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386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波洛尕熊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孔会磊 李青 +4 位作者 李金超 张江伟 南卡俄吾 国显正 贾群子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基本不显示铕异常。Rb/Sr、Nb/Ta、Zr/Hf等特征反映闪长玢岩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6.6±1.6)Ma(MSWD=0.41),形成时代为印支期晚三叠世,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的产物。综合东昆仑地区前人年代学数据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为后碰撞伸展阶段地壳重熔的产物,东昆仑在约228 Ma就已全面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印支期中基性岩脉尤其是闪长玢岩脉经常与东昆仑地区金矿化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关系密切,在今后金矿找矿勘查中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后碰撞 石英闪长玢岩 波洛尕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露头构型分析
2
作者 师学耀 高超利 +7 位作者 孟旺才 赵逸 陈立军 王彩霞 冷丹凤 马洪志 马裕武 孙宁亮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通过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基于露头的岩性、沉积构造、颜色及沉积环境,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柳林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10种岩相类型及7种沉积单元,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识... 通过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基于露头的岩性、沉积构造、颜色及沉积环境,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柳林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10种岩相类型及7种沉积单元,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识别出了分流河道、分流砂坝、潮汐砂坝、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6种4级构型单元,它们又以复杂的组合方式构成三角洲前缘5级构型单元。构型单元的组合样式可分为垂向叠置、侧向拼接及孤立式3种。通过实地测量对构型单元进行了定量表征,分流河道、分流砂坝、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厚度和宽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为地下构型单元建模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山西组 三角洲前缘 岩相类型 露头构型 组合样式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山构造带罗城花岗闪长岩地质年代学、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研究
3
作者 何佳乐 唐卫东 +4 位作者 刘天航 高永宝 魏立勇 范堡程 于锴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7,共16页
阿拉善地块龙首山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祁连造山带及中亚造山带的结合部,其所处构造环境的特殊性对区域构造演化及板块运动有着重大意义。该地区的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研究较为薄弱,笔者对罗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开展了岩石地... 阿拉善地块龙首山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祁连造山带及中亚造山带的结合部,其所处构造环境的特殊性对区域构造演化及板块运动有着重大意义。该地区的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研究较为薄弱,笔者对罗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研究工作,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结果为(289±3)Ma(MSWD=0.57),侵位时间为早二叠世。罗城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Mg^(#)值介于0.64~0.66,显示I型花岗岩特征。研究区这些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显示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LREE/HREE值为4.20~5.30,(La/Yb)_(N)为3.69~5.46,并且具有轻微Eu负异常(δEu:0.80~0.96)。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这些样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等),显示俯冲相关的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罗城地区早二叠世侵入岩具有正的εHf(t)值(+4.37 to+6.88)和相对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808.6~952.5 Ma)。野外地质特征结合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罗城花岗闪长岩为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背景和前言研究数据分析,阿拉善西部龙首山构造带早二叠世时可能还存在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龙首山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土隧道注浆加固效果评价研究:以郑州地铁7号线砂土隧道为例
4
作者 钟宏伟 秦鹏飞 +1 位作者 卢再光 张颖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2,共8页
在地质环境日趋复杂和恶劣的工程背景下,注浆加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立科学合理的注浆效果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针对注浆量核算法、检查孔分析法、P-Q-t曲线法及地球物理探测法等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注浆效果检测... 在地质环境日趋复杂和恶劣的工程背景下,注浆加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立科学合理的注浆效果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针对注浆量核算法、检查孔分析法、P-Q-t曲线法及地球物理探测法等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注浆效果检测方法,通过抽取一、二级影响因素确立层次评价体系,并结合专家意见与实际工况构建了注浆效果评价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将权向量作为评价因素的权重进行量化,通过矩阵运算实现了模糊现象的数学表达,完成了砂土隧道注浆效果的准确评价。最后结合郑州地铁7号线砂土隧道,通过模糊评价综合分析,认为注浆效果等级达到良好等级(B)。隧道实际开挖期间,未出现任何形式的水文、地质干扰,表明评价方法科学高效,可为其他工程施工提供指导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注浆 检查孔分析 地球物理探测 模糊理论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地貌类型特征及成因演化分析
5
作者 陈光庭 张金明 +2 位作者 郝呈禄 张启龙 张海龙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1-299,共9页
青海同德石藏地区发育黄河流域最上游连片分布面积最大、形态特征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基于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按单体地貌形态对石藏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7种丹霞正地貌和5种丹霞负地貌,类型多样、景观独特。石藏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 青海同德石藏地区发育黄河流域最上游连片分布面积最大、形态特征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基于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按单体地貌形态对石藏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7种丹霞正地貌和5种丹霞负地貌,类型多样、景观独特。石藏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为古近纪西宁组紫红色巨厚层状砂砾岩,受地质构造、物理化学风化、机械侵蚀和重力等内外营力作用塑造形成,并经历了红层堆积、红层盆地构造抬升、丹霞地貌发育幼年期和青年期4个形成演化阶段。从地质学角度揭示出丹霞地貌的成因演化过程,对进一步认识中国西部地区丹霞地貌发育以及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保护和利用地学旅游资源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类型特征 成因演化 青海同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槽试验的矿渣型泥石流启动特征研究:以栾川县康山金矿区为例
6
作者 刘向东 黄虹霖 +6 位作者 刘星宇 孙建伟 贾煦 赵兴志 张旭晃 程贤达 孙亚柯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14,共15页
矿渣型泥石流是一种以大规模的开采矿产资源产生的废石弃渣为主要物源演化形成的一种典型的人为泥石流,具有频发性、人为性、污染性、可控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探索底床坡度、冲水流量和颗粒级配等因子对泥石流启动过程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矿渣型泥石流是一种以大规模的开采矿产资源产生的废石弃渣为主要物源演化形成的一种典型的人为泥石流,具有频发性、人为性、污染性、可控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探索底床坡度、冲水流量和颗粒级配等因子对泥石流启动过程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及各因子间的关系,基于相似性原理,采用比尺结构,以河南省栾川县康山金矿区采矿产生的废石渣堆为主要物源进行水槽试验。通过传感器记录矿渣型泥石流形成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并用高清摄像机观测矿渣启动形成泥石流的现象。试验结果表明:①矿渣型泥石流主要以顶面侵蚀型、流态化型、顶面侵蚀+流态化型3种方式启动。②泥石流启动临界孔隙水压力与底床坡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细颗粒含量变化关系不明显。③级配、坡度一定时,随着冲水流量不断增大,泥石流启动临界水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并存在一个最有利于矿渣启动的冲水流量。④冲水流量、级配一定,坡度越大,矿渣越容易启动。⑤坡度、冲水流量一定,细颗粒含量为30.36%矿渣最容易启动。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对矿渣型泥石流启动机理的认识,可为矿渣型泥石流预警、防治和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型泥石流 启动特征 水槽试验 康山金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沉积盆地构造与找矿方向浅议
7
作者 李正明 王备战 +5 位作者 展卫露 战嘉华 郭文波 王宏宇 董星 李增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7,共12页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矿体主要产于奥陶系滩间山群O3tna-2正常沉积岩段。对深部构造的探测和原始成矿环境的恢复一直是勘查研究工作的重点。矿山以往深部找矿投入了瞬变电磁法(TEM)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对...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矿体主要产于奥陶系滩间山群O3tna-2正常沉积岩段。对深部构造的探测和原始成矿环境的恢复一直是勘查研究工作的重点。矿山以往深部找矿投入了瞬变电磁法(TEM)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对深部的结构、构造反映不够清楚,找矿效果也不理想。2020年首次投入了高分辨广域电磁法(WEFM),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笔者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对广域电磁法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锡铁山铅锌矿床原始沉积盆地走向为EW向,属于南高北低的抬斜式盆地。受NE-SW向的斜向推覆作用,形成目前盆地的构造形态;同时推测盆地内部存在两条主要的同生断裂。笔者依据同生断裂和已知矿体的空间位置预测了找矿靶区,指出了锡铁山沉积盆地内铅锌矿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山铅锌矿 原始沉积盆地 广域电磁法 斜向推覆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水过程中黄土孔隙气压特性的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8
作者 曲晨飞 杨庆义 +6 位作者 刘荣豪 程洋 纪成亮 李仁杰 张继超 姚志华 张登飞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土灾害频发,其关键的地质基因在于对水极为敏感。其中黄土场地遇水后的湿陷变形的科学评价,是黄土灾害研究的主题之一。黄土场地湿陷性逐渐由“最大湿陷势”向“可能湿陷势”转变,迫切需要查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土灾害频发,其关键的地质基因在于对水极为敏感。其中黄土场地遇水后的湿陷变形的科学评价,是黄土灾害研究的主题之一。黄土场地湿陷性逐渐由“最大湿陷势”向“可能湿陷势”转变,迫切需要查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过程中,黄土中水分入渗-气体迁移-湿陷变形的多场耦合过程。目前,有关现场浸水试验过程中真实测定孔隙气压演化规律鲜有报道。因此,笔者开展黄土高原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现场浸水试坑试验,在典型剖面不同深度布置湿度传感器和孔隙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浸水过程中水分运移和孔隙气体压力,揭示水分运移和气压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坑浸水-停水过程中,呈现出水分入渗的感知-增湿-饱和-减湿-稳定的5阶段变化规律;打设注水孔,明显地改变了试坑中的水分扩散路径,以注水孔的径向渗流——古土壤富水向上迁移的扩散路径为主;首次实现了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大型试坑浸水过程中土体孔隙气压力的原位测定,呈现波动特征,提出了浸水过程中孔隙气压的形成模式。成果为非饱和黄土中水-气运移过程提供实测证据,为进一步精细化预测大厚度黄土的增湿湿陷过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灾害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浸水试验 水分入渗 孔隙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巴山平利一带晚三叠世粗面岩和基性岩墙群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陈涛 陈隽璐 +5 位作者 李平 朱卫红 郝晨羽 孙吉明 王健 颜玲丽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5,共13页
北大巴山紫阳−平利−竹溪一带较为广泛地分布有一期基性岩墙与碱性火山岩,这些火山−侵入岩系多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通过对基性岩和粗面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工作发现,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19.5±2.2)Ma和(223.9±2.8... 北大巴山紫阳−平利−竹溪一带较为广泛地分布有一期基性岩墙与碱性火山岩,这些火山−侵入岩系多被认为形成于早古生代。通过对基性岩和粗面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工作发现,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19.5±2.2)Ma和(223.9±2.8)Ma,属于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其中,基性岩墙中的辉绿岩显示出贫Si、高Ti的特征,粗面岩显示高Ti、富碱的特征,两类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存有一定差异。辉绿岩的Pb−Sr−Nd同位素组成上显示出OIB物质源区组成且具有EMⅡ和上地壳富集物质成分的加入,碱性系列的粗面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则显示出大隆起的微量元素分布样式,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均显示出二者与板内岩浆活动具有成因关系。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北大巴山地区晚三叠世的粗面岩−辉绿岩组合形成于勉−略洋闭合之后持续的板内伸展活动,为南秦岭地区深部地幔岩浆物质演化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碱性火山岩 辉绿岩墙 三叠纪岩浆活动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移矩阵的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10
作者 高文龙 张景华 +6 位作者 刘洪 欧阳渊 吴君毅 苏悦 邵璐 宋雯洁 刘小念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0-281,共12页
笔者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大凉山区耕地面积由11153 km^(2... 笔者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大凉山区耕地面积由11153 km^(2)减少到4090 km^(2),减少了63%;林地面积由11713 km^(2)增长到18658 km^(2),增长了59%;草地面积1990~2000年由7708 km^(2)增长到10160 km^(2),2000~2010年下降到5128 km^(2),2010~2022年增长到6907 km^(2),整体面积下降10%;水域湿地与建设用地1990~2022年分别从254 km^(2)和92 km^(2)增长到了520 km^(2)和748 km^(2),增幅分别为104%与713%,增幅明显。这与大凉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预期结果相对应。再结合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林地面积的增长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草地面积初期增长来自林地被砍伐后的逆向演替,在“天保工程”等政策进行保护后,草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2010年后,大凉山区林地保护政策从种植人工林地转为维护现有成果,因此林地增长速度放缓。总览1990~2022年,尤其是1998年“天保工程”等政策实施后,大凉山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在实地考察中,仍有部分林地被砍伐后形成草地,且大面积人工针叶林也存在生态系统单一、易发生火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背后驱动因素的探讨分析,旨在为大凉山区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生态环境 驱动因素 大凉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
11
作者 郭恒玮 宋荣彩 +3 位作者 刘金库 伏美燕 王长城 李可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河流三角洲发育多种类型岩相和岩相组合,不同岩相的砂岩物性有明显差异,但目前尚不明确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笔者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图像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方法,划分了研究区岩相类型... 河流三角洲发育多种类型岩相和岩相组合,不同岩相的砂岩物性有明显差异,但目前尚不明确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笔者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图像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方法,划分了研究区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并明确了岩相组合的韵律结构,从岩石组成、成岩改造的差异上探讨了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岩石粒度和沉积构造的研究,发现研究区苏59区块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砂岩来自北部多个物源,碎屑成分复杂、变化大。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发育5类岩相,粒序层理砾质粗砂岩、块状层理含砾粗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粗砂岩和块状层理粗砂岩为渗透率可达1×10^(−3)μm^(2)以上,为有利岩相类型。根据岩相类型和韵律结构将岩相组合划分为复合韵律组合、正韵律组合和反韵律组合。其中,正韵律组合发育的有利岩相所占比例最高,为有利岩相组合。通过对3类分流河道岩相组合的岩石组成、压实和溶蚀作用程度差异对比研究,认为盒8段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硅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岩屑砂岩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和黏土胶结;岩屑石英砂岩的主要成岩作用为硅质胶结和溶蚀作用。其中正韵律组合中砂岩的杂基含量较低,压实作用相对较弱,溶蚀作用较强,是造成物性较好的主要原因。由于这类岩相组合中的砂岩具有粒度较粗且刚性碎屑颗粒含量较高的原始物质基础,导致原生孔得以保存,且为后期成岩流体提供了通道而发育较多铸模孔,因此粗-中粒砂岩正韵律组合是最有利的岩相组合类型。通过笔者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为河道相优质砂岩储层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 石盒子组 山西组 岩相组合 压实作用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湘西古夷平面发育及古环境演化研究
12
作者 杨涛 张晶 +1 位作者 辛存林 吴亮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6,共12页
湖南湘西地区断裂和褶皱构造较发育,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大面积断块抬升与大规模的剥蚀夷平作用,发育形成了两级夷平面,十分有利于夷平面演化的研究。笔者在对湘西地区若干岩溶红色风化壳剖面进行了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湖南湘西地区断裂和褶皱构造较发育,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大面积断块抬升与大规模的剥蚀夷平作用,发育形成了两级夷平面,十分有利于夷平面演化的研究。笔者在对湘西地区若干岩溶红色风化壳剖面进行了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湘西州两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古风化壳粒度、磁化率和孢粉的综合研究,从地貌学、表生地球化学和土壤学、孢粉学的角度探讨湘西地区岩溶风化壳的形成时代与夷平面演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夷平面发育时期应该在中更新世至中新世阶段,在进入古近纪后,总体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贾坝剖面沉积环境相对于洛塔剖面略微干燥或凉润,夷平作用较发育,沉积时期虽有明显的气候波动变化,但两个剖面沉积环境整体湿润,期间伴随的干燥波动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孢粉 粒度 磁化率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中期物源分析及其对秦岭造山带隆升作用的指示
13
作者 弓汶琪 弓虎军 +2 位作者 王苏里 罗芬红 王苗苗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4,共17页
为了厘清盆地东南部延长组中期沉积物源,从而限定秦岭造山带隆升启动时限,利用碎屑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金锁关、下寺湾、黄陵和黄龙地区延长组中期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锁关地区碎屑锆石年龄组合主要分布为2200~... 为了厘清盆地东南部延长组中期沉积物源,从而限定秦岭造山带隆升启动时限,利用碎屑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金锁关、下寺湾、黄陵和黄龙地区延长组中期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锁关地区碎屑锆石年龄组合主要分布为2200~2700 Ma、1700~2100 Ma、900~1200 Ma、400~500 Ma、205~382 Ma;黄龙、下寺湾、黄陵地区碎屑锆石年龄组合主要分布为2200~2700 Ma、1700~2100 Ma、205~382 Ma。综合研究认为:①存在一个湖盆沉积中心,将延长组中期盆地东南部研究区内部分割两个不同的区域,湖盆沉积中心以南的金锁关地区物源与盆地南部华北克拉通南缘和北秦岭构造带相关。湖盆沉积中心以北的黄龙、黄陵和下寺湾地区物源主要与盆地北部阴山地块、孔兹岩带以及华北克拉通北缘华力西期—印支期热事件岩浆岩岩体相关。②长7期金锁关沉积物与秦岭造山带有良好的沉积响应,其中最年轻锆石颗粒反映造山带在(234.7±4)Ma左右开始隆升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定年 沉积物源 秦岭造山带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景三维高分辨率地质剖面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14
作者 王俊锋 过磊 +1 位作者 李彬 焦永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0,共9页
地质剖面是地质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随着实景三维技术快速发展,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地质技术领域。笔者以数字相机、智能手机、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等可广泛获取的资源为基础对典型地质剖面进行实景三维模型获取和三维剖面测... 地质剖面是地质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随着实景三维技术快速发展,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地质技术领域。笔者以数字相机、智能手机、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等可广泛获取的资源为基础对典型地质剖面进行实景三维模型获取和三维剖面测量研究分析,并引入投影方法和制图综合技术进行剖面测量、制图工作。与传统剖面相比,本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技术、测量成果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工作成果具有明显的高精度、高效率等特征。因此,基于本研究实景三维地质剖面测量技术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地质剖面 立面投影 制图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涝峪地区宽坪岩群变质作用温压条件及原位Rb-Sr年代学研究
15
作者 田智博 苟龙龙 +2 位作者 徐晓飞 刘学锋 毛振宇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共26页
秦岭造山带涝峪地区发育宽坪岩群的典型剖面,是研究宽坪岩群变质变形、构造热历史的重要区域。然而,由于缺乏对该地区宽坪岩群变质温压条件和年代学的约束,导致区域变质与多期变形事件的关系及地质意义认识仍不清楚。笔者以该地区宽坪岩... 秦岭造山带涝峪地区发育宽坪岩群的典型剖面,是研究宽坪岩群变质变形、构造热历史的重要区域。然而,由于缺乏对该地区宽坪岩群变质温压条件和年代学的约束,导致区域变质与多期变形事件的关系及地质意义认识仍不清楚。笔者以该地区宽坪岩群SN向剖面中的二云母石英片岩、含石榴子石二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和大理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二云母石英片岩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石英片岩进行了黑云母Ti温度计、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变质相平衡模拟和原位LA–ICP–MS黑云母和白云母Rb–Sr年代学研究,进而探讨了涝峪地区宽坪岩群经历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意义。野外和岩相学观察发现二云母石英片岩和绿片岩发生了强烈的变形,金云母大理岩经历了强烈的糜棱岩化作用。黑云母Ti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压力计限定得到二云母石英片岩样品KP-3和KP-4的变质温压条件为300~500℃、2.0~8.0 kbar,对应的平均值为440℃、4.0 kbar。黑云母Ti温度计限定得到含石榴子石二云母石英片岩样品KP2202的变质温度为652~683℃。变质相平衡模拟P–T视剖面图计算得到二云母石英片岩样品KP-3和KP-4的变质温压条件为400~480℃和2.0~10 kbar;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石英片岩样品KP2202的变质温压条件为645~680℃、8.0~9.0 kbar。综合地质温压计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可以确定二云母石英片岩为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石英片岩经历了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原位LA–ICP–MS黑云母和白云母Rb–Sr分析显示二云母石英片岩记录两期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90 Ma和~155 Ma,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石英片岩记录的等时线年龄为~110 Ma。因此涝峪地区宽坪岩群中的二云母石英片岩记录了3期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90 Ma、~155 Ma和~110 Ma。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3期等时线年龄均代表了后期构造热事件的时代,其中~290 Ma的等时线年龄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相对应,而~155 Ma和~110 Ma的等时线年龄可能与中生代时期北秦岭构造带发生强烈的变形和花岗岩岩浆活动导致的热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石学 宽坪岩群 相平衡模拟 原位Rb–Sr年代学 秦岭造山带 涝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川井坳陷巴彦花组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对物源及砂岩型铀矿勘查的启示
16
作者 何泽宇 陈磊 +6 位作者 李成元 樊松浩 薄海军 高琪 苏攀云 刘伟 靖安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203,共18页
早白垩世是二连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演化阶段,其构造环境与沉积物源的探讨对该盆地铀矿成因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笔者以二连盆地西部川井坳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下白垩统巴彦花... 早白垩世是二连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演化阶段,其构造环境与沉积物源的探讨对该盆地铀矿成因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笔者以二连盆地西部川井坳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下部与上部具有不同年龄峰值,其下部为1800~2100 Ma的主年龄峰值;其上部为250~330 Ma的主年龄峰值,综合区域内各地质体年代学研究,认为巴彦花组沉积物质来源主要为宝音图隆起、索伦山隆起和狼山-白云鄂博隆起。结合钻孔综合测井结果,认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下部具有较高的U含量,可作为研究区及周边寻找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标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井坳陷 二连盆地 下白垩统 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岩石土壤中重(类)金属迁移富集特征研究及风险评价
17
作者 邵璐 刘洪 +6 位作者 欧阳渊 张景华 高文龙 刘小念 宋雯洁 吴君毅 苏悦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8,共15页
笔者选取长江重点生区三峡库区(重庆段)4条典型岩石−土壤剖面,分析风化成土过程中重(类)金属元素(Cu、Pb、Zn、Cr、Ni、Cd、As、Hg)的迁移富集特征,探索该地段的典型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侏罗纪碎屑岩风化剖面土壤呈弱碱性,二叠... 笔者选取长江重点生区三峡库区(重庆段)4条典型岩石−土壤剖面,分析风化成土过程中重(类)金属元素(Cu、Pb、Zn、Cr、Ni、Cd、As、Hg)的迁移富集特征,探索该地段的典型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侏罗纪碎屑岩风化剖面土壤呈弱碱性,二叠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土壤呈酸性、弱酸性,二叠纪碳酸盐岩母质土壤中各种元素含量基本高于侏罗纪碎屑岩母质土壤,8种重(类)金属元素含量均值都没有超过管制值。②同类土壤剖面中多种元素具有相似的迁移富集特征,各种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受到成土母岩自身特性、淋溶淀积作用、黏土矿物吸附作用、大气降尘、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pH等多重因素的影响。③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TP0301、TP0302剖面整体状况良好,无污染。TP0501和TP0502剖面由于元素Cd和As轻度超标造成轻度污染。④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重(类)金属元素威胁,通过手−口摄入是土壤污染元素对人体引起非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研究区致癌风险较低,但Cr的重金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CR接近1×10^(−6),应当引起关注。综合分析评价认为,研究区土壤整体状况良好,但二叠纪碳酸盐岩风化土壤剖面存在轻微的污染现象,考虑到研究区内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建议加强二叠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的类金属As和重金属Cr的监测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侏罗纪碎屑岩风化剖面 二叠纪碳酸盐岩风化剖面 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钓鱼台地区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8
作者 王利 梁天意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0,共13页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东部钓鱼台地区火山岩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该地区火山岩形成时代、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为研究大兴安岭中段地区在中-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提供依据。笔者选取钓鱼台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东部钓鱼台地区火山岩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该地区火山岩形成时代、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为研究大兴安岭中段地区在中-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提供依据。笔者选取钓鱼台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质凝灰岩,系统地开展岩石学、LA-ICP-MS 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工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东部钓鱼台地区的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于中—晚侏罗世(160.3±2.2)Ma,火山岩SiO_(2)含量平均为74.98%,Al_(2)O_(3)含量平均为13.33%,CaO含量平均为0.82%,全碱(ALK)含量平均为6.96%,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明显的右倾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岩石表现为富集Rb、Th、U、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与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区内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地幔物质参与,产生于伸展构造背景下,推断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板块俯冲后撤作用导致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段 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满克头鄂博组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矿集区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迁移富集特征
19
作者 陈雪 汪小祥 +2 位作者 景山 张杰 张响荣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4,共14页
岩石的风化成土作用造成重金属富集并导致土壤超标是一类特殊的地质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也被称为地质高背景问题,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弄清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重金属的物质来源、释放迁移和富集规律,本研究以宁镇矿集... 岩石的风化成土作用造成重金属富集并导致土壤超标是一类特殊的地质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也被称为地质高背景问题,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弄清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重金属的物质来源、释放迁移和富集规律,本研究以宁镇矿集区代表性碳酸盐岩、岩浆岩和碎屑岩风化成土剖面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岩矿鉴定、相关性分析、上陆壳标准化蛛网图解、化学蚀变指数和质量平衡系数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重金属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迁移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各剖面土壤与其下伏母岩具有物源继承关系;在同一气候条件下,重金属在风化剖面中的迁移规律受岩石岩性、剖面化学风化程度和重金属元素在岩石中赋存状态等多因素控制;岩浆岩和碎屑岩剖面土壤重金属表现出继承母岩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特征,重金属迁移能力与化学风化程度呈正比。而碳酸盐岩剖面重金属迁移能力与化学风化程度呈反比,导致碳酸盐岩剖面重金属呈现出(岩石)低背景、(土壤)高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Cd、As的含量甚至超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需要加以重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重金属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释放迁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化学风化 富集 矿集区 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区芨芨台子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20
作者 武磊 翟新伟 +5 位作者 王二腾 王赟 郭志昂 宋高瑞 王金荣 杜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共16页
甘肃北山地区芨芨台子蛇绿岩是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带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公婆泉单元和明水–旱山微陆块之间的北山造山带中部,主要由超基性岩、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为揭示芨芨台子蛇绿岩带的形成环境,开展辉长岩、玄武岩岩石学及地... 甘肃北山地区芨芨台子蛇绿岩是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带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公婆泉单元和明水–旱山微陆块之间的北山造山带中部,主要由超基性岩、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为揭示芨芨台子蛇绿岩带的形成环境,开展辉长岩、玄武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辉长岩、玄武岩MgO为6.04%~6.73%、6.21%~9.66%,Mg^(#)为32.33~37.03、27.58~46.27,SI固结指数27.66~31.55、24.96~42.20,Al_(2)O_(3)为15.82%~16.79%、13.38%~15.38%,Na_(2)O高于K_(2)O含量(Na_(2)O/K_(2)O=9.75~17.15、1.95~23.26),Na_(2)O+K_(2)O分别为4.48%~4.90%和3.37%~4.68%,P_(2)O_(5)分别为0.07%~0.09%和0.16%~0.27%,均具富集LREE和LILE,亏损HREE和HFSE,Eu无明显异常(δEu=0.98~1.09、0.88~1.06);(^(87)Sr/^(86)Sr)i为0.703700~0.704768,(^(143)Nd/^(144)Nd)i为0.512234~0.512361,ε_(Nd)(t)为+4.18~+6.66。这些特征指示芨芨台子蛇绿岩带属于SSZ型蛇绿岩带,玄武岩与辉长岩来源于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及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芨芨台子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为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洋盆北向俯冲引起弧后扩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地区 芨芨台子蛇绿岩 SSZ型蛇绿岩 弧后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