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Ⅲ~Ⅳ期压力性溃疡的个性化治疗
1
作者 赵洋 曾文超 +2 位作者 曲兆鹏 尤建宇 梁文勇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Ⅲ~Ⅳ期压力性溃疡的治疗经验。方法2016年7月-2023年1月,共收治Ⅲ~Ⅳ期压力性溃疡患者13例,外踝及足跟各1例,多部位(≥2个不同部位)3例,骶尾部3例,坐骨结节5例。按照压力性溃疡的类型,溃疡型11处,窦道型9处,混合型5处...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Ⅲ~Ⅳ期压力性溃疡的治疗经验。方法2016年7月-2023年1月,共收治Ⅲ~Ⅳ期压力性溃疡患者13例,外踝及足跟各1例,多部位(≥2个不同部位)3例,骶尾部3例,坐骨结节5例。按照压力性溃疡的类型,溃疡型11处,窦道型9处,混合型5处。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调整全身状态,在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下选取扩创+负压封闭引流术、扩创+抗生素骨水泥植入+负压封闭引流术或者扩创+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采用门诊、微信或者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愈合。随访0.5~1年,未发生新的Ⅲ~Ⅳ期压力性溃疡。结论Ⅲ~Ⅳ期压力性溃疡的治疗需要从全身及局部两个方面入手。按照患者的全身状态及压力性溃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个性化治疗 皮瓣 负压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
作者 姚保兵 尹成国 王大钊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2023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例,均为伸直型骨折。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2023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0例,均为伸直型骨折。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11.5个月。患儿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肘内翻畸形1例,未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肘关节功能按Flynn评分:优9例,良1例。结论闭合复位辅以肘内侧小切口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肿胀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以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严重肿胀 尺侧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解剖所见的桡侧多指分型——后于Wassel分型诞生的国外分型(一)
3
作者 田光磊 李大村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7,21,共6页
上一世纪60年代初,日本学者根据拇指发育程度将2指列桡侧多指分为发育(Independent/non-floating)与未发育(Rudimentary/floating)二类:前者为2、3指节多指,始于骨或关节,水平位置高低不一——高达腕掌关节,低至远节指骨,又分远节指骨... 上一世纪60年代初,日本学者根据拇指发育程度将2指列桡侧多指分为发育(Independent/non-floating)与未发育(Rudimentary/floating)二类:前者为2、3指节多指,始于骨或关节,水平位置高低不一——高达腕掌关节,低至远节指骨,又分远节指骨、指间关节、近节指骨、掌指关节、掌骨、腕掌关节与未知(Unknown)型七型;后者为浮动/有蒂/未发育多指,始发患骨籍软组织相连[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多指 桡侧多指分型 Wassel分型 改良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技术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4
作者 张绍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对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23年6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共34例,均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体...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对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23年6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共34例,均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皮瓣修复优良率。结果34例患者经VSD技术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后,换药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分别为(1.43±0.21)次、(11.35±2.16)d、(15.68±1.42)d、(12.14±1.35)d。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03±0.28)分、(86.54±10.21)分,皮瓣修复优良率为94.12%(32/34)。结论VSD技术联合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有利于缩短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皮瓣修复的优良率,临床疗效满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 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rh-BMP2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国良 单宇卓 +1 位作者 田奇欣 辛可浩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通过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对比,评估负载蛋白-2成熟肽(rh-BMP2)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对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长骨节段性骨缺损患者,所有患... 目的通过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对比,评估负载蛋白-2成熟肽(rh-BMP2)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对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长骨节段性骨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切开植骨,其中34例术中予负载rh-BMP2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观察组),另34例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植骨(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程度及术前及术后1周的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化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68±2.49)个月,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骨愈合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术前术后检查结果,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治疗长骨节段性骨缺损,负载rh-BMP2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治疗效果更好,同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是一种良好的人工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腹带蒂皮瓣在手残端不规则缺损创面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伟超 范红旗 +4 位作者 陶忠生 魏斌 考树均 任路通 刘晋阳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交腹带蒂皮瓣修复手不同平面毁损离断后,残端不规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1例手不同平面毁损离断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离断平面及残端创面大小、形态、累及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切取方式... 目的探讨交腹带蒂皮瓣修复手不同平面毁损离断后,残端不规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1例手不同平面毁损离断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离断平面及残端创面大小、形态、累及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切取方式的交腹带蒂皮瓣修复残端缺损创面,腹部供区不植皮直接缝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3个月。21例交腹带蒂皮瓣均成活良好,其中1例皮瓣术后感染,经伤口换药2周后感染控制,无皮瓣坏死。结论交腹带蒂皮瓣作为一种任意皮瓣,腹部供区切取面积大,无固定营养血管限制,供区隐蔽,能修复手各个平面毁损离断后形成的各种不规则创面,最大程度保留肢体残端长度及手的功能,是一种实用、有效、容易开展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毁损性离断 残端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DACi治疗黑色素瘤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7
作者 苏俊 战杰 +4 位作者 王思夏 景艺迪 龙友琪 武睿睿 孙鹏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黑色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基因和关键通路,探索其分子机制并发现黑色素瘤潜在生物标志物,为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线索。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筛选...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黑色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基因和关键通路,探索其分子机制并发现黑色素瘤潜在生物标志物,为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线索。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筛选数据集,利用GEO2R分析黑色素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EPIA平台对TCGA-SKCM和GTEx联合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Bio vemn获得三组数据共有差异基因,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KEGG富集、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关键基因,探讨HDACi治疗黑色素瘤的免疫学机制。结果从GSE3189和GSE15605以及TCGA-SKCM和GTEx联合中有交集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015个。主要涉及表皮发育、细胞群体增殖的负调控、上皮细胞分化、循环系统流程、血液循环、皮肤发育、有机羟基化合物代谢过程、超分子纤维组织、负调节细胞粘附、细胞组分形态发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基质、外部封装结构、Collagen-containing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角质化包膜、细胞基部、基底质膜、顶端的一部分细胞、顶端质膜、管基底等离子体膜;主要富集在肌动蛋白结合、钙离子结合、分子功能抑制剂活动、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组成、酶抑制剂的活动、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肌动蛋白丝绑定、跨膜受体蛋白激酶活性、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肽酶调节活动。以及显著涉及到的免疫和炎症的通路有癌症中的转录失调、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PPAR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互作较强的核心差异基因有EGFR、ERBB2、CD34、PPARG、SOX9、CDKN2A、EPCAM、AURKA、CCNB1、SPP1。结论癌症中的转录失调、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PPAR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可能是HDACi治疗黑色素瘤的免疫学机制关键通路,EGFR、ERBB2、CD34、PPARG、SOX9、CDKN2A、EPCAM、AURKA、CCNB1、SPP1等基因可能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生物信息学分析 HDACI 免疫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小儿踝及足跟部大范围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杨建亮 王国伟 窦洪磊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叶穿支血管为蒂的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儿踝及足跟部大范围组织缺损的设计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3年12月,对7例踝及足跟部严重损伤患儿急诊施行跟骨皮质包埋跟腱法修复跟骨及跟腱,选取小腿区域两个带蒂穿支血... 目的探讨采用双叶穿支血管为蒂的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儿踝及足跟部大范围组织缺损的设计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3年12月,对7例踝及足跟部严重损伤患儿急诊施行跟骨皮质包埋跟腱法修复跟骨及跟腱,选取小腿区域两个带蒂穿支血管局部转移皮瓣组合成双叶状修复大范围缺损创面。其中,采用小腿后内侧和后外侧组合穿支皮瓣修复3例、前外侧和后内侧组合穿支皮瓣修复2例、内侧或外侧和后侧组合修复2例。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所有跟腱和跟骨均愈合良好,随访半年,皮瓣血供可靠,质地、弹性较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皮瓣两点分辨觉达6~13 mm,平均11 mm;按美国AOFAS评估标准评价:优5例,良2例。结论小儿踝及足跟部大范围组织缺损采用跟骨皮质包埋跟腱法修复跟腱和跟骨,应用双叶穿支血管组合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解决了一次性修复大范围创面的难题且成功率高,手术操作方法简便、可靠、安全,是修复踝及跟部大范围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叶 穿支皮瓣 踝及足跟部 小儿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与生理性皮瓣术后血运观察的护理比较
9
作者 韩燕 黄少华 +2 位作者 李美钰 苏春虹 黄高峰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与常规生理性皮瓣术后血运观察的护理区别,总结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2021-2023年收治的9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应用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 目的分析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与常规生理性皮瓣术后血运观察的护理区别,总结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2021-2023年收治的9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应用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54例,生理性皮瓣修复41例,分析动脉化静脉皮瓣与生理性皮瓣的护理区别及注意事项,总结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护理经验。结果95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其中生理性皮瓣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干预后恢复,4例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对症处理后皮瓣成活良好;动脉化静脉皮瓣术后3例出现颜色苍白,5例水疱,3例皮瓣颜色淡紫伴水疱,2例皮瓣灰暗伴水疱,经观察、精心护理处理后,未行手术干预,皮瓣愈合良好。结论良好的护理经验可以提高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成活率及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生理性皮瓣 血运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S理念的多维度护理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足踝功能康复训练耐受情况的影响
10
作者 刘文丽 范晓森 杨婷婷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多维度护理,对其足踝功能康复训练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22年6月-2024年5月,收治的12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6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多维度护理,对其足踝功能康复训练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22年6月-2024年5月,收治的12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1),两组均行外科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基于ERAS理念的多维度护理,对比两组遵医行为、足踝功能。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96.72%>81.67%)(χ2=7.149,P=0.008);护理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85.29±5.45)分均高于对照组(80.41±4.27)分(P<0.05)。结论应用基于ERAS理念的多维度护理,可有效提高跟骨骨折术后患者遵医行为,改善足踝功能,可行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ERAS理念 多维度护理 足踝功能 康复训练 耐受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深Ⅱ度烧伤早期持续恒温负压冲洗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盖玉宁 孙柯 李士民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深Ⅱ度烧伤早期持续恒温负压冲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11月收治的30例小儿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行急诊清创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包扎,每日一次... 目的探讨小儿深Ⅱ度烧伤早期持续恒温负压冲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11月收治的30例小儿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行急诊清创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包扎,每日一次。观察组采用持续负压治疗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恒温持续冲洗,5 d更换负压封闭敷料一次。观察两组患儿创面局部肿胀情况、皮肤温度及愈合效果。结果急诊清创术后第5天对照组患儿创面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皮温略高,创面愈合程度迟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早期持续负压吸引并恒温冲洗,可弥补院前冷疗不足的弊端,降低烧伤创面温度,减轻组织肿胀程度,缓解局部组织的疼痛感,保持创面的清洁度,促进创面边缘上皮化,有效防止创面感染,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减轻创面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 小儿 负压 恒温冲洗 冷疗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联合手术室专科护理的干预效果
12
作者 海贝贝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本研究将心理护理与手术室专科护理相结合,探索其在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的应用效果,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促进术后恢复。方法筛选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断指再植手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 目的本研究将心理护理与手术室专科护理相结合,探索其在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的应用效果,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促进术后恢复。方法筛选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断指再植手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遵循标准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实施了一种更为综合的护理方案,该方案融合了心理护理与手术室专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采用心理护理联合手术室专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围术期 心理护理 手术室专科护理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VSD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陈俊杰 邢新风 +5 位作者 周树萍 郑立武 王焕鹏 常超楠 黄原宁 李士民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VSD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严重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式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严重糖尿病足患者10例,Wagner分级为Ⅲ-Ⅴ级,均待血糖稳定后行胫骨横向骨搬...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VSD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严重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式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严重糖尿病足患者10例,Wagner分级为Ⅲ-Ⅴ级,均待血糖稳定后行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VSD负压引流术。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控制血糖、控制感染、加强营养、康复训练等对症支持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胫骨横向骨搬移,使用“手风琴”技术进行骨搬移,待搬移结束后给予持续VSD负压引流,待创面肉芽新鲜后,根据创面受损情况选择行游离皮片移植术或邻近皮瓣转位术。结果经上述一系列治疗后,所有患者严重糖尿病足创面均修复良好,治疗5个月左右创面基本愈合。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复查影像学显示侧支循环均有所增加,患肢皮肤温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的升高,疼痛麻木感均较术前有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结论在控制感染和血糖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基础病用药和创面具体情况,在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选择横向骨搬移联合VSD负压引流术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横向骨搬移 负压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改良桥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
14
作者 邢新风 周树萍 +5 位作者 郑立武 王焕鹏 常超楠 陈俊杰 黄原宁 李士民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改良桥式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3年7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改良桥式血管蒂皮瓣联合VSD负压引流术修复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9例,均伴主干血管损伤,创面污染严重。...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改良桥式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3年7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改良桥式血管蒂皮瓣联合VSD负压引流术修复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9例,均伴主干血管损伤,创面污染严重。一期清创后行VSD覆盖术,待感染控制后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创面。术后4~6周行断蒂术,同时对皮瓣进行修整。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皮片包裹的血管桥均通畅良好,可见明显的动脉搏动。待皮瓣成活稳定后,二期行断蒂+健侧胫后动脉吻合术,术后均恢复良好。9例均获得随访,皮瓣均成活良好,未见明显渗液,皮瓣的颜色及皮温正常,毛细血管反应可,皮瓣柔软,外形也接近正常,且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形成,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游离股前外侧改良桥式血管蒂皮瓣是修复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血管蒂皮瓣 小腿 感染创面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与手外科疾病在肌电图中的相关性及鉴别分析
15
作者 安倩男 黄霄云 李薇娜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疾病与手外科疾病在肌电图中的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CIDP患者60例(CIDP组)以及手外科常见疾病(腕管综合征、肘...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疾病与手外科疾病在肌电图中的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CIDP患者60例(CIDP组)以及手外科常见疾病(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患者60例(手外科疾病组)的肌电图资料,对比两组在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及针极肌电图等方面的表现。结果CIDP组在运动神经传导上常表现为广泛的传导速度减慢(低于正常下限70%)及传导阻滞,感觉神经传导中SNAP波幅降低或消失、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可见自发电位、MUP时限增宽等多种异常且呈广泛性分布。手外科疾病组肌电图异常多局限于单条神经支配区域,如腕管综合征主要累及正中神经,肘管综合征主要影响尺神经,在相应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以及针极肌电图上呈现特征性改变。结论CIDP疾病与手外科疾病在肌电图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肌电图对鉴别诊断十分必要,有助于准确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手外科疾病 肌电图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Z形联合V-Y皮瓣矫正手指条索状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周日兴 李丽玉 +1 位作者 董永盛 周旺标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探讨连续Z形联合V-Y皮瓣矫正手指条索状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2月,采用连续Z形联合V-Y皮瓣术矫正手指条索状瘢痕挛缩畸形12例病例资料,术后观察皮瓣存活和伤口愈合情况,并随访患者手指功能... 目的观察探讨连续Z形联合V-Y皮瓣矫正手指条索状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2月,采用连续Z形联合V-Y皮瓣术矫正手指条索状瘢痕挛缩畸形12例病例资料,术后观察皮瓣存活和伤口愈合情况,并随访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无皮瓣坏死,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0.5~1年,12例手指功能恢复良好,无瘢痕挛缩复发。结论连续Z形联合V-Y皮瓣矫正手指条索状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良好,可避免掌指关节区植皮及挛缩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瘢痕 挛缩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扣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失败病例分析
17
作者 刘恒山 寿康全 朱高波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AJD)应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内固定术后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救治的37例RockwoodⅢ型AJ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AJD)应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内固定术后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救治的37例RockwoodⅢ型AJ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Endobutton纽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3、6个月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观察是否出现内固定失败并记录、分析其原因。结果37例AJD患者均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7.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91.05±4.43)分、(93.68±5.75)分,较术前(78.65±8.50)分增高(P<0.05)。术后半年内共发现4例出现术后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包括:骨隧道建立偏斜1例,手术操作不当1例,过度复位1例,术后过早不当持重锻炼1例。结论Endobutton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AJD疗效满意,但仍可能发生术后内固定失败。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术中操作不当、隧道建立偏斜、过度复位、术后过早不当持重锻炼及严重的骨质疏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足舟骨背侧撕脱性骨折
18
作者 朱小林 陈文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足舟骨背侧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6月-2023年3月对13例足舟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6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 目的探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足舟骨背侧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6月-2023年3月对13例足舟骨背侧撕脱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6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一期顺利愈合,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未出现舟骨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采用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足舟骨背侧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加压螺钉 舟骨 背侧撕脱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位腓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外踝上前穿支皮瓣供区
19
作者 赵英波 郑炜 +3 位作者 杜顺雷 朱林林 王兆庆 丁怀荣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邻位腓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外踝上前穿支皮瓣供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2月,应用外踝上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踝部、小腿皮肤缺损,皮瓣供区应用邻位腓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16例患者病例资... 目的探讨应用邻位腓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外踝上前穿支皮瓣供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2月,应用外踝上前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踝部、小腿皮肤缺损,皮瓣供区应用邻位腓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16例患者病例资料。创面面积:3.5 cm×3.0 cm~10.5 cm×5.0 cm。皮瓣面积:11.0 cm×5.0 cm~4.0 cm×3.0 cm。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暗紫,经蒂部部分拆线后好转;1例皮瓣远端皮肤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腓动脉穿支皮瓣外形及质地优良,无色素沉着、瘢痕挛缩等,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皮肤色泽、厚薄、质地和受区相近,供区可直接缝合,是接力修复外踝上前穿支皮瓣供区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接力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蔡正强 陈建辉 +4 位作者 林小富 王家林 蒋仲松 张可可 赵军 实用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与疼痛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行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照规范手术治疗,术后进行1周随访,统计术后断指再植成活与坏死情况。手术前后均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与疼痛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行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照规范手术治疗,术后进行1周随访,统计术后断指再植成活与坏死情况。手术前后均采集静脉血液并离心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手术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对手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VAS评分进行比较。对比手术前后不同VAS评分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检测情况,并应用Pearson分析术后炎性因子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2例患者术后断指成活49例(94.23%),坏死3例(5.77%)。术后的血清IL-6、hs-CRP、PCT水平低于术前(P<0.05),不同的VAS评分者评分越高手术前后血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越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血清IL-6、hs-CRP、PCT水平与VAS评分均成正相关(r=0.715,0.755,0.734,P<0.05)。结论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疼痛评分较术前降低,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疼痛程度联系紧密,炎性的控制可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 炎性因子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