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1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
1
作者 黄怀生 黎娜 +3 位作者 钟兴刚 石建云 李健权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保靖黄金茶品质特征“香、绿、爽、浓”,“玉米香”为其中一类典型代表产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的构成,共获得39个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醇类13个、醛类3个、酮类3个、酸类1个、酯类10个、烯烃类7个和... 保靖黄金茶品质特征“香、绿、爽、浓”,“玉米香”为其中一类典型代表产品。采用HS-SPME-GC-MS分析“玉米香”保靖黄金茶挥发性成分的构成,共获得39个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醇类13个、醛类3个、酮类3个、酸类1个、酯类10个、烯烃类7个和其他2个。其中,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醇类(78.57%)、酯类(5.89%)、烯烃类(5.58%)、酮类(5.10%)、醛类(2.05%)和其他类(1.86%),酸类最低为0.96%。以“清香”保靖黄金茶为对照,通过最小二乘法(PLS)和聚类分析进行差异化合物筛选,获得“玉米香”保靖黄金茶主要呈香物质为香叶醇、己酸己酯、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顺-3-己烯酸-顺-3-己烯酸酯、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水杨酸甲酯、柠檬烯、壬酸、二甲基戊酸甲酯、反-β-罗勒烯、苯甲醛、苯甲醇、辛醇、顺-己酸-3-己烯酯、橄榄醇、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苯甲酸叶醇酯、β-紫罗酮、壬醛、α-古巴烯、β-丁香烯、反-戊酸-2-己烯酯、4,8-二甲基-1,3,7-任三烯、反-丁酸-3-己烯酯、二甲基硫醚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靖黄金茶 茶叶品质 挥发性成分 玉米香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茶细蛾发生动态及性诱剂控制效果
2
作者 王迎春 尧渝 +5 位作者 黄颖博 李兰英 龚雪蛟 黄藩 张娟 张冰玲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47-51,77,共6页
2019—2023年每年的2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3个茶树主栽品种‘名山特早213’‘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茶园内,采用性诱捕器和检叶法对茶细蛾成虫和幼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每7 d调查1次,并于2021年开展性引诱剂对茶细... 2019—2023年每年的2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3个茶树主栽品种‘名山特早213’‘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茶园内,采用性诱捕器和检叶法对茶细蛾成虫和幼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每7 d调查1次,并于2021年开展性引诱剂对茶细蛾防治效果试验。调查结果发现,茶细蛾在当地茶园每年发生6代,以蛹越冬。成虫最早始见于2月下旬,终见于11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第1代为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第2代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第4代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5代为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幼虫最早始见于3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虫口量极低,第4代或第5代后虫口量显著增加。茶细蛾呈5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两个发生盛期,主要危害夏、秋茶。应用性引诱剂对第2代至第5代幼虫防治效果为55.56%~100%,平均防效为75.92%。应用性引诱剂能有效监测茶细蛾发生动态并控制其危害,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细蛾 发生动态 性引诱剂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沅陵碣滩茶的特色品质及生化特征成分分析
3
作者 肖文军 杨迪非 +7 位作者 唐睿 彭凯 陈大海 王敏名 李晋中 张大明 黄怀生 粟本文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沅陵碣滩茶素以“形美、色绿、香高、味醇”而著称。为探明沅陵碣滩茶色、香、味、形的品质特色与生化特征,分别对4个等级(银针、一号、银毫、翠峰)共27个代表性茶样进行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沅陵碣滩茶整体上表现为外形... 沅陵碣滩茶素以“形美、色绿、香高、味醇”而著称。为探明沅陵碣滩茶色、香、味、形的品质特色与生化特征,分别对4个等级(银针、一号、银毫、翠峰)共27个代表性茶样进行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沅陵碣滩茶整体上表现为外形条索紧秀、绿润,香气清香(嫩香)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的品质特色。同时,色泽品质方面具高叶绿素含量的品质特征。香气品质方面以烯烃类化合物(如去氢白菖烯、β-杜松烯和月桂烯)、醇类化合物(如芳樟醇、苯乙醇和香叶醇)为主要香气物质;滋味品质上具有高水浸出物、高儿茶素、高氨基酸、高可溶性糖、高琥珀酸、高柠檬酸以及低酚氨比、低咖啡碱的品质特征,并拥有丰富的茶多酚和茶氨酸。由此提示,沅陵碣滩茶是一种在品饮和健康属性方面具有高品质特征的名优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碣滩茶 绿茶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规划及实践
4
作者 宿迷菊 林伟群 +3 位作者 范晓玥 焦佳 俞璐婷 王盈峰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浙江省泰顺县是《采茶舞曲》的诞生地,生态环境优美,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是“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在梳理泰顺县茶文旅康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并详细阐述了建设“泰美丽”茶园、茶庄园、茶... 浙江省泰顺县是《采茶舞曲》的诞生地,生态环境优美,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是“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在梳理泰顺县茶文旅康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并详细阐述了建设“泰美丽”茶园、茶庄园、茶村、茶店和茶特色小镇以及发掘《采茶舞曲》文化价值、开发茶旅游商品、举办茶事活动等一系列适合泰顺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茶文旅康融合 “泰美丽” 采茶舞曲 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萎凋方式对滇红茶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吴亚敏 王兴华 +8 位作者 徐嘉忆 邓秀娟 雷金梅 杨芳 武天宇 周淼 袁文侠 张书珩 王白娟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探究摇晾式萎凋、日光萎凋、复式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对滇红茶香气物质的影响,选取‘云抗10号’春季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在其他工艺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上述5种萎凋方式加工滇红茶,分别对茶样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 为探究摇晾式萎凋、日光萎凋、复式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对滇红茶香气物质的影响,选取‘云抗10号’春季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在其他工艺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上述5种萎凋方式加工滇红茶,分别对茶样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测出227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58种、醛类36种、酮类23种、酸酯类59种、碳氢类42种、其他类9种,其中醇类物质占比最高;共有46种香气物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差异显著的醛类物质中摇晾式萎凋处理的占比均高于其他萎凋方式。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结果表明ROAV≥0.1的物质有32种,其中19种物质的ROAV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萎凋方式虽然不能改变滇红茶香气的主体物质,但对香气物质的丰度及占比影响较大,尤其是摇晾式萎凋方式与其他萎凋方式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滇红茶的加工选择适宜的萎凋方式及高香型滇红茶的加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茶叶加工 滇红 萎凋方式 GC-MS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建水紫陶茶具对普洱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付子祎 方欣 +5 位作者 熊燕 熊思燕 邓秀娟 苏丹 周红杰 李亚莉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探究云南建水紫陶茶具对冲泡普洱茶茶汤品质的影响,选用紫陶红泥和白泥的盖碗、扁圆壶、高直壶通过同一水温、茶水比、时间冲泡普洱茶,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测定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总糖等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 为探究云南建水紫陶茶具对冲泡普洱茶茶汤品质的影响,选用紫陶红泥和白泥的盖碗、扁圆壶、高直壶通过同一水温、茶水比、时间冲泡普洱茶,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测定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总糖等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建水紫陶茶具冲泡的生茶与熟茶茶汤内含成分差异性相似,感官评分结果相同。白泥组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红泥组(p<0.05);盖碗的水浸出物含量均为最低,高直壶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所有茶汤的感官品质均有一定差异,其中红泥扁圆壶综合得分最高。建水紫陶茶具的泥料和器型均影响普洱茶的茶汤品质,其中泥料对茶汤品质的影响大于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具 紫陶 普洱茶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杂交F_(1)代主要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刘子涵 姚林 +6 位作者 彭律文 段继华 谢念祠 于晶 陈宇宏 雷雨 周跃斌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深入解析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特异茶树资源的发掘利用及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以38个杂交F_(1)代茶树新品系为试验对象,基于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主要... 为深入解析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特异茶树资源的发掘利用及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以38个杂交F_(1)代茶树新品系为试验对象,基于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6,变异系数为5.21%~50.21%,平均变异系数为24.40%;各生化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氨比和茶多酚、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没食子儿茶素(DL-C)和表儿茶素(E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和茶多酚、氨基酸和酚氨比、氨基酸和ECG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2.492%。可将38个杂交F_(1)代划分为两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包含20份资源,以较高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为主要特征,适制绿茶;第二类群包含18份资源,其显著特点为较高的水浸出物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高茶多酚含量、高酚氨比,红绿茶兼制。筛选出24份高茶多酚资源、6份高咖啡碱资源和1份高氨基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杂交 F_(1)代 遗传多样性 生化成分 特异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8
作者 高治江 单治国 +4 位作者 崔廷宏 赵远艳 陶忠 徐棉红 张春花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探明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以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倍比稀释法制作7个比例的茶水浸液,以肠炎沙门菌ATCC 14028(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Shigella flexneri)、大肠杆菌CMCC(B)4410... 为探明普洱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以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倍比稀释法制作7个比例的茶水浸液,以肠炎沙门菌ATCC 14028(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Shigella flexneri)、大肠杆菌CMCC(B)44102(Escherichia coli)3种肠道致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K-B法进行抑菌圈试验,分别探讨培养24 h和48 h条件下7个茶水浸液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对3种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普洱茶水浸液较高浓度时对3种供试肠道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但培养24 h条件下除普洱茶生茶水浸液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大于普洱茶熟茶外,普洱茶生茶与普洱茶熟茶水浸液对3种供试肠道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均无明显差异(p<0.05);普洱茶生茶水浸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福氏志贺菌大于肠炎沙门氏菌;普洱茶熟茶对肠炎沙门氏菌、福氏志贺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普洱茶及肠胃保健品及肠道致病菌感染性疾病预防药物的开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肠道致病菌 大肠杆菌 肠炎沙门菌 福氏志贺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径山2号’选育研究
9
作者 卢健 马春雷 +5 位作者 王东 胡康赢 陈亮 朱建杰 张晶晶 陈红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径山2号’是从余杭径山‘鸠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小叶类、中生种,新梢芽叶浅绿色,具有发芽整齐、产量高、花香显等特点;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51.70%、茶多酚18.60%、氨基酸4.30... ‘径山2号’是从余杭径山‘鸠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小叶类、中生种,新梢芽叶浅绿色,具有发芽整齐、产量高、花香显等特点;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51.70%、茶多酚18.60%、氨基酸4.30%、咖啡碱2.80%;适制绿茶,尤其适宜加工径山茶等卷曲形名茶,外形细紧、翠绿较鲜活、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鲜爽、花香显,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匀;抗旱、抗病虫性较强,抗寒性中等,适宜于与浙江相似气候条件的茶区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径山茶 ‘径山2号’ 花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建立
10
作者 任广鑫 高钰敏 +2 位作者 丁小莉 张雨茹 张正竹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水浸出物是茶叶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快速检测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60份乌龙茶样品的光谱信息,通过Savitzky-Golay(SG)滤波器对原... 水浸出物是茶叶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快速检测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60份乌龙茶样品的光谱信息,通过Savitzky-Golay(SG)滤波器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对采集的SG预处理光谱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基于SG预处理光谱和SPA法优化的特征光谱建立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的PLS定量模型。结果显示,利用SPA法优化出14个特征波长建立SPA-PLS模型的性能最佳。在预测集中的相关系数为0.896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8034%,剩余预测偏差为4.11。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SPAPLS算法快速检测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浸出物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连续投影算法 检测方法 乌龙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茶树冬季扦插育苗的影响
11
作者 安丰轩 刘晓薇 +5 位作者 蒋琴杰 鲍遵宇 古能平 陈恩海 黄柳滢 刘迪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繁殖育苗的主要方法,然而影响茶树短穗扦插的因素很多。研究选择‘乌牛早’和‘云抗10号’短穗采取不同扦插基质开展冬季扦插试验,共设4种基质配比,分别为CK(黄壤土)、T1(黄壤土、珍珠岩、甘蔗渣的体积比为2∶1∶2)、... 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繁殖育苗的主要方法,然而影响茶树短穗扦插的因素很多。研究选择‘乌牛早’和‘云抗10号’短穗采取不同扦插基质开展冬季扦插试验,共设4种基质配比,分别为CK(黄壤土)、T1(黄壤土、珍珠岩、甘蔗渣的体积比为2∶1∶2)、T2(黄壤土、珍珠岩、甘蔗渣的体积比为2∶1∶4)、T3(黄壤土、珍珠岩、甘蔗渣的体积比为2∶1∶8),旨在探讨不同基质配比对不同茶树品种冬季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两个茶树品种除根系活力外,成活率、生根率、根系生长及新梢生长情况各指标从高到低均表现为CK、T1、T3和T2处理,‘乌牛早’短穗扦插苗根系活力最高为T1,而‘云抗10号’的根系活力最大为T2。表明T1适合作为‘乌牛早’短穗扦插的基质,而T2适合作为‘云抗10号’短穗扦插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扦插 基质 根系活力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对茶叶中重金属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2
作者 皮永菲 朱健 +1 位作者 兰靖 王光选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为了解当前茶叶中重金属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演变特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08—2023年茶叶中重金属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发文量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和印度是茶叶重金属... 为了解当前茶叶中重金属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演变特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08—2023年茶叶中重金属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发文量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和印度是茶叶重金属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该领域发文量超过全球的50%,占据全世界最大份额。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最具影响力的期刊是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主要研究学科为环境科学。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Trace-elements、Heavy-mentals、Solid-phase extractions、Adsorption为主要的研究主题。茶叶中重金属潜在人体健康风险与影响机理研究是当前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重金属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 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普洱茶(生茶)品质差异分析
13
作者 汤海昆 杨方慧 +4 位作者 张艳梅 张盼盼 孙云南 张华凤 仝佳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测结果显示,4组茶样共检出138种香气物质,其中正辛醇、香叶醇、1-辛烯-3-醇、β-紫罗兰酮、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右旋萜二烯、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与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等9种香气物质可作为区分4组茶样的依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型普洱茶存在4种共同的关键呈香物质;古树普洱茶无论是在组间还是组内,其关键性和修饰性呈香物质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古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儿茶素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川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消费情况调查研究
14
作者 庞水清 李华锋 李丹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茶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今,国家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坚定道路自信;茶文化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视角凝聚于广东吴川地区,从分析茶对于吴川人民的意义、吴川传统文化对吴川茶文化传播的影响、论述... 茶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今,国家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坚定道路自信;茶文化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视角凝聚于广东吴川地区,从分析茶对于吴川人民的意义、吴川传统文化对吴川茶文化传播的影响、论述吴川茶文化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情况,以及对吴川市中心和湛江市中心地区的三个年龄群体分别采取问卷调查、对两地新式茶馆的经营者开展实地访谈来分析比较茶文化在广东吴川地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数据表明,湛江市中心地区和吴川市中心地区人民的茶消费都偏向于消费茶叶和含茶叶饮料,新式茶馆的出现均引起了两地人民的极大兴趣;所采访到两地新式茶馆的主理人均表示新式茶馆成为两地茶文化宣传的主要实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产业 消费 吴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稿须知
15
作者 《茶叶通讯》编辑部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茶叶通讯》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茶叶类科技期刊。本刊由院士领衔办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柏连阳教授、单杨研究员担任... 《茶叶通讯》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茶叶类科技期刊。本刊由院士领衔办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柏连阳教授、单杨研究员担任顾问。本刊主要刊载茶树资源与育种、茶树栽培、茶园病虫草害防控、茶叶加工与品质化学、茶与健康、茶技术经济、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论文。本刊目前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数据库 研究性论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 茶叶研究所 茶树栽培 茶叶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通讯》影响因子再创新高达1.701
16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茶叶通讯》(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创刊于1962年,由湖南省茶叶学会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院士领衔办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教授、中国工... 《茶叶通讯》(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创刊于1962年,由湖南省茶叶学会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院士领衔办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研究员担任顾问。编委会由国内50多位茶学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茶叶研究所 茶叶学会 陈宗懋 影响因子 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茶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贾灵娟 陈希 侯雨晴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探究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茶馆为例,借助网络爬虫技术,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江西省2067家茶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呈现该空间分布的影响... 探究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茶馆为例,借助网络爬虫技术,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江西省2067家茶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呈现该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茶馆在单一与多距离尺度下空间特征均表现为集聚模式,趋于“东北—西南”方向分布,赣东北地市的极化效应明显;总体呈现“中心—外围”分布结构,各核心区围绕中心城市成环状向外扩散,集聚效应显现;交通条件对江西省茶馆空间分布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人口因素、区域经济水平,空间资源的影响不显著。打造茶文化休闲旅游环形廊道、优化空间结构以及创新休闲旅游新业态,将成为江西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POI数据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处理对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18
作者 焦婷婷 赵远艳 +7 位作者 陈红艳 夏瑞萍 冯尚文 文勤枢 黄芬 李新园 苏小娟 刘春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以不施肥为对照,减施化肥、常规施肥、有机肥化肥配施为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季节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为茶园土壤化肥减施、有机配肥以及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处理(T1)茶叶产量显著高... 以不施肥为对照,减施化肥、常规施肥、有机肥化肥配施为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季节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为茶园土壤化肥减施、有机配肥以及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减施化肥处理(T1)茶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处理和有机氮30%+无机氮70%处理T3能提高茶树新梢与成熟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茶树新梢和成熟叶碳氮比(C/N);与对照相比,T1处理能提高茶树新梢的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T3处理使氨基酸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均有所提高,品质指标及其养分吸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有机碳(新梢)、全氮(新梢)含量与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减施化肥(T1)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减施化肥(T1)和70%无机氮肥配施30%有机氮肥处理(T3)均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施肥 茶叶产量 茶叶品质 碳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育种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温贝贝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茶树育种学是茶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茶树育种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以茶树育种学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针对性地围绕“课程思政”主题,从茶树育种学课程介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课程思政改... 茶树育种学是茶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茶树育种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以茶树育种学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针对性地围绕“课程思政”主题,从茶树育种学课程介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举措等方面对茶树育种学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举措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切实提高茶树育种学思政育人效果,改善及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为茶树育种学的思政主题教育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茶树育种学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标准物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何日梅 陈晓真 +3 位作者 封余贤 冯杰 蓝平 卢敏萍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茶叶标准物质在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遵守植物检疫贸易限制和保护消费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查阅国际标准物质数据库,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欧洲国家、日本的标准物质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收录的茶叶标准物... 茶叶标准物质在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遵守植物检疫贸易限制和保护消费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查阅国际标准物质数据库,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欧洲国家、日本的标准物质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收录的茶叶标准物质情况,总结国内外茶叶领域标准物质的现状。通过分析茶叶标准物质与茶叶标准的关系,结合检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指出我国茶叶标准物质的特点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标准物质 标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