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国土的基本内涵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军 翟曦 +9 位作者 王艳慧 阮于洲 刘万增 李晓波 吴洪涛 曹春华 王东华 赵鹏军 王久辉 王立刚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近些年国土空间数字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标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尚存在着与业务融合不深、技术支撑不够、整...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近些年国土空间数字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标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尚存在着与业务融合不深、技术支撑不够、整体合力不强、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突出表现为高质量信息供给不足、高层次分析能力不强、高层次赋能手段短缺。因此,应以智慧国土为抓手,统筹数字化发展,推进智慧化应用。本文分析了智慧国土的基本内涵,提出以数据—信息—知识为主线,统筹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发展,实现一体化建模、集成化管理及知识化服务;从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及全域智慧管控的角度,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各项工作的智慧化应用水平,实现在实景三维空间研判、用时空信息说话、凭时空知识决策。为了切实地构建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生态、促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后还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创新,开展试点示范,加快专业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智慧国土 基本内涵 统筹数字化发展 推进智慧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RCP耦合情景的城市局地气候分区模拟--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亮 马磊 陈成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基于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能够展现未来城市的多种可能性,是当前土地覆被变化领域的热点。现有研究地表分类体系中的建设用地无法精确刻画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且土地模拟研究中不统一的模拟情景将影响土地模拟结果的可比性,因此,本文采... 基于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能够展现未来城市的多种可能性,是当前土地覆被变化领域的热点。现有研究地表分类体系中的建设用地无法精确刻画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且土地模拟研究中不统一的模拟情景将影响土地模拟结果的可比性,因此,本文采用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ModelIntercomparisonProject,CMIP)最新提出的三种典型SSP-RCP耦合情景,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开展了未来近期(2030年)、中期(2060年)和远期(2090年)的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时空模拟。结合马尔可夫模型和多目标规划预测未来耦合情景下各LCZ类型的数量需求,并通过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实现LCZ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①SSP126情景下生态用地(LCZA/B/D/G)得到了有效保护,且建筑用地(LCZ1~6、LCZ8~10)在主城区的扩张得到有效控制。②SSP245情景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顾及了生态环境保护,尽管建筑用地扩张明显,但生态用地(LCZA/B/D/G)的面积仅出现了轻微下降。③SSP585情景建筑用地(LCZ1~6、LCZ8~10)和耕地(LCZ D)扩张态势十分显著;21世纪中、后期的林地(LCZ A、LCZ B)和水体(LCZ G)将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首次开展了自然与人文双重驱动下的城市LCZ时空模拟,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城市气候与规划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模拟 局地气候分区 SSP-RCP情景 Markov-MOP-FLUS模型 时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与Transformer的地面沉降智能预测方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文祥 张德英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受地面沉降严重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的人口已达19%,开展地面沉降模拟预测对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地面沉降预测在模型参数难以获取、单一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精度低等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集成大模型核心技术的地... 受地面沉降严重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的人口已达19%,开展地面沉降模拟预测对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地面沉降预测在模型参数难以获取、单一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精度低等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集成大模型核心技术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首先,从地面沉降模拟预测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面沉降预测包括算力层、数据层、模型层、评估层与应用层的总体架构;其次,基于LSTM与Transformer提出了地面沉降预测的实用方法;最后,利用上海的地面沉降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在地面沉降模拟预测中取得较好的结果,多模型法对地面沉降变化不大、回弹、变化较大均可进行预测,iTransformer模型对地面沉降变化较小的情况预测效果较好;在微量地面沉降时代,利用大模型的核心技术Transformer可以取得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深度学习 时间序列预测 长短期记忆 TRANSFORMER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害评估任务驱动的遥感信息服务链构建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志强 周天畅 甘巧燕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地震是全球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数据对灾区进行动态震害评估,有助于支持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损失。然而,随着Web服务和在线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根据不同震害评估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数... 地震是全球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数据对灾区进行动态震害评估,有助于支持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损失。然而,随着Web服务和在线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根据不同震害评估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和处理服务进行智能组合,构成遥感信息服务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任务驱动的遥感信息服务链构建方法,通过分析震害评估任务与遥感服务的特点,基于本体构建统一描述语义的震害评估任务描述模型与遥感信息服务描述模型,研究逐级精化的服务多级语义匹配方法,并从服务类型、服务功能、服务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服务匹配。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构建出12条可用服务链,用时均在70 min内,且最优归一化服务质量指标达到0.607。研究成果能够支持遥感信息服务链构建,可为震害服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震害评估 任务驱动 服务链 语义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甄峰 袁超 +3 位作者 张姗琪 顾思浩 牛月 金贤锋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及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智慧国土逐渐成为赋能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手段。但从实施层面来看,智慧国土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其具体的实践路径。...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及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智慧国土逐渐成为赋能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手段。但从实施层面来看,智慧国土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其具体的实践路径。本文在厘清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国土建设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设计思路,具体将通过数据赋能、技术赋能及场景赋能三种模式,推动实现对城市的高质量全程智治。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结合其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从自然资源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探索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城市数字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国土 城市高质量发展 时空信息 总体思路 赋能路径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山洪灾害场次洪水最大携沙量预测模型
6
作者 许懿娜 段乐 +5 位作者 刘超 聂锐华 李乃稳 刘秀菊 任妮 鲁恒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216-228,共13页
汶川地震后,震区产生了大量松散堆积体,受强降水影响产生了破坏性更强的山洪灾害,加剧了灾害的危险性,增加了灾害防治的困难度,研究震区山洪灾害可为评估灾害的风险性及后续的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以66处历史山洪灾害作为样本数据,进行... 汶川地震后,震区产生了大量松散堆积体,受强降水影响产生了破坏性更强的山洪灾害,加剧了灾害的危险性,增加了灾害防治的困难度,研究震区山洪灾害可为评估灾害的风险性及后续的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以66处历史山洪灾害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可量算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山洪灾害的携沙量影响机制,确定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物源量四个影响因子作为主控因子,基于SPSS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场次洪水最大携沙量及最大携沙距离的估算模型,并选取了汶川县和都江堰市的共23处山洪水沙灾害数据进行了模型的验证且与其他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靠性好,精度更高。研究成果有助于预测汶川震区潜在的山洪水沙灾害区域,为山洪水沙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区 山洪灾害 携沙量 最大携沙距离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编辑三维场景的动态3D Tiles构建方法
7
作者 马林兵 代兴龙 胡靖元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500-512,共13页
可编辑的大型三维WebGIS具有一定的应用场景需求,常见的3DTiles数据格式局限于静态场景渲染,在编辑的三维场景中,需要构建动态的3D Tile文件格式和多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Lo D)渲染方法。本文从动态空间索引和多细节层次技术两方... 可编辑的大型三维WebGIS具有一定的应用场景需求,常见的3DTiles数据格式局限于静态场景渲染,在编辑的三维场景中,需要构建动态的3D Tile文件格式和多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Lo D)渲染方法。本文从动态空间索引和多细节层次技术两方面研究Web在线编辑大型三维场景的构建方法,将动态松散八叉树和半边折叠LoD构建算法应用于3D Tiles构建流程中,实现支持可编辑场景的3D Tiles构建与更新。结果表明:(1)松散八叉树索引在计算量上能够实现动态更新的目标,且在视锥体剔除上有着良好的精度;(2)基于半边折叠法进行准实时LoD的构建,能够满足动态场景下实时计算LoD的需求;(3)所构建的3D Tiles场景,配合Three.js等成熟框架并应用WebWorker等技术,能够顺利完成3DTiles的高效调度和渲染。研究成果对城市三维模型在线编辑、动态地理三维场景的加载渲染等相关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Tiles 松散八叉树 空间索引 LOD 三维地理空间数据 三维渲染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害任务驱动的遥感信息服务链动态演化方法
8
作者 杜志强 周天畅 甘巧燕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5期666-679,共14页
我国饱受地震灾害困扰,其社会影响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利用遥感数据对灾区进行动态震害评估,能够有效支持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损失。如何根据不同震害评估任务需求,动态演化遥感信息服务链,满足演化过程中的... 我国饱受地震灾害困扰,其社会影响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利用遥感数据对灾区进行动态震害评估,能够有效支持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损失。如何根据不同震害评估任务需求,动态演化遥感信息服务链,满足演化过程中的灵活性和高响应能力的需求,已成为智能化抗震救灾中的焦点问题。根据遥感信息服务链动态演化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从任务功能需求、数据需求、质量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服务链演化驱动分析,提出基于多维度语义关联模型的推理演算方法,实现不同驱动力条件下遥感信息服务链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执行时间为7 min,满足相关行业标准小于10 min的演化要求。基于任务驱动的遥感信息服务链演化方法可以有效地支持震灾害后的评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震害评估 服务链 语义匹配 动态演化 遥感信息 任务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C向CityGML标准三维建筑模型转换方法及实现
9
作者 李朝奎 唐至娜 +3 位作者 谢梦愿 田沁 陈建辉 傅开鸿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5期626-640,共15页
三维城市模型是智慧城市与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内容。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构建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为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而精细的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由于标准的差异,BIM无法... 三维城市模型是智慧城市与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内容。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构建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为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而精细的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由于标准的差异,BIM无法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和交互应用,极大地限制了IFC标准BIM的应用优势。本文挖掘IFC、CityGML(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标准三维建筑模型的语义表达差异,提出BIM源模型向不同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LOD)层级模型的几何转换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转换流程,实现IFC标准BIM向CityGML标准三维建筑模型的几何转换;设计并开发转换原型系统。研究表明:本方法及实现流程能够有效实现IFC-BIM模型向CityGML-BIM模型的不同LOD层级的转换,且对多数单体模型相当实用;转换后模型未见错误与偏差,视觉效果良好;具备灵活性,可根据不同模型的转换进行调整。研究成果为BIM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为智慧城市与数字孪生开辟了一种新的数据来源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三维GIS模型 IFC CITYGML 自动转换 L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实景三维重建技术综述
10
作者 康志忠 杨俊涛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构建语义丰富、几何精确且拓扑完备的室内三维模型是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虚拟现实、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室内空间结构布局复杂、实体要素类型多样及杂乱遮挡等因素给室内实... 构建语义丰富、几何精确且拓扑完备的室内三维模型是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虚拟现实、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室内空间结构布局复杂、实体要素类型多样及杂乱遮挡等因素给室内实景三维重建带来诸多挑战。近些年,室内实景三维重建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现有方法的系统性总结仍较为欠缺。本文对室内实景三维重建最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归纳。首先,简要总结当前主流的室内空间三维数据采集手段;其次,从室内实景三维模型构建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出发,从实体要素语义识别和分类、实体要素几何模型生成、空间拓扑特征组织与表达方面对现有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最后,对室内实景三维重建相关研究现存的技术挑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实景三维 数据配准 实体要素分类 空间拓扑模型 实体要素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耳标参数映射的时空信息可听化方法
11
作者 杨乃 连晓娜 +3 位作者 袁玥 黄明仁 李乔石 林鑫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469-481,共13页
随着时空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如何在保留地图可视化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时空信息可听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因此,首先以2022年纽约市PM_(2.5)污染情况为例,采用通用克里金法对PM_(2.5)污染浓度数据进行插值,得到纽约市2022年365幅PM_(... 随着时空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如何在保留地图可视化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时空信息可听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因此,首先以2022年纽约市PM_(2.5)污染情况为例,采用通用克里金法对PM_(2.5)污染浓度数据进行插值,得到纽约市2022年365幅PM_(2.5)浓度专题地图;其次,提取每张专题地图的色相、饱和度、明度平均值,并将它们与PM_(2.5)浓度数据的标准差分别映射为音色、音高、音强、音长四个维度的耳标参数,使用Sibelius编排创建乐曲,实现纽约市2022年PM_(2.5)数据的可听化;最后,对可听化的污染意象信息传递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污染浓度最严重比最不严重和不严重信息的传递效果好;(2)污染浓度变化最大和变化较大比变化最小信息的传递效果好;(3)污染浓度地域差异变化最大比变化最小信息的传递效果好;(4)音强和音高传递污染浓度信息的效果最佳,被试者的认可度也最高,而音长传递污染地域差异的效果最差;(5)被试者对于使用以上可听化形式来传递污染信息的态度持中立到同意的态度,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实验拓展了时空信息可听化的研究内容,丰富了对于地图可听化技术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听化 时空信息 PM_(2.5) 耳标参数 HSV颜色空间 分层设色 映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体检综合评估的知识建模——以广州市为例
12
作者 吴健华 王驭 +3 位作者 王思佳 王鹏 陈婉莹 崔君宇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455-468,共14页
随着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城市生活空间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体检评估作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多个试点城市开展和实施。然而,目前城市体检评估基本内涵尚不明确,相关知识结构化工作较少,缺乏对城市体检评... 随着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城市生活空间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体检评估作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多个试点城市开展和实施。然而,目前城市体检评估基本内涵尚不明确,相关知识结构化工作较少,缺乏对城市体检评估知识模型的深入研究。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提出一种基于评估要素提取和关注要点解析与关联的方法,依托城市体检指标体系,通过评估要素提取、关注要点解析、关注要点关联和基本内涵凝练四个步骤,明确了21项城市体检综合评估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结构化建模构建了城市体检综合评估知识体系;其次,从知识层级、地理知识和事件叙事的角度,对知识体系进行了关联化处理,形成了城市体检综合评估知识模型;最后,本文将知识模型应用于广州市城市体检综合评估知识服务系统研发,实现了城市体检综合评估知识的可视化展示、知识推荐、智能问答等应用。同时,文中探讨了本思路和方法的推广前景与存在问题,指出知识模型的构建和应用需要考虑的技术难点与实际需求,为城市体检综合评估知识服务提供了思路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检 评估指标 结构化建模 关联化处理 知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影像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典型区域植被类型分类
13
作者 潘琛 顾建祥 岳照溪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6期698-709,共12页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植被具有类型多样、分布格局破碎等特征,给植被空间实地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基于资源一号02D(ZY1E)高光谱卫星影像,建立植被类型光谱库,不仅包含不同季节的植被光谱特征,还充分考虑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和空间分...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植被具有类型多样、分布格局破碎等特征,给植被空间实地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基于资源一号02D(ZY1E)高光谱卫星影像,建立植被类型光谱库,不仅包含不同季节的植被光谱特征,还充分考虑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破碎性。基于ShuffleNet轻量级深度学习网络,结合空谱注意力机制,构建高光谱植被分类深度学习网络,利用遥感影像的光谱、空间特征,实现不同季节研究区域植被分类;并与常用方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较常规的CNN和SVM方法,本方法在精确率、召回率、F1和总体精度四项评价指标均有较大提升,能够较好地刻画地物轮廓和保持斑块完整性,且多期分类结果总体精度均能够达到0.85以上;水田作物(以水稻为主)是研究区夏季主要的基本农作物,以茭白为代表的水生植被、林地也有大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影像 植被分类提取 空谱注意力机制 植被光谱库 深度学习 资源一号遥感影像 光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研究概述
14
作者 姬龙涛 李亚汝 +1 位作者 张军海 刘雅浩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6期732-744,共13页
时空数据模型是模拟处理具有时间、空间、主题等多维语义特征时空数据的有效工具。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思维和技术来认识、表达、存储与分析地理现象,通过构建时空对象实体、封装操作行为、模拟时序关系实现抽象描述地... 时空数据模型是模拟处理具有时间、空间、主题等多维语义特征时空数据的有效工具。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思维和技术来认识、表达、存储与分析地理现象,通过构建时空对象实体、封装操作行为、模拟时序关系实现抽象描述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具有支持变长记录、多元组存储和子对象嵌套的优势。本文通过概述已有研究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纵向梳理模型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总结相关研究构建模型的基本思路和独特视角;横向参照数据模型的抽象过程,从概念、逻辑、物理三个层次分析模型的构成和特点,梳理不同研究设计模型的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以期为模型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为模型完善和新模型探索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数据 时空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 时空对象 概念模型 逻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和知识图谱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架构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杭彬 韦朝旭 +6 位作者 陈茜茜 胡辰雨 周少军 赵峰 刘一宁 黄炜 刘春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为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解决目前智慧城市数据不能满足多领域兼容覆盖的需要、数据孤岛等问题,本文提出融合城市动静态多源数据、城市数据运算方案和数据组织管理方案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概念,进而提出一种依托本体框架的城市空间数字... 为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解决目前智慧城市数据不能满足多领域兼容覆盖的需要、数据孤岛等问题,本文提出融合城市动静态多源数据、城市数据运算方案和数据组织管理方案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概念,进而提出一种依托本体框架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架构,以多源多模知识图谱为核心来管理城市治理的数据模块、数据运算模块、数据可视化模块和城市服务模块,使得所有数据和事件、行为都在同一框架与协议下运作。本架构有三个特点:①依托本体框架,构建语义解释器覆盖领域全要素,保证数据结构完整和质量可靠;②数据与业务脱钩,原始数据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重构为知识单元,适度脱敏推动数据融合;③空间运算升级为知识运算,利用知识图谱通过知识推理、知识发现等来优化传统计算,拓展服务边界及节省运算资源。通过知识图谱的管理架构,可以保证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数据质量可靠性、完整性、可解释性和共享性,确保了空间数字底座对城市空间信息服务的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数字化转型 时空大数据 数据管理 本体 知识图谱 城市格网化管理 道路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多模态数据特征关联的城市功能区识别方法——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娇 胡胜 +2 位作者 刘宇轩 徐永洋 吴亮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城市功能区在城市化建设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功能区建模与分析对于规划城市土地布局和优化土地利用模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城市功能区建模与分析的研究中,仍存在多模态数据利用率低、关联特征损失大的问题,这导致难以精确捕捉... 城市功能区在城市化建设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功能区建模与分析对于规划城市土地布局和优化土地利用模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城市功能区建模与分析的研究中,仍存在多模态数据利用率低、关联特征损失大的问题,这导致难以精确捕捉城市空间结构信息。因此,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区域为例,基于街景影像数据和兴趣点数据构建城市功能区识别方法。首先,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00 m×500 m的格网单元,运用自然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空间插值等方法来提取多维度的城市功能特征;其次,利用核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多模态数据的关联特征,分析不同共享空间维度和相关性的关系;最后,基于建成环境特征、社会经济语义特征、拼接特征及关联特征的多维度特征构建随机森林功能区识别模型,并分别与两种常用数据模态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本方法相较于没有顾及关联特征的模型准确度提高了3.4%。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决策规划、城市发展评估提供帮助,推动城市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区 多模态数据融合 特征关联 核典型相关分析 街景 兴趣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前视影像的路面病害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赫英策 李禹萱 +1 位作者 孙尚宇 宋伟东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5期605-617,共13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路面病害检测中,目前研究多关注俯视影像的路面病害检测,前视影像中复杂场景对检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尚不足。本文基于YOLOv8(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8)...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路面病害检测中,目前研究多关注俯视影像的路面病害检测,前视影像中复杂场景对检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尚不足。本文基于YOLOv8(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8)提出一种路面病害检测模型YOLO-RMID(road maintenance inspection detection)。利用Mask掩模将天空与地面分隔开,屏蔽空中悬挂输电线区域;将注意力机制融入主干特征提取部分中的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 fast,SPPF)模块,提高裂缝所在区域权重;在特征融合部分中通过将BiFusion模块与RepBlock模块相结合,构建多尺度融合特征BFRB(BiFusion RepBlock)结构,提高模型对路面病害的感知能力;为验证方法可行性,制作路面病害数据集LNTU_RMID,结合公开数据集RDD2022,与常用的MUENet、CrackYOLO及DGE-YOLO-P模型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综合性能相对最优,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约6.7%、5.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病害检测 深度学习 SPPF YOLOv8 多尺度 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大数据支持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梓安 李满春 +3 位作者 周琛 夏南 高醒 陈振杰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370-385,共16页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加强空间开发管制、控制城镇无序蔓延的重要措施;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是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相关研究大多基于土地利用数据与统计数值进行,对人类活动反映不足,尤其缺乏对商业、医疗、教育等经济活...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加强空间开发管制、控制城镇无序蔓延的重要措施;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是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相关研究大多基于土地利用数据与统计数值进行,对人类活动反映不足,尤其缺乏对商业、医疗、教育等经济活动的刻画。本研究以长沙市为研究区,采集兴趣点数据、签到数据、人口空间化数据等多源时空大数据,利用CLUMondo模型根据现状数据和土地利用需求开展长沙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模拟总体精度大于90%。②2035年长沙市中心城区共有建设用地1339 km^(2)。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1207 km^(2),其中,城镇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1157 km^(2),占比为95.86%。③2020~2035年,研究区正东、西北两个方位保持较高扩展强度。正东方向集聚式扩展明显;西北方向沿湘江扩散式发展,延伸进入望城区内部。④研究区建设用地集聚效应明显,其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与人口密度、商业活动强度有着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大数据 图像分类 DMSP/OLS 土地利用 CLUMondo 城镇用地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以广东省上坪镇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阳阳 孙中瑞 +2 位作者 陈斌 徐锋良 张青峰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了打破地质灾害中高位隐蔽性隐患发现难的局限,查清复杂地形下突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准识别。本研究以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成点云、数字高程模型... 为了打破地质灾害中高位隐蔽性隐患发现难的局限,查清复杂地形下突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准识别。本研究以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成点云、数字高程模型等衍生数据,在真三维环境中结合山体阴影进行隐患点识别,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典型灾点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识别的隐患点与现地验证情况一致,正确率达100%;共识别出隐患点23处(滑坡14处、崩塌9处),灾害密度约4处/km~2。本研究通过集成“空地联动”“点面体协同”“二三维一体”的方法,将立体灾害点搬进数字空间,实现了隐蔽性点位和调查盲区的全覆盖,对灾害预警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地质灾害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隐患识别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点事件统计聚类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敬一 唐建波 +3 位作者 郭琦 姚晨 陈金勇 梅小明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挖掘地理空间数据中点事件聚集模式对于揭示流行疾病、犯罪分布热点区域及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格局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形状、密度和大小的显著空间点聚集模式的识别,目前以空间扫描统计为代表的方法虽然可以对空间点聚类的显著... 挖掘地理空间数据中点事件聚集模式对于揭示流行疾病、犯罪分布热点区域及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格局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形状、密度和大小的显著空间点聚集模式的识别,目前以空间扫描统计为代表的方法虽然可以对空间点聚类的显著性进行统计推断,减少虚假聚类结果,但其主要用于识别球形或椭圆形状的聚簇,对于沿着街道或河道分布的任意形状、不同密度的显著空间点聚簇识别还存在局限。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点聚集模式统计挖掘方法。首先,采用Voronoi图来度量空间点分布的聚集性,将空间点聚类问题转化为热点区域探测问题;其次,结合局部Gi*统计量探测统计上显著的空间点聚簇;最后,通过模拟数据和真实犯罪事件数据进行实验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探测任意形状的空间点聚类,并对空间点簇的显著性进行统计判别,识别显著的空间点簇,减少随机噪声点的干扰;聚类识别结果优于现有代表性方法,如DBSCAN算法、空间扫描统计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点聚类 显著模式 空间数据挖掘 统计检验 犯罪热点分析 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