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心血管病领域循证医学的发展
1
作者 王文 刘力生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51-51,50,共2页
七十年代,阜外医院吴英恺教授率先在北京首钢建立了心血管病防治基地,为我国流行病研究和基层心血管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1959、1979、1991年全国三次高血压抽样调查,为我国高血压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中国 心血管病 循证医学 发展 调查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的循证治疗
2
作者 吴锦晖 董碧蓉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49-50,共2页
患者,男,7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3年,烦渴2年,头昏5天入院。入院前3年,患者体检时测血压160/90mmHg,因无症状未予治疗。入院前两年,患者出现烦渴,查空腹血糖示8.0mmol/L,餐后2h血糖14mmol/L。院外口服达美康80mg tid空腹及餐... 患者,男,7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3年,烦渴2年,头昏5天入院。入院前3年,患者体检时测血压160/90mmHg,因无症状未予治疗。入院前两年,患者出现烦渴,查空腹血糖示8.0mmol/L,餐后2h血糖14mmol/L。院外口服达美康80mg tid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良好。入院前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病 循证医学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控释/缓释剂型(CR/XL)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美托洛尔控释/缓释剂(CR/XL)随机干预试验(MERIT—HF)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东方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 美托洛尔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况,但是对生存率的改善还没有得到证实。对于射血分数(EF)降低并有心衰症状的患者,我们研究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每日一次美托洛尔CR/XL是否能降低死亡率。方法 有3991名NYHAⅡ... 目的 美托洛尔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况,但是对生存率的改善还没有得到证实。对于射血分数(EF)降低并有心衰症状的患者,我们研究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每日一次美托洛尔CR/XL是否能降低死亡率。方法 有3991名NYHAⅡ~Ⅳ级慢性心衰患者参加了这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研究要求患者EF小于或等于0.40,正在接受标准治疗且状况稳定。在随机分组之前是为期2周的单盲安慰剂导入期。最后的随机分组结果是:美托洛尔CR/XL组1990人,12.5mg Qd(每日1次)(NYHAⅢ~Ⅳ)或25.0mg Qd(NYHAⅡ);安慰剂组2001人。药物剂量于8周内递增至200mg Qd。终点观察指标为总死亡率。结果 根据独立安全委员会的建议,该项研究提前结束。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美托洛尔CR/XL组总死亡率比安慰剂组低(145[7.2%,每随访病人年]vs217[11.0%],相对危险性0.66[95%,CI0.53—0.81];P=0.00009,调整后P=0.0062)。在突然死亡率方面,美托洛尔CR/XL组也比安慰剂组少(79vs132,0.59[0.45—0.78];P=0.0002)。在心衰恶化死亡方面,美托洛尔CR/XL组和安慰剂组的情况为30vs58(0.51[0.33~0.79],P=0.0023)。结论 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增加美托洛尔CR/XL每日1次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患者对于该药的耐受性也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控释剂 美托洛尔缓释剂 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液动力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美国-欧洲合意小组制定的欧洲标准修订版 被引量:1
4
作者 C.Vitali S.Bombardieri R.Jonsson H.M.Moutsopoulos E.L.Mexander S.E.Carsons T.E.Daniels P.C.Fox R.I.Fox S.S.Kassan S.R.Pillemer N.Talal M.H.Weisman 周京徽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干燥综合征(SS)分类标准是由欧洲研究小组在1989年至1996年间制定和完善的,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合意小组成员重新检查并修改了该标准,以使准则的描述更加明确,排除标准更加准确。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分类标准 美国-欧洲合意小组 鉴别诊断 血清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一场深刻的医学革命 被引量:1
5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在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形见绌的是世代沿袭的“经验医学”仍在盘踞着医学阵地。近年来医学界不断爆出惊人的事实: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经验医学 医学实践 临床医学 医学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PELF方案(顺铂、表阿霉素、甲酰四氢叶酸和5-氟尿嘧啶)比FAMTX方案(5-氟尿嘧啶、阿霉素和氨甲喋呤)更有效
6
作者 CocconiG CarliniP GamboniA GasperoniS RodinoC ZironiS BisagniG PorrozziS CognettiF DiCostanzoF CanalettiR RuggedEM CamisaR PueciF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据报道,在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过程中,PELF方案(顺铂、表阿霉素、甲酰四氢叶酸和5-氟尿嘧啶)和FAMTX方案(5-氟尿嘧啶、阿霉素和氨甲喋呤)都要优于FAM方案(5-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丝裂霉素C)。根据不同方案中的化疗药物成分和剂量,我们推... 据报道,在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过程中,PELF方案(顺铂、表阿霉素、甲酰四氢叶酸和5-氟尿嘧啶)和FAMTX方案(5-氟尿嘧啶、阿霉素和氨甲喋呤)都要优于FAM方案(5-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丝裂霉素C)。根据不同方案中的化疗药物成分和剂量,我们推测PELF方案要优于FAMT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顺铂 表阿霉素 甲酰四氢叶酸 5-氟尿嘧啶 FAMTX方案 阿霉素 氨甲喋呤 PELF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M的基本概念
7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一种研究设计。观察经历某一事件(通常为不良事件)的一组个体与未经历同样事件的另一组个体,让他回顾是否曾暴露于可疑(通常为有害的)因素,并分析其暴露的差异。这种类型研究对确定罕见事件的原...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一种研究设计。观察经历某一事件(通常为不良事件)的一组个体与未经历同样事件的另一组个体,让他回顾是否曾暴露于可疑(通常为有害的)因素,并分析其暴露的差异。这种类型研究对确定罕见事件的原因较有用,例如,罕见的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M 基本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临床显著性 发病率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下一步诊治方案的随机化试验
8
作者 向剑波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 对于诊断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患者,比较采用不同诊治方案的效果差异。研究设计1572名社区医院诊断为LSIL的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她们被随机分进3组:①立即行阴道镜检查(IC)[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②HPV(人类乳头瘤... 目的 对于诊断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患者,比较采用不同诊治方案的效果差异。研究设计1572名社区医院诊断为LSIL的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她们被随机分进3组:①立即行阴道镜检查(IC)[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②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治疗类选法(HPV)[当研究开始期HPV—DNA检查阳性或未查,或者研究开始期ThinPrep细胞学检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时行阴道镜检查];③保守治疗(CM)[随访并重复行细胞学检查,当结果为HSIL时行阴道镜检查]。所有患者每半年随访1次为期2年,并在研究结束时行阴道镜检查。当患者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3级,或研究结束时仍为CIN1级,则需要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研究观察指标是2年内CIN3级累积诊断率。结果 所有患者2年内(CIN3级累积诊断率为15%。由于HPV组中80%以上患者HPV阳性,不能有效筛选,所以研究提前结束。IC组2年内CIN3级诊断敏感度为55.9%。CM组阴道镜检查率为18.8%,CIN3级诊断敏感度为48.4%。当细胞学阚值减低后,诊断敏感度增加,但是会因为阴道镜检查率增加而无法有效筛选。结论 由于没有有效的初筛方法,LSIL患者应尽早行阴道镜检查。关于检查结果阴性或CIN1级患者应如何对待,还需要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试验 诊断 治疗 实验室检查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a/2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干扰素治疗无效的丙肝患者
9
作者 R.SanMiguel f.Guillen J.M.CabaseS M.Buti 周京徽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9-14,共6页
背景 对干扰素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使用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通过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干扰素α2a/2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对数据库中关于干扰素α2a/2b和... 背景 对干扰素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使用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通过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干扰素α2a/2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对数据库中关于干扰素α2a/2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全面搜索,提取数据,以持续性病毒学应答为主要试验终点。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估公比值比。结果 在找到的127个研究中,对其中46个进行了评估,10个被采用(共1728名患者)。总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在联合治疗组为12.6%,(95%CI,9.5%~16.3%),相对在干扰素单药治疗组为2%(95%CI,0.9%~4.0%),公比值比为5.49。大剂量的干扰素、长期治疗(48周)和非1、4基因型与反应的改善相关。副作用和中断用药情况在联合治疗中比在干扰素单药治疗中更为多见。结论 对干扰素无反应的患者仍可从联合治疗中获益,尤其是经48周长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A 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丙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AHA慢性心功能衰竭评估与治疗指南:执行概要
10
作者 刘东方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心功能衰竭(HF)是美国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美国有近5百万心衰患者,每年有近500,000初诊为心衰。每年有1200万至1500万人因此就诊,总住院时间650万日。最近10年,以心衰为主要诊断住院人数由55万升至近90万,而以心衰为主要或次要诊... 心功能衰竭(HF)是美国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美国有近5百万心衰患者,每年有近500,000初诊为心衰。每年有1200万至1500万人因此就诊,总住院时间650万日。最近10年,以心衰为主要诊断住院人数由55万升至近90万,而以心衰为主要或次要诊断住院的总人数则由170万升至26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 AHA 慢性心功能衰竭 治疗 心功能不全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治疗房颤时发生缺血性中风的相关因素
11
作者 乔菊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24-28,34,共6页
目的 非瓣膜性房颤(AF)是中风的一个较强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几率差别很大,从而影响了预防性抗血栓治疗的效果,因此本试验对使用阿司匹林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2012例个案进行了... 目的 非瓣膜性房颤(AF)是中风的一个较强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几率差别很大,从而影响了预防性抗血栓治疗的效果,因此本试验对使用阿司匹林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2012例个案进行了多变量对数回归分析,这些患者都服用阿司匹林,部分还加用了不产生临床效果小剂量的华法令,平均随访期2年;期间,共有130例发生了缺血性中风。试验结果年龄(RR=1.8/10,P<0.001)、女性(RR=1.6,P=0.01)、高血压病史(RR=2.O,P<0.001)、收缩压>160mm Hg(RR=2.3,P<0.001)、曾有中风或短暂脑缺血发作史(RR=2.9,P<0.001)等因素均与缺血性中风呈正相关,且相互独立;规律饮用酒精饮料达每周14次以上能够降低中风发生(校正RR=0.4,P=0.04);SPAFⅢ期试验中,雌激素替代治疗能够增加中风发生率(校正RR=3.2,P=0.007)。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将房颤患者分为高(7.1%/年,占总数22%)、中(2.6%/年,占总数37%)、低(0.9%/年,占总数41%)三个风险组,低风险组患者的致残率低(P<0.001)。结论 可对使用阿司匹林预防中风的房颤病人进行危险性分级,但尚需制定一个准确的分级标准以便应用于临床。此外,绝经后的雌激素替代治疗以及适量的酒精摄人可能影响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但尚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药物治疗 房颤 缺血性中风 危险因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初始阶段,采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混合成分药物治疗与采用单一成分药物治疗功效的比较
12
作者 AlanJ.Garber DanielS Donovan,Jr PareshDandona SimonBruce JongSoonPark 向剑波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15-20,4,共7页
目的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A1C(A1C),都没达到或维持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治疗标准内。在这项多中心双盲试验中,我们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者,他们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无法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A1C7%... 目的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A1C(A1C),都没达到或维持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治疗标准内。在这项多中心双盲试验中,我们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者,他们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无法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A1C7%~12%之间)。试验的目的是比较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混合成分药物治疗和单药物治疗的差别。方法 病人(n=486)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1.25/250mg)、二甲双胍(500mg)和格列本脲(2.5mg)。16周之后,测定血A1C、空腹血糖、血果糖胺、血脂和体重,以及标准餐后两小时血糖。结果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A1C较基础值下降2.27%,和二甲双胍组(1.53%)与格列本脲组(1.90%)相比有显著差别(P=0.0003)。与单一药物组相比,混合组还明显降低了受试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3.7/735mg)最后的平均剂量也比二甲双胍组(1796mg)或格列本脲组(7.6mg)低。结论 以格列本脲/二甲双胍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并使患者在服用更少药物的情况下达到ADA推荐的治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格列本脲 二甲双胍 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 单独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率受手术技术的影响:对5846名长期随访病人的多因素分析
13
作者 OliverThomusch MD,AndreasMachens MD,CarstenSekulla JOrgUkkat MD,Michael Brauckhoff,MD HenningDralle MD,Freiburg Halle,Germany 汪麟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21-23,48,共4页
目的 探讨关于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 通过对45家医院的调查问卷,从1998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在这些医院中总共有5846名患者因良性或恶性甲状腺疾病接受了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根据这些资料,研究... 目的 探讨关于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 通过对45家医院的调查问卷,从1998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在这些医院中总共有5846名患者因良性或恶性甲状腺疾病接受了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根据这些资料,研究人员采用对数回归模型,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为7.3%,持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为1.5%。通过对数回归分析,前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甲状腺全切术(比值比[OR],4.7)、患者为女性(OR,1.9)、(Graves病(OR,1.9)、复发性甲状腺肿(OR,1.7)和双侧甲状腺下动脉中央结扎(OR,1.7):通过多因素分析,后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甲状腺全切术(OR,11.4%),双侧甲状腺下动脉中央结扎(OR,5.0)、双侧甲状腺下动脉外周结扎(OR,2.0)、甲状旁腺全部切除或者仅保留一个(OR,4.1)和Graves病(OR,2.4)。结论 与甲状腺病理情况相比,手术切除范围和手术方法对术后持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有更大的影响:术中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周围结扎方式要好于中央结扎方式,此外至少应保留两个甲状旁腺。对含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例如必须行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或Graves病患者等,手术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甲状腺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发生率 调查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胃癌患者行OK-432辅助免疫化学治疗的效果:对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14
作者 SakamotoJ TeramukaiS NakazatoH SatoY UchinoJ TaguchiT RyomaY OhashiY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53-53,共1页
我们将6个临床试验的1522名术后胃癌患者进行中心随机分组,然后通过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再评估OK-432(溶链菌制剂)辅助免疫化学治疗的功效。所有6个试验均在1985年至1993年之间,患者术后至少已随访3年,并且距最后一名患者开始试验的... 我们将6个临床试验的1522名术后胃癌患者进行中心随机分组,然后通过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再评估OK-432(溶链菌制剂)辅助免疫化学治疗的功效。所有6个试验均在1985年至1993年之间,患者术后至少已随访3年,并且距最后一名患者开始试验的时间间隔也已达到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胃癌 OK-432 免疫化学治疗 临床试验 溶链菌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拮抗剂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否有效?
15
作者 EhudGrossmanMD FranzH MesserliMD 刘东方 世界循证医学证据 2004年第1期5-8,14,共5页
目的 我们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钙离子拮抗剂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否有效。方法 我们以“diabetes mellitus”、“hypertension/blood pressure”和“therapy”作为关键词,使用MEDLINE对2003年4月之前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同时... 目的 我们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钙离子拮抗剂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否有效。方法 我们以“diabetes mellitus”、“hypertension/blood pressure”和“therapy”作为关键词,使用MEDLINE对2003年4月之前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同时对其中相关的引用文献进行了回顾。我们将满足下列条件的前瞻性随机研究进行了总结:研究时间大于12个月、研究内容为评估药物治疗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通过与安慰剂组、常规治疗组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组进行比较,我们评估了钙离子拮抗剂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我们总共采用了14项关于糖尿病高血压研究的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钙离子拮抗剂降低了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冠心病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方面,钙离子拮抗剂的治疗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似,但是发生中风的危险系数较低(比值比[0R]=0.87;95%置信区间[CI]:0.74~1.02;P=0.08)。然而,其发生心衰的危险系数较大(OR=1.33;95%CI:1.17~1.50)。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组相比,钙离子拮抗剂对心衰的预防效果较低(OR=1.43;95%CI:1.10~1.84),但是在中风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的治疗效果方面却是相似的。结论 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来说,钙离子拮抗剂在减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是安全而有效的。虽然,与其它抗高血压治疗相比,它们对心衰危险系数的改善效果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拮抗剂 糖尿病 高血压 并发症 血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