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2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40周年纪念征稿
1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行政管理》(月刊)是由国务院办公厅主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杂志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科建设的学术高地和智力平台;始终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新时... 《中国行政管理》(月刊)是由国务院办公厅主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杂志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科建设的学术高地和智力平台;始终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新时代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意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高质量成果。2025年是《中国行政管理》创刊40周年。四十载初心不改,砥砺奋进;四十载开拓创新,春华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管理学 《中国行政管理》 学术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 引领性 杂志创刊 始终坚持 创新性
原文传递
在复杂性中理解中国式治理工具:评《公共治理工具手册》
2
作者 句华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0,共3页
行政学研究的使命是探寻“求是”与“致用”之路,要对现实拥有强烈关怀,也要能改善实际行政。何艳玲和于文轩、刘炳胜、何哲、尚虎平、韩志明、臧雷振、颜昌武、郭磊等教授主编的《公共治理工具手册》是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为构建自... 行政学研究的使命是探寻“求是”与“致用”之路,要对现实拥有强烈关怀,也要能改善实际行政。何艳玲和于文轩、刘炳胜、何哲、尚虎平、韩志明、臧雷振、颜昌武、郭磊等教授主编的《公共治理工具手册》是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共同努力的结晶,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工具指引,也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指向真实实践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公共治理 治理工具 行政学研究 中国公共管理 方法论启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手册
原文传递
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及其长期性艰巨性
3
作者 郁建兴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时代机遇。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在问题意识、议题范畴、价值取向、目标方向等四个方面与传统公共管理研究存在显著差异,它的目标形态是形成公共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时代机遇。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在问题意识、议题范畴、价值取向、目标方向等四个方面与传统公共管理研究存在显著差异,它的目标形态是形成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国种类,而不是仅对中国适用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议程在于:以概念为基础,推动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以数据和社会计算为支撑,推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迭代;以公共事务与个体互动为核心,推动公共管理范式革命。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应进一步以学术期刊等平台建设为支点,推动形成中国公共管理的全球话语体系;同时,这种长期努力需要充分建立并依托中国公共管理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而推动中国公共管理教材自主创新是其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 核心议程 长期性 艰巨性
原文传递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识别
4
作者 何文盛 卢雅灵 张发栋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1,共15页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基本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但推进过程中改革实施程度和效果却存在较大差异。学界虽已对其影响因素和组态路径进行了研究,但多以净效应、静态分析为主,时空双维下影响因素、组态路径的动态...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基本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但推进过程中改革实施程度和效果却存在较大差异。学界虽已对其影响因素和组态路径进行了研究,但多以净效应、静态分析为主,时空双维下影响因素、组态路径的动态演变规律仍有待揭示。以注意力基础观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构建EOR分析框架,并运用多时段fsQCA方法对2018-2020年31个省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效果受政治压力、经济环境、领导重视、绩效认同和政府财力等多要素的联动影响,组态路径类型有压力约束型、内部联动型、跨层协同型等;从时间上看,领导重视是关键影响因素,政治压力、经济环境和政府财力呈现程度不一的时间效应,路径方向出现了恒定轨迹、间歇轨迹、瞬息轨迹和交替轨迹;从空间上看,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异,组态路径类型有着替代关系特征。研究结论丰富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素条件的内在动态联结,打破了静态分析下组态路径的片面单一问题,扩宽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的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影响因素 组态路径 演化规律 多时段fsQCA
原文传递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治理技术工具化——基于近二十年“项目下乡”实践的历时性考察
5
作者 谭九生 贾晓港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
治理技术工具化是指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将治理技术当作政策工具来使用的行为过程。基于本土政策执行实际,纳入“制度-技术-文化”的分析框架,构建出不同于既有研究的全新政策工具分类图谱,并根据近二十年“项目下乡”的实践历程,初步解析... 治理技术工具化是指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将治理技术当作政策工具来使用的行为过程。基于本土政策执行实际,纳入“制度-技术-文化”的分析框架,构建出不同于既有研究的全新政策工具分类图谱,并根据近二十年“项目下乡”的实践历程,初步解析了治理技术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经验可能。研究发现,项目下乡进程中的政策执行采用了现有政策工具所没有包含的多种治理技术,其中制度性、技术性和文化性治理技术发挥了富有治理效能的工具作用。是故,把项目下乡作为方法,以国家减贫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经验材料,进一步论证了三种治理技术的工具性实践,及其所呈现的结构动能、化简功能和柔性势能等不同于旧有政策工具的区别性特征。提出治理技术工具化,不仅能够有效揭示治理技术与政策工具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有助于深化对治理技术的学科认识和拓宽政策工具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技术 政策工具 治理技术工具化 公共政策执行 项目下乡
原文传递
夏书章与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自主发展
6
作者 朱正威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如何把来自西方学术话语和知识体系的学科与中国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有机地结合,并由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并贡献于人类社会,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界的重大课题。夏书章教授是新中国政治学、行... 如何把来自西方学术话语和知识体系的学科与中国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有机地结合,并由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行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并贡献于人类社会,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界的重大课题。夏书章教授是新中国政治学、行政学重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新中国公共行政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他提出并研究梳理的关于学科概念、学科定位、学科宗旨和学科发展路径的一系列问题,对我们今天研究思考并建构“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公共行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问题导向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公共行政学者必须实实在在面向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场景,在实践动向中把握理解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基本逻辑,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中,用学术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书章 “夏书章之问” 公共行政学 自主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助力科技创新——巴斯德象限理论的启示
7
作者 蓝志勇 唐醒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本文探讨现代国家的行政管理理论与科学创新理论之间的关系,思考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作者认为,用行政手段与政策方法推动科技创新是现代国家的必然道路,但如何推动却是需要认真学习的重要课题。行政领导和公共政策制定者需要... 本文探讨现代国家的行政管理理论与科学创新理论之间的关系,思考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作者认为,用行政手段与政策方法推动科技创新是现代国家的必然道路,但如何推动却是需要认真学习的重要课题。行政领导和公共政策制定者需要更深入地研究科技创新规律,了解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让、自由研究各自不同的创新规律,以及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社会创新和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的不同;需要克服传统思维和习惯性的层级思维,在政策的制定和科技管理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对创新活动进行认真分类、区别管理;要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高效推动创新国家建设。论文提出大理石花纹嵌入式创新模型,描述了新科学时代的创新现象,以帮助把握行政介入、学界回应和社会各界之间互动创新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理论 层次创新 行政科学 巴斯德象限
原文传递
自治州辖区改革:价值意蕴、行政逻辑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李俊清 向娟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7,共11页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国“地改市”基本完成,自治州有驻地无辖区,逐渐显现出管理城市和发展经济权能不足的问题。因此“研究完善自治州辖区的管理体制”,就成为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推进自治州辖区改革,助力自...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国“地改市”基本完成,自治州有驻地无辖区,逐渐显现出管理城市和发展经济权能不足的问题。因此“研究完善自治州辖区的管理体制”,就成为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推进自治州辖区改革,助力自治州增权赋能,除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之外,还能够起到聚集产业、培育区域增长极、强化经济文化辐射引领作用,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路径。自治州辖区改革应当进行整体设计,分类分步推进,应当以州府驻地县/市为基点,撤县级市/县行政建制,政策试点后推广,同时还应根据各州经济基础、区划特点、人口聚集等具体差异采用撤县/市设区,或县/市边界重组设区的方式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州辖区 行政区划 城市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三医协同”数字化转型:场景呈现与优化路径
9
作者 高红 管仲军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我国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以“政府补贴+基本医保基金支付+患者付费”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医保、医药”利益相关协调困境与医疗服务改革难题。而“三医协同”数字化转型正在通过医疗机构虚... 我国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以“政府补贴+基本医保基金支付+患者付费”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医保、医药”利益相关协调困境与医疗服务改革难题。而“三医协同”数字化转型正在通过医疗机构虚拟化服务场景的拓展、医保支付与监管的标准化智能化、医疗医药数据的再生产再创造等路径,推进构建“数字化+新型政产学研医”多维动力协同机制。为此,本文分别对“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与监管”、“医药使用与研发网络”等数字化转型场景进行“数字化+效率”的审视和反思,进而从数字治理结构与数字规则,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新价值、新理念、新标准、新标杆等层面探讨“三医协同”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医协同 数字化转型 公共服务 数据治理
原文传递
非完整组织: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10
作者 竺乾威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6,共10页
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系统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非完整组织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织概念和理论。高兰·阿奈和尼尔斯·布鲁森通过组织要素将完整组织与非完整组织做了一个区分。... 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系统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非完整组织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织概念和理论。高兰·阿奈和尼尔斯·布鲁森通过组织要素将完整组织与非完整组织做了一个区分。完整组织包含着五个组织要素:成员资格、等级、规则、监督和裁定,而非完整组织只包含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非完整组织的意义在于并非所有的组织都需要具备所有的要素,具备一个或几个的整合行使组织的功能,从成本效益角度来讲,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同样,正式组织也可以利用非完整组织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整组织 组织要素 元治理
原文传递
智能社会治理何以产生数字倦怠——基于行政负担理论的分析
11
作者 舒全峰 杨晓婷 刘璐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9,共12页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加速推动着我国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然而,在基层,越来越多的干部出现了数字倦怠,这对智能社会治理产生消极影响。基于行政负担的理论视角,本文主要剖析了智能社会治理中数字倦怠生成的潜在逻辑: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加速推动着我国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然而,在基层,越来越多的干部出现了数字倦怠,这对智能社会治理产生消极影响。基于行政负担的理论视角,本文主要剖析了智能社会治理中数字倦怠生成的潜在逻辑:数字化建设中压力型体制和目标责任制的双重负担推高了合规成本,数字素养约束与技术功能内卷的张力推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成本上升,运动式治理范式与数字控制的合力又进一步增加了心理负担,三者共同作用导致了基层干部产生数字脱节、数字剥夺与情绪耗竭的心理体验,进而出现数字倦怠。对此,本文从“人”“技”“人技关系”三方面提出了破解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社会治理 数字倦怠 行政负担 基层干部 数字赋能
原文传递
过往与走来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共1页
2025年,是《中国行政管理》创刊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杂志坚守初心、砥砺奋进,与时代同行、与学界携手,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理论创新、凝聚学术共同体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过去四十年,我们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服务国家行政管理现... 2025年,是《中国行政管理》创刊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杂志坚守初心、砥砺奋进,与时代同行、与学界携手,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理论创新、凝聚学术共同体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过去四十年,我们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服务国家行政管理现代化。1985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原劳动人事部成立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创办了《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其宗旨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反映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经验,推动政府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彼时,围绕国家经济职能与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与行政效率提升、人事制度改革、行政机关建设、行政决策科学化等现实议题,专家学者们在杂志上发表了系列探索性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管理现代化 管理科学化 决策科学化 学术共同体 人事制度改革 劳动人事部 国务院办公厅 坚守初心
原文传递
《中国行政管理》2025年度重点选题
13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0,共1页
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究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公共治理国际比较研究 高效办成一件事与效能政府研究 政府职责体系与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营商环境建设研究 经济社... 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究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公共治理国际比较研究 高效办成一件事与效能政府研究 政府职责体系与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营商环境建设研究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政府绩效管理研究 数字政府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工智能与公共治理研究 公共政策统筹协同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营商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 政府绩效管理 法治政府建设 公共治理 人工智能 中国公共管理
原文传递
行业协会规范化治理的优化路径
14
作者 段传龙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作为当前我国社会团体之中数量比例较大且发展迅速的组织主体之一,行业协会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作用。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季度末,全国共登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作为当前我国社会团体之中数量比例较大且发展迅速的组织主体之一,行业协会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作用。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季度末,全国共登记社会组织87.9万家,其中社会团体38.0万家,在社会团体中,有10万余家行业协会商会,拥有企业会员总数约770余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协会 会员总数 数量比例 优化路径 规范化 不可忽视 公开数据
原文传递
异时风险与集体行动: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合作供给的信任机制
15
作者 杨菁 贺桢灿 李书简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老旧小区物业难是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政府、市场和居民任意单一主体的物业供给均难以摆脱无法维续的尴尬结局,合作供给成为现实之需。然而,持续稳定的合作供给核心在于化解集体行动困境的关键掣肘。本文基于成都市X院落的物... 老旧小区物业难是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政府、市场和居民任意单一主体的物业供给均难以摆脱无法维续的尴尬结局,合作供给成为现实之需。然而,持续稳定的合作供给核心在于化解集体行动困境的关键掣肘。本文基于成都市X院落的物业变迁史,挖掘信托制物业模式破解集体行动困境的密钥。研究发现,集体行动困境源自合作的异时风险,而信托制规避风险的关键在于构建了一套多方主体在动态过程中达成信任关系的组合机制:利益锚定机制,被锚定的共有基金成为各方行动者的现实利益纽带,利益的变现能规避“表面的共识”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的背叛风险;议程触发机制,双向触发的民主化议事流程能确保各方利益的表达,减少合作矛盾;风险锁定机制,通过共有基金两权分离让双方形成制约关系,确保服务结束后双方的利益都能同时兑付;权威保障机制,政府的隐形权威保障着信任机制的正常运转。各方因居民服务需求而产生联结,信任提供合作生产的动力保障,合作型社会关系的构建能力增强,新的公共价值在基层服务合作供给中得以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物业 合作供给 集体行动 信任 异时风险
原文传递
集中力量办“小事”的运作过程与治理成效——基于H街道轻微违法治理的案例分析
16
作者 邓豪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机制根植于我国治理传统与政治体制,能够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中获得超常的治理成效。本文研究发现,集中力量的治理机制同样见之于“小事”领域。轻微违法在基层社会较为常见,但常规的执法机制难以应对,导致“...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机制根植于我国治理传统与政治体制,能够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中获得超常的治理成效。本文研究发现,集中力量的治理机制同样见之于“小事”领域。轻微违法在基层社会较为常见,但常规的执法机制难以应对,导致“小事”治理陷入困境。集中力量办“小事”的治理机制着眼于“未病先治”,通过有效动员组织内部力量,将治理重心由“违法纠正”转向“风险预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常规机制中的执法滞后问题。同时,这一机制通过道德濡化、荣誉激励、群众吸纳等治理工具的组合,突破了基层的治理资源瓶颈;基于对治理组织的重塑,使得基层一线部门的治理能力得以整体性提升。上述成效反映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机制对基层治理的影响不仅在于价值导向层面,而是具有再生产性,在“小事”治理领域具有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力量 轻微违法 基层社会 基层执法 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好评的“计算”方式:中国地方政府实行好差评制度的多重逻辑
17
作者 宋锴业 徐雅倩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145,共10页
基于全国多个市、区(县)行政审批局与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田野调查,文章力图呈现完整的我国好差评制度实施过程。研究发现,在中国公共服务数字化创新中,好差评的实施在技术逻辑(评价的精准测度)、权力逻辑(监督的内外参与)和价值逻辑(... 基于全国多个市、区(县)行政审批局与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田野调查,文章力图呈现完整的我国好差评制度实施过程。研究发现,在中国公共服务数字化创新中,好差评的实施在技术逻辑(评价的精准测度)、权力逻辑(监督的内外参与)和价值逻辑(情感的激活表达)三个层面展开。好差评的技术逻辑体现在公众需求偏好与政府公共服务之间建立准确的匹配/对应关系并不断校正;权力逻辑体现在用精细化的评价反馈引导和约束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在社会需求回应方面的透明性和可问责性;价值逻辑意味着好差评制度的实施不仅是简单的信息和数据反馈,更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能够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深刻的情感互动。与此同时,好差评制度实施面临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实践之间的张力,以及制度语言与公众白话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服务 好差评制度 数字平台 平台反馈 制度语言
原文传递
探索研究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
18
作者 李宝荣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从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基本原则与总体框架四个角度系统探讨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性实践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丰富素材,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理经验及改革开放后学科重建成果共同构成中国公... 本文从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基本原则与总体框架四个角度系统探讨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性实践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丰富素材,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理经验及改革开放后学科重建成果共同构成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构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需要融汇古今中外、回应时代命题、立足治理实践,建议从内涵界定、传统转化、经验提炼与中外比较四个方面构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 基本原则 总体框架
原文传递
督查下乡的可监督性难题及其改进路径
19
作者 冷波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作为科层系统内部开展的重要控制行为,督查下乡需要建构科学的可监督性,推动政策决策与政策执行的有效统筹。为发挥督查下乡的监督控制功能,在长期运行实践中,督查下乡逐步形成了统一规则导向的标准设定机制、技术治理导向的信息搜集机... 作为科层系统内部开展的重要控制行为,督查下乡需要建构科学的可监督性,推动政策决策与政策执行的有效统筹。为发挥督查下乡的监督控制功能,在长期运行实践中,督查下乡逐步形成了统一规则导向的标准设定机制、技术治理导向的信息搜集机制和政治问责导向的行为纠偏机制。然而,基层政策执行面临着模糊性、复杂性、多样性的治理场景,使得督查下乡在建构可监督性的实践过程中,遭遇了标准设定的弱合理化困境、信息搜集的反向适配困境和行为纠偏的问题混淆困境。提升督查下乡效能要正视基层可监督性建构的特殊性,兼顾基层政策执行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为基层创造性执行提供良好的督查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查下乡 可监督性 基层治理场景 创造性执行
原文传递
县级部门任务超载的生成机制——基于对Y县的考察
20
作者 左翔羽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任务超载是当前县域治理实践中的突出现象。既有研究大多揭示了任务超载现象的制度诱因,描述了政府组织如何在任务高压情境下能动“减负”,却疏于分析政府能动行为导致“增负”的过程。基于对Y县政府部门的实地考察,本文概括了目标超载... 任务超载是当前县域治理实践中的突出现象。既有研究大多揭示了任务超载现象的制度诱因,描述了政府组织如何在任务高压情境下能动“减负”,却疏于分析政府能动行为导致“增负”的过程。基于对Y县政府部门的实地考察,本文概括了目标超载、责任超载两类任务超载的具体表征,挖掘了县级部门任务超载现象生成的逻辑链条是由制度压力自上而下的输入到县级部门的制度结构重组及目标替代等变通行为,再到制度变通导致的制度冲突与制度失灵。本文从“制度—行动者”互动的视角,提供了对县级部门任务超载现象的动态解释,也深化了对变通行为负面效果产生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负担 任务超载 制度变通 新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