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际传播能力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探索 |
杨连瑞
张慧
刘晓兰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2
|
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三大结构性问题与作为回应的“T型模式” |
陈杰
白鹿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3
|
与时俱进,永无止境——有关多模态和人工智能研究的若干认识 |
胡壮麟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4
|
论知识翻译学理论建构的辩证法 |
刘军平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5
|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翻译过程的描述知识与知识描述 |
杜世洪
施金宏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6
|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探究 |
钟书能
施思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7
|
区域国别研究人才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路径 |
翟石磊
刘猛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8
|
知识是物学,翻译是人学 |
杨枫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9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研究 |
徐鹰
袁洁
黄梦佳
陈锦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0
|
国家意识视域下美国二战以来的全民阅读计划 |
柳晓
郭庆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1
|
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内涵、挑战与路径 |
张虹
尹航
李会钦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1
|
|
12
|
区域国别研究的跨学科性——兼谈外语学科与世界史学科的联合 |
李腊
王玉明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3
|
外语教育学:为何与何为 |
李民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1
|
|
14
|
面向国家、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外语学科——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暨外国语言文学期刊主编论坛纪实 |
本刊编辑部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5
|
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及其疗治 |
李志岭
李晓易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6
|
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挑战、身份认同危机与出路 |
许悦婷
古玥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7
|
教育语言学视域下的外语教育学 |
赖良涛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8
|
人机协同智能写作发展演进分析与启示 |
李晶洁
陈秋燕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19
|
晚清科技翻译中的国家意识探蠡 |
张必胜
谢杏萍
谢冰欣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
20
|
深度学习与知识融合:翻译技术教学模式构建路径研究 |
戴光荣
沈思仪
黄栋樑
|
《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