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推拿治疗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计划书(2024版)
1
作者 陈菁 熊暑霖 +5 位作者 刘松涛 罗友民 龚智超 冯祥 李武 李江山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3-107,113,共6页
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 neck pain,NSNP)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是造成近20年全球医疗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经筋推拿治疗NSNP临床疗效显著,但因缺乏规范化的临床诊疗标准指导临床,导致短期疗效不稳定、远期疗效差、疾... 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 neck pain,NSNP)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是造成近20年全球医疗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经筋推拿治疗NSNP临床疗效显著,但因缺乏规范化的临床诊疗标准指导临床,导致短期疗效不稳定、远期疗效差、疾病复发率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临床问题,促进经筋推拿临床循证科学研究发展,推动中医推拿学科发展,由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全国二十余家临床、科研、教学单位联合发起制订《经筋推拿治疗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本计划书介绍了该专家共识的具体构建方法及制订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颈痛 经筋 推拿 专家共识 计划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模式在中医风湿病学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评价
2
作者 万磊 方昊翔 +2 位作者 黄传兵 刘健 张晓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究BOPPPS教学模式在中医风湿病学教学中的成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实习的10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BOPPPS组,每组5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 目的:探究BOPPPS教学模式在中医风湿病学教学中的成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实习的10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BOPPPS组,每组5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对实习生进行以讲授方式为主的教学内容,先进行知识讲解,后归纳总结以及操作练习。BOPPPS组予以BOPPPS教学模式,BOPPPS教学内容包括导言(B)、目标(O)、前测(P)、参与学习(P)、讨论(P)和总结(S)。教学实施后,评价两组实习生学习考核成绩、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知信行(KAP)水平及学习适应性评价。对BOPPPS教学考核成绩与KAP、学习适应性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BOPPPS组实习生在提高病案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和总成绩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BOPPPS组实习生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教学模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PPPS组实习生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课堂教学吸引力、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及喜欢教学方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OPPPS组实习生知识、态度、行为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OPPPS教学考核成绩与KAP、学习适应性总积分呈正相关。结论:BOPPPS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可提升实习生综合分析中医风湿病学能力,且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 中医风湿病学 教育教学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评价巴戟天药材质量
3
作者 史娟兰 王小平 何丽珊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测定16批巴戟天样品中7种化合物的含量,利用灰色关联度法、隶属函数法和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巴戟天的质量,进行质量差异分析。方法:采用HPLC-UV分别测定16批巴戟天样品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和3种...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测定16批巴戟天样品中7种化合物的含量,利用灰色关联度法、隶属函数法和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巴戟天的质量,进行质量差异分析。方法:采用HPLC-UV分别测定16批巴戟天样品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和3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巴戟天的质量,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其进行质量差异分析。结果:水晶兰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2-羟基-1-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和甲基异茜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75~2.7750μg,0.1050~1.0500μg,0.0060~0.0600μg,0.0017~0.0170μg,0.0048~0.0960μg,0.0096~0.1920μg和0.0100~0.2000μg,线性关系良好;以上7种成分在16批巴戟天样品中的含量分别为4.363~22.213 mg/g,2.479~7.527 mg/g,0.068~0.276 mg/g,17.690~161.757μg/g,0.966~108.064μg/g,1.316~135.488μg/g和1.639~29.044μg/g;16批巴戟天样品的等权相对关联度范围为0.28~0.60,加权相对关联度范围为0.15~0.71,隶属值总平均值范围为0.07~0.68,表明不同批次巴戟天样品之间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将16批巴戟天样品聚为2类,样品S1独自聚为一类,其余样品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9%;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2-羟基-1-甲氧基蒽醌是巴戟天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标记物。结论: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生长地区的巴戟天样品中环烯醚萜苷类和蒽醌类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其生长环境、生长年限及种质资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灰色关联度 隶属函数法 化学模式识别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针灸学科教学模式的探讨
4
作者 程红亮 叶宇 胡培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LBL)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发展不均衡。为适应教育发展新趋势,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入问题式学习法(PBL)、案例... 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LBL)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发展不均衡。为适应教育发展新趋势,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入问题式学习法(PBL)、案例教学法(CBL)和研究型教学法(RBL),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专业素养。同时,构建标准化平台,夯实教演平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考核方面,建议提高技能考核比重,优化考核方案,以更好地适应临床型针灸人才培养的需求。此外,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针灸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旨在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高素质针灸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科 学科建设 教学模式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半枝莲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5
作者 迟雪洁 王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半枝莲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及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讨论相关性。方法:选用12种不同产地的半枝莲,采用50%乙醇,超声提取方式对半枝莲药材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测...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半枝莲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及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讨论相关性。方法:选用12种不同产地的半枝莲,采用50%乙醇,超声提取方式对半枝莲药材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测定半枝莲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2,2′-联氨-双(3-乙基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半枝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产地半枝莲总黄酮含量相差较大,其中河南驻马店产半枝莲总黄酮含量最高,广西玉林产半枝莲含量最低。不同产地的半枝莲50%乙醇提取物对于ABTS和DPPH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河南驻马店产半枝莲抗氧化能力最强,广东揭阳产半枝莲的抗氧化能力最弱。半枝莲对氧化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提取物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呈正相关性;对氧化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与总黄酮含量呈负相关性。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半枝莲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半枝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ABTS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总黄酮 含量测定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与执行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刘芳 修火琴 +3 位作者 林茜 苏桂婷 邱莉 高姗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调控作用。方法:招募2023年5月—2023年11月入住福建省康复医院的104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调控作用。方法:招募2023年5月—2023年11月入住福建省康复医院的104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与常规护理;艾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艾条悬起灸。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MoCA-ChiFZ)、执行功能(VFT、SCWT、T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结果:对照组和艾灸组患者分别有48例和47例最终完成试验。对照组治疗后的MoCA-ChiFZ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延迟回忆3个分维度的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治疗后MoCAChiFZ总分及7个分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患者MoCA-ChiFZ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FT提高、SCWT评分中耗时减少而正确数增加、TMT评分耗时减少而TMT-B错误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明显,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灸组患者M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SCWT的卡片B和C的耗时及TMT的A和B耗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SCWT的卡片C和SCWT中反应干扰量的正确数明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艾灸治疗可有效提升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改善患者的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艾灸 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丽华教授运用对药、角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探析
7
作者 邢政 沃立科 +4 位作者 游雄斌 陈灵吉 王炉依 赵虹 楼丽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3-68,74,共7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GM)是一类复杂的难治性乳腺炎症类疾病,也称为慢性乳腺炎。临床以乳房肿块伴疼痛为主要表现,其病程长,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楼丽华教授从事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乳腺疾病,特... 肉芽肿性乳腺炎(GM)是一类复杂的难治性乳腺炎症类疾病,也称为慢性乳腺炎。临床以乳房肿块伴疼痛为主要表现,其病程长,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楼丽华教授从事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乳腺疾病,特别是难治性乳腺炎症类疾病的中医诊治有着深层次的见解。其在继承与发扬中医全生派“阳和化疽”理论上,结合临床经验,创新地提出“温通治痈”思想理论,将GM辨为“标阳本阴”证,在阳和汤基础上发展创立“楼氏融冰汤”,运用角药及对药治疗GM善用花药、虫药、动药、润药,将温阳、通达、和营三者有机结合,疗效显著,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对药 角药 楼丽华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关节腔注射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阳耀 汪英杰 +4 位作者 陈源 周艳玲 郑智文 李迎春 朱俊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评估小针刀与关节腔注射联合治疗方案对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来自安徽省针灸医院骨一科的72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肩关节腔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 目的:评估小针刀与关节腔注射联合治疗方案对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来自安徽省针灸医院骨一科的72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肩关节腔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0.9%氯化钠注射液5 ml的混合液体,治疗1次/周,共治疗3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针刀治疗,在喙突点、肱骨大小结节、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滑囊以及2~3个压痛最明显的点行纵行疏通法和横行剥离法2~3次,1次/周,共治疗3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小针刀疗法与关节腔注射相结合,在减轻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疼痛和增强关节活动范围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针刀 关节腔注射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
9
作者 黄梅芳 刘用诚 +2 位作者 龚婷婷 林建龙 吴冬梅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首次行宫颈锥切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HSIL的63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阴道镜影像表征进行中医辨证,应用病理三维重建技术(PTDR)对宫颈锥切病理切片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首次行宫颈锥切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HSIL的63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阴道镜影像表征进行中医辨证,应用病理三维重建技术(PTDR)对宫颈锥切病理切片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病理三维成像特征。结果:63名HSIL患者中,脾虚湿困证17例,湿毒蕴结证16例,阴虚夹湿热证13例,湿热下注证10例,肾阳虚证7例。63名HSIL患者中病灶≥1 cm 22例,病灶<1 cm 41例;病灶累及腺体42例;病灶单一象限分布17例,病灶分布2个象限23例,病灶分布3个象限18例,病灶分布4个象限5例;切缘阳性15例,切缘阴性48例;单一病灶分布33例,多个病灶分布30例。HSIL患者中医证型与宫颈锥切病理切片三维特征有相关性,16例湿毒蕴结证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1 cm(10/16)、病灶分布象限>2个(13/16)、多病灶(12/16)的患者占比较高,13例阴虚夹湿热证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1 cm(12/13)、单病灶(11/13)的患者占比较高,17例脾虚湿困证HSIL患者病灶分布象限≤2个(15/17)的患者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累及腺体及病灶切缘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宫颈内上皮瘤变病灶呈现加重趋势,残留、复发风险因素增加。临床上,可以根据湿热程度,分层管控,及时进行中医药干预,促进湿热毒消退,以降低不良结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中医辨证 相关性 病理三维成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木香-枳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肖俐敏 罗雯鹏 +2 位作者 李克亚 周佳敏 王真权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木香-枳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分别检索木香、枳壳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再将蛋白靶点输入UniProt数据库获得相...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木香-枳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分别检索木香、枳壳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再将蛋白靶点输入UniProt数据库获得相应基因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MIM)检索IBS-C的作用靶点,药物靶点和疾病作用靶点通过Venny取交集后,结合STRING平台获取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构建PPI网络,挖掘潜在蛋白质,并借助Cytoscape 3.9.1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富集分析在线工具(DAVID)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E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Tool(v1.5.6)软件对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木香-枳壳”治疗IBS-C的有效活性成分共11种,主要成分有柚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川陈皮素、香豆素;交集靶点共86个,其中核心靶点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p53蛋白(TP53)、B淋巴细胞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3)“;木香-枳壳”治疗IBS-C主要涉及胆固醇代谢、Th1/Th2细胞分化、FoxO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外源物质应激、雌二醇反应、低氧反应、凋亡调控等相关生物进程,线粒体、神经元投射、质膜、突触等相关细胞组分,酶联反应、蛋白泛素化、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雌激素反应等相关分子功能。分子对接显示香豆素与PTGS2,β-谷甾醇与Akt1、BCL2,柚皮素、川陈皮素与Akt1、PTGS2、CAPS3,豆甾醇与Akt1、BCL2、PTGS2、CAPS3具有稳固的结合效应。结论“:木香-枳壳”药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作用治疗IBSC,其具体药理基础及作用机制仍待深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木香 枳壳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气同精”针法治疗肾精不足型老年性耳聋的疗效研究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童艳 刘赟 +3 位作者 王磊 顾丹妮 陈伟伦 吴生兵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观察“导气同精”针法治疗肾精不足型老年性耳聋(ARHL)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精不足型ARHL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导气同精针刺组,每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 目的:观察“导气同精”针法治疗肾精不足型老年性耳聋(ARHL)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精不足型ARHL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导气同精针刺组,每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导气同精针刺组行导气同精手法,1次/d,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其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听阈、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以及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导气同精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66.67%(20/30)高于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明显提高,且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导气同精针刺组对平均听阈值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导气同精针刺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导气同精针刺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明显提高,且导气同精针刺组评分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下降,IL-10水平上升,其中导气同精针刺组对血清中IL-6、IL-10水平调节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气同精针法可以明显提高肾精不足型ARH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平均听阈,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及耳鸣症状,同时还可以调节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研究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耳聋 导气同精 肾精不足 SF-36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玄府理论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证治
12
作者 吴文雅 杨灏 +3 位作者 杨刚 王访 朱亦邈 吴晓宇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结直肠癌肺转移是癌症晚期进展的常见情况,其关键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瘀互阻、正气亏虚以致玄府郁闭。玄府乃人体微观结构,是人体中极细小的孔窍,能够传输气、血、津、液等精微营养,转运人体代谢后的浊物。玄府郁闭、开阖失司与疾病的发... 结直肠癌肺转移是癌症晚期进展的常见情况,其关键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瘀互阻、正气亏虚以致玄府郁闭。玄府乃人体微观结构,是人体中极细小的孔窍,能够传输气、血、津、液等精微营养,转运人体代谢后的浊物。玄府郁闭、开阖失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开通玄府则为治病之纲。玄府郁闭,气血运行失常,痰瘀癌毒留滞日久难消,则蓄积于脏腑、孔窍;玄府虚泄,气液失于流注脏腑经络,正气渐虚,气、血、津、精匮乏,玄府枢机失养,则脏腑功能逆乱,终致危象。风药具有轻、清、散、升的特点,与“开玄”治法相贴合。本研究从“玄府”理论着手,于临床诊治结直肠癌肺转移时酌加风药固玄开玄,可达解郁散结、行气消滞、祛湿化痰、补虚扶正的目的,以期为结直肠癌肺转移证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肺转移 玄府 风药 开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远志木心差异化学成分研究
13
作者 李娟 娄迎昕 +6 位作者 张丽君 马佳琦 毛伟 马运治 王海花 郭丁丁 张福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60-169,174,共11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解析远志筒与远志木心中的差异化学成分。方法:使用UHPLC-Q-TOF-MS对远志木心和远志筒样本进行数据采集,先后进行SCIEX中药数据库检索、GNPS分子网络...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解析远志筒与远志木心中的差异化学成分。方法:使用UHPLC-Q-TOF-MS对远志木心和远志筒样本进行数据采集,先后进行SCIEX中药数据库检索、GNPS分子网络构建与注释、代谢组学数据处理、多元统计分析等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解析远志木心、远志筒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解析远志筒与远志木心中的差异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17种成分,包括:三萜皂苷24个,酮10个,糖酯24个,黄酮8个,氨基酸10个,有机酸(酯)29个,脂质1个,核苷(酸)2个,木脂素1个,苯丙素1个,生物碱1个,糖类3个和其他类化合物3个。其中负离子模式鉴定了69种成分,包括三萜皂苷22个,酮7个,黄酮3个,有机酸(酯)9个,糖酯23个,糖类3个和其他类化合物2个,含31个差异代谢物,如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苷A/B等;正离子模式鉴定了48种成分,包括三萜皂苷2个,酮3个,糖酯1个,黄酮5个,氨基酸10个,有机酸(酯)20个,脂质1个,核苷(酸)2个,木脂素1个,苯丙素1个,生物碱1个和其他类化合物1个,含10个差异代谢物,如油酸、远志皂苷B等。结论:本研究为“远志是否去心”的相关研究开启了新视角,为远志药材安全性相关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木心 服之令人闷 UHPLC-Q-TOF-MS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健运用健脾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燥热型成人斯蒂尔病经验
14
作者 胡月迪 刘健 +1 位作者 孙玥 周巧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成人斯蒂尔病(AOSD)是一种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均不明确的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可能涉及遗传基因、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等多个环节,如不同遗传基因的易感性、通过基因谱系标记物激活炎症反应的先天免疫激活、通过炎症细胞因子... 成人斯蒂尔病(AOSD)是一种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均不明确的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可能涉及遗传基因、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等多个环节,如不同遗传基因的易感性、通过基因谱系标记物激活炎症反应的先天免疫激活、通过炎症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和巨噬细胞极化进行的适应性免疫激活等。AOSD以反复高热,一过性皮损,咽痛,关节痛或关节炎,淋巴结或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多伴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高铁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等。中医学认为AOSD属“热痹”范畴,因正气亏虚,风、寒、湿等外邪趁虚侵袭腠理,潜伏体内,阳气阻滞,气郁化火,伏邪泛滥而发病。刘健教授认为,AOSD因脾虚湿盛,久而耗气伤阴,阴虚燥热与湿热痰瘀互结,呈现虚实夹杂之象,临床治疗以滋阴清热与健脾化湿并举,将从脾治痹的原则贯穿治疗始终,总以二陈汤为组方之魂,疗效显著,对中医学治疗AOSD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斯蒂尔病 滋阴清热 刘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杞菊地黄丸“异病同治”失眠、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彭婷 桂光亚 张琦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01-208,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求杞菊地黄丸治疗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杞菊地黄丸的中药活性成分,在PubChem、SEA、SwissTargetPrediction、Batman-TCM数据...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求杞菊地黄丸治疗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杞菊地黄丸的中药活性成分,在PubChem、SEA、SwissTargetPrediction、Batman-TCM数据库获取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CTD数据库获取疾病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名称。将杞菊地黄丸中药物与疾病的靶点取交集,导入STRING平台搭建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最后进行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检索到杞菊地黄丸中药物有效成分138个,作用靶点1682个,疾病靶点97个,交集靶点68个,其中CYP3A4、MAOA、NOS2、BAX、GSK3B、APP、VEGFA、IL-2、ABCB1、PARP1为核心疾病靶点,与活性成分山奈酚、槲皮素、7-O-甲基木犀草素-6-C-β糖苷等分子对接良好;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586个、细胞组成77个、分子功能110个,其中生物过程包括对药物的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细胞对有机氮化合物的反应等,细胞组成包括突触后膜、树突、树状突触等,分子功能包括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胺结合、5-羟色胺结合等;KEGG途径共292条,其中人类物种154条。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杞菊地黄丸“异病同治”的传导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结论:杞菊地黄丸通过一系列靶点和途径调节酶活性、激素水平、细胞凋亡,修复神经系统以及炎症,对失眠、抑郁症和焦虑症具有“异病同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菊地黄丸 失眠 抑郁症 焦虑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对透刺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屠颖 李成龙 +2 位作者 伊虎 李诗军 王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透刺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了解透刺法的研究现状、热点、优势病种以及在新兴领域的研究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数据库、维普(VIP)数据...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透刺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了解透刺法的研究现状、热点、优势病种以及在新兴领域的研究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检索透刺法RCT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4—2024年,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透刺法RCT研究文献发文量机构排名前3位分别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省针灸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东贵荣、鲍春龄等为高产作者;透刺法治疗排名前5位的穴组为阳白-鱼腰、督脉组穴、颊车-地仓、阴陵泉-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针灸、中风、面瘫、头针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显示中风、面瘫仍然是透针研究的优势病种,且近年来多与温针灸、电针、穴位注射、影像学技术等方法联合应用;聚类分析得到中风、透刺、针刺疗法、周围性面瘫、头穴透刺、肩周炎、电针、单纯性肥胖、偏头痛9个聚类;关键词突现图谱体现吞咽训练、生活质量、康复运动等关键词目前研究热度高涨并且可能持续进行研究。结论:透刺法临床RCT研究文献发文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主要研究对象为神经系统疾病,与影像学结合、提高生活质量等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但各个团队之间的合作亟需加强,应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刺法 可视化分析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文献可视化分析
17
作者 周宇清 戴小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目的:对1986—2024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并挖掘新的科研思路。方法:检索CNKI从建库至2024年2月有关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期刊文献,共检索... 目的:对1986—2024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并挖掘新的科研思路。方法:检索CNKI从建库至2024年2月有关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期刊文献,共检索到1053篇文献,对文献进行人工筛除。将纳入研究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文献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过筛选,最终纳入609篇文献进行研究。1986—2010年,年发文量上升幅度较小;2010年后开始大幅度上升,展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609篇文献涉及的学者共432位,发文量前20名作者的发文量为94篇,占比15.4%。在研究机构的分布上,东三省、山东以及北京的中医药院校为研究的核心力量。气虚血瘀、心力衰竭、心功能、冠心病、临床疗效等为高频关键词,研究热点主要为挖掘自拟方或经方的作用机制,以及运用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进行有效干预。结论:不同机构的团队之间合作尚显疏离,深入沟通与交流不足,仍需加强以促进更紧密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 中医药疗法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揭示黄精通过调控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疲劳作用机制
18
作者 陈磊 杨莹莹 +4 位作者 连让平 但春凤 刘海江 李爱平 杨文彬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1H 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精的抗疲劳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黄精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剂量为1.125 g/kg、2.5 g/kg的黄精水提物,对照组给予相同...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1H 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精的抗疲劳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黄精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剂量为1.125 g/kg、2.5 g/kg的黄精水提物,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3周。灌胃结束后进行负重力竭游泳实验,小鼠达到疲劳状态后,测试体质量变化肝脏肝糖原含量、血清乳酸及尿素氮(BUN)水平。进一步采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寻找小鼠腓肠肌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进行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筛选ROC曲线下面积>0.7的差异代谢物输入MetaboAnalyst网站中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3组小鼠体质量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精高、低剂量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提高,肝糖原含量明显增高,血乳酸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黄精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BUN水平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鼠腓肠肌组织提取物中共指认34种代谢物,其中21个差异代谢物在黄精干预后发生显著变化,结合ROC曲线,筛选出17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黄精主要通过调控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来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本研究采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阐明黄精的抗疲劳作用机制,为黄精抗疲劳应用以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抗疲劳 腓肠肌 代谢组学 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瓜蒌-薤白药对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郭森 朱慧志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5-84,91,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瓜蒌-薤白”药对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瓜蒌-薤白”药对的有效成分并筛选相关的蛋白靶点,利用Gene Cards、OMIM数据库获取CTVA的疾病靶点,并构...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瓜蒌-薤白”药对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瓜蒌-薤白”药对的有效成分并筛选相关的蛋白靶点,利用Gene Cards、OMIM数据库获取CTVA的疾病靶点,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预测,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使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将筛选出的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筛选后获得“瓜蒌-薤白”药对12种有效活性成分和394个作用靶点,CTVA疾病靶点2505个。“瓜蒌-薤白”药对与CTVA的交集靶点211个,其中包括Akt1、IL6、TNF、SRC、EGFR、ESR1等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包括2465个功能模块,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204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各个成分与靶点对接结果良好。结论“:瓜蒌-薤白”药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其对CTVA的治疗作用,初步预测了“瓜蒌-薤白”药对治疗CTVA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探索治疗CTVA的潜在药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闷变异性哮喘 瓜蒌 薤白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控治疗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冯程静 倪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慢性便秘(CC)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但临床疗效尚不显著。近年来,生物电神经调节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具有安全性高、无创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睡眠障碍等领... 慢性便秘(CC)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但临床疗效尚不显著。近年来,生物电神经调节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具有安全性高、无创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睡眠障碍等领域。已有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神经调控在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尤其是便秘中的作用。通过总结近年相关成果,综述神经调控治疗与CC以及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神经调控,包括骶神经刺激(SNS)、胫后神经刺激(TNS)、迷走神经刺激(VNS)、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等,通过在S3或S4骶神经附近、双侧耳廓甲及内关、足三里、天枢、曲池和上巨虚等穴位安置电极片刺激神经,影响骶神经纤维、腰椎和骶部传入躯体纤维、迷走神经所支配的胃肠道,进而改善排便情况,具有改善便秘症状、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是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神经调控 骶神经刺激 胫后神经刺激 干扰电流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