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9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隧道围岩精细化分级的隧道破坏模式自动计算方法
1
作者 王明年 袁硕 +2 位作者 钟浩 于丽 王旭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原有隧道围岩分级主要依托多种方法对掌子面进行单一分级,通过实验及数值计算可以获取对应围岩破坏模式并给予对应的支护设计,随着围岩精细化分级技术的发展,现场施工能够获取大量单一围岩分部位精细化分级数据以供精细化设计使用,但手... 原有隧道围岩分级主要依托多种方法对掌子面进行单一分级,通过实验及数值计算可以获取对应围岩破坏模式并给予对应的支护设计,随着围岩精细化分级技术的发展,现场施工能够获取大量单一围岩分部位精细化分级数据以供精细化设计使用,但手动计算分析大量不同工况所需的成本过高。本文在围岩三维精细化分级结果的基础上,对隧道围岩横、纵向岩体非均匀性进行分析并实现自动化数值计算模型,可将围岩三维精细化分级结果作为输入,对大量非均匀工况自动完成计算并实现自动化记录。同时,本文对最终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其结果显示:围岩非均匀性将导致单一围岩级别掌子面对应多种破坏模式,以及破坏模式随围岩等级增大而发生过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分级 精细化设计 自动化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线性分段表示的钻进参数围岩分级特征提取方法
2
作者 何永义 王明年 +5 位作者 凌学鹏 易文豪 夏覃永 李泽星 童建军 赵思光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依托来自宜昌—郑万高铁联络线隧道工程的1 765份钻进参数样本,在分析钻进参数时序曲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置信区间检验方法、动态线性分段表示方法、卡尔曼滤波方法和线性分段均值处理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线性分段表示的钻进参... 依托来自宜昌—郑万高铁联络线隧道工程的1 765份钻进参数样本,在分析钻进参数时序曲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置信区间检验方法、动态线性分段表示方法、卡尔曼滤波方法和线性分段均值处理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线性分段表示的钻进参数围岩分级特征提取方法;对比该方法处理前后掌子面钻进参数样本的离散性和差异性,以及采用该方法处理前后6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下的围岩分级模型准确性,验证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钻进参数时序体现出明显的纵向分段、区间波动和随机离散特征;采用该方法处理后,相同围岩级别下的样本数据标准差平均降低28.72%~82.68%,不同围岩级别下的样本类间距离均值提升66.79%~77.37%,6种机器学习算法下围岩分级模型得到的分级准确率由85.3%~88.8%提高到88.1%~89.9%。作为一种基础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各种非地质因素对围岩分级精度的影响,较好地体现了钻进参数和围岩质量间的良好响应关系,并提升了具体实践中的围岩质量评价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分级 钻进参数 时间序列 动态线性分段表示 贝叶斯置信区间检验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地层隧道围岩承载环抗力计算
3
作者 苏雅 苏永华 +2 位作者 刘阳阳 李明 罗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软弱地层中隧道锚喷支护的力学效果主要是形成基于空间边界附近围岩的承载环.利用岩体评级(RMR)系统中的相关因素与岩体地质强度指标(GSI)所涉及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GSI各项要素指标及其总值确定的简明途径.利用岩体内摩擦角、黏... 软弱地层中隧道锚喷支护的力学效果主要是形成基于空间边界附近围岩的承载环.利用岩体评级(RMR)系统中的相关因素与岩体地质强度指标(GSI)所涉及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GSI各项要素指标及其总值确定的简明途径.利用岩体内摩擦角、黏聚力与霍克-布朗(Hoek-Brown,H-B)准则常数ms、s及a的等效换算关系,结合拉布西维兹剪切楔体滑移失稳模式,导出了基于H-B非线性屈服准则的承载环抗力及其稳定安全系数计算表达式.实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基于H-B准则计算获得的承载环安全系数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而基于Mohr-Coulomb(M-C)准则的安全系数则过于保守.承载环力学机制及其总体特征由岩体自身力学属性及锚喷拱架支护结构协同决定.锚杆长度控制承载环厚度,其与承载环抗力首先正相关,超过一定值后,转变为负相关.拱架的主要效能在于避免围岩早期出现过大变形松散,喷射混凝土是承载环紧固力(围压)的主要贡献者.岩体力学属性是承载环抗力大小的控制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 隧道工程 锚喷支护 霍克-布朗准则 承载环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土参数变异性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设计方法
4
作者 胡子威 雷明锋 +3 位作者 张运波 肖凤龙 杨鹏亮 贾朝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1,共13页
随着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稳健性设计已成为确保工程安全与效率的关键。鉴于传统的确定性计算无法充分考虑地层和水力参数空间变异性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的问题,采用随机场理论,充分考虑地层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及其自相关性的影响... 随着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稳健性设计已成为确保工程安全与效率的关键。鉴于传统的确定性计算无法充分考虑地层和水力参数空间变异性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的问题,采用随机场理论,充分考虑地层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及其自相关性的影响。基于极限上限分析定理,采用三维空间离散技术,构建不确定性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三维螺旋破坏机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三维离散破坏机构的速度场和功率平衡方程,建立不确定性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计算方法,并与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验证。之后,开展了地层和水力参数不确定性对隧道开挖面失效概率的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工程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稳健性设计方法,并开发快速计算程序。最后,结合工程案例,应用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并与工程实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计算方法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析中均可靠;孔隙水压力系数变异性的影响较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变异系数更大;变异系数和自相关距离的增大使随机计算的支护力分布更离散。提出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稳健性设计方法和工程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可为相关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场理论 开挖面稳定性 三维上限分析 稳健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荆隧道闪长岩岩石力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刘飞 刘秋阳 +2 位作者 满金龙 章慧健 胡如成 《四川建材》 202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岩石的力学特性对于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一直备受学者关注。紫荆隧道为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的关键部分,隧区跨越闪长岩地层,性质相当复杂。为深化对紫荆隧道闪长岩围岩力学特性的理解,分别对隧区闪长岩试样进行单轴压... 岩石的力学特性对于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一直备受学者关注。紫荆隧道为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的关键部分,隧区跨越闪长岩地层,性质相当复杂。为深化对紫荆隧道闪长岩围岩力学特性的理解,分别对隧区闪长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研究发现,隧区范围内的闪长岩破坏主要表现为脆性破坏,在单轴压缩试验中其破坏模式为竖向劈裂和剪切破坏,而在巴西劈裂试验为竖向劈裂破坏,这是岩石中裂隙发生和持续延伸引起的。最后,通过计算和分析获得围岩的岩石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闪长岩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力学试验 隧道工程 单轴压缩 巴西劈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中大跨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6
作者 田皓天 俞缙 +3 位作者 林聪波 王海猛 蔡浩慧 周玮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运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含不同节理分布的大跨隧道模型。考虑节理的走向、倾角、间距和力学参数等因素,对大跨隧道开挖后无支护的围岩变形破坏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大量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跨隧道围岩开挖后的风险部位... 运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含不同节理分布的大跨隧道模型。考虑节理的走向、倾角、间距和力学参数等因素,对大跨隧道开挖后无支护的围岩变形破坏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大量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跨隧道围岩开挖后的风险部位主要由节理走向与倾角决定,该部位失稳及落块由节理间距和力学参数决定;当考虑双向组合节理时,围岩情况比单向节理更为复杂,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不仅在横截面上呈现一定规律,并且在隧道轴向上也会有所差异;X向节理主要影响隧道横截面围岩变形破坏的位置,Y,Z向节理则会影响隧道轴线方向的围岩变形分布规律,并且节理倾角愈大,围岩松动范围愈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节理岩体 离散元模拟 围岩变形破坏 大跨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的隧道围岩变形破坏分析
7
作者 刘先声 刘洋 +1 位作者 王蔚然 董瑾玥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对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限差分理论和颗粒流理论,建立二维平面隧道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模型进行分析,分别利用FLAC^(2D)和PFC^(2D)构建连续区域与非连续区域,研究不同围压条件下隧道围岩的变形特... 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对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限差分理论和颗粒流理论,建立二维平面隧道连续-离散耦合数值模型进行分析,分别利用FLAC^(2D)和PFC^(2D)构建连续区域与非连续区域,研究不同围压条件下隧道围岩的变形特性及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地应力的增长,围岩的变形逐渐加剧,裂纹数量逐渐增多,裂纹的产生先快后慢,从8 MPa到10 MPa地应力条件下的裂纹数量有一个突变的过程,断裂和塌陷主要集中在隧道顶部;围岩的变形和裂纹数量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当侧压力系数小于1.0时,围岩破坏程度较轻,变形主要集中在隧道两侧;当侧压力系数大于1.0时,围岩的变形程度以及裂纹数量均出现明显增长,破坏主要集中在顶板和底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离散耦合 不同围压 破坏 裂纹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软化的深埋泥岩隧道围岩变形特征
8
作者 马传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隧道围岩含水量的变化对地层力学性质影响显著,易导致隧道变形及衬砌损伤。以一座深埋泥岩地层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泥岩地层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发生机制。建立了与正线隧道断面相同尺... 隧道围岩含水量的变化对地层力学性质影响显著,易导致隧道变形及衬砌损伤。以一座深埋泥岩地层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泥岩地层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发生机制。建立了与正线隧道断面相同尺寸的试验洞,使用多点位移计监测试验洞围岩位移变化情况;对泥岩进行膨胀压力试验,并反演膨胀系数;构建了考虑地层遇水膨胀、软化效应的隧道变形数值分析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不同湿度应力场条件下泥岩地层隧道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受湿度应力场的影响,泥岩隧道在开挖后,围岩出现了膨胀变形和强度劣化,围岩变形向远离隧道衬砌的方向发展,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泥岩遇水软化是围岩变形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围岩变形 数值模拟 深埋隧道 泥岩 遇水膨胀 软化效应 试验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行融合图Transformer的岩爆烈度等级预测
9
作者 高天祥 苏树智 +1 位作者 朱彦敏 樊腾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11-2118,共8页
岩爆是地下深部工程中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为准确预测岩爆烈度等级,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融合图Transformer(parallel fusion graph Transformer,PFGT)的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岩爆数据在欧氏空间中的相似性结构关... 岩爆是地下深部工程中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为准确预测岩爆烈度等级,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融合图Transformer(parallel fusion graph Transformer,PFGT)的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岩爆数据在欧氏空间中的相似性结构关系构建图结构数据,并通过多重岩爆判据来约束岩爆数据在欧式空间中结构的畸变构建另一种图结构数据,通过平行训练获得岩爆数据的单尺度特征。其次,该方法设计了一种特征融合图Transformer策略,通过融合基于欧式空间和基于岩爆判据的两种图结构数据特征,获得岩爆数据的多尺度特征。该方法能够同时利用单尺度特征和多尺度特征,增强了数据表示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使用Transformer进行特征融合使得模型能够更全面地捕捉岩爆数据的优化特征,提升模型性能。通过与传统神经网络和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相比,PFGT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4.87%,优于其他算法,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为岩爆等级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神经网络 岩爆 TRANSFORMER 等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水压爆破中不同轴向装药结构的地表振动响应规律研究
10
作者 赵立财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为探明隧道水压爆破中不同装药结构对地表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依托沈白高速新宾隧道Ⅳ级围岩爆破开挖开展了相关现场试验,对比了常规装药、孔口水间隔装药、孔底水间隔装药及两端水间隔装药条件下爆破诱发地表振动峰值(PPV)及主频(DF),... 为探明隧道水压爆破中不同装药结构对地表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依托沈白高速新宾隧道Ⅳ级围岩爆破开挖开展了相关现场试验,对比了常规装药、孔口水间隔装药、孔底水间隔装药及两端水间隔装药条件下爆破诱发地表振动峰值(PPV)及主频(DF),并借助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装药结构下地表振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装药结构,水压爆破转化为爆破振动的能量降低,爆破诱发地表振动PPV减小而DF相对较高;沿隧道掌子面横断面5 m范围内,常规装药结构诱发的振动峰值会超过允许的振动峰值,不利于地表建构物振动安全控制;采用水压爆破时,在炮孔内布设水袋一端,爆炸转化为振动能的比例相对较小,诱发PPV降低;但沿炮孔内布设水袋一端反方向爆破诱发的PPV则相对较高。在隧道掘进爆破作业中,推荐使用两端水间隔装药以保证振动能量的均匀分布,降低炮孔两侧地表振动,从而减小爆破开挖对地表建构物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表振动 水压爆破 装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盾构挤压效应的隧道侧部含溶洞岩层稳定性上限分析
11
作者 杨阳 侯艳娟 +3 位作者 娄在明 毛露露 张顶立 孙振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7,135,共10页
随着城市岩溶区大型盾构隧道修建越来越多,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会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造成挤压破坏。结合上限分析定理和非线性Hoek-Brown准则,考虑盾构挤压效应对挤压破坏范围的不利影响,根据虚功定理和变分原理建立溶隧侧部抗水岩层稳定... 随着城市岩溶区大型盾构隧道修建越来越多,盾构机掘进过程中会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造成挤压破坏。结合上限分析定理和非线性Hoek-Brown准则,考虑盾构挤压效应对挤压破坏范围的不利影响,根据虚功定理和变分原理建立溶隧侧部抗水岩层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挤压破坏范围理论预测解析解及临界安全距离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并对主要影响参数进行敏感程度分析。结合临界安全距离表达式,提出盾构掘进参数综合设计方法,并在LPM131溶洞位置处得到相应验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抗水岩层安全距离符合实际情况,且不同参数变化对正侧部含溶洞岩层挤压破坏范围影响程度不一致,其中溶洞大小、溶洞填充压力和盾构挤压效应越大,引起岩层挤压破坏范围就越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应实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防止含溶洞岩层造成贯通性挤压破坏,确保邻近富水隐伏溶洞段盾构隧道的正常施工,研究成果对预测含溶洞正侧部隧道突水灾害的针对性防治和可预见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城市岩溶区 大型盾构隧道 上限分析定理 盾构挤压效应 岩层稳定性 临界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被动桩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刘宇 王梦林 +1 位作者 孙森 周亚东 《市政技术》 2025年第3期202-208,214,共8页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被动桩基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现有的桩基侧向变形计算方法通常忽略桩身轴力、土体分层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影响,采用桩身离散分段方法,建立了隧道开挖条件下被动桩基的应力应变分析模型...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被动桩基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现有的桩基侧向变形计算方法通常忽略桩身轴力、土体分层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影响,采用桩身离散分段方法,建立了隧道开挖条件下被动桩基的应力应变分析模型。采用Loganathan公式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桩周土体自由水平位移,进而计算桩基的附加水平应力,并利用弹性地基梁方法实现了层状地基和不同边界条件组合情形下被动桩基桩身水平位移和内力的求解。采用既有研究的试验值和解析解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桩身轴力、桩顶和桩端边界条件以及土体分层对被动桩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身变形和内力的最大值通常出现在隧道轴线附近,被动桩基的桩身变形和内力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而增大,桩顶及桩端边界条件是被动桩基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将层状地基简化为均质土层会导致对桩基稳定性的评估产生明显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被动桩基 弹性地基梁 附加水平应力 层状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水位升降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伍军 刘辉 +1 位作者 王筱萌 邓小钊 《公路与汽运》 2025年第1期106-111,115,共7页
为研究隧道斜穿断层破碎带时流固耦合效应和水位升降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醴娄(醴陵—娄底)高速公路周家冲隧道工程为依托,以流固耦合效应和不同地下水位为单一变量,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不同... 为研究隧道斜穿断层破碎带时流固耦合效应和水位升降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醴娄(醴陵—娄底)高速公路周家冲隧道工程为依托,以流固耦合效应和不同地下水位为单一变量,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隧道围岩变形和应力及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及塑性区体积均增大;水位升高对强度高围岩处拱顶位移的影响非常小,但会使仰拱位移进入收敛期的时间延长,高水位时隧道仰拱易发生底鼓破坏;围岩塑性区主要分布在断层、拱脚及拱腰处,随着地下水位升高,塑性区体积以拉伸塑性区增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断层破碎带 围岩稳定性 水位升降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per bou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iered geosynthetic-reinforced soil wall
14
作者 Chengzhi Xiao Xiangsheng Meng +1 位作者 Shan Gao Luqiang Di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25年第1期556-572,共17页
The tiered geosynthetic-reinforced soil (GRS) wall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the high and steep retaining soil structures. However,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esign method for the tiered GRS wall in prac... The tiered geosynthetic-reinforced soil (GRS) wall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the high and steep retaining soil structures. However,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esign method for the tiered GRS wall in practice. This study is aimed at proposing an upper-bound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a tiered GRS wall.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firstly validated by the existing results from the centrifuge test and the numerical method, and then a parametric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hesionless backfill friction angle φ1 and the wall geometric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offset distance, the total wall height, the batter angle δ, the number of tiers n, and wall height ratio of adjacent tiers on the dimensionless equivalent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KT. The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s the φ1 increases, the shear strength of backfill is enhanced and thus the KT or the total reinforcement tensile force decreases, and the K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offset distance at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n becomes stable when it reaches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 For a fixed offset distance, the KT or the total reinforcement tensile for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δ. For the two-tiered GRS walls having the offset distance less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the wall with the smaller wall height ratio has a larger KT. Further, the variation of the location of the critical failure surfaces of tiered GRS walls wa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φ1 and the wall geo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YNTHETICS Tiered GRS walls Offset distance Upper bound theorem Internal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ENN神经网络的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模型
15
作者 王伊立 丁景花 马力骏 《广州建筑》 2025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研究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本文通过构建麻雀搜索算法优化Elman(SSA-ENN)预测模型,以天桥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选取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的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监测数据等参数作为训练和测试样本,将实测结果与SSA-ENN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预... 为研究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本文通过构建麻雀搜索算法优化Elman(SSA-ENN)预测模型,以天桥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选取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的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监测数据等参数作为训练和测试样本,将实测结果与SSA-ENN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模型的预测值进行对比,最后以DK110+605断面为例,对SSA-ENN模型进行工程应用。为了验证SSA-ENN模型的有效性,对Elman神经网络模型、SSA-ENN模型进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SSA-ENN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值为0.9965、RMSE值为7.52、MAE值为0.24,具有较高预测精度,满足指导施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围岩变形 麻雀搜索算法 优化模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采连充膏体强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刘建新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1期190-192,共3页
文章针对膏体强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强度的充填体对连采连充过程中覆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充填体强度设定为4MPa时,工作面围岩的应力变化情况及上覆岩层受开采活动的影响最为平稳;二次开采与充填后,工作面顶板... 文章针对膏体强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强度的充填体对连采连充过程中覆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充填体强度设定为4MPa时,工作面围岩的应力变化情况及上覆岩层受开采活动的影响最为平稳;二次开采与充填后,工作面顶板及其直接顶区域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弯曲与下沉,但充填体与煤柱之间形成了稳固的承载结构;三次开采与充填后,充填体逐渐成为主要的承载结构,与上覆岩层共同建立起了新的应力平衡状态;采用4MPa强度的充填体能够提升连采连充工作面的覆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覆岩运移 围岩应力 膏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炮孔钻进参数的隧道掌子面围岩三维精细化分级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明年 赵思光 +3 位作者 童建军 夏覃永 易文豪 李泽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173,共11页
长进尺、大断面开挖条件下,隧道开挖掌子面-未支护段围岩三维稳定性具有更大挑战,围岩三维精细化分级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基于现场收集的大量钻进参数样本,运用极端随机树算法,建立围岩智能分级机器学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凿岩台车... 长进尺、大断面开挖条件下,隧道开挖掌子面-未支护段围岩三维稳定性具有更大挑战,围岩三维精细化分级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基于现场收集的大量钻进参数样本,运用极端随机树算法,建立围岩智能分级机器学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凿岩台车扫描定位系统及坐标系转换关系确定各炮孔钻进参数对应的三维坐标,并利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技术构建开挖循环范围内钻进参数三维数据空间;结合隧道工程实际,进一步将钻进参数三维数据空间纵向分段、横向分块(分层、分区),利用围岩智能分级模型实现各尺度三维精细化分级,为制定、调整施工方案提供建议。研究有助于促进基于钻进参数的围岩智能分级的应用,提升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水平,为精细化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钻进参数 围岩分级 三维空间插值 精细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剪切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旭 宗淼 +4 位作者 黄景琦 杜修力 赵密 崔臻 张茂础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探究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及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及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考虑粗糙度条件,利用分形理论,通过改变分形公式中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粗糙度... 探究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及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及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考虑粗糙度条件,利用分形理论,通过改变分形公式中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粗糙度G生成5种不同接触面,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接触面数值剪切模型,尺寸为150 mm×150 mm。开展同一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下,数值模拟剪切试验及不同接触面在同一法向应力下的数值模拟试验;将数值剪切试验与室内剪切试验获得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进行对比,验证数值剪切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型剪切破坏产生的裂隙主要集中于中间接触面处,破坏后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接触面粗糙度最大处,破坏裂纹可分为剪切裂纹和张拉裂纹,其中张拉裂纹占主要优势;(2)剪切应力-剪切位移过程曲线存在爬坡、啃断、滑移三大阶段,具有明显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法向位移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大,产生剪胀效应;(3)随着法向应力增加,剪切和张拉裂纹数量增加,破坏现象越明显,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大,剪胀效应减小;(4)随着粗糙起伏度增大,即分形维数D的增大或者分形粗糙度G的减小,破坏裂纹数量增加,其中张拉裂纹增加较明显,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大,剪胀效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衬砌 接触面 剪切特性 颗粒流程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炭质千枚岩冻-动联合损伤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傅鹤林 李欢 +1 位作者 李鲒 胡凯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4-284,共11页
由于寒区隧道围岩在冻融及动载的作用下会产生严重的损伤和性能退化,因此研究两者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劣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TS815加载系统对炭质千枚岩试样开展了0、30、60次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三轴多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冻... 由于寒区隧道围岩在冻融及动载的作用下会产生严重的损伤和性能退化,因此研究两者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劣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TS815加载系统对炭质千枚岩试样开展了0、30、60次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三轴多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冻融及循环荷载对炭质千枚岩力学参数及变形的影响,基于能量计算分析了不同冻融次数岩石在动载下的能量演化规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岩石在静载与冻-动耦合下的破坏形态,揭示了相应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表明:(1)与静载压缩强度相比,在冻融和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岩石的强度有明显的降低,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同时冻融循环次数越多,该现象也越显著;(2)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弹性模量会逐渐减小而泊松比却逐渐增大;(3)在循环过程中,轴向和环向不可逆应变均逐渐增加,两者的应变增量均在每一级应力的初始循环内最大而后逐渐减小,而不可逆体积应变先增大后减小,即体积先以压实为主后逐渐转变为以膨胀为主;(4)岩石内部主要以弹性能为主,耗散能占比在第1个循环周期内迅速降低,在之后的循环周期内呈现阶梯式增加而后趋于稳定;(5)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单调加载与循环加载作用下两者的破坏机理不同,但均为斜截面的剪切破坏,但循环加卸载破碎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千枚岩 循环加载 冻融循环 变形特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参数化表征与代理模型预测
20
作者 刘志峰 徐磊 +2 位作者 夏超杰 陈金鹏 严鑫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198,共8页
隧洞在开挖面推进过程中的变形特性是确定其开挖支护方案的重要依据。为解决传统仿真分析预测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难题,在辨识隧洞开挖变形特性曲线几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三参数指数型函数对该曲线进行参数化表征;... 隧洞在开挖面推进过程中的变形特性是确定其开挖支护方案的重要依据。为解决传统仿真分析预测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难题,在辨识隧洞开挖变形特性曲线几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三参数指数型函数对该曲线进行参数化表征;进一步通过综合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与Kriging代理模型,提出了一种可实现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快速预测的代理模型方法,并给出了实施流程。以某输水隧洞工程为例,构建了以埋深与围岩力学参数为输入、以开挖变形特性曲线的表征参数为输出的预测代理模型,并应用于3个典型洞段的开挖变形特性曲线预测。结果表明:不同输入参数下的预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可靠的预测精度及良好的适应性,且相较于传统仿真分析方法,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开挖变形特性 快速预测 参数化表征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