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公信力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大海 胡伟 +2 位作者 丁晶晶(译) 王欣红(审校) 崔玲(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7年第4期145-166,共22页
几项研究表明,尽管政府公信力在发达国家急剧下降,但中国政府的公信力依然很高,没有任何下降趋势。本文通过进行全面的代表性调查对当代中国城市的政府公信力进行分析,并测试与政府公信力相关的各种因素。在中国,对政府的信任被发现比... 几项研究表明,尽管政府公信力在发达国家急剧下降,但中国政府的公信力依然很高,没有任何下降趋势。本文通过进行全面的代表性调查对当代中国城市的政府公信力进行分析,并测试与政府公信力相关的各种因素。在中国,对政府的信任被发现比以前的研究所表明的要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中央一级,公民对公共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一般民主、政府参与、政府透明度等变量,都与中国政府的公信力有着正向的关联性。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公民越年轻、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他们对中国政府的信任概率就越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维持政治信任将是中国政府的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政府 批判性公民 民主 地方政府 参与 透明度
原文传递
政治嵌入的知识体系中的智库:“旋转门”在中国重要吗?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旭峰(译) 孔媛(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0年第2期101-124,共24页
本文提出了"政治嵌入的知识体系"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是指政治权力深度嵌入在官僚决策者与其专业咨询者之间行政或个人网络中的知识体系类型。为了论证政治嵌入的知识体系的核心特征,本文评估了旋转门对于中国智库的影响。本文... 本文提出了"政治嵌入的知识体系"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是指政治权力深度嵌入在官僚决策者与其专业咨询者之间行政或个人网络中的知识体系类型。为了论证政治嵌入的知识体系的核心特征,本文评估了旋转门对于中国智库的影响。本文实证结果发现,旋转门的存在对中国智库影响力和经费收入的贡献微乎其微。此外,旋转门对于智库专家的个人社会网络搭建具有显著负效应。本文还通过异质分析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检验了回归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嵌入的知识体系 旋转门 社会网络 智库
原文传递
数字服务交付中政府技术能力与公私部门伙伴关系: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亮 汤姆·克里斯滕森 +2 位作者 郑跃平 王伊(译) 马亮(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3年第1期103-121,共19页
政府与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交付方面的合作有所增加,而这种合作倾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内部能力。在本文中,我们推测并分析了技术能力极低或极高的政府是否更有可能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以共同提供数字服务。我们推测,这些政府的技术能... 政府与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交付方面的合作有所增加,而这种合作倾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内部能力。在本文中,我们推测并分析了技术能力极低或极高的政府是否更有可能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以共同提供数字服务。我们推测,这些政府的技术能力与其选择开展公私合作之间存在一个U形关系。通过对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服务交付进行实证分析,我们证实了这一假设。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了我们对推动公私合作过程的竞争动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技术能力 公私部门伙伴关系 数字服务交付 第三方平台 中国城市
原文传递
中国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历史与意涵 被引量:7
4
作者 马亮 汤姆·克里斯滕森 +1 位作者 黎宇(译) 马亮(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0年第1期87-106,共20页
政治和行政机构的结构对于实现公共目标很重要。然而,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能由于环境和文化进程或由于领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中央政府机构的结构变化在最近有关改革和变革文献中占显著地位,但我们对除西方民主国家以外的结构变化... 政治和行政机构的结构对于实现公共目标很重要。然而,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能由于环境和文化进程或由于领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中央政府机构的结构变化在最近有关改革和变革文献中占显著地位,但我们对除西方民主国家以外的结构变化知之甚少。本文分析了70年来我国中央政府机构结构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可能的原因。我们发现了与行政发展相一致的有趣的结构变化模式。运用组织理论的多元视角,这些主要可以用政治周期或中央领导所采取的行动来解释,但他们也受到文化因素、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政府 中国 演变 组织结构 公共部门改革
原文传递
移民对于安置政策的反应:厘清信息渠道的影响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莹莹 祝哲 +4 位作者 纳伊姆·卡普库 朱正威 郭雪松 刘莹莹(译) 王秋蕾(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2年第2期215-235,共21页
对于那些必须离开故土重新安家的移民而言,大众媒体和人际沟通是其获取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将影响他们对于安置政策的态度与反应。关于信息渠道与集体反对倾向之间的影响机制,现有研究分别从政府信任与感知收益的角度提出了两种解释... 对于那些必须离开故土重新安家的移民而言,大众媒体和人际沟通是其获取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将影响他们对于安置政策的态度与反应。关于信息渠道与集体反对倾向之间的影响机制,现有研究分别从政府信任与感知收益的角度提出了两种解释路径。但是,如何根据这两种解释路径中涉及的不同信息渠道来预测移民的集体反对倾向,仍有待研究。本文聚焦中国的移民安置政策,构建了一个旨在厘清信息渠道与移民集体反对倾向之间因果关系的综合性理论框架,并结合来自中国A市三个镇的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上述因果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感知收益,政府信任对于该因果机制的解释更有力;相较于大众媒体,人际沟通更有助于降低移民的集体反对倾向。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这项研究在中国移民安置的政策宣传与政府信任构建方面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收益 安置政策 政府信任
原文传递
化危为机?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应对 被引量:2
6
作者 敬乂嘉(文/审校) 张欣欣(译)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1年第3期232-251,共20页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对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也是对各国机遇管理能力的一场大考。相比之下,中国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有力提高了政府的公民信任度。本文认为,中国成功的机遇管理是由其制度安排、治理结构以及战略...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对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也是对各国机遇管理能力的一场大考。相比之下,中国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有力提高了政府的公民信任度。本文认为,中国成功的机遇管理是由其制度安排、治理结构以及战略决策所决定的。集中统一的政治领导制度、单一制政府结构、绩效合法性和高度公民信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同时中国的危机管理经验和能力促进了快速、有效的综合协调。此外,国家最高领导人利用此次危机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领导力,推动了宏大的改革议程。这些成功因素的本质与有效性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独特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危机管理 治理对策 机遇管理 国家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在中国政府服务外包中,什么样的非营利组织是首选?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强 卢佳欢 +1 位作者 文娜 王伊(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1年第2期109-129,共21页
在公共行政领域,政府服务向非营利组织外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这项研究探讨了哪些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更有可能获得政府的资助来提供服务。本文将非营利组织寻求政府资助视为一种跨组织的努力,考察了影响非营利组织获得政府资助的环境... 在公共行政领域,政府服务向非营利组织外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这项研究探讨了哪些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更有可能获得政府的资助来提供服务。本文将非营利组织寻求政府资助视为一种跨组织的努力,考察了影响非营利组织获得政府资助的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通过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全国性调查,我们发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契约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政策倡导、董事会增选、外部竞争和组织正规化对利用政府资金有积极影响,而组织间协作和组织专业化似乎没有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本研究是中国首次非营利组织承包政府服务的全国性调查研究。研究通过增加来自权威背景中的新的实证对原有研究进行了扩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营利部门 政府服务外包 政府资助 政府与非营利关系
原文传递
员工参与、公共服务动机与组织绩效:一个新的验证模型
8
作者 祁凡骅(文/校) 王伟杰 杨柳(译)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9年第2期147-166,共20页
关于员工参与影响组织绩效的机制,目前的研究有限。本文通过一个新的因果模型验证,深化了这一机制的研究。高参与工作体制理论框架是因果模型的基础。我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中国公务员的样本数据,结果发现,员工参与实践对组织绩效... 关于员工参与影响组织绩效的机制,目前的研究有限。本文通过一个新的因果模型验证,深化了这一机制的研究。高参与工作体制理论框架是因果模型的基础。我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中国公务员的样本数据,结果发现,员工参与实践对组织绩效的直接效应是正向的,在统计上显著。然而,经由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调节的间接路径,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此外,我们还发现,公共服务动机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的和直接的效应。相比工作认同和工作满意度,在激励公职人员聚焦组织目标、更加努力工作方面,公共服务动机的作用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员工参与 工作满意度 组织认同 组织绩效 公共服务动机
原文传递
论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动态关系:中国北京的经验
9
作者 李东泉 蓝志勇 王秋蕾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2年第3期128-146,共19页
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制定战略和土地使用规划)往往被视为一项独特的政府职能。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亚洲人口稠密的国家更是如此。城市发展速度往往超过规划者最大胆的设想,造成了大量的城市问题,如... 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制定战略和土地使用规划)往往被视为一项独特的政府职能。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亚洲人口稠密的国家更是如此。城市发展速度往往超过规划者最大胆的设想,造成了大量的城市问题,如交通堵塞、基础设施不足、服务不便和污染等。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特大城市——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策和政策优先选项之间的动态关系,展示了将城市规划视为公共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以及努力实现规划与城市治理更好融合的重要意义。规划专业需要创新来促进国内外相互学习,吸纳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规划师,并使用开放性的新规划方法。只有这样,规划才能真正推动构建具有长期实用性、审美感和空间合理的城市形态,给人们提供持续与新鲜的城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动态关系 公共政策 城市发展模型 城市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信息流分析
10
作者 肖卫兵 李放 +3 位作者 黄徐强 曹海军 王冬芳 张敏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3年第4期187-204,共18页
本文运用信息流方法详尽分析了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信息流的主旨是探究在信息环境变迁下,政府对信息公开接纳程度的逐步发展情况,本文使用这种方法作为新的解释模型分析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本文认为,改革是社会、政治、法律和经济等... 本文运用信息流方法详尽分析了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信息流的主旨是探究在信息环境变迁下,政府对信息公开接纳程度的逐步发展情况,本文使用这种方法作为新的解释模型分析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本文认为,改革是社会、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因素带来的信息流改善的结果。本文还指出,在理解中国信息公开的发展时,应该认识到社会、政治和法律因素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此外,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是长时间中国信息环境中透明度不断提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这也是中国通过了主动公开型信息公开法律的原因。对实践工作者的启示中国进行信息公开立法为信息公开的实践工作者们(即负责信息公开的官员们)呈现了一个独特的研究案例。实践工作者面临着在高度集中体制中处理信息需求的挑战。本文就中国的信息公开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解读。本文为从事信息公开的实践工作者们理解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通过运用信息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是社会、政治、法律和经济因素带来的信息流改善的结果。这导致中国通过了这一主动公开型信息公开法律。对这一改革充分而准确的解读,能够帮助从事信息公开的实践工作者们从信息流的角度提升中国信息公开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 行政法 公民参与 发展中国家 透明度
原文传递
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如何影响公众的移动政务采纳的荟萃分析
11
作者 张敏 赵西阳 +3 位作者 薛云霄 杨珺 张艳(译) 王伊(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3年第1期141-159,共19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移动政务已成为当前政务管理的主流,这进一步凸显了探讨公众移动政务采纳意愿的重要性。为了找出移动政务采纳的重要驱动因素,并了解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对17个国家的42项研究进行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移动政务已成为当前政务管理的主流,这进一步凸显了探讨公众移动政务采纳意愿的重要性。为了找出移动政务采纳的重要驱动因素,并了解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对17个国家的42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来探寻影响公众移动政务采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社会技术理论,从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的角度,运用荟萃回归来解释这些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社会影响、感知兼容性和信任在移动政务采纳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这一结论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的路径并不适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的联合调节效应可以更好地解释环境因素对移动政务采纳的影响,从而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未来实施移动政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政务采纳 荟萃分析 文化 技术发展水平
原文传递
治理和税收:外国援助是否重要?
12
作者 温军 乌马尔·法鲁克 +4 位作者 摩撒·塔巴什 加勒布·艾尔·拉法 比拉尔·海德尔·苏哈尼 吴雨晨(译) 孙彩红(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3年第1期307-329,共23页
本文旨在探究治理、外国援助和税收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治理是一个多面性因素,可能受到外国援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外国援助会阻碍治理状况,从而减少税收。为了检验上述理论假设,本研究收集了一些亚洲经济体2001—2019年的数据,并采... 本文旨在探究治理、外国援助和税收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治理是一个多面性因素,可能受到外国援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外国援助会阻碍治理状况,从而减少税收。为了检验上述理论假设,本研究收集了一些亚洲经济体2001—2019年的数据,并采用面板FMOLS(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检验来估计回归状况。实证结果起初显示治理和外国援助在长期内都与税收成正相关。然而,在外国援助和治理的相互作用下,税收出现了负相关趋势。外国援助恶化了治理状况,对税收产生了负面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公共政策官员应该专注于治理并判断外国援助的有效性,以达到增加税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经济体 协整分析 外国援助 治理 税收
原文传递
国家电子政务绩效与公民满意度:欧洲国家的多层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亮(文/审校) 郑跃平 黎宇(译)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9年第3期119-141,共23页
公民是否对排名靠前的电子政务更感满意?在本文中,我们实证检验了供给侧的电子政务客观绩效与需求侧的公民感知之间的关系。对32个欧洲国家28000多个受访者进行的多层模型分析显示,排名靠前的电子政务受到公民的热烈欢迎,这表明在一定... 公民是否对排名靠前的电子政务更感满意?在本文中,我们实证检验了供给侧的电子政务客观绩效与需求侧的公民感知之间的关系。对32个欧洲国家28000多个受访者进行的多层模型分析显示,排名靠前的电子政务受到公民的热烈欢迎,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电子政务的供需双方是一致的。具体而言,在电子服务与电子参与方面,电子政务绩效-满意度相关性比在电子信息方面的更为显著。结果还显示,公民对电子政务的感知收益主要来自使用线上服务。虽然电子政务排名是对公民满意度的合理预测,但在用于电子政务政策时仍需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满意度 跨国分析 电子政务 欧洲 多层模型 公共服务绩效 供需缺口
原文传递
规制与时间:规制发展的时序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舒亚·纽曼 迈克尔·豪利特 +2 位作者 张敏 杨柳 刘星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5年第1期17-35,共19页
考虑到规制体系的政策决策具有复杂性,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些规制体系可能是在独特的国家风格下发展起来的。通过回顾规制发展的几种历史模式,包括伯恩斯坦(Bemstein)的经典生命周期模型,以及分析美国和英国的六个案例研究,我们发现规制... 考虑到规制体系的政策决策具有复杂性,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些规制体系可能是在独特的国家风格下发展起来的。通过回顾规制发展的几种历史模式,包括伯恩斯坦(Bemstein)的经典生命周期模型,以及分析美国和英国的六个案例研究,我们发现规制体系随着时间维度的变动可能超过空间维度。我们得出结论,规制体系具有相似的发展模式,虽然在此过程中花费在每一个阶段的时间会受各国内部的独特因素影响出现显著差异。对实践工作者的启示现有的规制理论指出,规制活动或者在不同的国家依照相同的发展轨迹,或者在其所实施的各管辖区域内完全不同。很明显以上两者都不正确,因为一些规制体系显示出相似的特质和发展模式,而另一些规制体系则显得与众不同。美国和英国规制活动的比较分析显示,规制体系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沿着相似路径经历了相似的阶段,但是在这些阶段发展和演变的速度不同。这些发展主要由推动规制变化的周期性危机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理论 规制 时序性 时间
原文传递
公共组织横向协调中的共同绩效目标:英国公共服务协议制度中的控制理论与本位主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奥利弗·詹姆斯 中村绫子 +2 位作者 尹晓婧 崔玲 孙广厦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5年第4期160-179,共20页
组织间的横向协调问题是公共治理中长期存在的难点,这在中央政府体制中通常被称为本位主义。此前学界对横向协调的一些方法进行过分析,但是部门之间的共同绩效目标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本文针对部门间横向协调的共同绩效目标制度,建... 组织间的横向协调问题是公共治理中长期存在的难点,这在中央政府体制中通常被称为本位主义。此前学界对横向协调的一些方法进行过分析,但是部门之间的共同绩效目标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本文针对部门间横向协调的共同绩效目标制度,建立了一个控制理论,这一理论包括'指挥者'(共同任务与目标的设定)、'监测者'(共同监测进展)、'效应器'(旨在促进实现目标的共同反馈)等几个组成部分;该理论对两种共同目标进行了区分:促进部门间顺序性协作的共同目标和促进部门间同步性协作的共同目标。针对英国采用的《公共服务协议》(PSA),我们评估了控制理论的预期,公共服务协议使部门间共同政策目标的讨论提升了一大步。但是,尽管有这些优点,基本上独立的、在更高层次上的内阁与部门问责制结构,还是导致了模糊的产出目标设定,不完善的绩效报告,以及针对共同目标的碎片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 行政组织与结构 控制 合作关系 绩效 公共部门改革 服务提供
原文传递
东亚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判锡 崔玲(译) 杨阳(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7年第4期1-17,共17页
东亚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经济体之一。因此有理由认为,公共行政作为实践和一门学科,在这种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在这样的问题上,却没有多少可读性强的文献可供参考。因此,本文将首先讨论东亚的发展模式问题,之后讨论东亚科层... 东亚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经济体之一。因此有理由认为,公共行政作为实践和一门学科,在这种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在这样的问题上,却没有多少可读性强的文献可供参考。因此,本文将首先讨论东亚的发展模式问题,之后讨论东亚科层招聘模式——公务员录用考试。本文还将讨论现代公共行政在三个方面(即实践、教学、研究)的发展,并讨论中国、日本以及韩国公共行政所面临的挑战及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亚 日本 现代公共行政 韩国
原文传递
委派外交:联合国大会中各类代表的措辞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莉娅·格雷 亚历克斯·巴图罗 +1 位作者 刘军仪(译) 王伊(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1年第4期30-51,共22页
政治委托人向国际组织派遣代表时,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些代表会按照同一口径发声。然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代表多种多样,既包括常驻代表,也包括“政治性”更为明显的政府官员。我们认为,联合国常驻代表的职业动机使其立场与行政机构... 政治委托人向国际组织派遣代表时,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些代表会按照同一口径发声。然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代表多种多样,既包括常驻代表,也包括“政治性”更为明显的政府官员。我们认为,联合国常驻代表的职业动机使其立场与行政机构保持一致,而与政治代表区分开来。为此,其言辞往往比其他类型的人员更为同质化,但同时也使用相对更具技术性和外交性的措辞。此外,这种职业动机使他们更不情愿对联合国提出批评。换句话说,常驻代表发言的方式更像行政机构代理人,而不是政治委托人。本研究应用文本分析来研究联合国大会代理人的措辞差异。研究体现出不同类型代理人措辞之间的显著差异,这与传统假设相矛盾,也为我们理解国际组织中公共行政与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带来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 外交言论 常驻代表 联合国
原文传递
管理智慧城市:关于智慧城市治理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81
18
作者 阿尔伯特·梅耶 曼努尔·彼得罗·罗德里格斯·玻利瓦尔 +2 位作者 奉莹(翻译) 王欣红(审校) 陈叶盛(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6年第4期150-166,共17页
学术界对于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城市治理方面的研究关注度与日俱增,但是研究方法的碎片化又导致争论不断。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包含51篇文章的资料库并标明其变化,将争论进行了归类和阐述。分析表明,各出版物强调的重点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①... 学术界对于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城市治理方面的研究关注度与日俱增,但是研究方法的碎片化又导致争论不断。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包含51篇文章的资料库并标明其变化,将争论进行了归类和阐述。分析表明,各出版物强调的重点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①将智能技术、智慧人群或智慧协作用来定义智慧城市的特征;②以变革或增量的视角来分析城市治理的变化;③将一个更好的结果或更加开放的过程作为智慧城市治理的合理诉求。我们主张这样一个全面的视角:智慧城市治理是通过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创建人类协同合作的新形式,从而获取更好的结果和更为开放的治理过程。智慧城市治理的研究可以受益于以往关于电子政务成功和失败因素的研究,依赖社会技术变革的复杂理论。本文强调,智慧城市治理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应当将其视为一个制度变革的复杂过程,并且认识到社会技术治理动人愿景的政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电子政府 智慧城市 城市治理
原文传递
绘制后官僚制图景:项目经理对欧盟凝聚力政策项目官僚制的看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伊萨克·文托 卡内尔瓦·库卡宁 +1 位作者 刘军仪(译) 熊缨(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2年第2期274-294,共21页
项目制等新的后官僚组织形式正越来越多地用于政策执行。然而,它们所预设的减少官僚作风和增加灵活性的好处正受到质疑。有人认为,由于与公共项目相关的正式规则的存在,公共项目会增加官僚作风(或被视为令人讨厌的官僚主义)。尽管该主... 项目制等新的后官僚组织形式正越来越多地用于政策执行。然而,它们所预设的减少官僚作风和增加灵活性的好处正受到质疑。有人认为,由于与公共项目相关的正式规则的存在,公共项目会增加官僚作风(或被视为令人讨厌的官僚主义)。尽管该主题具有话题性,但我们并不了解相关行为者如何看待公共项目的官僚作风。本文通过使用芬兰欧盟凝聚力政策项目的数据,分析项目经理对公共项目的看法,探讨公共项目官僚制。数据包括项目登记数据和对项目经理的调查(N=728)。研究发现,在谈论对官僚制的看法时,有必要将对官僚制的整体态度和对手头工作的具体看法区分开来。与具体看法相比,对官僚制的整体态度更为消极。我们还发现,项目经理的经验、机构背景和在项目中承担的行政任务量都决定了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将官僚制视为官僚作风。最后,我们将结合之前公共行政关于官僚作风的研究来探讨这些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制 项目管理 公共行政 公共治理 公共管理
原文传递
官僚自主权中未被探讨的若干方面:研究综述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蒂诺·马吉蒂 科恩·佛霍埃斯特 +2 位作者 崔玲(翻译) 果佳(审校) 刘星(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4年第2期1-17,共17页
本文首先就官僚自主权的文献做一番选择性概述并对这个主题的不同研究路径进行辨析。第二部分讨论三组重要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投给本特辑的稿件中进行梳理,即自主权的主观性、动态性与关联性;任务、组织形式、国家路径依赖之... 本文首先就官僚自主权的文献做一番选择性概述并对这个主题的不同研究路径进行辨析。第二部分讨论三组重要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投给本特辑的稿件中进行梳理,即自主权的主观性、动态性与关联性;任务、组织形式、国家路径依赖之间的复杂联系及自主权与绩效之间的复杂性;自主权、问责与民主合法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 自主权 独立性 公共部门组织 监管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