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2,1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叙事与文学叙事的互文性探析——以《霸王别姬》《倩女幽魂》为例
1
作者 王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1,共7页
电影与文学作品的互文性在理论基础上揭示了两者在情节、人物与主题等方面的互动与交流。经典电影如《霸王别姬》与《倩女幽魂》系列,展示了小说与电影在互文表现中的差异与共同,以及影像语言如何重塑文学意境。互文性不仅是电影艺术形... 电影与文学作品的互文性在理论基础上揭示了两者在情节、人物与主题等方面的互动与交流。经典电影如《霸王别姬》与《倩女幽魂》系列,展示了小说与电影在互文表现中的差异与共同,以及影像语言如何重塑文学意境。互文性不仅是电影艺术形式,可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促进电影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增强受众的接受度及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文学叙事 互文性 影像语言 电影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电影状态:遍历体验、具身感知、人机协同——考察数智时代的观影新变
2
作者 乔羽 沈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伴随着智能技术的创新演变,电影不断向后试探新的可能,激发出新的观看方式,已然进入了“后电影状态”。观众打破了观影时的“第四堵墙”,能决定故事的走向与选择人物的命运, 也可借助穿戴式设备,拥有更加自由的视点,获得全感官的交互体... 伴随着智能技术的创新演变,电影不断向后试探新的可能,激发出新的观看方式,已然进入了“后电影状态”。观众打破了观影时的“第四堵墙”,能决定故事的走向与选择人物的命运, 也可借助穿戴式设备,拥有更加自由的视点,获得全感官的交互体验,实现完全临场化的观影, 甚至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佐下,被裹挟进完全自动化的影像生产机制中,生成了一个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观影场域。表面看来人们拥有了极为丰富的观看超能力,然而也暴露出技术的僭越影响。由此把控技术发展隐藏的价值危机,构建出真正良性的观看关系已成为摆在现实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影行为 后电影状态 数字媒体 价值慎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打捞” 仪式的诞生——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3
作者 陈旭光 翟恒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历史不仅是一种实物或非实物“非遗”式遗存,也是群体或个体之永恒的记忆。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用真诚“打捞”历史,以执着追寻真相,为我们解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谜团。影片的严谨钩沉、历史记录和审美呈现让这段淹没于冰冷海底的历... 历史不仅是一种实物或非实物“非遗”式遗存,也是群体或个体之永恒的记忆。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用真诚“打捞”历史,以执着追寻真相,为我们解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谜团。影片的严谨钩沉、历史记录和审美呈现让这段淹没于冰冷海底的历史,成为既庄严肃穆,又令人动容的艺术仪式。经过仪式的洗礼,在历史“无名者”回归之际,电影直抵高远的人类性主题,起到了救赎人性,颂扬善良,建构人类共同记忆和命运共同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斯本丸沉没》 仪式 审美呈现 人性救赎 人类共同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题材电影的基因谱系与时代新篇
4
作者 傅佐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新时代的红色题材电影不断寻求外延和新的生长点,调适扩大它的生长空间。红色题材电影的基因谱系植根于革命理想信念基因、社会主义建设基因、文化自信创新基因,这些是红色题材电影的建构基础,也是红色题材电影一路奋进的核心支撑力量... 新时代的红色题材电影不断寻求外延和新的生长点,调适扩大它的生长空间。红色题材电影的基因谱系植根于革命理想信念基因、社会主义建设基因、文化自信创新基因,这些是红色题材电影的建构基础,也是红色题材电影一路奋进的核心支撑力量。新时代,红色题材电影要突破单一僵化、宏大疏离、输出受阻等局限,力求为人民发声、盘活新的文化传播生命力。因此,既要坚守红色电影的本真本义,又要扎根于时代,对影片的制作方式、叙事结构及美学观念鼎故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题材电影 基因谱系 局限 新时代 价值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结构变迁对电影观影人次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实证
5
作者 张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7,共9页
科学研究人口结构变迁对于电影观影人次的影响,是当前阶段提振消费、优化区域市场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电影业居安思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里反指中国(内地)地区,不涵盖港澳台地区]仅2011年至2022... 科学研究人口结构变迁对于电影观影人次的影响,是当前阶段提振消费、优化区域市场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电影业居安思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里反指中国(内地)地区,不涵盖港澳台地区]仅2011年至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取门槛效应回归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抑制我国电影业观影人次提升的重要因素,老年抚养比每增加1%,年度观影人次会下降4.16%。其中,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东部地区并不显著。同时,我国家庭的少儿抚养负担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观影人次提升产生了抑制作用。此外,经检验,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重要的门槛变量,这为分析区域异质性提供了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变迁 人口老龄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 面板数据 门槛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态、人文:纪录片《再会长江》的三重叙事理路
6
作者 齐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纪录片《再会长江》作为一部深度聚焦“长江主题”、客观纪录“长江流域”、生动讲述“长江故事”的纪实作品,以跨越万里的地理跨度和相距十年的时间间隔,生动且细腻地描画了长江沿岸地区十年间的时空变迁、社会发展、生态演进以及人文... 纪录片《再会长江》作为一部深度聚焦“长江主题”、客观纪录“长江流域”、生动讲述“长江故事”的纪实作品,以跨越万里的地理跨度和相距十年的时间间隔,生动且细腻地描画了长江沿岸地区十年间的时空变迁、社会发展、生态演进以及人文风貌。影片通过空间叙事展现长江流域独特的地理景观与社会空间,生态叙事则侧重呈现长江生态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文叙事着重刻画长江沿岸的个体与群像、文化与精神。这三重叙事理路相互交织,共同描绘了一幅空间广阔、生态文明、人文厚重的长江图景,为观众开启一扇深入了解长江及其文化的窗口,同时也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镜鉴与启示,更为如何在宏观叙事与微观视角间寻求平衡,以及如何巧妙融合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范例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再会长江》 空间叙事 生态叙事 人文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记忆视域下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的价值建构
7
作者 李智 李潇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作为2024年最优秀的纪录电影之一,《里斯本丸沉没》不仅是一部还原历史真相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引发全球观众深刻反思的优秀国际传播作品。而纪录电影作为具有记忆功能的一种特殊媒介,在社会记忆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媒介记忆视域,... 作为2024年最优秀的纪录电影之一,《里斯本丸沉没》不仅是一部还原历史真相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引发全球观众深刻反思的优秀国际传播作品。而纪录电影作为具有记忆功能的一种特殊媒介,在社会记忆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媒介记忆视域,从叙事结构、影像史观、国际传播等角度,对《里斯本丸沉没》的价值建构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艺术成就、思想深度以及国际传播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记忆 纪录电影 价值建构 《里斯本丸沉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聚焦、现实映照与童真解蔽——新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儿童电影的美学特质
8
作者 吉平 郑博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西部儿童电影作为中国西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低潮以及新世纪初市场化冲击后,随着万玛才旦、李睿珺、张忠华等导演的创作,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新世纪之前的西部儿童电影创作局限明显、同质化严重。新世纪以... 西部儿童电影作为中国西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低潮以及新世纪初市场化冲击后,随着万玛才旦、李睿珺、张忠华等导演的创作,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新世纪之前的西部儿童电影创作局限明显、同质化严重。新世纪以来,西部儿童电影在创作实践中聚焦地域特色、在主题内涵上注重反映现实问题、在思想意蕴上进行童真“解蔽”,涌现出了一大批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富含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儿童电影 地域聚焦 现实映照 童真解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与表达:电影《抓娃娃》中古典音乐的创新呈现
9
作者 李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0,共5页
电影《抓娃娃》以伪装与现实交叠的双层世界为宏观叙事背景,以轻松诙谐的喜剧外形包裹沉重教育议题,借助音乐隐喻展现对当代社会“苦难式”“鸡娃式”教育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文章立足于音乐隐喻视角,通过剖析《抓娃娃》中拉赫玛尼诺夫... 电影《抓娃娃》以伪装与现实交叠的双层世界为宏观叙事背景,以轻松诙谐的喜剧外形包裹沉重教育议题,借助音乐隐喻展现对当代社会“苦难式”“鸡娃式”教育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文章立足于音乐隐喻视角,通过剖析《抓娃娃》中拉赫玛尼诺夫、德沃夏克的经典音乐作品来探讨古典音乐应用对电影的积极作用以及蕴含意义,阐述影片中音乐隐喻的实质内涵。基于此,进一步思考电影《抓娃娃》创新式的叙事表达策略,有利于为国产电影在内容创新与形式探索上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娃娃》 音乐隐喻 古典音乐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幻觉与符号记忆:电影《沙丘》声音设计的新范式与参考
10
作者 董宸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3,共5页
近年来,在对电影声音创作中,针对声音空间的架构、声音与环境关联以及声音设计的创新性进行研究时,无一不与声音景观理论相联系。影片《沙丘》的声音创作模式颠覆了以往科幻电影的制作传统,声音与影像创作几乎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影片... 近年来,在对电影声音创作中,针对声音空间的架构、声音与环境关联以及声音设计的创新性进行研究时,无一不与声音景观理论相联系。影片《沙丘》的声音创作模式颠覆了以往科幻电影的制作传统,声音与影像创作几乎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影片以录制真实声音为创作素材,借声音的“真实性”为主力促使观影者进入假定性设定,赋予电影私人化、个体化的空间特征和感受,发挥声音在人意识世界的引导作用,为声音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式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声音设计 镜像阶段 听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时代纪录电影的传播机制及用户互动策略
11
作者 李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共5页
短视频平台因其便捷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性成为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为纪录片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也促使创作者采用紧凑吸引人的叙事手法。创新传播策略和加强用户互动对于纪录片在短视频时代的成功至关重要。算法推荐机制有... 短视频平台因其便捷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性成为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为纪录片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也促使创作者采用紧凑吸引人的叙事手法。创新传播策略和加强用户互动对于纪录片在短视频时代的成功至关重要。算法推荐机制有助于精准定位目标观众,而社区互动则促进了观众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过建立官方社群强化归属感、利用用户生成内容增强互动性以及通过直播增加即时性等方式,纪录电影制作方能够与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实现有效传播和提高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时代 纪录电影 传播机制 用户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科幻电影的本土化视觉构建研究
12
作者 奉涛 张裕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是必然结果。如何能在构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时既能展现其幻想的奇观性又能让人产生共鸣,提高真实可信度,创作高质量的科幻电影视觉设计是关键要素。《流浪地球》基于视觉的外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是必然结果。如何能在构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时既能展现其幻想的奇观性又能让人产生共鸣,提高真实可信度,创作高质量的科幻电影视觉设计是关键要素。《流浪地球》基于视觉的外在呈现、视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视觉与民族精神文化的关系三个层面对影片进行本土化视觉构建,采用了以传统文化元素与重工业元素软硬结合为外貌呈现基础,利用对现实生活的提取、再造与折射,以民族性的情感精神为根本内核的创作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硬科幻视觉表达,是硬科幻电影在视觉上做到本土化的最好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视觉构建 本土化 科幻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进化论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折射互联网时代下年轻群体的“超现实”情结
13
作者 吴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这一变化不仅深刻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年轻一代的新的思维模式与情感表达范式。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叙事结构与故事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这一变化不仅深刻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年轻一代的新的思维模式与情感表达范式。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叙事结构与故事设定,成为探讨互联网时代下年轻群体“超现实”情结的重要案例。它深入挖掘了年轻一代在充满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代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情感、追求和困惑,展示了年轻群体更加开放、多元、创新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年轻群体 超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织、印证与复现: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的叙事时空书写
14
作者 李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5,共4页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通过现实时空中寻找与求证的交织,结合幸存者口述、回忆录和事件相关物件等个体化记忆碎片相互印证,在多维的影视时空中复现了八十多年前中国东极岛海域里斯本丸号沉船的事件。影片在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彰显和对...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通过现实时空中寻找与求证的交织,结合幸存者口述、回忆录和事件相关物件等个体化记忆碎片相互印证,在多维的影视时空中复现了八十多年前中国东极岛海域里斯本丸号沉船的事件。影片在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彰显和对勇气与抗争的颂扬中,以精湛的叙事技巧与视觉表现力,为观众呈现了多维度的历史叙事时空,提供了历史事件影像呈现的新范本,也启发了观众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斯本丸沉没》 叙事时空 历史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玉明美术作品
15
作者 王玉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走的决心》:视觉符号与色彩叙事在女性主题电影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静 李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出走的决心》以郑州一名女性的真实经历为蓝本,细腻描绘了主角李红在家庭重压下的苦闷与抗争,以及她如何通过自驾游走向自我救赎与自由之路。影片巧妙运用多样的视觉元素和色彩语言,深刻剖析了女性在多重社会角色中的定位与认同难题... 《出走的决心》以郑州一名女性的真实经历为蓝本,细腻描绘了主角李红在家庭重压下的苦闷与抗争,以及她如何通过自驾游走向自我救赎与自由之路。影片巧妙运用多样的视觉元素和色彩语言,深刻剖析了女性在多重社会角色中的定位与认同难题。李红简朴的服饰与局促的家居环境,隐喻着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束缚, 而她旅途中的蜕变与释放,则在壮阔的自然景致与色彩的变幻中得以生动呈现。通过传统与现代女性形象的鲜明对比,影片深刻揭示了不同社会语境下女性的身份困惑,并借助视觉与色彩的精妙设计,启发观众对性别权力格局及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深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符号 色彩叙事 女性主义电影 符号化构建 性别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难叙事中的二元对立结构:《焚城》的叙事驱动力分析
17
作者 赵红香 王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63,共5页
《焚城》的叙事结构具备着一种鲜明的二元对立色彩。在微观层面上,它侧重于展现普通个体与英雄之间的对立,即一种“凡”“圣”对立;在中观层面上,它侧重于展现现代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对立;在宏观层面上,... 《焚城》的叙事结构具备着一种鲜明的二元对立色彩。在微观层面上,它侧重于展现普通个体与英雄之间的对立,即一种“凡”“圣”对立;在中观层面上,它侧重于展现现代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对立;在宏观层面上,它侧重于展现灾难降临之时存在于人类内部的“公”“私”对立。这些二元对立着的结构既构成了影片的叙事驱动力,又提示着影片的价值导向。通过对这些二元对立着的极点的调和,影片彰显了独属于中国灾难电影的美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城 灾难叙事 消防题材电影 神话思维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封闭空间叙事中时间的异化、错位与联结
18
作者 郝红杰 李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电影中封闭空间常常被视为一种叙事手法,它既是物理环境的呈现,更是传达时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能够对时间的流动进行消解与重塑。封闭空间的设定,使得时间在影片中不再只是一个流动的维度,也是人物心理的真实写照,这种空间不仅限制了角色... 电影中封闭空间常常被视为一种叙事手法,它既是物理环境的呈现,更是传达时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能够对时间的流动进行消解与重塑。封闭空间的设定,使得时间在影片中不再只是一个流动的维度,也是人物心理的真实写照,这种空间不仅限制了角色的活动范围,亦象征着某种心理状态或人物情感的积聚。封闭空间在渲染特定氛围和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使得观众对时间的理解和体验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封闭空间往往产生出一种压迫感,角色在空间中行动受限,内心的焦虑和烦躁等各类情绪被放大,这种空间特性使得电影叙事在心理层面上达到高度的集中,观众更容易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够更加深入地反思人类面对孤独、恐惧与绝望时的心理状态以及重构对时间的感知、对社会现实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封闭叙事 时空 张力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批判与文化坚守:印度电影中歌舞元素的叙事研究
19
作者 孙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88,共5页
印度电影扎根于本土,具有回归社会,关怀心灵,传递文化的作用。其以独特的视角披露社会问题、寻求思想的解放,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受到了一众影迷的追捧,也吸引了许多专业影评人的关注。印度电影中最为充盈的硕果是其歌舞元素作为... 印度电影扎根于本土,具有回归社会,关怀心灵,传递文化的作用。其以独特的视角披露社会问题、寻求思想的解放,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受到了一众影迷的追捧,也吸引了许多专业影评人的关注。印度电影中最为充盈的硕果是其歌舞元素作为主要因素参与叙事,这是其区别于其他电影的最大特色,歌舞可称得上是印度电影的品牌形象。关注歌舞元素在印度电影中的表现方式,体会其多元的人文性和现实性,进一步挖掘歌舞元素对印度现实社会的批判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电影 传统音乐 歌舞元素 批判现实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法律题材电影中“正义”叙事的演变与阐释
20
作者 刘兴华 汪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法律题材电影对“正义”的追求形式有其推移演变的过程,它验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承于中国传统哲学对于正义学说的研究,从正义逻辑、正义视角、正义语言三方面,跨越时空界限,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多类型法律题材影片——乡土法律题... 法律题材电影对“正义”的追求形式有其推移演变的过程,它验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承于中国传统哲学对于正义学说的研究,从正义逻辑、正义视角、正义语言三方面,跨越时空界限,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多类型法律题材影片——乡土法律题材电影、主旋律法律题材电影、法庭电影以及法条电影等进行分析,试图梳理我国法律题材电影在不同阶段下的叙事核心点——“正义”,在人、理、法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平衡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题材电影 正义演变 道德性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