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6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中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机制 被引量:362
1
作者 杜秀敏 殷文璇 +1 位作者 赵彦修 张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环境胁迫使植物细胞中积累大量的活性氧 ,从而导致蛋白质、膜脂、DNA及其它细胞组分的严重损伤。植物体内有效清除活性氧的保护机制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酶促脱毒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过氧化氢酶... 环境胁迫使植物细胞中积累大量的活性氧 ,从而导致蛋白质、膜脂、DNA及其它细胞组分的严重损伤。植物体内有效清除活性氧的保护机制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酶促脱毒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过氧化氢酶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等。非酶类抗氧化剂包括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甘露醇和类黄酮。利用基因工程策略增加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从而获得耐逆转基因植物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氧化损伤 酶促脱毒系统 植物 清除机制 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南方红豆杉细胞态势及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8
2
作者 张长平 李春 +2 位作者 元英进 孙安慈 胡昌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在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 ,研究了在指数生长期的末期加入真菌诱导子 (尖孢镰刀菌的胞壁组分粗提物 )对细胞态势及紫杉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真菌诱导子能在短期内激发细胞的防御性应答反应而产生氧迸发 ,细胞的氧化还原态势... 在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 ,研究了在指数生长期的末期加入真菌诱导子 (尖孢镰刀菌的胞壁组分粗提物 )对细胞态势及紫杉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真菌诱导子能在短期内激发细胞的防御性应答反应而产生氧迸发 ,细胞的氧化还原态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培养基发生碱化现象 ,表征酶含量的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SOD、POD、CAT的活力出现波动性变化 ,并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同时 ,南方红豆杉悬浮培养体系中产次生代谢途径中重要的酶PAL的活力得到提高 ,紫杉醇的合成被加强 ,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达到了对照组的 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诱导子 紫杉醇 悬浮培养 氧进发 SOD POD CAT 红豆杉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d(t)~1、Pi-b、Pi-ta^2的聚合及分子标记选择 被引量:105
3
作者 陈学伟 李仕贵 +3 位作者 马玉清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8-714,共7页
冈 4 6B(G4 6B)是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农艺性状十分优良的保持系 ,其主要的缺陷是稻瘟病抗性较弱 ,通过对地谷 ,BL 1,Pi 4号等三个分别含抗病基因Pi d(t) 1 、Pi b、Pi ta2 的稻瘟病抗性材料与G4 6B聚合杂交 ,并利用抗病基因连锁的分... 冈 4 6B(G4 6B)是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农艺性状十分优良的保持系 ,其主要的缺陷是稻瘟病抗性较弱 ,通过对地谷 ,BL 1,Pi 4号等三个分别含抗病基因Pi d(t) 1 、Pi b、Pi ta2 的稻瘟病抗性材料与G4 6B聚合杂交 ,并利用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辅助选择 ,在聚合杂交的F2代及B1C1代群体中共获得了 15株含Pi d(t) 1 、Pi b、Pi ta2 等三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 ,其可能的基因型分别为 :三基因杂合体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4株 ,双基因杂合体 10株 ,其中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6株 ,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3株 ,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1株 ,双基因纯合体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仅 1株 ,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G4 6B的稻瘟病抗性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89
4
作者 李仕贵 王玉平 +2 位作者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d(t) ]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 2 6 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 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RM2 6 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 ;在 2个F2群...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d(t) ]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 2 6 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 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RM2 6 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 ;在 2个F2群体中 ,RM2 6 2和抗病基因间的重组率分别为 5 74%和 8 17% ,应用该标记的抗性纯合和杂合带型选择抗性植株 ,其准确率可达 98%以上。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温病 辅助育种 微卫星标记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发根的诱导及其适宜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赵寿经 李昌禹 +4 位作者 钱延春 骆晓佩 张昕 王雪松 康波愈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利用发根农杆菌A4 菌株在人参根外植体上直接诱导产生发根。在 1 2MS固体培养基上建立起发根离体培养系 ,经连续多代的培养 ,发根仍保持旺盛生长状态。PCR扩增结果表明 ,发根农杆菌Ri 质粒的rolC基因已在人参发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 利用发根农杆菌A4 菌株在人参根外植体上直接诱导产生发根。在 1 2MS固体培养基上建立起发根离体培养系 ,经连续多代的培养 ,发根仍保持旺盛生长状态。PCR扩增结果表明 ,发根农杆菌Ri 质粒的rolC基因已在人参发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液体培养基中发根生长速度约为固体培养的 2倍。经对发根中人参皂苷含量及比生长速率的测定 ,筛选出高产发根系R992 3。利用HPLC法测定了R992 3发根系中单体皂苷Rg1、Re、Rf、Rb1、Rc、Rb2和Rd的含量 ,人参总皂苷含量达 15 2mg g。确定 1 2MS培养液 (3 0g L蔗糖 )、摇床转速 110r min、每 2周更换一次培养液、继代培养时间 4周 ,为人参发根生长适宜条件。探讨了培养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人参 根外植体 诱导 固体培养基 质粒 基因 整合 表达 人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培育 被引量:116
6
作者 田颖川 李太元 +8 位作者 莽克强 韩一凡 李玲 王学聘 卢孟柱 戴连韵 韩一侬 严静君 W.Gaberiel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用带有35S-Ω-Bt-NOS嵌合基历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LBA4404转化欧洲黑杨的叶片外植体,共独行54株转化再生植株,用这些再生植物对杨尺蠖进行毒力测定,昆虫校正死亡率在80-96%的再生植株占总测定植株的15%... 用带有35S-Ω-Bt-NOS嵌合基历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LBA4404转化欧洲黑杨的叶片外植体,共独行54株转化再生植株,用这些再生植物对杨尺蠖进行毒力测定,昆虫校正死亡率在80-96%的再生植株占总测定植株的15%。部分再生植株对舞毒娥进行测定,表明在5-9天内校正死亡率高达100%,存活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也明显地受到抑制。根据苗木在苗圃中高生长的昆虫校正死亡率采用重心聚类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BT基因 抗虫性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产量性状QTLs的分子标记及定位 被引量:48
7
作者 殷剑美 武耀廷 +3 位作者 张军 张天真 郭旺珍 朱协飞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应用我国的高产栽培品种泗棉 3号和美国栽培品种TM 1为材料 ,构建F2 和F2∶3 作图群体 ,应用 30 1对SSR引物和 10 40个RAPD引物 ,对产量性状QTLs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 ,结果共筛选出了 37对SSR多态性引物和 10个RAPD多态性引物的 49个位... 应用我国的高产栽培品种泗棉 3号和美国栽培品种TM 1为材料 ,构建F2 和F2∶3 作图群体 ,应用 30 1对SSR引物和 10 40个RAPD引物 ,对产量性状QTLs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 ,结果共筛选出了 37对SSR多态性引物和 10个RAPD多态性引物的 49个位点 ,鉴定出了控制产量性状变异的主效QTLs。定位于第 9染色体的连锁群 ,分别具有控制铃重、衣分和籽指的主效QTLs ,铃重的 2个QTLs分别解释F2∶3 群体表型变异的 18 2 %和 2 1 0 % ;在F2 群体检测到的 1个衣分QTL解释表型变异的 2 5 % ,另一个衣分QTL在F2 群体和F2∶3 群体都检测到 ,解释F2 群体衣分的2 4 9%的表型变异 ,解释F2∶3 群体衣分的 5 9%的表型变异 ;在F2∶3 群体铃重的一个QTL的同一位置同时检测到一个籽指QTL ,它解释 15 6 %的表型变异 ,是一因多效或是紧密连锁的两个QTLs,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QTL 分子标记 区间作图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ORF2片段的聚合现象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少伟 张军 +5 位作者 何志强 葛胜祥 顾颖 林鉴 刘如石 夏宁邵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3-467,共5页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戊型肝炎病毒 (HEV)ORF2的a .a .394~a .a .6 0 4片段 ,得到的重组蛋白NE2在SDS PAGE中主要以可被尿素解聚的二聚体形式存在 ,二聚体对病人血清的反应性明显强于单体 ;质谱分析表明NE2可形成从二聚体到至少六聚体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戊型肝炎病毒 (HEV)ORF2的a .a .394~a .a .6 0 4片段 ,得到的重组蛋白NE2在SDS PAGE中主要以可被尿素解聚的二聚体形式存在 ,二聚体对病人血清的反应性明显强于单体 ;质谱分析表明NE2可形成从二聚体到至少六聚体的多种聚体 ;动态光散射测定表明平均分子半径约 4nm ,相当于四聚体 ,但分散度较大 ,提示为多种大小不一的聚合体的混合物。这些证据表明NE2蛋白可形成以同源二聚体为基本单位的多种聚合体形式 ,其中以二聚体间的结合最为紧密 ,并且以二聚体为基础可进一步装配出多种更高级结构 ,从而具有作为HEV疫苗及诊断试剂抗原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表达 戊型肝炎病毒ORF2片段 聚合现象 组装 二聚体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 被引量:93
9
作者 梁峥 马德钦 +3 位作者 汤岚 洪益国 骆爱玲 戴秀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6-240,共5页
质粒pLS9含有15kb的编码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经限制酶切后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的35S启动子和PolyA终止子之间。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90多株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证明60%以上... 质粒pLS9含有15kb的编码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经限制酶切后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的35S启动子和PolyA终止子之间。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获得90多株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证明60%以上再生植株含有BADH基因。转基因植株经Westernblot,BADH酶活性测定,BADH酶活性特异性染色法检查和耐盐性分析,证明菠菜BADH基因在烟草正常表达,在叶绿体和胞液中均有BADH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甜菜碱醛脱氢酶 基因表达 转基因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花生四烯酸产生菌诱变选育 被引量:49
10
作者 姚建铭 王纪 +3 位作者 王相勤 袁成凌 王文生 余增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8-481,共4页
利用离子束注入生物技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 (Mortierellaalpina)进行诱变高产菌筛选。筛选到高产菌I4 9 N18,该菌每升培养液可得生物量 30 80 g(约 4%的含水量 ) ,干菌体油脂含量为 2 5 8% ,其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占总脂的 45 37%。 ... 利用离子束注入生物技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 (Mortierellaalpina)进行诱变高产菌筛选。筛选到高产菌I4 9 N18,该菌每升培养液可得生物量 30 80 g(约 4%的含水量 ) ,干菌体油脂含量为 2 5 8% ,其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占总脂的 45 37%。 30L和 2 5 0L发酵罐发酵试验 ,该高产菌的花生四烯酸得率为 4 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离子注入 发酵 菌株选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明恢63成熟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转基因水稻的抗性检测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莉江 明小天 +2 位作者 安成才 苑华毅 陈章良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326,T001,共5页
利用不含附加营养成分的 2 ,4 D培养基 (2mg L)诱导明恢 6 3的成熟种子 ,9天预诱导后获得了大量的愈伤组织。利用基因枪辅助的土壤农杆菌转化法将天花粉蛋白 (Trichosanthin ,TCS)基因转入籼稻明恢 6 3的愈伤组织 ,并通过再生 (含有 3mg... 利用不含附加营养成分的 2 ,4 D培养基 (2mg L)诱导明恢 6 3的成熟种子 ,9天预诱导后获得了大量的愈伤组织。利用基因枪辅助的土壤农杆菌转化法将天花粉蛋白 (Trichosanthin ,TCS)基因转入籼稻明恢 6 3的愈伤组织 ,并通过再生 (含有 3mg L 6 BA ,0 .5mg LABA和 1mg LNAA的N6培养基 )获得了转基因植物。Southernblot分析和Westernblot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插入到T0代明恢 6 3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明恢63 成熟种子 愈伤组织 诱导 转基因水稻 抗性 检测 天花粉蛋白 抗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及其基因工程 被引量:73
12
作者 陶俊 张上隆 +2 位作者 徐昌杰 安新民 张良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功能 ,尤其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它们是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 ,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 ,必须通过外界摄入 ;但类胡萝卜素在许多植物中含量较低 ,并... 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功能 ,尤其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它们是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 ,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 ,必须通过外界摄入 ;但类胡萝卜素在许多植物中含量较低 ,并且很难用化学方法合成。随着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 ,运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已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和高等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克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合成 相关基因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α1-干扰素的基因改造与高效原核表达 被引量:27
13
作者 曹瑞兵 徐学清 +2 位作者 周斌 陈德胜 陈溥言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1-294,共4页
poIFN α1基因中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 ,为了获得高表达 ,使用了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 ,人工合成了poIFN α1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在保留编码蛋白序列的同时 ,使其 5′端A +T的含量增加到最大限度 ,并将其终止密码子改为TAA。将... poIFN α1基因中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 ,为了获得高表达 ,使用了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 ,人工合成了poIFN α1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在保留编码蛋白序列的同时 ,使其 5′端A +T的含量增加到最大限度 ,并将其终止密码子改为TAA。将合成的poIFN α1成熟蛋白编码基因插入原核单纯表达载体pRLC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实现了poIFN α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包涵体经含DTT的 6mol L盐酸胍的变性液溶解及含GSH GSSG的复性液复性处理 ,复性后的表达产物浓缩后经凝胶层析纯化 ,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表明 ,重组poIFN α1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 ,约为 6 4x10 6 u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干扰素 基因 原核表达 poIFN-α1 大肠杆菌 包涵体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质粒转化的青蒿发根培养及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被引量:77
14
作者 蔡国琴 李国珍 +1 位作者 叶和春 李国凤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5-320,共6页
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转化药用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并建立了发根体外培养系统。Southern杂交、NPTⅡ酶的检测证明Ri质粒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的核基因组上。在发根培养系统中,检测了青蒿的重要次生代谢... 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转化药用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并建立了发根体外培养系统。Southern杂交、NPTⅡ酶的检测证明Ri质粒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的核基因组上。在发根培养系统中,检测了青蒿的重要次生代谢物—青蒿素的含量,检测了不同理化因子对发根生长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日光灯,12h光周期,2000lx)有利于次生产物青蒿素的积累。培养基的pH值为5.4。蔗糖浓度为3%不仅促进发根的生长,而且促进青蒿素的积累。低浓度亲乙酸(NAA)对发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青蒿素的合成。赤霉素GA_3对发根的生长及次生产物的合成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为4.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青蒿 RI质粒 发根 青蒿素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细胞介素2增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聚蛋白DNA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于涟 李建荣 +2 位作者 黄耀伟 梁雪芽 孟松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2-657,共6页
鸡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是新近被确定的非哺乳类IL 2基因。将鸡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多聚蛋白基因 (VP2 VP4 VP3 )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的CMV启动子下游 ,制备DNA疫苗 ,免疫 14日龄SPF鸡 ,14d... 鸡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是新近被确定的非哺乳类IL 2基因。将鸡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多聚蛋白基因 (VP2 VP4 VP3 )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的CMV启动子下游 ,制备DNA疫苗 ,免疫 14日龄SPF鸡 ,14d后二免 ,二免后 3d攻击标准强毒株。结果表明共注射鸡IL 2质粒能明显增强DNA疫苗对强毒攻击 ,保护率达 80 % ;能增强DNA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 (P <0 0 5 ) ;能显著促进鸡胸腺、脾脏和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及法氏囊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P <0 0 5 )。这些结果提示鸡IL 2能明显增强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是一种优良的禽类DNA疫苗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细胞介素2 IL-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多聚蛋白基因 DNA疫苗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毛状根培养及其活性成分的产生 被引量:62
16
作者 王莉 于荣敏 +1 位作者 张辉 程克棣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3,共5页
利用发根农杆菌LBA940 2诱导药用植物何首乌产生毛状根。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实验证实发根农杆菌中Ri质粒的T DNA片段已整合进入植物核基因组中。经过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和毛状根生长动力学的考察 ,确立了何首乌毛状根在MS培养基中... 利用发根农杆菌LBA940 2诱导药用植物何首乌产生毛状根。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实验证实发根农杆菌中Ri质粒的T DNA片段已整合进入植物核基因组中。经过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和毛状根生长动力学的考察 ,确立了何首乌毛状根在MS培养基中的最佳继代时间为 30d左右。HPLC实验测定结果显示 ,毛状根培养物中大黄酸的含量是原植物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毛状根培养 活性成分 发根农杆菌 蒽醌类化合物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基因可育油菜及其抗菌核病的研究 被引量:67
17
作者 蓝海燕 王长海 +4 位作者 张丽华 刘桂珍 王岚兰 陈正华 田颖川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组成型表达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转化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H165,并得到了抗卡那霉素(Kanamycin,Kan)的再生植株。我们对所得到的抗Kan的再生苗进行了初步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在K15...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组成型表达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转化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H165,并得到了抗卡那霉素(Kanamycin,Kan)的再生植株。我们对所得到的抗Kan的再生苗进行了初步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在K15(Kan15mg/L)培养基上的绿苗中有30%为PCR阳性植株,而在K25(Kan10mg/L)培养基上的绿苗有53%的阳性率。对部分PCR阳性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点杂交分析,结果均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信号,这初步说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的活体接种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ium)试验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显示较强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转基因油菜 抗菌核病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的转AaIT基因杨树的获得 被引量:57
18
作者 伍宁丰 孙芹 +4 位作者 姚斌 范云六 饶红宇 黄敏仁 王明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叶盘法将构建在双元载体上的昆虫特异性神经蝎毒素AaIT基因转化至中国南方杨树N106(小叶杨×美洲黑杨,P.deltoides×P.simonii)中,共获得了62株再生植株。PCR分析及PCR产物Southernblotting的分析结果表明,AaIT... 通过根癌农杆菌叶盘法将构建在双元载体上的昆虫特异性神经蝎毒素AaIT基因转化至中国南方杨树N106(小叶杨×美洲黑杨,P.deltoides×P.simonii)中,共获得了62株再生植株。PCR分析及PCR产物Southernblotting的分析结果表明,AaIT基因整合在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上。对部分转AaIT基因植株进行了杀虫实验,转基因植株A5对一龄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幼虫有明显的抗性,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的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未转基因对照植株,其取食面积小,存活幼虫体重明显小于对照。ELISA分析证明了AaIT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特异性神经蝎毒素AaIT 杨树 遗传转化 抗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化重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及其抗原性与免疫原性 被引量:27
19
作者 何志强 张军 +5 位作者 李少伟 林鉴 刘如石 陈毅歆 王颖彬 夏宁邵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268,共7页
过去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 (HEV)衣壳蛋白ORF2的aa3 94_60 6片段NE2可以形成同源多聚体 ,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但纯化后的免疫原性较弱。这里表达了 3个NE2蛋白的N端延伸突变体 ,发现对应于ORF2aa3 68_60 6的重组蛋... 过去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 (HEV)衣壳蛋白ORF2的aa3 94_60 6片段NE2可以形成同源多聚体 ,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但纯化后的免疫原性较弱。这里表达了 3个NE2蛋白的N端延伸突变体 ,发现对应于ORF2aa3 68_60 6的重组蛋白HEV 2 3 9在体外可以形成颗粒性抗原。HEV 2 3 9抗原颗粒与戊肝患者血清反应性良好 ,对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8C11的反应性与NE2抗原相当 ,而对另一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8H3的反应性较NE2抗原有显著提高 ,表明HEV 2 3 9抗原颗粒具有比NE2更好的抗原性。纯化后的HEV 2 3 9抗原颗粒直径约为 15~3 0nm。铝佐剂吸附的HEV 2 3 9免疫Balb c小鼠的半数有效剂量 (ED5 0 )在 0 0 8~ 0 2 5μg之间 ,而同样以铝佐剂吸附的NE2抗原 60 μg剂量免疫的抗体阳转率仅 2 5% ,表明HEV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衣壳蛋白 疫苗 颗粒性抗原 原核表达 抗原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蕉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38
20
作者 魏岳荣 黄学林 +3 位作者 李佳 黄霞 李哲 李筱菊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5,共8页
鲜食蕉品种的高度不育性和多倍性制约了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生产实践中所需的新品种 ,建立稳定的胚性细胞悬浮系是香蕉生物技术育种的前提。以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该体系的鲜食蕉品种贡蕉 (AA)未成熟雄花序的第 1~ 15位花梳为外植体 ,对胚... 鲜食蕉品种的高度不育性和多倍性制约了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生产实践中所需的新品种 ,建立稳定的胚性细胞悬浮系是香蕉生物技术育种的前提。以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该体系的鲜食蕉品种贡蕉 (AA)未成熟雄花序的第 1~ 15位花梳为外植体 ,对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5~ 6个月的培养后可获得分生小球体和浅黄色、松散易碎的胚性愈伤组织。 9μmol L 2 ,4 D对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 ,诱导率为 4 0 96 %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7 4 5 % ,其中 5 79%的胚性愈伤组织来源于第 6~ 12号位置的花梳。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后 ,通过 3个月的筛选和继代培养 ,可得到均质的胚性细胞悬浮系。该培养体系合适继代周期为 15d ,继代时合适的起始接种量为每 30mL培养基加 2mLPCVECS。培养 6个月的胚性细胞在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中培养 15d后可见到白色半透明体细胞胚的发生 ,体细胞胚诱导率为 2 80× 10 3个 mLPCV。成熟体细胞胚的萌发率为 17 2 8% ,其中发育成正常的再生植株的百分率为 14 1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雄花序 胚性细胞悬浮系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