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本关键矿产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1
-
-
作者
束必铨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6,142,共20页
-
文摘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新兴产业变革背景下,关键矿产成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重点和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新领域。日本政府将关键矿产提升至经济安全高度,制定完善本国关键矿产战略,围绕矿产供应链在国内外进行相关布局,打造具有韧性的供应链,确保矿产资源供给安全。这主要源于全球关键矿产态势、日本对于矿产安全认知与发展需求的变化。日本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其关键矿产战略的实施,也影响到中日矿产关系、中国矿产治理模式与供给安全等方面。然而,日本关键矿产战略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局限。中国需要巩固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提升关键矿产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开展资源外交探讨构建互利共赢的矿业经贸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预警机制等,规避日本关键矿产战略实施的消极影响。
-
关键词
关键矿产
经济安全
供应链
中日关系
-
分类号
F431.3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125.53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美国对华风险寻求政策取向的内生逻辑及战略效应
- 2
-
-
作者
储永正
宋德星
-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93,140,共23页
-
文摘
随着国际权力转移进程的加速和大国战略博弈的加剧,中国的崛起被美国视为对其霸权地位的一大威胁。美国对华威胁认知历经霸权护持警戒点、触发点、紧张点和关键点。特别是进入紧张点和关键点后,美国将现状设想为中国受益而自身受损的“损失域”,不仅引发其越发强烈的霸权焦虑,而且催生其通过风险寻求来实现霸权护持的非理性战略行为。这种行为的内生动能源自美国霸权固有的逻辑、敌意螺旋的反复作用,以及风险寻求与“护栏”管理的内在矛盾。为遏阻中国崛起,美国对华采取自损式极限“竞赢”、选择性修正主义胁迫、阵营化盟伴网络围堵、代理人式消耗战等战略手段。对此,中国须直面其凶险,又知晓其限度,据此综合施策,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霸权护持
前景理论
风险寻求
中美关系
-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大变局下国际思潮新动向与中国外交应对
- 3
-
-
作者
卢静
林怡娉
-
机构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外交学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6,138,共20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创新项目“世界大变局下国际思潮的新动向”(项目编号:3162024ZYKA0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传统旧观念与各种新思想碰撞交锋,国际思潮呈现一些新特点和趋势: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思潮角力,发展型区域主义兴起;保守主义思想回归,国际竞争与对立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多边主义陷入话语竞争,国际旧秩序与新规则平行共存;全球议题“泛安全化”,国际安全赤字加重。身处世界大变局中的中国,既深受国际思潮的影响,也是塑造国际思潮的重要力量。国际思潮新动向给中国外交既带来严峻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应坚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提升对国际思潮的引领力;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国际正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协调推进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
关键词
国际思潮
中国外交
世界大变局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拜登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型
被引量:5
- 4
-
-
作者
王浩
-
机构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73,132,共22页
-
文摘
拜登政府从护持美国霸权地位出发,全方位、深层次调整美国外交政策,逐步形成了既有别于传统自由国际主义、又有别于“特朗普主义”的“拜登主义”外交理念。拜登主义以“务实的现实主义”、“新华盛顿共识”-拜登经济学、内政-外交互联思维为内涵逻辑,致力于因应全球地缘政治之变、地缘经济之变和意识形态之变对美国霸权的冲击。拜登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出五大外交政策支柱并产生多方面战略影响,也面临一系列来自美国内政和外交层面的制约因素,能否成为推动美国外交政策转型的历史遗产有待观察。总体而言,拜登主义都代表了美国主流精英对时代变局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外交政策转型探索,有其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拜登主义
美国外交政策转型
大国竞争
跨国挑战
-
分类号
D871.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欢迎订阅
- 5
-
-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4,共1页
-
文摘
《国际问题研究》是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国际问题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长期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政治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亦以本刊文章作为重要参考来源。
-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期刊
综合性学术期刊
引文数据库
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投稿注意事项
- 6
-
-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33,共1页
-
文摘
《国际问题研究》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刊物之一。本刊以服务中国外交为宗旨,坚持战略性、前瞻性与政策性相结合,提倡从国际战略的高层次、宏观性、多角度来研究国际问题,在学术分析中体现中国外交战略思维,为外交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刊物追求严肃扎实的学风,提倡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对理论探讨提倡宽容求进和学术民主。
-
关键词
学术民主
学术刊物
国际问题研究
言之有物
中国外交战略
外交实践
学术分析
投稿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印度强化与“全球南方”关系:战略雄心与制约
被引量:5
- 7
-
-
作者
张杰
-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9,133,共2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21VGQ01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全球南方”日渐成为塑造国际格局和秩序的重要力量,受到各方重视。印度认为“全球南方”对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促进经济转型意义重大,并自我定位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和“领导者”以及连接“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的桥梁,旨在提升在多边机制中的话语权、扩展在大国博弈中的回旋空间、削弱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以及深化印美关系。印度主要通过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双多边磋商、扩大发展合作、推进防务交流、重视运用软实力等举措进一步密切与“全球南方”的关系。印度强化运筹“全球南方”,既凸显其外交政策的历史延续和现实升级,也折射出印度从“大国梦”到“世界导师”的战略雄心,同时还反映了美西方拉印制华的全球地缘政治变局。印度加强与“全球南方”关系具有浓厚实用主义色彩,加之其自身综合实力不足,多数“全球南方”国家不愿在中美印等国家之间选边站队,印度利用“全球南方”实现其战略图谋难以达到预期。
-
关键词
印度外交
全球南方
发展中国家
-
分类号
D83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中日韩合作的发展、困境与前景
被引量:3
- 8
-
-
作者
巴殿君
左天全
-
机构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9,134,共2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本国家安保战略重大调整对我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3AGJ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际秩序大变革背景下的东北亚相关国家战略调整研究”(项目编号:22JJD810033)
吉林大学“十四五”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东北亚区域和平与发展秩序的构建”(项目编号:2022CXTD11)的成果。
-
文摘
自1999 年举行首次领导人会晤以来,中日韩在内生需求、政治引领和外部危机的共同驱动下,逐渐形成“峰会-部长级-工作级” 三级合作模式,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持续拓展在中日韩自贸区设想和“RCEP+”框架等多种路径下的合作。同时,中日韩合作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包括美国干扰牵制增强、合作收益预期受损、集体认同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如此,中日韩合作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显著的政治意愿,仍存发展潜力。为更有效把握中日韩合作的回暖势头,三国应致力于深化沟通交流,调适相互认知;扩大共同利益,增强相互依赖;加强战略协作,实现机制对接。历史经验证明,三国相互影响、彼此互动, 是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的核心变量;三国和平共处,合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符合三方国家利益与地区合作需求,也是东北亚地区合作共赢、构建和平与稳定东亚的前提条件。
-
关键词
中日韩合作
区域一体化
东北亚秩序
-
分类号
D831.0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美菲特殊关系的回归:动因、影响及制约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刘阿明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1,132,133,共24页
-
文摘
随着国际格局和地区局势的演变,美菲特殊关系始终在“弱化破裂”与“回归固本”之间摇摆。当前美菲特殊关系的快速回归,全面展现了这一关系的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内涵及具体特征,凸显了美菲同盟关系框架和两国国内进程的结构性影响。在结构性因素持续存在的基础上,现阶段美国对菲律宾在亚太地区战略价值的重新发现,以及马科斯政府南海和大国政策的“范式转变”,是美菲特殊关系快速回归的主要动因。美菲特殊关系的回归给地区热点带来新的复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亚太地区安全格局。与此同时,其内生性困境也在逐步显现,美菲两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同盟困境的客观存在以及中国的作用等因素将使其发展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
关键词
美菲特殊关系
亚太安全
中菲关系
中美关系
南海问题
-
分类号
D871.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大趋势与小周期作用下的中美关系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吴心伯
-
机构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70,132,共1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中美战略互动研究”(项目批准号:17JJDGJW002)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当下中美关系的演变既受到大趋势的影响,又受到小周期的作用。从2023下半年开始,中美关系进入一个以加强对话与交流、谋求稳定与缓和为特征的小周期。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出现小幅调整,加强接触和交往,在经贸问题上采取较为务实的态度,调整对华政策定位;中国对美政策在坚持斗争的同时,也根据形势变化引导与塑造美国对华政策。旧金山元首会晤对推动两国关系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目标,并在管控分歧的基础上推动合作重返双边关系议程,有助于界定中美博弈的边界。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美国能否务实确定其对华政策的目标,及在经贸与安全领域对华竞争的合理边界。中国处理对美关系,既要立足大趋势,又要用好小周期。
-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大趋势
小周期
美国对华政策
-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法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黄惠康
白晓航
-
机构
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
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22页
-
文摘
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法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这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首份公共产品具有丰富国际法内涵,不仅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高度契合,也极大丰富、发展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重要组成。新形势下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一以贯之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要求、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应有之义,更是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的解题思路。应以70周年纪念为契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促进文明包容互鉴、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关键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法
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政策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余敏友
倪瑶
-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2,131,共17页
-
文摘
海洋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要地。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根本任务,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坚强保证。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海洋治理的挑战,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海洋领域的创新发展,相关思想、理念和政策是中国海洋领域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和平解决争端、管控危机风险、深化对话合作、引领全球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
-
关键词
海洋外交
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权益
全球海洋治理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联合国的角色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阎德学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7,141,142,共20页
-
文摘
近年来,联合国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国际论坛,制订一系列治理规范,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议程,成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平台。然而,现有国际法滞后于人工智能发展进程的新溢出风险,以及国家间存在的人工智能鸿沟等因素,加大了联合国开展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难度。同时,受大国竞争影响,联合国开展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面临激烈的规则制定权之争。为此,联合国要进一步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提升不同国际行为体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互操作性,解决国家间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难题,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弥合国家之间的人工智能鸿沟。
-
关键词
人工智能治理
联合国角色
全球治理
多边机制
-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化及其影响
- 14
-
-
作者
郑先武
薛亮
-
机构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8,139,共2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南亚次区域合作与区域格局演变研究”(22ASS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化及其向全方位战略协作升级,被认为是三国关系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三边合作机制化旨在通过对接美日、美菲同盟和日菲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三国战略协同,以打造“印太战略”和“一体化威慑”新前沿。但三边合作机制化的深入发展面临诸多制约,主要来自三国国内政治因素和彼此优先事项分歧。尽管如此,三边合作机制化的网络越织越密,辅以美日菲澳四边机制,正成为企图阻止中国向海图强的军事协调中心。这将使中国运筹海上形势、统筹维权维稳及中国—东盟关系面临更多干扰因素。
-
关键词
美日菲
三边合作机制化
南海
军事威慑
经济安全
-
分类号
D871.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进展、困境与前景
- 15
-
-
作者
叶淑兰
李孟婷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18,141,142,共21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新型社会实验与治理方法研究及应用示范”(215111012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24QKT0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人工智能加剧大国战略竞争,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博弈,对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构成重大挑战。如何防范人工智能科技价值异化,引导人工智能朝“善治”方向发展,是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议题。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初步形成以国家为中心、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国际社会开始规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积极探索国家、地区、全球多层次的治理结构,形成风格各异的治理特色。但是,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仍然面临着主体利益各异、治理对象复杂、排他治理突出、协同治理困难等挑战。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前景取决于“善治”、“合治”与“法治”路径能否顺利推进。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治理的规则规范,为加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经验,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先行者和助力者。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治理
大国竞争
人类命运共同体
-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核心要义与中国实践
- 16
-
-
作者
李丹
李龙龙
-
机构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38,139,共34页
-
基金
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2024B01)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FJ2024MGCA04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批准号:17JZD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着眼于百年变局下全球发展的矛盾困境,回应了弥合南北发展鸿沟的时代呼声,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要求,蕴含着深刻的理念内涵:在建设原则上,坚持发展优先、以人为本、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在建设目标上,致力于加快全球减贫进程、推进全球发展治理、促进全球均衡发展,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在建设路径上,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构建主体平等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各国携手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中国作为首倡国,正致力于以新型经济全球化引领全球发展方向,以绿色低碳合作创新全球发展方式,以共建“一带一路”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激活全球发展动力,以“鱼渔并授”创新全球发展援助范式,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全球发展共同体。
-
关键词
全球发展共同体
习近平外交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
分类号
F114.4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路径
- 17
-
-
作者
潘晓明
荣鹰
-
机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8,共24页
-
文摘
澜湄合作机制是澜湄六国共同创建的、以共建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也是助力东盟共同体建设、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澜湄合作八年来不断创新探索,各领域各层次合作成果突出,正成为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的“试验田”和“样板房”。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未来建设,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加强战略统筹,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全力提升合作效能,为共建中国和东盟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多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好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
-
关键词
澜湄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次区域合作机制
-
分类号
F114.4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印度半导体产业发展态势与前景
- 18
-
-
作者
楼春豪
-
机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9,141,共22页
-
文摘
印度是美国渲染价值观对立、炒作供应链安全,以构筑所谓“民主技术联盟”的重要拉拢对象。出于自身产业转型、渔利中美战略竞争、强化供应链韧性的需要,印度多措并举,积极发展本国半导体产业,在完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受制于自身支撑性条件不足、对中国供应链依赖较深、美国帮扶程度存在变数等因素,印度半导体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美印在半导体产业链领域的合作,或使中国面临产业链上下游“双向承压”的挑战。
-
关键词
韧性供应链
自立印度
半导体产业
-
分类号
F435.16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新形势下的俄美关系走向
- 19
-
-
作者
柳丰华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9,131,132,共24页
-
文摘
俄罗斯与美国因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已陷入全面对抗。普京在新的总统任期将继续以军事实力追求其在乌克兰的主要目标,抗衡美国制裁与遏制,依靠核威慑保卫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抵制美国对俄内政干涉,抑制美在欧亚地区的扩张。新一届美国政府将延续遏俄弱俄政策,强化对俄制裁与遏制,欲使俄罗斯遭受“战略失败”。双方在核军控领域达成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俄美全面对抗将贯穿普京六年任期,甚至延续到2030年代上半期。未来俄美关系存在因美国内政和国际形势等变化而改善的可能性,但改善的概率小,幅度有限。未来俄美战略军备可能无约可控,俄罗斯同美国和北约在乌克兰可能发生有限规模的直接常规武装冲突,这是两国和国际社会需要预防的两个重大安全风险。
-
关键词
俄美关系
俄美全面对抗
美国对俄政策
-
分类号
D851.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展、启示与深化路径
- 20
-
-
作者
王俊生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7,共18页
-
文摘
进入新时代,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外交关系更为稳固,经济纽带更为紧密,人文交流更为密切,中国的安全主张愈发得到周边国家认同。中国周边外交理念的先进性与相关合作倡议的落地生根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动力。在动荡变革期,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既需要处理好美国对华战略打压引起的地区风险,更要协调好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战略需求与外交诉求,发挥周边国家自主性。中国应利用和创设多边合作议题及相关平台推动周边区域合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不懈地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
-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动荡变革期
周边命运共同体
周边外交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