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稿指南
1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现代教育科学》为吉林省教育厅管理、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科研管理学会协办的教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曾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8年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5-2016年度... 《现代教育科学》为吉林省教育厅管理、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科研管理学会协办的教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曾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8年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5-2016年度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服务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及管理、科研、教辅人员,教育学专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教育厅 中文核心期刊 现代教育科学 教育科研管理 教育行政人员 硕士研究生 教育学专业 教辅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组织模式重塑的思考——基于112部高校章程的编码分析
2
作者 蔡樱华 熊庆年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高校作为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内部院系治理架构的设计不仅体现国家治理制度的深刻内涵,也是高校治理体系的核心支撑。当前的高校院系治理存在着上下级组织关系定位偏差、责权界限模糊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削弱了院系组织对高校治理... 高校作为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其内部院系治理架构的设计不仅体现国家治理制度的深刻内涵,也是高校治理体系的核心支撑。当前的高校院系治理存在着上下级组织关系定位偏差、责权界限模糊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削弱了院系组织对高校治理制度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对教育部正式核准的112部大学章程的文本编码分析表明,我国高校院系治理主要沿袭了“结构控制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层面往往忽视了院系治理所蕴含的学科特殊性,倾向于依赖行政手段来推动各项改革;而院系层面则缺乏学术自治的内生动力,过多地依赖于校级资源来推进改革。建议院系治理应更加凸显其学科属性,切实增强学术自主权;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制度设计优化院系组织架构,构建起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组织激励模式”,从而充分释放中国高校的学术潜能,并有力塑造其组织内部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程 院系治理 学术自主权 结构控制模式 组织激励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生而行”: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本属性的根性认知
3
作者 何文栋 王喜娟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规约各制度主体思与行的规则体系,是为了规范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发展而确立的一种“软法”规范。然而,在大学场域中,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及其实施中却存在着“刚性”有余而“人性”不足的现象,这似乎背离了大学的初心与...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规约各制度主体思与行的规则体系,是为了规范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发展而确立的一种“软法”规范。然而,在大学场域中,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及其实施中却存在着“刚性”有余而“人性”不足的现象,这似乎背离了大学的初心与使命。从人学视角出发可见,人本性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根本属性。从属人、育人、为人三维向度来看,属人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本属性的本源,即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因学生而诞生、因学生而发展,是协调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制度中介;育人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本属性的根基,即大学以教学管理制度文本及实施为中介对学生主体进行规约、激励以及价值引导;为人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本属性的归宿,即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为了学生而存在,是为了规范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发展而存在。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本属性的当代阐释,即贯彻以生为本的制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秉承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衡量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属人性 育人性 为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公费师范生培养: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理路
4
作者 胡玉平 陈秀英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公费师范生承载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关照和期冀,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公费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公费师范生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选拔方式单一、学生报考动机功利、生源质量次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校对学生底蕴培养欠缺、... 公费师范生承载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关照和期冀,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公费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公费师范生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选拔方式单一、学生报考动机功利、生源质量次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校对学生底蕴培养欠缺、管理失于宽松等问题。教育家精神中蕴含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公费师范生培养,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培养为根基,以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培养为重心,以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贯穿培养全过程,使公费师范生在品德、素养、人格上全面发展,为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教育家精神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探讨
5
作者 程子轩 黄喜生 乔亚茹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为更全面地反映高校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程教学之中。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所载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及学科分布、研究热点、研... 为更全面地反映高校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程教学之中。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所载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及学科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在早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字化技术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影响显著;未来开展的形成性评价应在教育政策、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的驱动下,依托数字化技术平台建立更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更广泛的课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效果 高校课程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数字化技术平台 教育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双重制度逻辑分析
6
作者 曹如军 施佩瑶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在双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下,影响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及其实施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各有其宏观职责立场,又因组织均是具体个人的集合而遵循人性理论、差序格局等微观利益逻辑,所以高校学术评价的走样和失真,是由各类主体宏观职责... 在双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下,影响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及其实施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各有其宏观职责立场,又因组织均是具体个人的集合而遵循人性理论、差序格局等微观利益逻辑,所以高校学术评价的走样和失真,是由各类主体宏观职责立场与微观利益逻辑交错叠加所导致。服务于科技—人才—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的高校教师评价变革,应基于制度的宏观逻辑,要求政府在高校学术评价上能统筹、协调不同主体的职责立场,强化推动高校有序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应基于制度的微观逻辑,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立场和利益,建立健全学术评价的诚信制度、实施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学术评价 双重制度逻辑 逻辑分析 评价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及其发挥
7
作者 许桂芳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66-71,97,共7页
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包含符号纪念、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艺术纪念、行为纪念等多种形式,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借助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勾勒历史发展脉络,其主要功... 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包含符号纪念、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艺术纪念、行为纪念等多种形式,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借助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勾勒历史发展脉络,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传承历史记忆,增强国家认同;激发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辨明爱国方向,凝聚爱国共识;宣传政治主张,实现社会动员。发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需要深入挖掘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聚焦“四史”教育和“中国梦”教育两大主题,统筹“线上”和“线下”两大平台,发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教育功能,健全考核评价和信息反馈两大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铸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爱国主义教育 功能表达 实践理路 纪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在地国际化”研究的兴起、本土特征及审思
8
作者 房欲飞 钱梦婷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1-7,59,共8页
我国的“在地国际化”研究兴起于“国际化”与“本土化”之争中,研究历程可分为自发探索期、概念自觉与缓慢起步期、迅猛增长与深化拓展期3个阶段。具体研究内容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包括术语与概念内涵的本土化、价值认知的本土关怀... 我国的“在地国际化”研究兴起于“国际化”与“本土化”之争中,研究历程可分为自发探索期、概念自觉与缓慢起步期、迅猛增长与深化拓展期3个阶段。具体研究内容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包括术语与概念内涵的本土化、价值认知的本土关怀、实践路径探索的本土特色等。其内涵界定的“目标取向”拓展了概念的认知维度,有望为价值和实践路径的本土探索贡献跨文化案例。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在地国际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土实践机制探索尚待深入,实证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理论的验证、拓展及深化。在“在地国际化”实践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有必要启动实证研究,检验既有理论并生成本土实践工具;直面现实困境,加强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在地国际化”路径创新研究;将研究对象放在与跨境流动的关系中深入探索,加强二者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地国际化 本土国际化 跨境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C支持下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与理论反思
9
作者 陆云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深度学习的实质是高阶思维的生成,Spoc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教师在技术支持下设计的教学路径成为可操作的对象,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前的自主探究。教师在平台上提供的资料,既要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又要给... 深度学习的实质是高阶思维的生成,Spoc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教师在技术支持下设计的教学路径成为可操作的对象,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前的自主探究。教师在平台上提供的资料,既要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新知的脚手架,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自我知识”的探求,教师的答疑要注重将结论、知识的探究过程、探究方法三者合为一体。深度学习的实现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C 深度学习 教学路径 理论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权式治理:中小学组织结构的场域建构逻辑
10
作者 王强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组织结构变革是中小学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学校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战略内容和发展模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优化。从场域视角审视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构建“资本—权力—文化”场域理论框架,剖析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赋... 组织结构变革是中小学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学校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战略内容和发展模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优化。从场域视角审视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构建“资本—权力—文化”场域理论框架,剖析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的赋权式治理机制,以期揭示在动态复杂的场域环境下,学校应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资本、分配职权及塑造文化等实现组织结构变革,进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与内在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式治理 组织结构 中小学治理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数字化跨学科课程的模式探索——以PPEE模式为例
11
作者 张敬威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PPEE模式(Philosophy-Politics-Economics-Education)为本科教育学数字化跨学科课程的构建提供了创新路径。该模式的内涵包括四学科的知识协同和数字化融合,旨在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视角的复合... 在新文科背景下,PPEE模式(Philosophy-Politics-Economics-Education)为本科教育学数字化跨学科课程的构建提供了创新路径。该模式的内涵包括四学科的知识协同和数字化融合,旨在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视角的复合型新文科人才。基于PPEE模式,教育学的数字化跨学科课程构建包括自主学习模块、跨学科思维训练模块和主题式项目模块,以项目化学习为依托,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的新文科人才。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跨学科资源共享和师生、生生跨时空互动,以此有效克服传统教育学授课结构单一的局限性。依托数据驱动的反馈机制,构建多元评价模式,保障课程迭代优化,使教学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基于此,PPEE模式能够为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学课程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持,有助于培养适应新文科发展的跨学科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PPEE模式 教育学 跨学科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推进“两个融合”,建设地方高校一流专业的思考与实践——以北华大学为例
12
作者 许适琳 高一鹏 +1 位作者 王继忠 高新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立足于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以适应新经济、新业态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目标,以跨专业多学科融合的新工科建设理念为基础,就北华大学如何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来调整专业教学改革和新专业的建设展开讨论。在... 立足于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以适应新经济、新业态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目标,以跨专业多学科融合的新工科建设理念为基础,就北华大学如何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来调整专业教学改革和新专业的建设展开讨论。在新工科背景下,应深化校企协同合作,推动“学做创融合”和“教科产融合”;巩固专业转型改革实践成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质量文化熏陶。同时,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线创新人才进行了深入剖析与阐述,展示了学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成果,期望引起业界对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工科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思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学做创融合 教科产融合 一流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中心教学:学习中心教学理念的实践模式
13
作者 刘辉 康文彦 刘彦芝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学习中心教学”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较为具体化的教学理念。然而,“学习中心教学”理念在落实过程中面临教师主观因素的左右、学情了解的模糊、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和材...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学习中心教学”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较为具体化的教学理念。然而,“学习中心教学”理念在落实过程中面临教师主观因素的左右、学情了解的模糊、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和材料支撑无力等困境。作业在功能以及时空等方面的特点使其能够成为实现“多学少教”“依学定教”“先学后教”和“以学论教”等“学习中心教学”特征的载体。“作业中心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边做边学—了解学情—课堂交流—反思评价”4个教学环节践行“学习中心教学”理念,最终实现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中心 学习中心 作业中心 教学模式 依学定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PP模型的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成效评价研究
14
作者 尹娟 徐楠 郭进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147-154,共8页
实践教学成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评价是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反馈渠道和监控手段。本文引入CIPP模型,结合实践教学现状,围绕环境基础、资源配置、实施执行和成果绩效4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成效动态评价模型。其中,环境... 实践教学成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评价是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反馈渠道和监控手段。本文引入CIPP模型,结合实践教学现状,围绕环境基础、资源配置、实施执行和成果绩效4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成效动态评价模型。其中,环境基础主要对实践教学的需求分析和目标定位进行评价;资源配置重点对实践教学的教学条件和投入保障进行评价;实施执行主要对实践教学的类型、过程、管理进行评价;成果绩效则是对实践教学的显隐性成果进行评价。在动态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动态评价活动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P模型 实践教学 评价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建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实阻拒与策略回应
15
作者 何鹏飞 刘玲琨 +1 位作者 董建华 吴晓磊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驱动整个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高等教育领域,更要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工程,应该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 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驱动整个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高等教育领域,更要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工程,应该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起到引领作用,致力于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基于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背景,浅析新质生产力与应用型本科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相互耦合关系,以及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应用型本科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阻拒,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目前困境的策略回应,以期为新时期建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 产教融合 阻拒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高校“去行政化”:基于中国高校权力结构视角的分析
16
作者 王宇翔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9-24,共6页
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忽略了高校政治权力的存在,将高校“行政化”现象理解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对立冲突。基于高校权力的三元结构,从对权力等核心概念的分析出发,结合对中国高校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梳理,指出“行政化”的实质是具体事... 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忽略了高校政治权力的存在,将高校“行政化”现象理解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对立冲突。基于高校权力的三元结构,从对权力等核心概念的分析出发,结合对中国高校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梳理,指出“行政化”的实质是具体事务中权力主体的偏移,“行政化”的产生原因是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互嵌程度过高。通过对权力结构的分析,提出坚持政治权力居于领导地位,降低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互嵌程度,提高学术权力与其他权力的互嵌程度,健全完善高校权力监督机制的若干“去行政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行政化 权力结构 政治权力 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课程思政研究:历史发展与演进
17
作者 王琳博 兰英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77-84,共8页
自2014年上海市部分高校尝试运用课程思政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驱动下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实践探索中,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在理论中形成了共识,并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通过检索2017年1月至2024年8月在中文核心... 自2014年上海市部分高校尝试运用课程思政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驱动下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实践探索中,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在理论中形成了共识,并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通过检索2017年1月至2024年8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1972篇论文,分别从载文情况、核心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和高被引文等5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课程思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的概念、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未来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在思想观念上,重申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在路径优化中,分类指导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反思高校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在制度建构中,发挥大学制度的职能与作用;在推广运用中,走技术与课程思政融合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高校教师 学科门类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环境—问题导向—产出目标”下的新商科教学创新理念、逻辑与方式
18
作者 黄光灿 侯光文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35-141,156,共8页
数字技术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商科教学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人才培养面临着时代认知感不明确、经济发展问题导向缺失和学生实践效果难达标等教学痛点。在CDIO-PBL-OBE协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新商科教学的创新设计构建了以“时代环... 数字技术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商科教学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人才培养面临着时代认知感不明确、经济发展问题导向缺失和学生实践效果难达标等教学痛点。在CDIO-PBL-OBE协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新商科教学的创新设计构建了以“时代环境—问题导向—产出目标”为框架的教学逻辑,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与学方法上,教师端实行“问题导向”结合“产出关注”的“场景式”教学方法,学生端主动进行“问题意识”结合“实战技能”的“沉浸式”学习,以形成教与学的双向培养合力。在教学实施效果上,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将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素质美感”的效果。教学创新改革将高效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商业人才领域的突破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PBL-OBE理念 新商科教学 “场景式”教学 “沉浸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策略研究
19
作者 刘晓平 吴文静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发展型资助育人是高校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时代要求。当前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存在育人理念没有形成共识、育人体系尚不健全、育人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 发展型资助育人是高校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时代要求。当前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存在育人理念没有形成共识、育人体系尚不健全、育人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应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和时效性三位一体的工作原则,遵循“经济帮扶+教育帮扶”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最终形成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以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发展型资助 育人体系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政策内容与特征研究——基于2005年以来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
20
作者 周雯 李晨瑜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政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引与反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创新需要从教育政策中汲取动力。随着“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实践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已成为高校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部分。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与“工具—主题”分析框... 政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引与反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创新需要从教育政策中汲取动力。随着“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实践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已成为高校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部分。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与“工具—主题”分析框架,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2005年以来党和国家政策文件中有关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政策文本的外部特征与内容主题开展综合分析,总结政策趋势特征,厘清未来路向,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政策文本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