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458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株潭生态绿心鸟类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舒服 吴南飞 +6 位作者 张同 曹明 宁建 汤光伟 傅祺 谢逸菲 何振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为了解长株潭生态绿心区鸟类资源的多样性,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对该区域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1)绿心区现已记录鸟类9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在居留型方面,留鸟占比约53.06%、夏候鸟占比约25.51... 为了解长株潭生态绿心区鸟类资源的多样性,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对该区域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1)绿心区现已记录鸟类9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在居留型方面,留鸟占比约53.06%、夏候鸟占比约25.51%、冬候鸟占比约19.39%、旅鸟占比约2.04%;在区系从属方面,东洋界种类占比约50.00%、古北界种类占比约27.55%、广布种占比约22.45%。2)绿心区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48,均匀度指数为0.67。3)从季节上看,绿心区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从空间上看,绿心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森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水域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 城市绿心 群落结构 长株潭生态绿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适应石漠化立地根际微生物特性研究
2
作者 郭仝同 潘紫芊 +1 位作者 刘阿曼 朱宁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选取石漠化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香椿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立地条件下土壤中的SOC、TN、TP含量普遍高于非岩石立地条件,且两种立地条件下的差异达到了极显... 选取石漠化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香椿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立地条件下土壤中的SOC、TN、TP含量普遍高于非岩石立地条件,且两种立地条件下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岩石立地条件中的C/N、C/P、N/P比值稍低于非岩石立地条件。2)从真菌、细菌的门、目、属三个分类水平上看,两种立地条件中的真菌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细菌优势门均为变形细菌门;在两种立地条件中,真菌的4个α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细菌的4个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整体上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3)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与微生物种类、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立地条件 土壤养分 根际微生物 Α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乳源南方红豆杉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空间分布格局
3
作者 胡益 吴南飞 +3 位作者 李家湘 张蓓 王昊琼 曹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基础,也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探究广东乳源南方红豆杉县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发现该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 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基础,也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探究广东乳源南方红豆杉县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发现该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对该护区内保护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得出该保护区内的保护植物种类均呈聚集分布和明显的海拔梯度格局;结合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特征对保护植被进行了区划,揭示其演变规律,为保护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保护区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自然保护区 空间分布格局 植物种群 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决策级融合估测森林蓄积量
4
作者 舒谜 林辉 杨旸谷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为研究区,选择高分二号(GF-2)、Landsat-8、哨兵二号(Sentinel-2)遥感数据源,结合79个地面调查样本,提取单波段、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243个变量,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与前向特征选择方法进行特征筛选...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为研究区,选择高分二号(GF-2)、Landsat-8、哨兵二号(Sentinel-2)遥感数据源,结合79个地面调查样本,提取单波段、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243个变量,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与前向特征选择方法进行特征筛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等模型,按照GF-2与Landsat-8(G+L)、GF-2与Sentinel-2(G+S)、Sentinel-2与Landsat-8(S+L),以及GF-2、Sentinel-2和Landsat-8(G+S+L)4种组合方式,分别构建多源遥感数据使用特征结合与决策级融合2种不同的方法对森林蓄积量进行估测。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数据在特征结合与决策级融合下较单一数据源均取得了更好的估测精度,其中在特征结合下的G+L组合的随机森林模型拟合程度最好,得到了最高的估测精度,其R2为0.66,相对均方根误差为25.82%;决策级融合中熵法下的S+L组合取得了较好的估测结果,其R2为0.64,均方根误差为61.23m3/hm2,相对均方根误差为25.96%。由此可见,多源遥感数据利用决策级融合策略在森林蓄积量估测反演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多源遥感 决策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数据研建林业数表模型
5
作者 杜志 陈振雄 +3 位作者 贺东北 孙华 王金池 张文凡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以湖南省马尾松、栎类2个树种(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样木,获取树高、胸径、地径等林木参数,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树高曲线模型和材积模型,并以解析木调查实测数据为对照,检验点云数据提取的林木参数精度和评估林业数... 以湖南省马尾松、栎类2个树种(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样木,获取树高、胸径、地径等林木参数,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树高曲线模型和材积模型,并以解析木调查实测数据为对照,检验点云数据提取的林木参数精度和评估林业数表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地基激光雷达提取的林木参数与同口径解析木实测数据无显著差异,马尾松、栎类2个树种(组)点云数据提取的胸径估计精度均达98%以上,树高估计精度在92%以上,材积估计精度在90%左右;2)基于点云数据所建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和地径材积模型拟合精度高,其中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的R2均达0.99、预估精度(P)超过98%,马尾松、栎类2个树种(组)的树高曲线模型的P达96%,与实测数据所建模型的拟合精度相近。由此可见,地基激光雷达技术可实现非破坏性、快速精准的林木参数提取,构建基于点云数据的高精度林业数表模型,为限制或禁止采伐情况下的林业数据获取和数表模型研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激光雷达 林木参数 林业数表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的武汉市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邓春成 孙巧峰 +3 位作者 唐星 李艳丽 卢秉俊 陶章思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基于武汉市2期遥感影像数据,采集变化识别样本,采用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对样本模型进行训练、效果预测,构建变化监测模型,利用变化监测模型进行遥感影像变化信息的提取,形成变化提取成果。结果显示:武汉市森林资源变化识别准确率达88.1%... 基于武汉市2期遥感影像数据,采集变化识别样本,采用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对样本模型进行训练、效果预测,构建变化监测模型,利用变化监测模型进行遥感影像变化信息的提取,形成变化提取成果。结果显示:武汉市森林资源变化识别准确率达88.1%,召回率达88.5%,且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和影像质量的提升,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变化识别提取准确率和召回率也得到了提升。构建的武汉市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模型可应用于森林资源变化识别,能够为森林资源监测监管提供疑似变化图斑,及时准确地发现森林违法活动、林业灾害等信息,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遥感影像 森林资源 变化监测模型 PyTo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的空间尺度规律
7
作者 陈盼 林寿明 +2 位作者 吴林芳 彭威雄 郭盛才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立20hm^(2)网格,通过在网格内设置样地,对样地监测调查、构建谱系树,并应用PER-SIMPER生态模型,从物种共存和谱系结构的角度,明确了亚热带常绿阔... 为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立20hm^(2)网格,通过在网格内设置样地,对样地监测调查、构建谱系树,并应用PER-SIMPER生态模型,从物种共存和谱系结构的角度,明确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谱系结构呈现聚集分布,且具有尺度依赖性,即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增强;该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主要受扩散限制过程的驱动,但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生态位分化过程的作用逐渐增强,使得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由扩散限制主导转变为扩散限制和生态位分化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结构 空间尺度 生态模型 群落构建机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祁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潜力评价
8
作者 文敏 张龙 +3 位作者 邹泽林 任蓝翔 詹俏 郑钰婷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9-13,18,共6页
为了对祁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油茶现有和可种植面积、油茶产期面积、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油茶籽加工能力和油茶生态旅游面积5个指标,构建油茶产业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根据油茶产业发展潜力指数... 为了对祁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油茶现有和可种植面积、油茶产期面积、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油茶籽加工能力和油茶生态旅游面积5个指标,构建油茶产业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根据油茶产业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将祁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对应的评价结果区间为:(0.6,1]、(0.3,0.6]、[0,0.3]。研究结果显示,在祁阳市辖区的26个乡镇(街道)中,4个镇的油茶产业发展潜力等级为高,14个镇的油茶产业发展潜力等级为中,8个乡镇(街道)的油茶产业发展潜力等级为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产业 层次分析法 发展潜力 定量评价 祁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林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估算——以安化县为例
9
作者 程霞 陈振雄 +3 位作者 杨旸谷 阳胜男 丁山 樊勇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38-44,76,共8页
为研究杉木林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的估算方法及空间分布,在湖南省安化县设60个杉木林样地,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样地的草本可燃物载量,并分析各因子在估算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对草本可燃物载量的估算精度较高,训... 为研究杉木林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的估算方法及空间分布,在湖南省安化县设60个杉木林样地,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样地的草本可燃物载量,并分析各因子在估算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对草本可燃物载量的估算精度较高,训练集的OOB error为0.1225,测试集的R^(2)为0.9159,RMSE为0.0332 t/hm^(2),均通过了0.01水平的置信度检验;2)估算过程中各因子的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其重要性指数排名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分因子(88.54%)>遥感光谱特征指数因子(6.06%)>地形因子(5.40%),且郁闭度和草本盖度在估算中起主要作用;3)安化县杉木林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范围为0~1.93 t/hm^(2),高可燃物载量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冷市镇、梅城镇、清塘铺镇、高明乡。综上,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估算,为森林火灾的预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草本可燃物载量 林分因子 Sentinel-2A 森林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地区不同立地条件闽楠林分生长研究
10
作者 宋良友 魏德福 +2 位作者 赵单 黎明 邓长宁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4-18,共5页
以湘南地区不同类型闽楠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类型闽楠林分生长差异,为闽楠人工林的营造模式提供相关参考。结果表明:1)在同一林分类型中,树龄越小,闽楠林分的年平均生长量越高;2)在相同林分类型、不同林分密度的闽楠混... 以湘南地区不同类型闽楠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类型闽楠林分生长差异,为闽楠人工林的营造模式提供相关参考。结果表明:1)在同一林分类型中,树龄越小,闽楠林分的年平均生长量越高;2)在相同林分类型、不同林分密度的闽楠混交林中,闽楠林分年平均生长量与林分平均密度呈负相关关系;3)相较于闽楠纯林、闽楠-杉木混交林中闽楠的树冠圆满度,闽楠-木荷混交林中闽楠的树冠圆满度较高;4)坡位对闽楠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生长影响较为显著,闽楠林分在下坡位的生长情况较中坡位好;5)相较于红壤和黄壤,闽楠在黄棕壤中生长状况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立地条件 林分类型 林分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11
作者 石浩友 宋亚斌 +2 位作者 江腾宇 许立 温坤剑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分析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对促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推动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工程数据库检索到1047篇关... 分析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对促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推动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工程数据库检索到1047篇关于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中文文献,并以此为分析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表、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突现关键词图谱,以及作者合作网络与作者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来探究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现状、主要内容和热点。结果表明: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森林资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措施与经营模式、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类型、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提高森林生产力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等;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国有林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持续经营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林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思路、成效及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达 邓武功 +1 位作者 康晓旭 李泽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2020年,全国开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通过结合《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成果及其编制过程,梳理了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思路及其取得的成效,在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推进整合优化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方案 北京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高光环境对沉水植物光叶眼子菜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刘慧 袁金蕊 +2 位作者 齐亮宇 李有志 吴爱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研究高光照对沉水植物的抑制作用,选取沉水植物光叶眼子菜为实验材料,测定5个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的100%、75%、50%、30%和15%)对光叶眼子菜叶片中的碳、氮、磷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植株根、茎、叶重量,植株单重... 为研究高光照对沉水植物的抑制作用,选取沉水植物光叶眼子菜为实验材料,测定5个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的100%、75%、50%、30%和15%)对光叶眼子菜叶片中的碳、氮、磷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植株根、茎、叶重量,植株单重,以及植株相对生长率、分蘖数、根长和株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所测定的14个指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模式不同,即:1)根长和株高随光照强度的下降而升高,2)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磷含量、碳含量,以及叶片重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3)不同光照强度对植株根重、茎重、植株单重、相对生长率、分蘖数、植物叶片中的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眼子菜叶重、碳含量、磷含量、根长、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可能受到强光抑制的影响,而且这些指标比其他测定指标对强光抑制的反应更敏感;强光抑制作用主要抑制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而对植物地下部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进行沉水植被生态恢复工程时,应当尽量避免强光的作用,以提高沉水植物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光叶眼子菜 光照强度 抑制作用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昌都市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泰来 李佳 +5 位作者 叶海燕 张伟焕 梁曾飞 刘扬晶 米玛次仁 刘金山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和2022年昌都市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矢量数据库,以及Sentinel-2和Landsat-8遥感数据,以昌都市为例,对高寒地区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的碳密度进行估测,并使用集成学习算法和优化的前向特征筛选方法构建了最优... 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和2022年昌都市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成果矢量数据库,以及Sentinel-2和Landsat-8遥感数据,以昌都市为例,对高寒地区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的碳密度进行估测,并使用集成学习算法和优化的前向特征筛选方法构建了最优的昌都市草地植被碳储量估测模型(STK-SVR),利用该模型对昌都市草地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都市草地植被碳密度分布范围为0.02~29.77t/hm^(2),碳密度平均值为8.53t/hm^(2),地下碳密度远高于地上碳密度;昌都市的天然牧草地、高寒草甸类的小班数量多,中南部和东北部的草地碳密度高,西北部和东南部的草地碳密度较低;不同海拔、坡向、坡度的草地植被的最大碳密度分别分布在3560~4059m、东坡、缓坡区域。研究结果是对高寒地区草地碳汇计量监测的前期探索,以期为青藏高原其他区域进一步开展森林、草地、湿地等碳储量调查与计量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密度 草地 空间分布 高寒地区 昌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玉娇 王靖雯 +3 位作者 杨佳诚 谢文灿 刘艺 葛大兵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理论,采用ArcGIS 10.8软件和InVEST 3.14模型,从产品供给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分析2010—2020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结果表明:2010—2020年茶... 以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理论,采用ArcGIS 10.8软件和InVEST 3.14模型,从产品供给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分析2010—2020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结果表明:2010—2020年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呈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为12.60%,各类服务价值按大小排序为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产品供给服务价值;除气候调节价值下降和空气净化价值几乎无变化外,2010—2020年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其他各项功能价值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各服务价值按大小排序为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文化服务>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林产品>空气净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茶陵县下一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ARCGIS INVEST 茶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湖南省新邵县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逸飞 谭炳香 +2 位作者 杜志 伍汉斌 贺晨瑞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的直观量化指标,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00-2021年间新邵县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1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的直观量化指标,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00-2021年间新邵县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1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不同时期新邵县的植被覆盖度,并进行差值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021年,新邵县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且西部、南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这与当地封山育林、绿化造林等政策实施密切相关。这也反映出新邵县在2000-2021年期间注重生态保护建设,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LANDSAT 植被覆盖度 新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山区针叶林单木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冰倩 曹霸 +1 位作者 岳彩荣 周全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34-39,48,共7页
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样地数据,探索创新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模式,提升森林资源外业调查效率,更新资源调查数据,保证数据的现势性。考虑到研究区为山地林区,地面起伏较大,选取了一种基于改进加密三... 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样地数据,探索创新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模式,提升森林资源外业调查效率,更新资源调查数据,保证数据的现势性。考虑到研究区为山地林区,地面起伏较大,选取了一种基于改进加密三角网滤波算法进行滤波和分类,并对比分析了分水岭、点云分割、层堆叠种子点三种不同的单木分割方法,完成了研究区单木位置、树高、冠幅等林木参数的提取研究,优化了激光雷达林木参数反演的技术流程。从30个样地中抽取10个样地,对比样木实测值与单木分割的估测值,结果表明:层堆叠种子点算法分割效果最优,F评分在64.61%~85.29%之间;点云分割算法居中,F评分在56.00%~80.60%之间;分水岭算法分割效果最差,F评分在45.57%~69.45%之间。同一种方法中,不同样地分割效果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样地地形、树木结构形态等因素有关;样地中林木分布存在树木遮挡或树木分布结构不规则时,一定程度会降低单木分割精度。因此,根据不同林分情况,建立适用性较强的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参数反演模型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单木分割方法 滤波 杉木 森林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山地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佳诚 葛大兵 +2 位作者 黄振蓉 李玉娇 王婧雯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用地安全稳定的基础。以湖南省株洲市山地县域茶陵县为研究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法和空间优化方案。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识别出生态源地9块,生态源地在空间分... 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用地安全稳定的基础。以湖南省株洲市山地县域茶陵县为研究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法和空间优化方案。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识别出生态源地9块,生态源地在空间分布中呈现“四散分布,相对独立”的特点;提取出潜在生态廊道共36条及生态节点20个,生态廊道环绕在整个县域边界且连接度较高,闭合性好;从整体上看,茶陵县综合生态敏感性呈现“东北到西南贯穿低敏感,西北及东南丘陵山地高敏感”的特点,生态安全格局总体较好。通过对茶陵县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明确区域内生态空间类型,围绕“源地-廊道-节点”分区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落实。科学合理地构建茶陵县生态安全格局与优化方案,对缓解茶陵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山地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佳 彭泰来 +3 位作者 刘寅学 张家阳 刘金山 杨传金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综合评价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等级,掌握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公益林布局优化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林草湿综合监测成果、生态保护红线成果、石漠化监测成果、DEM数据、气象数... 综合评价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等级,掌握广东省林地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公益林布局优化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林草湿综合监测成果、生态保护红线成果、石漠化监测成果、DEM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为基础数据,选取人口密度、单位建设用地、耕地占比、植被覆盖度、石漠化严重地区、年均降水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生物丰度等17个评价指标,基于3S技术,结合SRP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广东省林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广东省林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以微度、轻度、中度脆弱为主,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92.02%;从行政区划来看,重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清远市、韶关市、梅州市、河源市、肇庆市、茂名市、揭阳市7个市;从空间布局来看,重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相对集中分布在石漠化区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区以及沿海基干林带和周边岛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脆弱性评价 SRP模型 层次分析方法 3S技术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和多源遥感数据的五指山森林地上碳储量评估
20
作者 文璋 臧卓 王旭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森林地上碳储量的快速评估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研究区,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利用公开的Landsat 8影像和Sentinel-2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RBF神...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森林地上碳储量的快速评估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研究区,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利用公开的Landsat 8影像和Sentinel-2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5种拟合算法,构建五指山市森林地上碳储量快速估测模型。结果显示:1)通过遥感因子与森林地上碳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遥感因子与森林地上碳储量主要呈非线性关系,因而选用非线性的数据模型建模效果更理想;2)通过5种遥感估测模型精度的比较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的表现最佳,精度最高(R^(2)=0.639,RMSE=20.890);3)比较Landsat 8影像、Sentinel-2影像以及两者结合使用的模型精度,发现两者结合情况下的模型拟合效果最理想,说明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互补性;4)五指山市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东部、南部、北部森林保护区碳密度大,中部、西部城区碳密度小,与遥感影像显示的植被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说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多种模型可以有效提升碳储量估测方法的精度,得到森林地上碳储量的快速估测方法,为海南岛热带雨林生态碳循环和碳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碳储量 GEE 随机森林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