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7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游艺文化交流研究》评介
1
作者 宗世昊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丝绸之路游艺文化研究,着眼于中古丝绸之路沿线游艺活动的起源与发展,是丝绸之路与中古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层面和领域。丛振教授新著《丝绸之路游艺文化交流研究》,打破了此前研究局限于游艺项目本体的桎梏,将游艺活动与其交流过程中的... 丝绸之路游艺文化研究,着眼于中古丝绸之路沿线游艺活动的起源与发展,是丝绸之路与中古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层面和领域。丛振教授新著《丝绸之路游艺文化交流研究》,打破了此前研究局限于游艺项目本体的桎梏,将游艺活动与其交流过程中的人、时、地等因素充分结合,从背景、项目、人物和场地等四个方面全方位揭示了丝绸之路游艺文化交流过程中体现的文化共兴、民族共荣、教俗共生等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丝绸之路亦是一条“游艺之路”的观点。本书结构得当、资料丰富,既是一部专业性较强的研究专著,也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科普读物,兼有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两大重要意义,是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的一次宝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游艺文化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 游艺活动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旅游协同效应评价及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2
作者 梁旺兵 吴博 马可娇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合作不仅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围绕旅游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丝绸之路沿线旅游...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合作不仅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围绕旅游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的现状,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潜在机遇,加强旅游协同发展与提升运作效率,成为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关键目标。针对这些问题进而提出资源整合、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协同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路径建议,可为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旅游 区域旅游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至隋唐丝路东段北道粟特人聚落新补及职业身份研究
3
作者 张媛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78-90,共13页
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是中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而宁夏即是这条重要通道上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在魏晋至隋唐时期,就有大批的粟特人远离故土,在这条通往中西方交通要道上进行着丝织品、金银珠宝、茶叶等多种商品的互... 丝绸之路东段北道是中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而宁夏即是这条重要通道上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在魏晋至隋唐时期,就有大批的粟特人远离故土,在这条通往中西方交通要道上进行着丝织品、金银珠宝、茶叶等多种商品的互换贸易,并赚取了巨额财富。丝路东段北道沿线的粟特人以长安、武威、固原、海原为聚落网点,生产生活,繁衍不息。除精明的胡商外,粟特人职业也具有多元化特性,入仕为宦、农牧业生产者、神职人员、乐工歌姬等都是粟特人的职业种类。数百年来,粟特人凭借聪明的头脑和智慧在古丝绸之路上大放异彩,他们是传播中西方文化、文明的一股特殊力量,由此凝聚的粟特文化中的职业宗教墓葬等文化因素更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融合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东段北道 粟特人 职业身份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宝卷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阐释
4
作者 姚伟 金倩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尽管中国宝卷海外传播肇始于19世纪上半叶,然其跨文化阐释却相对滞后,且多存讹误。自20世纪中叶始,欧美学界惯常以“Precious Scrolls”指涉中国宝卷,将其阐释为“卷轴装的宝贵卷子”。然而,该阐释极具误导性,不仅背离了宝卷“经折装”... 尽管中国宝卷海外传播肇始于19世纪上半叶,然其跨文化阐释却相对滞后,且多存讹误。自20世纪中叶始,欧美学界惯常以“Precious Scrolls”指涉中国宝卷,将其阐释为“卷轴装的宝贵卷子”。然而,该阐释极具误导性,不仅背离了宝卷“经折装”的主流装帧形式,亦割裂了宝卷与民间信仰之紧密联系。相较于以往欧美学者的错误阐释“,记音+注释”更能展现宝卷特质,符合当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需要,应该作为非遗文化标准跨文化阐释方式,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中国宝卷 国际传播 跨文化阐释 欧大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学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创获——以近40年来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教学为中心
5
作者 李并成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所谓“课程思政”,即深入挖掘和运用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敦煌学中浸透着十分丰厚的爱国主义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 所谓“课程思政”,即深入挖掘和运用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敦煌学中浸透着十分丰厚的爱国主义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学教学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和运用这笔宝贵财富,并且贴近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实际,采用“寓德于教”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敦煌学课程讲授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到教学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敦煌学知识体系学习的有机统一,为之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教学 课程思政 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河西宝卷研究综述
6
作者 王延模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自20世纪初开始,学术界关注、搜集、整理和研究宝卷,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河西宝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搜集与整理、历史渊源、文学、语言学、音乐学、保护与传承、对外传播等方面。全面综述河西宝卷整理研究的丰硕成果,有助于回... 自20世纪初开始,学术界关注、搜集、整理和研究宝卷,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河西宝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搜集与整理、历史渊源、文学、语言学、音乐学、保护与传承、对外传播等方面。全面综述河西宝卷整理研究的丰硕成果,有助于回顾过去,擘画未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凝心聚力,联合攻关,推动学界和民间开展多角度、多层次、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河西宝卷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使这门古老的说唱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在讲好甘肃非遗保护故事、做好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文章、助力甘肃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说唱艺术 非遗保护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与PBL教学法在来华留学生医古文教育中的课堂实践——以《李时珍传》为例
7
作者 张奥 张继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84-192,共9页
医古文课程是当前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因其课程特殊性存在很多教学难点。CBL与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创新教学法的医古文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了... 医古文课程是当前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因其课程特殊性存在很多教学难点。CBL与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创新教学法的医古文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文意理解能力,还学习了有关中医方剂命名的延伸知识,并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临床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阅读和翻译中医古籍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我国中医药事业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继续深化医古文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 留学生 CBL教学法 PBL教学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短视频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刘学 杜敏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其势不可挡的态势将教育领域推进到数智时代,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彻底改变了教学生态中的各项要素。受碎片化和个性化学习理念的驱使,学习者学习模式发生转变。短视频以传播快、接受度高、互动性强的特点迅速成为...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其势不可挡的态势将教育领域推进到数智时代,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彻底改变了教学生态中的各项要素。受碎片化和个性化学习理念的驱使,学习者学习模式发生转变。短视频以传播快、接受度高、互动性强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受众友好的多模态传播手段,在被应用到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过程中其优势与弊端共存。如何发挥短视频优势,使其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中文及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有效传播,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网络信息 短视频 国际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河西的林产与“材木”资源
9
作者 王子今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汉代丝绸之路的原生植被,是反映丝绸之路生态条件的重要因素。居延汉简所体现林木资源的简例,有言“木大四韦长三丈”者,可以说明当时居延邻近地方的林产资源与现今有明显的不同。而匈奴“斗入”地据说“生奇材木”,可以“作穹庐及车”... 汉代丝绸之路的原生植被,是反映丝绸之路生态条件的重要因素。居延汉简所体现林木资源的简例,有言“木大四韦长三丈”者,可以说明当时居延邻近地方的林产资源与现今有明显的不同。而匈奴“斗入”地据说“生奇材木”,可以“作穹庐及车”,具有“于边甚饶”的价值,也值得特别注意。居延汉王朝军事防务体系中,有称作“木中隧”的边塞戍防单位。“木中”之得名,有的学者认为因其林木“茂密”。肩水金关简文所谓“秋风至树木凉”,应当是当时书写者视野中所亲见的景观。《昭君怨》“秋木萋萋,其叶萎黄”诗句,表达了大致同样的意境。由此可见,今天河西边塞地方罕见的“树木”,当时曾经以其“茂密”经历“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河西 大木 奇材木 木中隧 树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场与净土:敦煌亡斋文的两重空间及其场域互动
10
作者 李菁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敦煌亡斋文作为十王丧仪的产物,在空间视域下,其文本蕴含道场与净土两重空间及其场域互动的信息。道场神圣空间的构建,第一步是用佛尊神像等庄严物装饰道场,第二步是十王斋会仪式化,指在十王斋法会道场上进行请佛、念诵、礼拜、行香和... 敦煌亡斋文作为十王丧仪的产物,在空间视域下,其文本蕴含道场与净土两重空间及其场域互动的信息。道场神圣空间的构建,第一步是用佛尊神像等庄严物装饰道场,第二步是十王斋会仪式化,指在十王斋法会道场上进行请佛、念诵、礼拜、行香和斋供等仪式活动。净土圣域空间的描绘有三个特性,即直接使用净土的同义异词,详细描述净土世界的盛景与活动,出现具体名称的净土圣域。道场与净土互动的“法力”是“斋”,即通过设办十王斋会仪式活动的方式。这种以十王丧仪为中心的场域互动,实则是一种佛儒文化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场 净土 场域互动 十王丧仪 敦煌亡斋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融入来华留学生“理解当代中国”教育路径探析
11
作者 石慧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76-183,共8页
美育融入来华留学生“理解当代中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化背景下,美育对来华留学生理解当代中国、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具有时代价值。当前,高校美育已普遍构建起课程体系,但留学生的文化教育存在一定局限,将美... 美育融入来华留学生“理解当代中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化背景下,美育对来华留学生理解当代中国、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具有时代价值。当前,高校美育已普遍构建起课程体系,但留学生的文化教育存在一定局限,将美育融入留学生教育应遵循双向适配、深度沉浸、平等交融原则,有助于留学生的文化理解、中文能力、情感联结与资源整合,为留学生教育提供新思路,助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来华留学生 理解当代中国 文明交流互鉴 国际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的丝路书写
12
作者 张国才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从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寻根、文学的复兴与丝路的再发现,到多元化的书写与跨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当代作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并引发深刻思考。作家们通过对丝路的再发现与多元化书写,... 从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寻根、文学的复兴与丝路的再发现,到多元化的书写与跨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当代作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并引发深刻思考。作家们通过对丝路的再发现与多元化书写,不仅展现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意义,而且促进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与跨文化交流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纵向和横向的推进,丝路书写在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活力,也促进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发展,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丝路书写 “一带一路” 元化书写 跨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简整理研究的一个范式——重读《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13
作者 韩锐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是第一部发布和分类整理悬泉汉简的专书,其篇幅虽然不大,但在经深度整理的《悬泉汉简》陆续出版的背景下重读此书,其简牍分类体例、题解、研究释读等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汉简仍有较多的启发意义。该书通过精选悬...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是第一部发布和分类整理悬泉汉简的专书,其篇幅虽然不大,但在经深度整理的《悬泉汉简》陆续出版的背景下重读此书,其简牍分类体例、题解、研究释读等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汉简仍有较多的启发意义。该书通过精选悬泉汉简中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简牍册书,将简册复原和分类相结合,对汉代西北边塞的政务运行、民族与外交关系、社会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简明而又切实的呈现,既使读者概要了解悬泉简的丰富文化内涵,也为汉简整理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范式,是“善加保护,做好研究”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悬泉汉简 简牍分类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翻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14
作者 张立博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是维吾尔族英雄史诗,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史诗译本在促进民族间理解和认同、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价值,可发现史诗中的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蕴含的价值观相契合,如团结、和谐...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是维吾尔族英雄史诗,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史诗译本在促进民族间理解和认同、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价值,可发现史诗中的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蕴含的价值观相契合,如团结、和谐与共享繁荣,乌古斯可汗的形象和故事展现了古代维吾尔族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历史联系和共同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翻译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山丹县暖泉渠“渠间秩序”初探
15
作者 梁姗姗 袁磊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水利社会中,对水源分配的制度化,是社会有序生产的重要命题。清代山丹县暖泉渠形成了以水权为中心的“渠间秩序”,并在多方利益角逐而导致的“变态”与“回归”过程中,不断趋于调整优化。一方水土同为承载“渠间秩序...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水利社会中,对水源分配的制度化,是社会有序生产的重要命题。清代山丹县暖泉渠形成了以水权为中心的“渠间秩序”,并在多方利益角逐而导致的“变态”与“回归”过程中,不断趋于调整优化。一方水土同为承载“渠间秩序”的物质基础,渠间土地的生产与流转亦彰显“渠间秩序”的重要地位,暖泉渠相关土地契约体现了“渠间秩序”存在渠差随地权转移、以渠规定价、水旱地承粮差异、官方的选择介入等多重特征。以暖泉渠为个案对“渠间秩序”的探究,揭示了清代河西走廊水利系统一隅的开发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泉渠 渠间秩序 水案 土地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白银地区教育状况考略——以碑刻史料为中心
16
作者 张启芮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65-77,共13页
现存碑刻资料反映,明清时期,在统治者高度重视及地方官员、士绅推动下,白银地方教育空前发展,逐步形成了由儒学署、学宫、文庙、庙学、书院、义学、考院、兴文社等构成的较为完备的教育场所或机构。教育之风的渐开,对白银地区的社会经... 现存碑刻资料反映,明清时期,在统治者高度重视及地方官员、士绅推动下,白银地方教育空前发展,逐步形成了由儒学署、学宫、文庙、庙学、书院、义学、考院、兴文社等构成的较为完备的教育场所或机构。教育之风的渐开,对白银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人文复兴均起到了催生、启蒙的巨大作用。现以碑刻史料为观察对象,对明清时期白银地区地方教育机构的设置、场所、教育运营保障及教育成效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对白银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白银地区 碑刻 地方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甘肃武威慕容智墓出土半身俑
17
作者 黄飞翔 邢钰婷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甘肃武威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出土两件木质半身俑,造型较为特殊。通过对唐长安、洛阳为代表的两京地区,甘肃及西部的新疆地区出土的同类半身俑进行梳理和对比,对半身俑的流行地域、出现时间、制作特征等做进一步分析发... 甘肃武威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出土两件木质半身俑,造型较为特殊。通过对唐长安、洛阳为代表的两京地区,甘肃及西部的新疆地区出土的同类半身俑进行梳理和对比,对半身俑的流行地域、出现时间、制作特征等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两京地区、河西地区和新疆地区出土的半身俑在时代、材质、制作工艺上有所差别,甘新地区出土的木质半身俑的年代普遍早于两京地区出土的陶质半身俑,但所雕刻技艺和造型又和唐代中原地区的其他人物陶俑相似,和甘新地区传统的相对粗犷的雕刻技法相异。由此推测甘新地区半身俑可能是在初唐时期吸收了中原地区雕刻技艺和艺术造型,结合地方自身的木雕传统创造出来的,至玄宗时期又传入中原地区,流行于晚唐墓葬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智墓 半身俑 两京地区 甘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色彩中的“五色观”探析
18
作者 王玉芳 徐超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34-44,共11页
敦煌石窟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类艺术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其绚丽的色彩蕴含着深厚的中华美学精神。“五色观”作为中国古代先民观察自然、归纳万物所得出的色彩理念,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 敦煌石窟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类艺术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其绚丽的色彩蕴含着深厚的中华美学精神。“五色观”作为中国古代先民观察自然、归纳万物所得出的色彩理念,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立足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视点,深入挖掘敦煌壁画中色彩运用的内在规律,以此揭示敦煌壁画色彩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五色观 色彩理念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类博物馆多元化社会教育模式探析——以甘肃简牍博物馆为例
19
作者 陶兴华 王玉坤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60-167,共8页
面对博物馆发展新形势下的种种挑战,专题类博物馆需要不断探索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简牍类博物馆,其馆藏简牍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教育意义。甘肃简牍博物馆以“简述中国”为主题,特别... 面对博物馆发展新形势下的种种挑战,专题类博物馆需要不断探索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简牍类博物馆,其馆藏简牍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教育意义。甘肃简牍博物馆以“简述中国”为主题,特别设计了有利于地域文化传播的展厅内容,主动践行“博物馆+”模式,同时推出黄河文化系列课程,将地域文化与博物馆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寻求与省内外各文化单位进行有效的“多馆联动”合作互助,在加强自身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不断探索发展路径,为我国专题类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类博物馆 社会教育 甘肃简牍博物馆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秦简《从政之经》“毋复谋胜”考释
20
作者 张胜波 丝绸之路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北大秦简《从政之经》、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三种文本性质相同,内容则同中有异。通过对“毋复期胜”“毋复谋胜”“复悔其胜”三组异文的对比研究,可以知道早期底本可能是“毋复其胜”,《从政之经》中... 北大秦简《从政之经》、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三种文本性质相同,内容则同中有异。通过对“毋复期胜”“毋复谋胜”“复悔其胜”三组异文的对比研究,可以知道早期底本可能是“毋复其胜”,《从政之经》中的“谋”是“其”字之误。《为吏治官及黔首》中的“复悔”,很有可能是先把“毋复”乙作“复毋”,又把“毋”误读作“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简 《从政之经》毋复期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