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乌银工艺的首次发现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崔剑锋 刘爽 +1 位作者 魏东 吴小红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14-321,共8页
一、引言本文研究的标本出土于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墓群中墓葬编号为01FBIM1006的一座唐代墓葬之中。在该墓墓主人头部有一由两侧顶骨经翼区至下颌。
关键词 墓群 乌银 墓主人 重庆市奉节 何家村窖藏 边疆考古研究 锈蚀产物 唐墓 制作工艺研究 灰吹法
原文传递
吉林省四平市二龙湖古城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余静 聂勇 +6 位作者 隽成军 王长英 关鑫爵 王新胜(绘图) 郝海波(绘图) 谷德平(照相) 赵昕(照相)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87-125,共39页
二龙湖古城址位于四平市铁东区(原隶属于梨树县)石岭子镇二龙山村北崴子屯,西南距石岭子镇12.5千米,位置大约为东经124°45′、北纬43°10′。这里地处大黑山南麓中段,被吉林哈达岭余脉环绕,中间形成较开阔的丘陵盆地。城址背... 二龙湖古城址位于四平市铁东区(原隶属于梨树县)石岭子镇二龙山村北崴子屯,西南距石岭子镇12.5千米,位置大约为东经124°45′、北纬43°10′。这里地处大黑山南麓中段,被吉林哈达岭余脉环绕,中间形成较开阔的丘陵盆地。城址背靠盆地西缘,东临伪满时期截东辽河而成的二龙湖水库(又名二龙山水库),坐落于二龙湖水库大坝南端的一片黄沙土台地上(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报告 二龙湖 边疆考古研究 卷云纹瓦当 带钩 底径 战国晚期 鼓腹 燕下都 夹砂陶
原文传递
中国绵羊起源的分子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蔡大伟 汤卓炜 +2 位作者 陈全家 韩璐 周慧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291-298,428,299,共11页
绵羊(domestic sheep,Ovis arie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如肉、奶、羊毛纤维等),在人类的早期文明中扮演着农业、经济、文化甚至是宗教的角色。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早期 二里头文化 考古学研究 早期文明 边疆考古研究 羊毛纤维 内蒙古文物 SHEEP
原文传递
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及应急保护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蕙贞 冯楠 宋迪生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03-313,共11页
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物。考古发掘现场是考古学者发现并获取文物及文物保护工作者保护文物的联合工作现场和接合面。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考古发掘的遗物和遗迹越来越丰富。
关键词 考古发掘 考古学者 环境突变 保护工作者 边疆考古研究 地仗 学术研究 现场保护 象牙器 抢救性保护
原文传递
吉林白城双塔遗址一期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全超 汤卓炜 +2 位作者 王立新 段天璟 张萌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55-360,共6页
双塔遗址位于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双塔村三社北侧一条东西向延伸的漫岗上,地理坐标为北纬45°23.676′,东经122°57.112′,高程149米。南距洮儿河4公里,西北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德顺乡至双塔村的公路自遗址西缘穿过。该遗址于1... 双塔遗址位于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双塔村三社北侧一条东西向延伸的漫岗上,地理坐标为北纬45°23.676′,东经122°57.112′,高程149米。南距洮儿河4公里,西北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德顺乡至双塔村的公路自遗址西缘穿过。该遗址于196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1年被定为吉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骨骼 双塔 食草类 同位素分析 食物结构 边疆考古研究 早期人类 考古学文化 发掘面积 饮食结构
原文传递
吉林省白城市金家金代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晓溪 刘玉成 +14 位作者 聂勇 王聪 宋明雷 梁娜 周亚威 王欣 王新胜 郝海波 王孟子 于丽群 林世香 高秀华 张玉春 杨春 赵昕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63-86,476,共25页
金家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三合乡金家村六队东北约1千米处,东南距自城市区近10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5°40′07.3″,东经122°43′26.8″,海拔高度为169.9米(图一)。遗址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地势平坦开阔。地表早已辟为耕地... 金家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三合乡金家村六队东北约1千米处,东南距自城市区近10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5°40′07.3″,东经122°43′26.8″,海拔高度为169.9米(图一)。遗址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地势平坦开阔。地表早已辟为耕地,种植有玉米、花生等作物。该遗址系为配合珲春到乌兰浩特高速公路建设,于2007年对公路沿线进行考古调查时新发现的一处辽金时期遗址。2009年7月到9月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边疆考古研究 刻划纹 灰陶 底径 堆塑 出土遗物 吉林省白城市 地层堆积 陶碗
原文传递
吉林省东部旧石器时代人地关系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程新民 陈全家 +2 位作者 赵海龙 李阳 丁未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吉林省东部山地受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冷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该地区只发现旧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各一处,由于晚期气候的变化和人口密度增加,古人类开始大举向北迁徙,所以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经发现16处。目前除集安市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遗... 吉林省东部山地受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冷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该地区只发现旧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各一处,由于晚期气候的变化和人口密度增加,古人类开始大举向北迁徙,所以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经发现16处。目前除集安市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外,整个吉林东部山地均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人地关系 吉林省东部 古人类活动 吉林东部 全球气候 边疆考古研究 旧石器文化 沙金
原文传递
内蒙古凉城县春秋时期古代马线粒体DN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大伟 曹建恩 +3 位作者 陈全家 韩璐 周慧 朱泓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28-333,447,共7页
一、前言2003年5月至10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凉城县境内岱海南岸的小双古城墓地和北岸的板城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小双古城墓地面积很小,占地仅3000平方米,清理墓葬16座。
关键词 凉城县 内蒙古文物 春秋时期 考古发掘 板城 抢救性 羊头骨 DNA 边疆考古研究 蹄骨
原文传递
2008年集安市洞沟古墓群考古发掘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刚 李丹 +7 位作者 郭建刚 王洪峰 王昭 马洪 谷德平 赵欣 张玉春 林世贤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381-420,429,共48页
洞沟古墓群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群山环抱的洞沟平原之上,现存墓葬近7000座,是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一处高句丽墓群。2008年4~8月,为配合集安市高句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续保护项目——洞沟古墓群墓葬本体保护工程,吉林省文物... 洞沟古墓群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群山环抱的洞沟平原之上,现存墓葬近7000座,是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一处高句丽墓群。2008年4~8月,为配合集安市高句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续保护项目——洞沟古墓群墓葬本体保护工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沟古墓群 考古发掘 封石 耳室 探沟 句丽 边疆考古研究 吉林省集安市 石墓 石室墓
原文传递
海林炮台山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全家 田禾 +1 位作者 陈晓颖 李有骞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9-24,共16页
2008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生会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在海林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8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炮台山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该遗址共采集到石器91件,虽为地表采集,但石器表面粘有与周围遗... 2008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生会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在海林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8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炮台山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该遗址共采集到石器91件,虽为地表采集,但石器表面粘有与周围遗址地层相同的褐色黏土,应是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地层中的石器被扰动到地表。炮台山遗址工具类型丰富,工业类型明显,对认识海浪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遗址 炮台山遗址 石核 旧石器时代文化 边疆考古研究 刮削器 工业类型 剥片 西山遗址 石锤
原文传递
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西区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全超 Jacqueline T.ENG +1 位作者 王立新 塔拉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22-327,共6页
井沟子遗址位于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店乡敖包吐村井沟子自然村北,西北距林西县政府所在地林西镇约40公里,南距西拉木伦河8公里。遗址坐落于一条西北高、东南低的向阳坡岗上,背依高山,俯临河川。2002~2003年。
关键词 井沟子 同位素分析 边疆考古研究 内蒙古林西县 西拉木伦河 林西镇 人骨 向阳坡 双井店 内蒙古文物
原文传递
集安国内城东、南城垣考古清理收获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志刚 郭建刚 张哲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9-47,共9页
"国内城"一词始见于《周书·高丽传》,"治平壤城,……其外有国内城及汉城,亦别都也"。在杜佑《通典》中,记载了国内城的地理位置:"马訾水,一名鸭绿水,源出东北靺鞨白山,……去辽东五百里,经国内城南……。... "国内城"一词始见于《周书·高丽传》,"治平壤城,……其外有国内城及汉城,亦别都也"。在杜佑《通典》中,记载了国内城的地理位置:"马訾水,一名鸭绿水,源出东北靺鞨白山,……去辽东五百里,经国内城南……。"目前高句丽考古、历史学界的倾向性认识是,位于集安市区内的石城即为高句丽国内城(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城 考古工作 边疆考古研究 始建年代 五女山城 东墙 句丽 建筑年代 尉那岩城 高句丽国
原文传递
黑曜岩产源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爽 吴小红 陈全家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一、研究意义黑曜岩是一种岩浆喷出型的火山玻璃,其质地优良者经过打制边锋锐利,在远古时代被亚、非、欧、美等大陆的人类广泛用于制作工具,可随身携带并用于远程贸易。由于能够产生遗留至今的黑曜岩的火山数量有限。
关键词 黑曜岩 火山玻璃 制作工具 火山喷发 新石器时代遗址 边疆考古研究 裂变径迹法 石制品 史前人类
原文传递
通榆县三处史前遗址调查与遗存分类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永刚 郑钧夫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34-352,共19页
2007年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城市博物馆、通榆县文管所组成考古队,对吉林省通榆县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古调查。
关键词 考古调查 边疆考古研究 文管所 陶片 考古学文化 文化面貌 夹砂陶 新石器文化 陶质 人字纹
原文传递
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与空首斧的传布 被引量:6
15
作者 邵会秋 杨建华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73-92,共20页
塞伊玛一图尔宾诺遗存(Seima-Turbino)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考古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最早1912年塞伊玛墓地的发掘至今,很多学者对该类型遗存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然而由于早先的发掘是非专业的,对墓地本身破坏严重,随葬品都失去了出土位... 塞伊玛一图尔宾诺遗存(Seima-Turbino)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考古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最早1912年塞伊玛墓地的发掘至今,很多学者对该类型遗存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然而由于早先的发掘是非专业的,对墓地本身破坏严重,随葬品都失去了出土位置等详细信息,而后来的发现也多为零星采集,少有完整的墓地资料发表,所以虽然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很长一段时间相关研究一直不能够深入。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学者切尔内赫对塞伊玛—图尔宾诺类型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塞伊玛—图尔宾诺跨文化现象的概念。近些年来的研究也都是在切尔内赫的成果基础之上进行的。最近,切尔内赫相关专著《欧亚大陆北部的古代冶金: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一书被译成中文,这为国内学者进一步了解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文就是以此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首 伊玛 图尔 朱开沟遗址 青铜时代 卡拉苏克文化 石范 边疆考古研究 铜匕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辽宁桓仁闹枝沟牛鼻子地点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全家 李霞 +2 位作者 王晓阳 魏海波 石晶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20,共20页
2011年4月22日至5月3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在本溪市博物馆、本溪县文化局和桓仁县文化局同志陪同下,对辽宁省本溪和桓仁两县进行了为期13天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8... 2011年4月22日至5月3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在本溪市博物馆、本溪县文化局和桓仁县文化局同志陪同下,对辽宁省本溪和桓仁两县进行了为期13天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8处、石器661件,牛鼻子旧石器地点即为其中一处。在该地点发现石器88件,大多采自地表耕土层,部分出自地层。本文仅对发现的石器进行研究和讨论。一、地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剥片 石片 直刃 石核 地点 鱼鳞状 刮削器 石英砂岩 边疆考古研究 辽宁桓仁
原文传递
满城南山和龙头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全家 田禾 +1 位作者 卢悦 李有骞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1-18,共18页
满城南山和龙头山两处旧石器地点都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于2008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生与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牡丹江地区海林市进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专项调查时发现。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8处,满... 满城南山和龙头山两处旧石器地点都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于2008年5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师生与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牡丹江地区海林市进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专项调查时发现。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8处,满城南山和龙头山为其中两处。满城南山地点共发现石器36件,全部为地表采集,龙头山地点发现石器22件,部分采自地层。两处地点虽发现的石器数量不是很多,但石器具有代表性。本文仅对发现的石器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核 龙头山 边疆考古研究 尖状器 刮削器 剥片 工具修理 石锤 锤击法 砸击法
原文传递
塔布敖包冶铜遗址再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延祥 董利军 +1 位作者 陈建立 朱延平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389-395,共7页
塔布敖包冶铜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与林西县交界处,行政上属巴林右旗沙巴尔台苏木管辖,东距巴林右旗的旗所在地大板镇20余千米,其中心地理位置为N43°35′45.5″,E118°26′24.6″。关于该遗址的冶炼遗存状况... 塔布敖包冶铜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与林西县交界处,行政上属巴林右旗沙巴尔台苏木管辖,东距巴林右旗的旗所在地大板镇20余千米,其中心地理位置为N43°35′45.5″,E118°26′24.6″。关于该遗址的冶炼遗存状况和冶炼技术属性,本文作者曾进行过初步报道,根据对炉渣、矿石的常规成分等检测推定该遗址使用了从林西大井铜矿开采的共生矿石直接冶炼铜锡砷三元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布 夏家店上层文化 分布范围 边疆考古研究 探方 发掘工作 铅同位素 右旗 工业矿体 年代测定
原文传递
林西井沟子西区墓葬出土滑石珠的科技分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琳 董俊卿 +1 位作者 李青会 王立新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2002与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葬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报告《林西井沟子——晚期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与综合研究》于2010年正式出版[1],在报告下编中对以西区58座墓... 2002与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葬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报告《林西井沟子——晚期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与综合研究》于2010年正式出版[1],在报告下编中对以西区58座墓葬为代表的"井沟子类型遗存"展开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如对人骨遗存进行的体质人类学研究、线粒体DNA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沟子 林西 料珠 边疆考古研究 综合研究 体质人类学 发掘报告 青铜时代 动物考古学 滑石矿
原文传递
兴隆洼文化筒形罐的纹饰艺术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继玲 陈胜前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13-327,共15页
一、前言史前艺术研究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的领域,显然,这是一个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领域。已有的重要研究包括对彩陶图案的解读,岩画研究(虽然许多岩画并不是史前的,通常仍算作是史前艺术的研究)等,与本文研究最... 一、前言史前艺术研究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的领域,显然,这是一个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领域。已有的重要研究包括对彩陶图案的解读,岩画研究(虽然许多岩画并不是史前的,通常仍算作是史前艺术的研究)等,与本文研究最接近的是朱延平之于赵宝沟文化小山尊形器"鸟兽图"的解析。前人的研究筚路蓝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白音长汗遗址 弦纹 网格纹 艺术分析 斜线纹 边疆考古研究 活动面 交叉纹 狩猎采集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