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SSU rDNA多变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卜玲毅 胡孝素 +2 位作者 敬保迁 马莹 易桃林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我国荒漠、山丘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 SSU r DNA多变区序列差异。方法 n DNA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出的 SSU r DNA基因的特异片段克隆于 p GEMR-T Easy Vector上 ,采用通用引物 M1 3进行 PCR扩增 ,全自动测序仪测序。结果序列... 目的分析我国荒漠、山丘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 SSU r DNA多变区序列差异。方法 n DNA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出的 SSU r DNA基因的特异片段克隆于 p GEMR-T Easy Vector上 ,采用通用引物 M1 3进行 PCR扩增 ,全自动测序仪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本文报道的荒漠、山丘疫区的 2株利什曼原虫 (L.d.XJ771、L.d.SC6)的 SSU r DNA序列大小均为 3 92 bp;序列差异发生在两个独特序列区 (UQ- 和 UQ- ) ,无移码突变 ;与 Gene Bank中的利什曼原虫比较分析 ,同源性在 98%以上。结论我国荒漠、山丘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之间的 SSU r DNA多变区的碱基序列有差异 ;荒漠疫区分离株 L.d.XJ771与国际标准株 L.d.DD8的 SSU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小亚基核糖体核酸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及周边地区5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宛军 陈建平 +2 位作者 陈盛文 张雷 刘明杰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64-165,共2页
目的调查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猪、羊、鸡、兔等畜禽及猕猴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共采集 2 49份新鲜粪便标本 ,检查的每种动物中均发现有隐孢子虫感染 ,而且感染率较高 ,分别为89.7%、65 .3 %、41 .2 %、88.2 %... 目的调查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猪、羊、鸡、兔等畜禽及猕猴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共采集 2 49份新鲜粪便标本 ,检查的每种动物中均发现有隐孢子虫感染 ,而且感染率较高 ,分别为89.7%、65 .3 %、41 .2 %、88.2 %及 5 5 .0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初步发现不同粪源的隐孢子虫在形态学上的差异 ,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种株的差异 ,以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打下基础。结论成都及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隐孢子虫感染 调查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鼠类蠕虫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梓林 周慧 +5 位作者 朱红刚 武海燕 黄仲祥 方正明 吴炽煦 骆刚强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报道1987~1991年,于湖北省进行了鼠类蠕虫的调查研究,检查了3868只鼠的器官、组织,查明本地野鼠有24种蠕虫,包括11种吸虫,9种线虫,4种绦虫。蠕虫的感染率高达91.11%。其中感染1种蠕虫者占总鼠数的41.4%,感染2、3、4和5种虫者分别... 本文报道1987~1991年,于湖北省进行了鼠类蠕虫的调查研究,检查了3868只鼠的器官、组织,查明本地野鼠有24种蠕虫,包括11种吸虫,9种线虫,4种绦虫。蠕虫的感染率高达91.11%。其中感染1种蠕虫者占总鼠数的41.4%,感染2、3、4和5种虫者分别为23.6%、18.2%、7.1%和0.81%。结果显示,鼠类蠕虫的感染率是相当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阿苯达唑对离体猪蛔虫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闯 唐中玖 +4 位作者 张德洪 张孝蓉 陈亚伟 童荣生 叶松柏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46-46,共1页
复方阿苯达唑对离体猪蛔虫的作用观察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陈闯,唐中玖,张德洪,张孝蓉,陈亚伟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童荣生,叶松柏1材料和方法1.1药物复方阿苯达唑系阿苯达唑与噻嘧啶按一定比例的... 复方阿苯达唑对离体猪蛔虫的作用观察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陈闯,唐中玖,张德洪,张孝蓉,陈亚伟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童荣生,叶松柏1材料和方法1.1药物复方阿苯达唑系阿苯达唑与噻嘧啶按一定比例的混合原粉,由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蛔虫病 猪蛔虫 复方阿苯达唑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无菌分离和体外培养旋毛虫成虫的简便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申丽洁 朱声华 罗仲金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73-73,共1页
现有研究表明,旋毛虫成虫、新生蚴和肌肉幼虫,在形态和免疫反应等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很大的不同。分别研究它们的抗原成份,进而分离、纯化具有保护作用的抗原组份,在旋毛虫免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若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就... 现有研究表明,旋毛虫成虫、新生蚴和肌肉幼虫,在形态和免疫反应等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很大的不同。分别研究它们的抗原成份,进而分离、纯化具有保护作用的抗原组份,在旋毛虫免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若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就要有无菌分离和培养虫体的好方法。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分离 体外培养 旋毛虫 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雷莉 翟朝阳 +1 位作者 田玉 陈盛文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21-23,共3页
为了克隆和研究旋毛虫保护性抗原及特异性诊断抗原基因,我们用异硫氰酸胍从旋毛虫肌肉或幼虫中分离总RNA,用PolyATtractmRNA分离系统统化mRNA,以NotIprimeradapter为引物合成双链cDNA,加SalIadapter,与λgt22A在体外进行连接包装并... 为了克隆和研究旋毛虫保护性抗原及特异性诊断抗原基因,我们用异硫氰酸胍从旋毛虫肌肉或幼虫中分离总RNA,用PolyATtractmRNA分离系统统化mRNA,以NotIprimeradapter为引物合成双链cDNA,加SalIadapter,与λgt22A在体外进行连接包装并转染大肠杆菌Y1090r-,构建cDNA文库。结果获得5×105个重组噬菌体,重组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CDNA 文库 抗原 旋毛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旋毛虫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考核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月清 温艳 +3 位作者 吴赵永 黄敏君 马全智 闫玉河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97-101,共5页
目的检测宿主血清中旋毛虫循环抗原 ( CAg)以诊断本病和考核药物疗效。方法双抗体夹心 -ELISA法。结果 94只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 ,受染 3d后 ,即有 7%的小鼠显示阳性反应 ,受染 30 d,无论受染幼虫数目多寡 ( 50、1 50及 30 0条幼虫 /只 ... 目的检测宿主血清中旋毛虫循环抗原 ( CAg)以诊断本病和考核药物疗效。方法双抗体夹心 -ELISA法。结果 94只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 ,受染 3d后 ,即有 7%的小鼠显示阳性反应 ,受染 30 d,无论受染幼虫数目多寡 ( 50、1 50及 30 0条幼虫 /只 ) ,全部受染鼠 ( 1 0 0 % )均显示阳性反应。给予丙硫咪唑治疗后的第 1周 ,CAg的阳性率仍为 1 0 0 % ,但在治疗后第 2、3及 4周 ,则分别降为 60 %、2 0 %及 1 0 %。检测 61头感染旋毛虫猪血清中 CAg,4 0头 ( 65.6%± 6.1 % )呈阳性反应。 1 0 0头正常猪均为阴性 ,30头感染囊尾蚴和 30头感染弓形虫的猪 ,仅 1头感染弓形虫的猪出现轻度交叉反应。检测 36例旋毛虫病人血清中 CAg,2 6例 ( 72 .2 % )呈阳性反应。 50例正常人皆为阴性。 1 4 2例其他 9种寄生虫病人 ,仅 1例囊尾蚴病人出现轻度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 CAg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考核药物疗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循环抗原 ELISA 诊断 旋毛虫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线虫病低感染人群防治新措施──目标化疗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一平 刘影 +14 位作者 章涛 邵靖鸥 张晓波 杨维平 许聚岭 顾传安 居少游 虞祖年 董恺 蒋极民 张国义 赵勇进 刘伯荧 马洪庚 成兵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52-54,共3页
肠线虫病防治取得一定成效后,必然要经历低感染期这一进程,采取什么对策方能更科学、有效地达到控制?除继续采取健康教育、粪便管理和环境卫生等必要措施外,本文报道对人群进行目标化疗为加速控制肠线虫病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一种既... 肠线虫病防治取得一定成效后,必然要经历低感染期这一进程,采取什么对策方能更科学、有效地达到控制?除继续采取健康教育、粪便管理和环境卫生等必要措施外,本文报道对人群进行目标化疗为加速控制肠线虫病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一种既节省药物又减少工作量的新措施。经连续二年对当地人群中20%左右的目标人群进行化疗,使当地人群肠线虫总感染率降到3.21%,其中蛔虫平均感染率仅0.07%、鞭虫0.67%、钩虫2.61%,并出现了两个无蛔虫村;而对照村的肠线虫总感染率下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线虫病 目标化疗 蛔虫 鞭虫 钩虫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汪天平 葛继华 +11 位作者 张世清 张功华 吕大兵 何家昶 朱传刚 肖祥 汪奇志 方国仁 吴维铎 夏长根 宣建华 陶承国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8年第4期157-163,共7页
为预测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泥沙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作者于1994-1997年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①三峡建坝后春季部分低洼滩地将提前上水,秋季较高滩地将提前露滩。... 为预测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泥沙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作者于1994-1997年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①三峡建坝后春季部分低洼滩地将提前上水,秋季较高滩地将提前露滩。结合滩地高程分析,建坝后水位变幅似不足以引起钉螺分布范围较大的变化。②泥沙变化将更有利于滩地淤积,支流淤塞,滩地面积进一步增加,将为钉螺扩散提供孳生地,进而可能使钉螺面积增加。③建坝后对较大洪水有削峰作用,从而将减少洪涝灾害,进而减少因洪水而造成钉螺扩散以及人群因抗洪救灾而接触疫水。④水沙时空的变化将会引起人畜上滩活动及滩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引起人畜感染的变化。本文还针对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沙特点,结合客观自然条件及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对策性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血吸虫病 生态环境 钉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状况—2001年抽样调查报告 被引量:19
10
作者 尹治成 辜学广 +2 位作者 邱东川 钱晓红 吴子松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2年第3期97-103,共7页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建立流行村疫情管理系统 ,为全省流行村建立耕牛登记卡、钉螺登记卡和晚期血吸虫病登记卡 ,为传播未控制区和控制区的 794万人建立了血防户口册。随机抽样调查居民 ...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方法建立流行村疫情管理系统 ,为全省流行村建立耕牛登记卡、钉螺登记卡和晚期血吸虫病登记卡 ,为传播未控制区和控制区的 794万人建立了血防户口册。随机抽样调查居民 6 5 35 6 9人 ,查牛 1 5 6 0 0头 ,查螺 70 1 0 6 5 98m2 。结果 :全省流行县 (市、区 )6 2个 ,流行乡 81 0个 ,流行村 6 2 1 2个 ,流行县总人口 30 92万人 ,流行村总人口 94 5万人 ,流行村耕牛存栏2 2 2 5 6 7头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2 76 1 7万 m2 ,现有钉螺面积 6 71 6万 m2 ,活螺密度 0 .4 3只 / 0 .1 1 m2 ,钉螺感染率0 .0 6 97% ,感染螺密度 0 .0 0 0 3只 / 0 .1 1 m2 。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 1 5 6 8人 ,2 0 0 1年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5 3例 ,全省血吸虫病感染 79391人 ,病牛 1 4 4 2 7头。结论传播未控制区应加大人、畜查治病力度 ,降低感染率和感染度。传播控制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血防经费投入 ,尽快控制疫情迅速回升势头。“十五”期间计划达标的县 (市、区 )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抽样调查 四川 传播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硝柳胺及与五氯酚钠复配后钉螺上爬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智慧 洪青标 +2 位作者 戴建荣 周晓农 孙乐平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8年第3期113-115,共3页
本实验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50%的可湿性粉剂浸泡灭螺时,出现钉螺离水上爬逃避药物作用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药浓度小于10mg/L,钉螺上爬较为明显,上爬率为5615%;药浓度达到10mg/L及以上,钉螺上爬... 本实验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50%的可湿性粉剂浸泡灭螺时,出现钉螺离水上爬逃避药物作用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药浓度小于10mg/L,钉螺上爬较为明显,上爬率为5615%;药浓度达到10mg/L及以上,钉螺上爬明显降低,上爬率为70%。高浓度组(≥10mg/L)钉螺上爬的最高高度为低浓度组(<10mg/L)的544%,上爬高度较低。氯硝柳胺与五氯酚钠复配后,钉螺的总上爬率为1933%,且上爬出混合药液面的钉螺死亡率比未复配的上爬钉螺死亡率高(P<001)。因此氯硝柳胺现场灭螺时,为防止钉螺上爬,提高灭螺效果,可采用药浓度10m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 五氯酚钠 钉螺 复配 上爬率 灭钉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社会因素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许发森 文松 +5 位作者 钱晓洪 毛勇 钟波 来建 辜学广 王名佩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2期74-75,共2页
三峡水库全长600余km,位于四川及湖北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之间。“六五”期间,我们曾对三峡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本底、周围流行区对水库的影响和水库及其消落区能否孳生钉螺进行了论证[1]。现将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因素对... 三峡水库全长600余km,位于四川及湖北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之间。“六五”期间,我们曾对三峡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本底、周围流行区对水库的影响和水库及其消落区能否孳生钉螺进行了论证[1]。现将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因素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三峡库区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泡球蚴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邱加闽 陈兴旺 +4 位作者 任敏 罗成香 刘大伦 刘晓棠 何多龙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青藏高原是泡球蚴病重要流行区。1991年起对西藏、四川、青海三省(区)11个县的调查结果,其中5县查到该病自然宿主.流行区均系海拔近4000m的纯牧区。终末宿主赤狐寄生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57.1%(12/21),... 青藏高原是泡球蚴病重要流行区。1991年起对西藏、四川、青海三省(区)11个县的调查结果,其中5县查到该病自然宿主.流行区均系海拔近4000m的纯牧区。终末宿主赤狐寄生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57.1%(12/21),藏狐为59.1%(13/22),犬11.5%(12/104)-26.4%(14/53)。成虫寄生数量从12条至20000余条不等,同时在两只藏狐肠内查见近10000条形态变异的虫体。中间宿主黑唇鼠兔寄生泡球蚴的感染率为3.5%(4/113)-9.4%(24/256),灰尾兔为6.7%(5/75)。其中,藏狐与灰尾免为自然宿主新纪录。此外,大牲畜亦查见泡球蚴感染,其中牦牛0%(0/1033)-8.6%(66/766),绵羊0%(0/1193)-7.5%(3/40),猪3.1%(1/32)。但在牲畜内脏的泡球蚴发育不全,囊泡胚层细胞核稀少,无育囊与原头蚴,均属不育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病 棘球蚴病 多房型包虫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吞活蛙感染曼氏裂头蚴1例报道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华良 雷昌球 +3 位作者 陈颖 黄学敏 余可根 姚立农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病例 生吞活蛙 感染 症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玉敏 文松 +2 位作者 杨长虹 朱欣焰 辜学广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1年第4期185-186,共2页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 GIS)探索血吸虫病管理和控制技术。方法以目前我国血防实际工作的资料和需求为根据 ,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中心的技术为支持 ,应用 Geo Star3.0软件和 Geo Map1 .0控件开发。结论血吸虫病管理控制中引入 GIS技术...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 GIS)探索血吸虫病管理和控制技术。方法以目前我国血防实际工作的资料和需求为根据 ,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中心的技术为支持 ,应用 Geo Star3.0软件和 Geo Map1 .0控件开发。结论血吸虫病管理控制中引入 GIS技术可提高工作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地理信息系统 GIS计算机技术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韶晖 潘长旺 +2 位作者 凌洪博 邢文鸾 黄慧聪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1期23-24,共2页
1997年10-11月,温州市暴发流行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低热等为主要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简称“酸脑”)[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中有18例患者在发病前10-15天在温州某饭店聚餐,并生吃含有广州管... 1997年10-11月,温州市暴发流行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低热等为主要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简称“酸脑”)[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中有18例患者在发病前10-15天在温州某饭店聚餐,并生吃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福寿螺,另有7例也主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检测 广州管圆线虫 血清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镁石粉灭螺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国余 陈广梅 +5 位作者 庞浩 吴蔚庆 谢朝勇 杨惠敏 裘伶 胡鸿宝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硼镁石粉室内灭螺效果和现场应用效果。方法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参照徐国余方法 [1 ] ,现场试验面积每块 1 5 m2 。现场应用 ,冬春季用手撒硼镁石粉 80 g/ m2 ;重点环境灭螺 ,1 60 g/ m2 ~ 2 5 0 g/ m2 。结果室内试验 ,40 g/... 目的观察硼镁石粉室内灭螺效果和现场应用效果。方法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参照徐国余方法 [1 ] ,现场试验面积每块 1 5 m2 。现场应用 ,冬春季用手撒硼镁石粉 80 g/ m2 ;重点环境灭螺 ,1 60 g/ m2 ~ 2 5 0 g/ m2 。结果室内试验 ,40 g/ m2 ,2 5℃ ,7d后钉螺死亡率 95 .0 %。现场试验 ,80 g/ m2 ,3 0 d,钉螺死亡率 90 .9%。现场应用 :江浦县江滩 2 0 0 0 0 0 m2 ,80 g/ m2 ,灭后 3 0 d,钉螺死亡率 90 .6%。7个区县重点环境灭螺 :江浦县内陆 5 2 5 0 0 m2 ,4个区的江滩 2 0 0 5 1 7m2 和雨花区石驳岸 3 3 3 5 0 m2 ,经一次 (个别环境 2次 )灭螺 ,灭后未查到活螺。江宁区山区1 90 0 0 0 m2 ,灭后 1年钉螺死亡率 95 .4% ,其中 3块 1 60 0 0 m2查不到活螺 ,撒粉后可见植物发黄。结论硼镁石粉灭螺有效剂量 :(1 ) 80 g/ m2 ,4~ 1 1月份撒粉。 (2 )灭光钉螺 2 0 0 g/ m2以上 ,冬春季撒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镁石粉 灭螺药 钉螺 灭钉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巩固和监测措施(1982~1996年)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选明 钟永良 +4 位作者 魏银松 张富南 饶忠秀 杨彦空 王明忠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7年第2期54-58,共5页
四川省于1979~1983年在秀山县试点取得一个县净化丝虫病的成功经验,并于1982年开始逐步在全省丝虫病流行区推广。30个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三年内实施巩固措施,经过11—14年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监测已连续8~14年来... 四川省于1979~1983年在秀山县试点取得一个县净化丝虫病的成功经验,并于1982年开始逐步在全省丝虫病流行区推广。30个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三年内实施巩固措施,经过11—14年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监测已连续8~14年来检出微丝蚴血症者,9~14年未发现感染人体幼丝虫的蚊媒,纵向监测点人群抗体阳性率接近非流行区人群抗体水平,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证实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巩固和监测措施适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实施巩固措施和进行足够范围的人群横向监测和重点人群监测可较迅速彻底地检出和消除残存传染源,尽快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病原学 监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002和氯硝柳胺及其复方对鱼类急性毒性的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戴建荣 吴锋 +1 位作者 高智慧 洪青标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7年第4期168-170,共3页
采用鱼类毒性试验方法,测定增效剂B002和杀螺剂氯硝柳胺及B002和氯硝柳脸(1:1)复方对草鱼、鲢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B002为200mg/L时48h,96h对草、鲢鱼无急性毒性,属低毒药物;氯硝柳胺对草鱼和鲢鱼48,96h的TLM值为0.1192和0.... 采用鱼类毒性试验方法,测定增效剂B002和杀螺剂氯硝柳胺及B002和氯硝柳脸(1:1)复方对草鱼、鲢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B002为200mg/L时48h,96h对草、鲢鱼无急性毒性,属低毒药物;氯硝柳胺对草鱼和鲢鱼48,96h的TLM值为0.1192和0.1777mg/L属剧毒药物;B002和氯硝柳胺复方对草鱼和链鱼的48,96h的TLM值为0.3124和0.3027mg/L.因此,B002并不增加氯硝柳胺对草鱼、鲢鱼的毒性,对鱼毒性无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002 氯硝柳胺 灭螺药 半忍受度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分布特点及巩固措施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富南 饶忠秀 +1 位作者 席芸华 卢素惠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四川省原 3 0个流行县 (市、区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 3年内实施巩固措施 ,经过 1 5~ 1 8年病原学监测 ,在第 1~ 6年检出残存传染源 1 98例 ,分布特点为监测初期残存传染源少而分散地局限在少数村庄。分析认为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针对... 四川省原 3 0个流行县 (市、区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 3年内实施巩固措施 ,经过 1 5~ 1 8年病原学监测 ,在第 1~ 6年检出残存传染源 1 98例 ,分布特点为监测初期残存传染源少而分散地局限在少数村庄。分析认为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针对原不同防治措施 ,实施巩固措施和进行人群横向监测与重点人群监测 ,可较迅速彻底地检出和消除残存传染源。在消灭丝虫病的过程中采用全民普服药盐的流行区 ,要充分重视重点人群 ,应将漏查漏治、原阳和疫点人群及迁入人口作为实施巩固和监测措施的重要对象 ;对未全民普服药盐的地区 ,应以横向人群监测、原阳复查和补查补治作为重要巩固和监测对策 ,从而尽快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在消灭丝虫病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残存传染源 巩固措施 监测 重点人群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