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饮水中包括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B)、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B)、二...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饮水中包括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B)、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B)、二甲基异莰醇(2-MIB)、2,4,6-三氯苯甲醚(2,4,6-TCA)、2,3,6-三氯苯甲醚(2,3,6-TCA)、土臭素(GSM)和2,3,4-三氯苯甲醚(2,3,4-TCA)在内7种异味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含盐量、萃取温度和时间、解析时间和温度、气相条件和质谱条件,实现饮水中上述7种异味物质的分析。结果7种异味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50~100 ng/L,相关系数(R^(2))在0.9971~0.9990之间,检出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tation,LOQ)范围分别为0.04~0.15 ng/L和0.14~0.50 ng/L,三个浓度水平(1.00、10.0和50.0 ng/L)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0%~119%、103%~116%和92.3%~107%,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6.58%~14.1%、3.87%~9.01%和1.86%~8.9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饮水中7种异味物质的检测。展开更多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概念于2001年首次被国外学者提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和市政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饮用水是新污染物重要的暴露途径之一,因此评估自来水厂处理工艺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供水...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概念于2001年首次被国外学者提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和市政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饮用水是新污染物重要的暴露途径之一,因此评估自来水厂处理工艺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供水领域重点关注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等新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发现我国水环境、水源水及自来水水中均存在不同浓度水平的新污染物且部分区域的风险较高。本文统计了水厂预处理工艺(预臭氧和生物曝气滤池),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消毒)和深度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膜过滤)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究了各工艺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自来水厂常规工艺对各类新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都十分有限。总的来说,本文可为供水行业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控制饮用水中新污染物风险,保障饮水健康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饮水中包括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B)、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B)、二甲基异莰醇(2-MIB)、2,4,6-三氯苯甲醚(2,4,6-TCA)、2,3,6-三氯苯甲醚(2,3,6-TCA)、土臭素(GSM)和2,3,4-三氯苯甲醚(2,3,4-TCA)在内7种异味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含盐量、萃取温度和时间、解析时间和温度、气相条件和质谱条件,实现饮水中上述7种异味物质的分析。结果7种异味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50~100 ng/L,相关系数(R^(2))在0.9971~0.9990之间,检出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tation,LOQ)范围分别为0.04~0.15 ng/L和0.14~0.50 ng/L,三个浓度水平(1.00、10.0和50.0 ng/L)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0%~119%、103%~116%和92.3%~107%,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6.58%~14.1%、3.87%~9.01%和1.86%~8.9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饮水中7种异味物质的检测。
文摘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概念于2001年首次被国外学者提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和市政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饮用水是新污染物重要的暴露途径之一,因此评估自来水厂处理工艺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供水领域重点关注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等新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发现我国水环境、水源水及自来水水中均存在不同浓度水平的新污染物且部分区域的风险较高。本文统计了水厂预处理工艺(预臭氧和生物曝气滤池),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消毒)和深度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膜过滤)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究了各工艺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自来水厂常规工艺对各类新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都十分有限。总的来说,本文可为供水行业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控制饮用水中新污染物风险,保障饮水健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