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开放刍议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学道 陈士夫 黄维兰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本文阐述了实验室开放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就实验室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管理 资金投入 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室 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内容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新探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青松 任其平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2-114,共3页
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其“集中定点”教育实习模式的固有弊端,而表现为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主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营造师范生“教师角色”形成的良好氛围,高师院校应在教育实习的课程设置、管理模式、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全... 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其“集中定点”教育实习模式的固有弊端,而表现为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主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营造师范生“教师角色”形成的良好氛围,高师院校应在教育实习的课程设置、管理模式、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建构新世纪“集中—分散—集中”的教育实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 管理模式 高等师范教育 教育实习 实习模式 教育类课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郝文清 吴远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因特网(Internet)正在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网络正在日益深入大学生的生活,这个由鼠标、键盘等组成的网络世界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分... 因特网(Internet)正在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网络正在日益深入大学生的生活,这个由鼠标、键盘等组成的网络世界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人际交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既给大学生带来新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但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现出来。因此克服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人际关系 大学生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继华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在我国已成为现实,树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成为评判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加强对质量控制的对策性研究是保证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树立怎样的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及如何加强教育质量的...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在我国已成为现实,树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成为评判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加强对质量控制的对策性研究是保证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树立怎样的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及如何加强教育质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多样化 发展 质量控制 教育质量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具理性对我国教育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方明宝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4-126,共3页
近代以降,西方的工具理性伴随其科学技术传播到我国,迎合了国人建立民族国家的心理需要,因而迅速的漫延开来并侵入教育领域,其后果是导致了教育的功利主义: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教育功利主义忽视了人自身的解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层面的... 近代以降,西方的工具理性伴随其科学技术传播到我国,迎合了国人建立民族国家的心理需要,因而迅速的漫延开来并侵入教育领域,其后果是导致了教育的功利主义: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教育功利主义忽视了人自身的解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层面的教育功利主义导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教育功利主义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教育学教学的困境与目标定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家云 叶忠 方明宝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06-109,共4页
高师教育学的教学长期处于困境之中,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为设置的多重教学目标。因此,必须重新审定教育学的教学目标。教育学的教学应培养学生合理的“教育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 高师教育学的教学长期处于困境之中,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为设置的多重教学目标。因此,必须重新审定教育学的教学目标。教育学的教学应培养学生合理的“教育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主体观和教育实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教育意识 公共教育学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的意境与空间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泽昌 任世忠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2-133,共2页
中国画的意境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画家们主要依借空间境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师外造化”、“师法自然”就是创造绘画意境的根本途径,画家们为了创造出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以实求虚、以有求无、... 中国画的意境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画家们主要依借空间境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师外造化”、“师法自然”就是创造绘画意境的根本途径,画家们为了创造出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以实求虚、以有求无、以真求神,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创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作品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意境 空间关系 绘画 山水画 花鸟画 情景交融 虚实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启加 尹文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口语教学 教学策略 教师 角色定位 学生 文化导入 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的游戏笔法与人物形象艺术 被引量:4
9
作者 方本新 张宁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03-105,共3页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以运用游戏笔法为显著特色的一部杰作。其游戏笔法的运用,不只体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还丰富和深化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就其运用游戏笔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英...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以运用游戏笔法为显著特色的一部杰作。其游戏笔法的运用,不只体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还丰富和深化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就其运用游戏笔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英雄形象和报、猪形象的结合;二、高僧形象与具有人性弱点的世俗之人的结合;崇高神佛与卑劣统治者的结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紧紧抓住喜剧的本质和规律,通过运用游戏笔法,造成人物性格中不和谐的一面.塑造出一个个极滑稽谈谐、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从而为我国古典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功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笔法 人物形象 艺术成就 《西游记》 古典小说 喜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唐代诗歌中“捣衣”意象的嬗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晚霞 牛继清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南北朝至唐代出现了大量的“捣衣诗”同题及运用“捣衣”诸物象抒发感情的诗作。在此期间,捣衣诗的意象有一个明显的嬗变过程:南北朝时的捣衣诗经历了由“宫怨”到“闺怨”的发展过渡,并长期以“宫怨”、“闺怨”为基调;进入唐代以... 南北朝至唐代出现了大量的“捣衣诗”同题及运用“捣衣”诸物象抒发感情的诗作。在此期间,捣衣诗的意象有一个明显的嬗变过程:南北朝时的捣衣诗经历了由“宫怨”到“闺怨”的发展过渡,并长期以“宫怨”、“闺怨”为基调;进入唐代以后,“捣衣”意象有所拓宽;盛唐之后,捣衣诗在“怀念”这一层面上完全普适化,即除传统的“宫怨”、“闺怨”诗外,还可以运用“捣衣”诸物象来表达思妻、怀乡、怀友等多种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诗 南北朝 唐代 普适化 捣衣意象 诗歌 文学研究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之系统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贵华 朱翠萍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将高校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纳入一个系统进行了统筹规划、设计。实行现代化管理,发挥整体优势,以利于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校 文档一体化 管理结构 设计 系统结构 辅助功能 档案管理 业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序》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瑛 于美芹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评介《现代十六家小品序》,论述了阿英的现代散文观。文章首先介绍了阿英走近现代散文的特殊背景,而后谈到面对现代散文,阿英固有的传统文学观念与革命文学思想的交融,最后,通过对《现代十六家小品序》的具体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阿英... 通过评介《现代十六家小品序》,论述了阿英的现代散文观。文章首先介绍了阿英走近现代散文的特殊背景,而后谈到面对现代散文,阿英固有的传统文学观念与革命文学思想的交融,最后,通过对《现代十六家小品序》的具体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阿英对现代散文发展作出的独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英 《现代十六家小品序》 散文 社会性 散文观 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卫国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19,共8页
1958年史学界掀起了“拔白旗、插红旗”所谓的“史学革命”,“厚今薄古”、“打破王朝体系”、“打倒帝王将相”、“以论带史”等口号大为流行。1961年在中央调整工作方针的大背景下,由教育部、宣传部组织,翦伯赞、郑天挺等具体负责,调... 1958年史学界掀起了“拔白旗、插红旗”所谓的“史学革命”,“厚今薄古”、“打破王朝体系”、“打倒帝王将相”、“以论带史”等口号大为流行。1961年在中央调整工作方针的大背景下,由教育部、宣传部组织,翦伯赞、郑天挺等具体负责,调集全国史学专家,编修高校的历史教材。在教材的编写原则中,贯彻翦伯赞等宣传的历史主义思想,清理“史学革命”的影响。作为负责人,翦老和郑老等都相当负责,重视史料、讲求客观、给帝王将相应的历史地位。近五年时间里,最终完成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五十余种历史教材,是“文革”前中国史学界一次难得的合作,并取得了可贵的颇有建设性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史学革命 翦伯赞 郑天挺 历史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讽刺诗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四平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讽刺诗 诗歌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丰竞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对心理动词内部进行分类,并提出心理动词鉴别式;在语义范畴内,对各类心理动词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人类认知的过程表现为心理活动的连续统的观点;运用“原型”理论,对心理动词与非心理动词,心理动词中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进行区分。
关键词 心理动词 语义分析 语法功能 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习负担的情感体验与减负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志宏 刘兆宇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88-89,共2页
学习负担是个相对的概念,决定学生对学习负担情感体验的是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减负”的关键就是提高学习活动的智力含量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改变作业类型和层次,改变学习的状态与增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顽强意... 学习负担是个相对的概念,决定学生对学习负担情感体验的是学习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减负”的关键就是提高学习活动的智力含量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改变作业类型和层次,改变学习的状态与增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刻苦学习精神,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正向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负” 学习负担 学习需要 情感体验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树放 李玉琴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4-27,共4页
儒家伦理哲学,是以仁(人)为本的人生、社会哲学。儒家把仁与礼紧密结合,儒家德治实质是礼治,仁学实质是礼学。至宋明理学,形成了系统深邃的儒家“心性之学”。对儒家伦理哲学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可发见其中蕴含的具现代意义的哲学智... 儒家伦理哲学,是以仁(人)为本的人生、社会哲学。儒家把仁与礼紧密结合,儒家德治实质是礼治,仁学实质是礼学。至宋明理学,形成了系统深邃的儒家“心性之学”。对儒家伦理哲学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可发见其中蕴含的具现代意义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儒家的忠恕,把个人与他人与国家社会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蕴含的爱国主义、整体主义思想;儒家的中庸哲学,蕴含的追求真善美结合的理想人生社会境界;儒家重义伦理价值观,注重道德对人生、社会发展的作用,所有这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均有明显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群已关系 仁学 礼学 心学 忠恕 中庸 现代意义 儒家伦理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0—3岁儿童智力发展中的动作训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轶冰 鲁峰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10-111,共2页
0—3岁儿童的智力开发对一生能力的形成极其重要,由于婴儿与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动作训练对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根据0—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动作的大运动方面及精细运动方面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训练,并在... 0—3岁儿童的智力开发对一生能力的形成极其重要,由于婴儿与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动作训练对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根据0—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动作的大运动方面及精细运动方面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训练,并在此过程中遵循必要的原则,以促进其毕生能力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3岁儿童 安全性 自由性 成熟性 发展性 婴儿 智力 动作发展 动作训练 智力发展 智力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不朽的悲怆———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悲剧意识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敏 万春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4-26,61,共4页
李贺诗歌中强烈的生命的悲剧意识体现了李贺作为一个短命诗人的终极痛苦———追求不朽的悲怆。正是这种近乎绝望的悲怆,使李贺弹奏出了与众不同的曲调,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悲剧诗人。
关键词 李贺 诗歌 生命悲剧意识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育人职能刍议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余本兰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 宿舍文化 育人功能 育人环境 宿舍管理 改革 文化建设 美育功能 正面导向功能 控制功能 凝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