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862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同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与路
1
作者 张文龙 何绍坤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5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塑造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培育对中华民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塑造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培育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过程,其核心在于深化和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理解与广泛认同。认同内化环节是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而认同内化的基础在于情感倾向认同、心理趋向认同和价值认知认同。以认同为逻辑起点,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依据和原则,以发挥认同作用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著优势探赜其实现路径,以期实现高校思政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二者之间有机融合,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认同 心理认同 价值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研讨会”会议综述
2
作者 刘成成 葛君丽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占据着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党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占据着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高校“马工程”创新发展,由《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社、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研讨会”在山东泰安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贡献了深刻见解和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两个结合” 思政课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3
作者 李浩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5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网络短视频作为高校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社交载体和娱乐工具,具备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融合、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可能。调研我国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网络短视频应用现状发现,已有高校将网络短视频与思政课程... 网络短视频作为高校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社交载体和娱乐工具,具备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融合、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可能。调研我国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网络短视频应用现状发现,已有高校将网络短视频与思政课程实践环节、思政实践课程教学环节、课程思政环节相结合,从内容、形式、主体等维度赋能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鉴于当前多数高校并未充分发挥网络短视频的技术优势,未来可从客体、受众、渠道、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网络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短视频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与实践探析
4
作者 申红利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不懈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战略目标规划和战略安排等方面为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示范和启迪。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重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不懈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战略目标规划和战略安排等方面为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示范和启迪。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重要政治概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毛泽东时代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等进行了调整与修正,有力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新的擎画,大大拓展和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小平是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者和推进者,习近平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集大成者和引领者。正是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接续奋斗之下,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注定将彪炳史册的伟业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议题评析
5
作者 李奕斐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回顾学科创立四十年的发展历史,梳理总结2024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问题研究进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意义深远。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学界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习贯彻习近... 回顾学科创立四十年的发展历史,梳理总结2024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问题研究进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意义深远。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学界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从中国式现代化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等研究主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学界注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四十年的历史与经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重要问题等的研究。在推进数智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界形成了关于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6
作者 黄春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5年第1期84-93,共10页
从红色文化发展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客观规律来看,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有其自身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的实效性,也能够促进红色基因的传... 从红色文化发展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客观规律来看,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有其自身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的实效性,也能够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需要通过整合红色文化“大资源”来开展社会“大实践”,通过科学运用“大数据”来打造红色文化云课堂,通过培育时代“大先生”来推动红色资源的有效融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红色文化 思政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述评
7
作者 阮云志 赵思艺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内容、特征特质、生成逻辑、功能价值、实践路径及传承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当然,目前学界研究也存在诸...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内容、特征特质、生成逻辑、功能价值、实践路径及传承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当然,目前学界研究也存在诸如精神谱系与文化相关研究较为匮乏,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不够聚焦,精神谱系传承发展和赓续路径研究较为局限等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建构的挑战及进路
8
作者 赵爽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5年第1期26-37,共12页
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是一个选择性的社会建构过程。作为集体记忆的具体形态呈现,它不仅承载着不同历史场域下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体框架,还通过强化政党认同、规范行为方式、凝聚精神力量等功能来介入现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 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是一个选择性的社会建构过程。作为集体记忆的具体形态呈现,它不仅承载着不同历史场域下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体框架,还通过强化政党认同、规范行为方式、凝聚精神力量等功能来介入现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当前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体记忆,遭遇泛娱乐主义的解构搅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解蔓延、短视频时代技术至上主义的碎化冲击及代际传承困境等多重挑战。为此,应嵌入思想教育以巩固信念型建构、运用技术媒介以丰富舆论型建构、依托纪念活动以增强仪式型建构、开发红色旅游以实现沉浸型建构,从而更好地推动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的新时代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集体记忆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大思政课”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核心期刊论文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顾晓英 周孙卿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大思政课”是近年的一个新议题。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以来,“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国积极推进,成为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 “大思政课”是近年的一个新议题。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以来,“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国积极推进,成为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21-2023年间350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近三年学界的研究热点聚焦“大思政课”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以及一体化等方面。未来,学界还应以多学科交叉和多主体融合实现“大思政课”研究的系统化,以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大思政课”研究的科学化,以破解技术遮蔽与AI赋能强化“大思政课”研究的数字化,以研究反哺教学,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Cite Space 思政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功能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雅茹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任务的应有之义。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需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任务的应有之义。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需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功能与实践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将它融入高校思政课,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修养,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高校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寻思政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体系的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呈现方式,在实践载体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传承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用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铸魂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势资源 高校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效应何以生成:高校思政课中法治理念培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相伟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4期134-142,共9页
高校思政课中法治理念培育既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立德树人和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实践需要;既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高校思政课中法治理念的培育需要树立和践行“... 高校思政课中法治理念培育既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立德树人和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实践需要;既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高校思政课中法治理念的培育需要树立和践行“大思政课”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强大育人合力。这就要求高校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管理制度,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定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完善学科和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深化改革创新,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法治理念 内涵建设 立德树人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视域下我国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和趋势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蔡菡 许紫薇 肖璇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本文使用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医学院校在数字化视角下思政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借助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3-2023年的数字化融合医学课程思政相关文献,利用CNKI数据库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和Cite Space软件进行全面分析,... 本文使用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医学院校在数字化视角下思政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借助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3-2023年的数字化融合医学课程思政相关文献,利用CNKI数据库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和Cite Space软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发性探测和文献共被引等。共纳入413篇文献,2020-2023年相关论文数量迅速增长,主要作者为卢芳国教授、杨红梅教授,涉及全国多个医学院校。研究热点包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线上教学”,而“思政课”、“医学教育”、“网络育人”等方面的文献最活跃。数字技术可推动医学思政教育创新,尤其在教学模式改革和方法更新方面。数字化融合医学课程思政研究在新时代仍是发展趋势,但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课程思政 医学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党史党建学支撑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
13
作者 刘宏伟 段治文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探析中共党史党建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支撑是一项关乎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中共党史党建学在高校思政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既在历史维度体现为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在现实维度聚合中共党史与党建这两个学科的学理底蕴,为高... 探析中共党史党建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支撑是一项关乎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中共党史党建学在高校思政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既在历史维度体现为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在现实维度聚合中共党史与党建这两个学科的学理底蕴,为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以中共党史党建学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在于加深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强化历史自觉,为此应遵循科学方法和原则,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党史观、建构以教学为导向的科研体系以及加强党史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党建学 高校思政课 党史学习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纪律建设
14
作者 李露萍 和云菲 斯阳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6期55-67,共13页
为了便于完整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纪律建设实践,笔者将党中央在上海及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这一阶段划为纪律建设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结合国内局势的变化和革命路线的调整,初步搭建起了纪律... 为了便于完整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纪律建设实践,笔者将党中央在上海及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这一阶段划为纪律建设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结合国内局势的变化和革命路线的调整,初步搭建起了纪律建设的四梁八柱,进行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等监督执纪的实践,为党的建设和革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纪律严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纪律建设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作用机制与优化路径
15
作者 刘霞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3期151-159,共9页
革命文物是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两者相互契合的结果,对思政教育学科创新和文物价值的实现有双重价值。从作用机制来看,主要有“场景-... 革命文物是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两者相互契合的结果,对思政教育学科创新和文物价值的实现有双重价值。从作用机制来看,主要有“场景-体验”、“教授-学习”和“历史-现实”三种作用机制;从优化路径来看,也有三条与作用机制相对应的具体路径--构建融合性多元场景、建立融合性的教育体系和依托革命文物将历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 思政课 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讲好思政课: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16
作者 孙健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对于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建设、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一方面需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中,切实回应学生...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对于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建设、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一方面需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中,切实回应学生存在的理论困惑;另一方面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特征,在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中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准确把握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辩证关系,将其统一落实到教学问题的解决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建设性 批判性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共大劳动教育及其对农林类高校劳动教育困境的开解
17
作者 刘圣兰 刘星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回应教育时代之问、顺应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之潮、消解自身办学困境之需,从思想教育、劳动锻炼、榜样示范、多元化保障等方面对劳动教育进行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其经验教训启示当下:培育良好实施理念、构建多元...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回应教育时代之问、顺应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之潮、消解自身办学困境之需,从思想教育、劳动锻炼、榜样示范、多元化保障等方面对劳动教育进行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其经验教训启示当下:培育良好实施理念、构建多元保障机制、规划科学劳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工农业生产劳动 农林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讲好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18
作者 高仁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5期66-71,共6页
思政课中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知识共同体、课堂共同体、能力共同体的关系。思政课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双向互动过程,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思政课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学生是认知主体、价值主体和实践主... 思政课中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知识共同体、课堂共同体、能力共同体的关系。思政课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双向互动过程,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思政课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学生是认知主体、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在思政课中处于“主体性”地位,引导着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有效规划设计思政课。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带来的是思政课教学导向的有根有魂,教学内容的有血有肉,教学方法的有声有色,教学效果的有滋有味,最终实现的是思政课整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导性 学生主体性 新时代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任弼时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探索--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0周年
19
作者 贾中海 赵仕炜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3期35-43,共9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一时期,任弼时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始终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一时期,任弼时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始终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严明党的纪律,要求全体党员严格遵守纪律,加强党内纪律教育;整顿不良作风,发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展党员教育和干部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延安时期,任弼时对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使党在自我革命的淬炼中更加坚强有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重要保障。系统总结延安时期任弼时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自我革命 任弼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进、要素、启示:毛泽东现代化动力思想探赜
20
作者 王冠中 代文姣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3期79-90,共12页
动力问题既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引擎,也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和应有之义。毛泽东现代化动力思想历经初步萌芽、形成发展和曲折变奏三个阶段,最终生成由引领型拉动力、内源型驱动力和保障型促动力构成的科学体系。... 动力问题既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引擎,也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和应有之义。毛泽东现代化动力思想历经初步萌芽、形成发展和曲折变奏三个阶段,最终生成由引领型拉动力、内源型驱动力和保障型促动力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引领型拉动力包括科学理论指引力、社会主义导向力和政党建设领导力,内源型驱动力包括矛盾运动推动力、物质生产支撑力和人民群众内驱力,保障型促动力包括科技文教协同力、独立自主自驱力和反思苏联殷鉴力。毛泽东现代化动力思想启示我们,新时代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需在增引力、强后劲和谋长远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现代化动力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