跨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推导磁浮轨道梁动力响应的极值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车-桥耦合振动... 为研究磁浮轨道梁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将磁浮列车简化为移动的均布荷载,采用解析法得到简支轨道梁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并讨论轨道梁最大值随车速、跨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推导磁浮轨道梁动力响应的极值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车-桥耦合振动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列车与轨道梁跨度比值较大时,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轨道梁跨中最大响应以波动形式增加,最大响应存在极值,轨道梁响应随轨道梁跨度、质量等参数也有类似规律;当车速和跨度的乘积为特定常数,或轨道梁一阶竖弯频率与跨度的乘积为车速特定倍数时,轨道梁产生消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轨道梁 动力响应 均布荷载 解析法 消振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下不同纵坡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3
作者 杨吉新 杨帅 《公路与汽运》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以某大纵坡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原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充分考虑桥墩的非线性行为,建立6种不同纵坡梁桥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分析纵坡坡度对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坡增大主要对顺桥向地震响应产生较大影响,对... 以某大纵坡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原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充分考虑桥墩的非线性行为,建立6种不同纵坡梁桥的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分析纵坡坡度对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坡增大主要对顺桥向地震响应产生较大影响,对横桥向和竖向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刚构墩率先进入塑性阶段,而支座墩始终保持线性变形;随着纵坡的增大,刚构墩墩顶转角增幅比墩底增幅大。设计较大纵坡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时,应更注重刚构墩墩顶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 纵坡坡度 动力响应 罕遇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自由度简化模型的漂浮体系斜拉桥电涡流阻尼振震双控性能研究
4
作者 牛华伟 徐继祥 +3 位作者 鲁家斌 周家刚 何超 陈政清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2-8,21,共8页
针对漂浮体系斜拉桥进行振震双控设计时所要面临的复杂建模和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纵向运动的简化单自由度模型,并利用加劲梁梁端实测数据对简化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终基于简化单自由度模型对漂浮体系斜拉桥开展电涡流阻尼振... 针对漂浮体系斜拉桥进行振震双控设计时所要面临的复杂建模和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纵向运动的简化单自由度模型,并利用加劲梁梁端实测数据对简化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终基于简化单自由度模型对漂浮体系斜拉桥开展电涡流阻尼振震双控研究。结果表明,漂浮体系斜拉桥纵向往复运动的动力特性表现以一阶纵飘模态为主,基于此提出的简化单自由度模型能够合理反映漂浮体系斜拉桥加劲梁在外界动荷载作用下的纵向运动响应,采用简化模型进行漂浮体系斜拉桥纵向运动振震双控设计可以满足工程要求。此外,电涡流阻尼器可以替代液体黏滞阻尼器对漂浮体系斜拉桥进行振震双控,且电涡流阻尼器的控制效果随着阻尼系数的提高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震双控 斜拉桥 漂浮体系 电涡流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等跨连续梁桥冲击系数研究
5
作者 杨美良 李文慧 +1 位作者 李振国 李涛 《科技通报》 2025年第1期84-90,共7页
本文为确定等跨连续梁桥的冲击系数,根据结构静力分析,求取边跨及中跨跨中挠度静力响应;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分别建立车辆与桥梁的动力方程,采用五轴十三自由度平面车辆模型,三跨连续梁桥模型,建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采用ANSYS和MATLAB... 本文为确定等跨连续梁桥的冲击系数,根据结构静力分析,求取边跨及中跨跨中挠度静力响应;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分别建立车辆与桥梁的动力方程,采用五轴十三自由度平面车辆模型,三跨连续梁桥模型,建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采用ANSYS和MATLAB软件编译等跨连续梁桥车桥耦合分析模块,迭代求解边跨及中跨跨中挠度动力响应;再依据冲击系数计算公式求出边跨及中跨冲击系数,确定桥面不平整度、速度、基频和载重这4个因素为影响因素,利用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数值分析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得到了各参数对冲击系数的显著程度,给出等跨连续梁桥挠度冲击系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桥面不平整度与挠度冲击系数的相关性较好,而速度、基频和载重对挠度冲击系数的线性相关较为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桥面不平整度与冲击系数之间的标准化相关系数Beta达到0.908,表明桥面不平整度对连续梁桥的冲击系数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行规范未考虑到这一因素,因此建议在后续规范修订中纳入桥面不平整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系数 数值模拟 逐步回归 桥面不平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开槽箱梁主梁气动力负斜率效应及其三维静风屈曲后承载行为
6
作者 罗松 崔巍 +1 位作者 赵林 葛耀君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7,共12页
基于双开槽主梁断面,通过改变断面的气动外形,让断面具有静风屈曲后继续承载能力,并分析断面三分力系数与静风屈曲后变形的关系以及静风屈曲失稳的机理。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改变断面的开槽宽度和斜腹板角度等气动外形参数,基于CFD数值... 基于双开槽主梁断面,通过改变断面的气动外形,让断面具有静风屈曲后继续承载能力,并分析断面三分力系数与静风屈曲后变形的关系以及静风屈曲失稳的机理。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改变断面的开槽宽度和斜腹板角度等气动外形参数,基于CFD数值模拟并利用风洞试验验证的方法计算断面的三分力系数,选出具有负斜率趋势的桥梁主梁断面;在综合考虑构几何非线性和静风荷载非线性的基础上,采用弧长法迭代计算,计算结构主梁静风失稳后完整过程的位移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开槽宽度和斜腹板角度都可使CL和CM曲线斜率变负,一起改变这两个参数时负斜率效果更明显;初始攻角会影响最终失稳风速和结构是否存在屈曲后;三分力系数曲线斜率变负,降低了静风荷载随变形的增加速率,使桥梁静风屈曲后具有继续承载能力,这使桥梁抵抗静风荷载有了“韧性”,提高了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数值模拟 三分力系数负斜率 弧长法 静风屈曲失稳 抗灾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大跨扁平箱梁桥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研究
7
作者 张艺 李欢 +2 位作者 魏高翔 何旭辉 谢祖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0-574,共15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一种新型的扁平箱梁外形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铁路桥梁。为研究该类型梁桥的抗风性能,以某大跨度无风嘴扁平箱梁桥为研究背景,通过节段模型测振、测压试验和流场显示试验,研究该类型主梁在施工、成桥阶段的涡...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一种新型的扁平箱梁外形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铁路桥梁。为研究该类型梁桥的抗风性能,以某大跨度无风嘴扁平箱梁桥为研究背景,通过节段模型测振、测压试验和流场显示试验,研究该类型主梁在施工、成桥阶段的涡振性能以及风嘴、导流板的抑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悬臂状态和成桥阶段,在3个来流攻角(α=-3°、0°、+3°)下均发生了竖弯涡振;该类型箱梁前缘流动分离呈现出类似矩形体的分布状态;在施工阶段以及成桥阶段,该结构在涡振状态下会形成规则的卡门涡街;加装风嘴,单悬臂状态各个攻角以及成桥阶段+3°攻角下的涡振均被完全抑制,结构上缘的负压绝对值和风压脉动极大值明显减小;对于成桥阶段-3°和0°攻角下的涡振没有抑制效果,风嘴无法减小梁体上缘的风压脉动极大值;加装导流板,在施工阶段,单悬臂状态-3°攻角下的涡振完全消失,+3°攻角下的涡振减小12.3%,对于0°攻角的涡振导流板没有抑制效果;在成桥阶段,-3°攻角下的涡振减小66.4%,0°攻角下的涡振减小58.9%,+3°攻角下的涡振减小57.2%;导流板无法减小施工阶段以及成桥阶段结构上缘的负压绝对值,但可以减小下缘的风压脉动极大值;风嘴显著减小了前缘的流动分离规模,结构上缘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分离泡,抑制了尾流旋涡脱落的形成;导流板抑制了结构下缘大规模流动分离的形成,从而抑制了尾流的规则卡门涡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箱梁 涡激振动 抑振措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峡谷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阶段抖振响应及抗风索减振措施研究
8
作者 张捷 刘小波 +1 位作者 杨霄 张天翼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为研究山区峡谷大跨度斜拉桥在不同施工状态下的抖振响应特点,以及适用于该类桥梁的抗风索减振措施,以跨越深切峡谷的某大跨度斜拉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时域分析方法计算该桥在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单悬臂中期施工状态和最大单悬臂施工... 为研究山区峡谷大跨度斜拉桥在不同施工状态下的抖振响应特点,以及适用于该类桥梁的抗风索减振措施,以跨越深切峡谷的某大跨度斜拉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时域分析方法计算该桥在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单悬臂中期施工状态和最大单悬臂施工状态下的抖振响应,分析不同布置形式抗风索对抖振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主梁在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下梁端竖向抖振位移显著,主要由桥塔顺桥向弯曲引起;单悬臂中期施工状态结构整体刚度提升使得梁端竖向和塔顶顺桥向抖振位移明显降低;最大单悬臂施工状态主梁悬臂段最长,主梁抖振响应较单悬臂中期施工状态显著增大。一端与桥塔承台连接的传统抗风索可大幅降低最大双悬臂状态主梁的竖向抖振位移,最大减小率达55.3%,但对单悬臂施工状态桥梁抖振响应的抑制效果并不明显;当主桥处于最大单悬臂施工状态时,在两侧主梁悬臂端采用交叉连接方式布置的“软连接”抗风索可有效抑制主梁的竖向、横桥向和扭转抖振位移,且减振效果优于平行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山区峡谷 施工状态 抖振响应 抗风索 时域分析 减振措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流线型箱梁扭转涡激气动力的简化涡模式与气动措施抑振机理
9
作者 胡传新 官绪龙 +1 位作者 赵林 葛耀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09,共8页
以典型流线型闭口箱梁为研究对象,利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获取原始断面与优化断面(栏杆扶手抑流板断面和检修轨道导流板断面)涡振响应,并分析其典型风速下断面周围分布气动力矩贡献,结合简化涡和数值模拟方法,推演断面周围流场演变特征,... 以典型流线型闭口箱梁为研究对象,利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获取原始断面与优化断面(栏杆扶手抑流板断面和检修轨道导流板断面)涡振响应,并分析其典型风速下断面周围分布气动力矩贡献,结合简化涡和数值模拟方法,推演断面周围流场演变特征,揭示了流线型箱梁扭转涡振及气动措施抑振机理,为主梁扭转涡振及抑振机理分析提供了一种思路。研究表明:原始断面存在明显扭转涡振现象,其振幅达0.112°,增设检修轨道导流板后振幅降低35.7%,增设抑流板后涡振现象消失。原始断面和导流板断面涡振时,上表面分布气动力矩对涡激力矩贡献值远大于下表面,二者均由上表面大尺度前缘分离涡主导,分离涡漂移时长约为2.5个断面振动周期,对应2阶扭转简化涡模态。增设导流板后,断面上表面分布气动力矩对涡激力矩的贡献显著减小,旋涡漂移模式与断面振动之间的相位关系发生改变,断面周围旋涡作用强度减小,故涡振振幅降低。增设栏杆扶手抑流板后,上表面分布气动力矩对涡激力矩贡献值显著减小且其波浪式分布消失,上表面前缘大尺度分离涡的形成得到抑制,故断面涡振现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扭转涡振 简化涡方法 流线型闭口箱梁 抑流板 检修轨道导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荷载作用下轨道-箱梁结构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姜兴 罗锟 +1 位作者 陈鹏 余崇彬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针对横向荷载作用下轨道-箱梁结构的振动特性问题,基于相似理论,建立几何相似比为10:1的轨道-箱梁模型试验系统,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利用LMS数据采集系统,分析横向荷载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在轨道-箱梁中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横向振动从跨中... 针对横向荷载作用下轨道-箱梁结构的振动特性问题,基于相似理论,建立几何相似比为10:1的轨道-箱梁模型试验系统,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利用LMS数据采集系统,分析横向荷载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在轨道-箱梁中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横向振动从跨中截面向1/4截面传递时衰减更快,衰减率约为50%~85%,而从1/4截面传递到端部截面时相对较慢,衰减率约为10%~40%;横向荷载引起的轨道-箱梁结构的竖向振动响应整体上大于引起的横向振动响应,竖向振动响应约为横向振动响应的1~4.5倍。研究成果使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传递规律得到完善,对于高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与噪声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型试验 箱梁结构 加速度导纳 振动传递 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双层钢桁梁斜拉桥行车舒适度分析
11
作者 陈建兵 徐同源 +1 位作者 刘晨光 匡冠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探究车辆在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为优化双层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依据。以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并根据《机械振动和冲击—评估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情况》(ISO2631... 探究车辆在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为优化双层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依据。以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并根据《机械振动和冲击—评估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情况》(ISO2631-1)中均方根乘值法对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单(双)层加载、车速、车载质量、桥面不平顺度、车辆间距、车辆数目等因素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相较于单层通车,上下层同时通车时车体的振动强度略微降低;当车载质量越小或车速越大时,车体的加速度均方根值会逐渐增大;路面对车体振动强度影响较大,当路面等级处于较差的D级和E级时,车体振动强度会成倍增加。双层同时加载时,车辆的行车舒适性略优于单层通车;保持适当的车速或增大车载质量可以提高司乘人员的行车舒适性;行车舒适性对于路面等级较为敏感,当路面等级较差时,车内司乘人员受其影响无法长时间乘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钢桁梁斜拉桥 车桥耦合 加速度均方根乘值法 行车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面移动车辆横风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朱超 张佳明 +2 位作者 冯玉祥 马存明 陈旭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车辆的横风效应是影响大跨度桥梁桥面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正常运营,而当前关于车辆气动特性的研究却大多针对地面场景。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平台,采用重叠动网... 车辆的横风效应是影响大跨度桥梁桥面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正常运营,而当前关于车辆气动特性的研究却大多针对地面场景。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平台,采用重叠动网格技术同时模拟了集装箱货车在双箱梁桥面和地面上的真实运动,详细研究了桥面移动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绕流流场和绕流气动力。结果表明:移动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绕流特征主要与风速和车速所控制的合成风偏角有关;此外,与地面场景的模拟结果相比,桥面的存在显著降低了车辆的侧向力和横摆力矩,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侧倾力矩,而且这种影响还与车辆在桥面上行驶的车道位置有关;最后,提出了桥面移动车辆气动力系数关于合成风偏角的经验公式以方便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辆-桥梁系统 移动车辆 气动特性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 重叠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灰岩地层铁路隧道工程特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韩赟 王新东 贺思悦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研究目的:为保证凝灰岩地层隧道施工与运营期安全,采用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了凝灰岩地层工程特性,结合在建西成铁路利仁隧道凝灰岩段施工期灾变情况,提出工程对策,并现场应用验证其效果,有利于明确凝灰岩地层对隧道影响,完善隧道... 研究目的:为保证凝灰岩地层隧道施工与运营期安全,采用现场取样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了凝灰岩地层工程特性,结合在建西成铁路利仁隧道凝灰岩段施工期灾变情况,提出工程对策,并现场应用验证其效果,有利于明确凝灰岩地层对隧道影响,完善隧道设计理论。研究结论:(1)弱风化硬质凝灰岩呈凝灰质砂状结构,矿物组成以砂状矿物为主,岩石水稳性相对较好,以无膨胀性为主,不需要加强措施;强风化软质凝灰岩呈凝灰状结构,矿物组成以火山灰为主,蒙脱石等亲水性矿物含量高,水理特性明显,以中等-强膨胀性为主;(2)弱风化硬质凝灰岩强度较高,隧道掌子面自稳性较好,现场无相应段落灾变;强风化软质凝灰岩强度较低,甚至无法取样,为极软岩,隧道掌子面自稳性较差,现场有相应段落发生多次掌子面溜塌、初支侵限、喷混开裂及脱落,开挖后基底1~2 m凝灰岩崩解软化,需要加强措施;(3)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强风化软质凝灰岩段隧道工程对策:变形控制措施有加强超前支护、拱墙径向注浆、初支与二衬间设置缓冲层等,基底安全控制措施有钢管桩与隔水层等,现场试验表明采用上述工程对策控制变形效果显著;(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凝灰岩地层铁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凝灰岩地层 工程特性 工程对策 膨胀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涡模拟的山区桥址风场及其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
14
作者 胡朋 陈婉婷 +2 位作者 韩艳 陈飞 丁少凌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5,共16页
为研究位于复杂山区地形的桥址区风场特性及其对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以山区某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获取桥址区足量监测点的脉动风场特性;分别以传统谐波合成法模拟的脉动风场、规范建议的C类脉动风场与大涡模拟方法... 为研究位于复杂山区地形的桥址区风场特性及其对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以山区某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获取桥址区足量监测点的脉动风场特性;分别以传统谐波合成法模拟的脉动风场、规范建议的C类脉动风场与大涡模拟方法计算得到的脉动风场计算桥梁的抖振力,并对三者进行了抖振响应对比分析;研究了桥址区非均匀风场特性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山区地形的大跨度桥梁的平均风速、风攻角以及紊流强度等特性沿桥跨呈现明显的非均匀性,紊流强度比、脉动风速谱以及相干函数均与规范建议值不同,反映了规范建议值在复杂山区风场中的适用性有限.采用谐波合成法模拟脉动风场得到的抖振响应相比大涡模拟方法同步监测所得到的脉动风场下抖振响应偏不安全,采用规范建议谱模拟风场所得的抖振响应相较于大涡模拟方法所得的抖振响应在竖向位移结果上偏不安全,但侧向位移和扭转位移结果上却偏于保守.非均匀风速对主梁竖向、侧向及扭转抖振响应影响较大,而非均匀风攻角对主梁扭转响应也有一定影响.非均匀风速来流下,跨中竖向和侧向抖振响应谱明显高于均匀风速来流的,而跨中扭转抖振响应谱与均匀风速来流相比差距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区 大跨度桥梁 大涡模拟 非均匀风场 抖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塔部分地锚斜拉桥涡振气动抑振措施与气动影响研究
15
作者 祝志文 刘桂荣 +2 位作者 沈焯悦 刘帅永 汤琴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769,共13页
为解决Π形截面双边箱主梁易引发涡振的问题,以结构复杂的独塔部分地锚斜拉桥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根据动力特性分析的结果设计节段模型,开展不同风攻角和风速下的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研究气动抑振措施及其气动影响。研... 为解决Π形截面双边箱主梁易引发涡振的问题,以结构复杂的独塔部分地锚斜拉桥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根据动力特性分析的结果设计节段模型,开展不同风攻角和风速下的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研究气动抑振措施及其气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规范阻尼比水平、常遇风速范围和±3°风攻角范围内,原设计主梁断面在竖弯和扭转方向均发生了明显的涡激振动,竖弯涡振幅值明显超过规范限值。增设下稳定板或倒L形裙板能显著降低±3°风攻角范围内的竖弯涡振幅值,也能一定程度降低扭转涡振幅值,使得桥梁涡振满足规范要求。但5°风攻角时仅增设一种气动措施无法抑制涡振,需同时增设下稳定板和倒L形裙板。原主梁和增设气动措施的主梁在±3°风攻角范围内有足够的颤振稳定性,表明增设的涡振气动措施不影响原主梁的颤振稳定性。测力试验表明,与增设下稳定板基本不改变原主梁的阻力系数不同,增设倒L形裙板能明显减小原主梁阻力系数,且负风攻角下阻力降幅明显大于正攻角,表明倒L形裙板能流线化Π形截面主梁气动外形。增设倒L形裙板将明显增大升力和扭矩系数曲线斜率,预示竖弯和扭转气动阻尼的增大,因而能降低竖弯和扭转涡振,改善桥梁的抗涡振性能。研究结果能为大桥抗涡振设计提供依据,也能为同类桥梁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振 部分地锚斜拉桥 双边箱主梁 抑振措施 力系数 气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行走模型的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研究
16
作者 李智海 陈得意 +1 位作者 吴刚杰 吴时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为研究人致振动与环境噪声共同作用下对行人实感舒适度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两种双向随机行走模型,推导了任意时刻行人位置的计算公式,建议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的舒适度分析方法;其次,基于双向随机行走模型,对比分析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 为研究人致振动与环境噪声共同作用下对行人实感舒适度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两种双向随机行走模型,推导了任意时刻行人位置的计算公式,建议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的舒适度分析方法;其次,基于双向随机行走模型,对比分析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出现时刻及出现区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联合烦恼率期望的计算式,以荆州市某人行天桥开展实桥试验,进行了行人实感联合烦恼率的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在BOAM(bidirectional ordered arrangement model)中实感联合烦恼率整体小于跨中联合烦恼率,正向行走人群与反向行走人群各区间占比具有一定对称性;行人最大实感区间并非在跨中位置处占比最大,出现最大联合烦恼率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行程的后半段;在BSDM(bidirectional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model)中实感联合烦恼率的比例略高于跨中联合烦恼率的比例,正向与反向行走人群的最大联合烦恼率出现区间分别在区间5与区间3达到最大,分别占总比例的37.92%、27.95%,基于两种模型,绝大部分行人最大实感联合烦恼率出现时刻并非在最大跨中联合烦恼率出现时刻;考虑行人实感加速度的联合烦恼率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其期望值与实测期望值的误差为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环境噪声 随机行走模型 舒适度 实感联合烦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防噪降噪设计与施工处治措施
17
作者 李百富 禹志华 穆孟 《交通企业管理》 202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随着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高架桥等交通设施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噪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噪音会对周边居民、企业、学校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噪声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和工作、损害听力等。因此,对于噪声的控... 随着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高架桥等交通设施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噪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噪音会对周边居民、企业、学校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噪声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和工作、损害听力等。因此,对于噪声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一、高架桥产生的噪音类别1.车辆动力性噪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振动带来的空气振动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设计 防噪降噪 施工处治 桥面材料 有轨桥梁 无轨桥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HHT的简支梁动力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18
作者 耿泽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2期283-288,294,共7页
为了准确识别车辆通过桥梁产生的动力响应,提出一种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法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边际谱结合排列熵的桥梁结构动力参数识别方法:首先,通过VMD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 为了准确识别车辆通过桥梁产生的动力响应,提出一种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法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边际谱结合排列熵的桥梁结构动力参数识别方法:首先,通过VMD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信号分解,得到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其次,计算各个IMF分量的排列熵,利用信号越稳定排列熵值越小的特点,筛选出排列熵值较小的IMF分量;最后,对其进行HHT变换,得到各个IMF分量的边际谱。仿真与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车辆过桥时桥梁产生的动力响应并适应桥梁竖向频率较低的特点,准确提取在车辆激励下的桥梁竖向频率;车速、路面不平整度和车重这3个因素对VMD-HHT边际谱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所得结果为桥梁结构安全运营和健康状态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响应 变分模态分解(VMD) 边际谱 排列熵 竖向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架人行桥舒适度分析与TMD减振设计
19
作者 王富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3期27-31,共5页
大跨度人行桥很难满足我国现行规范对人行桥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3 Hz的要求,为了研究人行桥人致振动及舒适度评价标准,以某景区一座钢桁架人行景观桥为实例,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参照德国EN03规范... 大跨度人行桥很难满足我国现行规范对人行桥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3 Hz的要求,为了研究人行桥人致振动及舒适度评价标准,以某景区一座钢桁架人行景观桥为实例,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参照德国EN03规范,在不同行人密度下对桥梁结构进行加速度响应分析和舒适度评价,并通过优化调谐质量阻尼器TMD(Tuned Mass Damper,TMD)的参数,分析TMD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对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减振方案。结果表明:随着TMD质量比的增大,结构竖向加速度峰值减小,减振比增大,但减振效果并不是随着质量比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当质量比大于2%时,减振效果已趋于平缓;结合工程实际,当质量比采用1%、跨中设置2个TMD时,结构舒适度达到“很舒适”等级,能有效控制人致振动。研究结果对同类型人行天桥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人致振动 有限元模型 舒适度评价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TMD的钢人行桥人致振动减振效应实测与分析
20
作者 王瑞龙 张培君 《中国市政工程》 2025年第1期56-60,145,146,共7页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和城市景观的要求,人行桥不断向轻柔大跨的方向发展。我国现行规范通过频率调整来控制人行桥振动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针对某U形钢结构人行桥的人行振动问题,采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和城市景观的要求,人行桥不断向轻柔大跨的方向发展。我国现行规范通过频率调整来控制人行桥振动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针对某U形钢结构人行桥的人行振动问题,采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简称MTMD)进行分频布控的减振设计,并对其进行现场实测和数值分析。MTMD控制频率分别为一阶竖弯频率1.95 Hz、1.70 Hz。实测结果表明:MTMD安装后,人行桥的一阶竖弯频率降低,不同人行激励频率下减振率达到80%以上,人行舒适度均达到“最好”级别。同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匹配较好,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人行桥的减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人致振动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