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30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困境与实施路径——基于广西F和L两市9所幼儿园的实证调查
1
作者 张庭辉 李采光 李传瑛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劳动教育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广西F与L两市共9家幼儿园的园长及普通教师进行调查。调查... 劳动教育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广西F与L两市共9家幼儿园的园长及普通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幼儿园存在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劳动教育种类与内容单一,缺乏适宜的场地和材料,劳动教育评价过于简单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高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积极开拓园本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劳动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促进政、园、家、社的合作,形成幼儿劳动教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劳动教育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创新发展
2
作者 高虹 吴寒斌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发展成效由谁评判等时代之问,并在人民目标观、人民主体观、人民利益观、人民评判观等方面作出了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立场 民本思想 继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军瑶胞一家亲”——桂北瑶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红色记忆
3
作者 唐骋帆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6-73,共8页
红军长征过桂北瑶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桂北瑶族红色记忆的重要历史事实。“红军瑶胞一家亲”体现了桂北瑶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高度认同。“红军瑶胞一家亲”的历史记忆与文学记忆,在历史积... 红军长征过桂北瑶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桂北瑶族红色记忆的重要历史事实。“红军瑶胞一家亲”体现了桂北瑶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高度认同。“红军瑶胞一家亲”的历史记忆与文学记忆,在历史积淀中逐步凝练为瑶族人民隽永的红色记忆,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根基和情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记忆 红军瑶胞一家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洛赫戏剧体裁批评的审美构成
4
作者 何晓军 肖盼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恩斯特·布洛赫戏剧体裁批评的审美构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哑剧批评的审美构成、歌剧批评的审美构成和喜剧批评的审美构成。事实上,每一种具体戏剧体裁的审美构成是有所不同的,“表情语言”“动作姿势”“舞蹈片段”是... 恩斯特·布洛赫戏剧体裁批评的审美构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哑剧批评的审美构成、歌剧批评的审美构成和喜剧批评的审美构成。事实上,每一种具体戏剧体裁的审美构成是有所不同的,“表情语言”“动作姿势”“舞蹈片段”是哑剧批评的核心审美构成;“图像主角”“流淌性音乐”“愿望图景”是歌剧批评的关键审美构成;“讥讽”“现实真实”“希望”是喜剧批评的重点审美构成。尽管哑剧批评、歌剧批评和喜剧批评的审美构成各有侧重点,但是,它们在“整体架构”“美学效应”“价值追求”方面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共同建构起了布洛赫戏剧体裁批评的审美构成,并彰显出耀眼的美学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布洛赫 戏剧批评 审美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的乐府研究特色及其学术渊源
5
作者 陈奕奕 吴大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近代乐府学的重要成果,在乐府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也奠定了萧涤非在乐府学史上的地位。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作为继罗根泽《乐府文学史》之后的近代乐府断代史,其乐府研究特色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近代乐府学的重要成果,在乐府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也奠定了萧涤非在乐府学史上的地位。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作为继罗根泽《乐府文学史》之后的近代乐府断代史,其乐府研究特色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在乐府观方面,提出“乐府创诸体”的独特观点,肯定各类乐府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二是在研究方法方面,采用综合性、多视角的作品解读方法,深入挖掘南朝乐府的价值和特色。《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体现了萧涤非师从黄节的学术渊源。无论是在汉代民间乐府的分类,对“清商三调”“相和歌”的认识和作品的解读上,抑或是学术精神上,均可窥见萧史对黄节《汉魏乐府风笺》的吸收。黄节、萧涤非作为“九江学派”后学,其对民间乐府的研究和重视反映了动乱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涤非 黄节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汉魏乐府风笺》 乐府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说型话语标记的国际中文教学研究
6
作者 叶寒梅 张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话语标记的习得对汉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言说型话语标记的界定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含有言说词,二是必须是话语标记。言说型话语标记在语篇中具有衔接连贯功能和语篇预示功能;在人际互动中具有标示言者态度和提请... 话语标记的习得对汉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言说型话语标记的界定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含有言说词,二是必须是话语标记。言说型话语标记在语篇中具有衔接连贯功能和语篇预示功能;在人际互动中具有标示言者态度和提请听者注意的功能;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具有帮助学生理解上下文间的语义关系、预测下文内容、判断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提炼文章关键信息的作用。言说行话语标记的国际中文教学应遵循“由易至难”的原则,采用拆分替换法、从语篇功能角度分类,设置恰当的语境、加强辨析形似义近的话语标记来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说型话语标记 国际中文教学 语用功能 教学作用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现实功能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世旺 高金龙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有着其独特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兴产业为主要载体、以绿色发展为基本方向,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前瞻性等鲜明特质。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形...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有着其独特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兴产业为主要载体、以绿色发展为基本方向,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前瞻性等鲜明特质。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善与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实践表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措施,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迭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涉边应急语言服务的强基路径及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龚菊芳 朱文宣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本研究以新时代中国—东盟涉边应急沟通交流的变化环境为背景,从外语战略、国内应急语言服务政策以及东盟通用语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与服务应用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透过审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应急语言服务的质量,揭示了广西应急语言服务体... 本研究以新时代中国—东盟涉边应急沟通交流的变化环境为背景,从外语战略、国内应急语言服务政策以及东盟通用语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与服务应用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透过审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应急语言服务的质量,揭示了广西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不足之处,如及时性不足、备用资源存在短板、常态化机制不够完善等。对照涉边发展的要求,本研究提出了中国—东盟涉边应急语言服务的发展策略,包括建立应急语言服务预案、深化数字技术与人才培养、加强应急语言服务指挥管理与全面考核评价等。涉边应急语言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提高涉边应急语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边应急环境 中国—东盟 应急语言服务 语言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风度的身体内涵
9
作者 杨丝雨 刘猛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魏晋士人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个人的任真。我们从对外貌的追求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身体的解放和人的觉醒;从对饮酒服药的追求中,看到士人的风度欲望之美和自我的展现;从语言和行为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是如何创造性地用感性把握理性世界。... 魏晋士人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个人的任真。我们从对外貌的追求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身体的解放和人的觉醒;从对饮酒服药的追求中,看到士人的风度欲望之美和自我的展现;从语言和行为中,可以看到魏晋士人是如何创造性地用感性把握理性世界。这种外在身体的表现,是魏晋士人反叛旧有思想的标志,也是魏晋士人鲜明的个人身体美学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风度 身体内涵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与重构:主流媒体自建客户端的路径研究--以潮新闻客户端为例
10
作者 陈邓璇 张庆胜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媒体融合进程持续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客户端由此前“布局端口、形成规模”的1.0阶段向“聚合用户、自建平台”的2.0阶段跨越。2023年2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客户端上线,这成为主流媒体客户端融合发展新探索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本研... 媒体融合进程持续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客户端由此前“布局端口、形成规模”的1.0阶段向“聚合用户、自建平台”的2.0阶段跨越。2023年2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客户端上线,这成为主流媒体客户端融合发展新探索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本研究将潮新闻客户端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主流媒体为何要打造自主可控平台、主流媒体客户端如何重构自身特色品牌、主流媒体客户端如何更好地嵌入用户生活等研究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因聚合用户和整合资源形成影响力的需要,主动退出以往端口,对内部资源进行升级重构,为用户带去更好的使用体验;算法技术和优秀创作者为客户端持续赋能,融入主流价值观,丰富移动化叙事风格,形成平台品牌特色,将平台与用户链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客户端 潮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之后”还是“理论复兴”?--关于21世纪理论发展趋向的两种预演判断
11
作者 雷凯龙 李志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7,共11页
关于21世纪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向,特里·伊格尔顿与文森特·里奇给出了两种大相径庭的预演性判断。伊格尔顿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立场,在对“正统文化理论”进行彻底“重思”的基础上,搭建出一条“理论之后”的“反后现代”道... 关于21世纪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向,特里·伊格尔顿与文森特·里奇给出了两种大相径庭的预演性判断。伊格尔顿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立场,在对“正统文化理论”进行彻底“重思”的基础上,搭建出一条“理论之后”的“反后现代”道路;而里奇则以“后现代”景观的当下延展性为依托,在对“理论的后现代范式”进行回溯性“再探”的基础上,构想出一种“理论复兴”的“后现代”模式。通过对比两种判断的异质同构与同质异构之维,探寻其异质性生成的内在机理,并指明或可作为“调和”方案的“新审美主义”理论进路,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21世纪理论发展的基本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之后 理论复兴 新审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人物繁称的褒贬与缘情
12
作者 夏业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左传》对人物称谓的记载较为复杂,以名称、以字称、以谥号称、以封地称,章学诚称之“繁称”。《左传》繁称分两种情况:一是《左传》作者以称谓褒贬的史家书法为治史理想,关注到《春秋》称谓的细微变化,在《传》文中贴附上“寓诸褒贬... 《左传》对人物称谓的记载较为复杂,以名称、以字称、以谥号称、以封地称,章学诚称之“繁称”。《左传》繁称分两种情况:一是《左传》作者以称谓褒贬的史家书法为治史理想,关注到《春秋》称谓的细微变化,在《传》文中贴附上“寓诸褒贬”的史家书法观念;二是《左传》自身叙事在称谓上并未广泛实施史家书法,正如刘知几所言,“缘情而作”,根据其时民间的习惯称谓而作的直接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繁称 史家书法 褒贬 缘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C+PAD:数字化时代实现深度学习的可能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凤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教育数字化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教学生态,促使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而教学方式变革的核心在于激发教师教学活力和学生学习主动性。SPOC+PAD是将SPOC混合式教学与PAD对分课堂两种教学模式加以融合,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新探索。其模... 教育数字化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教学生态,促使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而教学方式变革的核心在于激发教师教学活力和学生学习主动性。SPOC+PAD是将SPOC混合式教学与PAD对分课堂两种教学模式加以融合,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新探索。其模式由4个环节组成:一是“课前准备”环节——搞好教学资源建设,为深度学习创建平台;二是“教师讲授”环节——搭建基础理论框架,为深度学习创建构架;三是“内化吸收”环节——开展课后自主学习,为深度学习拓展时空;四是“课堂讨论”环节——开展小组讨论分享,为深度学习巩固效果。SPOC+PAD教学模式以促进深度学习为根本遵循,有助于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互通有无和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PAD对分课堂 SPOC混合式教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叩问灵魂:从文学到影视改编——论《回响》叙事的变化及其影响
14
作者 刘丹 刘思诚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在视听艺术蓬勃兴起的当下,传统文学叙事的蜕变成为文学重获生命力的重要路径。东西的作品《回响》,作为文学与影视作品交融共生的典范之作,值得学界展开广泛的讨论。本研究通过梳理《回响》网剧与文学原著在主题挖掘、角色刻画以及叙... 在视听艺术蓬勃兴起的当下,传统文学叙事的蜕变成为文学重获生命力的重要路径。东西的作品《回响》,作为文学与影视作品交融共生的典范之作,值得学界展开广泛的讨论。本研究通过梳理《回响》网剧与文学原著在主题挖掘、角色刻画以及叙事架构这三个核心维度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差异,细致分析叙事媒介的转换对叙述核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文学影视化进程中涌现的多元叙事风貌与文化意蕴。总的来说,尽管影视化的《回响》在某些方面略存瑕疵,但它依然不失为一场充满探索勇气与创新精神的创作尝试,为观众与读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同时也让我们对小说创作的精神内核以及不同叙事媒介对故事本质的塑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 《回响》 网剧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柳宗元种植诗的创作特征
15
作者 孙洪洋 宁登国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柳宗元以植物为书写对象,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种植诗。柳宗元种植诗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种植缘由、植物形态习性等方面,还有南方环境气候、风土人情的描绘,有栽培技术、中医理疗等知识的延展,容量丰富,画面感强烈;柳宗元种植诗对于生命... 柳宗元以植物为书写对象,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种植诗。柳宗元种植诗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种植缘由、植物形态习性等方面,还有南方环境气候、风土人情的描绘,有栽培技术、中医理疗等知识的延展,容量丰富,画面感强烈;柳宗元种植诗对于生命进行深入观照,在植物昂扬生机的牵连下,柳宗元推己及人,上升到对百姓民众的关怀,形成生命力的赞歌;柳宗元承袭了楚骚屈韵的风格,在种植诗中营造了幽冷峭洁的诗境,通过亲手栽培植物与体悟生命真谛,为诗歌注入明丽苍秀的诗感,有别样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种植诗 创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人物”津梁:从“单篇”至“整本”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孔乙己》为例
16
作者 王南 姚权贵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9-114,共6页
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不仅是对语文学习中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重要补充,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通过从单篇向整本书阅读的递进,学生可以跳出单篇阅读带来的视野局限。因此,本研究以《孔乙己》为例,... 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不仅是对语文学习中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重要补充,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通过从单篇向整本书阅读的递进,学生可以跳出单篇阅读带来的视野局限。因此,本研究以《孔乙己》为例,选取知识分子、看客和孩子这三类人物形象作为桥梁,探讨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双向贯通、课内外阅读的顺畅过渡,从而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知识分子 看客 孩子 《孔乙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臧克家全集》书信补遗九封
17
作者 廖林林 杨厚均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20,共13页
2002年12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臧克家全集》是迄今最为全面、权威的臧克家作品总集,尽管学界为之做了不少拾漏补缺的工作,但仍有遗珠之憾。本研究新发现了九封《臧克家全集》失收的书信,并对之进行了简要考释,对于完善《臧克家全集... 2002年12月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臧克家全集》是迄今最为全面、权威的臧克家作品总集,尽管学界为之做了不少拾漏补缺的工作,但仍有遗珠之憾。本研究新发现了九封《臧克家全集》失收的书信,并对之进行了简要考释,对于完善《臧克家全集》、充实臧克家的相关研究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臧克家全集》 书信 补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至民国贵州方志所记民族语言文字述略
18
作者 窦属东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清至民国贵州方志记有民族语言文字计28种。根据这些方志所载,民族语言在黔中、黔西、黔西南、黔南、黔东南均有分布,主要有“苗语”“仲语”“罗罗语”“水语”“侗语”“壮语”“僰语”“仡佬语”等,各地区的语言差异较大。清至民国... 清至民国贵州方志记有民族语言文字计28种。根据这些方志所载,民族语言在黔中、黔西、黔西南、黔南、黔东南均有分布,主要有“苗语”“仲语”“罗罗语”“水语”“侗语”“壮语”“僰语”“仡佬语”等,各地区的语言差异较大。清至民国贵州方志记有民族文字的计8种,其中水书主要分布于黔南水族聚居区,其特点是保留象形意味、有少量异体、部分为汉字反书;罗罗字分布于普安、黔西、水城、盘县等地,其形音义与苗文、水书的形音义均不相同,只有个别数目字与汉字形近,其语音与黔西罗罗语对应度最高。贵州方志中的语料、字料对于民族语言文字的共时分布、历时演变、语音历史、语言接触、语言关系及其个体特点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语言资源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方志 民族语言 民族文字 语言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向师范生培养的“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思政设计、实施与评价
19
作者 邓羽茜 陈振中 余荣川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3-92,共10页
定向师范生培养是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补充的重要途径。“教育名著选读”是一门教师教育课程,旨在通过中外教育名著阅读提高师范生教育理论水平、涵养人文精神。基于定向师范生培养的要求,本研究立足于“教育本位、师范本色、文... 定向师范生培养是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补充的重要途径。“教育名著选读”是一门教师教育课程,旨在通过中外教育名著阅读提高师范生教育理论水平、涵养人文精神。基于定向师范生培养的要求,本研究立足于“教育本位、师范本色、文化根基”确定思政目标,相应提炼出“教育伦理、身份认同、家国情怀”三类思政元素并嵌入课程模块。“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思政可通过“读—思—习—创”的教学路径具体实施。课程思政评价以发展为导向,过程与结果并重,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以提高课程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师范生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探析——以《论粮食税》为基础的考察
20
作者 王桂青 孙迪亮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9-55,共7页
列宁作为社会主义史上第一个将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付诸实践的无产阶级领袖,坚持从苏维埃俄国具体国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在其晚年著作《论粮食税》中从经济维度、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构想,体现了马克... 列宁作为社会主义史上第一个将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付诸实践的无产阶级领袖,坚持从苏维埃俄国具体国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在其晚年著作《论粮食税》中从经济维度、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构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辩证法和群众路线在苏维埃俄国的具体运用,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论粮食税》 社会主义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