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252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媒介语境下武安傩戏文化基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赵紫嶶 杨先艺 创意与设计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本研究以武安傩戏为核心对象,探讨其在数字媒介环境下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通过文献调研、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提取了傩戏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基因,并采用熵权法与G1法进行权重评估,构建科学的文化基因图谱。研究表明,数字媒介在显性基... 本研究以武安傩戏为核心对象,探讨其在数字媒介环境下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通过文献调研、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提取了傩戏的显性与隐性文化基因,并采用熵权法与G1法进行权重评估,构建科学的文化基因图谱。研究表明,数字媒介在显性基因传播上的效果显著,而隐性基因则需结合可视化技术实现有效传播。基于此,提出数字化传播设计方案,通过视觉符号转化和交互式信息可视化,显著提升了武安傩戏的传播效率及公众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安傩戏 文化基因模型 数字媒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设计的人文反思与社会批判:2024中国智能设计研究综述
2
作者 付绮齐 刘震 蔡淑娟 创意与设计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人工智能设计对未来人类设计的理念变革与产业重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对近年相关前沿研究成果的综述性分析,提出人工智能设计的工具性与价值性抉择、基于技术逻辑的算法偏见与伦理批判问题、“两个AI”理念下的数实共生社会... 人工智能设计对未来人类设计的理念变革与产业重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对近年相关前沿研究成果的综述性分析,提出人工智能设计的工具性与价值性抉择、基于技术逻辑的算法偏见与伦理批判问题、“两个AI”理念下的数实共生社会如何构建等3个核心议题,提出人文反思与理论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设计 算法逻辑 人文反思 设计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手工艺研究:2024年度中国工艺美术与“非遗”设计及其数字化传承研究综述
3
作者 张樵鹤 曹芳芳 创意与设计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工艺美术与“非遗”作为传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的影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2024年度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高校与学术机构的论坛会议、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国家级基金获批项目等多维度材... 工艺美术与“非遗”作为传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的影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2024年度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高校与学术机构的论坛会议、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国家级基金获批项目等多维度材料为基础,梳理在学科交叉发展背景下,工艺美术与“非遗”设计的学术研究复兴与数字化传承,展望了相关研究面向数字化技术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 工艺美术 手工艺 学科交叉 数字化 “非遗”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与方法创新:2024年中国设计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4
作者 魏惠兰 程亚鹏 创意与设计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是对2024年度中国设计学界设计管理与设计产业发展领域理论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解读及反思、总结与展望。研究发现,作为一个高度贴近设计实务的研究领域,设计管理的主体间性特质活跃、方法创新成果突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增多、产学研... 本文是对2024年度中国设计学界设计管理与设计产业发展领域理论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解读及反思、总结与展望。研究发现,作为一个高度贴近设计实务的研究领域,设计管理的主体间性特质活跃、方法创新成果突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增多、产学研共同体加速增长等繁荣景象,均可视作对新时代数字技术进步、学科属性变化、社会需求演变等趋势的因应。但是,设计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依旧面临着研究边界模糊、研究体系不完善、国际学术话语权薄弱等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管理 主体间性 方法创新 赋能效应 产学研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发展与话语构建:2024中国设计学学科主体性研究综述
5
作者 张萌秋 陈路 石晨旭 创意与设计 2025年第1期6-13,共8页
为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回应知识生产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张力与矛盾,文中回顾并梳理了2024年关于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相关讨论,旨在为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过去一年中国设... 为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回应知识生产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张力与矛盾,文中回顾并梳理了2024年关于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相关讨论,旨在为中国设计学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过去一年中国设计学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转变,包括从中层理论话语向宏观话语的拓展、从学术传承到学术创新的推动,以及从艺术本体到跨学科融合的深入。然而,设计学仍需进一步明确其内核与外延,深化本土设计理论的探索,加强设计话语体系构建,以推动学科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设计学 主体性 本土理论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文旅发展视角下超大城市郊区乡村环境更新设计思考
6
作者 刘晓东 唐浣尘 王永刚 创意与设计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随着大都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周边乡村的环境更新逐渐成为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协调各主体的利益、融合城乡要素,从乡村功能发展的复合化定位、乡村环境改造的在地化塑造、乡村文化传承的现代化演绎3条有效路径,对超大... 随着大都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周边乡村的环境更新逐渐成为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协调各主体的利益、融合城乡要素,从乡村功能发展的复合化定位、乡村环境改造的在地化塑造、乡村文化传承的现代化演绎3条有效路径,对超大城市郊区乡村进行环境更新,旨在为城乡文旅发展视角下的超大城市郊区乡村实现多功能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文旅发展 超大城市郊区 乡村环境更新 城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要给技术以方向和态度——吕品田谈中国设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品田 徐志华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3期5-9,18,共6页
吕品田先生同时从事美术与设计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长期以来基于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设计思想、设计理论,是中国当代设计学者和设计师中少有的思想家。同时,吕品田先生高度重视民间美术、手工艺生产方式及其... 吕品田先生同时从事美术与设计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长期以来基于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设计思想、设计理论,是中国当代设计学者和设计师中少有的思想家。同时,吕品田先生高度重视民间美术、手工艺生产方式及其在当代设计中的转换,为发展建设中国设计学积累了重要的本土资源。2023年,吕品田先生应邀出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现状评估及评价标准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负责人 学术体系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当代设计 本土资源 现状评估 设计艺术学科 民间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设计理论的车载智能语音交互设计方法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学 廖子岑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本文根据当前智能座舱以及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与特征,引入原子设计理论,梳理了原子设计及设计系统相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并将相关理论的核心框架与智能语音交互场景相融合,在语音交互背景下对原子设计理论中的要素层次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定... 本文根据当前智能座舱以及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与特征,引入原子设计理论,梳理了原子设计及设计系统相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并将相关理论的核心框架与智能语音交互场景相融合,在语音交互背景下对原子设计理论中的要素层次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定义,提出了基于原子设计的车载语音交互设计系统构建方法,为解决车载语音交互体验一致性,提升语音交互技能的设计与开发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交互设计 原子设计 车载智能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实物标符的造物思想及其特征
9
作者 张光祥 尹国军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符牌、酒旗、招子等传统实物标符,是古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生活功能、艺术功能、应用功能、象征功能的实物符号,其创造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紧密相关;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而留存下来,并逐渐形成了持有历史... 符牌、酒旗、招子等传统实物标符,是古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生活功能、艺术功能、应用功能、象征功能的实物符号,其创造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紧密相关;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而留存下来,并逐渐形成了持有历史记忆、沟通连接文化脉络和传播文化价值的基因密码,是古人思想的载体、智慧的结晶。对其造物思想及其特征的研究不仅能推动其当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亦利于丰富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标符 造物思想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具中的设计——评《造物史话:明代手作农器设计研究》
10
作者 蔡克中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3期103-104,共2页
设计学界在设计研究的对象方面总是有两种争论,值得关注和商榷。首先,中国古代是否有设计,古代的造物是否属于设计。作为独立的设计师尤其是工业设计师诚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独立的职业。工业化、批量化生产,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标... 设计学界在设计研究的对象方面总是有两种争论,值得关注和商榷。首先,中国古代是否有设计,古代的造物是否属于设计。作为独立的设计师尤其是工业设计师诚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独立的职业。工业化、批量化生产,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标志。但是,古代人与现代人都需要生存和发展、生产与生活,都需要衣食住行用相关的产品。从此角度而言,一切人造物都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用一定的材料与工具创造出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产品,以满足一定的需求。这一类活动,应该都能被称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量化生产 工业设计师 物质形态 人造物 值得关注 工业化 工业革命 衣食住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心传世的文化瑰宝——《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书评
11
作者 王强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03-104,共2页
由科学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的《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一书系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成果,也是武汉工程大学赵衡宇教授多年来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系统的调研与总结。作者长期深耕鄂西地区,通过田野调查、实地勘测... 由科学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的《鄂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一书系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成果,也是武汉工程大学赵衡宇教授多年来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系统的调研与总结。作者长期深耕鄂西地区,通过田野调查、实地勘测、口述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珍贵资料,该书对土家族吊脚楼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土家族 书评 实地勘测 吊脚楼营造技艺 武汉工程大学 艺术人才培养 鄂西地区 国家艺术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如何中国?——《中国设计与中国文化十讲》读后
12
作者 彭圣芳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6期101-104,共4页
读祝帅君《中国设计与中国文化十讲》(以下简称《十讲》)一书前,就已注意到他近十多年聚焦于“中国设计主体性”的众多文章:《中国设计主体性的崛起》《要中国味,更要中国品味》《全球设计史观与中国设计主体性的建构——兼谈“世界设... 读祝帅君《中国设计与中国文化十讲》(以下简称《十讲》)一书前,就已注意到他近十多年聚焦于“中国设计主体性”的众多文章:《中国设计主体性的崛起》《要中国味,更要中国品味》《全球设计史观与中国设计主体性的建构——兼谈“世界设计史”研究的学科意义及学术启示》《“全球史”背景下中国设计主体性理论的建构》《从“本土化”到“主体性”——中国设计主体性话语体系建构的资源与前景》及最近的《国潮、中国风与中国设计主体性的崛起》等诸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意义 主体性理论 全球史 话语体系建构 本土化 学术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拉斯金思想的矛盾性看设计审美价值的新判断
13
作者 李超德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6-11,28,共7页
文章通过“明灯:从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特展所表达的学术思想,以“设计的明灯——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为思考问题的逻辑走向,讨论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所处的新技术环境、约翰·拉斯金艺术思想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和进步性、... 文章通过“明灯:从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特展所表达的学术思想,以“设计的明灯——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为思考问题的逻辑走向,讨论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所处的新技术环境、约翰·拉斯金艺术思想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和进步性、不同技术环境中面临技术变革境遇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等话题。对AI时代的未来设计将是扁平化和符号化的时代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进而认识到设计审美真正的意义在于不同消费者的体验与体悟,AI时代设计的美学风格仍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金 设计思想 矛盾性 设计审美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的诗意:跨专业通感设计的关联主义教学实验
14
作者 朱文涛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3期83-93,共11页
本文介绍的是笔者近几年在跨专业与跨感官交叉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以“具身通感”实现“诗意体验”为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实验如何基于数字时代的关联主义理论,将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工具路径和组织方式建立深度关联,培养学生在认知... 本文介绍的是笔者近几年在跨专业与跨感官交叉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以“具身通感”实现“诗意体验”为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实验如何基于数字时代的关联主义理论,将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工具路径和组织方式建立深度关联,培养学生在认知、体验与设计实践中具有高度自主的学习能力,尝试一种以知识关联与组织协同为核心的新型设计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设计 通感设计 关联主义教学 诗意产品 具身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媒介理论的建筑遗产价值评估模型设计——以苏州为例
15
作者 崔华春 武嘉玮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
本文旨在以跨媒介理论的视角,探索并建构一种建筑遗产价值可视化评估模型。首先,基于开放性的跨媒介理论认识,以苏州市控保、文保单位为基础对研究样本进行区位界定;然后从历史与文化、美学与工艺、经济与社会等3个评估维度对数据与案... 本文旨在以跨媒介理论的视角,探索并建构一种建筑遗产价值可视化评估模型。首先,基于开放性的跨媒介理论认识,以苏州市控保、文保单位为基础对研究样本进行区位界定;然后从历史与文化、美学与工艺、经济与社会等3个评估维度对数据与案例进行分析,量化影响建筑遗产价值体现的数个关键因素。最后,通过数据整合与信息可视化方式设计产出建筑遗产价值评估模型,高效且具有可持续特征。该模型以视觉形式整合并量化建筑遗产在艺术性、文化传统、地域特色以及文旅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评估标准,可提升建筑遗产研究的效率,并为遗产保护、多方协同创新与未来可持续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跨媒介 遗产保护 视觉模型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科协同、链式融合——交叉学科视阈下设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16
作者 廖曦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设计类人才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要,具备跨学科学术视野、创新技能以及综合研究能力的交叉型设计人才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跨学科的教学改革思路,具体阐述了如何依托设计类...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设计类人才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要,具备跨学科学术视野、创新技能以及综合研究能力的交叉型设计人才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跨学科的教学改革思路,具体阐述了如何依托设计类院校的优势,推动跨学科、跨专业合作,探索技艺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构建“艺科协同、链式融合”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具有设计特色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科协同 链式融合 新工科 实践教学 复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漆盏瓷化”现象探究
17
作者 韩荣 张昕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5期80-88,共9页
宋元存在陶瓷、漆器、金银器等不同工艺门类相互融汇现象,“漆盏瓷化”便为该现象的典型。本文以盏类器具形式互鉴表征与动因为切入点,探索该现象所蕴含的时代特质,尤其将工艺同构的技术现象引向社会层面,再剖析“漆盏瓷化”的文化语境... 宋元存在陶瓷、漆器、金银器等不同工艺门类相互融汇现象,“漆盏瓷化”便为该现象的典型。本文以盏类器具形式互鉴表征与动因为切入点,探索该现象所蕴含的时代特质,尤其将工艺同构的技术现象引向社会层面,再剖析“漆盏瓷化”的文化语境,阐释综合比较视野下传统造物文化基因由机体到生态的演化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漆盏 瓷盏 同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江西乡村振兴的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设计
18
作者 蔡克中 郑亚茹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6期56-61,共6页
传统手工艺大部分源于乡村,曾为百姓的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传统手工艺已失去以往的实用性,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需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的方式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隐藏于乡村的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既有利于传统... 传统手工艺大部分源于乡村,曾为百姓的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传统手工艺已失去以往的实用性,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需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的方式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隐藏于乡村的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既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又能增加百姓的收入,对实践乡村振兴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传统手工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从民族性、传承性和实用性3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特征。同时,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相关元素的提炼与重组,建立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品牌3方面提出了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论文以瑞金竹编工艺为例,探讨了瑞金竹编工艺文创产品设计的具体思路,拓展了“乡村振兴的设计理念+传统手工艺文创”的发展模式,为瑞金竹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江西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金竹编 传统手工艺 文创产品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批判?何以矛盾?——重读阿道夫·卢斯的《装饰与罪恶》
19
作者 周志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装饰与罪恶》是一篇振聋发聩的批判式檄文。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并联系其其他文章,同时辅佐以文本产生的语境分析,期望能回答以往研究中未曾谈及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无论中西方,“装饰”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词语,具有多重含义,既具有... 《装饰与罪恶》是一篇振聋发聩的批判式檄文。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并联系其其他文章,同时辅佐以文本产生的语境分析,期望能回答以往研究中未曾谈及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无论中西方,“装饰”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词语,具有多重含义,既具有文化性、精神性,又具有时代性、物质性。在卢斯看来,文化性是一种确定性、合理性的存在,因此应关注装饰的有机性;而时代性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因此应留给时间进行选择,而不应由设计师主观去介入。也因此,他更刻意强调前者,贬低后者,而坚决反对同时丧失两种属性的装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道夫·卢斯 装饰与罪恶 分离派 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设计文化概念的研究及其方法问题
20
作者 周海波 牛心笛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6期6-14,共9页
红色设计是设计学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它研究的是红色文化在设计中的内容呈现、文化意义及其特征。从实践层面上说,红色设计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新学科目录中具有“新文科”的诸多特点。红色设计... 红色设计是设计学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它研究的是红色文化在设计中的内容呈现、文化意义及其特征。从实践层面上说,红色设计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新学科目录中具有“新文科”的诸多特点。红色设计又是一个历史学的概念,它表现为设计史的阶段性及其历史特性。设计与红色是通过文化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学科概念,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红色设计文化需要立足于世界性与本土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汇点,探寻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红色设计文化的本质特征。探究红色设计文化应有的3个维度是,红色文化的传统思想资源的维度;红色设计文化的外来思想资源的维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参加的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以及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红色文化的维度,这3个维度呈现了设计学主体话语建构的诸多理论问题,显示了当代学人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设计话语方面的学术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红色设计 概念研究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