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更葡糖钠对全肺切除患者术后转归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刘涛 王宇轩 +4 位作者 孙毅成 高广阔 王春 陈玢 刘伟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51-54,59,共5页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全肺切除肺癌患者术后转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全肺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93例,其中46例患者术后使用舒更葡糖钠(2 mg/kg)拮抗肌松残余(S组),47例患...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全肺切除肺癌患者术后转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全肺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93例,其中46例患者术后使用舒更葡糖钠(2 mg/kg)拮抗肌松残余(S组),47例患者术后使用新斯的明(40μg/kg)联合阿托品(10μg/kg)拮抗肌松残余(N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93例患者中男75例、女18例;年龄40~79岁,平均(62.3±7.6)岁。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时长、罗库溴铵用量、出血量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组PPC发生率与N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组PACU滞留时间[10(8,12.5)min]比[15(12,19)min]和术后住院时间[11(9,13)min]比[13(10,16)min]小于N组,氧合指数高于N组[357.0(344.3,367.0)mmHg]比[339.0(326.0,371.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没有降低全肺切除肺癌患者术后PPC发生风险,但可增加患者术后氧合指数,减少PACU的滞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手术室运行效率和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肺切除 肌松残余 舒更葡糖钠 新斯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互认的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李晓玲 张卓然 +1 位作者 吴欣怡 岳小林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9-12,共4页
伦理审查互认是提高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效率的重要举措。国家伦理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均提出了多中心临床研究应建立伦理审查协作与结果互认机制。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新药研发活跃的省市已开展了区域范围的伦理审查互认实践,... 伦理审查互认是提高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效率的重要举措。国家伦理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均提出了多中心临床研究应建立伦理审查协作与结果互认机制。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新药研发活跃的省市已开展了区域范围的伦理审查互认实践,全国互认的时机基本成熟,未来应由政府部门和相关学会牵头,推动全国范围的伦理审查互认,同时应探索建立全国主审机构清单,提升参与单位互认意愿。此外,伦理审查需与其他关联流程如立项和合同审查并行推进,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伦理审查效果监测体系使伦理审查互认常态化运行,为临床研究启动提速做好服务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临床研究 多中心临床试验 伦理审查 协作审查 互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张颖 刘平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失眠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和药物治疗是失眠症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存在CBT难以获得且疗效难以持久、药物治疗容易导致成瘾和其他不良反应等问题。经颅磁刺激(transcra... 失眠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和药物治疗是失眠症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存在CBT难以获得且疗效难以持久、药物治疗容易导致成瘾和其他不良反应等问题。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因无创、操作简便、疗效明确等优势而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可作为治疗睡眠起始及维持困难患者的选择。本文对睡眠障碍患者中使用TMS的相关研究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了解TMS在治疗睡眠障碍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治疗失眠症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症 作用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结核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赵艳丽 易丹 +2 位作者 张立 耿雪侠 叶寰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北京胸科医院RICU重症肺结核患...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北京胸科医院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别计算CRT发生率、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CRT发生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发生CRT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的AUC评价危险因素对发生CRT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3~84岁,平均(62.3±18.8)岁。CRT发生率为14.7%,经CVC和PICC的CRT发生率分别为10.3%和40.0%。CRT总发病密度为9.26/1000导管日,CVC和PICC的CRT发病密度分别为6.96/1000导管日和18.35/1000导管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越长(OR=1.072,95%CI:1.006~1.143,P=0.033)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越高。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预测CRT的ROC曲线的AUC为0.786(95%CI:0.525~1.000,P=0.044),cut-off值为33 d,灵敏度为0.600,特异性为0.966。结论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的PICC相关性CRT发生率较高。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是CRT的危险因素,置管>33 d时CRT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结核 导管相关血栓形成 中心静脉置管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呼吸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2024)
5
作者 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分会 李景南 +4 位作者 钱家鸣 李玥 李骥 吴东 杨红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完全阐明的慢性复发性的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肠道微生态及免疫紊乱相关。近十多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证实了肠道微生态不仅参与IBD...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完全阐明的慢性复发性的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肠道微生态及免疫紊乱相关。近十多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证实了肠道微生态不仅参与IBD的发病,并已成为IBD潜在的干预和治疗靶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阐述肠道微生态与IBD的关系,制定《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将有助于增进对两者关系的理解,也为IBD的诊疗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循证医学证据 免疫紊乱 肠道炎症性疾病 肠道微生态 专家共识 遗传易感性 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武玉萍 郑秀丽 +3 位作者 刘静芳 郑蓉 尚宏瑜 王永军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建档并规律产检的瘢痕子宫TOLAC患者102例,根据阴道试产结局分为自...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建档并规律产检的瘢痕子宫TOLAC患者102例,根据阴道试产结局分为自然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组(n=78)与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组(n=24)。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OLAC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33.5±33)岁;VBAC组年龄24~39岁,平均(33.6±3.3)岁,CS组年龄27~39岁,平均(33.5±3.2)岁;自然分娩(TOLAC成功)78例(76.4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5年(OR=8.166,95%CI:1.824~36.556,P<0.05)、上次剖宫产进入产程(OR=9.449,95%CI:1.954~45.700,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OR=13.600,95%CI:2.788~66.338,P<0.05)、Bishop评分较高(OR=1.438,95%CI:1.015~2.038,P<0.05)的瘢痕子宫孕妇TOLAC成功率较高。结论既往剖宫产间隔时间>5年、既往剖宫产进入产程、新生儿估计体质量<3500 g、宫颈Bishop评分较高的瘢痕子宫孕妇的TOLAC成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TOLAC试产指征,保障母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妊娠阴道试产 剖宫产 阴道分娩 瘢痕子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ffmann法建立北京地区成人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参考区间
7
作者 杨郝亮 张萍 +5 位作者 武利涛 郝金莉 丁然 陈维华 刘爱禹 周航宇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采用Hoffmann法建立北京地区成人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表观健康人群940名,收集研究... 目的采用Hoffmann法建立北京地区成人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表观健康人群940名,收集研究对象的ApoA1和ApoB数据。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检验数据的正态性,使用Box-Cox法转换非正态数据,使其满足正态分布;应用Hoffmann法建立ApoA1和ApoB的参考区间,分别使用参考变化值(reference change value,RCV)和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验证ApoA1和ApoB参考区间。结果940名研究对象中男621名、女319名;年龄21~86岁,平均(42.6±13.6)岁。男性和女性ApoA1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96~1.61 g/L和1.06~1.84 g/L,男性和女性ApoB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63~1.04 g/L和0.58~0.98 g/L。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ApoA1和ApoB参考区间比较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ApoA1和ApoB参考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和≥60岁参考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相比,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ApoA1和ApoB参考区间的上限相对偏差(d上)和下限相对偏差(d下)均小于对应的RCV(20.09%和21.42%)。结论北京地区成人ApoA1和ApoB的参考区间存在性别差异。建议应针对男性和女性设立不同的ApoA1和ApoB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fmann法 参考区间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联合CA19-9对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及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张国忠 张金赫 +5 位作者 董培玲 姜菲菲 赵文敏 李睿晴 刘静 刘秀红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对免疫球蛋白G4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和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对免疫球蛋白G4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和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同时检测IgG4和CA19-9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CA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CCA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28~85岁,平均(61.9±13.3)岁。IgG4-SC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7.5±12.6)岁;CCA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1±9.6)岁,CCA患者年龄高于IgG4-SC患者(P<0.01)。与IgG4-SC患者相比,CCA患者CA19-9水平较高[127.5(52.7,630.3)U/ml比38.1(15.5,120.9)U/ml],IgG4水平较低[0.5(0.3,0.8)g/L比6.8(3.8,12.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4越低的患者越容易诊断为CCA(OR=0.121,95%CI:0.035~0.416,P<0.05)。当IgG4的cut-off值为2.56 g/L时,其鉴别诊断IgG4-SC与CC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ROC曲线AUC分别为96.7%、93.3%和0.971(95%CI:0.911~0.995,P<0.05);当CA19-9的cut-off值为62.4 U/ml时,其鉴别诊断IgG4-SC与CC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ROC曲线AUC分别为73.3%、66.7%和0.724(95%CI:0.620~0.813,P<0.05)。IgG4联合CA19-9鉴别诊断IgG4-SC与CCA的灵敏度为95.0%,特异性为97.0%,ROC曲线AUC为0.987(95%CI:0.936~0.999,P<0.05)。对4例误诊为CCA的IgG4-SC患者进行评估,发现2例患者的IgG4水平为IgG4 cut-off值(2.56 g/L)的2倍,2例患者CA19-9值均低于CA19-9的cut-off值(62.4 U/ml),均不符合CCA诊断。结论血清IgG4和CA19-9可有效鉴别诊断IgG4-SC和CCA,两者联合检测时可提高IgG4-SC和CCA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胆管癌 免疫球蛋白G4 糖类抗原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9
作者 郑杰 谈伟 +2 位作者 魏欣 崔宝俊 彭章林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P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1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高度可疑PS患者128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PS组(确诊PS)和对照组(非PS)。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超声探头频率10~1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P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1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高度可疑PS患者128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PS组(确诊PS)和对照组(非PS)。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超声探头频率10~15 MHz。观察两组高频超声图像特点,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梨状肌厚度和坐骨神经直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生PS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AUC评价高频超声参数诊断PS的准确性。结果128例PS患者中,男42例、女86例;年龄27~84岁,平均(50.2±7.2)岁;确诊PS 98例,其中左侧48例、右侧50例,非PS 30例[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11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所致疼痛7例、泌尿系和(或)妇科炎症引起骨盆肌群周围疼痛7例、马尾神经瘤2例、无明显病因或病因不明3例]。高频超声图像提示PS组患侧梨状肌和坐骨神经形态、内部回声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PS组两侧梨状肌厚度差值较大[(2.73±0.85)mm比(1.68±0.49)mm],坐骨神经直径差值较大[(1.15±0.36)mm比(0.74±0.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侧和健侧的梨状肌厚度差值≥2 mm(OR=2.347,95%CI:1.314~4.192,P=0.004)和坐骨神经直径差值≥0.8 mm(OR=2.307,95%CI:1.346~3.955,P=0.003)的患者更容易发生PS。患侧和健侧的梨状肌厚度差值和坐骨神经直径差值联合诊断PS的灵敏度为76.53%,特异性为100.00%,ROC曲线的AUC为0.943(95%CI:0.887~0.976,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PS患者梨状肌与坐骨神经改变,患侧和健侧的梨状肌厚度差值和坐骨神经直径差值联合检测可提高PS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梨状肌综合征 诊断价值 声像图 梨状肌厚度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梁舒婷 盛崴宣 +3 位作者 高丹阳 宋明雪 缪慧慧 李天佐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切口感染(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PWI)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17例,收集患者一...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切口感染(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PWI)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1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骨骼肌参数相关临床资料,采用Boruta算法筛选PWI发生风险的特征变量。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227例)和测试集(n=90例),在训练集上使用重复交叉验证、超参数优化建立PWI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极度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等8种预测模型,选择最佳模型绘制特征变量排序图和单变量偏依赖图。在测试集上计算预测模型的混淆矩阵参数,分别使用ROC曲线和精度召回率曲线(precision recall curve,PRC)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和校准能力。结果317例患者中男112例、女205例;年龄31~91岁,平均(64.8±10.8)岁。24例(7.57%)发生PWI。Boruta筛选纳入的特征变量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骨骼肌放射密度(skeletal muscle radiodensity,SMD)、手术时间、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术前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评分、HU均值(HU average calculation,HUAC)、年龄、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keletal muscle index,L3-SMI)和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SMD<42 HU、手术时间>6 h、PNI<45、VTE>4分、HUAC<30 HU、年龄>70岁和aCCI>8的患者易发生PWI,HUAC>42.5 HU和L3-SMI>55 cm2/m2的患者发生PWI的风险降低。RF预测模型的性能最好,准确度为0.9667,马修斯相关系数(Matthew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MCC)为0.7765,ROC曲线的AUC为1.0000(95%CI:0.0998~1.0000,P<0.001),PRC的AUC为1.0000(95%CI:0.0997~1.0000,P<0.001)。结论基于机器学习和骨骼肌参数构建的结直肠患者根治术后PWI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性能较好。术前骨骼肌参数、营养及免疫状态、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和手术时间是患者发生PWI的影响因素。建议患者术前适度运动、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PWI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术后切口感染 骨骼肌参数 混淆矩阵 偏依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毛改 常莹 +1 位作者 李敏 李颖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99例(FI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喂养耐受早产儿203例(非FI组),收集两组早产儿的胎龄、体...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99例(FI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喂养耐受早产儿203例(非FI组),收集两组早产儿的胎龄、体质量、生后开奶时间等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FI的影响因素。结果402例患者中男200例、女202例,胎龄24.57~36.86周、平均(32.92±2.99)周,FI发生率为49.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越长(OR=0.270,95%CI:0.151~0.482,P<0.001)、出生体质量越重(OR=0.351,95%CI:0.212~0.582,P<0.001)的早产儿越不容易出现FI,多胎(OR=2.295,95%CI:1.177~4.476,P=0.015)、生后24 h内接受有创呼吸支持(OR=4.455,95%CI:1.071~18.523,P=0.040)的早产儿更容易出现FI。结论需关注出生体质量轻、胎龄短、生后24 h内接受有创呼吸支持、多胎早产儿的喂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胎龄 有创呼吸支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七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高妍 崔芳 +1 位作者 何子龙 张倩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GBS患者7例,... 目的探讨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GBS患者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肝功能和HBV核酸定量,治疗及转归等,结合文献复习,总结GB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3岁,平均28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发病2周时达高峰,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恢复。肌电图提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受损,下肢重于上肢7例,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均受损7例,其中感觉神经受损重于运动神经1例、轴索损伤为主7例;F波异常6例;AST和(或)ALT异常5例,HBV核酸定量升高5例。7例患者均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fusion,IVIG)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治疗5 d,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发病半年后随访,7例患者病情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结合病例及文献复习,考虑GBS发病机制为槟榔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诱发或加重HBV感染肝脏,导致肝功能受损,并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GBS。结论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发生GBS,临床表现以神经轴索损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HBV 吉兰-巴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与脑电图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邱洁 魏昌伟 +1 位作者 石慧 吴安石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first-episode depression,FED)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与EEG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理科门诊的FED患者50例,根据抗抑郁药物治疗4周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first-episode depression,FED)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与EEG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理科门诊的FED患者50例,根据抗抑郁药物治疗4周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降低程度,将患者分为治疗有反应组(HAMD评分下降≥50%)与无反应组(HAMD评分下降<5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EEG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EEG变化特征与药物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治疗后FED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50例FED患者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30~35岁,平均(31.5±6.6)岁。α波和θ波发生率分别为70.00%和64.00%,额颞棘波和额颞尖波发生率分别为62.00%和46.00%。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甲状腺激素异常、心血管疾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36例(72.00%)治疗后有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HAMD评分均降低[(15.09±3.37)分比(35.62±5.41)分和(20.33±4.25)分比(36.05±5.28)分],α峰值频率(alpha peak frequency,APF)均降低[(8.78±1.53)Hz比(9.82±0.93)Hz和(6.21±1.67)Hz比(19.49±0.46)Hz],且治疗后有反应组HAMD低于无反应组,APF高于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无反应组相比,有反应组α波和θ波发生率较低(5.56%比57.14%和11.11%比50.00%),额颞棘波和额颞尖波发生率较低(8.33%比50.00%和5.56%比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ED患者治疗有效性与广泛性慢波(α波和θ波)异常、14~20 Hz快波(额颞棘波和额颞尖波)异常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θ波异常(OR=1.069,95%CI:1.008~1.602,P=0.015)、额颞棘波异常(OR=1.085,95%CI:1.009~1.829,P=0.034)的FED患者更容易出现治疗后无反应。结论FED患者存在广泛性慢波、14~20 Hz快波功率增加等EEG异常表现,且其异常表现与临床药物治疗反应性有关,可根据EEG异常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 脑电图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红花子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李亚菊 郭闪 魏飞力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水红花子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2次/周,连续12周;低剂... 目的探讨水红花子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2次/周,连续12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药物0.58 g/(kg·d)、1.16 g/(kg·d)和2.32 g/(kg·d),1 ml/100 g,1次/d,连续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Ⅳ-C)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含量。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改变。采用Luminex xMAP检测大鼠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A、LN、IV-C及PCⅢ明显升高;3种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后,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HA、LN、IV-C及PCⅢ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点状坏死和慢性炎细胞浸润、肝索排列紊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提示造模成功;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纤维间隔变薄、胶原沉积减少、肝小叶趋于完整,其中以中剂量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均下降;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3和IL-5均升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IL-2、IFN-γ的水平均升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3和IL-5均下降,G-CSF、RANTES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红花子醇提物能降低大鼠血清HA、LN、Ⅳ-C及PCⅢ含量,调节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通过改善免疫功能,发挥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红花子 猪血清 肝纤维化 血清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期因素及养育环境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
15
作者 陈笑征 李一辰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了解婴幼儿贫血现状及孕产期因素、养育环境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系统中进行儿童健康管理的北京市6~<24月龄婴幼儿,收集儿童健康管理相关数据,包括儿童身长、体质量、Hb,母... 目的了解婴幼儿贫血现状及孕产期因素、养育环境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系统中进行儿童健康管理的北京市6~<24月龄婴幼儿,收集儿童健康管理相关数据,包括儿童身长、体质量、Hb,母亲孕产期信息及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667例婴幼儿,其中男800例、女867例;平均(11.9±1.7)月龄。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7.86%,其中6~<12月龄婴儿贫血患病率最高(10.66%)、18~<24月龄幼儿贫血患病率最低(2.4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贫血(孕晚期末次Hb<110 g/L)(OR=1.726,95%CI:1.213~2.241,P=0.002)、早产(OR=1.652,95%CI:1.245~2.001,P=0.003)、出生体质量<2500 g(OR=1.980,95%CI:1.426~2.469,P<0.001)、婴幼儿日常照顾者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OR=1.387,95%CI:1.123~1.891,P=0.013)、婴幼儿超重肥胖(OR=1.524,95%CI:1.168~1.972,P=0.007)和6月龄内非纯母乳喂养(OR=1.214,95%CI:1.097~1.903,P=0.017)的婴幼儿的贫血风险较高。结论母亲妊娠期贫血(孕晚期末次Hb<110 g/L)、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是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纯母乳喂养对预防0~6月龄的婴幼儿贫血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孕晚期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相关诊治进展
16
作者 王琪 周亦伦 涂晓文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77-81,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平均寿命的增长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ARAS发病率增加更为明显。ARAS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和(或)... 随着人口老龄化、平均寿命的增长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ARAS发病率增加更为明显。ARAS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和(或)缺血性肾病的重要原因,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卒中及不良事件相关。本文对ARAS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技术、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ARAS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 肾动脉狭窄 高血压 缺血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医学》稿约
17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89-90,共2页
《北京医学》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北京医学》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观念,传播最新医学科学知识,荟萃临床的前沿热点问题、科研成果、有效诊疗方法和手段,为北京及全国医务工作者搭建学习先进医学知识、交流学术观点、促进人才培养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刊宗旨 科研成果 卫生工作方针 中华医学会 医学科学知识 读者对象 北京分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刺激策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效能研究
18
作者 吕鑫雨 王蒙 +3 位作者 胡佳佳 翟丽红 张会 金占国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最小刺激策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4年3—5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主诉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分别进行位置诱发试验,包括自发性眼震,最小刺激策略,坐-卧位策略和... 目的探讨最小刺激策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4年3—5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主诉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分别进行位置诱发试验,包括自发性眼震,最小刺激策略,坐-卧位策略和经典策略,即滚转试验(roll test,RT)和Dix-Hallpike试验。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的方法,比较最小刺激策略、坐-卧位策略与经典策略诊断BPPV的一致性。结果70例患者中男26例、女44例,年龄18~89岁,平均(50.6±15.8)岁;自发眼震4例,水平半规管管石、水平半规管嵴顶、后半规管管石和后半规管嵴顶分别为13例、44例、9例和4例。40例患者中,最小刺激策略与经典策略诊断BPPV的一致率和Kappa一致性系数分别为87.5%(35/40)和0.835(P<0.05);坐-卧位策略中,40例患者出现眼震,与经典策略诊断BPPV的一致率和Kappa一致性系数分别为67.5%和0.584(P<0.05)。与坐-卧位策略相比,最小刺激策略与经典策略诊断BPPV的一致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2,P=0.003)。结论最小刺激策略与经典策略诊断BPPV的一致性较好,且优于坐-卧位策略与经典策略诊断BPPV的一致性。当患者自主神经症状强烈时,可尝试进行最小刺激策略,在减轻患者不适的同时快速精准诊断B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最小刺激策略 坐-卧位 自发性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渗漏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和原因分析
19
作者 刘蕾 郑侠 丁翊君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82-84,88,共4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为提高新生儿PICC导管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为提高新生儿PICC导管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收集发生PICC渗漏性胸腔积液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新生儿1663例,其中发生PICC渗漏性胸腔积液的患儿12例(0.7%)。12例患儿中男5例、女7例;出生胎龄30^(+6)~39周,中位胎龄33^(+2)(33,33^(+4))周,其中早产儿7例(7/12,58.3%)、足月儿5例(5/12,41.7%);出生体质量950~3200 g,中位出生体质量1797.5(1735,1860)g;均以留置PICC导管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置管后发生胸腔积液的中位时间为8(3.5,18)d;置管位置均在上肢;PICC置管初始位置异常7例(7/12,58.3%);存在PICC管端移位11例(11/12,91.7%)。12例患儿均通过拔除PICC置管、对症呼吸支持、胸腔穿刺治疗后痊愈。结论新生儿PICC留置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警惕PICC管端移位液体渗漏所致胸腔积液可能。建议选择右下肢大隐静脉作为置管入路,并动态监测留置1周的PICC的尖端位置。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时可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及早拔除导管、穿刺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积液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