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3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1
作者 季为民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了更好地理解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内涵,本文从三个维度进行探讨。第一,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核心要义。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其核心要义涵盖了坚持党性原则和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正确导向与担当社会责任、深化融合创新与借力技术驱动、立足用户导向与注重需求驱动、坚持开放合作与开展生态构建、着力优化管理与重点提升效能等多个方面,明确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规律 正确导向 主流媒体 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党性原则 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人工智能之魅: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省思
2
作者 曹晋 曹浩帆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72,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时,本文反思了这一“脱实向虚”的技术迷思对人工智能的“赋魅”,聚焦其在能源消耗、异化劳动以及终端设备的报废处理等层面所导致的环境隐忧,透过讨论人工智能的“不智能”性和“虚拟世界”的“不虚拟”性,进一步省思被遮蔽的社会权力关系的再生产和环境代价。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及其传播的迷思已经融合了从技术合理性(Technology Rationality)到支配合理性(Rationality of Domination)的生活规定性,人类思想以及生态环境均被严密的、定型的数学模型化、数据化、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政治经济学 人工智能 媒介物质性 异化劳动 电子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十年: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媒体融合进程及问题
3
作者 宋建武 毛彦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试图从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视角,讨论其在中国主流媒体互联网转型中产生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媒体融合实践的影响。本文提出,在社会信息交互领域,新质生产力就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下主要体现为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技... 本文试图从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视角,讨论其在中国主流媒体互联网转型中产生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媒体融合实践的影响。本文提出,在社会信息交互领域,新质生产力就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下主要体现为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并指出这一新质生产力正在推动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本文认为,自2014年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以来,在实践上经历了从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以“借船出海”到建设自主平台再到系统化变革的三个阶段,并指出了“借船出海”策略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当前媒体深度融合仍面临认识局限、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媒体融合 生产方式 开放平台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技术可供性与媒体核心需求的适应性研究
4
作者 张立伟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媒体选择人工智能,实质是驯化人工智能——让AI技术可供性与媒体核心需求相适应。AI技术可供性有三股洪流:智能机、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媒体核心需求是事实核查、版权保护与数据变现——以智能机核查事实、以智能机器人保护版权、以... 媒体选择人工智能,实质是驯化人工智能——让AI技术可供性与媒体核心需求相适应。AI技术可供性有三股洪流:智能机、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媒体核心需求是事实核查、版权保护与数据变现——以智能机核查事实、以智能机器人保护版权、以智能网络实现数据变现。媒体驯化AI,AI进化媒体,人类行动者+AI行动者产生新的媒介能力。事实核查、版权保护与数据变现,接触到与人类感知不同的现实层面,达到以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则代表媒体的进化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人工智能 事实核查 版权保护 数据变现 行动者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背:青年养生的媒介生产及其景观构建
5
作者 张媛 王国强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议题。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青年群体将晒背实践锚定于跨时空的异质文化系统中,借助技术媒介预习、操练与展演晒背,在抵抗现代性焦虑的同时建立了自我归属的流动居所;在媒介养生景观化的生产过程中,晒背景观呈现出纠缠的传播实践与分离的传播本质并存的复杂态势;将晒背景观视作一种养生互型,在对青年媒介养生的意义实践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为景观社会的媒介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学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景观 媒介化 晒背 青年养生 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实体照片的身体实践与记忆建构——基于媒介物质性视角的审视
6
作者 孙卫华 邵兰慧 马龙腾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实体照片作为记忆的载体,因其客观实在的物质形态而具有数字照片所不具备的物质特性。从物质性视角看,实体照片的非流动易逝性及其在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下促使记忆主体的高情感卷入,成为人们在数字时代对抗虚拟与流动、寻求稳固的一种本... 实体照片作为记忆的载体,因其客观实在的物质形态而具有数字照片所不具备的物质特性。从物质性视角看,实体照片的非流动易逝性及其在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下促使记忆主体的高情感卷入,成为人们在数字时代对抗虚拟与流动、寻求稳固的一种本真性方式。因此,即使面对高效、低成本的数字存储技术,人们依然会选择实体照片,并基于不同的情感需求创造出不同的记忆呈现方式,赋予其专属的意义与价值,以此作为其真挚情感的物质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照片 物质性 身体实践 记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当代中国新闻学
7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新闻学,是事关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问题。新闻学的理论性,是指主体通过“新闻学术”的方式对新闻现象、新闻实践的把握特性;新闻学的实践性,是指新闻学根源于新闻实践、又可以回归新闻实践...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新闻学,是事关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问题。新闻学的理论性,是指主体通过“新闻学术”的方式对新闻现象、新闻实践的把握特性;新闻学的实践性,是指新闻学根源于新闻实践、又可以回归新闻实践的特性。理论与实践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但又可以互补的方式,新闻理论是理论,新闻实践是实践,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存在,但理论可以把握实践,实践可以运用理论,能够达到认识论、实践论上的统一;而要实践二者的统一,既要全面准确认识新闻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内涵,更要高度重视新闻学的实践性,还要特别注意在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互相尊重、相向而行,即不仅是新闻理论向新闻实践靠近,新闻实践也要向新闻理论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学 理论性 实践性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青年群体“编制崇拜”现象研究
8
作者 张淑华 佘瀛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错位导致风险社会下青年诉诸稳定的择业心态,就业取向的认知偏差与“编制崇拜”心理合力加剧了青年群体跻身考编赛道的就业困境。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以就业市场、话语建构、职业想象、心理需求和传统...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错位导致风险社会下青年诉诸稳定的择业心态,就业取向的认知偏差与“编制崇拜”心理合力加剧了青年群体跻身考编赛道的就业困境。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以就业市场、话语建构、职业想象、心理需求和传统文化为动力机制,编制崇拜青年在空间流动、时间流动和观念流动的多重路径下分化为坚定型、摇摆型和转变型三种类型。编制崇拜作为一种认知与情感相互勾连的心理机制,与青年群体的考编实践没有必然关联,而是通过主客观、内外部的多重因素对其产生双向交互的耦合作用。研究有助于审思当代青年就业问题背后的生平遭遇及结构困境,呼吁社会予以支持回应和时代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制崇拜 就业取向 青年群体 生命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昏的错爱”:老年粉丝群体的平台化情感研究
9
作者 胡良益 姚建华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长期以来,老年群体的情感处于边缘化的不可见状态,但随着平台社会的崛起,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集置概念出发,通过平台漫游法和参与式观察,深入考察老年群体在平台中的追星实践,分析他们涌现出的狂热情感与... 长期以来,老年群体的情感处于边缘化的不可见状态,但随着平台社会的崛起,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集置概念出发,通过平台漫游法和参与式观察,深入考察老年群体在平台中的追星实践,分析他们涌现出的狂热情感与平台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由此提出“平台化情感”这一概念。研究发现,平台内置的一系列技术以组接、嵌套、量化的形式,激发老年群体的幻想、释放他们的爱欲以及被放大的激情,使他们凭借“粉丝”身份合理化自身的情感与行为,重建与社会的联系。与此同时,老年粉丝也成为平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性“节点”,进一步促成了老年群体独特的情感实践“。平台化情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技术之间被遮蔽的复杂关系,进而更全面地理解和系统阐释老年粉丝群体的情感现状,帮助他们摆脱被污名化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老年粉丝群体 集置 平台化情感 情感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与学科发展:从“向后整合”到“向前探索”——2024年新闻传播学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10
作者 喻国明 陈雪娇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新时代的学科发展不仅要“向后整合”,系统梳理已有知识体系,深化对现状的思考,更要“向前探索”,在数字技术的革新浪潮中开辟认知新疆域,构建学科发展的创新图景。本文从个体、群体、产业和国际四个维度,梳理了2024年新闻传播学科的发... 新时代的学科发展不仅要“向后整合”,系统梳理已有知识体系,深化对现状的思考,更要“向前探索”,在数字技术的革新浪潮中开辟认知新疆域,构建学科发展的创新图景。本文从个体、群体、产业和国际四个维度,梳理了2024年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呈现出的四个关键面向:人机交互范式的升级、社交场域认知生态的演化、新闻产业价值体系的重构以及国际传播策略的创新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展望:在个体层面,人机交互将从工具属性向具有社会性的深度协作转变,智能体将成为具有交互主体性的社会行动者;在群体层面,场景化、个性化的第一人称体验将重构传统认知模式,生成式AI有可能在纠正群体认知偏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产业层面,传播治理将从内容管控转向全流程协同治理,游戏化机制将成为连接不同社会圈层的重要范式;在国际层面,全球传播竞争已深化到认知域,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将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能够有效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支点,既能准确把握不断涌现的新型传播形态,又能系统整合当前碎片化的理论研究,从而为新闻传播学科在数字时代的转型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生成式AI 人机传播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间歇性中辍行为的过程机理研究
11
作者 张亚萌 田维钢 郑玺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本文根据扎根理论的规范化流程,以短视频用户有意识的、主动的中辍行为作为研究起点,对豆瓣小组中选择的50名短视频平台间歇性中辍者开展访谈和编码,对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发生过程机理进行自下而上的探索性探究。研究发现,短视频平台... 本文根据扎根理论的规范化流程,以短视频用户有意识的、主动的中辍行为作为研究起点,对豆瓣小组中选择的50名短视频平台间歇性中辍者开展访谈和编码,对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发生过程机理进行自下而上的探索性探究。研究发现,短视频平台的间歇性中辍过程主要表现为“断开连接”和“再次采纳”两个阶段,并可能会出现“断连-回归”的回环反复,每个阶段都可以梳理出用户“认知-情感-行为”的反应链,从而构成整体的间歇性中辍行为的解释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平台 间歇性中辍 过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12
作者 陈力丹 闫艳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1,共8页
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十分繁忙,小一半的论文都与人工智能相关,因而本文第一个与众不同的话题就显得“新鲜”了,即“人工非智能”。第二个话题因为研究新闻传播本身的论文很少,故来源于自媒体公众号的观点“新闻不会死,媒体才会... 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十分繁忙,小一半的论文都与人工智能相关,因而本文第一个与众不同的话题就显得“新鲜”了,即“人工非智能”。第二个话题因为研究新闻传播本身的论文很少,故来源于自媒体公众号的观点“新闻不会死,媒体才会死”就显得“新鲜”了。这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势头依然强劲,大部分是在原有选题上深挖,所以创新性的话题“破译《新莱茵报》交易所新闻”独树一帜。其他话题还有“用户生成内容”“数字符像事件”“卫星遥感新闻”“地图新闻”“上海报贩”“山西票号”“汉代西域刻石”等。作者认为,这年新闻传播学研究表面繁荣之下存在两点隐忧:第一,追逐AI选题,相当多的论文关于AI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第二,论文结构和行文模式过分相近,样本来源不科学且研究方法过“炫”;部分论文严重脱离中国新闻传播的实际,部分论文研究对象不稳固且过于琐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研究 新鲜话题 人工非智能 新闻不会死 破译《新莱茵报》交易所新闻 用户生成内容 数字符像事件 卫星遥感新闻 地图新闻 上海报贩 山西票号 汉代西域刻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亮的对话”:文明互鉴视角下的国际传播话语突围
13
作者 王晓晖 张凯滨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112,共6页
本文以文明互鉴的视角观察发现,国际传播的话语突围意在从中西知识的对话中建立沟通,理解交互双方话语的历史源流和意义指向,建构国际传播主体性,找寻搭建建设性关系的可能。将国家利益导向的知识生产设定为价值立场,履行我们自己理解... 本文以文明互鉴的视角观察发现,国际传播的话语突围意在从中西知识的对话中建立沟通,理解交互双方话语的历史源流和意义指向,建构国际传播主体性,找寻搭建建设性关系的可能。将国家利益导向的知识生产设定为价值立场,履行我们自己理解中国的责任,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是参与对话的前提。传播的本质是“自我”以话语为媒介延展与“他者”的关系,遂有文明互鉴趋向的沟通理性作为伦理取向,以界定国际传播双方交往之规则。由此,在修辞层面形构一种智识与情感兼容的学理型叙事,捡拾理性思辨和想象共情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知识生产 文明互鉴 沟通理性 学理型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与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春节——基于全球南/北方媒体报道的话语研究
14
作者 赵月枝 王欣钰 王一竣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作为走出疫情时代并被确立为联合国固定假日的首个春节,2024龙年春节的“走出去”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对全球六大洲16国主流媒体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考察不同地区媒体在建构春... 作为走出疫情时代并被确立为联合国固定假日的首个春节,2024龙年春节的“走出去”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对全球六大洲16国主流媒体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考察不同地区媒体在建构春节形象时的议题角度、态度倾向、叙事特点与话语框架,以及对“春节”文化归属、内涵价值的认识。研究发现,全球北方媒体对春节的叙事存在将文化“政治化”的多重消极框架,以及唱衰中国政治立场与扩大对华经济利益之间的话语割裂;而全球南方媒体则展现出友好政治合作、生活化个性化传播、文化内涵共享等积极视角。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指出了“淡色中国”传播策略的局限性,进而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提供如下启示:在对象方法层面,践行“群众路线”,争取“全球南方”;在内容内涵层面,实现“中华民族特色”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辩证统一;在价值目标层面,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进文化”的世界性引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国际传播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明互鉴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型构:数字时代新闻社会学的新思路——一个“启发式”的概念和操作框架
15
作者 王玉婷 冯诚 朱润萍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当前新闻社会学正站在“十字路口”,数字时代下媒介技术的变化、新闻业态的变化,都要求该领域为适应媒介环境而在研究路径上有所创新。本文在分析现有新闻社会学各条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上新闻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发现,“... 当前新闻社会学正站在“十字路口”,数字时代下媒介技术的变化、新闻业态的变化,都要求该领域为适应媒介环境而在研究路径上有所创新。本文在分析现有新闻社会学各条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上新闻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发现,“传播型构”概念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新闻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在理论和经验上对新闻社会学的研究有所启发。故而本文除了介绍传播型构的概念来源、内涵以及经验研究之外,还结合当前本土新闻社会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研究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方面与传播型构相结合的具体建议,以期为本土新闻社会学找到新问题、新方法、新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型构 新闻社会学 媒介化 行动者结构网络 埃利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城市形象数字传播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
16
作者 程亚利 钱烨夫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数字媒介技术对于全球城市传播活动的深度嵌入加速了城市形象数字传播模式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内容多模态化、渠道平台化、主体多元化等特征,这对城市形象全球传播的评价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聚焦城市形象数字传播的内涵,提炼数字内容生... 数字媒介技术对于全球城市传播活动的深度嵌入加速了城市形象数字传播模式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内容多模态化、渠道平台化、主体多元化等特征,这对城市形象全球传播的评价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聚焦城市形象数字传播的内涵,提炼数字内容生产、数字传播渠道、数字主体参与、数字传播效果四要素,并以此为主要维度构建了全球城市形象数字传播指标体系,面向20个全球城市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了首次评价分析。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建立全球城市传播新秩序下的数字话语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发掘中国城市在数字内容生产与城市文化全球影响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为“人人传播”新格局下的城市数字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动态开放的分析工具和精准化的传播路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数字传播 指标体系 全球城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互联网平台广告的监管机制研究
17
作者 唐英 许金霞 李妍伶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互联网平台广告生态的结构性调整。在此过程中,广告主体身份的复杂化导致侵权责任认定与追究困难,技术要求的低门槛导致对不良广告的识别和处置困难,隐私保护与数据监管的难以兼顾加剧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技术... 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互联网平台广告生态的结构性调整。在此过程中,广告主体身份的复杂化导致侵权责任认定与追究困难,技术要求的低门槛导致对不良广告的识别和处置困难,隐私保护与数据监管的难以兼顾加剧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技术与法规的不适配等问题为广告监管带来了新挑战。基于此,本文以数智化为背景,以互联网平台广告的生态变迁及由此而来的监管困境为问题,从厘清广告主体责任、构建虚假信息防控体系、实现数据隐私与精准投放平衡、推动技术与法规适配等维度,探讨数智化时代互联网平台广告监管机制的调适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互联网平台广告 监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美新疆·美术
18
作者 刘贯冲 辛志福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幽默
19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2-I000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美新疆·摄影
20
作者 靳磊(摄影) 潘松(摄影)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