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训练强度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艳梅 罗君婷 +2 位作者 凌政 曾春梅 王正东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强度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2月住院的冠心病并成功进行PCI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以4...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强度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2月住院的冠心病并成功进行PCI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以40%~59%的最大摄氧量(VO_(2))或55%~69%最大心率作为训练运动负荷;研究组(高强度间歇训练)以>80%最大VO_(2)或85%~95%最大心率作为训练运动负荷。两组患者每次踩功率车时间共30 min,每周训练3次,连续4周,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康复前后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康复前,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氧阈时摄氧量(VO_(2)AT)、峰值摄氧量(peak VO_(2))、氧脉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_(2))斜率无显著差异。康复后,VO_(2)AT、peak VO_(2)、氧脉搏、每分通气量(VE)这四个指标较康复前的改变值在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O_(2)AT、peak VO_(2)、氧脉搏、VE的改变值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肺功能 训练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体外肺膜氧合成功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报道 被引量:1
2
作者 姜俊 唐云 +2 位作者 张颖 赵艳超 刘迟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之一,通过介入手段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部分急性STEMI患者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导致介入治疗无法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通过呼吸和循环功能支持,使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之一,通过介入手段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部分急性STEMI患者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导致介入治疗无法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通过呼吸和循环功能支持,使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本文报告通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ECMO成功救治1例STEMI患者的过程,并讨论如何提高急性STEMI尤其是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1例
3
作者 姜元喜 滕世峰 +2 位作者 曾郁 徐霁充 许树长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肠镜提示以右半结肠缺血为主,CT的特征是肠系膜静脉及其属支线性钙化。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京尼平对血管壁的损伤有关。总结本例患者的诊治...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肠镜提示以右半结肠缺血为主,CT的特征是肠系膜静脉及其属支线性钙化。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京尼平对血管壁的损伤有关。总结本例患者的诊治经验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的认识,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 肠系膜静脉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与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高贵德 刘小华 +2 位作者 陈金剑 陈福灯 涂兴峰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或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颈淋巴结阴性(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或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颈淋巴结阴性(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27%)与对照组(18.6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后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窝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能更好地保护颈前功能区,且术后颈前不适感更少;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操作空间小,难度大,总体上手术时间较长,但美容效果更佳,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比经腋窝入路大。因此,采用经腋窝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经腋窝入路 经口前庭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侧方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研究
5
作者 刘小华 陈金剑 +1 位作者 高贵德 陈福灯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究颈侧方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其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收治的160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 目的探究颈侧方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其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收治的160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行传统颈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80例,行颈侧方入路手术。对比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优于对照组,对切口美观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侧方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确保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了甲状腺功能,也顾及了患者的美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方入路 甲状腺癌根治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6
作者 吴春星 宁波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81-185,共5页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罕见的先天性胫腓骨骨骼畸形,以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成角短缩等畸形为主要表现,多合并神经纤维瘤病,治疗极其困难。近年来,随着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手术方法如胫腓骨“4合1融合术”、“Cr...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罕见的先天性胫腓骨骨骼畸形,以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成角短缩等畸形为主要表现,多合并神经纤维瘤病,治疗极其困难。近年来,随着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手术方法如胫腓骨“4合1融合术”、“Cross-union内固定法”(胫腓骨交叉融合术)的开展,结合新型药物如双膦酸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综合使用,其骨愈合率逐渐提高,再骨折发生率降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4合1融合术 Cross-union内固定法 胫腓骨交叉融合术 骨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陈强 罗世华 +2 位作者 罗春红 谢冰 曾慧琪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治疗方案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以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指标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突出作用效果,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利于其生活质量改善,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lt-1及Pl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周文利 王彩丽 +1 位作者 康伟 冯彩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2月住院分娩的诊断为子痫前期孕妇(研究组,10例)及正常孕妇(对照组,1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2月住院分娩的诊断为子痫前期孕妇(研究组,10例)及正常孕妇(对照组,1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分娩时的胎盘组织,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胎盘组织中sFlt-1及Pl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孕妇的年龄和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尿蛋白均为阴性,研究组尿蛋白均为阳性;研究组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WB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胎盘组织中的sFl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62,P<0.01);PlGF在研究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57,P<0.01)。结论胎盘组织中抗血管因子sFlt-1表达的升高、促血管形成因子PlGF的下降异常可调节血管舒缩,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及靶器官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组织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胎盘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姜定君 李俊 +4 位作者 路晓 周铭剑 侯刚 何洲 徐杨俊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在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中采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PLT)重建,并与腘绳肌腱(HT)重建比较,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后交叉韧带断裂行重建手术患者,根据取材不同分为PLT组(22例,采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和HT组(20... 目的在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中采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PLT)重建,并与腘绳肌腱(HT)重建比较,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后交叉韧带断裂行重建手术患者,根据取材不同分为PLT组(22例,采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和HT组(20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情况、随访期指标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T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HT组。末次随访时,PLT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和影像学指标明显优于HT组。结论在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患者中应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治疗可高效恢复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和促进关节活动,并规避手术创伤对康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损伤 自体肌腱 腓骨长肌腱 腘绳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袖状胃减容术对肥胖介导的男性生殖功能障碍的影响
10
作者 陈伟玲 相俊 +1 位作者 乐威 王炎秋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45-349,共5页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男性生殖功能障碍,如男性肥胖继发性腺功能减退症、精子质量及性生活质量下降等的元凶之一。基于现实因素,减肥手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且其效力对重度肥胖患者最为显著。袖...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男性生殖功能障碍,如男性肥胖继发性腺功能减退症、精子质量及性生活质量下降等的元凶之一。基于现实因素,减肥手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且其效力对重度肥胖患者最为显著。袖状胃切除术作为如今主流的一种微创减肥手术方式,具有围手术期风险较小、术后减重效果良好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介导的男性生殖功能障碍的影响,旨在为减肥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减肥 袖状胃减容术 男性生殖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新生儿过渡病房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作者 吴霞 王晓燕 +3 位作者 张红 张惠 蔡盼盼 孙彩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新生儿过渡病房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规范家庭参与式护理提供临床参考依据,以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的照护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降低其再入院率。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过...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新生儿过渡病房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规范家庭参与式护理提供临床参考依据,以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的照护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降低其再入院率。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过渡病房的42例早产儿及母亲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住院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体格指标,统计出院前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基线均衡,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后,干预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围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照护的宣教内容需同质化,规范化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家庭参与式护理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徐佳栋 包文平 +3 位作者 杨帆 于峰 陈柯 刘先艮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分析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73例大体积BPH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电切组和钬激光组。将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的3... 目的分析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73例大体积BPH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电切组和钬激光组。将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的36例患者设为电切组,接受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37例患者设为钬激光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前列腺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钬激光组的手术相关时间指标均短于电切组,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治疗后,钬激光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_(max))大于电切组,残余尿量(PVR)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小于电切组(P<0.05)。术后,钬激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7),与电切组的13.89%(5/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BPH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提升预后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及预防其手术风险中的应用
13
作者 樊怡 王硕 +1 位作者 庞衍平 王秀艳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ML)模型,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展为肝纤维化的风险,以期可以通过早期非手术干预来减少患者未来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ML)模型,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展为肝纤维化的风险,以期可以通过早期非手术干预来减少患者未来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T2DM合并NAFLD患者的SWE图像资料。利用3D Slicer软件进行肝脏区域的图像分割与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在经过特征筛选后,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这3种ML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模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优的ML预测模型。结果218例患者中,40例(18.3%)初诊肝脏硬度测量值≥6.5 kPa,提示存在肝纤维化风险。通过对每位患者SWE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共提取出84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数据标准化和特征筛选后,确定了5个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这些影像组学特征构建3种ML模型,其中,XGBoost模型在区分能力上表现最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64。校正曲线和DCA曲线提示其预测概率在0.4~0.7范围内时能准确提示患者存在肝纤维化风险。结论本研究基于肝脏SWE的影像组学特征成功训练并验证了XGBoost模型,证明了其在预测T2DM合并NAFLD患者中肝纤维化进展风险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剪切波弹性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乐 王硕 +1 位作者 庞衍平 王秀艳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以预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DKD患者的基线临床数据和多模态超声图像。其中,超声图像采用3D Slicer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以预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DKD患者的基线临床数据和多模态超声图像。其中,超声图像采用3D Slicer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给每位患者生成影像组学评分。基于这些评分和CVD相关的临床预测因子,建立列线图模型以预测DKD患者未来发生CVD的风险,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基于LASSO算法,从每位患者的双幅弹性成像中提取5个与CVD发病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评分预测CVD发病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在临床特征方面,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是CVD发病的独立影响因子。基于这些因子和影像组学评分建立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其预测CVD发病风险的AUC值为0.897,显著高于影像组学评分的单独预测。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CVD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CA进一步证明了该列线图在不同阈值概率下均能实现临床净收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其预测DKD患者发展为CVD风险的性能表现出色,有望帮助临床实现DKD患者的个体化管理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疾病 剪切波弹性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恶性高热护理培训方案的制订与应用
15
作者 关丽娜 张亚云 +2 位作者 张迪 郭亚 金洁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构建的围手术期恶性高热护理培训方案在麻醉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0—11月对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2名麻醉科护士分为两组开展培训。试验组(36名)采用构建的围手术期恶性高热护理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培训... 目的探讨构建的围手术期恶性高热护理培训方案在麻醉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0—11月对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2名麻醉科护士分为两组开展培训。试验组(36名)采用构建的围手术期恶性高热护理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培训大纲围绕七大模块展开;对照组(36名)采用常规的多媒体理论授课和视频演示的方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学员的围手术期恶性高热护理能力评分、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围手术期恶性高热护理能力评分、理论考核成绩、培训和满意度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围手术期恶性高热护理培训方案有助于提高麻醉科护士恶性高热护理能力,改善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恶性高热 教育 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培训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评估
16
作者 利伟雄 王光明 +1 位作者 刘兰 李卫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n=16)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n=16)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两组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发挥显著作用效果,安全性高,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微创手术后认知功能和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华娜 陈德全 林保留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微创手术后认知功能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七氟烷吸入麻醉)与对照组(丙泊酚...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微创手术后认知功能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七氟烷吸入麻醉)与对照组(丙泊酚泵注麻醉),每组40例。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根据谵妄评估量表(CAM)评分判定术后谵妄状态,统计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清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评分(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谵妄术后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中枢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减少对老年患者微创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不会额外增加术后谵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七氟烷吸入麻醉 认知功能 术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志强 张嘉莹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微创组,选取同期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6例高血压脑出...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微创组,选取同期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开颅组,对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神经损伤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IHSS、ADL、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微创组患者NIHSS、ADL、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提升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WI结合DW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成立 邓娜 +3 位作者 杨翠婷 韩晓兵 杜凯玲 彭伟生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以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3年6月就诊的208例影像学、病理资料完整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行直肠标准方案MRI检查... 目的研究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以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3年6月就诊的208例影像学、病理资料完整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行直肠标准方案MRI检查,通过平扫和增强提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DWI信号测量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T2WI单独和联合DWI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获得不同病理分级肿瘤组织的平均及最小ADC值,分析两者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2WI联合DWI对于T2、T3期直肠癌的诊断准确度高于T2WI单独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直肠癌平均及最小ADC值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直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最小ADC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422,P<0.05)。结论T2WI联合DWI对于直肠癌分期的诊断效能好于单独应用T2WI;最小ADC值对于术前肿瘤的病理分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2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直肠癌 分期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医用耗材管理时间的应用评价
20
作者 张琼 景子杰 +1 位作者 钱欢 邵蕾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医用耗材管理时间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组建由9名相关人员组成的品管圈项目组,选定“降低护士对LC医用耗材管理时间”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使用查检法寻找到护士对LC医用耗材管理...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医用耗材管理时间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组建由9名相关人员组成的品管圈项目组,选定“降低护士对LC医用耗材管理时间”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使用查检法寻找到护士对LC医用耗材管理时间均次情况,通过鱼骨图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确定真因并拟定对策后,运用戴明循环法实施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提升了项目组成员的责任感、愉悦感、积极性、凝聚力、和谐程度、沟通配合、品管手法和解决问题能力,将手术室中医用耗材管理时间从11.7 min降至5 min,缩短了52.3%。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对LC医用耗材管理时间得到明显缩短,团队质量控制的能力得以提升。将品管圈用于改善手术过程中耗材管理这一领域中较为少见,本研究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医用耗材管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鱼骨图 戴明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