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大钊与1924年直隶教育会改组
1
作者 刘国有 孙立智 江山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打破直系军阀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气氛,推动直隶教育生活的民主化,1922年10月至1924年初,李大钊、于树德、邓颖超等领导中共北方党团组织和革命青年发动直隶各界推动了直隶教育会的重组和领导体制改革,选举出新的领导成员,为党在直隶地... 为打破直系军阀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气氛,推动直隶教育生活的民主化,1922年10月至1924年初,李大钊、于树德、邓颖超等领导中共北方党团组织和革命青年发动直隶各界推动了直隶教育会的重组和领导体制改革,选举出新的领导成员,为党在直隶地区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直隶教育会 改组
原文传递
中共创建史上的几个人物和机构
2
作者 李玉贞 逯凤勤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本文旨在介绍并核实吴廷康(魏金斯基)、共产党上海革命委员会等与中共创建有关的机构和人物的俄文词语的汉译问题,认为魏金斯基报告中的“革命局”(俄文революционное бюро)一词应当译为“革命委员会”,误译为“局”... 本文旨在介绍并核实吴廷康(魏金斯基)、共产党上海革命委员会等与中共创建有关的机构和人物的俄文词语的汉译问题,认为魏金斯基报告中的“革命局”(俄文революционное бюро)一词应当译为“革命委员会”,误译为“局”与史实不符。同时对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与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存废及影响、如何理解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身份、谁是首位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等问题提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廷康(魏金斯基) 共产党上海革命委员会 革命局 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 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 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夜
3
作者 逯凤勤(翻译) 李玉贞(校对)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本文主要记述1919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前发生在中国的重大事件;追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兼说明俄共(布)党员的积极参与,因它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组织刊印共产主义读物及其他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本... 本文主要记述1919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前发生在中国的重大事件;追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兼说明俄共(布)党员的积极参与,因它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组织刊印共产主义读物及其他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在中共建党一事上,远东共和国和俄共(布)党员都做了些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上海革命委员会 魏金斯基(吴廷康) 陈独秀 李大钊 共产主义小组 建党
原文传递
编后记
4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46-147,共2页
《中共创建史研究》已迎来第8辑的出版,我们始终致力于挖掘中共创建史及相关党史领域的研究佳作,刊物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在此首先向长期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学者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本辑共刊载14篇研究论文和2篇史料文献。《寓居上海的... 《中共创建史研究》已迎来第8辑的出版,我们始终致力于挖掘中共创建史及相关党史领域的研究佳作,刊物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在此首先向长期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学者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本辑共刊载14篇研究论文和2篇史料文献。《寓居上海的留日学生与中共建党》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因为留日的先进知识分子最先接触和研读马克思主义,对其著述进行撰写和翻译,并促使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干部上和组织上为中共建党作了重要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后记 中共建党 先进知识分子 中共创建史 留日学生 史料文献 学术影响力 工人运动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与达尔文和亚当斯密斯
5
作者 汉俊 田子渝(提供) 别国庆(提供)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一)马克思的学说,在这阶级斗争渐加激烈的现在,是一方面渐加受人欢迎,一方面又渐加受人忌惮的一种学说。阶级的斗争越激烈,欢迎的人就越欢迎得厉害,忌惮的人也越忌惮得厉害。但无论欢迎与忌惮,马克思的学说总不失为现代人人注目的中心... (一)马克思的学说,在这阶级斗争渐加激烈的现在,是一方面渐加受人欢迎,一方面又渐加受人忌惮的一种学说。阶级的斗争越激烈,欢迎的人就越欢迎得厉害,忌惮的人也越忌惮得厉害。但无论欢迎与忌惮,马克思的学说总不失为现代人人注目的中心点。欢迎他的人,要极力表白他,忌惮他的人,要竭力驳倒他。他既能引起全世界人的注目,成为全世界人注目的中心点,无论其是为正确,是为错误,都不失为伟大的一个学说,马克思这人也不失为伟大的一个人。我们在这一点也应该纪念他,今天的特刊号或者就是为此,我们应特刊号之嘱而草斯文也是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学说 亚当斯密 达尔文 阶级斗争 中心点 现代人
原文传递
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探迷
6
作者 李继华 马秀玲 张娜娜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李大钊的《俄罗斯文学与革命》一文,被收录于《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全集》和一些专题文集中,并被许多专著所引述。从文本疏证的角度来看,却还有许多问题未得到注释;许多俄罗斯诗歌的作者和当代译文,尚属难解之谜。其写作时间,可以从比... 李大钊的《俄罗斯文学与革命》一文,被收录于《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全集》和一些专题文集中,并被许多专著所引述。从文本疏证的角度来看,却还有许多问题未得到注释;许多俄罗斯诗歌的作者和当代译文,尚属难解之谜。其写作时间,可以从比较笼统的“一九一八年”,集中到1918年1月上旬或1917年年底到1918年年初;其中所引述的一些俄罗斯诗歌的作者和中文译本,有的可以查到,有的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 俄罗斯诗歌 作者 当代中文译本
原文传递
寓居上海的留日学生与中共建党
7
作者 肖甡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首先从日本传入中国,主要原因是在日本留学的先进知识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和日本社会主义者的影响,最先接触和研读马克思主义,最早撰写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翻译日文本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介绍到中国。留日学生毕业回到上海,创... 马克思主义首先从日本传入中国,主要原因是在日本留学的先进知识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和日本社会主义者的影响,最先接触和研读马克思主义,最早撰写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翻译日文本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介绍到中国。留日学生毕业回到上海,创办理论刊物,继续撰写和翻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同时积极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去,努力促使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国内最早的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并参与筹划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些留日学生群体从思想上、干部上和组织上为中共建党作了重要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留日学生 马克思主义 工人运动 建党建团
原文传递
邓恩铭年表新编
8
作者 于芹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32-145,共14页
1901年出生1月5日,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浦,水族人。原名恩明,字仲尧,又名邓恩铭、邓建勋、邓尧钦,化名黄伯云、黄仲云、丁友民、丁佑民、佑民、一民、又铭。乳名“老乖”。祖父邓锦庭,祖母韦氏。父邓国琮,字福臣,生年不详,1930年6月病... 1901年出生1月5日,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水浦,水族人。原名恩明,字仲尧,又名邓恩铭、邓建勋、邓尧钦,化名黄伯云、黄仲云、丁友民、丁佑民、佑民、一民、又铭。乳名“老乖”。祖父邓锦庭,祖母韦氏。父邓国琮,字福臣,生年不详,1930年6月病故于荔波县朝阳路家中,以做豆腐、卖水、开中药铺、挂牌行医为业。母黄氏,1942年病逝。大姐金菊;二妹银菊;三妹三菊;弟邓恩荣,小名小印(叔伯间兄弟大排行老四);弟邓恩光(大排行老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铭 黄伯云 朝阳路 荔波县 邓国
原文传递
中共创建时期大城市职工状况的分析——以北京劳动界为例
9
作者 谢荫明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0-22,共13页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共早期组织产生的地区,工人的增加和斗争的开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分析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工人状况,可以分为传统职业劳工和近代产业工人两大部分。前者为大多数,有30万人左右,后者有...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共早期组织产生的地区,工人的增加和斗争的开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分析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工人状况,可以分为传统职业劳工和近代产业工人两大部分。前者为大多数,有30万人左右,后者有2万多人。他们都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斗争,二者有联系和共同点。但二者又是不同的,区别在于出现的时间长短、人数多少、人员构成、来源、技术水平、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传统职业劳工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重要力量,但他们受传统制约和影响较大,在接受先进思想的指导方面有不少的困难与障碍,因此在他们中间产生不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近代产业工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这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被证明了的社会发展的史实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阶级基础 北京劳动界 传统职业劳工 近代产业工人 联系和区别
原文传递
讲演 机械工业发达后之劳工问题
10
作者 李汉俊(讲) 谭孙谋(记) 李丹阳(提供)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23-124,共2页
自机械工业发达以来,劳工问题,日有发生,盖因机械工能减少劳力,减少时间,易言之,即减少劳工。而此项被减之劳工,遂使变为失业者,引起社会种种不安,此劳工问题之所由起也。欲研究劳工问题,必先研究机械工业影响劳工之效果。兹将机械工业... 自机械工业发达以来,劳工问题,日有发生,盖因机械工能减少劳力,减少时间,易言之,即减少劳工。而此项被减之劳工,遂使变为失业者,引起社会种种不安,此劳工问题之所由起也。欲研究劳工问题,必先研究机械工业影响劳工之效果。兹将机械工业影响劳工之效果分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业 劳工问题 失业者 发达
原文传递
中共安源支部组织建设实践及启示
11
作者 罗业永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回顾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中共安源支部的创立和发展过程,总结其组织建设经验,对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集聚力量谋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共安源支部 组织建设 实践 启示
原文传递
“南陈北李”何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12
作者 徐光寿 吴家琪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陈独秀和李大钊合称“南陈北李”,他俩都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从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开始,他们先后以北京、上海为中心,不仅最早在中国酝酿创建共产党组织,直接缔造了上海、北京两个最早的党组织,指导推动了其他早期组织的成立,主导... 陈独秀和李大钊合称“南陈北李”,他俩都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从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开始,他们先后以北京、上海为中心,不仅最早在中国酝酿创建共产党组织,直接缔造了上海、北京两个最早的党组织,指导推动了其他早期组织的成立,主导召开了党的成立大会——中共一大,而且都成为中共二大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为确定国共党内合作方针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实现了党的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南陈北李”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已为党的经典文献所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 主要创始人
原文传递
1921—1922年四川巴县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影响述论
13
作者 温长松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留学运动,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在勤工俭学生中传播,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部分优秀的勤工俭学生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1-1922年留法勤工俭...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留学运动,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在勤工俭学生中传播,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部分优秀的勤工俭学生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1-1922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立产生了影响。四川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数量比较多,该时期他们在法国的经历对于其中一部分人此后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员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法勤工俭学 巴县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原文传递
红色媒体:汉口长江书店
14
作者 金姣 田子渝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汉口长江书店是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出版发行机构。文章叙述长江书店翻印、出版、发行、经销图书和革命期刊,为武汉成为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心地奠定了扎实的文化思想基础;这些纸质文本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广泛传播推... 汉口长江书店是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出版发行机构。文章叙述长江书店翻印、出版、发行、经销图书和革命期刊,为武汉成为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心地奠定了扎实的文化思想基础;这些纸质文本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广泛传播推向了顶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红色新闻出版史上谱写了壮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长江书店 研究
原文传递
张西曼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兼述中共一大纪念馆所藏《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
15
作者 朱少伟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张西曼早年赴俄留学并深入考察,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他与申城有着深缘:曾两次专程来到黄浦江畔,谒见孙中山;所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1920年夏由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在沪印行,1922年初又由设于... 张西曼早年赴俄留学并深入考察,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他与申城有着深缘:曾两次专程来到黄浦江畔,谒见孙中山;所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1920年夏由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在沪印行,1922年初又由设于上海的人民出版社出版(连续重版5次)。在建党过程中,《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
原文传递
中西文化的激荡与王尽美的思想实践的演进述论
16
作者 丁龙嘉 张启群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人类社会的引领作用。从文化引领作用的视角研究王尽美一生的思想和实践,对于进一步认识王尽美和更深刻理解建党精神,是必要的。王尽美27年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出生到济南求学的20年,从济南求学到出席中... 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人类社会的引领作用。从文化引领作用的视角研究王尽美一生的思想和实践,对于进一步认识王尽美和更深刻理解建党精神,是必要的。王尽美27年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出生到济南求学的20年,从济南求学到出席中共一大的3年,从出席中共一大到奉献生命的4年。在中西文化激荡的大背景下,王尽美在第一阶段从萌生“换命”思想的幼儿成长为立志救国救民的、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农村青年;在第二阶段从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城市青年;在第三个阶段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城市青年成长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革命之路的无畏战士。王尽美一生的思想和实践的演进,有力地证明了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激荡 王尽美 思想与实践的演进
原文传递
2022年中共创建史研究综述
17
作者 白晨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乘着建党百年的研究余热,2022年的中共创建史研究成果依然可观,除了以往聚焦的史学理论、早期组织、相关人物、重要事件、国际视域等命题,随着新材料、新观点的出现,中共创建史研究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同时,2022年也是中共... 乘着建党百年的研究余热,2022年的中共创建史研究成果依然可观,除了以往聚焦的史学理论、早期组织、相关人物、重要事件、国际视域等命题,随着新材料、新观点的出现,中共创建史研究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同时,2022年也是中共二大召开100周年及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在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对于中共一大、二大及党团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也有较大扩充。此外,自2021年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以来,将其融入中共创建研究的成果亦颇为丰硕。综观现有学术成果,后续的研究中应继续准确把握中共创建史研究定位,推进构建合理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创建史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特点及因由论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城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17年第1期73-78,共6页
与其他地区相比,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有其自身特点。这就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创建了两个早期组织——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具有共产党早期组织性质的共存社。产生这个特点的近因是湖北以董必武和恽代英为代表的两部分先进分子不约而... 与其他地区相比,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有其自身特点。这就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创建了两个早期组织——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具有共产党早期组织性质的共存社。产生这个特点的近因是湖北以董必武和恽代英为代表的两部分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创造了良好条件。产生这个特点的远由则是湖北以楚文化为渊源的深厚文化积淀、近代以来东西文化交汇的开放文化环境和最终发展成辛亥革命首义之地的悠久革命传统。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的这一不约而同以致殊途同归的特点,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共存社 特点 因由
原文传递
也论吴廷康与俄国共产华员局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玉贞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17年第1期58-66,共9页
本文旨在:其一、纠正为历史人物俄共(布)党员吴廷康改名的做法,探讨他的使命和经费。其二、说明俄国共产华员局的情况。它是列宁通过俄共(布)扶植而建立并隶属于后者的准政党,并在西伯利亚一些城市建立了支部,原拟以其为主干移至中国,... 本文旨在:其一、纠正为历史人物俄共(布)党员吴廷康改名的做法,探讨他的使命和经费。其二、说明俄国共产华员局的情况。它是列宁通过俄共(布)扶植而建立并隶属于后者的准政党,并在西伯利亚一些城市建立了支部,原拟以其为主干移至中国,放大为中国共产党,但这个计划由于种种因素而落空,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本土由一批拥护苏俄的知识分子建立的,它与俄国共产华员局几乎没有任何组织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廷康 约定俗成 俄国共产华员局 安龙鹤 陈独秀 李大钊
原文传递
“兵丁贫民共产团”及其首领张墨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丹阳 刘建一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19年第1期8-20,共13页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之际,有个名为"兵丁贫民共产团"的组织出现于华北和华东。该团曾以散发传单、小册子和直接口头鼓动的形式在士兵、劳工及其他人中鼓吹革命思想。该团首领张墨池是一位基督教徒,信仰基督教社会主义和无...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之际,有个名为"兵丁贫民共产团"的组织出现于华北和华东。该团曾以散发传单、小册子和直接口头鼓动的形式在士兵、劳工及其他人中鼓吹革命思想。该团首领张墨池是一位基督教徒,信仰基督教社会主义和无政府共产主义。他至少两次赴俄,曾在西伯利亚为苏维埃的宣传部门工作。他与在华和海外的布尔什维克及中国和朝鲜共产主义者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丁贫民共产团 张墨池 苏俄 基督教社会主义 无政府共产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