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378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隙静偏心故障对永磁风力发电机定子绕组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何玉灵 徐明星 +3 位作者 张文 郑文杰 代德瑞 邢云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端部绕组振动是导致绝缘磨损和退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综合分析永磁风力发电机气隙静偏心故障前后定子端部绕组的振动特性。首先,推导正常情况和气隙静偏心故障下的气隙磁通密度,得到端部绕组的电磁力表达式;然后,基于电磁-结构耦合模型,... 端部绕组振动是导致绝缘磨损和退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综合分析永磁风力发电机气隙静偏心故障前后定子端部绕组的振动特性。首先,推导正常情况和气隙静偏心故障下的气隙磁通密度,得到端部绕组的电磁力表达式;然后,基于电磁-结构耦合模型,得出绕组电磁力、应力应变等力学响应特性;最后,实测3 kW故障模拟发电机在正常和气隙静偏心故障情况下的定子绕组振动响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气隙磁通密度随偏心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气隙减小处),随偏心故障加剧端部绕组电磁力/振动增大,绕组电磁力/振动以偶倍频为主。另外,直线段绕组和端部绕组的连接处为振动磨损危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风力发电机 气隙静偏心 电磁力 绕组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胎车辆动力学分析及模糊PID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侃徽 张大兴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车辆通过控制系统提高行驶的稳定性,但在爆胎时容易导致车辆行驶失去稳定性,从而造成车辆发生侧翻现象。为改善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输出效果,建立了车辆轮胎动力学模型。引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给出了模糊PID控制器输出参数... 车辆通过控制系统提高行驶的稳定性,但在爆胎时容易导致车辆行驶失去稳定性,从而造成车辆发生侧翻现象。为改善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输出效果,建立了车辆轮胎动力学模型。引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给出了模糊PID控制器输出参数与误差和误差变化率的关系图。提出人群搜索算法,利用人群搜索算法迭代搜索原理对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进行寻优。以车辆2种行驶路况为例,利用Matlab软件对爆胎车辆的稳定性进行仿真,比较和分析爆胎车辆优化控制系统的输出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模糊PID控制系统,爆胎车辆产生的偏航角、俯仰角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较大。采用人群搜索算法优化模糊PID控制系统,爆胎车辆产生的偏航角、俯仰角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较小。爆胎车辆采用人群搜索算法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器,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行驶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胎车辆 模糊PID控制器 人群搜索算法 优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明 王涵 +1 位作者 邵雨虹 王超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阐述了长安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立的“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体系以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方法进行构建,融合“CAD”“3D打印”“逆向工程”“CNC数控加工”等知识内容,采用递进式教学打破课程孤岛,鼓... 阐述了长安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立的“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体系以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方法进行构建,融合“CAD”“3D打印”“逆向工程”“CNC数控加工”等知识内容,采用递进式教学打破课程孤岛,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坚持全贯穿式教学实践环境。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型教学思路,对推动高校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逆向设计 课程融合 新工科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BP-PID控制的机器人避障仿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静松 耿振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41,共5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避障过程中行驶路径长、寻路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反向传播-比例-积分-微分(BP-PID)控制器,并对移动机器人避障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利用移动机器人在二维坐标系的避障简图,得出了移动机器人运动方程式。引用比例-积... 针对移动机器人避障过程中行驶路径长、寻路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反向传播-比例-积分-微分(BP-PID)控制器,并对移动机器人避障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利用移动机器人在二维坐标系的避障简图,得出了移动机器人运动方程式。引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和3层BP神经网络结构,利用BP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调整PID控制器参数。引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在线优化BP-PID控制器,确保移动机器人BP-PID控制器收敛于全局最优值,从而使移动机器人避障效果更好。在不同环境中,采用Matlab软件对移动机器人避障效果进行仿真,比较改进前和改进后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效果。结果显示:在不同环境中,改进前和改进后的BP-PID控制器均能使移动机器人安全地躲避障碍物;但是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BP-PID控制器,可以使移动机器人运动路径更短,迭代次数更少,搜索时间更短。采用改进BP-PID控制器,能够提高移动机器人避障过程中寻路速度,缩短行驶路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BP神经网络 PID控制器 改进粒子群算法 避障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重载全地形车仿生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占龙 万世永 +3 位作者 张正 任志曌 高山铁 刘志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全球自然灾害形势复杂,极端灾害事件呈频发、高发、突发态势。某型高速-重载全地形车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剧烈振动,传统减振方案存在诸多影响减振效能的潜在因素。从仿生学原理和生物力学机理入手,探究自然界犀牛、袋鼠的生物缓冲特性与全... 全球自然灾害形势复杂,极端灾害事件呈频发、高发、突发态势。某型高速-重载全地形车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剧烈振动,传统减振方案存在诸多影响减振效能的潜在因素。从仿生学原理和生物力学机理入手,探究自然界犀牛、袋鼠的生物缓冲特性与全地形车速度快、承载重、冲击强等应用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机械原理,研究一套结构紧凑、抗冲击能力强的仿生悬架系统,响应高速-重载全地形车在复杂地形下应急保障工作的需求。结合几何原理建立仿生悬架系统运动学数学模型,求得各输入、输出角位置参数数值算例,并对三维模型展开位置仿真分析,验证数值算例的正确性。在验证其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的基础上,对相应角速度及角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学分析,验证该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表明结构设计符合减小冲击和振荡的实际运行需求。运动学数学模型可为后续结构参数优化、确定减振单元性能、进一步实行控制和试验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和理论支撑,有助于提高减振系统研究与设计的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究成本,同时为其他减振系统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重载 应急保障工作 仿生学 悬架系统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港口多码头泊位联合分配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艳伟 王楠 朱凌坤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多码头泊位联合分配是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集装箱港口多码头泊位计划,考虑不同码头泊位条件、岸桥能力等因素,构建多码头泊位-岸桥集成分配数学模型。设计改进灰狼算法(IGWO),利用离散化映射进行编码设计,基于... 多码头泊位联合分配是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集装箱港口多码头泊位计划,考虑不同码头泊位条件、岸桥能力等因素,构建多码头泊位-岸桥集成分配数学模型。设计改进灰狼算法(IGWO),利用离散化映射进行编码设计,基于优胜劣汰法实现种群动态进化。设计算例,将IGWO与果蝇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IGWO算法优化结果分别提升16.6%和21.1%;利用IGWO对不同船舶到港密度泊位算例进行求解,其中,多码头泊位分配可有效减少总时间成本及延误船舶数量,节省岸线资源约10%。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型及算法可有效解决多码头泊位联合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港口 多码头资源分配 泊位计划 泊位-岸桥集成分配 灰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带式输送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结构的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晓霞 王劲翔 高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解决带式输送机采用传统人工检测故障效率低等问题,针对问题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井下输送机故障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区别于其他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该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大坡度和大转弯半径的运动,首先利用ADAMS分析现在主流的巡检机... 为解决带式输送机采用传统人工检测故障效率低等问题,针对问题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井下输送机故障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区别于其他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该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大坡度和大转弯半径的运动,首先利用ADAMS分析现在主流的巡检机器人模型,分析其优劣性;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巡检机器人的三维模型,提出了摩擦驱动与齿轮齿条驱动的两用机器人模型;再利用ANSYS软件对轨道和机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巡检轨道与机器人本体的应力小于许用应力,能够平稳地检测输送机的故障;最后再利用ADAMS软件对巡检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巡检机器人可以进行无障碍的水平和爬坡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巡检机器人 轨道式传动 有限元仿真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VMD-GRU的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郗涛 王锴 王莉静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了提高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RUL)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变分模态分解(VMD)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融合算法的滚动轴承RUL预测模型VMD-GRU。首先,该模型通过阿基米德优化算法(AOA)优化的VMD算法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分解;然后,利用最... 为了提高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RUL)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变分模态分解(VMD)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融合算法的滚动轴承RUL预测模型VMD-GRU。首先,该模型通过阿基米德优化算法(AOA)优化的VMD算法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分解;然后,利用最小包络熵准则选择最佳模态分量进行退化特征提取;再通过核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降维;最后,为保证模型准确率,通过鹈鹕优化算法(POA)优化GRU中的超参数,并根据不同故障类型建立GRU剩余寿命预测模型。使用XJTU-SY标准数据集进行剩余寿命预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未结合故障类型提取退化特征和建立预测模型方法相比,VMD-GRU模型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6.28%和2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剩余寿命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VMD)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 阿基米德优化算法(AOA) 鹈鹕优化算法(P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荷载作用下塔式起重机结构的随机振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岩 蔡亚东 +1 位作者 乔有涛 张文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78,403,共5页
对塔式起重机的研究一般是将风荷载进行应力等效或者是流体分析,而本文将结合脉动风的随机特性与Ansys的随机振动模块进行分析。首先计算塔机在非工作状况下的预应力模态,确定其固有频率及振型;其次基于Davenport风速谱计算出随机振动... 对塔式起重机的研究一般是将风荷载进行应力等效或者是流体分析,而本文将结合脉动风的随机特性与Ansys的随机振动模块进行分析。首先计算塔机在非工作状况下的预应力模态,确定其固有频率及振型;其次基于Davenport风速谱计算出随机振动模块所需的PSD数据;最后从后处理模块中得到所需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起重机 有限元 起重臂 高层建筑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b波损伤特征融合模型的金属结构件疲劳裂纹扩展预测
10
作者 王晓龙 金韩微 +3 位作者 张博文 杨秀彬 何玉灵 慈铁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69,共6页
针对动态载荷环境下机械装备金属结构件疲劳裂纹扩展延伸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amb波损伤特征融合的疲劳裂纹扩展预测模型。首先从Lamb波信号传播特性出发,分析对比对称模式下Lamb波损伤信号和基准信号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提... 针对动态载荷环境下机械装备金属结构件疲劳裂纹扩展延伸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amb波损伤特征融合的疲劳裂纹扩展预测模型。首先从Lamb波信号传播特性出发,分析对比对称模式下Lamb波损伤信号和基准信号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取能够敏感表达结构损伤的相关系数和相位差异特征,通过变量标准化变换后进一步构建出疲劳裂纹扩展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金属结构件全寿命周期疲劳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动态载荷环境下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优势明显,可为机械装备关键结构件合理检修计划制定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b波信号 损伤特征融合 金属结构件 疲劳裂纹 扩展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与RBF神经网络的DPF结构参数优化
11
作者 贾德文 郭岩琦 +2 位作者 雷基林 毕玉华 聂学选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降低某型号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在运行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并使其保持较高的捕集效率。采用试验设计方法抽取代表性样本集,并分析影响因素对DPF捕集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构建所选变量与目标函数映射关系代... 为降低某型号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在运行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并使其保持较高的捕集效率。采用试验设计方法抽取代表性样本集,并分析影响因素对DPF捕集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构建所选变量与目标函数映射关系代理模型,并结合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与结合熵权的优劣解距离排序法(TOPSIS)得到关于目标函数的一组最优解。结果表明:该型号DPF平均压降降低了14.58%,且DPF平均捕集效率保持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多目标优化 捕集性能 RBF神经网络 NSGA-Ⅱ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机驾驶室方向盘倾角对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田保珍 周垒 +1 位作者 杨刚俊 李占龙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为分析装载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手臂肌肉的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动态旋转方向盘试验,测试并比较3种方向盘倾角(A型为24°、B型为25°、C型为31°)对肌肉疲劳的影响情况。采用现场真机实验的方法,选取左臂中三角肌为测试对象... 为分析装载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手臂肌肉的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动态旋转方向盘试验,测试并比较3种方向盘倾角(A型为24°、B型为25°、C型为31°)对肌肉疲劳的影响情况。采用现场真机实验的方法,选取左臂中三角肌为测试对象,聘请14名驾驶员作为被试人员,运用表面肌电测量方法并提取操控方向盘时的表面肌电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测量结果并对MPF进行两两比较,实验结果为A型和B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型与A型和B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同的方向盘倾角对肌肉疲劳有较大影响。通过研究得出结论,C型方向盘倾角较容易疲劳,A型和B型不容易疲劳,在仅考虑方向盘倾角的前提下,A型和B型的方向盘倾角优于C型。在装载机驾驶室人机设计中,为降低驾驶员肌肉疲劳,建议方向盘盘面应采用较平缓设计方式,该结论可为后续的方向盘倾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驾驶室 方向盘倾角 MPF 肌肉疲劳 表面肌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密度磁悬浮高速电机转子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13
作者 吴华春 杨一鸣 +1 位作者 宋春生 王念先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3,100,共6页
与传统电机相比,高功率密度磁悬浮高速电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大。但由于转速的提高,转子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跨越临界转速会导致共振现象,因此为避免共振带来的问题,需对转子进行动力学建模及分析。以12.3 kW高功率密度磁悬浮高速电机转... 与传统电机相比,高功率密度磁悬浮高速电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大。但由于转速的提高,转子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跨越临界转速会导致共振现象,因此为避免共振带来的问题,需对转子进行动力学建模及分析。以12.3 kW高功率密度磁悬浮高速电机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有限元法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计算,使用Ansys Workbench进行模态仿真。通过B&K敲击试验对高功率密度磁悬浮高速电机转子进行模态分析,与基于有限元法的模态计算结果和Ansys Workbench模态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方法数据较为吻合,其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有足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转子动力学 模态分析 模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风力发电机热-机械载荷下绝缘层应力损伤研究
14
作者 何玉灵 代德瑞 +3 位作者 徐明星 张文 白怡凡 万书亭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0-815,共6页
以永磁风力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仿真与实验验证得到绝缘层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损伤规律。与以往绝缘损伤研究不同,本文针对热-机械联合载荷下的绕组绝缘不同部位应力损伤规律进行探究,并以5 kW永... 以永磁风力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仿真与实验验证得到绝缘层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损伤规律。与以往绝缘损伤研究不同,本文针对热-机械联合载荷下的绕组绝缘不同部位应力损伤规律进行探究,并以5 kW永磁风力发电机为分析对象,进行有限元计算与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5 kW发电机绕组绝缘层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幅值远小于热载荷,但应力分布比热载荷更集中,热-机械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结果与热载荷相似。单载荷与联合载荷作用下的绝缘失效危险位置均为2处,分别为关节处和鼻端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风力发电机 绕组绝缘层 热-机械载荷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与局部纹理特征加权融合的港机装备钢丝绳断丝缺陷检测研究
15
作者 张卫国 刘聪 +2 位作者 曾祥堃 夏立成 王紫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钢丝绳是港机装备的重要部件,由于作业工况环境恶劣,钢丝绳表面极易引起断丝等缺陷,影响港机装备作业安全。针对港机装备钢丝绳表面油泥严重、光照亮度不均,以及港机装备钢丝绳断丝缺陷能够在钢丝绳股顶钢丝椭圆形区域内有效体现的特点... 钢丝绳是港机装备的重要部件,由于作业工况环境恶劣,钢丝绳表面极易引起断丝等缺陷,影响港机装备作业安全。针对港机装备钢丝绳表面油泥严重、光照亮度不均,以及港机装备钢丝绳断丝缺陷能够在钢丝绳股顶钢丝椭圆形区域内有效体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钢丝绳整体纹理特征与股顶钢丝椭圆形区域边缘轮廓纹理特征加权融合的钢丝绳断丝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图像降噪、增强、校正技术对钢丝绳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图像平滑、阈值分割及边缘特征提取技术对股顶钢丝椭圆形区域边缘轮廓进行提取。接着采用局部二值模式(LBP)算子分别提取钢丝绳整体纹理特征与股顶钢丝椭圆形区域边缘轮廓纹理特征,并对钢丝绳整体纹理及边缘轮廓纹理特征进行特征加权融合。最后对加权融合后的特征向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法降维,并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技术对钢丝绳断丝缺陷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实际工况下重油泥、光照不均等钢丝绳断丝缺陷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机装备 钢丝绳断丝检测 股顶钢丝 椭圆形轮廓 纹理特征 特征加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TDFP模型与Wasserstein距离的滚动轴承运行状态评估
16
作者 王晓龙 付锐棋 +1 位作者 李英晟 周福成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针对滚动轴承运行状态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二维特征概率(TDFP)模型与Wasserstein距离的评估方法。首先通过滚动轴承健康数据样本的均方根和线性峭度指标构建二维性能指标序列,利用多元核密度估计构建TDFP基准模型;然后通过不断累... 针对滚动轴承运行状态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二维特征概率(TDFP)模型与Wasserstein距离的评估方法。首先通过滚动轴承健康数据样本的均方根和线性峭度指标构建二维性能指标序列,利用多元核密度估计构建TDFP基准模型;然后通过不断累积的监测数据样本对TDFP模型进行动态更新,并计算Wasserstein距离测度获取基准模型与更新模型之间的量化差异;最后结合自适应健康阈值策略实现对滚动轴承运行状态的动态评估。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实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够准确跟踪轴承的退化过程,并及时捕捉到轴承初始退化时刻,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参考及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运行状态评估 多元核密度估计 Wasserstein距离 TDF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方程曲面求交跟踪法的包容式节点相贯区域建模研究
17
作者 孙远韬 罗森 +2 位作者 胡修齐 王斌贺 张氢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包容式节点是一种新型管状相贯式节点,其形态是一种典型的薄壁自由曲面结构。在进行曲面造型过程中会涉及曲面求交的问题,而曲面求交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构建了包容式节点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 包容式节点是一种新型管状相贯式节点,其形态是一种典型的薄壁自由曲面结构。在进行曲面造型过程中会涉及曲面求交的问题,而曲面求交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构建了包容式节点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模型,将求包容式节点中的相贯线问题转化为NURBS曲面的求交问题。基于微分方程的跟踪算法原理,在分割法求得初始交点的基础上,采用微分方程追踪法求出所有交点,最后将所求得交点进行曲线拟合,交线包围区域即为包容式节点与腹杆相贯焊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式节点 NURBS模型 曲面求交 追踪法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凹坑缺陷的全地面起重机伸缩臂架结构稳定性研究
18
作者 姚峰林 张立明 +3 位作者 吕少博 高有山 李建东 杨志新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1,共5页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凹坑缺陷在内的各种缺陷会对臂架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借鉴单点扰动载荷法(SPLA)和多点扰动载荷法(MPLA)的思想,将凹坑缺陷引入全地面起重机伸缩臂架结构稳定性分析中,以分析凹坑缺陷对臂架...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凹坑缺陷在内的各种缺陷会对臂架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借鉴单点扰动载荷法(SPLA)和多点扰动载荷法(MPLA)的思想,将凹坑缺陷引入全地面起重机伸缩臂架结构稳定性分析中,以分析凹坑缺陷对臂架稳定性的影响。结合ABAQUS和Python,先在臂架模型上创建不同位置的单点凹坑缺陷,再对其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臂架稳定性受其不同位置影响的规律。多点凹坑缺陷的研究步骤相同,最后得到其不同个数和组合方式对臂架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臂 凹坑缺陷 全地面起重机 ABAQUS PYTH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进化路线的语义要素法
19
作者 高常青 唐沆鑫 +2 位作者 时子皓 张瑞年 杨波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26,共6页
在构建进化路线的过程中,进化节点产生条件以及种类的判别缺乏标准化的客观依据,导致低效率并具有较大的主观盲目性。通过分析进化树组成路线的本质语义要素与递进循环关系,将结果汇总为语义表,得到构建进化路线的语义要素法。语义要素... 在构建进化路线的过程中,进化节点产生条件以及种类的判别缺乏标准化的客观依据,导致低效率并具有较大的主观盲目性。通过分析进化树组成路线的本质语义要素与递进循环关系,将结果汇总为语义表,得到构建进化路线的语义要素法。语义要素可以作为进化节点产生条件以及种类的判别依据,提高了构建效率,并且判别与表示的标准化有利于成果的客观记录与交流。最后,以海底电缆反应力锥切削装置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效率和进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路线 语义要素 TRIZ 反应力锥切削装置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3QN-PER的集装箱码头IGV任务动态分配研究
20
作者 张艳伟 莫满华 秦威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7,共6页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导引车(IGV)作业环境动态、作业过程受电池电量约束等问题,研究不确定环境下考虑充电的IGV任务动态分配方法。分析不同载重下IGV充放电过程,提出基于电量区间自主决策的充电策略。为规避动态环境下IGV作业时间...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导引车(IGV)作业环境动态、作业过程受电池电量约束等问题,研究不确定环境下考虑充电的IGV任务动态分配方法。分析不同载重下IGV充放电过程,提出基于电量区间自主决策的充电策略。为规避动态环境下IGV作业时间不确定对装卸效率的影响,以IGV和集装箱任务信息为状态空间,以集装箱分配规则为备选动作,综合装卸等待成本、IGV搬运成本和充电成本设计即时奖励,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构建面向IGV任务分配的马尔可夫模型。为克服传统深度Q网络(DQN)过估计、收敛困难和训练不稳定问题,设计集成优先级经验回放(PER)机制和决斗双重深度Q网络(D3QN)结构的D3QN-PER算法。实验结果表明:D3QN-PER算法比单一规则决策和随机决策的IGV搬运任务总完工时间平均分别改进4.60%和12.05%,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和训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智能导引车(IGV) 动态分配 自主充电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