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326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6例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特征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韦叙 蓝晨 +9 位作者 韦例村 薛莲 韦帅 廖显秀 韦浩飞 梁丽花 黄强 梁慧娜 夏益贵 陈高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33-439,共7页
目的分析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特征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12月106例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一般人口特征、合并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壮族与其他民族在HIV-TSM感染恶化进展上有... 目的分析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特征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12月106例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一般人口特征、合并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壮族与其他民族在HIV-TSM感染恶化进展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症中脓毒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在好转组和恶化组的构成比中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中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脓毒血症与恶化特征有相关性;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小板减少是恶化的独立风险因素(HR=2.955,95%CI=1.304~6.699;P=0.009),代谢性酸中毒是恶化的独立风险因素(HR=6.219,95%CI=2.740~14.116;P<0.001)。Kaplan-Meier分析提示血小板减少与HIV-TSM恶化预后相关(Log-Rand,χ^(2)=11.511,P<0.001),代谢性酸中毒与HIV-TSM恶化预后相关(Log-Rand,χ^(2)=44.847,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小板减少联合代谢性酸中毒AUC为0.794(P<0.001,95%CI:0.690~0.892)。结论广西西北部壮族人群与其他民族相比在HIV-TSM感染预后不良上具有统计学差异,血小板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是HIV-TSM感染预后不佳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马尔尼菲篮状菌 预后 壮族 代谢性酸中毒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真菌学杂志》稿约
2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18-518,共1页
本刊设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病例报告、真菌病治疗、继续教育、综述等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订阅。来稿要求:1.文稿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短篇论著不超过2000字,其... 本刊设专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病例报告、真菌病治疗、继续教育、综述等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订阅。来稿要求:1.文稿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短篇论著不超过2000字,其他文章不超过1500字。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报告 真菌病 中国真菌学杂志 文题 参考文献 专家论坛 中英文摘要 技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真菌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3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4-414,共1页
《中国真菌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发行的专业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 《中国真菌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发行的专业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965/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出版 出版发行 来源期刊 征订启事 中国真菌学杂志 医学学术期刊 医疗健康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真菌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在淮安召开
4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86-486,共1页
《中国真菌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24年9月20日在江苏淮安成功召开。本刊名誉主编、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共计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顾菊林教授主持。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 《中国真菌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24年9月20日在江苏淮安成功召开。本刊名誉主编、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共计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顾菊林教授主持。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卫华出席并致辞。顾菊林教授对第六届编委会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汇报。会议上温海教授、姜远英教授、李若瑜教授、刘维达教授、刘正印教授、黄广华教授、潘炜华教授等专家探讨了杂志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誉主编 期刊出版 编委会工作 军医大学 附属医院 林教授 江苏淮安 中国真菌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真菌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5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98-498,共1页
《中国真菌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发行的专业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 《中国真菌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发行的专业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965/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出版 出版发行 来源期刊 征订启事 中国真菌学杂志 国家新闻出版署 医学学术期刊 医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秀华 苏智军 +2 位作者 程嗣宇 邱燕燕 刘江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死亡组影响预后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IDS合并TM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8.8%。最常见症状体征为发热(94.1%)、咳嗽(54.1%)、消瘦(54.1%)、皮肤损害(34.1%)、肝脾肿大(38.8%)和淋巴结肿大(80.0%)。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贫血(78.8%)、血小板减少(45.9%)和谷草转氨酶升高(70.6%)、乳酸脱氢酶升高(80.0%)。Logistic回归筛选出血红蛋白(OR=0.922;95%CI 0.858,0.991)、尿素氮(OR=1.612;95%CI 1.084,2.399)、呼吸衰竭(OR=348.538;95%CI 5.374,22606.322)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呼吸衰竭和血红蛋白减少、尿素氮升高是AIDS合并TM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中国真菌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7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06-606,共1页
《中国真菌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发行的专业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 《中国真菌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发行的专业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965/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出版 出版发行 来源期刊 征订启事 中国真菌学杂志 医学学术期刊 医疗健康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8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京及周边地区301例头癣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研究
9
作者 闫玮 王琼 +3 位作者 陈玉萍 佘晓东 胡素泉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01例头癣患者的临床及真菌检测等资料,真菌鉴定采用形态学、时间飞行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301例患者中,儿童及未成年头癣286例(...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01例头癣患者的临床及真菌检测等资料,真菌鉴定采用形态学、时间飞行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301例患者中,儿童及未成年头癣286例(95%),其中以4~7岁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最多(46.5%),性别分布以男童居多(56.3%)。成人头癣仅15例(5%),成人头癣性别分布以女性居多(66.7%)。所有头癣患者的真菌鉴定结果统计显示,犬小孢子菌(164例,54.5%)、须癣毛癣菌(57例,18.9%)和紫色毛癣菌(44例,14.6%)是最常见的菌种,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各年龄段之间病原菌种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石膏样小孢子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在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7岁的男童是最常见的头癣患病群体,过去10年犬小孢子菌已取代须癣毛癣菌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感染的优势致病菌,这些结果为头癣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犬小孢子菌 紫色毛癣菌 皮肤癣菌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家儿童医院真菌实验室建设和能力基线调研报告
10
作者 陈运生 叶炳均 +5 位作者 杨文航 苏琪茹 麻晓鹏 王瑶 林丽开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73-479,共7页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儿童医院、妇儿医院及部分综合医院儿科等单位真菌实验室的建设情况。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开展了“儿童医院真菌实验室建设和能力基线调研”[国卫医函〔2021〕73号],本研究基于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数据填...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儿童医院、妇儿医院及部分综合医院儿科等单位真菌实验室的建设情况。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开展了“儿童医院真菌实验室建设和能力基线调研”[国卫医函〔2021〕73号],本研究基于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数据填报系统,对我国儿童医院、妇儿医院及部分综合医院儿科等2022年度在真菌实验室基础建设、硬件投入、人员配备、技术能力、临床服务能力及真菌病相关科研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在线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参与调研的32家医院真菌实验室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临床真菌检验需求,真菌检验技术人员储备和技术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真菌检验项目开展率较低,如六胺银染色(37.5%)、真菌荧光染色(53.1%)、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12.5%)等。结论各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真菌检验能力建设,开展多样化真菌检验项目,尤其提高对丝状真菌的诊断和检测能力,建立规范化的真菌病原学临床诊断体系,为提高临床儿童真菌病诊疗能力提供坚实的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真菌实验室 调查分析 基线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致真菌性角膜炎1例及实验室检测
11
作者 李颖 曹敬荣 +3 位作者 王岩 陈典典 闵嵘 王培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报道1例黄曲霉致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及对该病原体展开的实验室检测流程。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1例角膜炎患者患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查阅既往文献整理汇总该病原菌致角膜炎的临... 目的报道1例黄曲霉致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及对该病原体展开的实验室检测流程。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1例角膜炎患者患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查阅既往文献整理汇总该病原菌致角膜炎的临床数据。结果角膜刮片标本培养后生长丝状真菌菌落,经形态学和MALDI-TOF MS鉴定为黄曲霉复合群;钙调蛋白基因测序鉴定为黄曲霉。Sensititre YeastOne显色真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测试的7种抗真菌药物均体外敏感。尽管该病例在实验室检出黄曲霉致病菌后及时调整了抗真菌治疗方案,但实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加重,最终摘除患侧眼球以遏制感染进一步扩散。既往相关文献报道曲霉菌性角膜炎症状较重,首选治疗药物为伏立康唑且需长疗程。结论曲霉菌性角膜炎的诊治过程较为棘手,实验室检查提供准确的菌种鉴定及体外药敏结果有助于曲霉菌性角膜炎的及早诊治。非培养的分子诊断技术有望作为真菌性角膜炎的补充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真菌性角膜炎 实验室检测 文献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甘露聚糖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12
作者 张蕾 赵钊 +2 位作者 沈彦 李曦 刘蕴萍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比较半乳甘露聚糖化学发光法与传统的酶联免疫法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疑似IP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 目的比较半乳甘露聚糖化学发光法与传统的酶联免疫法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疑似IP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样本中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检测,比较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在两种免疫分析法中的测定结果,进而分析其对IPA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IPA的诊断标准,145例疑似患者中有31例(21.4%)临床诊断为IPA,IPA患者中有11例(35.5%)下呼吸道标本检出曲霉属,其中烟曲霉占63.6%。病例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影像学特征上,病例组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空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此外,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样本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142例(97.9%)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判读一致,经Kappa组内相关系数(r)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为r=0.948。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1.0%和67.7%,特异性分别为83.3%和85.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和0.779。结论对于半乳甘露聚糖的检测,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一致性好,在诊断性能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化学发光法比酶联免疫法在稳定性和重复性上具有优势。此外,化学发光法实现了样本处理、检测、结果分析的自动化操作,大大缩短了检测耗时,同时适用于单个样本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肺曲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
13
作者 孙燕 蔡琼 +5 位作者 安永辉 吴楠蔚 王春杰 潘薇 安明扬 潘习龙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66-168,176,共4页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16年,发热1个月余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严重黄疸,重度贫血貌,口腔可见少量白斑等。经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等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嗜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多浆膜腔积液和...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16年,发热1个月余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严重黄疸,重度贫血貌,口腔可见少量白斑等。经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等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嗜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多浆膜腔积液和重度低蛋白血症,病例复杂危重。予两性霉素B静脉输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和拉米夫定/多替拉韦方案,较前好转出院,随访4个月未再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HIV mNGS 两性霉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端赛多孢致脑膜炎1例
14
作者 李小娟 李珏 +4 位作者 李亚玲 李伟杰 韩永慧 陈丽琴 麻明彪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93-396,共4页
报道头部外伤致尖端赛多孢脑膜炎1例。将患者脑脊液阳性培养液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及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为尖端赛多孢。E-test体外药... 报道头部外伤致尖端赛多孢脑膜炎1例。将患者脑脊液阳性培养液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及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为尖端赛多孢。E-test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伏立康唑敏感。使用伏立康唑治疗3 d后患儿病情好转,但因突发蛛网膜下腔和脑干出血后出现脑死亡,最终放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尖端赛多孢 波氏假阿利什霉 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同患皮肤癣菌感染4例
15
作者 马欣 张艳丽 +1 位作者 扈容英 刘丽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99-501,共3页
例1女6岁,例2女(例1妹妹)4岁,分别表现为头顶部(例1)和右侧颞部(例2)圆形脱发区1个多月,无自觉症状。例3男4岁,头顶见多处白色厚鳞屑脱发区,其母亲(例4)右侧胸部见圆形、边缘清楚红斑,无自觉症状。患者均有猫接触史,通过真菌镜检、真菌... 例1女6岁,例2女(例1妹妹)4岁,分别表现为头顶部(例1)和右侧颞部(例2)圆形脱发区1个多月,无自觉症状。例3男4岁,头顶见多处白色厚鳞屑脱发区,其母亲(例4)右侧胸部见圆形、边缘清楚红斑,无自觉症状。患者均有猫接触史,通过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及皮肤镜检查等诊断为头癣及体癣(犬小孢子菌引起)。口服伊曲康唑,外用特比萘芬、氟曲马唑软膏后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头癣 临床表现 犬小孢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曲霉复合体迟缓曲霉( Aspergillus lentulus )研究新进展
16
作者 王晓东 帕丽达·阿布利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5-420,共6页
迟缓曲霉(Aspergillus lentulus)是烟曲霉复合体中的一个新发现菌种,能对大部分感染者引起致命性的侵袭性肺曲霉病。由于其对多个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耐药,因此一旦感染该菌,抗真菌治疗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其形态学难以与烟曲霉区... 迟缓曲霉(Aspergillus lentulus)是烟曲霉复合体中的一个新发现菌种,能对大部分感染者引起致命性的侵袭性肺曲霉病。由于其对多个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耐药,因此一旦感染该菌,抗真菌治疗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其形态学难以与烟曲霉区别而容易将其误报告为烟曲霉造成误诊误治。因此需要警惕新型真菌病原体的危害。目前由于对迟缓曲霉的认识不足,需要全面深入了解该菌的特点。该文探讨了迟缓曲霉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性和耐药性。期望随着对迟缓曲霉认识的逐渐提升,积极研发针对该菌感染的新型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曲霉 烟曲霉 唑类耐药 侵袭性曲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例念珠菌血症的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
17
作者 田鹏鹏 王娴默 易华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药敏试验结果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念珠菌菌血症的临床资料,对真... 目的探讨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药敏试验结果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念珠菌菌血症的临床资料,对真菌种类、阳性报警时间、标本送检科室、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念珠菌血症患者55例,排名前3位念珠菌分别为近平滑念珠菌16株(29.1%)、白念珠菌16株(29.1%)、热带念珠菌14株(25.5%),其中热带念珠菌阳性报警时间最短(21.1±7.8)h。念珠菌血症分布排名前3的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ICU)18例(32.7%)、血液肿瘤科11例(20.0%)和肝胆外科10例(18.2%)。腹腔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源。所有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敏感,但对其他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率最高。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病死率为32.7%,年龄、恶性肿瘤、入住ICU、感染性休克、外科手术、高水平降钙素原及合并细菌血流感染是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念珠菌血症以非白念珠菌为主,大多数临床菌株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且有多种危险因素,其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阳性报警时间 危险因素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郭健芬 李晓君 +1 位作者 袁琳 段妍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目的分析30 d不同预后老年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2月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8例≥65岁老年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根据30 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34例)与死亡组(24例)分析其临床特... 目的分析30 d不同预后老年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2月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8例≥65岁老年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根据30 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34例)与死亡组(2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老年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41.4%(24/58例),两组感染菌株均以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分离菌株对体外药敏试验耐药率低,两组的不同菌株占比、药物敏感性、感染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增高,血清蛋白降低,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清蛋白降低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00,95%CI 0.676~0.946)。血培养报阳后48 h内未使用抗真菌治疗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结论老年患者因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是念珠菌血流感染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预后差、死亡率高,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流感染 老年人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消融后曲霉性脓胸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吕高超 赵洋洋 +2 位作者 任仲晨 刘现闯 蒋胜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曲霉性脓胸的临床特点、病原学、高危因素、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肺癌消融后导致曲霉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曲霉性(型)脓胸、真菌性脓胸”和“Aspe... 目的总结分析曲霉性脓胸的临床特点、病原学、高危因素、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肺癌消融后导致曲霉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曲霉性(型)脓胸、真菌性脓胸”和“Aspergillus empyema、fungal empyema thoracis”为目标词进行检索。利用万方医学数据库、知网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和《PubMed》检索系统,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结果患者,男,55岁,发热、咳嗽、憋喘。胸部CT双肺多发炎症,右肺膜增厚、黏连,并包裹性液气胸,起初经验性抗感染效果差。行CT引导性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及痰液培养为烟曲霉。给予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文献复习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18篇(中文4篇),连同本文报道1例,共收集26例曲霉性脓胸。26例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平均(57.5±11.8)岁。基础疾病最多为肺部疾病16例,其中以肺部手术史最多(10例,38.5%);其他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3例,11.5%)、结缔组织病(3例,11.5%)、淋巴瘤(2例,7.7%)。临床表现中,最常见为憋喘(17例,65.4%),其次为发热(14例,53.8%)和咳嗽、咳痰(14例,53.8%)。最常见病原菌为烟曲霉(18例,69.2%),患者胸部CT患侧脏层胸膜及壁层胸膜明显增厚,胸腔镜下表现无特异性。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胸腔引流及静脉抗真菌药物,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其中2例死亡。结论曲霉性脓胸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常见的病原菌为烟曲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注重胸膜弥漫性增厚的情况,通过积极抗真菌治疗和胸腔局部治疗,患者大多数能够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脓胸 肺癌 胸腔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例头癣患儿真菌荧光染色与皮肤镜特征分析
20
作者 马欣 张艳丽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拟通过真菌荧光染色镜检技术结合皮肤镜分析不同临床类型头癣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诊断头癣的依据。方法收集72例头癣患儿,使用荧光染色法结合皮肤镜观察头癣病发的主要特征;观察随访患儿治疗后荧光染色法及皮肤镜特殊... 目的研究拟通过真菌荧光染色镜检技术结合皮肤镜分析不同临床类型头癣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诊断头癣的依据。方法收集72例头癣患儿,使用荧光染色法结合皮肤镜观察头癣病发的主要特征;观察随访患儿治疗后荧光染色法及皮肤镜特殊表征是否同时转阴。结果根据临床特征,72例头癣患儿以白癣为主,占58.33%(42/72);荧光染色法阳性率100%,发外孢子占比最高,为62.50%(45/72);皮肤镜诊断的阳性率100%,皮肤镜检查白癣以断发(90.48%)为主、脓癣以脓疱(100%)为主,以逗号发/螺旋发/条码样发为特殊的表征;随访率为59.72%(43/72)。结论真菌荧光染色法结合皮肤镜特征能对头癣疾病及其临床类型做出快速且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荧光染色法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