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型多尺度Transformer网络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
1
作者 段沛沛 张严 +1 位作者 雒明世 闫效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针对红外小目标特征难以提取、易被噪声干扰及复杂背景淹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型多尺度Transformer网络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在U型多尺度网络架构下,借助卷积操作提取、强化小目标局部显著性特征,同时又基于Transformer机制对图像全... 针对红外小目标特征难以提取、易被噪声干扰及复杂背景淹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型多尺度Transformer网络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在U型多尺度网络架构下,借助卷积操作提取、强化小目标局部显著性特征,同时又基于Transformer机制对图像全局特征进行建模,以获取红外图像背景信息;通过对所生成目标置信图与特征图的自注意力运算,完成了对图像浅层和深层特征的融合,实现了对像素级红外小目标的分割及检测。实验证明,在红外序列图像弱小飞机目标检测跟踪数据集中,即使针对背景复杂且含噪的图像进行检测,所提算法性能仍然优于对比算法,呈现了良好的鲁棒性及稳定、准确的检测效果。在算法阈值选用使FM平均值最大的情况下,其检测率为0.9972,虚警率为2.82×10^(-7),精确率为0.9127,而召回率则为0.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检测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卫星直扩通信体制性能分析的群时延波动建模研究
2
作者 李雄飞 翟继强 +2 位作者 孙学敏 郭阳明 周国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介绍了卫星信道群时延及其特性,建立了群时延波动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简称“直扩通信”)体制性能影响的模型,仿真分析了群时延波动对扩频通信体制发射和接收信号质量的影响。对于直扩发射信号,群时延增大会恶化扩频信号EVM和眼图,使得... 介绍了卫星信道群时延及其特性,建立了群时延波动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简称“直扩通信”)体制性能影响的模型,仿真分析了群时延波动对扩频通信体制发射和接收信号质量的影响。对于直扩发射信号,群时延增大会恶化扩频信号EVM和眼图,使得发射信号产生畸变,噪声容限恶化。对于直扩接收性能,群时延的变化对于采用非相干累加和能量判决的扩频捕获基本无影响,但是会造成接收信号的误码率性能恶化,相对群时延从0.011增大到0.9时,误码率性能损失约2 dB。在设计卫星直扩通信系统时,功率资源极其珍贵,必须考虑群时延波动对直扩通信系统的影响,并采取措施,降低群时延波动对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时延波动 卫星通信 直扩通信体制 建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几何参数敏感性研究
3
作者 闫玥 索建秦 吴艳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针对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和流动特性开展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一结构参数对性能和流场的影响规律不同,当前置扩压器扩张角从1.2°增大到18°时,扩压器的总压损失... 针对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和流动特性开展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一结构参数对性能和流场的影响规律不同,当前置扩压器扩张角从1.2°增大到18°时,扩压器的总压损失系数在3个工况下分别降低了35.71%,34.97%和37.26%。当前置扩压器倾斜角从0°增大到30°时,扩压器的总压损失系数在3个工况下分别增大了48.57%,50.79%和49.43%。当相对突扩间隙比从1变化到3时,扩压器的总压损失先减小后增大;不同工况下前置扩压器扩张角对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影响都较大,二阶项前置扩压器扩张角和前置扩压器倾斜角之间的耦合作用对扩压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燃烧室 扩压器 性能 流动特性 突扩扩压器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参数对圆盘空化器航行体入水空泡的影响
4
作者 苏洋 李代金 +1 位作者 李少星 黄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为探究通气参数对入水空泡特性的影响,采用VOF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Singhal空化模型,建立了高速入水流场非定常数值仿真方法,通过与文献公开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通气参数对通气超空泡形... 为探究通气参数对入水空泡特性的影响,采用VOF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Singhal空化模型,建立了高速入水流场非定常数值仿真方法,通过与文献公开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通气参数对通气超空泡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化器后通气有利于入水超空泡的生成和发展并会改变泡内气体流动特性。通入空气能够促使泡内气体回旋流动,使得入水空泡闭合时间得以延迟,入水空泡尺寸增加。在入水初期空泡还未闭合,是否通入空气对空泡形态的影响不大,空泡最大直径差值在0.015 D以内;在持续入水过程中,空泡尺寸随通气量的增加而增大,通入空气使得空泡尺寸显著增加,通气率为4.74时,空泡长度增加了0.32 D,空泡直径增加了25%。在空化器后方通入空气可使得入水空泡闭合延迟,通气量越大,空泡闭合所需时间越长。通气率为2.37,空泡3.2 ms闭合,通气率为4.74,空泡4 ms闭合,可见通气量增加1倍,空泡闭合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可延迟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通气 空化 通气量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民用飞机配电网络安全性评估方法
5
作者 张媛 韩渭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民用飞机配电网络系统的复杂化和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其安全性对飞机的安全飞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安全性评估方法极度依赖工程设计人员的经验,而配电网络的复杂交联结构极大地降低了传统系...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民用飞机配电网络系统的复杂化和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其安全性对飞机的安全飞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安全性评估方法极度依赖工程设计人员的经验,而配电网络的复杂交联结构极大地降低了传统系统安全性分析的有效性和评估效率。基于模型的安全性分析方法(MBSA)能够有效降低安全性评估的复杂程度及迭代困难等问题,提升安全性评估工作效率及准确度。文中对MBSA方法进行介绍,对某民机配电网络进行基于模型的安全性评估,构建基于故障逻辑建模的分析及评估流程并给出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结合专家权重进一步进行综合评价。证明MBSA对实际系统的安全性评估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评估 配电网络 基于模型的安全性分析 民用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过头静态作业的上肢肌肉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延璞 安为岚 +2 位作者 韩钟剑 范昱 杨沁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76,共10页
为探究手过头不同高度下静态作业的上肢肌肉疲劳特性,通过实验设计采集了被试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及基于Borg CR-10量表的主观疲劳状态,研究了sEMG的时域与频域特征处理方法,并利用多分类支持向量机(support ... 为探究手过头不同高度下静态作业的上肢肌肉疲劳特性,通过实验设计采集了被试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及基于Borg CR-10量表的主观疲劳状态,研究了sEMG的时域与频域特征处理方法,并利用多分类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识别肌肉疲劳状态。通过对肌肉贡献率、主客观肌肉疲劳特征的相关性、不同高度下的肌肉疲劳累积排序及肌肉疲劳分类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肌肉平均贡献率超过10%的肌肉为肱二头肌、三角肌与斜方肌,且其累积贡献率超过70%;对疲劳累积程度在3个高度下排序,肱二头肌和斜方肌为H_(3)>H_(2)>H_(1),三角肌为H_(2)>H_(3)>H_(1);随着手过头静态作业时间增加,上肢肌肉疲劳逐渐积累,时域特征值增加、频域特征值减小且其变化具有一致性;多分类SVM对手过头静态作业中的上肢肌肉疲劳识别准确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效 手过头静态作业 肌肉疲劳 表面肌电信号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广义预测控制机械臂轨迹跟踪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国庆 程嘉毅 +3 位作者 张建东 杨啟明 吴勇 武凡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6,共9页
分析了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的特点,建立了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为解决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GPC)算法难以适用于非线性系统的问题,在现有的GPC算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广义预测控制(feedback... 分析了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的特点,建立了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为解决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GPC)算法难以适用于非线性系统的问题,在现有的GPC算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广义预测控制(feedback linearization-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FL-GPC)算法框架,即底层为线性系统预测控制,非线性项使用预估值来进行代替,高层为迭代修正预估量,使用迭代计算的方式对非线性项进行预估。使用FL-GPC算法对二自由度机械臂的静态、动态轨迹跟踪任务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以进行有效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非线性系统 广义预测控制 反馈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流域UUV动态回收过程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晓旭 李瀚宇 刘鑫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针对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UUV)回收过程中流域存在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优化UUV回收路径的闭环控制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UUV相对于潜艇以不同路径进行回收的水动力系数,将数值模拟结果作为训练BP神经... 针对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UUV)回收过程中流域存在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优化UUV回收路径的闭环控制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UUV相对于潜艇以不同路径进行回收的水动力系数,将数值模拟结果作为训练BP神经网络的初始数据,利用拉丁超立方法对非线性流域的位置随机采样,采用神经网络输出UUV在采样处的水动力系数,实现非线性流域内UUV动态回收过程的水动力系数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均方根检验神经网络预测水动力系数误差均在10%范围内。将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UUV纵向操纵性方程结合,对比回收速度和操舵间隔与理论回收轨迹的误差,优化UUV动态回收路径的闭环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非线性流域 水动力系数 UUV动态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的软测量缺失数据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栋年 王仁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2,共9页
针对工业过程中传感器数据缺失造成软测量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GAN)的传感器缺失数据生成方法。利用孤立森林算法检测出传感器数据的缺失区域;利用缺失数据属性特征训练条件生成对... 针对工业过程中传感器数据缺失造成软测量模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GAN)的传感器缺失数据生成方法。利用孤立森林算法检测出传感器数据的缺失区域;利用缺失数据属性特征训练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CGAN),在CGAN的输入条件中添加随机序列作为附加信息迭代送入CGAN中生成数据,并借助WGAN-GP(wasserstei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 gradient penalty)成本函数提高网络训练的稳定性;针对缺失区域检测结果引入采样器,将采样的数据填补进缺失区域,形成完整数据集,以提高软测量模型精度。以镍闪速炉温度传感器数据为目标变量进行软测量建模,验证所提出的提高软测量模型精度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缺失 孤立森林 生成对抗网络 软测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舱推进剂补加过程的热分析仿真与试验研究
10
作者 卢威 张宁莉 +2 位作者 王帅 丰茂龙 范含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05,共8页
推进剂补加是确保光学舱在轨长寿命工作的重要功能,补加过程面临的热环境条件比以往任务恶劣,全过程热控制十分必要。针对光学舱推进剂补加过程的复杂传热新问题,建立包含压气机、液冷模块和环路热管等部件的光学舱平台集成热数学模型,... 推进剂补加是确保光学舱在轨长寿命工作的重要功能,补加过程面临的热环境条件比以往任务恶劣,全过程热控制十分必要。针对光学舱推进剂补加过程的复杂传热新问题,建立包含压气机、液冷模块和环路热管等部件的光学舱平台集成热数学模型,进行热分析仿真研究,并开展系统级热试验。对比高温和低温2种补加条件的瞬态热分析和热试验结果,研究传热关系和温度变化规律;针对热试验中垂直热管因重力因素从不运行至运行的瞬态过程,提出一种变热导率仿真方法;提出高温补加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在轨预示。结果表明:瞬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热分析方法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轨补加采用压气机本体预热并启动2套环路热管,压气机的最高温度≤34.1℃,预热总功耗50 Wh,满足指标要求。研究结果对于光学舱停靠空间站期间的推进剂补加流程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舱 推进剂补加 热控制 热分析 压气机 液冷模块 环路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增强型复系数滤波器的多电飞机变频电网状态估计
11
作者 胡欣 郭梦洁 +2 位作者 张震 马瑞卿 段晨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0-466,共7页
多电飞机的电网是一种典型的孤岛微网,具有360~800 Hz的宽频率工作范围,传统恒定频率电网同步方法的动态性能在飞机变频电网中有所不足。为了准确估计飞机变频电网的电网状态,结合自适应模块,对增强型复系数滤波器锁相环进行改进,设计... 多电飞机的电网是一种典型的孤岛微网,具有360~800 Hz的宽频率工作范围,传统恒定频率电网同步方法的动态性能在飞机变频电网中有所不足。为了准确估计飞机变频电网的电网状态,结合自适应模块,对增强型复系数滤波器锁相环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适应于MEA变频电网的自适应增强型复系数滤波器锁相环结构(AECCF-PLL)。分析了其传递函数与阶跃响应之间的关系,推导了模型参数与频率的关系,建立了频率自适应模块,满足飞机变频交流电网状态估计对稳定性和快速性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飞机变频电网含有大小频率跳变、谐波、斜坡等扰动情况时,提出的AECCF-PLL可以实现对电网状态的快速稳定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电网 电网同步 频率自适应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下高温结构极端热载荷生成方法
12
作者 王彬文 张仡 +2 位作者 秦强 陈宏 吴敬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9-986,共8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地面试验中的严酷气动热载荷模拟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的大气环境下高温结构极端热载荷生成方法。形成了一种石墨加热元件热应力减缓设计方法,确保了大功率加热时的石墨加热元件完整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双层气膜...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地面试验中的严酷气动热载荷模拟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的大气环境下高温结构极端热载荷生成方法。形成了一种石墨加热元件热应力减缓设计方法,确保了大功率加热时的石墨加热元件完整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双层气膜冷却的石墨封闭透波工作环境营造方法,避免了石墨加热元件在高温下接触氧气从而发生剧烈氧化,实现了大气环境中大热流载荷施加;基于前述方法研制了模块化石墨超高温加热装置,并针对C/SiC试验件开展了大气环境下加热能力试验测试。研究表明,超高温石墨加热装置具备大气环境中超高温加热能力,最大辐射热流达到了1.38 MW/m^(2),试验件热面温度达到了1 800℃级,升温速率达到了40.3℃/s,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热试验提供了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试验 大气环境 热载荷生成 石墨加热 快速升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损演化的铰链式襟翼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
13
作者 冯蕴雯 唐家强 +2 位作者 薛小锋 李帅 陈先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不同卡位的襟翼气动载荷差别很大,使得轴承在不同襟翼偏角下所承受载荷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在不同角度位置的轴承磨损深度不一致。因此,引入均匀磨损深度的方法难以适用于襟翼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 不同卡位的襟翼气动载荷差别很大,使得轴承在不同襟翼偏角下所承受载荷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在不同角度位置的轴承磨损深度不一致。因此,引入均匀磨损深度的方法难以适用于襟翼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动力学建模方法。根据襟翼翼面的连接特点利用C-B法对其进行柔性化,并采用RBE2单元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联合UAMP、DISP、UMESHMOTION子程序进行磨损演化仿真,获取铰链轴承的非均匀磨损数据,同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建立磨损深度和襟翼偏角角度以及摩擦因数的映射关系。将该映射关系以铰链轴承中心点的偏移量和轴承摩擦因数的方式更新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获取在磨损影响下的襟翼机构动力学响应,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磨损的进行,襟翼内外侧轴承转轴同轴度逐渐降低,内外侧驱动力矩随之增加,增加幅度最大为15.08%。该方法可为襟翼机构的设计及轴承选型提供一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襟翼机构 动力学 刚柔耦合 磨损演化 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单目标优化转换下的作战任务重分配
14
作者 张建东 纪龙梦 +3 位作者 史国庆 郭岩 杨啟明 张耀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协同作战任务分配技术是近年来军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一般将任务分配划分为预分配和动态分配2个阶段并独立进行研究,但是这种做法忽略了2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这一问题,以多目标优化下的任务预分配和单目标优化下的... 协同作战任务分配技术是近年来军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一般将任务分配划分为预分配和动态分配2个阶段并独立进行研究,但是这种做法忽略了2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这一问题,以多目标优化下的任务预分配和单目标优化下的任务动态分配为切入点,提出一种多/单目标优化转换思想。在动态任务分配阶段,通过决策者在预分配阶段的选择获取其主观偏好,基于获取的主观偏好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后,使用合同网协议完成单目标任务重分配。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多/单目标优化转换思想的正确性及其在动态任务分配问题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单目标优化 任务重分配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合同网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运动和融化数值研究
15
作者 张丽芬 赵建辉 +2 位作者 余邦拓 吕亚国 刘振侠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7-995,共9页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特性开展了研究。针对旋转部件提出了局部收集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冰晶几何参数和工况变化对冰晶撞击位置和冰晶融化率的影响...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特性开展了研究。针对旋转部件提出了局部收集系数的计算方法;对旋转叶片通道内冰晶的运动和融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冰晶几何参数和工况变化对冰晶撞击位置和冰晶融化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叶片前缘冰晶的收集系数最高,压力面的尾缘附近也是冰晶可能撞击的区域,而叶片根部受离心力的影响冰晶撞击较少;(2)冰晶含量越大,叶片表面相同位置处冰晶的收集率越大;冰晶直径越大,在吸力面冰晶的收集率越大,在压力面冰晶的收集率越小;冰晶的非球形度越高,冰晶越容易撞击在压力面上;叶片转速降低时,冰晶更容易撞击在吸力面上,撞击的区域也更大更接近叶根;(3)撞击在压力面上的融化冰晶分布较广,压力面比吸力面更容易发生冰晶粘附与冻结;吸力面上接近尾缘处融化的冰晶较多,此处也可能粘附冰晶;冰晶含量越大、直径越大、非球形度越大、叶片转速增加时,冰晶的融化率都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冰晶收集系数 冰晶融化率 旋转部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增强与鼠群优化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16
作者 郝帅 孙曦子 +4 位作者 马旭 安倍逸 何田 李嘉豪 孙思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5-743,共9页
针对传统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结果存在目标模糊、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增强与鼠群优化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记为TERSFuse。为了减少融合结果中原始图像细节信息丢失,分别构建了红外对比度增强模块和基于亮度感知的可... 针对传统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结果存在目标模糊、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增强与鼠群优化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记为TERSFuse。为了减少融合结果中原始图像细节信息丢失,分别构建了红外对比度增强模块和基于亮度感知的可见光图像增强模块;利用拉普拉斯金字塔变换对红外和可见光增强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从而得到对应的高、低频图像;为了使融合结果充分保留原始图像信息,分别采用“最大绝对值”规则对红外和可见光高频图像进行融合以及通过计算权重系数对低频图像进行融合;设计了基于鼠群优化的图像重构模块以实现高频图像和低频图像重构权重的自适应分配,进而提高融合图像的视觉效果。为了验证所提算法优势,与7种经典融合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融合图像能够保留原始图像丰富的边缘纹理和对比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 多尺度变换 鼠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度可调的气动位置伺服系统摩擦补偿控制
17
作者 魏琼 陆浩 +3 位作者 吴子龙 白林勇 张道德 李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气动伺服系统的低刚度、低气源压强、流量易饱和等特性,导致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量耗散较大,系统易受摩擦影响,且补偿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当系统的运动方向改变时,会产生明显的“平顶现象”,严重影响气动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采用负载口... 气动伺服系统的低刚度、低气源压强、流量易饱和等特性,导致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量耗散较大,系统易受摩擦影响,且补偿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当系统的运动方向改变时,会产生明显的“平顶现象”,严重影响气动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采用负载口独立控制结构,消除因两腔耦合而导致的能量耗散,使系统流量特性尽可能地位于线性区间;针对气动系统中存在的摩擦中部分参数不确定,以及外界干扰、动态负载的不确定性,设计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将系统的刚度调节与自适应鲁棒控制进行协同控制,提高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具有刚度调节的自适应鲁棒控制能够明显降低系统能量耗散,提高系统位置跟踪精度,有效改善摩擦引起的“平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补偿 气动位置伺服 刚度调节 负载口独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地面目标智能抗遮挡跟踪算法研究
18
作者 张鹏 张凯 杨尧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4,共9页
针对背景遮挡导致红外地面目标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轨迹预测网络的红外地面目标抗遮挡跟踪器。提出了遮挡判断准则,准确判断红外地面目标的遮挡情况;改进BiTrap轨迹预测网络,一方面通过孪生网络结构引入速度信息,采用单... 针对背景遮挡导致红外地面目标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轨迹预测网络的红外地面目标抗遮挡跟踪器。提出了遮挡判断准则,准确判断红外地面目标的遮挡情况;改进BiTrap轨迹预测网络,一方面通过孪生网络结构引入速度信息,采用单向预测的方法,提出了SiamTrap轨迹预测网络,提高了轨迹预测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改进训练方法和应用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面目标的轨迹。对于短期遮挡,利用SiamTrap网络基于时间上下文信息预测目标遮挡位置。对于长期遮挡,提出了搜索扩展策略来处理真实目标信息缺乏导致的预测误差积累。提出了“二次判定”准则,实现了目标的精确捕获和正常跟踪。在含有遮挡的红外目标跟踪序列上对算法进行了对比测试。与基准跟踪器相比,文中所提算法在OPE评价指标下,成功率和准确率分别提高了5.2%和5.9%。这表明文中算法在应对红外地面目标被遮挡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目标跟踪 轨迹预测 抗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空泡航行体尾舵展开过程水动力载荷数值研究
19
作者 王中 王梦豪 +2 位作者 彭远鸣 卢蕊 周景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超空泡航行体全沾湿航行阶段尾舵展开过程的流体动力载荷对于航行体稳定性分析以及尾舵机性能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建立了基于重叠网格技术和网格域间相对运动思想的尾舵展开过程数值计算方法;结合超空泡航行体设计需求,研究了尾舵不同展... 超空泡航行体全沾湿航行阶段尾舵展开过程的流体动力载荷对于航行体稳定性分析以及尾舵机性能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建立了基于重叠网格技术和网格域间相对运动思想的尾舵展开过程数值计算方法;结合超空泡航行体设计需求,研究了尾舵不同展开速率、不同攻角状态展开以及尾舵展开前后的水动力载荷变化规律;通过对尾舵附近速度矢量场、压力场以及尾舵表面压力系数分析,揭示了尾舵不同状态的流体动力载荷变化原因。研究成果对超空泡航行体尾舵展开过程流场特性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为尾舵机性能设计提供了重要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空泡航行体 尾舵 数值计算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枝约界法的复材加筋板多模式多位置可靠性分析
20
作者 冯蕴雯 宋祉岑 +2 位作者 曹一哲 路成 薛小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3-792,共10页
为了解决复合材料结构失效呈现多模式、多位置并发式,探究了分枝约界方法(BBM)在复合材料多模式、多位置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对多模式可靠度进行了求解。结合结构组成、承载状态“分枝”,识别所有可能的潜在失效模式... 为了解决复合材料结构失效呈现多模式、多位置并发式,探究了分枝约界方法(BBM)在复合材料多模式、多位置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对多模式可靠度进行了求解。结合结构组成、承载状态“分枝”,识别所有可能的潜在失效模式,再结合结构特征、应力状态“约界”,确定主要失效模式和失效位置,建立多模式可靠性分析模型;通过复合材料独有的失效准则向安全边界方程进行转化,探索复合材料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和流程框架,并采用蒙特卡罗求解多模式、多位置失效的可靠度;开展T型复合材料加筋板在轴压载荷下的可靠性分析案例验证,通过使用分枝约界法计算规模减少75%,轴压载荷下加筋板多模式可靠度为0.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可靠性分析 复合材料可靠性分析 分枝约界法 加筋 多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